TWM641197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1197U
TWM641197U TW111211216U TW111211216U TWM641197U TW M641197 U TWM641197 U TW M641197U TW 111211216 U TW111211216 U TW 111211216U TW 111211216 U TW111211216 U TW 111211216U TW M641197 U TWM641197 U TW M64119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ll
shell
fix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fixing fl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1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學海
陳鋒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41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1197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第一金屬殼、第二金屬殼、絕緣座以及導電件,第一金屬殼上端呈筒狀,其下端具有一水平延展的第一固定凸緣;第二金屬殼可替換地固定在第一金屬殼的下方,第二金屬殼的上端具有呈水平延展的第二固定凸緣,並具有與第二固定凸緣相連並向下延伸出的轉接部;導電件固定於絕緣座上並與第一金屬殼及第二金屬殼保持間距,絕緣座收容在所述第一金屬殼或所述第二金屬殼內,第一固定凸緣與第二固定凸緣相互貼合地對接固定,第一金屬殼和第二金屬殼的內部形成中空的通道,導電件的上端向上突伸至第一金屬殼內的通道,其下端向下突伸至轉接部內的通道。本新型的電連接器能簡化生産工序並可匹配客戶對不同産品的需求。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新型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輕易匹配客戶對不同產品應用需求的電連接器。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112290294A公開了一種帶浮動機構的同軸連接器。該同軸連接器包括插頭和插座,插頭包括插頭側殼體和配置於插頭側殼體中央的中心接觸件以及配置在插頭側殼體上端的插頭側絕緣體,插頭側絕緣體用於與外部電器的連接器對接。插頭側殼體主要包括兩部分,即殼體主體和可擺動的方式支承於殼體主體下部的可動殼體,在殼體主體的外側配置有限制罩部,限制罩部具有向下開口的環形槽,可動殼體的基端部插入至環形槽內與限制罩部相固定,可動殼體除基端部之外的其餘部分可以以基端部為基點進行擺動,從而實現可動殼體與插座的浮動連接。
該方案中的插頭上部的插頭側絕緣體只能匹配特定尺寸的外部連接器,插頭下部的可動殼體也只能與特定尺寸的插座相匹配。但是由於這種同軸連接器的可動殼體的基端部嵌合於殼體主體的外側且嵌合於限制罩部的內側,基端部通過鉚接等方式固接於殼體主體的外周面與殼體主體導通,因此這種嵌合結構的插頭與可動殼體只能一一對應地搭配,難以替換且不具有設計上的靈活性。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由於外部連接器具有不同的界面,插座也有 不同的尺寸和界面,二者排列組合將產生衆多組合情形,導致生產廠家需要根據每種特定組合界面開發設計對應的模具,來生產與之相匹配的電連接器,導致生產線繁雜,生產投資巨大。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能簡化生產工序並可輕易匹配客戶對不同產品應用需求的電連接器。
根據本新型的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第一金屬殼,其上端呈筒狀,其下端具有一水平延展的第一固定凸緣;第二金屬殼,其可替換地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屬殼的下方,所述第二金屬殼的上端具有呈水平延展的第二固定凸緣,並具有與所述第二固定凸緣相連並向下延伸出的轉接部;絕緣座,其收容在所述第一金屬殼或所述第二金屬殼內;以及,導電件,其固定於所述絕緣座上並與所述第一金屬殼及所述第二金屬殼保持間距,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凸緣與所述第二固定凸緣相互貼合地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金屬殼和所述第二金屬殼的內部形成中空的通道,所述絕緣座收容在所述通道內,所述導電件的上端向上突伸至所述第一金屬殼內的通道,其下端向下突伸至所述第二金屬殼內的通道。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凸 緣與所述第二固定凸緣通過彼此配合的連接件相互固定。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包括多對相互配合的固定凸起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凸起和所述固定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凸緣和所述第二固定凸緣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凸起與所述固定孔通過鉚接或焊接結合在一起。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屬殼包括一主屏蔽罩和用於固定所述主屏蔽罩的一主屏蔽罩固定件,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包括一筒狀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的上端向外擴展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凸緣,所述主屏蔽罩套接在所述固定環的外壁。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主屏蔽罩呈筒狀,筒身上具有多個沿軸向延伸至所述主屏蔽罩下端的狹縫,多個所述狹縫沿所述主屏蔽罩的周向間隔分布,相鄰兩狹縫之間形成可浮動的彈性臂。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主屏蔽罩為變徑筒,包括:直筒節和自所述直筒節向下並漸縮口徑延伸的錐筒節,所述直筒節與所述固定環相套接,所述變徑筒還包括自所述錐筒節向下並向外漸擴口徑延伸而構成的導接部,所述狹縫自所述導接部延伸至所述直筒節但不切斷所述直筒節。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屬殼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凸緣相連的呈筒狀的對接部,所述第一固定凸緣在所述連接件至所述對接部之間的區域構成水平的第一變徑適配區,所述第二金屬殼的轉接部呈筒狀,所述第二固定凸 緣在所述連接件至所述轉接部之間的區域構成水平的第二變徑適配區,所述第一變徑適配區與所述第二變徑適配區相貼合。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導電件為浮動針,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內裝設有間隔在所述浮動針與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之間的輔助絕緣殼體,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的下端具有向所述通道內延伸的凸緣,所述輔助絕緣殼體收納在所述固定環和所述凸緣構成的容納空間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浮動針包括:固定觸頭和可以相對於固定觸頭上下活動的浮動觸頭,所述固定觸頭與所述浮動觸頭之間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固定觸頭的外周還套設有彈性軸套,所述彈性軸套的一端與所述固定觸頭連接,另一端形成有多個彈性地接觸所述浮動觸頭的卡爪。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屬殼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凸緣的通道內填充有密封膠,所述密封膠間隔在所述導電件和所述第一金屬殼的內壁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主安裝殼體及設置在所述主安裝殼體內的一屏蔽殼,所述第一金屬殼和所述第二金屬殼安裝於所述主安裝殼體的安裝槽內,所述屏蔽殼上設有多個彈性接觸臂,所述彈性接觸臂彈性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殼。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主安裝殼體包括:收容所述第一金屬殼的第一安裝殼體和位於所述第一安裝殼體下方的第二安裝殼體,所述第一安裝殼體內具有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安裝殼體內具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金屬殼的 上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屏蔽殼裝設於所述第二收容腔內,所述屏蔽殼內形成一屏蔽腔體,所述第二金屬殼的下端伸入到所述屏蔽腔體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屏蔽殼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屏蔽腔體的開孔,所述第二金屬殼向下伸入到所述開孔內;所述彈性接觸臂設置在所述開孔的邊緣,所述彈性接觸臂的末端形成有向所述開孔的中心方向突伸的接觸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接觸臂朝向所述屏蔽腔體內彎曲延伸或背離所述屏蔽腔體地彎曲延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殼體浮動安裝於所述第二安裝殼體,所述第一安裝殼體與所述第二安裝殼體之間具有浮動間隙,所述第一金屬殼和所述第二金屬殼固定至所述第一安裝殼體。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殼體的外周具有沿徑向向外突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下方形成向下突出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徑小於所述限位凸台的外徑,所述第二安裝殼體的頂部開設插接孔,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孔中。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插接孔的內壁形成有向內突出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第二安裝殼體的頂面落差而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收容於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凸台與所述限位槽的側壁間具有第一間隙,所述插接部與所述插接孔的孔壁之間具有第二間隙。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裝殼體的第二收容腔內設置有防脫件,所述防脫件裝設在所述插接部的下端,且所述防脫件抵靠於所述插接孔的 下方從而防止所述第一安裝殼體向上脫出。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裝殼體朝向所述第一收容腔內突出並向下延伸構成一頸部,所述第一金屬殼的外壁配合於所述頸部,所述第一收容腔在所述頸部以上的部分構成插接槽,所述第一金屬殼的外壁與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隔,所述第一收容腔在所述頸部以下的部分構成安裝槽,所述第一固定凸緣和所述第二固定凸緣收容於所述安裝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至少具有如下優點:
本新型的電連接器包括相互對接的第一金屬殼和第二金屬殼,二者之間通過水平延展的第一固定凸緣和第二固定凸緣實現對接與固定,故,不論第一金屬殼和第二金屬殼的直徑、高度如何變化,第一固定凸緣和第二固定凸緣均能以不變應萬變地實現對接,使得電連接器在生產時,廠商可根據客戶對電連接器上方的另一對接連接器的不同的界面需求,只更換第一金屬殼,或者根據客戶對下方插座的插接高度或外徑的需求,只更換第二金屬殼,從而儘量減少了其他部分的變化,減少了模具數量,簡化了生產工序,實現了組裝生產線的高度共用,降低了生產投資。
100:電連接器組合
1:電路板
20:第一電連接器
2:插座
21:中心端子
211:端子基部
212:焊接部
213:對接彈片
22:基座
221:座體
222:插接孔
223:側槽
23:外金屬殼
231:殼體
232:彈性臂
233:焊接脚
3:轉接組件
31:第一金屬殼
311:對接部
312:第一固定凸緣
314:固定凸起
315:第一變徑適配區
32:第二金屬殼
321:轉接部
322:第二固定凸緣
323:固定孔
324:導向部
325:第二變徑適配區
33:通道
34:導電件
341:固定部
342:第一端
343:第二端
3411:防滑脊
35:絕緣座
351:絕緣座主體
352:定位槽
353:定位柱
3531:穿孔
36:密封膠
37:固定膠體
40:第二電連接器
4:主安裝殼體
41:第二安裝殼體
411:第二收容腔
412:固定環部
413:固定壁
42:第一安裝殼體
421:第一收容腔
422:間隔牆
100a:電連接器組合
31a:第一金屬殼
311a:對接部
312a:第一固定凸緣
314a:固定凸起
315a:第一變徑適配區
4a:主安裝殼體
41a:第二安裝殼體
42a:第一安裝殼體
422a:間隔牆
100b:電連接器組合
2b:插座
21b:中心端子
211b:連接部
212b:對接片
213b:焊接部
22b:基座
221b:端子收容孔
23b:外金屬殼
231b:殼體
232b:通孔
233b:焊接脚
3b:轉接組件
31b:第一金屬殼
311b:對接部
312b:第一固定凸緣
3121b:固定凸起
32b:第二金屬殼
321b:主屏蔽罩(變徑筒)
3211b:直筒節
3212b:錐筒節
3213b:導接部
3214b:狹縫
3215b:彈性臂
3216b:焊接孔
322b:主屏蔽罩固定件
3221b:固定環
3222b:第二固定凸緣
3223b:固定孔
3224b:凸緣
323b:輔助絕緣殼體
34b:導電件(浮動針)
341b:固定觸頭
342b:浮動觸頭
343b:彈性軸套
3431b:卡爪
3432b:彈性接觸指
344b:彈性件
35b:絕緣座
36b:密封膠
4b:主安裝殼體
41b:第二安裝殼體
411b:第二收容腔
412b:屏蔽殼
4120b:屏蔽腔體
4121b:側壁
4122b:卡扣
4123b:彈性接觸臂
4124b:接觸部
4125b:開孔
4126b:頂壁
413b:定位突起
42b:第一安裝殼體
421b:第一收容腔
100c:電連接器組合
2c:插座
3c:轉接組件
31c:第一金屬殼
311c:第一固定凸緣
321c:第二固定凸緣
32c:第二金屬殼
34c:導電件
35c:絕緣座
36c:密封膠
4c:主安裝殼體
41c:第二安裝殼體
411c:第二收容腔
412c:屏蔽殼
4120c:屏蔽腔體
4123c:彈性接觸臂
4125c:開孔
413c:凸緣
4130c:插接孔
4131c:限位槽
42c:第一安裝殼體
421c:第一收容腔
4211c:插接槽
4212c:安裝槽
422c:限位凸台
423c:插接部
4231c:安裝壁
424c:頸部
425c:防脫件
43c:第一間隙
44c:第二間隙
45c:底蓋
451c:底壁
452c:側壁
圖1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圖1中電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3中的轉接組件和插座的立體分解圖;圖6是圖3中的轉接組件的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圖3中的轉接組件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8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9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圖10是圖9的B-B剖視圖;圖11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2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三實施例的俯視圖;圖13是圖12的C-C剖視圖;圖14是圖11中電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分解圖;圖15是圖14中轉接組件的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16是圖14的轉接組件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17是圖13中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18是圖13中的插座的立體分解圖;圖19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0是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第四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1是圖20的D-D剖視圖;圖22是圖19所示電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分解圖;圖23和圖24是圖19中第一安裝殼體、第二安裝殼體以及屏蔽罩的兩個不 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25是圖21中轉接組件和插座的未對接狀態的立體圖。
儘管本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圖式中示出並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新型原理的示範性說明,而並非旨在將本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徵將用於說明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徵,而不是暗示本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徵。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徵。儘管某些特徵可以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徵也可用於其他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並非旨在限制。
在圖式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用於解釋本新型的各種元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元件處於圖式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元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參閱圖1-圖25,其為本新型電連接器應用於電連接器組合的四種較佳實施方式。四種較佳實施方式中的電連接器組合100、100a、100b、100c可適於電子設備間的連接或者電子設備與電纜之間的連接,實現信號傳輸。電子設備可以是例如無線通訊設備、行車記錄儀、車用導航設備、攝像頭、車用 音響或車用操控面板等。
電連接器組合100、100a、100b、100c均包括:電路板、安裝在電路板上的插座、轉接組件、用以安裝轉接組件的主安裝殼體,轉接組件的一端與外部電子設備的線纜連接器(圖未示)對接,轉接組件的另一端與插座對接。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圖式,對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為便於表述,本文定義轉接組件對接插座的一端為“下”,轉接組件背離插座的一端為“上”。
參閱圖1至圖7,其為電連接器組合100的第一實施例。該電連接器組合100包括:一電路板1、安裝於電路板1上的一插座2、與插座2插接配合的一轉接組件3以及用以安裝轉接組件3的一主安裝殼體4。
參閱圖3、圖4和圖5,插座2安裝於電路板1上,並與電路板1電性連接在一起,其中插座2構成第一電連接器20。
插座2包括:一中心端子21、用以安裝中心端子21的一基座22以及罩設在基座22外的一外金屬殼23。
中心端子21包括:一端子基部211、兩焊接部212以及兩對接彈片213。
兩焊接部212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分別從端子基部211的底部相對的兩側先向下再水平延伸出,用於與電路板1電性連接。
兩對接彈片213由端子基部211一體向上延伸而成,兩對接彈片213呈相對設置,二者之間形成供轉接組件3插接的間隙。
基座22為絕緣材質,包括一座體221。座體221整體呈圓筒狀,其軸向中心開設插接孔222,插接孔222貫通座體221軸向的上下兩端。中心端子21插裝在座體221的插接孔222中,中心端子21下部的兩焊接部212外露於座體221的下端。座體221的下端面還開設有與插接孔222連通的側槽223,側槽223沿水平方向延伸,用於收納中心端子21的其中一個焊接部212。
外金屬殼23為導電材質,包括環形的殼體231、由殼體231向上延伸出的多個彈性臂232以及設置在殼體231的底部兩側的兩焊接脚233。多個彈性臂232沿著殼體231周向相互間隔地分布並圍成筒狀,當外金屬殼23罩設在基座22上時,多個彈性臂232環抱在基座22的座體221上。外金屬殼23底端的兩焊接脚233較佳用於與電路板1上的接地線路相連。
參閱圖4、圖5、圖6和圖7,轉接組件3包括:一第一金屬殼31、一第二金屬殼32、一導電件34、一絕緣座35和一密封膠36。
第一金屬殼31包括中空的一對接部311和形成在對接部311下端的水平延展的第一固定凸緣312。對接部311的上端呈圓筒狀,用於與外部電子設備上的線纜連接器匹配對接。第一固定凸緣312位於第一金屬殼31的下端,用於連接第二金屬殼32。
第一固定凸緣312的邊緣形狀不限定,既可以為如圖5示出的環形、也可以為未示出的方形或不規則形。第一固定凸緣312可以是環繞對接部 311周向的整個環形結構,也可以是多個分布在筒體周向的水平延展的分片式凸緣,各分片式凸緣共同構成第一固定凸緣312。
第一固定凸緣312設有向下突出的多個固定凸起314,多個固定凸起314沿圓周分布在第一固定凸緣312上。
第二金屬殼32固定在第一金屬殼31的下方,其上端具有一水平延展的第二固定凸緣322,並具有與第二固定凸緣322相連並向下延伸出的轉接部321。
轉接部321用於與插座2對插連接。轉接部321呈中空筒狀,其上端與第二固定凸緣322連接,其下端具有一導向部324。導向部324自上而下略擴口徑而形成喇叭狀開口,以便與插座2對接時,為二者提供對接導向。
第二固定凸緣322的邊緣形狀也不限定,既可以為環形、也可以為方形,或不規則形。第二固定凸緣322可以是環繞轉接部321周向的整個環形結構,也可以是多個分布在轉接部321周向的水平延展的分片式凸緣,各分片式凸緣共同構成第二固定凸緣322。
第二固定凸緣322上設置有多個固定孔323,多個固定孔323沿圓周分布在第二固定凸緣322上並與第一固定凸緣312上的多個固定凸起314一一對應固定。
第一固定凸緣312與第二固定凸緣322通過彼此配合的連接件相互固定。連接件包括多對相互配合的固定凸起314和固定孔323。第二固定凸緣322與第一固定凸緣312通過使固定凸起314和固定孔323對應配合實現固定。其 中固定凸起314與固定孔323可以通過鉚接固定,鉚接時,先使固定凸起314插入固定孔323,再通過鉚壓工藝使固定凸起314發生變形,壓緊在固定孔323周緣,將二者牢固結合在一起。固定凸起314與固定孔323也可通過焊接工藝實現相互固定。
第一金屬殼31和第二金屬殼32的內部形成中空通道33,通道33貫通第一金屬殼31的上端和轉接部321的下端。
導電件34位於通道33內,導電件34的上端向上突伸至對接部311的通道33的徑向中心位置處,下端向下突伸至轉接部321的通道33的徑向中心位置處。
導電件34包括位於軸向中心處的固定部341和由固定部341向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的圓柱狀的第一端342和第二端343。當轉接組件3與外部電子設備上的另一線纜連接器對接時,第一端342用於與外部電子設備的線纜連接器的中心導體對接,實現與外部電子設備的信號傳遞。當轉接組件3與插座2對接時,第二端343可插入插座2的中心端子21中,實現與插座2的信號傳遞。固定部341上還設置有突出的防滑脊3411。
絕緣座35收容在第一金屬殼31的通道33內,並緊密地卡設在通道33的內壁上。絕緣座35的中心開設有穿孔3531,導電件34固定在穿孔3531內,並通過防滑脊3411與絕緣座35咬合,使其牢固地安裝在絕緣座35上。絕緣座35間隔在導電件34和第一金屬殼31之間,確保二者之間保持合適的絕緣間距。
絕緣座35包括絕緣座主體351,絕緣座35的頂部設置有圓筒狀的 定位柱353,絕緣座35的側面開設定位槽352。當轉接組件3與外部電子設備的線纜連接器對接時,定位柱353和定位槽352能夠為導電件34對接外部電子設備的線纜連接器提供對接導向,使二者更精準對接。
密封膠36設置在第一金屬殼31內,並位於絕緣座35的下方。當導電件34和絕緣座35插入到第一金屬殼31後,密封膠36自第一金屬殼31下端的開口注入到通道33,固化後,密封膠36便成型在絕緣座35的下方。密封膠36一方面用於將導電件34和絕緣座35固定在第一金屬殼31的通道33內,另一方面,還具有加强防水的作用。
參閱圖1-圖4,轉接組件3安裝在絕緣的一主安裝殼體4上,構成第二電連接器40。
主安裝殼體4包括:主要用於收容第一金屬殼31的第一安裝殼體42和主要用於收容第二金屬殼32的第二安裝殼體41,其中圖1-圖4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的第一安裝殼體42和第二安裝殼體41是一整體的。
第一安裝殼體42內具有向上開口的第一收容腔421,第一金屬殼31的上端伸入到第一收容腔421內,且第一金屬殼31與第一收容腔421的腔壁之間具有一間隔。第一收容腔421的底部設置有間隔牆422,第一金屬殼31的對接部311穿過間隔牆422從而固定在第一安裝殼體42上。
第二安裝殼體41內具有向下開口的第二收容腔411,第二金屬殼32的下端伸入第二收容腔411內,且第二金屬殼32與第二收容腔411的腔壁之間間隔有一距離。
第二收容腔411的頂壁上設置有向下突出的固定環部412,並在固定環部412內形成安裝槽(圖未示)。第一金屬殼31和第二金屬殼32的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固定凸緣322收容在安裝槽內。
安裝槽的頂部設有水平延伸的固定壁413,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固定凸緣322貼合並固定於固定壁413。安裝槽內填充有固定膠體37,固定膠體37一方面將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固定凸緣322粘接固定於安裝槽內,另一方面也起到防水的作用。
第二電連接器40在組裝時,首先,使用插入成型工藝將導電件34與絕緣座35結合在一起,再將導電件34與絕緣座35一起插入到第一金屬殼31;然後,向第一金屬殼31的通道33內灌注密封膠36;之後,使第二金屬殼32的第二固定凸緣322與第一金屬殼31的第一固定凸緣312相貼合,與此同時,將固定凸起314對準插入固定孔323,通過焊接或鉚接的方式將二者固定,即完成轉接組件3安裝;然後,將轉接組件3自下而上插入到主安裝殼體4,使轉接組件3上的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固定凸緣322抵接至第二安裝殼體41的固定壁413,此時,第一金屬殼31的對接部311正好卡入在第一安裝殼體42的間隔牆422的開口內;最後,向第二收容腔411的安裝槽內填充固定膠體37,實現轉接組件3與主安裝殼體4的固定和密封。
參閱圖3,電連接器組合100在使用時,第二電連接器40可拔插地對接第一電連接器20,此時,第一電連接器20的插座2整體收容在第二電連接器40的第二收容腔411中,第二電連接器40的導電件34插入第一電連接器20的 中心端子21中,利用中心端子21的兩對接彈片213對導電件34構成雙面夾持,使二者可靠接觸,實現信號高效傳輸。與此同時,第二電連接器40的轉接部321也套接在第一電連接器20的外金屬殼23的外側。
利用第二電連接器40的第一金屬殼31和第二金屬殼32在導電件34外周構成的屏蔽結構,對導電件34的信號傳遞構成良好的屏蔽,此外,也通過外金屬殼23與第二金屬殼32對接,來濾除雜訊並導出至電路板1,從而提高導電件34傳輸信號的穩定性。
第二電連接器40在生產時,第二金屬殼32是可替換地固定在第一金屬殼31的下方。即,每種第一金屬殼31可替換搭配多種不同尺寸規格的第二金屬殼32,同樣,每種第二金屬殼32也可替換搭配多種不同尺寸規格的第一金屬殼31。由於第一金屬殼31的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金屬殼32的第二固定凸緣322都呈水平延展態,故不論二者的對接部311和轉接部321的直徑、高度如何變化,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固定凸緣322均能以不變應萬變地實現對接,從而排列組合出多種不同型號尺寸的第二電連接器40。
由此,第二電連接器40生產時,廠商可根據客戶對第二電連接器40上端的多種不同的界面需求,如:FAKRA/HFA/Mate AX等,更換第一金屬殼31,而第二金屬殼32和第一電連接器20保持不變。也可以根據客戶對插座2的對插高度和插座2的外徑需求,更換第二金屬殼32,而第一金屬殼31則保持不變。
可見,本新型通過將第二電連接器40的轉接組件3設計成第一金 屬殼31和第二金屬殼32兩個分離式模組組合對接的形式,進而可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任意更換其中一部分,即可實現連接器型號的變化,從而儘量減少了其他部分的變化,使組裝生產線高度共用,最終達到減少模具數量,降低生產投資的目的。
要說明的是,第二金屬殼32“可替換地”固定在第一金屬殼31的下方,僅指生產選型過程中選定特定型號的第二金屬殼32與第一金屬殼31配對,電連接器(第二電連接器40)生產完成後,第二金屬殼32與第一金屬殼31是固定連接在一起的,其中任意一者均不可替換。
參閱圖6,第一金屬殼31的第一固定凸緣312上形成有水平的第一變徑適配區315。第一變徑適配區315位於固定凸起314至對接部311之間的區域。
第二金屬殼32的第二固定凸緣322上形成有水平的第二變徑適配區325。第二變徑適配區325位於固定孔323至對接部311之間的區域。
由於存在第一變徑適配區315和第二變徑適配區325,故,不論第一金屬殼31的對接部311的直徑以及第二金屬殼32的轉接部321的直徑在適配區的最大徑向範圍內如何變化,都不會影響到固定凸起314和固定孔323。對接部311或轉接部321的直徑變化,只是相應地改變了第一變徑適配區315或第二變徑適配區325的區域大小,但二者依然可以相互貼合並通過固定凸起314和固定孔323相連接。
也就是說,第一變徑適配區315和第二變徑適配區325的存在,使 得任意一型號的第一金屬殼31的固定凸起314和任意一型號的第二金屬殼32的固定孔323都是相適配的,從而實現了不同模組的快速組合對接。
參閱圖8-圖10,其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a。
本第二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a也包括:一電路板1、安裝於電路板1上的一插座2、與插座2插接配合的一轉接組件3以及用以安裝轉接組件3的一主安裝殼體4a。
其中,電路板1和插座2均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相同,轉接組件3上的第二金屬殼32也與上述電連接器組合100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金屬殼31a的對接部311a直徑以及主安裝殼體4a的對接界面與上述電連接器組合100略有不同。
具體地,本實施例的轉接組件3也包括:第一金屬殼31a、第二金屬殼32、導電件34、絕緣座35和密封膠36。
其中,第二金屬殼32、導電件34、絕緣座35和密封膠36的結構和相互間的連接均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結構相同。
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金屬殼31a的對接部311a直徑相比第一實施例的對接部311直徑更小,對接部311a高度比第一實施例的對接部311的高度更高。
本實施例的主安裝殼體4a也包括:上部的第一安裝殼體42a和下部的第二安裝殼體41a,第二安裝殼體41a與上述電連接器組合100a的第一實施例相同,但是第一安裝殼體42a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安裝殼體42不同的對 接界面,同時為了適配安裝第一金屬殼31a的對接部311a,第一安裝殼體42a的間隔牆422a的開口具有更小的口徑。
相比於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本第二實施例通過替換了轉接組件3的第一金屬殼31a,使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金屬殼32組合,即可構成一種不同型號的轉接組件,以滿足客戶對不同對接界面的需求。
本第二實施例的轉接組件,儘管第一金屬殼31a的對接部311a直徑和高度發生了變化,但由於第一金屬殼31a的第一固定凸緣312a與第二金屬殼32的第二固定凸緣322都呈水平延展態,故,二者仍然能夠相互貼合在一起。且即便對接部311a的直徑和高度發生了變化,但只是改變了第一固定凸緣312a的第一變徑適配區315a的大小,第一固定凸緣312a上的固定凸起314a的位置仍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固定凸起314相同,故,第一固定凸緣312a與第二固定凸緣322依然可以通過固定凸起314a與固定孔323實現無障礙的對接。
參閱圖11至圖18,其為第三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b。
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b也包括:一電路板1、安裝於電路板1上的一插座2b、與插座2b插接配合的一轉接組件3b以及用以安裝轉接組件3b的一主安裝殼體4b。
參閱圖13和圖18,插座2b安裝在電路板1上。
插座2b包括:一中心端子21b、用以安裝中心端子21b的一基座22b以及罩設在基座22b外的外金屬殼23b。
中心端子21b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連接部211b、連接在連接 部211b上端的對接片212b以及連接在連接部211b下端的焊接部213b。對接片212b是由連接部211b的上端水平彎折延伸而構成的圓形平臺,用於與轉接組件3b的導電件34b對接,實現信號傳遞。焊接部213b是由連接部211b的下端水平彎折延伸而成,以方便連接電路板1。
基座22b為絕緣材質,大致呈筒狀。基座22b的軸向中心開設端子收容孔221b。中心端子21b固定在端子收容孔221b中,且對接片212b通過基座22b頂部的開口暴露在外,中心端子21b的焊接部213b外露於基座22b的底部。
外金屬殼23b為導電材質,包括中空的筒狀殼體231b,殼體231b的頂部開設通孔232b,殼體231b的底部具有兩用以對接電路板1的焊接脚233b。
外金屬殼23b套裝在基座22b外,中心端子21b的對接片212b從殼體231b頂部的通孔232b露出,外金屬殼23b的兩焊接脚233b與中心端子21b底端的焊接部213b錯開並與電路板1連接。
參閱圖13、圖15和圖16,轉接組件3b包括:一第一金屬殼31b、一第二金屬殼32b、一導電件34b、一絕緣座35b和一密封膠36b。
第一金屬殼31b的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中的第一金屬殼31相同,其也包括中空的呈圓筒狀的對接部311b和形成在對接部311b下端的水平延展的第一固定凸緣312b。第一固定凸緣312b上也設置有多個固定凸起3121b。
第二金屬殼32b固定在第一金屬殼31b的下方。第二金屬殼32b包括一主屏蔽罩321b和用於固定主屏蔽罩321b的一主屏蔽罩固定件322b。
主屏蔽罩321b呈筒狀,筒身上具有多個沿軸向延伸至主屏蔽罩321b下端的狹縫3214b,多個狹縫3214b沿著主屏蔽罩321b筒身的周向呈間隔分布,相鄰兩狹縫3214b之間形成可浮動的彈性臂3215b。
主屏蔽罩321b為變徑筒,包括:一直筒節3211b和自直筒節3211b向下並漸縮口徑延伸的一錐筒節3212b。直筒節3211b的上端開設至少一焊接孔3216b。變徑筒還包括從錐筒節3212b向下並向外略擴口徑延伸而構成的導接部3213b,導接部3213b用以導向對接插座2b。
狹縫3214b從導接部3213b一直延伸至直筒節3211b但不切斷直筒節3211b,以增强彈性臂3215b的柔韌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浮動自由度。錐筒節3212b沿軸向的尺寸不小於主屏蔽罩321b沿軸向尺寸的1/3,從而增强彈性臂3215b的彈性回復力,使其與插座2b穩定對接。
主屏蔽罩固定件322b包括:筒狀的固定環3221b和形成在固定環3221b上端的水平延展的第二固定凸緣3222b。第二固定凸緣3222b上設置有多個固定孔3223b,用於與第一固定凸緣312b上的固定凸起3121b實現配合連接。
在固定環3221b的底部還具有水平的凸緣3224b,凸緣3224b的內壁與固定環3221b的內壁共同構成一容納空間,該容納空間內收容有環狀的輔助絕緣殼體323b。
主屏蔽罩321b的直筒節3211b套接在固定環3221b的外壁上,二者可通過直筒節3211b的上端的焊接孔3216b處使用雷射點焊連接。主屏蔽罩321b和固定環3221b共同構成轉接組件3b的轉接部321,當轉接組件3b與插座2b對接 時,轉接組件3b的彈性臂3215b能以套接在固定環3221b外的直筒節3211b為基點左右擺動,與插座2b實現浮動對接。
導電件34b安裝在第一金屬殼31b和第二金屬殼32b的徑向中心位置處。導電件34b為浮動針,包括:至少部分地同軸套接在一起的固定觸頭341b和可以相對於固定觸頭341b上下活動的浮動觸頭342b。固定觸頭341b與浮動觸頭342b之間設置有彈性件344b(本實施例中,彈性件344b為彈簧)。
固定觸頭341b的外周套設有彈性軸套343b,彈性軸套343b的一端與固定觸頭341b固定連接,另一端形成有多個彈性地接觸浮動觸頭342b的卡爪3431b,卡爪3431b的自由端朝向浮動觸頭342b彎曲形成彈性接觸指3432b。利用彈性接觸指3432b接觸浮動觸頭342b形成輔助接觸,來提高浮動針傳輸高頻信號的性能。
導電件34b通過絕緣座35b和密封膠36b固定在第一金屬殼31b內,導電件34b的浮動觸頭342b伸入到第二金屬殼32b內。第二金屬殼32b內的輔助絕緣殼體323b間隔在導電件34b的浮動觸頭342b與主屏蔽罩固定件322b之間,以防止導電件34b與主屏蔽罩321b發生不當接觸。
轉接組件3b在組裝時,先將導電件34b安裝在絕緣座35b上,然後將導電件34b和絕緣座35b一起插入第一金屬殼31b,之後使第一金屬殼31b的第一固定凸緣312b與第二金屬殼32b的第二固定凸緣3222b相互貼合,最後,將固定凸起3121b和固定孔3223b鉚壓連接,便完成轉接組件3b的組裝。
參閱圖13、圖14和圖17,轉接組件3b安裝在主安裝殼體4b上,構 成第二電連接器。
主安裝殼體4b包括:主要用於收容第一金屬殼31b的第一安裝殼體42b,主要用於收容第二金屬殼32b的第二安裝殼體41b,以及收容在第二安裝殼體41b內的屏蔽殼412b。
第一安裝殼體42b內具有第一收容腔421b,第二安裝殼體41b內具有第二收容腔411b。
屏蔽殼412b卡設於第二收容腔411b內,屏蔽殼412b的形狀與第二收容腔411b相適配。本實施例中,第二收容腔411b呈方形,故屏蔽殼412b也大致呈方形。屏蔽殼412b的主體部分是由四個側壁4121b和一個頂壁4126b圍合而成的方形盒狀結構。側壁4121b上設置有突出的卡扣4122b,與第二收容腔411b內壁上的卡槽相卡接。第二收容腔411b內還設置有抵靠在屏蔽殼412b頂壁4126b上的定位突起413b,用於為屏蔽殼412b安裝提供定位。
屏蔽殼412b內包圍有一屏蔽腔體4120b,屏蔽殼412b的頂壁4126b上設置有連通屏蔽腔體4120b的開孔4125b。開孔4125b周緣設置有多個彈性接觸臂4123b。多個彈性接觸臂4123b朝向背離屏蔽腔體4120b的外部彎曲延伸。彈性接觸臂4123b的末端形成有向開孔4125b的中心方向突起的接觸部4124b。
轉接組件3b安裝於主安裝殼體4b時,轉接組件3b的第一金屬殼31b的上端伸入第一收容腔421b內,且第一金屬殼31b與第一收容腔421b的腔壁之間相間隔。轉接組件3b的第二金屬殼32b伸入第二收容腔411b內,且第二金屬殼32b穿過第二收容腔411b而伸入屏蔽殼412b的屏蔽腔體4120b內,屏蔽殼 412b上的多個彈性接觸臂4123b彈性地壓接在第二金屬殼32b的主屏蔽罩321b上。
屏蔽殼412b通過彈性接觸臂4123b上的接觸部4124b彈性壓緊主屏蔽罩321b,與之形成可靠接觸,從而使第二金屬殼32b一方面可通過主屏蔽罩321b與屏蔽殼412b的接觸而實現一次接地,另一方面還可通過主屏蔽罩321b下端的錐筒節3212b與插座2b的外金屬殼23b接觸,實現二次接地。由此提升電連接器組合100b的整體接地性能,使第二金屬殼32b與屏蔽殼412b一起對導電件34b構成雙層屏蔽,改善高頻信號傳輸時產生的電磁波干擾或雜訊干擾,提升傳輸高頻信號傳輸性能。
本實施例中,由於轉接組件3b的導電件34b為浮動針,且第二金屬殼32b的主屏蔽罩321b的下端為可浮動的彈性臂3215b,因此,即便因為製造裝配公差導致轉接組件3b與插座2b在軸向和徑向上存在錯位,轉接組件3b依然可通過導電件34b和彈性臂3215b的浮動結構來順利對接插座2b,確保二者可靠連接。
屏蔽殼412b一方面提高了轉接組件3b與插座2b的接地性能,另一方面也約束了轉接組件3b不能隨意擺動,使轉接組件3b和插座2b穩定對接。
參閱圖19至圖25,其為第四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c。
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c也包括:一電路板1、安裝於電路板1上的一插座2c、與插座2c插接配合的一轉接組件3c以及用以安裝轉接組件3c的一主安裝殼體4c。
插座2c構成第一電連接器。轉接組件3c安裝於主安裝殼體4c上構成第二電連接器。
參閱圖25,插座2c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電連接器組合100中的插座2結構相同,關於插座2c的具體結構可參見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合100,此處不再贅述。轉接組件3c的結構也與第一實施例電連接器組合100中的轉接組件3結構相同,其也包括:一第一金屬殼31c、一第二金屬殼32c、一導電件34c、一絕緣座35c和一密封膠36c。第一金屬殼31c、第二金屬殼32c、導電件34c、絕緣座35c、密封膠36c的具體結構和相互間的連接關係均可參見上述第一實施例電連接器組合100中的轉接組件3結構,此處也不再贅述。
參閱圖21至圖24,本實施例的主安裝殼體4c包括相互浮動連接的第一安裝殼體42c和第二安裝殼體41c。
第一安裝殼體42c內具有第一收容腔421c,第一安裝殼體42c的外周具有沿徑向向外突出的限位凸台422c,限位凸台422c的下方形成向下突出的插接部423c,插接部423c的外徑小於限位凸台422c的外徑。
第一安裝殼體42c朝向第一收容腔421c內突出延伸形成一頸部424c,在頸部424c以上的部分形成插接槽4211c,在頸部424c以下的部分形成安裝槽4212c。
轉接組件3c安裝於第一安裝殼體42c上,第一金屬殼31c的上端伸入到第一收容腔421c內。第一金屬殼31c的外壁過盈配合於頸部424c,且第一金屬殼31c伸入插接槽4211c的部分與插接槽4211c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隔。第一固定 凸緣311c和第二固定凸緣321c收容於安裝槽4212c,安裝槽4212c內具有水平延伸的安裝壁4231c,第一固定凸緣311c貼合於安裝壁4231c。
第二安裝殼體41c內具有第二收容腔411c,頂部開設插接孔4130c,插接孔4130c的內壁形成有向內突出的凸緣413c,凸緣413c與第二安裝殼體41c的頂面落差而形成一限位槽4131c。
第一安裝殼體42c浮動安裝於第二安裝殼體41c的插接孔4130c中,第一安裝殼體42c與第二安裝殼體41c之間具有浮動間隙。
具體地,第一安裝殼體42c的限位凸台422c收容於第二安裝殼體41c的限位槽4131c內,且限位凸台422c與限位槽4131c的側壁之間具有第一間隙43c,第一安裝殼體42c的插接部423c插入插接孔中4130c並與插接孔4130c的孔壁之間具有第二間隙44c。
第二安裝殼體41c的第二收容腔內411c設置有防脫件425c,防脫件425c套設在第一安裝殼體42c的插接部423c的下端,且防脫件425c抵靠於第二安裝殼體41c的凸緣413c的下方,以防止第一安裝殼體42c從插接孔4130c中向上脫出。
第二安裝殼體41c的第二收容腔內411c還設置有屏蔽殼412c。屏蔽殼412c的結構與上述電連接器組合100b的屏蔽殼412b結構大致相同,其也包括設置在屏蔽殼412c頂部的開孔4125c,開孔4125c的周緣設置有多個彈性接觸臂4123c。與上述電連接器組合100b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多個彈性接觸臂4123b是朝向屏蔽腔體4120c的內部彎曲延伸,從而適配插接高度較短的插座2c 的插接需求。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安裝殼體42c是浮動地安裝於第二安裝殼體41c上,故,即便轉接組件3c為非浮動式結構,但由於轉接組件3c安裝於第一安裝殼體42c上,轉接組件3c可隨著第一安裝殼體42c沿水平方向浮動,從而實現轉接組件3c與插座2c的浮動連接。
屏蔽殼412c在一方面提高了轉接組件3c與插座2c的接地性能,另一方面也約束了第一安裝殼體42c不能隨意擺動,從而提高了轉接組件3c和插座2c對接的穩定性。
第二安裝殼體41c的底部還設置有底蓋45c,底蓋45c包括一底壁451c和設置在底壁451c四周的側壁452c。底蓋45c通過側壁452c與第一安裝殼體42c可拆卸地連接。當插座2c置入第二安裝殼體41c的第二收容腔411c內並與轉接組件3c對接後,可蓋上底蓋45c,來封閉第二安裝殼體41c底部的開口,實現防水防塵的目的。
此外,需要說明如下:
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的第一固定凸緣和第二固定凸緣都是通過固定凸起和固定孔實現第一金屬殼和第二金屬殼的相互連接,但此處只是舉例性地說明,並非予以限定。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凸起和固定孔的位置可以互換,即,固定凸起設置在第二固定凸緣上,固定孔設置在第一固定凸緣上。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凸緣和第二固定凸緣也可以通過卡接、焊接或粘接等其他方式實現連接。
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的絕緣座都收容在第一金屬殼中,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座也可以收容在第二金屬殼中。
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的轉接組件均設置有一根導電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電件也可以為多根,如兩根、四根或六根,各導電件穿設在絕緣座上,並與絕緣座一起收容在第一金屬殼和第二金屬殼形成的內部通道中。
以上電連接器組合的各個實施例只是舉例性說明,電連接器組合各部分的結構之間並非固定搭配的組合結構,在無結構衝突的情况下,電連接器組合多個實施例中的各部分結構可任意組合使用。
上述內容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制本新型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100:電連接器組合
1:電路板
20:第一電連接器
2:插座
21:中心端子
22:基座
23:外金屬殼
311:對接部
312:第一固定凸緣
321:轉接部
322:第二固定凸緣
33:通道
34:導電件
35:絕緣座
351:絕緣座主體
352:定位槽
36:密封膠
37:固定膠體
40:第二電連接器
41:第二安裝殼體
411:第二收容腔
412:固定環部
413:固定壁
42:第一安裝殼體
421:第一收容腔
422:間隔牆

Claims (2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第一金屬殼,其上端呈筒狀,其下端具有水平延展的第一固定凸緣; 第二金屬殼,其可替換地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屬殼的下方,所述第二金屬殼的上端具有呈水平延展的第二固定凸緣,並具有與所述第二固定凸緣相連並向下延伸出的轉接部; 絕緣座,其收容在所述第一金屬殼或所述第二金屬殼內;以及 導電件,其固定於所述絕緣座上並與所述第一金屬殼及所述第二金屬殼保持間距,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凸緣與所述第二固定凸緣相互貼合地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金屬殼和所述第二金屬殼的內部形成中空的通道,所述絕緣座收容在所述通道內,所述導電件的上端向上突伸至所述第一金屬殼內的通道,其下端向下突伸至所述第二金屬殼內的通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凸緣與所述第二固定凸緣通過彼此配合的連接件相互固定。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件包括多對相互配合的固定凸起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凸起和所述固定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凸緣和所述第二固定凸緣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固定凸起與所述固定孔通過鉚接或焊接結合在一起。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金屬殼包括一主屏蔽罩和用於固定所述主屏蔽罩的一主屏蔽罩固定件,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包括一筒狀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的上端向外擴展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凸緣,所述主屏蔽罩套接在所述固定環的外壁。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主屏蔽罩呈筒狀,筒身上具有多個沿軸向延伸至所述主屏蔽罩下端的狹縫,多個所述狹縫沿所述主屏蔽罩的周向間隔分布,相鄰兩狹縫之間形成可浮動的彈性臂。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主屏蔽罩爲變徑筒,包括直筒節和自所述直筒節向下並漸縮口徑延伸的錐筒節,所述直筒節與所述固定環相套接,所述變徑筒還包括自所述錐筒節向下並向外漸擴口徑延伸而構成的導接部,所述狹縫自所述導接部延伸至所述直筒節但不切斷所述直筒節。
  8. 如請求項2至4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金屬殼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凸緣相連的呈筒狀的對接部,所述第一固定凸緣在所述連接件至所述對接部之間的區域構成水平的第一變徑適配區,所述第二金屬殼的轉接部呈筒狀,所述第二固定凸緣在所述連接件至所述轉接部之間的區域構成水平的第二變徑適配區,所述第一變徑適配區與所述第二變徑適配區相貼合。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導電件爲浮動針,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內裝設有間隔在所述浮動針與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之間的輔助絕緣殼體,所述主屏蔽罩固定件的下端具有向所述通道內延伸的凸緣,所述輔助絕緣殼體收納在所述固定環和所述凸緣構成的容納空間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浮動針包括固定觸頭和可以相對於固定觸頭上下活動的浮動觸頭,所述固定觸頭與所述浮動觸頭之間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固定觸頭的外周還套設有彈性軸套,所述彈性軸套的一端與所述固定觸頭連接,另一端形成有多個彈性地接觸所述浮動觸頭的卡爪。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金屬殼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凸緣的通道內填充有密封膠,所述密封膠間隔在所述導電件和所述第一金屬殼的內壁之間。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括一主安裝殼體及設置在所述主安裝殼體內的一屏蔽殼,所述第一金屬殼和所述第二金屬殼安裝於所述主安裝殼體的安裝槽內;所述屏蔽殼上設有多個彈性接觸臂,所述彈性接觸臂彈性接觸所述第二金屬殼。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主安裝殼體包括收容所述第一金屬殼的第一安裝殼體和位於所述第一安裝殼體下方的第二安裝殼體,所述第一安裝殼體內具有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安裝殼體內具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金屬殼的上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屏蔽殼裝設於所述第二收容腔內,所述屏蔽殼內形成一屏蔽腔體,所述第二金屬殼的下端伸入到所述屏蔽腔體內。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屏蔽殼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屏蔽腔體的開孔,所述第二金屬殼向下伸入到所述開孔內;所述彈性接觸臂設置在所述開孔的邊緣,所述彈性接觸臂的末端形成有向所述開孔的中心方向突伸的接觸部。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彈性接觸臂朝向所述屏蔽腔體內彎曲延伸或背離所述屏蔽腔體地彎曲延伸。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裝殼體浮動安裝於所述第二安裝殼體,所述第一安裝殼體與所述第二安裝殼體之間具有浮動間隙,所述第一金屬殼和所述第二金屬殼固定至所述第一安裝殼體。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裝殼體的外周具有沿徑向向外突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下方形成向下突出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徑小於所述限位凸台的外徑,所述第二安裝殼體的頂部開設插接孔,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孔中。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插接孔的內壁形成有向內突出的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第二安裝殼體的頂面落差而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收容於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凸台與所述限位槽的側壁間具有第一間隙,所述插接部與所述插接孔的孔壁之間具有第二間隙。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安裝殼體的第二收容腔內設置有防脫件,所述防脫件裝設在所述插接部的下端,且所述防脫件抵靠於所述插接孔的下方從而防止所述第一安裝殼體向上脫出。
  20.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裝殼體朝向所述第一收容腔內突出並向下延伸構成一頸部,所述第一金屬殼的外壁配合於所述頸部,所述第一收容腔在所述頸部以上的部分構成插接槽,所述第一金屬殼的外壁與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隔,所述第一收容腔在所述頸部以下的部分構成安裝槽,所述第一固定凸緣和所述第二固定凸緣收容於所述安裝槽。
TW111211216U 2022-08-19 2022-10-14 電連接器 TWM6411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6002.5A CN117638555A (zh) 2022-08-19 2022-08-19 电连接器
CN202210996002.5 2022-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1197U true TWM641197U (zh) 2023-05-21

Family

ID=87382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1216U TWM641197U (zh) 2022-08-19 2022-10-14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28200A (zh)
CN (1) CN117638555A (zh)
TW (1) TWM64119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99865B (zh) * 2024-06-06 2024-08-09 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28200A (ja) 2024-03-01
CN117638555A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8395B2 (en) Coaxial cable terminatio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I458203B (zh) 用以與同軸纜線端接之電氣連接器
US6280243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TWI459653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US8152558B2 (en) Shielded USB connector system
US8894444B2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tubular contact for reducing the height and improving the retention strength against mating or removal
US974870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03086271A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を相互接続する同軸コネクタ
US5180317A (en) Ang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277683B (zh) 连接器和插座
JP7251552B2 (ja)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TWM641197U (zh) 電連接器
TW201924163A (zh) 微型化電連接器系統
CN101630781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US6361383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reliably positioning a shell
JPH02270276A (ja) プラグ型同軸コネクター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20230238752A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locking structure
JP7562618B2 (ja) 同軸プラグ用コンタクト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コンタクト装置
US6340312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having a complete EMI shielding
US6416357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after assembly
JP2024064431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H0648773Y2 (ja) 分岐用の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KR102513227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에 결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TWM639794U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