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654U - 偶極天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偶極天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9654U
TWM639654U TW111211267U TW111211267U TWM639654U TW M639654 U TWM639654 U TW M639654U TW 111211267 U TW111211267 U TW 111211267U TW 111211267 U TW111211267 U TW 111211267U TW M639654 U TWM639654 U TW M6396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aped structure
grounding
radia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1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饒國俊
錢冠丞
Original Assignee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1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9654U/zh
Publication of TWM639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9654U/zh
Priority to CN202322696721.8U priority patent/CN22085692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偶極天線裝置包含基板、傳輸單元、第一至第四輻射單元及第一和第二接地單元。基板包含第一及第二面,且有一孔。傳輸單元設於第一面上。第一與第二輻射單元設於第一面上,與傳輸單元連接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接地單元設於第二面上。第三與第四輻射單元設於第二面上,與第一接地單元連接,且沿著與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接地單元有設於第一面的第一部分以及設於第二面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與傳輸單元連接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二部分與第一接地單元連接並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和第二部分透過基板的孔連接。

Description

偶極天線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偶極天線裝置,特別關於一種降低雷擊風險的偶極天線裝置。
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或doublet)是在無線電通信中,使用最早、結構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天線。它由一對對稱放置的導體構成,導體相互靠近的兩端分別與饋電線相連。用作發射天線時,電信號從天線中心饋入導體;用作接收天線時,也在天線中心從導體中獲取接收信號。常見的偶極天線由兩根共軸的直導線構成,這種天線在遠處產生的輻射場是軸對稱的,並且在理論上能夠嚴格求解。偶極天線是共振天線,理論分析表明,細長偶極天線內的電流分布具有駐波的形式,駐波的波長正好是天線產生或接收的電磁波的波長。
然而將偶極天線置於戶外時有遭到雷擊的風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偶極天線裝置包含基板、傳輸單元、第一輻射單元、第二輻射單元、第一接地單元、第三輻射單元、第四輻射單元以及第二接地單元。基板包含第一面以及與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且具有一孔。傳輸單元設置於基板的第一面之上。第一輻射單元設置於基板的第一面之上,與傳輸單元導電連接且從傳輸單元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輻射單元設置於基板的第一面之上,與傳輸單元導電連接且從 傳輸單元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接地單元設置於基板的第二面之上。第三輻射單元設置於基板的第二面之上,與第一接地單元導電連接,且從第一接地單元沿著與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四輻射單元設置於基板的第二面之上,與第一接地單元導電連接,且從第一接地單元沿著與第一方向相反的該方向延伸。第二接地單元具有設置於基板的第一面的第一部分以及設置於基板的第二面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與傳輸單元導電連接且從傳輸單元沿著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二部分與第一接地單元導電連接並從第一接地單元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透過基板的孔連接。
透過上述,本創作藉由與第一輻射單元及第二輻射單元沿相同方向的額外接地單元的設置,可以提供降低雷擊的風險的偶極天線。
以上關於本創作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創作的原理,並且提供本創作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1:偶極天線裝置
2:外殼
3:基板
31:第一面
32:第二面
311:孔
4:傳輸單元
71,41:第一部分
72,42:第二部分
5:第一輻射單元
6:第二輻射單元
7:第一接地單元
8:第三輻射單元
9:第四輻射單元
10:第二接地單元
11:第一間隔
12:第二間隔
101:第一部分
102:第二部分
W1,W2,W3,W4,W5:寬度
L1,L2,L3,L4,L5:長度
D1,D2,D3:方向
圖1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俯視圖。
圖2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仰視圖。
圖3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透視圖。
圖4系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尺寸標示圖。
圖5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電壓駐波比(VSWR)與最大增益(Peak Gain)合成特性圖。
圖6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H平面同極化圖。
圖7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V平面同極化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創作之範疇。
請參考圖1至圖3,圖1至圖3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仰視圖、俯視圖及透視圖。於此要特別說明的是,圖1及圖2雖分別稱為仰視圖及俯視圖,然其僅為表示兩圖為基於相對的兩個視角之圖式,圖1及圖2亦可分別稱為俯視圖及仰視圖。
如圖1至圖3所示,偶極天線裝置1包含外殼2、基板3、傳輸單元4、第一輻射單元5、第二輻射單元6、第一接地單元7、第三輻射單元8、第四輻射單元9以及第二接地單元10。
外殼2,例如塑膠等絕緣材料。本創作對於外殼2的形狀及尺寸不予限制,且外殼2為選擇性設置的組件。於另一實施例中,偶極天線裝置1可以僅包含基板3、傳輸單元4、第一輻射單元5、第二輻射單元6、第一接地單元7、第三輻射單元8、第四輻射單元9以及第二接地單元10。基板3,例如玻璃纖維等絕緣材料,設置於外殼2內部。基板 3具有第一面31以及第二面32且具有一孔311,其中孔311貫通第一面31及第二面32。
傳輸單元4,例如銅等導電材料,設置於基板3的第一面31之上。具體來說,傳輸單元4具有T型結構,其中T型結構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部分41以及沿著大致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部分42。
第一輻射單元5,例如銅等導電材料,設置於基板3的第一面上31,與傳輸單元4導電連接且從傳輸單元4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具體來說,第一輻射單元5導電連接於傳輸單元4的第二部分42的一端。
第二輻射單元6,例如銅等導電材料,設置於基板3的第一面31之上,與傳輸單元4導電連接且從傳輸單元4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具體來說,第二輻射單元6導電連接於傳輸單元4的第二部分42的另一端。
第一接地單元7,例如銅等導電材料,設置於基板3的第二面32上。第一接地單元7包含具有第一部分71及第二部分72的T型結構及主接地結構73,該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71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二部分72沿著大致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延伸。主接地結構73具有相對的兩側,兩側中的一側導電連接於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71的另一端,且兩側中的另一側用於接地。
第三輻射單元8,例如銅等導電材料,設置於基板3的第二面上32,與第一接地單元7導電連接且從第一接地單元7沿著與第 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延伸。具體來說,第三輻射單元8導電連接於第一接地單元7的第二部分72的一端。
第四輻射單元9,例如銅等導電材料,設置於基板3的第二面上32,與第一接地單元7導電連接且從第一接地單元7沿著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延伸。具體來說,第四輻射單元9導電連接於第一接地單元7的第二部分72的另一端。
前述的第一輻射單元5與第三輻射單元8可以作為一組偶極天線的輻射單元而第二輻射單元6與第四輻射單元9可以做為另一組偶極天線的輻射單元。
進一步說明,第一輻射單元5在第三方向D3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三輻射單元8在第三方向上D3的投影,第二輻射單元6在第三方向D3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於第四輻射單元9在第三方向D3上的投影,且第三方向D3係第一輻射單元5相對於基板3的設置方向。
第二接地單元10,例如銅等導電材料,具有設置於基板3的第一面31的第一部分101以及設置於基板3的第二面32的第二部分102,其中第一部分101與傳輸單元4導電連接且從傳輸單元4沿著該第一方向D1延伸,而第二部分102與第一接地單元7導電連接並從第一接地單元7沿著該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一部分101以及第二部分102透過基板的孔311連接。具體來說,第二接地單元10的第二部分102導電連接於第一接地單元7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71的一端。
前述的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41的一端導電連接於第二接地單元10的第一部分101,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 41的另一端用於接收饋入訊號,且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的第二部分42的兩端分別導電連接於第一輻射單元5及第二輻射單元6。
此外,第三輻射單元8與第一接地單元7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71之間具有第一間隔11,第三輻射單元8與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41在第三方向D3上對於基板3的第二面32的投影之間同樣具有第一間隔11,第四輻射單元9與第一接地單元7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71之間具有第二間隔12,第四輻射單元9與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41在第三方向D3上對於基板3的第二面32的投影之間同樣具有第二間隔12,且第一間隔11及第二間隔12以第一接地單元7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71為軸互相對稱。進一步來說,第一間隔11跟第二間隔12在第二方向D2上可以具有相同寬度。
更進一步說明,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在第三方向D3上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一接地單元7的T型結構在第三方向D3上的投影,且第三方向D3係傳輸單元4相對於基板3的設置方向。另外,傳輸單元4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41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可以完全重疊於第一接地單元7的T型結構的第一部分41在第三方向D3上的投影。
另外要特別說明的是,圖1至圖3示例性地呈現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各指向單一方向,然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可以包含一第一角度範圍,而第二方向D2包含一第二角度範圍。換句話說,在第一角度範圍內的方向皆可視為第一方向D1,而在第二角度範圍內的方向皆可視為第二方向D2。平分第一角度範圍的方向大致垂直於平分第二角 度範圍的方向。而第三方向D3也示例性的為傳輸單元4相對於基板3的設置方向,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三方向D3也可為第一接地單元7相對於基板3的設置方向。
進一步說明偶極天線裝置的部件尺寸,請參考圖1至圖4,其中圖4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標示偶極天線裝置尺寸的圖。
如圖4所示,第二接地單元10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寬度W1,傳輸單元4的第一部分41以及第一接地單元7的第一部分7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寬度W2且第二部分42以及第二部分72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長度L1,第一輻射單元5、第二輻射單元6、第三輻射單元8,以及第四輻射單元9各於第二方向D2上具有寬度W3且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長度L2且第一輻射單元5與第三輻射單元8相連的一側以及第二輻射單元6與第四輻射單元9相連的一側具有沿著第一方向上具有長度L5,第一接地部7的主接地結構73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寬度W4且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長度L3,基板3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寬度W5且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長度L4。
具體來說,傳輸單元4及第一接地單元7各自的T型結構的第二部分42以及7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由第一輻射單元5、第二輻射單元6、第三輻射單元8,以及第四輻射單元9的阻抗與傳輸單元4的阻抗決定。另外傳輸單元4及第一接地單元7各自的T型結構的第二部分42及72沿著該第一方向的寬度應小於W3且W1小於傳輸單元4及第一接地單元7各自的T型結構的第二部分42及72沿著該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
更具體的說,長度L1與寬度W1的長寬比可以大約為11:1,寬度W2與寬度W1的寬度比可以大約為2:1,長度L3與寬度W1的長寬比可以大約為30:1,寬度W3與寬度W1的寬度比可以大約為2:1,寬度W3與L2的長寬比可以大約為1:10.25。
舉一個例子,第二接地單元10的寬度W1可為0.5mm,傳輸單元4的第一部分41以及第一接地單元7的第一部分71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2可為1mm且第二部分42以及第二部分72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L1可為5.5mm,第一輻射單元5、第二輻射單元6、第三輻射單元8,以及第四輻射單元9各於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3可為1mm而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2可為10.25mm且第一輻射單元5與第三輻射單元8相連的一側以及第二輻射單元6與第四輻射單元9相連的一側沿著第一方向上的長度L5可為20mm,第一接地部7的主接地結構7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4可為5.3mm且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長度L3可為15mm,基板3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5為15mm且在第一方向上的長度L4可為33mm。上述尺寸數值非用於限制本創作,本創作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所需調整上述之參數尺寸,惟藉由上述尺寸數值,偶極天線裝置1可以具有較佳的訊號傳輸效果。
請參考圖5,圖5係利用上述尺寸所製作出的偶極天線裝置經過測試,例如使用網路分析儀測試後所得之電壓駐波比(VSWR)與最大增益(Peak Gain)圖。由圖5可知,利用上述尺寸製作出的偶極天線裝置在工作範圍5.1~5.9GHz時的VSWR可在2.0:1以下且偶極天線裝置之最大增益可達到2dBi,並且H平面最大增益可達1.24dBi、V平面最大增 益可達2.45dBi、H平面3dB半功率波束寬可達360度,以及V平面3dB半功率波束寬可達70±10度。詳細數據在以下表1及表2中呈現。
Figure 111211267-A0305-02-0011-9
Figure 111211267-A0305-02-0011-10
請參照圖6以及圖7,圖6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H平面同極化圖。圖7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偶極天線裝置的V平面同極化圖。圖6及圖7中所示的同極化圖也是利用上述尺寸作出的偶極天線裝置在電波暗室測得。
透過上述,本創作藉由與第一輻射單元及第二輻射單元沿相同方向的額外接地單元的設置,可以提供降低雷擊的風險的偶極天線裝置。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偶極天線裝置
2:外殼
3:基板
4:傳輸單元
5:第一輻射單元
6:第二輻射單元
7:第一接地單元
8:第三輻射單元
9:第四輻射單元
10:第二接地單元
11:第一間隔
12:第二間隔
D1,D2,D3: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偶極天線裝置,包括: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一第一面以及與該第一面相對的一第二面,且具有一孔;一傳輸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面之上;一第一輻射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面之上,與該傳輸單元導電連接且從該傳輸單元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輻射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面之上,與該傳輸單元導電連接且從該傳輸單元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接地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二面之上;一第三輻射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二面之上,與該第一接地單元導電連接,且從該第一接地單元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一第四輻射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二面之上,與該第一接地單元導電連接,且從該第一接地單元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該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二接地單元,具有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一面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設置於該基板的該第二面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與該傳輸單元導電連接且從該傳輸單元沿著該第一 方向延伸,而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一接地單元導電連接並從該第一接地單元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透過該基板的該孔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傳輸單元以及該第一接地單元各具有一T型結構,其中該T型結構具有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部分以及沿著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數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傳輸單元及該第一接地單元各自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二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由該第一輻射單元、該第二輻射單元、該第三輻射單元以及該第四輻射單元的阻抗與該傳輸單元的阻抗決定。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傳輸單元及該第一接地單元各自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二部分沿著該第一方向的寬度小於該第一輻射單元、該第二輻射單元、該第三輻射單元,以及該第四輻射單元的每一個的沿著第二方向的寬度,且該第二接地單元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寬度小於該T型結構第二部分沿著該第一方向的寬度。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三輻射單元與該第一接地單元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之間具 有一第一間隔,且該第四輻射單元與該第一接地單元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隔,並且該第一間隔與該第二間隔以該第一接地單元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為軸互相對稱。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傳輸單元的該T型結構在一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於該第一接地單元的該T型結構在該第三方向上的投影,且該第三方向係該傳輸單元相對於該基板的設置方向。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傳輸單元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的該投影完全重疊於該第一接地單元的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的該投影。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輻射單元在一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於該第三輻射單元在該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該第二輻射單元在該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於該第四輻射單元在該第三方向上的投影,且該第三方向係該第一輻射單元相對於該基板的設置方向。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傳輸單元包含一T型結構,該T型結構具有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的 一第一部分以及沿著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部分,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的一端導電連接於該第二接地單元的該第一部分,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的另一端用於接收一饋入訊號,且該T型結構的該第二部分的兩端分別導電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單元及該第二輻射單元。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偶極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地單元包含一T型結構及一主接地結構,該T型結構具有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部分以及沿著大致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部分,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的一端導電連接於該第二接地單元的該第二部分,該T型結構的該第二部分的兩端分別導電連接於該第三輻射單元及該第四輻射單元,該主接地結構具有相對的兩側,該兩側中的一側導電連接於該T型結構的該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且該兩側中的另一側用於接地。
TW111211267U 2022-10-17 2022-10-17 偶極天線裝置 TWM639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267U TWM639654U (zh) 2022-10-17 2022-10-17 偶極天線裝置
CN202322696721.8U CN220856921U (zh) 2022-10-17 2023-10-09 偶极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267U TWM639654U (zh) 2022-10-17 2022-10-17 偶極天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654U true TWM639654U (zh) 2023-04-11

Family

ID=8694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1267U TWM639654U (zh) 2022-10-17 2022-10-17 偶極天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6921U (zh)
TW (1) TWM63965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6921U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7444B (zh) 双极化高增益及宽带互补天线
JP3990735B2 (ja) アンテナ素子
US8373597B2 (en) High-power-cap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patch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401545B2 (en) Multi polarization conformal channel monopole antenna
US7193576B2 (en) Ultra wideband bow-tie slot antenna
US20060033666A1 (en) Antenna assembly having parasitic element for encreasing antenna gain
US20060038723A1 (en) Antenna device
JP2004120760A (ja) デュアル偏波アンテナ
TW201434210A (zh) 雙極化偶極天線及其十字耦合元件
GB2424765A (en) Dipole antenna with an impedance matching arrangement
US7791554B2 (en) Tulip antenna with tuning stub
JP4364439B2 (ja) アンテナ
US20090146883A1 (en) Wideband patch antenna
CN103825091B (zh) 超宽带定向天线
US6977613B2 (en) High performance dual-patch antenna with fast impedance matching holes
US20190013591A1 (en)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aperture coupled to a feed line, with circular polarization
KR102203179B1 (ko) 높은 격리도를 갖는 이중 편파 안테나
US7102573B2 (en) Patch antenna
US20070229361A1 (en) Antenna apparatus
US6577276B2 (en) Low cross-polarization microstrip patch radiator
TWM639654U (zh) 偶極天線裝置
WO2021083220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WO2021078200A1 (zh) 双频天线和飞行器
CN208674360U (zh) 垂直极化全波振子阵列天线以及定向辐射天线
JP2011199350A (ja) アンテ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