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8626U - 珊瑚復育裝置 - Google Patents

珊瑚復育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8626U
TWM638626U TW111211689U TW111211689U TWM638626U TW M638626 U TWM638626 U TW M638626U TW 111211689 U TW111211689 U TW 111211689U TW 111211689 U TW111211689 U TW 111211689U TW M638626 U TWM638626 U TW M6386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unit
coral
device body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1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群超
陳湘綺
Original Assignee
樹德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樹德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樹德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1211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8626U/zh
Publication of TWM638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8626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Paper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珊瑚復育裝置,可解決在海底復育珊瑚的裝置無法克服海水水溫變化,導致珊瑚仍持續白化之問題。包括:一裝置本體,包含一培育座及一控溫單元,該培育座設有一容置部,以提供至少一珊瑚附著於所述容置部中,該控溫單元產生一熱源或一冷源傳遞至該裝置本體周圍,使該裝置本體周圍的所述海水之水溫介於18℃至30℃之間;一供電單元,電性連接該控溫單元。藉此,在海底的珊瑚即可在合適的生長區域及水溫下成功復育。

Description

珊瑚復育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珊瑚復育裝置,尤指讓珊瑚附著於裝置本體的培育座,再透過裝置本體的控溫單元控制周圍海水的水溫介於18℃至30℃之間,以達成復育珊瑚之目標的創作。
臺灣海岸線全長大約一千二百公里,在綿延的海岸線周圍分佈著成千累萬的珊瑚,「珊瑚王國」曾經是代表臺灣的美麗名稱,然而,當海洋溫度持續上升,導致大量珊瑚白化,若海水溫度仍然居高不下,白化的珊瑚恐將逐漸步入死亡。
為了維持海洋的永續發展,以及復育海中的珊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公告第CN107079840B號提出一種海底珊瑚培養座,該發明包括一底座,在該底座上設置複數定位孔,每一定位孔裝設有一盆體,透過在每一盆體中放置一珊瑚,再將該底座藉由一固定爪而固定於海底之中,待所述珊瑚逐漸復育,即可延續海洋生態。
進一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公告第CN216018542U號提出一種珊瑚生長裝置,該創作包括一中央基座、複數珊瑚培育座及一採樣模組,該中央基座的底部有三個支撐件插入海底以固定位置,該複數珊瑚培育座連接該中央基座,並以該中央基座為中心分佈該複數珊瑚培育座在該中央基座的周圍,每一珊瑚培育座上皆設置有複數彎曲隔板,在每一彎曲隔板之間放置複數珊瑚協助珊瑚復育,而該採樣模組設置於該中央基座上,該採樣模組提供複數海洋生物一棲息空間,待一指定時間後,再由一潛水員回收該採樣模組上岸進行研究,藉此有效協助珊瑚及海洋生物共同復育與發展。
儘管如此,上述專利案皆僅提供海底珊瑚一個可以生長的區域,然而,若海水溫度未能受到良好的控制,例如海水溫度持續低於18℃,或持續高於30℃,則無法有效促進海底珊瑚成功復育,甚至會讓珊瑚白化的現象不斷擴展。
爰此,本創作人為使在海底的珊瑚能夠在合適的生長區域及海水水溫下復育成長,而提出一種珊瑚復育裝置,設置於海底並位於海水之中,供設置至少一珊瑚進行復育,所述珊瑚復育裝置包括:
一裝置本體,包含一培育座及一控溫單元,該培育座設有一容置部,所述珊瑚附著於所述容置部中,該控溫單元產生一熱源或一冷源傳遞至該裝置本體周圍,使該裝置本體周圍的所述海水之水溫介於18℃至30℃之間;一供電單元,電性連接該控溫單元。
其中,該容置部係為複數容置孔,所述珊瑚附著於所述容置孔中。
其中,該控溫單元包含有一溫度感測器、一處理器、一加熱元件及一致冷元件,該溫度感測器感測所述海水的水溫而產生一溫度訊息傳遞至該處理器,該溫度訊息包含一低溫訊息或一高溫訊息,該低溫訊息表示所述海水之水溫低於18℃,該處理器將控制該加熱元件產生該熱源以執行升溫,該高溫訊息表示所述海水之水溫高於30℃,該處理器將控制該致冷元件產生該冷源以執行降溫。
進一步,該控溫單元訊號連接一遠端裝置,該遠端裝置接收該溫度訊息後,由該遠端裝置之一輸出單元輸出。
進一步,該裝置本體設置一拍攝單元,該拍攝單元電性連接該供電單元以及訊號連接一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該拍攝單元拍攝的至少一影像。
進一步,該拍攝單元訊號連接一遠端裝置,該遠端裝置接收所述影像後,由該遠端裝置之一輸出單元輸出。
進一步,該裝置本體設置一發光單元,該發光單元電性連接該供電單元。
進一步,該裝置本體設置有一棲息單元,該棲息單元包含至少一生物寄居平台沿一高度方向設置在該裝置本體上,上述生物寄居平台在該高度方向上呈不規則波浪狀,並在中央內凹形成一生物寄居空間。
其中,該裝置本體有一支撐桿沿該高度方向延伸,該培育座及該控溫單元設置在該支撐桿的相對二端,且該培育座設置在海底,該棲息單元設置在該支撐桿上並位於該培育座及該控溫單元之間。
進一步,該裝置本體設置有一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包含複數鋼索及複數鋼鈎,每一鋼索之一端連接該裝置本體,另一端則連接任一鋼鈎,該裝置本體藉由所述鋼鈎而固定於所述海底。
根據上述技術特徵,本創作可達成以下功效:
1.本創作珊瑚復育裝置的裝置本體包含有培育座及控溫單元,提供珊瑚可以附著在培育座的容置孔中,以及藉由控溫單元使裝置本體周圍的海水水溫維持在介於18℃至30℃之間,有效使珊瑚可以保持在合適的環境與水溫下成功復育,促進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
2.控溫單元中包含有溫度感測器,透過溫度感測器讓控溫單元可以在海水水溫低於18℃時執行升溫,高於30℃時執行降溫,有效精準控制裝置本體周圍的海水水溫,避免珊瑚因水溫過低或過高而致死亡。
3.藉由拍攝單元拍攝海底周圍影像,再由儲存單元進行儲存,有效收集裝置本體周圍的影像,方便得知珊瑚的變化情形。
4.透過遠端裝置訊號連接溫度感測器及拍攝單元讓監控人員可以隨時觀察裝置本體周圍的海水水溫及周遭環境,有效即時掌握珊瑚的健康狀況。
5.透過棲息單元讓裝置本體不僅可以進行珊瑚的復育,還可以讓海中其他的生物有一個可以棲息的生物寄居空間,有效協助海洋生態共同復育。
6.將培育座直接設置在海底,使珊瑚可以順利生長,有效擴大珊瑚復育的範圍。
7.藉由發光單元可以讓潛水人員在海底更容易找到裝置本體的所在位置,並執行後續的維修或復育工作。
8.裝置本體透過固定單元的複數鋼索及複數鋼鈎而穩固地固定於海底,避免裝置本體因海流而導致傾斜或翻覆。
綜合上述技術特徵,本創作珊瑚復育裝置的主要功效將可於下述實施例清楚呈現。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揭示,本創作珊瑚復育裝置可提供至少一珊瑚Y進行復育,所述珊瑚復育裝置包括一裝置本體1,所述裝置本體1在本實施例係設置於海底B並位於海水之中,若裝置本體1設置於一人工養殖箱之中,則也是本創作涵蓋可以實施的範圍。裝置本體1包含有一支撐桿10、一培育座11及一控溫單元12,所述支撐桿10沿一高度方向延伸,培育座11及控溫單元12設置在支撐桿10的相對二端,並在培育座11設有一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係複數容置孔111或複數容置槽(圖中未繪出),本實施例的容置部為複數容置孔111,但不以此為限,所述珊瑚Y被插在容置孔111中附著固定,透過將培育座11抵靠在海底B,使珊瑚Y可以順利生長,有效擴大珊瑚復育的範圍,並藉由控溫單元12控制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之水溫介於18℃至30℃之間,上述18℃至30℃之間的溫度為珊瑚Y可以生長的水溫區間,其中又以20℃至28℃之間為適合珊瑚Y生存的較佳溫度區間,藉此有效使珊瑚Y可以保持在合適的環境中成功復育,進而促進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
具體而言,請同時參閱第四圖至第六圖所揭示,所述控溫單元12包含有一溫度感測器121、一處理器122、一加熱元件123及一致冷元件124,溫度感測器121將感測海水的水溫而產生一溫度訊息傳遞至處理器122,上述溫度訊息包含一低溫訊息或一高溫訊息,當溫度感測器121產生所述低溫訊息則表示海水的水溫低於18℃,此時處理器122將控制加熱元件123產生一熱源H由複數孔洞O散發而出,藉以針對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執行升溫,直到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之水溫高於18℃為止,當溫度感測器121產生所述高溫訊息則表示海水的水溫高於30℃,此時處理器122將控制致冷元件124產生一冷源C由複數孔洞O散發而出,藉以針對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執行降溫,直到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之水溫低於30℃為止,藉此有效精準控制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之水溫,避免珊瑚Y因水溫過低或過高而致死亡。
所述控溫單元12訊號連接一遠端裝置2,所述遠端裝置2接收上述溫度訊息後,將由遠端裝置2之一輸出單元輸出,藉以提供監控人員可以隨時透過遠端裝置2觀察裝置本體1周圍的海水之水溫,並即時掌握珊瑚Y的生長及健康狀況。所述遠端裝置2可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其中之一,本創作不加以限制。
所述裝置本體1進一步設置有360°環繞視角的一拍攝單元3,所述拍攝單元3也同步訊號連接前述遠端裝置2,當遠端裝置2接收到拍攝單元3拍攝的至少一影像後,將由前述輸出單元輸出,藉以提供監控人員可以隨時透過遠端裝置2觀察裝置本體1的周遭環境,有效即時掌握珊瑚Y的生長情形。
此外,所述拍攝單元3訊號連接一儲存單元31,所述儲存單元31儲存拍攝單元3拍攝的所述影像,並透過儲存單元31收集的所述影像,方便得知珊瑚Y的變化情形,若拍攝單元3與前述遠端裝置2因氣候或天災等因素而訊號連接失敗時,儲存單元31仍會儲存拍攝單元3拍攝的所述影像,避免遠端裝置2無法連線導致所述影像遺失。
為了使裝置本體1在海底B之中可以更為醒目,故進一步在裝置本體1的頂端設置一發光單元4,所述發光單元4可以發出白光、紅光、黃光、藍光、綠光或彩色光其中之一或任意組合,並且以連續發光或閃爍亮光的型式呈現,上述色彩或發光型態僅為例示之用,非以此為限,藉由發光單元4提供視覺提醒,讓潛水人員在海底B能夠更容易找到裝置本體1的所在位置,並執行後續的維修或復育工作。
前述控溫單元12、拍攝單元3及發光單元4皆電性連接一供電單元5,所述供電單元5為一洋流發電單元,所述洋流發電單元為習知的發電設備,擷取能源的方式類似風力發電,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所述洋流發電單元之一葉輪因受到海流帶動而轉動,進而透過當中的一水流發電機將動能轉換成為電能,並提供全年24小時的電力給上述控溫單元12、拍攝單元3及發光單元4。
較佳地,所述裝置本體1進一步設置有一棲息單元6,所述棲息單元6包含至少一生物寄居平台61,在本實施例的棲息單元6有二個生物寄居平台61且沿前述高度方向排列設置在裝置本體1的支撐桿10上,並位於前述培育座11及控溫單元12之間,所述生物寄居平台61在該高度方向上呈不規則波浪狀,並在中央內凹形成一生物寄居空間62,所述的生物例如但不限於魚類、蝦類、蚌類或蟹類,本實施例係以魚類示例於第三圖,但非以此為限,複數小魚A可以在生物寄居空間62中來回游動,或棲息於生物寄居平台61上,使裝置本體1不僅可以執行珊瑚Y的復育,還可以讓海洋中其他的生物有一個可以棲息的環境,因而具有協助海洋生態共同復育的功效。
不僅如此,所述裝置本體1透過設置一固定單元7而固定於海底B,所述固定單元7包含複數鋼索71及複數鋼鈎72,每一鋼索71之其中一端連接裝置本體1之一固定部13,另一端則連接任一鋼鈎72,接著將鋼鈎72卡掣於岩石R上,而讓裝置本體1透過鋼鈎72穩固地固定於海底B,避免裝置本體1因海流衝擊而導致傾斜或翻覆。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創作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內。
1:裝置本體 10:支撐桿 11:培育座 111:容置孔 12:控溫單元 121:溫度感測器 122:處理器 123:加熱元件 124:致冷元件 13:固定部 2:遠端裝置 3:拍攝單元 31:儲存單元 4:發光單元 5:供電單元 6:棲息單元 61:生物寄居平台 62:生物寄居空間 7:固定單元 71:鋼索 72:鋼鈎 A:小魚 B:海底 C:冷源 H:熱源 O:孔洞 R:岩石 Y:珊瑚
[第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珊瑚復育裝置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實施例珊瑚復育裝置之前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實施例珊瑚復育裝置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實施例珊瑚復育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實施例珊瑚復育裝置之局部剖視圖一,示意控溫單元執行升溫。
[第六圖]係本創作實施例珊瑚復育裝置之局部剖視圖二,示意控溫單元執行降溫。
11:培育座
111:容置孔
12:控溫單元
13:固定部
3:拍攝單元
4:發光單元
61:生物寄居平台
62:生物寄居空間
7:固定單元
71:鋼索
72:鋼鈎
A:小魚
B:海底
R:岩石
Y:珊瑚

Claims (10)

  1. 一種珊瑚復育裝置,設置於海底並位於海水之中,供設置至少一珊瑚進行復育,所述珊瑚復育裝置包括: 一裝置本體,包含一培育座及一控溫單元,該培育座設有一容置部,所述珊瑚附著於所述容置部中,該控溫單元產生一熱源或一冷源傳遞至該裝置本體周圍,使該裝置本體周圍的所述海水之水溫介於18℃至30℃之間; 一供電單元,電性連接該控溫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容置部係為複數容置孔,所述珊瑚附著於所述容置孔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控溫單元包含有一溫度感測器、一處理器、一加熱元件及一致冷元件,該溫度感測器感測所述海水的水溫而產生一溫度訊息傳遞至該處理器,該溫度訊息包含一低溫訊息或一高溫訊息,該低溫訊息表示所述海水之水溫低於18℃,該處理器將控制該加熱元件產生該熱源以執行升溫,該高溫訊息表示所述海水之水溫高於30℃,該處理器將控制該致冷元件產生該冷源以執行降溫。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控溫單元進一步訊號連接一遠端裝置,該遠端裝置接收該溫度訊息後,由該遠端裝置之一輸出單元輸出。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裝置本體進一步設置一拍攝單元,該拍攝單元電性連接該供電單元以及訊號連接一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該拍攝單元拍攝的至少一影像。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拍攝單元進一步訊號連接一遠端裝置,該遠端裝置接收所述影像後,由該遠端裝置之一輸出單元輸出。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裝置本體進一步設置一發光單元,該發光單元電性連接該供電單元。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裝置本體進一步設置有一棲息單元,該棲息單元包含至少一生物寄居平台沿一高度方向設置在該裝置本體上,上述生物寄居平台在該高度方向上呈不規則波浪狀,並在中央內凹形成一生物寄居空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裝置本體有一支撐桿沿該高度方向延伸,該培育座及該控溫單元設置在該支撐桿的相對二端,且該培育座設置在海底,該棲息單元設置在該支撐桿上並位於該培育座及該控溫單元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珊瑚復育裝置,其中,該裝置本體進一步設置有一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包含複數鋼索及複數鋼鈎,每一鋼索之一端連接該裝置本體,另一端則連接任一鋼鈎,該裝置本體藉由所述鋼鈎而固定於所述海底。
TW111211689U 2022-10-26 2022-10-26 珊瑚復育裝置 TWM638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689U TWM638626U (zh) 2022-10-26 2022-10-26 珊瑚復育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689U TWM638626U (zh) 2022-10-26 2022-10-26 珊瑚復育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8626U true TWM638626U (zh) 2023-03-11

Family

ID=86691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1689U TWM638626U (zh) 2022-10-26 2022-10-26 珊瑚復育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86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711B (zh) * 2022-10-26 2023-09-11 樹德科技大學 珊瑚復育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711B (zh) * 2022-10-26 2023-09-11 樹德科技大學 珊瑚復育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5583B1 (en) Fish attractor
TWM638626U (zh) 珊瑚復育裝置
JP2008536509A (ja) 魚遊泳行動に影響を与え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WO2011019288A2 (en) Device for aquaculture
CN208490644U (zh) 一种渔业养殖捕鱼装置
CN106879564B (zh) 一种智能仿生垂钓系统
Jeffs et al. Swimming behaviour of the puerulus of the spiny lobster, Jasus edwardsii (Hutton, 1875)(Decapoda, Palinuridae)
TWI815711B (zh) 珊瑚復育裝置
CN105191879A (zh) 一种带声纳装置的鱼饵
CN103535305B (zh) 一种人工鱼礁
CN102104719B (zh) 水下摄像系统及其专用拖车
Robison Light in the ocean’s midwaters
KR101685875B1 (ko) 갈치 끌낚시용 led 수중집어등
Robison Bioluminescence in the benthopelagic holothurian Enypniastes eximia
EP1741335A1 (en) Artificial bait for cephalopods
KR101293582B1 (ko) 집어용 발광 그물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부상체
CA3067763A1 (en) A lighting controller, lighting system, lighting method, and salmon farming system
US11297812B2 (en) Illuminating marine fish attractor
WO2022185035A1 (en) Fishing float light
US9603349B2 (en) Submersible shrimp light
CN216356955U (zh) 一种钓鱼水下用高平稳摄像机
KR20210044479A (ko) 수중 집어등 장치
Miner Diving in coral gardens
CN212260212U (zh) 一种夜间发光引诱假饵
KR102234262B1 (ko) 해류에 능동적 대응하는 수중 집어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