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6853U -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 Google Patents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6853U
TWM636853U TW111209751U TW111209751U TWM636853U TW M636853 U TWM636853 U TW M636853U TW 111209751 U TW111209751 U TW 111209751U TW 111209751 U TW111209751 U TW 111209751U TW M636853 U TWM636853 U TW M6368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orensic
data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9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哲
Original Assignee
蔡宗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宗哲 filed Critical 蔡宗哲
Priority to TW111209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6853U/zh
Publication of TWM636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685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包括:一網頁伺服器,具有使用者介面,處理和接聽請求以及資料的搜集和呈現;一應用程式伺服器,與該網頁伺服器連結,具有一鑑識資料系統處理使用者輸入需求,包含有送鑑模組、收鑑模組、鑑識程序模組、出庫模組、鑑識資料匯入模組;及一資料庫伺服器,與該應用程式伺服器連結,存放多個資料庫,且可連結外部資料庫或雲端資料庫。藉此提供一標準數位證據鑑識流程,將各類型數位證據案件資訊整合,以提供並協助使用者管理、運用與分析各項鑑識業務資料,同時藉由優化操作介面與操作程序,令使用人員能夠即時精準掌握鑑識流程狀態,以提升鑑識品保程序整體效益。

Description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數位證據的整合服務,特別是指一種協助使用者管理、運用與分析各項鑑識業務資料,能夠即時精準掌握鑑識結果資訊,作為日後相關案件偵辦參考之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隨著電腦科技及網際網路日新月異,日常生活與辦公事務均發生巨大改變,原本以手寫筆記記錄生活瑣事,轉變為以電腦或行動裝置記錄日常作息,從書寫信件改為透過電子郵件傳遞訊息。網際網路及電腦取代過去的人工處理程序,許多資訊轉變為數位化資料,並以電磁紀錄的方式保存在電腦設備、行動裝置或虛擬網路空間裡,日常生活如此,犯罪活動亦然。電腦設備或行動裝置已然成為一種犯罪工具,網際網路也成為新興的犯罪場所或媒介,因此,面臨訴訟爭議時,常會涉及數位證據的運用。由於數位證據有易遭竄改及刪除的特性,為確保於法院呈現之數位證據與原始證據相符,亦即訴訟法上常探討的「證據能力」及「證據同一性」,合乎標準程序的數位鑑識就十分重要。
鑑識(Forensics)的拉丁語「Judiciale」,原本的涵義就是「在法庭上的」。鑑識是為了支援訴訟事項,而不僅是針對事件本身的剖析。數位鑑識若與訴訟無關,充其量只是電腦科學上的數位環境重現。因此,本 創作人有鑑於此,乃憑恃其專業知識及技術,並針對傳統鑑識所存在不足加以規劃成數位鑑識,期能利用科學驗證的方式調查數位證據,經由數位證據的還原、擷取、分析等過程,還原事件原貌,以利事件調查,並提供法庭訟訴之依據。
本創作之目的一在於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主要整合各類型數位證據案件資訊及鑑識流程建置,提供全方面資訊服務,協助使用者管理、運用與分析各項鑑識業務資料,同時將數位證據送件、收件、鑑定程序、品保管制證物出入庫及滿意度調查等作業流程系統化管理,並將各類型數位證據案件資訊,整建至應用系統內,各項系統間資料可互相連動。
本創作之目的二在於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為將應用程式和資料移轉到更有利的環境,乃規劃建置有ETL清洗作業,梳理已儲存之大量相關鑑識案件資料並移轉至本系統,並針對資料庫匯入與清洗作業進行規劃,以確保資料庫品質。
本創作之目的三在於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為能使系統使用者能夠確切掌握鑑識案件數量內容與品質,本創作透過系統產製相關鑑識案件圖表報告,讓管理者可於直觀頁面中,即時掌握相關鑑識流程與案件數執行狀況,並可依報告內容做為績效評估之決策依據,發揮統籌管理之綜效。
本創作之目的四在於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為使系統擁有更彈性的程式碼、程式碼復用性高與能夠並行開發,本創作在資 料串接與傳輸中採用API(應用程式介面)方式進行介接處理作業,除可保持系統規劃之彈性外,資料呼叫與傳輸過程能夠保持其安全性與效能性。
本創作之目的五在於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數位證物資料自系統下載匯出後,承辦人員針對文件可進行新增、修改、重新上傳並留有相關紀錄,完成送鑑案件資料建立。
為達成上述所有目的,本案創作人乃創作並提供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包括:一網頁伺服器,具有使用者介面,處理和接聽請求以及資料的搜集和呈現;一應用程式伺服器,與該網頁伺服器連結,具有一鑑識資料系統處理使用者輸入需求,包含有送鑑模組、收鑑模組、鑑識程序模組、出庫模組、鑑識資料匯入模組;及一資料庫伺服器,與該應用程式伺服器連結,存放多個資料庫,且可連結外部資料庫或雲端資料庫。
於一實施例中,該鑑識資料系統包括有一數位證據作業流程,主要將「數位證據」依序包含:扣押送鑑(件);證物收鑑;分案;鑑定作業程序;技術審查;品保確認;鑑定校對;上傳鑑定檔案、歸還證物;證物領回;證物複本入庫、或出庫;滿意度調查表、抱怨意見通知;數據報表」等主要工作。
於一實施例中,本創作於系統內規劃有五種主要作業人員角色,包括有:送鑑(件)者、證物管理人、鑑定承辦人、實驗室秘書、主管。
於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系統架構之應用式規劃有五種階層,包含:第一層為系統後臺管理功能,提供系統後臺管理、異質系統串接設定、編輯管理資料、前台頁面顯示;第二層為資料庫管理功能,提供 資安規範、AD/SSO(網域服務/單一登入)、API(應用程式介面)整合;第三層為送收鑑(件)、鑑識程序、出庫、鑑識資料匯入模組,其中送鑑(件)模組為系統提供線上預約功能、線上送鑑(件)預約日期、數位證據鑑識需求表;第四層為統計報表模組、績效模組、滿意度調查模組、品保警訊;第五層為使用者登入、響應式網站、查詢介面。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層架構進一步包括:(A)資料庫管理:在鑑識與證物出入庫過程中所產生的資訊,以及每個鑑識執行階段之記錄與Log檔案,透過資料清洗作業(含ETL管理、資料匯出等)、API介接邏輯與資料庫規劃,進行備查與留存,以協助數據管理,並匯入現有(舊)資料。(B)資安規範:對於管理者與資安,同步提供權限管理功能及SSL安全憑證,以利使用者透過Https()連線,保護資料安全。(C)AD/SSO(網域服務/單一登入):為使系統安全與便利應用,本創作規劃設計單一登入機制(又為單一簽入),提供存取控制的屬性;當使用者登入時,就可以取得系統的存取權限,不用對每個單一系統都進行重複登打帳密動作。(D)API應用程式介面:API作為扮演應用程式和應用程式之間的橋樑,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之資料傳輸介接方式,以建立更健壯的程式碼。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三層架構之收鑑(件)模組:為系統提供新增案件功能、證物管理功能、證物入庫功能,證物複本入庫功能、分案功能、退鑑(件)功能。鑑識程序模組:為提供案件承辦狀態顯示,承辦案件期限原則一個月為限,惟若簽准後可超過(已完成案件及進行中案件分開列表、預計完成天數、共同承辦註記)系統依收件日期、完成日數及實際完成日,繪製時程甘特圖(系統提供鑑定填寫紀錄,如案號、特殊 需求、編號、證物、容量、OS、安全性修補、擷取軟體、擷取型號、擷取模式、備註)等。系統提供鑑定報告撰寫介面,系統自動載入相關資料。系統提供使用者上傳證物照片介面,功能至少包含放大、縮小、剪裁、移動及量距等功能)。當完成填列鑑定內容撰寫,系統可匯出docx檔案,並提供可更新後再次上傳供日後下載或線上檢閱,及鑑定報告相關規範格式可由系統管理員自行調整。出庫模組:為系統提供出庫申請及通知,取鑑(件)申請及通知,證物出庫紀錄、證物複本申請及通知、歸還表。鑑識資料匯入模組:為提供擷取資料匯入介面,提供行動裝置擷取資訊如:通訊錄、通話紀錄、簡訊、通訊軟體,如:Line、WeChat、Message等ID及對話紀錄、電子郵件、GPS及其他數位證物資料等。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四層架構中之統計報表模組:提供至少10種統計圖表顯示(如表格、長條圖、直方圖、瀑布圖、折線圖、圓形圖、圓餅圖、散佈圖、趨勢圖、氣泡圖、長條圖、趨勢圖、熱圖),並提供圖表內容,包含鑑定案件各項統計分析、資安案件統計分析、績效檢核統計分析、滿意度問卷統計分析、數位證物統計分析。績效模組:提供參數權重設計、各單位績效、績效成果匯出(格式至少支援pdf、xlsx及odf),承辦人可依據被賦予之權限,進行績效核實並產出成文件。滿意度調查模組:包含:提供滿意度問卷填寫介面、統計問卷內容、提供未填寫問卷通知訊息,並以視覺化圖表方式呈現分析結果;當滿意度調查問卷中蒐集到抱怨意見,系統將自動彙整,並以報表方式提供給實驗室秘書進行初步彙整,當抱怨超過某一定比率時系統自動通知實驗室主管,以利數位鑑識品質保證;品保警訊(示):各項數位證物及複本歷次入庫、出庫及管理程序,系 統依據品保規範管控,如逾越規範,系統將自動啟動跟催(提醒)機制,如電子郵件,或系統顯示警訊(示),並通知相關人員。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五層架構中當該使用者登入係使用者於系統登入時,配合偵查單位單一登入(SSO)規範,提供使用者相對應之權限,及權限允許下之使用者功能。該網站為響應式且採用HTTPS(安全傳輸協定),並提供支援Google Chrome瀏覽器進行系統介面設計。該查詢介面係依據使用者權限,提供使用者查詢介面、欄位搜尋、關鍵字查詢,包含提供「鑑定案承辦人查詢」,可查詢該承辦之鑑定案件完整內容及依行動裝置廠牌型號等,及可查詢該證物以何種軟體、擷取方法進行資料擷取,以及提供「鑑識案件所擷取資訊內容查詢」如通訊錄、通話紀錄、簡訊、通訊軟體如:Line、WeChat、Message等ID及對話紀錄等。
除此之外,為配合刑事訴訟法第155條規範:「無證據能力、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本創作冀望透過「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協助證物建置與流程管控,已達到「強化鑑識價值,協助數位證據管控」之理念。
1: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2:網頁伺服器
21:表示層
3:應用程式伺服器
31: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32:集成層(Integration Layer)
4:資料庫伺服器
41:數據庫層(DB Layer)
42:操作系統層(OS Layer)
51:第一層
52:第二層
53:第三層
54:第四層
55:第五層
001:送鑑開始
002:證物納管
003:鑑識執行
004:鑑識完成
005:報告產出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系統裝置架構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系統層級架構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系統功能架構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之整體系統流程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之系統局部流程圖(一)。
第六圖係本創作之系統局部流程圖(二)。
第七圖係本創作之系統局部流程圖(三)。
第八圖係本創作之系統局部流程圖(四)。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創作所設計之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主要採用三階層式架構,以達到系統之可擴充性,同時該系統連接之擴充資料庫亦可以提昇系統處理之效率。該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1)包括:一網頁伺服器(2),具有使用者介面,利用HTTPS(超文本傳輸安全協定)處理和接聽請求以及資料的搜集和呈現;一應用程式伺服器(3),與該網頁伺服器連結,具有一鑑識資料系統處理使用者之鑑識需求,包含有送鑑模組、收鑑模組、鑑識程序模組、出庫模組、鑑識資料匯入模組;一資料庫伺服器(4),與該應用程式伺服器連結,存放多個資料庫,且可連結外部資料庫或雲端資料庫。
如第二圖所示,依據上述架構進一步規劃其功能層級,其中該網頁伺服器(2)為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21),是應用程式的使用者介面及通訊層,主要將資訊呈現給使用者,以及從使用者處收集資訊。在本實施例中是採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構開發使用者介面,當然這個層級可以在Web瀏覽器上執行例如作為桌面應用程式或圖形使用者介面(GUI)。Web呈現層級通常是使用HTML、CSS及JavaScript來開發。桌面應用程式可以用各種語言撰寫,視實際需求而定。
該應用程式伺服器(3)包含: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3 1),主要功能是資料處理,提供應用程式與其它主機上程式溝通的介面,也提供使用者應用程式存取網路上資源服務,是應用程式的核心。在此層級中,會使用Business Modul(商業邏輯)、Common Module(通用模塊)處理呈現層級中收集的資訊,和針對資料層級中的其他資訊進行處理。應用程式層級也可以在資料層級(Data Access Layer)中新增、刪除或修改資料。在本實施例中應用程式層級通常是使用Python、Java、PHP等進行開發,並使用API(應用程式介面)呼叫與資料層級進行通訊;以及集成層(Integration Layer)(32),該層提供了不同系統相互交互所需的中介能力,在本實施例中,將採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IIS)作為相關系統網站的網際網路伺服器,包括具有FTP(檔案傳輸協定)、NNTP(網路新聞傳輸協定)、和HTTP/HTTPS(超文本傳輸協定/超文本傳輸安全協定)等服務,以獲得極佳的網路服務。
該資料庫伺服器(4)包含數據庫層(DB Layer)(41),提供存儲系統數據的存儲庫,與作為分析、演示和報告主題的數據源;及操作系統層(OS Layer)(42):主要儲存及管理應用程式相關聯資料的資料層級,是儲存及管理應用程式所處理資訊的位置。這可以是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例如PostgreSQL、MySQL、MariaDB、Oracle、DB2、Informix或Microsoft SQL Server)。
上述各層級功能在軟體的實際運用上,本創作是採用包括:Microsoft Visual Studio(簡稱VS)作為程式介面建置與開發工具,內容包含Visual C#、Visual J#、Visual Basic和Visual C++,還有UML工具、代碼管控工 具、集成開發環境等,特別是其中Visual Studio.NET更是一個可以快速生成企業級ASP.NET Web應用程序和高性能桌面應用程序的工具。.NET Framework是以一種採用系統虛擬機運行的程式設計平臺,以通用語言運作時(Common Language Runtime)為基礎支援多種語言(C#、VB.NET、C++、Python等),.NET也為API(應用程式介面)提供了新功能和開發工具。.NET提供了一個新的反射性且為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介面,.NET通用化的設計,使其可匯集許多不同高階語言。JavaScript可在HTML網頁上使用增加動態功能,提供了更符合client/server應用的架構,可以將一個操作動作的執行分別設計在前端(例如以滑鼠作範圍選取)以及後端伺服器中(例如資料庫存取),藉此降低伺服器的負擔。HTML5技術,能夠減少瀏覽器對於需要外掛程式的豐富性網路應用服務(plug-in-based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如Adobe 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並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增強網路應用的標準集。以上所述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對於熟習此項技藝人士當可依需求選擇替換並加以運用。
請再參閱第三圖所示,本創作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之系統架構,於實際實施整合規劃有五種功能階層,包含:第一層(51)為系統後臺管理,提供系統後臺管理、異質系統串接設定、編輯管理資料、前台頁面顯示等功能;第二層(52)為資料庫管理,具有資安規範、AD/SSO(網域服務/單一登入)、API(應用程式介面)整合等功能;第三層(53)為鑑識流程,包含送收鑑(件)、鑑識程序、出庫、鑑識資料匯入模組,其中送鑑(件)模組為系統提供線上預約功能、線上送鑑(件)預約日期、數位證據鑑識需求表;第四層(54)為統計報表模組、績效模組、滿意 度調查模組、品保警訊;第五層(55)為使用者登入、響應式網站、查詢介面。
針對該第二層(52)資料庫管理功能做進一步說明,該資料庫管理功能包含:(A)資料庫管理:在鑑識與證物出入庫過程中所產生的資訊,以及每個鑑識執行階段之記錄與Log檔案,透過資料清洗作業(含ETL管理、資料匯出等)、API(應用程式介面)介接邏輯與資料庫規劃,進行備查與留存,以協助數據管理,並匯入現有(舊)資料。(B)資安規範:對於管理者與資安,同步提供權限管理功能及SSL安全憑證,以利使用者透過HTTPS(超文本傳輸安全協定)連線,保護資料安全。(C)AD/SSO(網域服務/單一登入):為使系統安全與便利應用,本創作規劃設計單一登入機制(又為單一簽入),提供存取控制的屬性;當使用者登入時,就可以取得系統的存取權限,不用對每個單一系統都進行重複登打帳密動作。(D)API(應用程式介面):作為扮演應用程式和應用程式之間的橋樑,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資料傳輸介接方式,以建立更健壯的程式碼。
針對該第三層(53)鑑識流程進一步說明,該鑑識流程包含:收鑑(件)模組,為系統提供新增案件功能、證物管理功能、證物入庫功能,證物複本入庫功能、分案功能、退鑑(件)功能;鑑識程序模組,為提供案件承辦狀態顯示,承辦案件期限原則一個月為限,惟若簽准後可超過(已完成案件及進行中案件分開列表、預計完成天數、共同承辦註記)系統依收件日期、完成日數及實際完成日,繪製時程甘特圖(系統提供鑑定填寫紀錄,如案號、特殊需求、編號、證物、容量、OS、安全性修補、擷取軟體、擷取型號、擷取模式、備註)等,且系統會提供鑑定報告撰寫 介面,自動載入相關資料,並提供使用者上傳證物照片介面,功能至少包含放大、縮小、剪裁、移動及量距等功能),當完成填列鑑定內容撰寫,系統可匯出docx檔案,並提供可更新後再次上傳供日後下載或線上檢閱,及鑑定報告相關規範格式可由系統管理員自行調整;出庫模組,為系統提供出庫申請及通知,取鑑(件)申請及通知,證物出庫紀錄、證物複本申請及通知、歸還表;鑑識資料匯入模組,為提供擷取資料匯入介面,提供行動裝置擷取資訊如:通訊錄、通話紀錄、簡訊、通訊軟體,如:Line、WcChat、Message等ID及對話紀錄、電子郵件、GPS及其他數位證物資料等。
針對該第四層(54)之統計功能進一步說明,該統計功能包含:該報表模組,提供至少10種統計圖表顯示(如表格、長條圖、直方圖、瀑布圖、折線圖、圓形圖、圓餅圖、散佈圖、趨勢圖、氣泡圖、長條圖、趨勢圖、熱圖),並提供圖表內容,包含鑑定案件各項統計分析、資安案件統計分析、績效檢核統計分析、滿意度問卷統計分析、數位證物統計分析;該績效模組,提供參數權重設計、各單位績效、績效成果匯出(格式至少支援pdf、xlsx及odf),承辦人可依據被賦予之權限,進行績效核實並產出成文件;該滿意度調查模組,包含:提供滿意度問卷填寫介面、統計問卷內容、提供未填寫問卷通知訊息,並以視覺化圖表方式呈現分析結果,當滿意度調查問卷中蒐集到抱怨意見,系統將自動彙整,並以報表方式提供給實驗室秘書進行初步彙整,當抱怨超過某一定比率時系統自動通知實驗室主管,以利數位鑑識品質保證;該品保警訊(示),各項數位證物及複本歷次入庫、出庫及管理程序,系統依據品保規範管控,如逾越規範,系統將自動啟動跟催(提醒)機制,如電子郵件或系統顯示警訊(示),並通知 相關人員。
針對該第五層(55)之操作功能說明:當該使用者登入係使用者於系統登入時,配合偵查單位單一登入(SSO)規範,提供使用者相對應之權限,及權限允許下之使用者功能。該網站為響應式且採用HTTPS(超文本傳輸安全協定),並提供支援Google Chrome瀏覽器及Microsoft edge瀏覽器進行系統介面設計。該查詢介面係依據使用者權限,提供使用者查詢介面、欄位搜尋、關鍵字查詢,包含提供「鑑定案承辦入查詢」,可查詢該承辦之鑑定案件完整內容及依行動裝置廠牌型號等,及可查詢該證物以何種軟體、擷取方法進行資料擷取,以及提供「鑑識案件所擷取資訊內容查詢」如通訊錄、通話紀錄、簡訊、通訊軟體如:Line、WeChat、Message等ID及對話紀錄等。
請參閱第四~七圖所示,係一實施例之數位證據送鑑流程示意圖。該數位證據作業流程,主要將「數位證據」之送鑑識作業流程細分包含:扣押送鑑(件);證物收鑑;分案;鑑定作業程序;技術審查;品保確認;鑑定校對;上傳鑑定檔案、歸還證物;證物領回;證物複本入庫、或出庫;滿意度調查表、抱怨意見通知;數據報表;上鏈」等工作細節。另外,本創作於平臺內規劃有五種主要的作業人員角色,包括有:送鑑(件)者、證物管理人、鑑識承辦人、實驗室秘書、主管。以下詳細說明該數位證據鑑識流程,具體步驟包括:送鑑開始(001)如第四、五圖所示,送鑑人員包括:院檢單位人員或外勤人員,當以上人員有證物鑑識需求時,以院檢單位送鑑(件)為例,以行文(公文)方式進行,當證物送達該單位時,院檢人員會於該單位之操作介面(如系統、或Excel)登打相關證物 資訊,並儲存(系統)或上傳(Excel)至預設系統路徑下,證物保管人確認其資訊符合作業規範(如表單必填欄位是否完成)後,系統自動進行建檔作業,並轉換成為「新增案件」作為納管之鑑定證物;當外勤人員有證物鑑識需求時,需先登入系統,系統會依據登入者資料,自動帶入相關資訊(避免資料重複登打、且避免無謂登打時之資料誤植),並進行線上預約(送、取鑑日期)、案件資訊、填寫數位證據鑑識需求表、送件證物收件暨歸還表,且當送鑑識流程完成後,需於系統上填寫滿意度調查表(意見填寫)。證物納管(002)如第四、五圖所示,當上述院檢單位人員或外勤人員完成線上相關表單填寫(依序填列該次申請鑑定之來文資訊、案件相關資訊、詳細鑑定需求、待鑑定之證物資訊及預約送件時間)後,證物管理人進行資料檢視(Review),確認無誤後,系統就會把該項需求轉換為新增案件,系統匯出「送鑑證物資訊列表」及「鑑定案相關資訊」並提供收件回執(查核點A),且關閉外勤人員及證物保管人修改案件權限。當關閉修改案件權限時,系統自動開啟並賦予鑑識承辦人及相關人員權限,進行鑑定資料觀看及查詢、系統自動取案號、分案日期,並將分案訊息傳遞至實驗室主管,待實驗室主管進行分案確認(查核點B)及鑑定人員指派。鑑識執行(003)如第四、六圖所示,當鑑識承辦人接獲分案之任務時,先進行鑑識需求確認及預計完天數,以釐清需求或異動,並與送鑑人員確認並記錄,鑑識結果包括一般性鑑識需求或技術性鑑識審查,兩者結果皆會進行校對,並匯出統計報表與管理報告資訊內容,又該鑑識內容如需進行技術性審查,需要通知品質主管進行再次確認,以確保鑑識品質之預期結果;鑑識完成(004)如第四、七圖所示,當完成證物鑑識作業,系 統會產出相關文件及表單,如鑑定報告、鑑定報告上鏈、證物複本入庫(案號、硬碟編號)並歸還證物,再由證物管理人通知院檢人員或外勤人員或進行證物領回之通知,並完成證物出庫之紀錄。後續如證物鑑識需要「鑑識承辦人」,可/需經實驗室主管核可後,調(借)閱相關證物複本,以進行證物鑑識之需求。另為確保證物鑑識承辦人,能達到預期之品保成效(品保資訊),系統會以「視覺化方式」提供案件狀態(Status)顯示,「即將及已逾期案件」訊息通知提醒,及各項目填列提醒,正進行之承辦案件、或已結案等「警訊(示)數據顯示」;報告產出(005)如第四、八圖所示,當鑑識承辦人完成證物鑑識,並產出相關鑑識報告結果,系統將會賦予實驗室秘書相關權限,並進行資料校正與統計出匯出報表。如資料無誤後,系統通知「鑑識承辦人」可進行上傳鑑定檔案、填寫完成日期、歸還證物。
經由上述說明可知,本創作將數位證據送件、收件、鑑定程序、品保管制證物出入庫及滿意度調查等作業流程做系統化管理,及建置系統整合服務,並將各類型數位證據案件資訊整建至單一應用系統內,使各項系統間資料可互相連動。又為了能使系統使用者如鑑定承辦人員、技術主管、品質主管及實驗室秘書能夠確切掌握鑑識案件數量內容與品質,本創作透過系統產製相關鑑識案件圖表報告,讓管理者可於直觀頁面中,即時掌握相關鑑識流程與案件數執行狀況,並可依報告內容做為績效評估之決策依據,發揮統籌管理之綜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為以往所無,且未曾公開於市,又本創作確可解決習用技術缺失,並達成預期設計目的,充份符合專利申請要旨,爰依法提出申請。
1: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2:網頁伺服器
3:應用程式伺服器
4:資料庫伺服器

Claims (3)

  1. 一種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包括:
    一網頁伺服器,具有使用者介面,處理和接聽請求以及資料的展現和採集;
    一應用程式伺服器,與該網頁伺服器連結,存放用來處理使用者輸入的功能模組,包含由送鑑模組、收鑑模組、鑑識程序模組、出庫模組、鑑識資料匯入模組組成之鑑識資料系統;
    一資料庫伺服器,與該應用程式伺服器連結,可存放多個資料庫或外接資料庫。
  2. 如請求項1所述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其中更包含:第一層為系統後臺管理,提供系統後臺管理、異質系統串接設定、編輯管理資料、前台頁面顯示功能;第二層為資料庫管理,具有資安規範、AD/SSO(網域服務/單一登入)、API(應用程式介面)整合等功能;第三層為鑑識流程,包含送收鑑(件)、鑑識程序、出庫、鑑識資料匯入模組,其中送鑑(件)模組為系統提供線上預約功能、線上送鑑(件)預約日期、數位證據鑑識需求表;第四層為統計報表模組、績效模組、滿意度調查模組、品保警訊;第五層為使用者登入、響應式網站、查詢介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其中鑑識資料系統具有鑑識流程,包含:送鑑開始、證物納管、鑑識執行、鑑識完成及報告產出。
TW111209751U 2022-09-07 2022-09-07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TWM636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751U TWM636853U (zh) 2022-09-07 2022-09-07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751U TWM636853U (zh) 2022-09-07 2022-09-07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6853U true TWM636853U (zh) 2023-01-21

Family

ID=8665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9751U TWM636853U (zh) 2022-09-07 2022-09-07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6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7889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10437860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20220374794A1 (en) Automated electronic document workflows
US11574023B2 (en)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210042332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201301386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view standards in digital documents
Guo et al. 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US20150046369A1 (en) Document gener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with built in workflows and analytics
US20110004590A1 (en) Enabling management of workflow
CN102870110B (zh) 文档登记系统
CN113191517A (zh) 综合管理系统
US11222309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CN116167730A (zh) 一种bim协同可视化管理方法
TWM636853U (zh) 數位證據資訊管理平臺
CN115545651A (zh) 一种工程建设联合测绘共享系统
US116204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legal orders
US11544667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KR102635057B1 (ko) 프로젝트 관리 정보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과 이들을 활용하여 프로젝트 관리 정보를 관리하는 방법
WO2017049385A1 (en) Interactive approval system for industrial crossings
Aliero Strategic approache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using 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a case of staff of Kebbi St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iero, Nigeria.
Paglialonga et al. OceanNETs Data Management Plan v3
ABDI CASE FILE MANAGEMENT SYSTEM
Potsika et al.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natural gas technicians dealing with malfunctions management: iGasService
Cheek et al. Data Management
Broderick et al. DELIVERABLE: D1. 3 DATA MANAGEMENT PLAN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