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4057U - 磁性扣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扣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4057U
TWM634057U TW111206738U TW111206738U TWM634057U TW M634057 U TWM634057 U TW M634057U TW 111206738 U TW111206738 U TW 111206738U TW 111206738 U TW111206738 U TW 111206738U TW M634057 U TWM634057 U TW M6340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lock
engaging
fastening device
entr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6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嘉瑋
黃岳程
呂浩仲
黃文誠
Original Assignee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4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4057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03Fastener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52Other locks for chests, boxes, trunks, baskets, travelling bag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69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69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magnetic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05B37/02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r rings arranged on a single axis, each disc being adjustable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 E05B37/025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r rings arranged on a single axis, each disc being adjustable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in pad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05B37/12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n several ax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38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D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UTTONS, PINS, BUCKLES OR SLIDE FASTENERS, AND TO JEWELLERY, BRACELETS OR OTHER PERSONAL ADORNMENTS
    • A44D2203/00Fastening by use of 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扣合裝置,其包含一第一座、一第二座、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一鎖具,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之間有一磁吸力使第一座及第二座朝向彼此移動。鎖具連接第二座並具有一卡合件及一解鎖件。上鎖狀態時,第一座及卡合件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解鎖狀態時,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第一座及卡合件可分離。使用時,第一座及第二座相互靠近時,磁吸力會起到引導作用而容易相互結合,並且也輔助保持結合狀態,藉此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磁性扣合裝置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扣合裝置,尤指一種可用於袋子、背包、箱子等各種日常用品,並且可拆卸地連接兩個元件的扣合裝置,此外,本創作亦可用於各式鎖具上。
現有技術的扣合裝置(例如各種鎖具、箱包)的缺點在於,將插頭插入於扣合裝置時,往往需要準確將插頭對準扣合裝置的插孔,然後還需要施以一定的力氣才能將拉鍊頭插入於扣合裝置的插孔內,因此使用上相當不便。尤其要將扣合裝置上鎖時,使用者可能並非是在方便活動雙手的狀態,因此無法輕易上鎖的扣合裝置,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磁性扣合裝置,其可方便地進行扣合。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 一第一座; 一第二座; 一第一元件,其設於該第一座; 一第二元件,其設於該第二座;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之間會有一磁吸力使該第一座及該第二座朝向彼此移動; 一鎖具,其連接該第二座,並具有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該鎖具具有一卡合件及一解鎖件;於該上鎖狀態時,該第一座及該卡合件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第一座及該卡合件可分離。
本創作使用時,將第一座及第二座相互靠近時,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磁吸力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使第一座及第二座容易相互結合,並且使鎖具的卡合件與第一座相互卡合,如此便能使第一座、第二座及鎖具結合在一起,之後鎖具改為上鎖狀態,第一座便無法分離。將鎖具改為解鎖狀態(例如插入鑰匙或轉動至正確的密碼)後,操作(例如按壓或轉動)鎖具的解鎖件,便能解除第一座及卡合件的卡合,如此便可將第一座分離。
結合過程中磁吸力能輔助導引,結合後磁吸力也會輔助保持結合,本創作藉此無須設計過多的結合結構,也因此可以減少使用者所需的施力,因此大幅提升使用時的方便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二座與該第一座可分離地相互卡合;於該上鎖狀態時,該第一座、該第二座及該卡合件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於該上鎖狀態時,該第二座限制該第一座無法沿一第一方向移動,該卡合件限制該第一座無法沿一第二方向移動,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不平行。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座與該第二座以兩斜面相互卡合,且該兩斜面的法線非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卡合件具有一長孔,該長孔具有一進入段及一卡合段,該進入段的寬度大於該卡合段的寬度,該第一座能通過該進入段,但無法從該卡合段退出;該鎖具具有一位移裝置,其使通過該進入段的該第一座遠離該進入段而朝向該卡合段移動。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座通過該進入段後會因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之間的該磁吸力而吸附到該第二座,該位移裝置連接並移動該第二座,並進而連帶移動該第一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位移裝置為以一線體連接該第二座,該位移裝置可被單向轉動而纏繞該線體,進而拉動該第二座;該鎖具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位移裝置可反向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座可被移動回該進入段。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鎖具具有一移回裝置,其使該第一座朝向該進入段移動。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座及該第二座沿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的相互磁吸的方向可分離地相互卡合。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鎖具的該卡合件及該解鎖件相互連接且一同移動或轉動,當該第一座與該第二座結合的過程中,該第一座推開該卡合件,而當該第一座與該第二座結合到定位後,該鎖具使該卡合件回到原位並卡合該第一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第一座及該卡合件相互分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鎖具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第二座可被移動或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座帶動該第一座移動或轉動。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圖2、圖8、圖9、圖13及圖15所示,本創作的磁性扣合裝置包含有一第一座10、一第二座20、一第一元件41、一第二元件42及一鎖具30。
第一元件41設於第一座10,第二元件42設於第二座20。第一元件41及第二元件42之間會有一磁吸力使第一座10及第二座20朝向彼此移動。第一元件41及第二元件42可以其中之一為磁鐵另一為金屬,或是兩者均為磁鐵亦可。此外,第一元件41及第二元件42可以是獨立的元件,亦可直接一體成形於所在的元件上,例如第一元件41可與第一座10為一體成形,則第一座10本身就是磁鐵或金屬,第二元件42亦可與第二座20為一體成形,則第二座20本身就是磁鐵或金屬。
鎖具30連接第二座20,並具有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鎖具30具有一卡合件31及一解鎖件32。卡合件31用於與第一座10相互卡合,於上鎖狀態時,第一座10及卡合件31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於解鎖狀態時,解鎖件32可被操作而使第一座10及卡合件31可分離,即可以為需要再另外施加外力才能讓第一座10及卡合件31可分離(第三實施例),但亦可為解鎖件32被操作(例如按壓或轉動)而直接使第一座10及卡合件31相互分離(第一及第二實施例)。此外,解鎖件32可直接對卡合件31作動(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但解鎖件32亦可因被操作而使第二座20可被移動或轉動,進而使第二座20帶動第一座10移動或轉動,如此使第一座10及卡合件31可分離(第三實施例)。
第一座10及第二座20可為相互配合的公母扣,而鎖具30僅負責卡合第一座10及上鎖與解鎖(第一及第二實施例),此時鎖具30可能為第二座20內的機構;或者亦可是第一座10及鎖具30為相互配合的公母扣,而第二座20則主要負責與第一座10之間產生磁吸的導引作用(第三實施例),此時第二座20可能為鎖具30內的機構。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中:
第二座20與第一座10可分離地相互卡合,藉此於上鎖狀態時,第一座10、第二座20及卡合件31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較佳地,於上鎖狀態時,第二座20限制第一座10無法沿一第一方向D1(例如上下)移動,卡合件31限制第一座10無法沿一第二方向D2(例如橫向)移動,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不平行(較佳為垂直),藉此第二座20及卡合件31從兩相異方向共同卡合固定第一座10(如圖1及圖5所示)。
具體來說,第一座10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11,第二座20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21(較佳位於第二座20頂面),兩卡合部11、21上分別設有一斜面111、211,兩斜面111、211的法線非平行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第一座10及第二座20透過兩卡合部11、21相互卡合,以限制第一座10無法沿第一方向D1(上下)移動,具體來說,第一卡合部11上下卡合於第二座20頂面及第二卡合部21之間。鎖具30的卡合件31常態性沿第一方向D1(向上)移動,進而與第二卡合部21共同夾設第一座10,以使第一座10無法沿第二方向D2(左右)移動(如圖5所示)。解鎖件32為按壓式,且沿第二方向D2(橫向)按壓後可透過斜面321、311使卡合件31沿第一方向D1(向下)移動,進而解除夾持第一座10(如圖6所示)。
此外,較佳地,鎖具30包含有至少一字輪33,當字輪33未轉動到正確的角度時(上鎖狀態),字輪33抵靠解鎖件32使解鎖件32無法被按壓。當字輪33轉動到正確的角度時(解鎖狀態),字輪33的缺口331朝向解鎖件32,解鎖件32才能被按壓。
第一實施例可應用於各種場合,請參閱圖7所示,第一實施例可應用於一盒體50,第二座20及鎖具30設於盒體50的頂板51,第一座10設於上蓋52。上鎖狀態時,上蓋52無法掀起。解鎖狀態時,卡合件31雖已內縮,但仍可透過兩卡合部11、21來抗衡橫向拉力,但僅需輕輕地向上扳,便可使兩卡合部11、21分離及使上蓋52掀起。
此外,第一座10與第二座20結合時,縱使一開始兩者角度稍微有點偏差,磁吸力也會改變兩者的角度而方便扣合。
此外,第一實施例亦可應用於背包,例如於背包的外側面設置一網片,網片的底側邊與背包底側固定,網片的兩側邊與頂側邊則以彈性繩來回穿設並同時穿設到背包的外側面,彈性繩的端部位於網片的頂側邊處,第一座10設於彈性繩的端部,第二座20及鎖具30設於背包的外側面,藉此可透過彈性繩將使網片的頂側邊結合於背包的外側面,而網片與背包的外側面之間則可放置外套、雨衣等物。
請參閱圖8至圖12所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中:
第二座20與第一座10同樣可分離地相互卡合,且較佳地,第一座10及第二座20沿第一元件41及第二元件42的相互磁吸的方向(上下)可分離地相互卡合。較佳地,第二座20具有一上方開口以容置第一座10,而第一座10插入後受限於第二座20的內壁面而無法水平移動或僅能稍微移動。
第二實施例中,卡合件31及解鎖件32相互連接且一同移動或轉動,較佳地兩者為同一元件的兩個部位,並樞設於第二座20。鎖具30進一步具有一鎖桿34,鎖桿34常態性地推抵卡合件31及解鎖件32,並使卡合件31朝卡合的方向樞轉(如圖10所示)。第一座10與第二座20結合(往下插入)的過程中,第一座10推開卡合件31,而鎖桿34因此稍微往下移動(如圖11所示)。而當第一座10與第二座20結合到定位後(插入到底後),鎖桿34往上回到原位而卡合件31卡合第一座10(如圖12所示)。
上鎖狀態時,鎖桿34無法往下移動,因此解鎖件32無法被按壓樞轉,卡合件31只能保持卡合第一座10。解鎖狀態時,鎖桿34可往下移動,因此解鎖件32可被按壓讓卡合件31脫離第一座10。
第二實施例可應用於鍊條鎖,即第一座10及第二座20分別連接一鍊條60的兩端,藉此鍊條60的兩端可透過第二實施例結合固定。
請參閱圖13至圖19所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中:
鎖具30的卡合件31為一板體,且可為鎖具30的頂板,卡合件31具有一長孔312,長孔312具有一進入段3121及一卡合段3122,進入段3121的寬度大於卡合段3122的寬度,第一座10能通過進入段3121,但無法從卡合段3122退出。鎖具30具有一位移裝置35,其使通過進入段3121的第一座10遠離進入段3121而朝向卡合段3122移動,藉此第一座10從進入段3121進入後,使用者若透過位移裝置35將第一座10移動到卡合段3122,則第一座10便無法離開鎖具30(如圖19所示)。
較佳地,第二座20位於鎖具30內,且可直線移動至進入段3121的下方或卡合段3122的下方,第一座10通過進入段3121後會因第一元件41及第二元件42之間的該磁吸力而被吸附到第二座20,而位移裝置35是連接並移動第二座20,並進而連帶移動第一座10。較佳地,第二座20上設有一抵靠部22,抵靠部22抵靠第一座10加上磁吸力來共同移動第一座10,但不以此為限,亦可單純透過磁吸力來移動第一座10。此外,位移裝置35亦可直接連接及移動第一座10而非透過第二座20間接移動第一座10。
較佳地,位移裝置35以一線體351連接第二座20,位移裝置35可被單向轉動而纏繞線體351,進而拉動第二座20(如圖17所示)。但鎖具30於解鎖狀態時,解鎖件32可被操作而使位移裝置35可反向轉動,進而使第二座20可被移動回進入段3121(如圖18所示),而第二座20上的第一座10便可從進入段3121拔出。
較佳地,解鎖件32是按壓式,且常態性地被推出,鎖具30具有至少一字輪33,當字輪33未轉動到正確的角度時(上鎖狀態,如圖17所示),解鎖件32無法被按壓。當字輪33轉動到正確的角度時(解鎖狀態,如圖18所示),缺口331朝向解鎖件32,解鎖件32才能被按壓。
較佳地,鎖具30具有一止轉件36,未被按壓時,解鎖件32推抵止轉件36而使止轉件36卡合位移裝置35,讓位移裝置35僅能被單向轉動(如圖17所示)。但當解鎖件32被按壓後,解鎖件32會進一步推動止轉件36,使止轉件36不再卡合位移裝置35,如此一來位移裝置35便能反向轉動(如圖18所示)。
較佳地,鎖具30具有一移回裝置37,其使第一座10朝向進入段3121移動,較佳地,移回裝置37連接及移動第二座20並藉此間接移動第一座10。在本實施例中,移回裝置37是至少一壓縮彈簧,但不以此為限。此外,亦可沒有移回裝置37而手動將第一座10拉回。
第三實施例使用時,第一座10插入進入段3121後因磁吸力被第二座20吸住,接著使用者轉動位移裝置35來纏繞線體351並拉動第二座20及第一座10,第一座10移動到卡合段3122下方後便無法拔出。解鎖狀態時,按壓解鎖件32使止轉件36脫離位移裝置35,可反向轉動的位移裝置35不再透過線體351拉緊第二座20,因此移回裝置37會將第二座20及第一座10推回進入段3121,藉此便可將第一座10取出。
請參閱圖20所示,第三實施例可應用於拉鍊,即卡合件31的長孔312設計為拉鍊,而第一座10為拉鍊頭,轉動位移裝置35可使拉鍊逐漸閉起,而解鎖狀態按壓解鎖件32後,被自動推回的第一座10則自動將拉鍊拉開。此外,一個位移裝置35可同時纏繞多條線體351來同時拉動多組第二座20及第一座10,即按壓單一解鎖件32可同時自動拉開多條拉鍊。
請參閱圖21所示,第三實施例亦可用於連接兩帶體70,例如是側背包的使用者胸前的兩帶體70的端部,使用者透過第三實施例將兩帶體70的端部結合後,透過轉動位移裝置35可將兩帶體70越拉越緊。
第三實施例可應用於背包,尤其是上方為開口並透過捲繞背包上端以封閉開口的背包,第三實施例可確保背包上端保持捲繞狀態,並可調整第一座10及第二座20的相對位置以對應於不同的捲繞程度。
前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座10與第二座20結合時,第一元件41與第二元件42之間的磁吸力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容易結合,並且也輔助保持結合,藉此提升使用時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第一座 11:第一卡合部 111:斜面 20:第二座 21:第二卡合部 211:斜面 22:抵靠部 30:鎖具 31:卡合件 311:斜面 312:長孔 3121:進入段 3122:卡合段 32:解鎖件 321:斜面 33:字輪 331:缺口 34:鎖桿 35:位移裝置 351:線體 36:止轉件 37:移回裝置 41:第一元件 42:第二元件 50:盒體 51:頂板 52:上蓋 60:鍊條 70:帶體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圖1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及圖3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4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上視剖面圖。 圖5及圖6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動作圖。 圖7係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應用於盒體的動作圖。 圖8係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應用於鍊條鎖的立體外觀圖。 圖9係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10至圖12係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動作圖。 圖13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14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動作圖。 圖15及圖16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17及圖18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上視剖面動作圖。 圖19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端視圖。 圖20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應用於拉鍊的示意圖。 圖21係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應用於連接兩帶體的示意圖。
10:第一座
11:第一卡合部
111:斜面
20:第二座
21:第二卡合部
211:斜面
30:鎖具
32:解鎖件
33:字輪
41:第一元件

Claims (12)

  1. 一種磁性扣合裝置,其包含 一第一座; 一第二座; 一第一元件,其設於該第一座; 一第二元件,其設於該第二座;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之間會有一磁吸力使該第一座及該第二座朝向彼此移動; 一鎖具,其連接該第二座,並具有一上鎖狀態及一解鎖狀態;該鎖具具有一卡合件及一解鎖件;於該上鎖狀態時,該第一座及該卡合件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第一座及該卡合件可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二座與該第一座可分離地相互卡合;於該上鎖狀態時,該第一座、該第二座及該卡合件相互卡合而無法分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於該上鎖狀態時,該第二座限制該第一座無法沿一第一方向移動,該卡合件限制該第一座無法沿一第二方向移動,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不平行。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座與該第二座以兩斜面相互卡合,且該兩斜面的法線非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 該卡合件具有一長孔,該長孔具有一進入段及一卡合段,該進入段的寬度大於該卡合段的寬度,該第一座能通過該進入段,但無法從該卡合段退出; 該鎖具具有一位移裝置,其使通過該進入段的該第一座能遠離該進入段而朝向該卡合段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座通過該進入段後會因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之間的該磁吸力而吸附到該第二座,該位移裝置連接並移動該第二座,並進而連帶移動該第一座。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位移裝置為以一線體連接該第二座,該位移裝置可被單向轉動而纏繞該線體,進而拉動該第二座;該鎖具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位移裝置可反向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座可被移動回該進入段。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鎖具具有一移回裝置,其使該第一座朝向該進入段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座及該第二座沿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的相互磁吸的方向可分離地相互卡合。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鎖具的該卡合件及該解鎖件相互連接且一同移動或轉動,當該第一座與該第二座結合的過程中,該第一座推開該卡合件,而當該第一座與該第二座結合到定位後,該鎖具使該卡合件回到原位並卡合該第一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第一座及該卡合件相互分離。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性扣合裝置,其中該鎖具於該解鎖狀態時,該解鎖件可被操作而使該第二座可被移動或轉動,進而使該第二座帶動該第一座移動或轉動。
TW111206738U 2021-07-01 2022-06-24 磁性扣合裝置 TWM6340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17366P 2021-07-01 2021-07-01
US63/217,366 2021-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4057U true TWM634057U (zh) 2022-11-11

Family

ID=8289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6738U TWM634057U (zh) 2021-07-01 2022-06-24 磁性扣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0216A1 (zh)
JP (1) JP3238863U (zh)
CN (1) CN219158669U (zh)
DE (1) DE202022103594U1 (zh)
TW (1) TWM63405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9348B1 (en) * 2000-02-04 2001-02-20 Chien-Yung Huang Retightenable and resettable strap lock
CN2850359Y (zh) * 2005-11-11 2006-12-27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式扣具
US20130186723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Eduardo Felipe D'Angelo Universal wheeled bag system
US11006699B1 (en) * 2020-02-02 2021-05-18 Peter Goodwin Magnetic buck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8863U (ja) 2022-08-25
DE202022103594U1 (de) 2022-08-02
CN219158669U (zh) 2023-06-09
US20230000216A1 (en)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9944B (zh) 一种扣件以及具有该扣件的双头拉链
JP3733343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CA2017863C (en) Slide fastener
KR20180031732A (ko) 인터로킹 지퍼 풀 탭 및 고정 시스템
US4976120A (en) Slider lock assembly
US4987653A (en) Band retaining unit having a multi-lock effect
CN106050014B (zh) 一种双拉链锁
TWI294942B (zh)
TWI488594B (zh) Zippers and the use of its products
TW202236997A (zh) 磁性扣合裝置
TW201023786A (en) Slide zipper with slider insert
TWM634057U (zh) 磁性扣合裝置
TWM473859U (zh) 用於安全帶的扣具
TWM493576U (zh) 門鎖
WO2021093826A1 (zh) 拉链
KR200422205Y1 (ko) 지퍼용 슬라이더
TWI771715B (zh) 磁性扣合裝置
TWI763482B (zh) 磁性扣合裝置
TWI746371B (zh) 磁性扣合裝置
TWM578529U (zh) Rope buckle
JP7201652B2 (ja) スーツケースのフロントカバーバックルロック
GB2000220A (en) Device for locking a slider of a slide fastener
TW202211834A (zh) 磁性扣合裝置
CN219353235U (zh) 一种防盗互锁拉头、双拉头拉链及物品
CN220512367U (zh) 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拉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