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3366U - 動態手部復健器 - Google Patents

動態手部復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3366U
TWM633366U TW111205334U TW111205334U TWM633366U TW M633366 U TWM633366 U TW M633366U TW 111205334 U TW111205334 U TW 111205334U TW 111205334 U TW111205334 U TW 111205334U TW M633366 U TWM633366 U TW M6333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elastic
tract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fin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5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榮宏
Original Assignee
立群生技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立群生技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立群生技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5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3366U/zh
Publication of TWM633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336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指一種動態手部復健器,其至少包含有一穿戴體及至少一個設於該穿載體上、且對應不同手指之牽引彈力組,而該穿戴體具有一前臂部及一手背部,且該手背部端部凸伸有一手掌支撐板,且該手掌支撐板與該手背部端部間形成有一指部穿出孔,又該牽引彈力組係由一彈性吊桿所構成,該彈性吊桿一端彎摺形成有一設定圈數之彈性線圈,再者該彈性吊桿另一端串接有一拉伸簧件,且該拉伸簧件之自由端懸設有一手指綁帶,藉此,利用其穿戴體之手背部前端形成具有指部穿出孔之手掌支撐板,使得患者手部能被有效定位,且能保持各該牽引彈力組之彈性吊桿與拉伸簧件被向下拉伸或向上回復時,使其彈力作用線可保持直下直上之動作,避免拉伸力量分散、又或彈性線圈滑脫,供透過手指壓動而產生彈力牽引之伸展運動,以協助患者進行手部之復健訓練。

Description

動態手部復健器
本創作隸屬一種防潑水之技術,具體而言係指一種能透過相對應彈性牽引之動態手部復健器,藉以供穿戴於患者手部,讓患者可以利用手指在彎曲及伸展過程中得到相對應的彈性牽引作用力,而達到動態復健之輔助矯正效果。
按,一般因中風或神經損傷〔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而造成手部功能受損之患者,其手指因張力過強而彎曲,難以伸展或手部無力,無法做動作,這些症狀對於患者的日常自主生活會造成非常大的困擾。通常需要藉由手部復健訓練器幫助其進行輔助復健,以協助患者恢復正常功能,而傳統對於此類手部動作障礙病患為使用靜態手部支架,但其通常僅能撐開患者的屈曲手指,同時缺乏關節動態功能,患者手部肌肉萎縮及僵硬的症狀仍然無法獲得改善。另外現有手部復健器的設計也無法配合患者手指部位近端關節至遠端關節的不同患病狀況加以訓練,同時難以依治療訓練過程中的各種不同情況調整出較佳的復健彈力。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業界開發有多種不同結構之手部復健訓練器,例如新型第M420316號之「動態手功能訓練器」、第I541011號之「手部復健訓練器」、新型第M516411號之「手部動態矯型器」、新型第M586120號之「手部復健訓練器之拉力調整結構」、發明第I715251號之「手部復健裝置」及新型第M605986號之「具金屬線調整結構之矯具構造」等專利前案。由於前述專利前案主要係利用拉動連接繩另端固定之拉把,得以拉動所有拉繩拉緊或放鬆,進而得以使五個手指產生伸展拉直或彎曲之手部復健訓練動作變化,但其結構較為複雜,且操作也不容易,部份前案更無法根據不同手指的彎曲程度,單獨對於不同手指進行不同彈性回復力的調整,因此在使用上不盡理想。再者部份復健器的彈簧彈性力調整有限,如果需要調整彈力時,在拆裝替換上相當的麻煩及耗時,因此設計上仍有待改善。
有鑑於上述缺失弊端及需求,本創作人認為有進一步改正之必要,遂以從事相關技術以及產品設計製造之多年經驗,針對以上不良處加以研究創作,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不斷努力的研究與試作,終於成功的開發出一種動態手部復健器,藉以克服現有因使用不使及效果不彰所衍生的困擾與不便。
因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動態手部復健器,藉以能讓患者的手部有效握持,且依訓練指力大小進行調整,而能大幅提升其復健訓練效果。
再者,本創作之另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動態手部復健器,其能有效簡化整體結構,且可便於訓練部位及彈力的調整,大幅提高其便利性與實用性。
基於此,本創作主要係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前述之目的及其功效,其至少包含有;
一穿戴體,其具有一對應人體手臂之前臂部及一對應人體手背之手背部,該前臂部上設有至少一可環束人體手臂之副木襯帶,又該手背部端部凸伸有一手掌支撐板,且該手掌支撐板與該手背部端部間形成有一指部穿出孔;
至少一個牽引彈力組,其係設於穿載體之手背部、且可對應不同手指,又該牽引彈力組係由一彈性吊桿所構成,該彈性吊桿一端彎摺形成有一設定圈數之彈性線圈,再者該彈性吊桿另一端串接有一拉伸簧件,且該拉伸簧件之自由端懸設有一手指綁帶。
藉此,本創作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利用其穿戴體之手背部前端形成具有指部穿出孔之手掌支撐板,使得患者手部能被有效定位,且能保持各該牽引彈力組之彈性吊桿與拉伸簧件被向下拉伸或向上回復時,使其彈力作用線可保持直下直上之動作,避免拉伸力量分散、又或彈性線圈滑脫,而產生彈力牽引之伸展運動,可以便於協助患者進行手部之復健訓練,大幅提高其實用性,進一步可實現其經濟效益。
且本創作並利用下列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實現前述之目的及功效;諸如:
所述之穿戴體可以選自具有輕便舒適特性的低溫成型熱塑性材料所製成。
所述之穿戴體之前臂部的副木襯帶可以是黏扣帶所構成。
所述之穿戴體之前臂部異於手背部一段形成有複數貫穿之透氣孔,可減輕該穿戴體之重量及提供透氣之用。
所述之穿戴體之前臂部前段延伸至該手背部一段形成有複數鎖接氣孔,可用於供前述牽引彈力組選擇性鎖設,且可減輕該穿戴體之重量及提供透氣之用。
所述之牽引彈力組之彈性吊桿於彈性線圈另端形成有一水平狀之U型定位部,供該等牽引彈力組可利用至少一鎖接件選擇性穿經該手背部相對之鎖接氣孔,而鎖固於穿戴體上。
所述之牽引彈力組之手指綁帶可以是由黏扣帶所構成。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創作的構成、特徵及其他目的,以下乃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能夠具體實施。
本創作係一種動態手部復健器,隨附圖例示之本創作的具體實施例及其構件中,所有關於前與後、左與右、頂部與底部、上部與下部、以及水平與垂直的參考,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創作,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圖式與說明書中所指定的尺寸,當可在不離開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根據本創作之設計與需求而進行變化。
本創作之動態手部復健器的構成,係如第一圖所示,其係穿戴於患者之一手臂上供利用彈性牽引力來使五個手指產生伸展動作以幫助其進行輔助復健,該動態手部復健器係由一個可穿載於患者手部之穿戴體(10)及一個或一個以上對應手部不同手指之牽引彈力組(20)所構成;
而關於本創作之詳細構成,如第一、二圖所示,該穿戴體(10)為具有一配合人體手臂之前臂部(11)及一對應人體手背之手背部(12)的一體殼罩狀構造,且該穿戴體(10)可以選自具有輕便舒適特性的低溫成型熱塑性材料之類材料如副木〔Splint〕所製成,其中該前臂部(11)上設有至少一可環束人體手臂之副木襯帶(13),而該副木襯帶(13)可以是黏扣帶所構成,使前臂部(11)可利用副木襯帶(13)選擇性緊束於患者之手臂上,又該手背部(12)端部凸伸有一手掌支撐板(14),且該手掌支撐板(14)與該手背部(12)端部間形成有一指部穿出孔(15),使得患者手部之手指可由指部穿出孔(15)穿出、且手掌抵貼於該手掌支撐板(14)上〔如第三圖所示〕,令穿戴體(10)可以被選擇定位於患者手部之前臂至手背間,再者該前臂部(11)異於手背部(12)一段形成有複數貫穿之透氣孔(16),另該前臂部(11)前段延伸至該手背部(12)一段上形成有複數鎖接氣孔(18),可用於供前述牽引彈力組(20)選擇性鎖設,且前述透氣孔(16)與鎖接氣孔(18)進一步可減輕該穿戴體(10)之重量與材料用量,並可提供患者手臂透氣作業,以避免久戴時不適;
另前述之牽引彈力組(20)係由一彈性吊桿(21)所構成,該彈性吊桿(21)一端彎摺形成有一設定圈數之彈性線圈(22),且該彈性吊桿(21)於彈性線圈(22)另端形成有一水平狀之U型定位部(23),供該等牽引彈力組(20)可利用至少一鎖接件(24)選擇性穿經該手背部(12)相對之鎖接氣孔(18)而鎖固於穿戴體(10)上,再者該彈性吊桿(21)異於U型定位部(23)一端串接有一拉伸簧件(25),且該拉伸簧件(25)之自由端懸設有一手指綁帶(26),該等手指綁帶(26)可以是由黏扣帶所構成,用以分別圈套相對之手指;
藉此,可以組構成一種結構簡單、且可依訓練需要調整指力訓練位置之動態手部復健器者。
而本創作於實施應用上,則係如第三、四圖所示,操作上,係將該穿戴體(10)套設於患者手部,使該穿戴體(10)之前臂部(11)與手背部(12)分別對應手部之肘臂及手背,且令患者手部除姆指以外之手指穿經指部穿出孔(15)而使手掌貼抵於該手掌支撐板(14)內緣,並利用副木襯帶(13)將前臂部(11)捆綁於手部肘臂上,使得該穿戴體(10)可以完全固定於患者手部,之後依序將各牽引彈力組(20)之手指綁帶(26)套設於患者手部之手指上〔如末節〕,使人體包括拇指在內的所有手指經由相對應之牽引彈力組(20)的彈性吊桿(21)與拉伸簧件(25)產生彈性狀態之拉伸,且能保持各該牽引彈力組(20)之彈性吊桿(21)上拉伸簧件(25)被向下拉伸或向上回復時,其彈力作用線可保持直下直上之動作,以減少拉伸力量分散,而產生彈力牽引之伸展運動,以協助患者進行手部之復健訓練。
另當遇到手指較短或欲透過手指中節的拉伸來訓練時,則係如五、六及七圖所示,透過釋放各牽引彈力組(20)之鎖接件(24)〔如第二圖所示〕,並將各牽引彈力組(20)以其U型定位部(23)移動至適當、且對應之穿戴體(10)手背部(12)之鎖接氣孔(18)上〔如第五圖所示〕,同時將前述鎖接件(24)重新於穿經手背部(12)鎖接氣孔(18)後鎖固U型定位部(23),使各該牽引彈力組(20)能被調整至適當的位置與角度。使其能依前述穿戴方式將該穿戴體(10)可以完全固定於患者手部,之後依序將各牽引彈力組(20)之手指綁帶(26)套設於患者手部之相對手指上〔如中節〕,供患者依不同狀況加以裝設,讓所有手指可以透過相對應之牽引彈力組(20)的彈性吊桿(21)與拉伸簧件(25)來產生彈性拉伸效果,且能保持各該牽引彈力組(20)之彈性吊桿(21)與拉伸簧件(25)被向下拉伸或向上回復時,使其彈力作用線可保持直下直上之動作,一樣具有可減少拉伸力量分散之效,而產生彈力牽引之伸展運動,以協助患者進行手部之復健訓練。
經由前述之說明可知,本創作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可以利用穿戴體(10)之手背部(12)前端形成具有指部穿出孔(15)之手掌支撐板(14),使得患者手部能被有效定位,且各該牽引彈力組(20)能透過鎖接氣孔(18)來調整位置,而能保持各該牽引彈力組(20)之彈性吊桿(21)與拉伸簧件(25)被向下拉伸或向上回復時,使其彈力作用線可保持直下直上之動作,避免拉伸力量分散、又或彈性線圈(22)滑脫,而產生彈力牽引之伸展運動,可以便於協助患者進行手部之復健訓練,進一步能有效簡化整體結構,且可便於訓練部位及彈力的調整,大幅提高其便利性與實用性。
藉此,可以理解到本創作為一創意極佳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昔日患者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本創作已符合新型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新型專利。
10:穿戴體
11:前臂部
12:手背部
13:副木襯帶
14:手掌支撐板
15:指部穿出孔
16:透氣孔
18:鎖接氣孔
20:牽引彈力組
21:彈性吊桿
22:彈性線圈
23:U型定位部
24:鎖接件
25:拉伸簧件
26:手指綁帶
第一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之局部立體分解示意圖,供說明其各元件之態樣及其相對關係。
第三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於使用穿戴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於使用時之動作外觀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另一使用狀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供說明其各訓練位置之狀態。
第六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另一使用狀態於使用穿戴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動態手部復健器另一使用狀態於使用時之動作外觀示意圖。
10:穿戴體
11:前臂部
12:手背部
13:副木襯帶
14:手掌支撐板
15:指部穿出孔
16:透氣孔
18:鎖接氣孔
20:牽引彈力組
21:彈性吊桿
22:彈性線圈
23:U型定位部
24:鎖接件
25:拉伸簧件
26:手指綁帶

Claims (7)

  1. 一種動態手部復健器,其至少包含有; 一穿戴體,其具有一對應人體手臂之前臂部及一對應人體手背之手背部,該前臂部上設有至少一可環束人體手臂之副木襯帶,又該手背部端部凸伸有一手掌支撐板,且該手掌支撐板與該手背部端部間形成有一指部穿出孔; 至少一個牽引彈力組,其係設於穿載體之手背部、且可對應不同手指,又該牽引彈力組係由一彈性吊桿所構成,該彈性吊桿一端彎摺形成有一設定圈數之彈性線圈,再者該彈性吊桿另一端串接有一拉伸簧件,且該拉伸簧件之自由端懸設有一手指綁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其中該穿戴體可以選自具有輕便舒適特性的低溫成型熱塑性材料所製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其中該穿戴體之前臂部的副木襯帶可以是黏扣帶所構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其中該穿戴體之前臂部異於手背部一段形成有複數貫穿之透氣孔,可減輕該穿戴體之重量及提供透氣之用。
  5.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其中該穿戴體之前臂部前段延伸至該手背部一段形成有複數鎖接氣孔,可用於供前述牽引彈力組選擇性鎖設,且可減輕該穿戴體之重量及提供透氣之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其中該牽引彈力組之彈性吊桿於彈性線圈另端形成有一水平狀之U型定位部,供該等牽引彈力組可利用至少一鎖接件選擇性穿經該手背部相對之鎖接氣孔,而鎖固於穿戴體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態手部復健器,其中該牽引彈力組之手指綁帶可以是由黏扣帶所構成。
TW111205334U 2022-05-23 2022-05-23 動態手部復健器 TWM633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334U TWM633366U (zh) 2022-05-23 2022-05-23 動態手部復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334U TWM633366U (zh) 2022-05-23 2022-05-23 動態手部復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3366U true TWM633366U (zh) 2022-10-21

Family

ID=8546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5334U TWM633366U (zh) 2022-05-23 2022-05-23 動態手部復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33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0663B (zh) * 2023-05-02 2024-01-21 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 手部復健副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0663B (zh) * 2023-05-02 2024-01-21 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 手部復健副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12851A1 (en) Posture improv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e
US9168167B2 (en) Posture improvem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7549948B2 (en) Postural support and exercise jacket
EP3315103B1 (en) Garment including a t-shirt and a system to correct the posture of a user
US20070004571A1 (en) Joint alignment and compress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regimen
KR102093651B1 (ko) 감각운동자극 의류 및 방법
JP6103616B2 (ja) 矯正装置および矯正装置製造方法
US9364701B2 (e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accessory chest muscle development
US7037284B2 (en) Specific pelvic compression belt
US10729931B2 (en) Garment
JP2013537827A (ja) 矯正装置および矯正方法
US9855162B2 (en) Spinal orthosis
US11241327B1 (en) Posture enhancement device
TWM633366U (zh) 動態手部復健器
US20150264980A1 (en) Posture protecto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742121B1 (ko) 거북목 증후군 운동교정기
CN207462313U (zh) 一种异常姿态水中矫正训练装置
CN205515398U (zh) 一种力量姿态可调节的导轨式全角度肘膝关节治疗床
US10667941B1 (en) Wearable exercise and posture-awareness assist device
JP3112564U (ja) 姿勢改善バンド
US9005149B1 (en) Spinal decompression and sleep therapy system
CN202526504U (zh) 下肢内收肌牵张仪
CN105560002B (zh) 一种力量姿态可调节的导轨式全角度肘膝关节治疗床
CN208464367U (zh) 一种调节肌张力后仰限制装置
CN209316918U (zh) 一种下肢肺康复防弹脚蹬拉力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