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957U - 多熱源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熱源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957U
TWM632957U TW111201641U TW111201641U TWM632957U TW M632957 U TWM632957 U TW M632957U TW 111201641 U TW111201641 U TW 111201641U TW 111201641 U TW111201641 U TW 111201641U TW M632957 U TWM632957 U TW M6329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dissipation
tanks
cooling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1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啟能
陳敏銳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昂湃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昂湃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昂湃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2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95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多熱源散熱裝置,此多熱源散熱裝置,包括一裝置主體、複數水冷頭及複數循環導管,裝置主體包含彼此並列固接且不連通的複數水冷排及結合於各水冷排且與各水冷排相互連通的複數水泵;各循環導管分別連通於各水冷排與各水冷頭。藉此,多組水冷頭及水冷排以水路彼此獨立不連通方式對多個熱源散熱,以達到多熱源散熱裝置具有優良地散熱效率。

Description

多熱源散熱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散熱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多熱源散熱裝置。
傳統水冷式散熱裝置,主要包括水冷頭、水泵、水箱、水冷排以及數個輸水軟管,其中水冷頭、水泵和水冷排都是透過輸水軟管和接頭進行連通,再透過水冷頭與發熱元件熱貼接,以達到散熱效果。
然而,傳統水冷式散熱裝置具有以下問題,若需對數個發熱元件散熱,則需要數組水冷式散熱裝置,或數個水冷頭彼此串接,但水冷式散熱裝置數量過多會導致安裝空間增加,水冷頭串接數量過多會造成散熱效率降低。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創作提供一種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係利用多組水冷頭及水冷排以水路彼此獨立不連通方式對多個熱源散熱,以達到多熱源散熱裝置具有優良地散熱效率。
於本創作實施例中,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多熱源散熱裝置,包括:一裝置主體包含彼此並列固接且不連通的複數水冷排及結合於各該水冷排且與各該水冷排相互連通的複數水泵;複數水冷頭;以及複數循環導管,分別連通於各該水冷排與各該水冷頭。
基於上述,本創作之多組水冷頭及水冷排以水路彼此獨立不連通方式對多個發熱元件散熱,進而解決習知採用數組水冷式散熱裝置導致安裝空間增加,或採用多個水冷頭串接造成散熱效率降低之問題,以達到多熱源散熱裝置具有縮減安裝空間及良好散熱效率之功效。
基於上述,複數入水箱、複數出水箱與水泵箱的一面與散熱鰭片組的一面齊平,複數入水箱、複數出水箱與水泵箱的另一面突出於散熱鰭片組的另一面,進而增加多熱源散熱裝置的儲水容積。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將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作為說明用途,並非用於侷限本創作。
請參考圖1至圖6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多熱源散熱裝置,此多熱源散熱裝置10主要包括一裝置主體1、複數水冷頭2及複數循環導管3。
如圖1至圖6所示,裝置主體1包含彼此並列固接且不連通的複數水冷排11及結合於各水冷排11且與各水冷排11相互連通的複數水泵12。
詳細說明如下,複數水泵12包含一水泵箱121及複數葉輪122,水泵箱121內部分隔出彼此並列的複數容泵腔1211,各葉輪122容置在各容泵腔1211,複數水冷排11包含配置在水泵箱121一側且相互並接的複數入水箱111、配置在水泵箱121另一側且相互並接的複數出水箱112、連通於複數入水箱111與複數容泵腔1211的複數第一散熱管道113、連通於複數出水箱112與複數容泵腔1211的複數第二散熱管道114及熱貼接在複數第一散熱管道113與複數第二散熱管道114外部的一散熱鰭片組115。
另外,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與水泵箱121的厚度h1大於散熱鰭片組115的厚度h2,且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與水泵箱121的一面與散熱鰭片組115的一面齊平,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與水泵箱121的另一面突出於散熱鰭片組115的另一面。
再者,裝置主體1包含複數風扇13,複數風扇13設置在突出於散熱鰭片組115的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及水泵箱121之間,且各風扇13的風口131(例如:出風口或入風口)對應散熱鰭片組115配置。
又,水泵箱121內部具有包覆在各葉輪122外部而圍設出各容泵腔1211的一罩體123及自罩體123延伸有阻擋在各第一散熱管道113與各第二散熱管道114之間的一分隔板124,罩體123更設有配置在分隔板124兩側的二導流口125。
其中,葉輪122用於導引水泵箱121內部的流體依序由第一散熱管道113、分隔板124一側、其一導流口125、容泵腔1211、另一導流口125、分隔板124另一側流至第二散熱管道114。
此外,每一水泵12包含用於承載且固定各葉輪122的一載板126,每一載板126與各容泵腔1211的內壁以焊接方式相互結合。
如圖1至圖2、圖5至圖6所示,各水冷頭2熱貼接於各發熱元件100,複數循環導管3分別連通於各水冷排11與各水冷頭2。
進一步說明如下,每一循環導管3包含一熱端導管31及一冷端導管32,各熱端導管31一端連通於各入水箱111及另一端連通於各水冷頭2,各冷端導管32一端連通於各出水箱112及另一端連通於各水冷頭2。
另外,各入水箱111向外突伸有與各該熱端導管31對接的一入水接頭1111,各出水箱112向外突伸有與各冷端導管32對接的一出水接頭1121。
再者,裝置主體1、複數水冷頭2及複數循環導管3內部填充有工作流體(例如:水或冷媒),工作流體會依序流經水冷頭2、熱端導管31、入水接頭1111、入水箱111、第一散熱管道113、其一導流口125、容泵腔1211、另一導流口125、第二散熱管道114、出水箱112、出水接頭1121、冷端導管32,最後再迴流至水冷頭2而形成一循環迴路。
其中,水冷頭2內部的工作流體會吸收發熱元件100產生的熱量而升溫,工作流體經過第一散熱管道113與第二散熱管道114時會將熱量傳遞給散熱鰭片組115而降溫,最後降溫的工作流體迴流至水冷頭2並再次吸收發熱元件100產生的熱量,進而達到散熱效果。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創作多熱源散熱裝置10之使用狀態,其係利用裝置主體1包含彼此並列固接且不連通的複數水冷排11,複數循環導管3分別連通於各水冷排11與各水冷頭2。藉此,本創作之多組水冷頭2及水冷排11以水路彼此獨立不連通方式對多個發熱元件100散熱,進而解決習知採用數組水冷式散熱裝置導致安裝空間增加,或採用多個水冷頭串接造成散熱效率降低之問題,以達到多熱源散熱裝置10具有縮減安裝空間及良好散熱效率之功效。
另外,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與水泵箱121的一面與散熱鰭片組115的一面齊平,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與水泵箱121的另一面突出於散熱鰭片組115的另一面,進而增加多熱源散熱裝置10的儲水容積。
再者,複數風扇13設置在突出於散熱鰭片組115的複數入水箱111、複數出水箱112及水泵箱121之間,進而有效利用多熱源散熱裝置10的體積及整平多熱源散熱裝置10的外觀。
又,每一水泵12包含用於承載且固定各葉輪122的載板126,每載板126與各容泵腔1211的內壁以焊接方式相互結合,進而免去外接水泵產生接點較多及容易外漏之問題。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多熱源散熱裝置,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並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完全符合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權利。
10:多熱源散熱裝置 1:裝置主體 11:水冷排 111:入水箱 1111:水接頭 112:出水箱 1121:出水接頭 113:第一散熱管道 114:第二散熱管道 115:散熱鰭片組 12:水泵 121:水泵箱 1211:容泵腔 122:葉輪 123:罩體 124:分隔板 125:導流口 126:載板 13:風扇 131:風口 2:水冷頭 3:循環導管 31:熱端導管 32:冷端導管 h1、h2:厚度 100:發熱元件
圖1 係本創作多熱源散熱裝置之立體組合圖。
圖2 係本創作多熱源散熱裝置之另一立體組合圖。
圖3 係本創作裝置主體之立體示意圖。
圖4 係本創作裝置主體之剖面示意圖。
圖5 係本創作裝置主體之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6 係本創作多熱源散熱裝置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10:多熱源散熱裝置
11:水冷排
111:入水箱
112:出水箱
113:第一散熱管道
114:第二散熱管道
115:散熱鰭片組
12:水泵
121:水泵箱
13:風扇
131:風口
2:水冷頭
3:循環導管
31:熱端導管
32:冷端導管

Claims (10)

  1. 一種多熱源散熱裝置,包括: 一裝置主體,包含彼此並列固接且不連通的複數水冷排及結合於各該水冷排且與各該水冷排相互連通的複數水泵; 複數水冷頭;以及 複數循環導管,分別連通於各該水冷排與各該水冷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該複數水泵包含一水泵箱及複數葉輪,該水泵箱內部分隔出彼此並列的複數容泵腔,各該葉輪容置在各該容泵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該複數水冷排包含配置在該水泵箱一側且相互並接的複數入水箱、配置在該水泵箱另一側且相互並接的複數出水箱、連通於該複數入水箱與該複數容泵腔的複數第一散熱管道、連通於該複數出水箱與該複數容泵腔的複數第二散熱管道及熱貼接在該複數第一散熱管道與該複數第二散熱管道外部的一散熱鰭片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該複數入水箱、該複數出水箱與該水泵箱的厚度大於該散熱鰭片組的厚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該複數入水箱、該複數出水箱與該水泵箱的一面與該散熱鰭片組的一面齊平,該複數入水箱、該複數出水箱與該水泵箱的另一面突出於該散熱鰭片組的另一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該裝置主體包含複數風扇,該複數風扇設置在突出於該散熱鰭片組的該複數入水箱、該複數出水箱及該水泵箱之間,且各該風扇的風口對應該散熱鰭片組配置。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每一該水泵包含用於承載各該葉輪的一載板,每一該載板與各該容泵腔的內壁以焊接方式相互結合。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該水泵箱內部具有包覆在各該葉輪外部而圍設出各該容泵腔的一罩體及自該罩體延伸有阻擋在各該第一散熱管道與各該第二散熱管道之間的一分隔板,該罩體更設有配置在該分隔板兩側的二導流口。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每一該循環導管包含一熱端導管及一冷端導管,各該熱端導管一端連通於各該入水箱及另一端連通於各該水冷頭,各該冷端導管一端連通於各該出水箱及另一端連通於各該水冷頭。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多熱源散熱裝置,其中各該入水箱向外突伸有與各該熱端導管對接的一入水接頭,各該出水箱向外突伸有與各該冷端導管對接的一出水接頭。
TW111201641U 2022-02-14 2022-02-17 多熱源散熱裝置 TWM6329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2701.7U CN216852941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多热源散热装置
CN202220292701.7 2022-0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957U true TWM632957U (zh) 2022-10-11

Family

ID=8208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1641U TWM632957U (zh) 2022-02-14 2022-02-17 多熱源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2941U (zh)
TW (1) TWM63295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2941U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0540B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熱水冷排
TWI753753B (zh) 進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熱水排
CN105263301A (zh)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液体散热排
CN110996635B (zh) 机箱散热结构
TWI742974B (zh) 散熱裝置
CN110060967A (zh) 一种双面冷却散热器
TWM591156U (zh) 高效液冷散熱系統
TWI572273B (zh) Liquid cooling heat sink
TWM561985U (zh) 水冷模組
TWM627038U (zh) 串聯式水冷散熱結構
TWI718485B (zh) 熱交換裝置
TWM632957U (zh) 多熱源散熱裝置
TWI732553B (zh) 液冷系統
US20230164947A1 (en) Water cooler assembly and system
TWI655893B (zh) 水冷模組
TWI792810B (zh) 散熱系統
WO2022032975A1 (zh) 一体式水冷散热装置
TWM631285U (zh) 水冷式散熱裝置
TWI731483B (zh) 具有複合式流道的液冷裝置
TW202304280A (zh) 浸沒式冷卻系統
CN106767086A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
KR101897931B1 (ko) 전자 장치의 프로세서 냉각 시스템
TWM594117U (zh) 內循環式水冷散熱裝置
TW202248586A (zh) 水冷式散熱系統
TWM639919U (zh) 水冷式散熱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