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780U -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780U
TWM630780U TW111203885U TW111203885U TWM630780U TW M630780 U TWM630780 U TW M630780U TW 111203885 U TW111203885 U TW 111203885U TW 111203885 U TW111203885 U TW 111203885U TW M630780 U TWM630780 U TW M6307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arrier
protrusion
push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3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期閎
莊信楷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3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780U/zh
Priority to CN202221259266.4U priority patent/CN217689948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780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適於一機箱且包括一承載架以及一把手。把手包括至少一推抵部、一樞接部以及一操作部,樞接部樞接於承載架並介於推抵部與操作部之間,推抵部適於抵接於機箱,以於把手相對承載架轉動時驅使承載架產生相對位移。

Description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快拆機構,特別係關於一種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隨著市場對伺服器效能的需求越來越高,伺服器機箱內需要容置數量越來越多的電子元件或模組,例如各種類型的擴充卡或模組。然而,伺服器的內部空間有限,因此這些擴充卡或模組在伺服器機箱內通常以緊湊的方式配置。
在此情況下,擴充卡之間的間隙狹小,使用者難以穩固地抓取擴充卡或承載其之相關構件,因而造成拆裝或維修等相關作業的不便。不僅如此,在一些擴充卡連接器較緊密卡合於相應插槽的情境中,插拔連接器將需要更大的外力介入,從而增加了拆裝或維修擴充卡的困難度。
有鑑於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藉以解決傳統緊湊配置之電子元件或模組難以拆裝等相關問題。
根據本新型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安裝座,適於一機箱,且包括一承載架以及一把手。把手包括至少一推抵部、一樞接部以及一操作部,樞接部樞接於承載架並介於推抵部與操作部之間,推抵部適於抵接於機箱,以於把手相對承載架轉動時驅使承載架產生相對位移。
根據本新型之另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機箱以及至少一安裝座。機箱包括一底板件及一支架件,支架件設置於底板件並突設有至少一受抵突塊,底板件設有至少一插槽。安裝座包括一承載 架以及一把手。承載架設有至少一連接器,連接器適於對接於插槽。把手包括至少一推抵部、一樞接部以及一操作部,樞接部樞接於承載架並介於推抵部與操作部之間,推抵部適於抵接於機箱之受抵突塊,以於把手相對承載架轉動時驅使承載架上之連接器與插槽產生相對位移。
根據本新型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由於安裝座之承載架樞設有把手,且把手用於樞接於承載架的樞接部介於推抵部與操作部之間,因此使用者操作把手時得以利用槓桿原理而省力地連動承載架,從而輕易地進行安裝座的拆裝。藉此,使用者得以在緊湊配置的環境下省力且快速地進行擴充卡的安裝、拆卸或維修等作業。
以上之關於本新型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1’:安裝座
9,9’:電子裝置
10:承載架
11:第一板部
12:第二板部
21,21’:把手
30:復位件
40:固持件
90:機箱
91:底板件
93:支架件
111:側緣
121:導引孔
211:樞接部
212:第一推抵部
213:第二推抵部
214,214’:導引部
215,215’:操作部
911:導引柱
931:第一受抵突塊
932:第二受抵突塊
2141:第一導引結構
2142:定位孔
2151:導引槽
AX:樞轉軸線
B:電路板
C:連接器
G:交接處
MB:主板
SL:插槽
P:第二導引結構
P’:突起結構
圖1係為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2係為圖1之安裝座的立體示意圖。
圖3係為圖1之安裝座的側示意圖。
圖4係為圖2之安裝座的分解示意圖。
圖5~6係為圖1之安裝座的操作示意圖。
圖7係為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之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以下,將搭配附圖所示之一些與其他實施例對本新型各方面提供足夠詳細的描述,使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透徹理解本新型並據 以實施。但應當理解地,以下的描述並不旨在將本新型限定為某些特定的實施例。相反地,其旨在涵蓋由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各種實施例的精神和範圍的替換物、修飾及等同物。此外,為達到便於理解與觀看等目的,附圖中的各種特徵可能非按實際比例繪製。
下文中可能使用如「實質上」、「約」及「大致上」等用語,以用於描述所修飾之情況或事件可能存在的合理或可接受的偏差量,但仍可達到所預期的結果。下文中也可能使用「至少一」來描述被描述物的數量,但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其不應僅限於數量為「僅有一」的情況。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及/或」的用語,其應被理解為包括所列出項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組合。下文也可能使用「銜接」、「連接」、「設置」、「固定」、「組裝」等關於多個被描述物之相對位置關係的用語,但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其不應僅限於被描述物以直接而無中間媒介的方式「連接」、「設置」、「固定」或「組裝」於另一被描述物,而可理解為被描述物之間可包括一或多個中間媒介的情況。
首先,請參閱圖1,本新型之其中一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電子裝置9,其可以但不限於是伺服器、其局部或適於被容置於伺服器內之可拆卸式模組或其局部。電子裝置9可包括一機箱90,機箱90適於容置一或多個安裝座1,而安裝座1適於供一或多個電子元件(未繪示,例如擴充卡)安裝。當然,機箱90還可依據其他實際需求容置或承載其他所需的電子/非電子構件或模組,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且需先於此說明的是,為保持圖面簡潔以便於說明等目的,圖式中可能僅繪示單個安裝座1,並省略繪示適於在安裝座1上的擴充卡,但於實際使用情境中,機箱90可容置的安裝座1的數量是可依據需求自行調整。此外,為提高空間利用率,安裝座1通常以緊湊的方式配置於機箱90,在此情況下,安裝座1及擴充卡所構成的模組與相鄰的其他構件或模組之間,將僅保持狹窄的間隙。
於本實施例中,機箱90可包括一底板件91以及一支架件 93。於此,請接續圖1更進一步參閱圖2~4,底板件91適於承載一或多個主板(mainboard)MB,主板MB上可設有一或多個插槽(slot)SL。於此需聲明的是,圖示之主板MB與插槽SL的形式與數量等僅為便於示意之目的,而非用於限制本新型。支架件93可以任何合適的方式豎直地設置於底板件91上。舉例來說,支架件93可例如藉由螺絲鎖固於底板件91,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之機箱,其支架件也可與底板為一體成型之單體結構。於此需聲明的是,圖示之支架件93與底板件91僅為便於示意之目的,而非於任何方面限制本新型。
安裝座1可承載一或多個電路板(例如圖示之電路板B)。所述電路板B可用於供一或多個前述的擴充卡插接。當然,電路板B也可依據其他需求承載其他所需電子/非電子構件,例如一或多個連接器(例如圖示之連接器C)或散熱結構(未標號),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所述連接器C可電性連接於電路板B上。舉例來說,連接器C可配置於電路板B之其中一邊緣並電性連接於電路板B。連接器C適於對接於前述主板MB上的插槽SL。因此,當連接器C對接於插槽SL時,插接於電路板B上的擴充卡可經由電路板B、連接器C與插槽SL而電性連接主板MB。於此需聲明的是,圖示之電路板B與連接器C之形式、數量與位置等僅為便於示意之目的,而非於任何方面限制本新型。
以下將詳細介紹安裝座1。於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可包括一承載架10以及一把手21,承載架10是為安裝座1上用於供把手21設置並承載其他相關構件(例如前述之電路板B、連接器C與擴充卡等)的部分,而把手21是為安裝座1上便於讓使用者能輕易且省力地組裝或拆卸安裝座1的部分。
具體來說,於本實施例中,承載架10可包括一第一板部11與一第二板部12。第二板部12可以任何合適的方式銜接於第一板部11之一側。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板部12可例如藉由螺絲鎖固於第一板部11, 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之承載架,其第二板部也可與第一板部為一體成型之單體結構。此外,第二板部12可與第一板部11呈一角度。舉例來說,第一板部11與第二板部12可共同構成略呈L形的結構,從而共同定義出可用於容置前述之擴充卡的空間(未標號)。如圖所示,前述之電路板B例如設置於第一板部11上,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電路板B也可設置於第二板部12上。此外,可選地,第二板部12上也可依據需求設置另一電路板(未標號)或其他所需的電子/非電子構件,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
把手21可活動地設置於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具體來說,把手21可樞轉地設置於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未設有電路板B之一側;換句話說,把手21與電路板B分別配置於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的相對兩表面。把手21可相對承載架10轉動而具有一安裝位置(如圖1~3所示)與一釋放位置(如後續圖5~6所示)。
於本實施例中,把手21可以但不限於以任何合適之材質所一體成型的單體結構,其可包括一樞接部211、至少一推抵部(如圖所示之一第一推抵部212與一第二推抵部213)、一導引部214以及一操作部215。樞接部211銜接於第二推抵部213及第一推抵部212與導引部214之間;換句話說,第一推抵部212經由樞接部211連接導引部214,第二推抵部213經由樞接部211連接導引部214。導引部214銜接於樞接部211與操作部215之間;換句話說,操作部215經由導引部214連接樞接部211。
進一步來說,樞接部211是為把手21上用於樞接於承載架10的部分。如圖所示,把手21可經由樞接部211繞一樞轉軸線AX相對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轉動而切換成安裝位置或釋放位置。導引部214是為把手21上用於導引把手21的轉動運動及限制把手21的可轉動幅度的部分;換句話說,導引部214可確保把手21沿所預定路徑轉動至安裝位置或釋放位置。如圖所示,導引部214可具有一第一導引結構2141,相應地, 第一板部11可設有一第二導引結構P,所述第一導引結構2141與第二導引結構P之其中一者可為圓心落於樞轉軸線AX的弧形槽,而第一導引結構2141與第二導引結構P之另一者可為適於可滑移地穿設此弧形槽的突柱。藉由,第一導引結構2141與第二導引結構P的搭配,把手21僅能繞樞轉軸線AX相對承載架10轉動特定的角度範圍,但本新型並非以此角度範圍為限。
操作部215可自導引部214向外延伸並可與導引部214呈一角度,以作為把手21上供使用者操作的部分。如圖所示,操作部215可活動地位於或鄰近於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相對遠離第二板部12的一側緣111,藉以形成一個相對突出於承載架10而便於讓使用者觸及的結構。於一實施例中,操作部215可在把手21未使用或未受外力影響時抵靠在電路板B的側緣111,但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例如於另一實施例中,操作部215在把手21未使用或未受外力影響時也可維持於不接觸電路板B的側緣111的狀態。此外,需聲明的是,圖示之操作部的形狀僅為其中一示例,本新型並非以此為限。
第一推抵部212與第二推抵部213位於樞接部211之同一側且彼此相間隔,以在把手21相對承載架10往安裝位置或釋放位置轉動的過程中分別推抵機箱90的不同部位,藉以幫助使用者將連接器C插入插槽SL或將連接器C自插槽SL拔出等操作,其詳細說明將提供於後。
此外,可選地,於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還可包括一復位件30,復位件30可以但不限於是任何合適的扭簧,復位件30可銜接於把手21之樞接部211與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之間,以用於驅使把手21自釋放位置復位回安裝位置。
另外,可選地,於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還可包括一固持件40,固持件40可以但不限於是任何合適的彈簧柱塞(plunger)或任何可拆卸地或可伸縮地穿設於第一板部11的合適柱狀結構,相應於此,把手21 還可具有一定位孔2142。定位孔2142可在把手21回到安裝位置時對應於固持件40,以讓固持件40得以可脫離地穿過定位孔2142,從而將把手21定位於安裝位置。
以下,將介紹安裝座1的操作。首先,當安裝座1可如圖1所示被配置於機箱90中時,考量實際情境下承載有擴充卡的安裝座1僅與其周圍的構件/模組保持狹長的間隙,加上主板MB之插槽SL施加於電路板B之連接器C的夾持力,使用者較難以直接利用手指抓取承載架10的方式拆卸安裝座1。因此,使用者可選擇利用操作把手21,以省力且快速地取出安裝座1。
具體地,請進一步參閱圖5~6。首先,如圖5,使用者可例如利用手指將把手21之操作部215向上拉動,藉以驅使把手21自安裝位置往釋放位置的方向轉動。過程中,把手21將以其第一推抵部212向下抵接突設於支架件93的至少一受抵突塊的其中一者(例如圖所示之第一受抵突塊931)。隨著使用者繼續向上拉動操作部215,第一推抵部212作用於支架件93的第一受抵突塊931的向下壓力所產生的向上反作用力將作用於樞接部211,此向上反作用力可經由樞接部211傳遞給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從而逐漸地令連接器C脫離插槽SL。
於此補充說明的是,如圖所示,由於樞接部211介於第一推抵部212與操作部215之間,因此,當第一推抵部212作用於支架件93的第一受抵突塊931時,使用者對操作部215的施力可利用槓桿原理放大於樞接部211處產生的向上作用力,從而讓使用者可以較省力的方式克服插槽SL施加於連接器C的夾持力,以輕易地將安裝座1向上抬升並解除連接器C與插槽SL的連接關係。
此外,如圖所示,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與第二板部12具有一交接處G,而把手21之樞接部211與連接器C實質上對應於交接處G的相同區域。或者說,把手21之樞接部211可視為位於連接器C的 上方區域。藉此,施加於樞接部211的作用力可較直接地作用於連接器C,從而有利於令連接器C脫離插槽SL。
另外,可選地,第一推抵部212可具有倒鉤的形狀,以避免其在抵接第一受抵突塊931的過程中脫離第一受抵突塊931,從而有助於提升把手21的操作可靠度。
反之,若使用者欲安裝連接器C,使用者可例如直接對承載架10施加向下的壓力以迫使連接器C插入插槽SL;或者,使用者也可藉由按壓操作部215以反向轉動把手21的方式來實現,可理解地,在把手21轉回安裝位置的過程中,其第二推抵部213將抵接突設於支架件93的受抵突塊的另一者(例如圖所示之第二受抵突塊932),所述第二受抵突塊932的構型相似於前述之第一受抵突塊931且與第一受抵突塊931保持間距。隨著使用者繼續向下壓操作部215,第二推抵部213作用於第二受抵突塊932的向上推力所產生的向下反作用力將作用於樞接部211,由於樞接部211介於第一推抵部212與操作部215之間,因此,第二推抵部213作用於支架件93的第二受抵突塊932時,使用者對操作部215的施力可利用槓桿原理放大於樞接部211處產生的向下作用力,從而讓使用者可以較省力的方式將連接器C插入插槽SL,以輕易地完成安裝座1的安裝。
屆時,把手21可受到復位件30的壓力而維持於安裝位置,同時,使用者還可藉由固持件40穿過把手21之定位孔2142而確保把手21不會受到非預期的外力而脫離安裝位置。除此之外,當把手21回到安裝位置時,其第二推抵部213可輕觸或抵接於第二受抵突塊932,或者說,第二受抵突塊932可止擋於第二推抵部213之一側。藉此,第二受抵突塊932可經由第二推抵部213限制把手21與承載架10向上活動的自由度,從而確保安裝座1不會受到非預期的外力而往遠離插槽SL的方向移動;換句話說,當把手21被固定於安裝位置時,第二受抵突塊932可將安裝座1限位於安裝位置的狀態。
由此可知,藉由樞設於承載架10上之把手21的前述設計,使用者得以利用槓桿原理而省力地進行安裝座1的拆裝,從而有助於讓使用者在緊湊配置的環境下進行擴充卡的安裝、拆卸或維修等作業。
此外,補充說明的是,可選地,機箱90之底板件91上還可突設有一或多個導引柱911,相應於此,安裝座1之承載架10的第二板部12可設有一或多個導引孔121,導引柱911可脫離地穿設於導引孔121,藉以在拆卸或組裝安裝座1的過程中對安裝座1的移動提供導引,藉以確保安裝座1以所預定的方向與方位進行拆卸與安裝。
於此需說明的是,前述實施例之把手僅為本新型的其中一示例,而非用於限制本新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基於前述把手的相關內容而依據實際需求對把手進行任何所需的修飾或調整。
例如請參閱圖7所提出的一種電子裝置9’,但需聲明的是,為達簡要說明之目的,以下僅針對電子裝置9’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部分進行說明,相似或相同的描述可藉由參閱前述相應段落獲得理解而不再贅述。並且,相同的標號可用於指相同之構件或元件。具體來說,電子裝置9’可容置一或多個安裝座1’,而所述安裝座1’之把手21’的操作部215’並非一體成形於導引部214’,如圖所示,操作部215’可為利用任何合適的方式樞接於(或者說,可轉動地連接於)導引部214’。並且,操作部215’可具有一導引槽2151。所述導引槽2151可為一直線槽,其可供突設於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的一突起結構P’穿設。藉此,操作部215’可相對承載架10滑移地設置於承載架10之第一板部11,且可在相對承載架10滑移的過程中連動導引部214’,同樣可驅使把手21’切換於安裝位置與釋放位置。
根據本新型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由於安裝座之承載架樞設有把手,且把手用於樞接於承載架的樞接部介於第一推抵部及第二推抵部與操作部之間,因此使用者操作把手時得以利用槓桿原理而省力地連動承載架,從而輕易地進行安裝座的拆裝。藉此, 使用者得以在緊湊配置的環境下省力且快速地進行擴充卡的安裝、拆卸或維修等作業。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於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新型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安裝座
9:電子裝置
10:承載架
11:第一板部
12:第二板部
21:把手
93:支架件
111:側緣
211:樞接部
212:第一推抵部
213:第二推抵部
214:導引部
215:操作部
931:第一受抵突塊
932:第二受抵突塊
B:電路板
C:連接器
G:交接處
SL:插槽
MB:主板

Claims (20)

  1. 一種安裝座,適於一機箱,包括:一承載架;以及一把手,包括至少一推抵部、一樞接部以及一操作部,其中該樞接部樞接於該承載架並介於該至少一推抵部與該操作部之間,該至少一推抵部適於抵接於該機箱,以於該把手相對該承載架轉動時驅使該承載架產生相對位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裝座,其中該至少一推抵部包括一第一推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該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彼此相間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裝座,其中該把手還包括一導引部,該導引部銜接於該樞接部與該操作部之間,該樞接部具有一樞轉軸線,該導引部具有一第一導引結構,該承載架設有一第二導引結構,該第一導引結構與該第二導引結構之其中一者為圓心落於該樞轉軸線的一弧形槽,該第一導引結構與該第二導引結構之另一者為可滑移地穿設於該弧形槽的一突柱。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安裝座,其中該把手經由該樞接部樞接於該承載架而具有一釋放位置與一安裝位置,當該把手位於該安裝位置時,該把手之該第二推抵部抵接於該機箱之至少一受抵突塊之其中一者,當該把手往該釋放位置轉動時,該把手之該第一推抵部推抵該機箱之該至少一受抵突塊之另一者,以令該承載架相對該機箱產生相對位移。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安裝座,其中該操作部可轉動地連接於該導引部並可滑移地設置於該承載架。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裝座,其中該承載架包括至少一連接器及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一板部與一第二板部,該把手經由該樞接部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板部,該至少一連接器設置於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之其中一者且適於對接於該機箱之至少一插槽,該操作部可活動地位於該第一板部相對遠離該第二板部之一側緣,該把手相對該承載架轉動時,該把手之該至少一推抵部抵接該機箱之至少一受抵突塊,以驅使該承載架之該至少一連接器與該機箱之該至少一插槽產生相對位移。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安裝座,其中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具有一交接處,該把手之該樞接部與該至少一連接器對應於該交接處的相同區域。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裝座,更包括一復位件,該復位件銜接於該把手與該承載架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裝座,更包括一固持件,該固持件設置於該承載架,該把手具有一定位孔,該固持件可脫離地穿過該定位孔。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機箱,包括一底板件及一支架件,該支架件設置於該底板件並突設有至少一受抵突塊,該底板件設有至少一插槽;以及至少一安裝座,包括:一承載架,設有至少一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連接器適於對接於該至少一插槽;以及 一把手,包括至少一推抵部、一樞接部以及一操作部,其中該樞接部樞接於該承載架並介於該至少一推抵部與該操作部之間,該至少一推抵部適於抵接於該機箱之該至少一受抵突塊,以於該把手相對該承載架轉動時驅使該承載架上之該至少一連接器與該至少一插槽產生相對位移。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推抵部包括一第一推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該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彼此相間隔,該至少一受抵突塊包括一第一受抵突塊與一第二受抵突塊,該第一受抵突塊與該第二受抵突塊彼此相間隔,該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分別用於抵接該第一受抵突塊與該第二受抵突塊。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把手還包括一導引部,該導引部銜接於該樞接部與該操作部之間,該樞接部具有一樞轉軸線,該導引部具有一第一導引結構,該承載架設有一第二導引結構,該第一導引結構與該第二導引結構之其中一者為圓心落於該樞轉軸線的一弧形槽,該第一導引結構與該第二導引結構之另一者為可滑移地穿設於該弧形槽的一突柱。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操作部一體成形於該導引部。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操作部樞接於該導引部並可滑移地設置於該承載架。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承載架包括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一板部與一第二板部,該把手經由該樞接部可轉動地設置於該 第一板部,該至少一連接器設置於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之其中一者,該操作部可活動地位於該第一板部相對遠離該第二板部之一側緣。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具有一交接處,該把手之該樞接部與該至少一連接器對應於該交接處的相同區域。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機箱之該底板件突設有至少一導引柱,該承載架之該第二板部設有至少一導引孔,該至少一導引柱可脫離地穿設於該至少一導引孔。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安裝座更包括一復位件,該復位件銜接於該把手與該承載架之間。
  19.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安裝座更包括一固持件,該固持件設置於該承載架,該把手具有一定位孔,該固持件可脫離地穿過該定位孔。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受抵突塊包括彼此相間隔的一第一受抵突塊與一第二受抵突塊,該至少一推抵部包括彼此相間隔的一第一推抵部與一第二推抵部,該把手經由該樞接部樞接於該承載架而具有一釋放位置與一安裝位置,當該把手往該釋放位置轉動時,該第一推抵部推抵該第一受抵突塊,當該把手往該安裝位置轉動時,該第二推抵部推抵該第二受抵突塊,當該把手位於該安裝位置時,該固持件穿設於該定位孔且該第二受抵突塊止擋於該第二推抵部之一側。
TW111203885U 2022-04-15 2022-04-15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TWM630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885U TWM630780U (zh) 2022-04-15 2022-04-15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CN202221259266.4U CN217689948U (zh) 2022-04-15 2022-05-24 安装座与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885U TWM630780U (zh) 2022-04-15 2022-04-15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780U true TWM630780U (zh) 2022-08-11

Family

ID=8374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885U TWM630780U (zh) 2022-04-15 2022-04-15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9948U (zh)
TW (1) TWM63078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9948U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3766B (zh) 服务器设备及其固定机构
US10251300B1 (en) Tray mechanism and server apparatus thereof
US8246301B2 (en) Fan assembly
US7518875B2 (en) Securing heat sinks to a device under test
US202102277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y structure thereof
US11337343B2 (en) Mount assembly for add-in car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ssis
CN112346521A (zh) 扩展模块组装架与电子装置
US2014015316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assembly thereof
TWI786677B (zh) 托盤組件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CN110944480B (zh) 电子装置及驱动机构
TWM630780U (zh) 安裝座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TW201633037A (zh) 一體式電腦
US20130084127A1 (en) Apparatus with a handle having a release mechanism
CN216123272U (zh) 固定组件及包括固定组件的电子装置
TWM460309U (zh) 機殼固定裝置
TWM564893U (zh) 具有抽取結構之電子裝置
TWI812320B (zh) 殼體組件與包括其之電子裝置
KR20040105042A (ko) 컴퓨터
CN213276500U (zh) 电子装置及其固定机构
TWI819812B (zh) 電子裝置及裝置模組
US20230103238A1 (en) Fix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50395B2 (en) Heat dissipat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218122581U (zh) 电脑装置及用于电脑装置的扩充托架
EP3944243B1 (en) Fixing mechanism
TWI416303B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