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455U - 訓練用球棒 - Google Patents

訓練用球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455U
TWM630455U TW111204379U TW111204379U TWM630455U TW M630455 U TWM630455 U TW M630455U TW 111204379 U TW111204379 U TW 111204379U TW 111204379 U TW111204379 U TW 111204379U TW M630455 U TWM630455 U TW M63045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outer diameter
main body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4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蕭宜耿
Original Assignee
蕭宜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蕭宜耿 filed Critical 蕭宜耿
Priority to TW111204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455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45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一種訓練用球棒,包含:一本體,具有一抓握端與一擊球端,該抓握端與該擊球端為相對的二端,該抓握端用以供打擊者的一手抓握,該擊球端作為擊球的部位;一握桿,用以供打擊者的另一手抓握;一連接桿,用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且使該握桿相對位於該本體之該抓握端的一側。

Description

訓練用球棒
本創作係與球棒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能夠正確執行左、右手動作順序之訓練用球棒。
按,棒球運動一直以來就是國內最盛行的運動,相信四、五年級生都有半夜聚在電視機前面收看衛星轉播比賽的記憶,因為國內棒球球員在各項世界大賽皆有不錯的表現,使台灣能夠藉著棒球比賽揚名國際,所以,對台灣人民來說棒球更成為民族榮耀的寄託,有特別的民族精神意義。棒球更因此被稱為「國球」。
在台灣,棒球運動的發展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棒球也是全民休閒用運動之一,除了強調團體合作的重要以及戰略技術的運用外,最主要的得分途徑,是將球打擊出去並接著進行跑壘,因此,如何握棒、何時揮棒,才能夠將球打得又高又遠(如果是全壘打更好),是很多人想要學習的目標。習知之球棒,是一根長度不超過1067mm、直徑70mm以下的棒子,擊球員打擊時,通常是以雙手握著球棒站在本壘兩側的打擊區設法將防守方投手所投的球打擊出去;因為習慣的不同,會有所謂的右打者與左打者,所謂右打者習慣以右手出力,會以右手在上、左手放在右手下方的方式握持球棒,所謂左打者習慣左手出力,則會以左手在上、右手放在左手下方的方式握持球棒,不論是右打者或是左打者都有標準的揮棒動作,透過訓練肌肉以特定方式共同行動發展所謂的肌肉記憶,一個動作重複的次數越多,肌肉就越容易重複這個動作,直到這個動作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執行,一來可以提高擊球的能量、二來可以防止運動傷害。
本創作一種訓練用球棒,透過具有一連接桿連接一握桿,提供擊球者可以練習左、右手在擊球動作中的正確執行順序。
為達上述目的與功效,本創作揭示的訓練用球棒,包含: 一本體,具有一抓握端與一擊球端,該抓握端與該擊球端為相對的二端,該抓握端用以供打擊者的一手抓握,該擊球端作為擊球的部位; 一握桿,用以供打擊者的另一手抓握; 一連接桿,用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且使該握桿相對位於該本體之該抓握端的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本體具有一第一組接部,該第一組接部位於該抓握端與該擊球端之間,且該第一組接部具有一第一組接孔;該握桿具有一第二組接部,該第二組接部位於該握桿的端部,且該第二組接部具有一第二組接孔;該連接桿的二端分別插入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本體的該擊球端的外徑大於該抓握端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的外徑大於該抓握端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的外徑小於該擊球端的外徑;該第二組接部的外徑大於該握桿的外徑。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連接桿二端的外徑係對應於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該連接桿的二端以緊配合的方式插入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連接桿二端的外徑係對應於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該連接桿的二端插入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時配合使用黏著劑,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本體具適當長度,該握桿的長度小於該本體長度的1/2。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本體、該握桿以及該連接桿為木質、金屬合金其中之一種材料製成。
以下即依本創作的目的與功效,茲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
請參閱第1~4圖,本創作揭示一種訓練用球棒100,包含:一本體10、一握桿20、以及一連接桿30。於本說明書實施例,該本體10、該握桿20、以及該連接桿30可以為木質、金屬合金其中之一種材料製成。
該本體10為具適當長度、與適當圓徑的桿體,具有一抓握端11與一擊球端12,該抓握端11與該擊球端12為相對的二端,該抓握端11用以供打擊者的一手(左手或是右手)抓握,該擊球端12作為擊球的部位;該本體10具有一第一組接部13,該第一組接部13位於該抓握端11與該擊球端12之間,該本體10的該擊球端12的外徑大於該抓握端11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13的外徑大於該抓握端11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13的外徑小於該擊球端12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13具有一第一組接孔14。
該握桿20用以供打擊者的另一手(右手或是左手)抓握,該握桿20的長度小於該本體10長度的1/2;該握桿20具有一第二組接部21,該第二組接部21位於該握桿20的端部,該第二組接部21的外徑大於該握桿20的外徑,該第二組接部21具有一第二組接孔22。
該連接桿30用以連接該本體10與該握桿20,該連接桿30的二端分別插入該第一組接部13之該第一組接孔14與該第二組接部21之該第二組接孔22,使該握桿20相對位於該本體10之該抓握端11的一側;其中,該連接桿30的二端以緊配合的方式插入該第一組接孔14與該第二組接孔22,以連接該本體10與該握桿20,或者,該連接桿30的二端插入該第一組接孔14與該第二組接孔22時配合使用黏著劑。所述該連接桿30連接該該本體10與該握桿20的方式有多種,並不限定本說明書所述的上述二種方式,因屬習知,且非本創作之主要特徵技術,在此不加以贅述。
據由以上所述,本創作該訓練用球棒100於供使用時,如第4圖所示的右打者,以其右手抓握該握桿20、左手則抓握該本體10之該抓握端11,擊球時產生的振動會由該本體10的該擊球端12沿著該擊球端12往下、往水平分散至該連接桿30、再到該抓握端11、該握桿20,如此,可以減小傳遞至抓握於該握桿20的右手的振動,使右打者的右手不會因振動造成混亂,而可以於更佳的時間點有更好的施力,使用本創作該訓練用球棒100可以於更佳的時間點執行有力而準確的揮桿,提供能發揮最佳的打擊效果。
同樣的,左打者使用本創作該訓練用球棒100時,以其左手抓握該握桿20、右手則抓握該本體10之該抓握端11,擊球時產生的振動會沿著該本體10的該擊球端12往下、往水平分散至該連接桿30、再到該抓握端11、該握桿20,達到可以減小傳遞至抓握於該握桿20的左手的振動,使左打者的左手不會因振動造成混亂,而可以於更佳的時間點執行有力而準確的揮桿,發揮最佳的打擊效果。
藉此,使用本創作該訓練用球棒100訓練球員,在揮桿訓練時,將擊球者的雙手獨特的分開,擊球者的左、右手因為握住該訓練用球棒100的不同部位,使擊球者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不同的手部動作,感受左手與右手分開移動的動作差異,可以為擊球者的左、右手分別且單獨地按照不同的時間點提供反饋,使握持使用本創作該訓練用球棒100訓練打擊的球員,可以感覺學習手和手臂運動的正確順序,不會混淆振動,能保持手感和平衡,更可以鼓舞球員,達成本創作預期的創作目的與功效。
以上乃本創作之數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惟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僅是舉例說明,並非用於限制本創作技藝之權利範圍,凡以均等之技藝手段、或為下述「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涵蓋之權利範圍而實施者,並不脫離本創作之範疇而為申請人之權利範圍。
100:訓練用球棒 10:本體 11:抓握端 12:擊球端 13:第一組接部 14:第一組接孔 20:握桿 21:第二組接部 22:第二組接孔 30:連接桿
第1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訓練用球棒的立體組合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訓練用球棒的立體分解外觀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訓練用球棒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訓練用球棒握持使用的動作示意圖。
100:訓練用球棒
10:本體
11:抓握端
12:擊球端
13:第一組接部
20:握桿
21:第二組接部
30:連接桿

Claims (7)

  1. 一種訓練用球棒,包含: 一本體,具有一抓握端與一擊球端,該抓握端與該擊球端為相對的二端,該抓握端用以供打擊者的一手抓握,該擊球端作為擊球的部位; 一握桿,用以供打擊者的另一手抓握; 一連接桿,用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且使該握桿相對位於該本體之該抓握端的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訓練用球棒,其中該本體具有一第一組接部,該第一組接部位於該抓握端與該擊球端之間,且該第一組接部具有一第一組接孔;該握桿具有一第二組接部,該第二組接部位於該握桿的端部,且該第二組接部具有一第二組接孔;該連接桿的二端分別插入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訓練用球棒,其中該本體的該擊球端的外徑大於該抓握端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的外徑大於該抓握端的外徑、該第一組接部的外徑小於該擊球端的外徑;該第二組接部的外徑大於該握桿的外徑。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訓練用球棒,其中該連接桿二端的外徑係對應於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該連接桿的二端以緊配合的方式插入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訓練用球棒,其中該連接桿二端的外徑係對應於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該連接桿的二端插入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時配合使用黏著劑,以連接該本體與該握桿。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訓練用球棒,其中該本體具適當長度,該握桿的長度小於該本體長度的1/2。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訓練用球棒,其中該本體、該握桿以及該連接桿為木質、金屬合金其中之一種材料製成。
TW111204379U 2022-04-28 2022-04-28 訓練用球棒 TWM63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379U TWM630455U (zh) 2022-04-28 2022-04-28 訓練用球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379U TWM630455U (zh) 2022-04-28 2022-04-28 訓練用球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455U true TWM630455U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4379U TWM630455U (zh) 2022-04-28 2022-04-28 訓練用球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mazonova BADMINTON: HISTORY OF ORIGIN, DEVELOPMENT STAGES, TYPES, GAME RULES
US20130196795A1 (en) Modular bat and system
CN101820958A (zh) 具有支撑突出部件的横握式乒乓球拍
TWM630455U (zh) 訓練用球棒
US10646763B2 (en) Training bat assembly
CN201195040Y (zh) 高尔夫练习用球杆
CN211328042U (zh) 球拍
CN217724525U (zh) 高尔夫训练转身棒
Barrell Incoming!: Reception skills.
CN101005882A (zh) 一种用于离心高尔夫挥杆的高尔夫球杆
CN212593885U (zh) 可提升挥拍速度及纠正错误发力的网球训练器
Mukhametov Stage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Children to Play in Badminton
US20090075745A1 (en) Golf swing training club
CN220801868U (zh) 乒乓球反手攻球挥拍练习器
CN210845228U (zh) 一种网球击球发力矫正器
US20090203466A1 (en) Golf club head
US20140329621A1 (en) Golf putting method
JP3127852U (ja) バッティング振り子
US10343043B1 (en) Sequence training bat
TWM569240U (zh) Golf club (1)
KR100676083B1 (ko) 송구 훈련용 운동기구
CN201862233U (zh) 木制迷你高尔夫工具
KR20100005236U (ko) 연습용 라켓 결합구
Solum Science of shooting water polo fundamentals
FRIMPONG et al. Kin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shakehand and pen-hold grips in executing backhand twist-drive in table 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