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150U -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 Google Patents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150U
TWM630150U TW111201391U TW111201391U TWM630150U TW M630150 U TWM630150 U TW M630150U TW 111201391 U TW111201391 U TW 111201391U TW 111201391 U TW111201391 U TW 111201391U TW M630150 U TWM630150 U TW M6301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apillary structure
powder sintered
channe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1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振賢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1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150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15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包含有一溝槽、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和一渠道。溝槽形成於一金屬片材之上,溝槽具有一溝槽底面。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形成於溝槽底面上,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渠道形成於溝槽中,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之兩端。渠道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分為兩個子結構,兩個子結構分別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兩端。渠道使液相工作流體容易被推動;粉末燒結毛細結構提供液相工作流體動能向量。溝槽側壁提供反作用之壓力。三者協同作用之下,加速了液相工作流體流速。

Description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應用於均溫板元件的毛細結構,尤其是指一種粉末燒結毛細結構、渠道與溝槽側壁一同提供毛細力的複合式毛細結構。
均溫板元件是一種扁平狀之真空密閉腔體。密閉腔體內壁上鋪設有毛細結構並容置有工作流體。均溫板之工作原理係當均溫板吸熱區與熱源接觸時,在熱點接觸區毛細結構中的液相工作流體吸收熱能,從液相轉變為氣相。由於元件內壓力差,氣相工作流體藉由腔體中的氣道向遠端冷凝區快速流動。當氣相工作流體流至遠離熱源之冷凝區時釋放潛熱,從氣相工作流體轉變為液相工作流體而進入毛細結構中。接著,液相工作流體藉由腔體中連續性毛細結構之毛細力,輸送回流至熱點接觸區,形成液氣相之流動循環。均溫板元件藉由上述之工作流體的相變及循環達到快速傳導熱能之目的,並使微處理器降溫及散熱。
隨著5G移動通訊設備的普及,追求產品輕薄之設計已成為一種趨勢,對於均溫板元件的薄度要求亦趨嚴格。業界目前將薄度小於1mm的均溫板元件通稱為超薄型均溫板元件,而目前市場上能夠量產的極限薄 度仍不小於0.3mm。一旦均溫板元件薄度小於0.3mm或0.25mm時,考慮到氣道高度與毛細厚度的最佳化,毛細結構薄度更必須小於0.08mm或甚至小於0.05mm。過薄的毛細結構影響了液相工作流體的乘載量,也降低了本身的毛細力及液相工作流體的輸送速度。
因此,如何設計及製作元件厚度小於0.3mm,甚至0.25mm的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中的毛細結構,提供足夠的液相工作流體傳輸及洄流速度,成為有待業界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包含有一溝槽、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和一渠道。溝槽形成於一金屬片材之上,溝槽具有一溝槽底面及一側壁。粉末燒結毛細結構設置於溝槽底面上,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渠道形成於溝槽之側壁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間,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之兩端。
其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係由一銅粉末漿料經圖形化印刷而鋪置於溝槽,並經加熱過程而形成。
其中,渠道係溝槽中未印刷銅粉末漿料之區域於加熱過程後形成。
其中,溝槽之深度不大於150um,溝槽之寬度不大於2000um。渠道位於該溝槽底面之寬度大於10um。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種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包含有一溝槽、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和一渠道。溝槽形成於一金 屬片材之上,溝槽具有一溝槽底面。粉末燒結毛細結構設置於溝槽底面上,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渠道形成於溝槽中,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之兩端,且渠道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分為兩個子結構,兩個子結構分別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兩端。
1:複合式毛細結構
10:溝槽
100:溝槽底面
101:側壁
11:支撐牆體
12:邊牆
14:粉末燒結毛細結構
147:鏈狀銅構件
148:類球形銅構件
15:支撐柱體
17:渠道
2:液相工作流體
D1:深度
D2:寬度
D3:寬度
V:金屬片材
圖1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1B繪示本創作圖1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A-A之部分剖視圖;圖2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2B繪示本創作圖2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B-B之部分剖視圖;圖3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3B繪示本創作圖3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C-C之部分剖視圖;圖4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4B繪示本創作圖4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D-D之部分剖視圖;圖5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剖視圖;圖6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示意圖;圖7繪示本創作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示意圖。
為了讓本新型的優點,精神與特徵可以更容易且明確地了解,後續將以具體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進行詳述與討論。需注意的是,這些具體實施例僅為本創作代表性的具體實施例,其中所舉例的特定方法、裝置、條件、材質等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或對應的具體實施例。又, 圖中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各元件僅係用於表達其相對位置,且未按其實際比例繪述,合先敘明。
本創作所繪之圖式中,虛線用於輔助理解,而並非指稱有線條狀結構。本創作的多個實施例中,會描述有具同樣名稱與標號之單元,原則上表示其單元在多個實施例中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在實施例中若有對單元額外進行說明,以額外說明為準。
請參閱圖1A和圖1B。圖1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1B繪示本創作圖1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A-A之部分剖視圖。為了便於參閱與說明,圖1B僅示意剖視圖之右半邊。
如圖1A及圖1B所示,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應用於厚度不超過0.3mm的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1包含有一溝槽10、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一渠道17。溝槽10形成於一金屬片材V之上,溝槽10具有一溝槽底面100及一側壁101。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設置於溝槽底面100上,但未形成鋪滿溝槽底面100,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已形成多孔隙結構。渠道17形成於溝槽10之側壁101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之間,沿溝槽10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10之兩端。
圖1A中的虛線粗框圈示了本創作所稱之複合式毛細結構1,係由溝槽10、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渠道17三者共同構成,而並非僅有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溝槽10之兩端分別代表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吸熱端與冷凝端,若圖1A中上部是吸熱端,則下部是冷凝端。液相工作流體沿著溝槽10通往吸熱端的速度,很大程度的影響了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的均溫與解熱功能。在本領域的習知技藝中,通常認為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的溝槽中 必須鋪滿毛細結構,才能將毛細能力最大化。然而,申請人在潛心研究中發現,若是在液相工作流體2輸送的毛細結構路線上設計了適當寬度的溝槽以及平行於液相工作流體2流動方向的渠道17,藉由溝槽側壁101、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以及渠道17的協同作用下,能夠大幅度增加液相工作流體2的推動及傳輸能力,突破了本領域的偏見。
如圖1B所示,渠道17是由溝槽10之側壁101和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所夾成,而渠道17下部是溝槽底面100,而非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也就是說,渠道17的實體面上,至少一面是溝槽10表面,自溝槽底面100或側壁101中選擇;另至少一面是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在較佳的實施例中,渠道17的實體面上,至少一面是溝槽底面100,另至少一面是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在此A-A剖面上,兩個溝槽10的底部是相互隔絕的。兩個溝槽10可透過溝槽10的兩端(加熱端和冷凝端)或是上部而相通。
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提供了液相工作流體2的吸附能力,也就是毛細現象的基礎。但是當均溫板元件很薄(小於0.3mm),且吸熱端與冷凝端距離較長時,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使液相工作流體2破碎化而不易凝聚,阻力產生而讓液相工作流體2速度趨緩。另一方面,溝槽10的溝槽底面100形成無粉末燒結毛細結構的平滑表面,能夠提供液相工作流體2足夠的凝聚力,使渠道17能乘載及輸送適量的液相工作流體2。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溝槽10中未鋪設形成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而留下的渠道17,其比例與構型經過精心設計,而產生了特殊的效果。渠道17中含有凝聚的液相工作流體2,此處的液相工作流體2容易被推動;具有良好多孔性的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中含有具方向 性的液相工作流體2,此處的液相工作流體2提供動能向量。在渠道17、側壁101和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的相互協同作用之下,大幅加速了指定方向的液相工作流體2流速。由於渠道17沿溝槽10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10之兩端,冷凝端所凝聚的液相工作流體2會透過複合式毛細結構1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渠道17,被快速地送往加熱端。
此外,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中是以至少一個支撐牆體11和最外圈的邊牆12,分隔出至少兩個溝槽10。支撐牆體11從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的加熱端延伸至冷凝端。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的加熱端和冷凝端還可布設有多個支撐柱體15。所述的側壁101可以是支撐牆體11的側壁,也可以是邊牆12的側壁。
請參閱圖2A和圖2B。圖2A繪示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2B繪示本創作圖2A之具體實施例中線段B-B之部分剖視圖。為了便於參閱與說明,圖2B僅示意剖視圖之右半邊。
如圖2A及圖2B所示,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1包含有一溝槽10、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兩道渠道17。溝槽10具有兩邊之側壁101。兩道渠道17分別形成於溝槽10之兩道側壁101與中間之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之間,沿溝槽10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10之兩端。
在此實施例中,單一溝槽10中,兩道渠道17在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的兩側,這使得液相工作流體2在溝槽10內之分布較為均衡,有助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的解熱穩定性。
請參閱圖3A和圖3B。圖3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 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3B繪示本創作圖3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C-C之部分剖視圖。為了便於參閱與說明,圖3B僅示意剖視圖之右半邊。
如圖3A及圖3B所示,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1包含有一溝槽10、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一渠道17。溝槽10形成於一金屬片材V之上,溝槽10具有一溝槽底面100及兩溝槽側壁101。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設置於溝槽底面100上,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以形成多孔隙結構。渠道17形成於溝槽10中,沿溝槽10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10之兩端,且渠道17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分為兩個子結構,兩個子結構分別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兩端。
此實施例中,渠道17並未形成於溝槽側邊,而是形成於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中間,並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分開。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的兩個子結構在兩端(加熱端和冷凝端)是相通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渠道17的上開口,相對於渠道17的底部寬度較窄。在超薄型均溫板元件運作時,同一溝槽中的氣相工作流體和液相工作流體方向相反,容易產生磨擦阻力,削弱兩者流速;渠道17的上開口較窄時可以減少氣相工作流體和液相工作流體的介面面積,進而減少摩擦阻力。此外,在超薄型均溫板元件被上下劇烈晃動時,本實施例之液相工作流體2較不容易自渠道17中脫出。
請參閱圖4A和圖4B。圖4A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複合式毛細結構之俯瞰圖;圖4B繪示本創作圖4A具體實施例中線段D-D之部分剖視圖。為了便於參閱與說明,圖4B僅示意剖視圖之右半邊。
如圖4A及圖4B所示,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1包含有溝槽10、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一渠道17。溝槽10形成於一金屬片材V之上,溝槽10具有一溝槽底面100及兩邊之側壁101。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設置於溝槽底面100上,但未形成鋪滿溝槽底面100,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以形成多孔隙結構。渠道17形成於溝槽10中,沿溝槽10方向延伸並通往溝槽10之兩端,且渠道17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分為兩個子結構,兩個子結構分別沿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兩端。
此實施例中,渠道17形成於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中間,並將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分開。本實施例中渠道17的上開口,相對於渠道17的底部寬度較寬。
請參閱圖5。圖5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說明在一個複合式毛細結構1中可以包含有三個以上的渠道17。渠道17可以同時形成於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中間,以及形成於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和側壁101之間。本實施例還說明在一個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上,可以有兩種不同構型的複合式毛細結構1,被支撐牆體11所區隔。複合式毛細結構1可任選自五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構型而組合變化。
上述實施例中,以圖1B舉例,溝槽10之深度D1介於30~150um,例如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um或其間的深度。溝槽10之寬度D2介於600~2000um,例如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um或其間的寬度。單一渠道17位於該溝槽底面100之寬度D3介於10~200um,例如10、20、30、40、50、60、70、80、 90、100、150、200um或其間的寬度。若一複合式毛細結構1之溝槽10中有多個渠道17,多個渠道17位於該溝槽底面100之寬度總和,不超過該溝槽10之寬度之30%。
粉末燒結毛細結構的粉末可以是銅質粉末,包含了銅(Cu)、銅合金(Cu alloy)、氧化銅(CuO)、氧化亞銅(Cu2O)、三氧化二銅(Cu2O3)等。
請參閱圖6。圖6繪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主要是由多個銅構件組合以形成多孔隙結構,例如趨向圓體的類球形銅構件148。多個類球形銅構件148透過高溫(大於700度C)燒結而連接,或是透過銲料低溫(小於500度)相互接合。
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係由一銅粉末漿料經圖形化印刷而鋪置於溝槽,並經加熱燒結過程而形成。銅粉末漿料中包含有複數個銅顆粒、聚合物和有機溶劑。渠道係溝槽中未印刷銅粉末漿料之區域於加熱過程後形成。利用鋼板、網板、擋板限制漿料的鋪設圖形,可以在溝槽中區分出有印刷漿料和未印刷漿料的部分,進而設計渠道的走向。
請參閱圖7。圖7繪示本創作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示意圖。此實施例中,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包含有複數個由氧化亞銅顆粒燒結形成的鏈狀銅構件147和複數個由銅顆粒燒結形成的類球形銅構件148,鏈狀銅構件147相互以三維方向結合,類球形銅構件148散布於鏈狀銅構件之間,複數個孔隙形成於鏈狀銅構件147及該等類球形銅構件148之間,鏈狀銅構件147之平均寬度小於3um,類球形銅構件148之平均寬度大於10um。
六角八面體的紡錘狀氧化亞銅顆粒在含氫氣氛下燒結時,會逐漸還原成銅,同時沿著最遠的兩個端點向外拉伸,形成鏈狀銅構件。此實施例中的粉末燒結毛細結構14具有更佳的毛細能力。粒徑尺寸約5~53um的類球形銅顆粒燒結時形成分佈在鏈狀銅構件之間,可做為整體毛細結構的主幹。
綜上所述,當均溫板元件很薄(小於0.3mm),且吸熱端與冷凝端距離較長時,習知的毛細結構不容易推動液相工作流體從冷凝端傳輸至吸熱端。本創作之複合式毛細結構由溝槽、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和渠道三者共同構成。在渠道中,凝聚的液相工作流體容易被推動傳輸;具有多孔隙的粉末燒結毛細結構為液相工作流體提供具方向性的動能向量。在溝槽側壁、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和渠道三者協同作用之下,大幅加速了指定方向的液相工作流體流速。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創作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創作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創作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創作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複合式毛細結構
10:溝槽
100:溝槽底面
11:支撐牆體
12:邊牆
14:粉末燒結毛細結構
17:渠道
2:液相工作流體

Claims (10)

  1. 一種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形成於一金屬片材上,該複合式毛細結構包含有:一溝槽,形成於該金屬片材之上,該溝槽具有一溝槽底面及一側壁;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設置於該溝槽底面上,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包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以及一渠道,形成於該溝槽之該側壁與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間,沿該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之兩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係由一銅粉末漿料經圖形化印刷而鋪置於該溝槽中,並經加熱過程而形成於該溝槽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溝槽進一步具有兩個側壁,該複合式毛細結構進一步包含有兩道渠道,分別形成於該溝槽之該兩個側壁與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溝槽之深度不大於150um,該溝槽之寬度不大於2000u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渠道位於該溝槽底面之寬度大於10um。
  6. 一種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形成於一金屬片材上,該複合式毛細結構包含有:一溝槽,形成於該金屬片材之上,該溝槽具有一溝槽底面;一粉末燒結毛細結構,設置於該溝槽底面上,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包 含有複數個相互連結的銅構件;以及一渠道,形成於該溝槽中,沿該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之兩端,且該渠道將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分為兩個子結構,分別沿該溝槽方向延伸並通往該溝槽兩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粉末燒結毛細結構係由一銅粉末漿料經圖形化印刷而鋪置於該溝槽,並經加熱過程而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渠道具有一上開口,該上開口之寬度小於該渠道底部之寬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溝槽之深度不大於150um,該溝槽之寬度不大於2000u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複合式毛細結構,其中該渠道位於該溝槽底面之寬度大於10um。
TW111201391U 2022-02-09 2022-02-09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TWM630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391U TWM630150U (zh) 2022-02-09 2022-02-09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391U TWM630150U (zh) 2022-02-09 2022-02-09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150U true TWM630150U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1391U TWM630150U (zh) 2022-02-09 2022-02-09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6657B2 (en) Heat pipe system
EP356143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dissipation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737071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190285357A1 (en) Middle member of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11131508B2 (en) Middle member of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201040485A (en) Improved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CN214502178U (zh) 应用于薄型均温板的复合式毛细结构
US20150219401A1 (en) Heat-wing
CN110828404A (zh) 一种带凹穴结构的微通道均热板
TWI585356B (zh) 平板熱管
TWM619163U (zh) 散熱裝置
CN212324593U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
CN202452869U (zh) 热翅
CN103217036A (zh) 热翅
TWM630150U (zh) 應用於超薄型均溫板元件之複合式毛細結構
CN214502177U (zh) 具双相单向流的超薄型均温板元件
TWI726765B (zh) 均溫板
CN102042777A (zh) 平板式热管
CN113446883A (zh) 一种基于弹性湍流的双流体回路错排波型微通道散热器
TW202206767A (zh) 薄型均溫板毛細結構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217210497U (zh) 应用于超薄型均温板组件的复合式毛细结构
US11448469B2 (en) Heat-wing
KR20070094126A (ko) 증발기 돌기부에 삽입되는 윅 구조의 냉각장치
TWI747437B (zh) 兼具指向性液相流及非指向性氣相流之超薄均溫板元件
TWI742993B (zh) 應用於薄型均溫板之複合式毛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