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8508U - 光纖感測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纖感測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8508U
TWM628508U TW110214959U TW110214959U TWM628508U TW M628508 U TWM628508 U TW M628508U TW 110214959 U TW110214959 U TW 110214959U TW 110214959 U TW110214959 U TW 110214959U TW M628508 U TWM628508 U TW M6285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section
sensing
module
buoyanc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政寬
邱世彬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10214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85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8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850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光纖感測系統,其包括一光纖量測模組、一浮力模組及一容置結構,該光纖量測模組與該浮力模組連接,該浮力模組設置於該容置結構中的一流體中;其中浮力模組具有多個浮力單元,各該浮力單元具有一質體及一吸振結構,該浮力模組的整體密度得透過該質體的配重調整,以對光纖量測模組提供適當的拉力;該吸振結構則可有效吸受外界震動的能量,以降低震動對光纖感測系統結構的影響。

Description

光纖感測系統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光纖感測系統,特別是一種具吸震結構及密度為可調式之浮力結構的光纖感測系統。
習知光纖感測器廣泛的設置於結構物(如橋梁、道路及鐵軌)之周遭,用以監測結構物或地面之傾斜或沉陷狀況,藉此有利於即時掌握並確保環境及結構物等之安全性。詳細而言,習知光纖感測器具有一光纖量測單元、一浮力件及一流體,該光纖量測單元與該浮力件相接,該浮力件對該光纖量測單元產生一拉力,該浮力件則受到該流體之浮力作用。當結構物或地面產生傾斜或沉陷時,該浮力作用對應產生異動,該光纖量測單元所受拉力也隨之產生變化,並引發一輸出信號之變動,藉此便能即時掌握危急狀況並對結構物作即時的安全修護。
然,習知光纖感測器的缺點在於,該浮力件的密度常遠大於該流體的一密度,加上光纖量測單元本身的材質脆弱易損,長期受到密度遠大於流體密度的浮力件所拉扯,光纖量測單元容易產生疲乏而斷裂而需要頻繁的更換。
再者,習知光纖感測器通常會設置於橋梁、道路或鐵路等結構物上,大型交通工具的來往都會使得結構物劇烈震動進而使習知光纖感測器同樣劇烈震動,在不具任何吸震結構的情形下,習知光纖感測 器容易因嚴重的晃動而損壞。
又,一般都會利用多個習知光纖感測器以間隔一段距離的方式設置於結構物上,以清楚監測結構物每一區段的狀況,然每二個習知光纖感測器彼此是共用一條光纖的,也就是一條光纖線纜會先通過其中一光纖感測器後,再延伸至下一個鄰近的光纖感測,又或者設於結構物頭端的一光纖感測器連接至一光學模組也是直接用一條光纖線纜。此連接方式的缺點在於,若其中一個光纖感測器的部分光纖線段出問題時,替換光纖線纜的過程中也會需要調整相鄰光纖感測器或光學模組的連線,而使得維修者必須來回奔走於二光纖感測器(或光纖感測器及光學模組)之間,習知光纖感測器彼此連接結構過於複雜而不易維修,同時維修過程也相當耗時及耗力。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感測系統,具有一可調整自身密度的浮力模組,透過浮力模組的整體密度與流體密度的比值接近於1,可有效減少光纖量測模組長期受到過度拉力而產生的疲乏,以延長光纖量測模組中,光纖線纜的使用時間。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感測系統,具有多個吸振結構,可以有效吸收周遭的震動能量,以降低震動對光纖感測系統的損害。
本創作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感測系統,得更加簡化光纖線纜設置於光纖感測系統中的連接結構,藉此以使維修及保養光纖感測系統的過程更加省力省時。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光纖感測系統,其包括一光纖量測模組、一浮力模組及一容置結構。該光纖量測模組具有一第一光纖延伸段 及一第一感測區段,該第一感測區段形成於該第一光纖延伸段上;該浮力模組對該第一感測區段產生一拉力,並具有一中央連接件及複數浮力單元,該中央連接件與該第一光纖延伸段之一第一端相接,該等浮力單元接觸並環繞該中央連接件,且各該浮力單元具有一吸振結構及一質體;該容置結構具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適可容納一流體,以將該浮力模組置於該流體中,使該浮力模組受到該流體之浮力作用。其中,當一輸入信號傳輸至該第一感測區段,且該輸入信號經該第一感測區段作用後係產生一第一輸出信號,當該浮力模組受該流體之該浮力作用出現異動時,該第一感測區段所受拉力將隨之產生變化,並引發該第一輸出信號之變動。
該吸振結構具有一彈性體、一阻尼液及一多孔體的至少其中之一。也就是於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吸振結構具有該彈性體及該阻尼液,該彈性體套設於該質體上,且該質體及該彈性體局部位於該阻尼液中。
於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中,該吸振結構具有該多孔體,且該質體設置於該多孔體上。
較佳者,該浮力模組的一密度與該流體的一密度之比值接近於1。
該光纖量測模組具有一第二光纖延伸段及一第二感測區段,該第二光纖延伸段與該第一光纖延伸段相接,且該第二感測區段形成於該第二光纖延伸段,當該輸入信號傳輸至該第二感測區段,且該輸入信號經該第二感測區段作用後,係產生一第二輸出信號,該第一輸出信號適可與該第二輸出信號進行比對和運算。
該容置結構更具有一承靠平台,該承靠平台沿一水平面延伸並設置於該容置槽中,且與該流體之一液面間隔一段距離。
該容置結構更具有一夾持件,該夾持件具有一寬部及一窄部,該 寬部與該窄部相連,該承靠平台具有一板體及一第一定位部,該板體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一定位部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上,該夾持件的該寬部設置於該承靠平台的該第一定位部上,該窄部係穿過該承靠平台,且該夾持件的該寬部及該窄部夾持該第一光纖延伸段的該第二端,該第一感測區段位於該第一光纖延伸段的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
該第二光纖延伸段更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該第三端與該第二端相接,該第二感測區位於該第三端及該第四端之間,該板體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該承靠平台更具有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相對,該第三端及該第四端固接於該第二定位部的二側,該第二感測區位於該第二定位部的下方。
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纖感測系統更包含一集線結構及一光學模組,該集線結構設置於該容置槽之一壁面且遠離該流體,該第四端與該集線結構相接。
一光學模組係可透過該集線結構而與該第二光纖延伸段相接,且該光學模組與一信號處理模組電性連接。
該第一感測區段為一拉力感測區段,該第二感測區段為一溫度感測區段。
該浮力模組更包含一套筒,該中央連接件及該等浮力單元設置於該套筒中。
該容置結構更具有複數消能件,各該消能件分別設置於該容置槽且局部地位於該流體中。
為讓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較佳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1:光纖感測系統
11:光纖量測模組
111:第一光纖延伸段
1111:第一端
1112:第二端
112:第一感測區段
113:第二光纖延伸段
1131:第三端
1132:第四端
114:第二感測區段
12:浮力模組
121:中央連接件
122:浮力單元
1211:中空管
1212:吸振結構
1212a:阻尼液
1212b:彈性體
1213c:多孔體
1213:質體
123:套筒
13:容置結構
131:容置槽
132:承靠平台
1321:嵌槽
1322:穿孔
1323:第一定位部
1324:第二定位部
1325:板體
1325a:第一表面
1325b:第二表面
133:夾持件
1331:夾板
133a:寬部
133b:窄部
134:消能件
135:蓋體
14:集線結構
2:光學模組
21:線纜
3:信號處理模組
4:連通管
5:結構體
51:待測段
A:左邊區域
B:右邊區域
L:長度方向
P1:第一水平方向
P2:第二水平方向
V:垂直方向
W:流體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側面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光纖量測模組與容置結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光纖量測模組與容置結構由另一角度觀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浮力模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6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浮力單元的立體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容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8及圖9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光纖感測系統的承靠平台於不同角度觀之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本創作之光纖感測方法流程圖;圖11為本創作的多個光纖感測裝置安設於結構物的待測體上之示意圖;及圖12為本創作的多個光纖感測裝置於一感應沉陷狀態之示意圖。
參圖1及圖2,為本創作光纖感測系統1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及側面示意圖,本實施例光纖感測系統1包括一光纖量測模組11、一浮力模組12、一容置結構13、一集線結構14。光纖量測模組11連接於浮力模組12及集線結構14之間,光纖量測模組11及浮力模組12均設置於容置結構13中,集線結構14則形成於容置結構13上。本實施例的光纖感測系統1適可進一步與一光學模組 2及一信號處理模組3電性連接,光學模組2及信號處理模組3均位於容置結構13外,光學模組2與集線結構14相接並用以輸入信號至光纖量測模組11或接收光纖量測模組11輸出的訊號,信號處理模組3則進一步處理光學模組2所輸出的信號。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各元件的詳細結構及連接關係。
參圖3及圖4,光纖量測模組11具有一第一光纖延伸段111、一第一感測區段112、一第二光纖延伸段113及一第二感測區段114。其中,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區段112具有複數光柵用以作為一拉力及溫度感測區段;第二感測區段114同樣具有複數光柵用以作為一溫度感測區段。第一光纖延伸段111具有一第一端1111及一第二端1112,第一感測區段112形成於第一光纖延伸段111上,並位於第一端1111及第二端1112之間;第二光纖延伸段113具有一第三端1131及一第四端1132,第二感測區段114形成於第二光纖延伸段113上,並位於第三端1131及第四端1132之間。第一光纖延伸段111的第二端1112與第二光纖延伸段113的第三端1131相接。
參圖5,浮力模組12具有一中央連接件121、複數浮力單元122及一套筒123,中央連接件121及該等浮力單元122設置於套筒123中。中央連接件121位於套筒123的中央處,該等浮力單元122接觸並環繞中央連接件121各浮力單元122具有一中空管1211、一吸振結構1212及一質體1213,吸振結構1212具有一阻尼液1212a及一彈性體1212b。於本實施例中彈性體1212b為一彈簧,而質體1213為一鉛塊。阻尼液1212a、彈性體1212b及質體1213均設置於中空管1211中,且質體1213套設於彈性體1212b中,再進一步置於阻尼液1212a中,質體1213與中空管1211的一底面保持一段距離,藉此,當受到外界在震動搖晃時,能避免質體1213直接撞擊中空管1211,同時能透過阻尼液1212a及彈性體1212b有效吸收外界震動的能量。如圖2所示,浮力模組12與光纖量測模組11的連接方式是透過中央連接件121與第一光纖延伸段111的第一端1111相接,使浮力模組12得對 第一感測區段112產生一拉力,且透過質體1213的搭配,可調整浮力模組12之整體密度與流體W密度的比值接近於1,藉以避免浮力模組12長期對第一感測區段112產生過度的拉力。
須說明的是,於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浮力單元122的吸振結構1212具有一多孔體1213c(如泡棉),質體1213則設置於多孔體1213c上,多孔體1213c同樣具有吸收振動能量的效果。而於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吸振結構1212亦可選擇其他具有吸收震動能量的元件,而不僅限於上述實施例的元件,質體1213形狀及數量亦可依需求進行調整。
參圖7、圖8及圖9,容置結構13具有一容置槽131、一承靠平台132、一夾持件133及複數消能件134及一蓋體135,容置槽131適可容納一流體W,容置槽131的其中一壁面繪製有複數刻度,用以快速判斷流體W於容置槽131的相對水位。浮力模組12置於流體W中,使浮力模組12受到流體W的浮力作用。承靠平台132具有一嵌槽1321、二穿孔1322、一第一定位部1323、一第二定位部1324及一板體1325,其中板體1325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325a及一第二表面1325b,嵌槽1321形成於板體1325上並沿一第一水平方向P1延伸,所述穿孔1322沿一第二水平方向P2延伸(第一水平方向P1垂直於第二水平方向P2),並形成於板體1325上且彼此相對,第一定位部1323設置於板體1325的第一表面1325a並位於嵌槽1321的一端,第二定位部1324設置於板體1325的第二表面1325b並位於所述穿孔1322之間。承靠平台132設置於容置槽131中,且與流體W之一液面間隔一段距離,第二表面1325b面對於流體W。
夾持件133具有二夾板1331,且夾持件133區分有一寬部133a及一窄部133b,亦即夾持件133約略呈T形,如圖2、圖3及圖4所示,該等夾板1331共同夾持第二端1112,於本實施例中,該等夾板1331的其中之一具有一通道供第二端1112容納及通過(如圖7所示),使第一光纖延伸段111的第二端1112通過窄部 133b及寬部133a,窄部133b嵌於嵌槽1321中,寬部133a得設置於承靠平台132的第一定位部1323上,以有效的被定位而不易晃動,降低因晃動而拉扯第一光纖延伸段111的機率。藉此,透過承靠平台132及夾持件133得將第一光纖延伸段111的第二端1112固定於容置結構13中,若光纖感測系統1需要保養或維修時,能夠快速地將夾持件133的窄部133b通過嵌槽1321而與承靠平台132分離。換言之,透過本創作承靠平台132及夾持件133的結構,除了能夠固定光纖量測模組11外,也能夠有效且快速地對光纖量測模組11進行保養或替換的優點。
又,於本實施例中,該等消能件134彼此間隔地貼附於容置槽131的壁面,且各消能件134局部浸泡於流體W中,其他部分則顯露於流體W之外,藉此,消能件134能幫助吸收流體W受到外界的震動時所產生的波動,減少外界震動對流體W的影響,此外,消能件134之材質可包含泡棉等具多孔的吸振材質,在遇到地震或搬運而使浮力模組12晃動時,消能件134會優先接觸到浮力模組12並同時吸收碰撞產生的震動能量,而可有效避免套筒123直接受撞擊。
續參圖2、圖3及圖4,接著繼續說明第二光纖段113、承靠平台132及集線結構14的連接關係。第一光纖段1111的第二端1112與第二光纖段113的第三端1131相接後,第三端1131由承靠平台132的上方通過其中一穿槽1322,並延伸至承靠平台132的下方,第三端1131及第四端1132的局部分別固定於第二定位部1324的二側,接著第四端1132由承靠平台132的下方通過另一個穿槽1322至承靠平台132的上方。藉由第二光纖延伸段113與第二定位部1324的局部固接,第二感測區段114位於第三端1131及第四端1132之間時,會幾乎平行於承靠平台132(於本實施例位於第二定位部1324的下方)而不會受到任何浮力模組12的拉力作用,藉此,第二感測區段114的光柵之柵距變化僅會因環境溫度而改變,因此可首先了解光纖感測系統1所處的環境溫度,並進一步了解環境溫度對第二感測區段114的影響程度。
承上所述,集線結構14設置於蓋體135的一壁面並遠離流體W,於本實施例中,第四端1132的尾段配置有一接頭而可與集線結構14相接,而光學模組2的線纜21同樣也連接於集線結構14上,以透過集線結構14而與第二光纖延伸段113相接。此外,光學模組2另外與信號處理模組3電性連接。配置集線結構14的好處在於,能夠快速在原地將第二光纖延伸段113與集線結構14分離並進行保養或替換。
為進一步說明光纖感測系統1之光纖感測方法,請再併參圖2,當將光纖感測系統1之浮力模組12置入流體W中時,浮力模組12將受到流體W的浮力作用,並且對第一感測區段112提供一拉力,使第一感測區段112沿一長度方向L變形(長度方向L垂直於第一水平方向P1及第二水平方向P2)。為感應第一感測區段112於長度方向L上之形變,本實施例係於第一感測區段112形成光柵,當流體W作用於浮力模組12之浮力有所異動時,第一感測區段112所受拉力亦會隨之改變,進而導致光柵之柵距間隔發生變化,使光訊號之波長產生飄移。因此,藉由監測輸出信號之光波長變化情況,即可得知第一感測區段112的形變狀況。
根據上述光纖感測系統1的結構,本創作更提供一種光纖感測方法,如圖10所示之方法流程圖,其可利用第一感測區段112所受拉力及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獲知結構體可能有所異動,同時也透過第二感測區段114得知環境溫度對光波長的變化量的影響程度。下述步驟說明請一併同時參考圖1至圖6所示之光纖感測系統1示意圖。
步驟S1:固定光纖量測模組11的第一光纖延伸段111於容置結構13。也就是先將夾持件133夾持第一光纖延伸段111後,接著固定夾持件133於承靠平台132。
步驟S2:調整浮力模組12的一密度。浮力模組12具有複數浮力單元122,於各浮力單元122的套筒123中配置有吸振結構1212及質體1213,透過 調配質體1213的數量或大小,讓浮力模組12的整體密度與流體W密度的比值接近於1,並將多個浮力單元122環繞中央連接件121。同時,透過吸振結構1212,能夠有效吸收外界的震動能量。
步驟S3:連接浮力模組12與第一光纖延伸段111,使浮力模組12對第一光纖延伸段111產生一拉力。詳細而言,將中央連接件121與第一光纖延伸段111連接,第一感測區段112形成於第一光纖延伸段111,使浮力模組12對第一感測區段112產生一拉力。
步驟S4:設置浮力模組12於一流體W中,浮力模組12受到流體W之浮力作用。詳言之,容納流體W於容置結構13的容置槽131中,並將浮力模組12放置於流體W中。
步驟S5:連接第二光纖延伸段113於第一光纖延伸段111及集線結構14之間。詳細而言,第二感測區段114形成於第二光纖延伸段113上,第二光纖延伸段113幾近平行第一水平方向P1,使得第二感測區段114的光柵之柵距僅會受到環境中溫度變化的影響,而不會受到拉力的影響。當浮力模組12所受浮力有所異動時,作用於第一感測區段112的拉力及環境溫度的變化會導致第一感測區段112光柵之柵距間隔拉長或縮短。換言之,影響第一感測區段112的光柵柵距會有兩項因素分別為浮力模組12所提供的拉力及環境溫度。因此,比較第一感測區段112及第二感測區段114的光柵柵距變化的差異,便可先了解環境溫度對光柵柵距變化的影響程度,並且得進一步計算出實際拉力對光柵柵距變化的影響程度。
步驟S6:提供一輸入信號至光纖量測模組11,並經作用後分別產生一第一輸入訊號及一第二輸入訊號。也就是光學模組2與光纖量測模組11耦合,而光學模組2則進一步與信號處理模組3耦合。光學模組2會發射輸入信號進入第一光纖延伸段111及第二光纖延伸段113中,而輸入信號分別經第一感測區 段112及第二感測區段114作用後,產生第一輸出信號及第二輸出信號至光學模組2,並由信號處理模組3對第一輸出信號及第二輸出信號進行比較分析,以獲得一結構體5的一待測段51的狀態及環境溫度等相關之物理參數。藉此,當第一感測區段112的光柵柵距間隔改變而產生變化時,便可了解是因為環境溫度而產生的變化、還是因為拉力而產生的變化,若是因為拉力而產生變化,即可獲得結構體5的每一待測段51之狀態。
舉例說明,上述光纖感測方法可應用於監測如橋樑、建築物、道路等結構體5的每一待測段51是否發生傾斜或沉陷等異常狀況。請參見圖11為二個光纖感測系統1架設於結構體5的其中一待測段51上之狀態示意圖,各光纖感測系統1的流體W係透過一連通管4彼此連通,各光纖感測系統1的流體W根據連通管4原理而保持液面呈同一水平,每一容置槽131內的流體W係分別作用於其對應的浮力模組12。
據此,請參見圖12,進一步說明二容置結構13於垂直方向V上發生相對位移時之作用機制。當結構體5的待測段51左邊區域A沉陷(或待測段51向左側傾斜)而導致二光纖感測系統1的高差改變時,根據連通管原理,右邊區域B上之容置槽131內流體W將經由連接管而流至左邊區域A上之容置槽131內,以維持二容置結構13內之流體W液面呈同一水平。此時,左邊區域A上之容置槽131內之流體W液面將上升,進而導致對應的浮力模組12所受浮力變大,且對應的第一感測區段112所受拉力隨之變小。相反地,位於右邊區域B的容置槽131中的浮力模組12所受浮力因流體W液面下降而變小,因而導致對應的第一感測區段112所受拉力變大。據此,待測段51之沉陷或傾斜狀況將引發二第一感測區段112之柵距間隔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光學模組2接收到的反射光信號(即輸出信號)發生信號變動。由於測得之輸出信號在排除環境溫度的影響後,會與二光纖感測系統1間之沉陷或傾斜程度相關,因此可透過信號處理模組3,將輸出信號轉換 成與沉陷或傾斜程度相關之物理參數(如傾斜角度或沉陷深度),以得知待測段51之表面沉陷或傾斜情形。此外,如圖1及圖7所示,由於容置槽131標示有刻度,維修人員也可快速透過刻度快速判斷流體W的液面高度是否有明顯變化,來雙重確認待測段51之表面沉陷或傾斜情形。
於實際應用時,光纖感測系統1的數量並不限於本實施態樣所示之數量,其可根據結構體5的長度來判斷需求設置數量,且每一光纖感測系統1之間均通過連通管4流體W連通。
綜上所述,本創作可藉由浮力模組12的浮力單元122的質體1213配置來調整整體密度,降低對光纖產生過度的拉力,以延長光纖的使用時間;且可透過浮力單元122中的吸振結構1212及容置結構13中的消能件134來吸收外界的振動能量;又,可透過第二感測區段114進一步的了解環境溫度對光柵的影響,藉以對於結構體5實際所處的狀態有更明確的了解;最後,每一光纖感測系統1都是獨立的透過集線結構14與光學模組2耦合,以更簡化光纖感測系統1彼此間的連結方式,使維修及保養本創作光纖感測系統1更為快速且有效率。
上述的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創作的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創作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屬於本創作所主張的範圍,本創作的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光纖感測系統
11:光纖量測模組
111:第一光纖延伸段
112:第一感測區段
113:第二光纖延伸段
114:第二感測區段
12:浮力模組
121:中央連接件
122:浮力單元
13:容置結構
132:承靠平台
134:消能件
2:光學模組
3:信號處理模組
W:流體

Claims (14)

  1. 一種光纖感測系統,包括:一光纖量測模組,具有一第一光纖延伸段及一第一感測區段,該第一感測區段形成於該第一光纖延伸段上;一浮力模組,對該第一感測區段產生一拉力,並具有:一中央連接件,與該第一光纖延伸段之一第一端相接;及複數浮力單元,接觸並環繞該中央連接件,且各該浮力單元具有一吸振結構及一質體;以及一容置結構,具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適可容納一流體,以將該浮力模組置於該流體中,使該浮力模組受到該流體之浮力作用;其中當一輸入信號傳輸至該第一感測區段,且該輸入信號經該第一感測區段作用後係產生一第一輸出信號,當該浮力模組受該流體之該浮力作用出現異動時,該第一感測區段所受拉力將隨之產生變化,並引發該第一輸出信號之變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吸振結構具有一彈性體、一阻尼液及一多孔體的至少其中之一。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吸振結構具有該彈性體及該阻尼液,該彈性體套設於該質體上,且該質體及該彈性體局部位於該阻尼液中。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吸振結構具有該多孔體,且該質體設置於該多孔體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浮力模組的一密度與該流體的一密度之比值接近於1。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光纖量測模組具有一第二光纖延伸段及一第二感測區段,該第二光纖延伸段與該第一光纖延伸段相接,且該第二感測區段形成於該第二光纖延伸段,當該輸入信號傳輸至該第二感測區段,且該輸入信號經該第二感測區段作用後,係產生一第二輸出信號,該第一輸出信號適可與該第二輸出信號進行比對和運算。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容置結構更具有一承靠平台,該承靠平台沿一水平面延伸並設置於該容置槽中,且與該流體之一液面間隔一段距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容置結構更具有一夾持件,該夾持件具有一寬部及一窄部,該寬部與該窄部相連,該承靠平台具有一板體及一第一定位部,該板體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一定位部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上,該夾持件的該寬部設置於該承靠平台的該第一定位部上,該窄部係穿過該承靠平台,該夾持件的該寬部及該窄部夾持該第一光纖延伸段的一第二端,該第一感測區段位於該第一光纖延伸段的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第二光纖延伸段更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該第三端與該第二端相接,該第二感測區位於該第三端及該第四端之間,該板體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該承靠平台更具有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二定位部設置於該第二表面,該第三端及該第四端固定於該第二定位部的二側,該第二感測區位於該第二定位部的下方。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更包含一集線結構及一光學模組,該集線結構設置於該容置槽之一壁面且遠離該流體,該第二光纖延伸段與該集線結構相接。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一光學模組係可透過該集線結構而與該第二光纖延伸段相接,且該光學模組與一信號處理模組電性連接。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第一感測區段為一拉力感測區段,該第二感測區段為一溫度感測區段。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浮力模組更包含一套筒,該中央連接件及該等浮力單元設置於該套筒中。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纖感測系統,其中該容置結構更具有複數消能件,各該消能件分別設置於該容置槽且局部地位於該流體中。
TW110214959U 2021-12-15 2021-12-15 光纖感測系統 TWM628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959U TWM628508U (zh) 2021-12-15 2021-12-15 光纖感測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959U TWM628508U (zh) 2021-12-15 2021-12-15 光纖感測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508U true TWM628508U (zh) 2022-06-21

Family

ID=8306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959U TWM628508U (zh) 2021-12-15 2021-12-15 光纖感測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850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272B (zh) * 2022-01-03 2023-09-21 盛遠實業有限公司 光纖光柵差異沉陷感測裝置
TWI825528B (zh) * 2021-12-15 2023-12-11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光纖感測系統
CN117953652A (zh) * 2024-03-25 2024-04-30 山东省地震局 一种基于井水水位变化的地震预警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528B (zh) * 2021-12-15 2023-12-11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光纖感測系統
TWI816272B (zh) * 2022-01-03 2023-09-21 盛遠實業有限公司 光纖光柵差異沉陷感測裝置
CN117953652A (zh) * 2024-03-25 2024-04-30 山东省地震局 一种基于井水水位变化的地震预警设备
CN117953652B (zh) * 2024-03-25 2024-06-11 山东省地震局 一种基于井水水位变化的地震预警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28508U (zh) 光纖感測系統
TWI598567B (zh) 感測系統及使用其之感測方法
US8576386B2 (en) Detect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nts in a fluid
KR101889977B1 (ko) 광섬유 격자센서를 이용한 변위 측정장치 및 그의 감도 및 내구성 조절방법
CN1826507B (zh) 用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固定器
US20100067845A1 (en) Inclinometer system
EP3457105B1 (en) Optical fiber sensing method
KR101129692B1 (ko) 지중변위측정장치
KR20110037313A (ko) 광섬유 변형률 센서를 이용한 경사계
WO1997015805A1 (en) Strain gauge
TWI825528B (zh) 光纖感測系統
JP2012047734A (ja) スプレー圧力測定装置
CN112697045A (zh) 安全壳三向位移测量装置
Nawrot et al. Mechanical strain-amplifying transducer for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with applications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JP2007205741A (ja) Fbg光ファイバセンサを用いた変位測定装置
US6289739B1 (en) Sacrificial specimen for use in monitoring long-term stress intensity of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7113451B2 (ja) 防振構造、計測装置
KR20080035246A (ko) 광섬유 센서를 이용한 토목 구조물의 변형 측정 장치 및 그방법
CN114459590A (zh) 一种非接触型阵列式分布光纤装置及其模拟监测方法
JP6761575B2 (ja) 加速度計
WO2019212345A1 (en) Sensor assembly for monitoring an artifact
ITRM20000691A1 (it) Albero a vite per circolazione di sfere, dotato di mezzi di controllodelle vibrazioni.
US20210278256A1 (en) Displacement Sensor Device
RU2781178C1 (ru) Инерциальное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пониженной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ю к терм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м напряжениям
KR20060025908A (ko) 광섬유격자센서 패키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