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6538U - 投擲器 - Google Patents

投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6538U
TWM626538U TW110215726U TW110215726U TWM626538U TW M626538 U TWM626538 U TW M626538U TW 110215726 U TW110215726 U TW 110215726U TW 110215726 U TW110215726 U TW 110215726U TW M626538 U TWM626538 U TW M6265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owing arm
rotating shaft
elastic
piec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知強
Original Assignee
丁知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丁知強 filed Critical 丁知強
Priority to TW11021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653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6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653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種投擲器,包含:一本體;一投擲臂,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該投擲臂的一端有一容納槽;一彈性件,結合於該投擲臂的另一端及該本體;以及一擋片,結合於該本體,該彈性件與該擋片位於該投擲臂的相對側,該投擲臂並選擇式的抵於該擋片;透過該容納槽容納一物體,並對該投擲臂的一端施以一外力,使該投擲臂樞轉,進而使該彈性件儲存一彈性位能;釋放該外力後,該彈性件釋放該彈性位能,使該投擲臂樞轉復位並抵於該擋片,進而使該物體自該容納槽中被投出。藉此,無需齒輪結構,免去多個齒輪的嚙合問題,提高使用者在學習與娛樂上的興致。

Description

投擲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玩具,尤指一種投擲器。
投擲器(Catapult),是一種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攻城器具,也曾被應用於世界大戰中,以向敵方戰壕投射手榴彈等等。
為了增加娛樂及教育功能,輔助學生、小孩了解投擲器的機械原理,已有投擲器的玩具,具體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第CN109529378A號提供的一種遊樂場用投擲器玩具,其包括底座和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中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於底座上,所述安裝座中部固定設有拋物杆支架,所述拋物杆支架上轉動連接於拋物杆的中部,所述安裝座上還固定設有齒輪支架,所述齒輪支架上通過第轉軸轉動設有第齒輪,所述齒輪支架上還分別轉動設置有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
然而,前述專利案中,需要由多個齒輪互相嚙合,一旦任何一個齒輪與其他齒輪之間未完整嚙合,將會導致投擲器玩具的作動不順暢,影響遊玩興致或教學效果。
爰此,為了避免使用多個齒輪時的嚙合問題,本創作人提出一種投擲器,用於投出一物體,該投擲器包含:一本體;一投擲臂,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該投擲臂的一端有一容納槽容納該物體;一彈性件,一端結合於該投擲臂的另一端,該彈性件的另一端結合於該本體;以及一擋片,結合於該本體,該彈性件與該擋片位於該投擲臂的相對側,該投擲臂並選擇式的抵於該擋片;透過該容納槽容納該物體,並對該投擲臂的一端施以一外力,使該投擲臂相對該本體樞轉,該彈性件受該投擲臂帶動而拉伸,該彈性件儲存一彈性位能;釋放該外力後,該彈性件釋放該彈性位能,使該投擲臂相對該本體樞轉復位,該投擲臂並抵於該擋片,進而使該物體自該容納槽中被投出。
進一步,該投擲臂包含有一第一轉軸,該投擲臂經由該第一轉軸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
其中,該第一轉軸遠離該容納槽。
進一步,有一第二轉軸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有一轉輪結合於該第二轉軸上並相鄰該本體;透過該轉輪與該第二轉軸相對該本體轉動,使該轉輪經由該第二轉軸帶動該本體移動。
其中,該第一轉軸及/或該第二轉軸分別係由二轉軸片體以十字型拼接形成。
其中,該第一轉軸及/或該第二轉軸上拼接有一墊片。
進一步,該本體包含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有一第一結合槽,該擋片結合於該第一結合槽。
其中,該第一結合部有複數第一結合槽彼此相鄰,且不同之所述第一結合槽的傾斜程度不同,該擋片拼接於其中一第一結合槽。
進一步,該本體包含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有一第二結合槽,該彈性件的另一端結合於該第二結合槽。
其中,該第二結合部有複數第二結合槽彼此相鄰,且不同之所述第二結合槽的傾斜程度不同,該彈性件的另一端至少結合於其中一第二結合槽。
進一步,該投擲臂的另一端有一勾部,該彈性件的一端結合於該投擲臂的該勾部。
其中,該本體包含彼此相對的二側片體,以及連接在所述側片體之間的一底片體,該投擲臂可樞轉的連接所述側片體,該本體有一第二結合部結合於該底片體,且該彈性件的另一端結合於該第二結合部。
其中,該投擲臂、所述側片體、該底片體及該第二結合部彼此拼接。
其中,該容納槽係由至少二片體拼接形成。
根據上述技術特徵較佳地可達成以下功效:
1.透過投擲臂、彈性件與擋片三者的配合,即可達成投擲的功能,無需齒輪結構,免去多個齒輪可能無法順利嚙合的潛在問題,提高使用者在學習與娛樂上的興致。
2.透過第二轉軸與轉輪的配合,則可以帶動本體移動,讓使用者同時可以學習轉輪轉動的機械原理,並進一步提高娛樂性。
3.整台投擲器的各個部位,都可以是以拼圖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可以讓使用者自行動手組裝,學習如何從一片一片的拼圖找出適當的結合方式,進而拼裝成一台完整的投擲器,寓教於樂。
4.墊片除了可以輔助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定位在本體,也能夠進一步降低第一轉軸、第二轉軸轉動時與本體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樞轉的順暢度。
5.藉由多個第一結合槽,可以調整擋片的位置,輔助使用者學習什麼情況下物體可以被投擲得更近或更遠。
6.藉由多個第二結合槽,則可以調整彈性件的鬆緊,同樣可以輔助使用者學習什麼情況下物體可以被投擲得更近或更遠。
7.彈性件結合於投擲臂的勾部,方便取下更換或多繞幾圈。
綜合上述技術特徵,本創作投擲器的主要功效將可於下述實施例清楚呈現。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係揭示本創作實施例投擲器,包含:一本體1、一投擲臂2、一彈性件3及一擋片4。
該本體1頂端有一第一結合部11,該本體1底部則有二第二結合部12。該第一結合部11有複數第一結合槽111彼此相鄰,且不同之所述第一結合槽111的傾斜程度不同。相似地,每一第二結合部12也有複數第二結合槽121彼此相鄰,且不同之所述第二結合槽121的傾斜程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結合槽111與所述第二結合槽121的傾斜程度指的是相對水平線而言。
該投擲臂2還有一容納槽21、一第一轉軸22及一勾部23,該容納槽21可以用於容納一物體A[該物體A請搭配第五圖],該投擲臂2經由該第一轉軸22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1。該容納槽21設置在該投擲臂2遠離該本體1的一端,該勾部23設置在該投擲臂2接近該本體1的一端,該第一轉軸22則位在該容納槽21及該勾部23之間,且該第一轉軸22較接近該勾部23而遠離該容納槽21。
該彈性件3的一端結合於該投擲臂2的該勾部23,該彈性件3的另一端結合於該每一第二結合部12上的其中一第二結合槽121。於實際實施時,例如當該彈性件3較為鬆弛時,該彈性件3也可以同時繞過該每一第二結合部12上的多個所述第二結合槽121,以維持該彈性件3的較佳彈力。該彈性件3可以是橡皮筋、彈力帶等具有一定彈性的繩子、帶子,本創作不加以限制。
該擋片4結合於該第一結合部11上的其中一第一結合槽111。該彈性件3與該擋片4位於該投擲臂2的相對側,該投擲臂2並選擇式的抵於該擋片4。
除了該本體1、該投擲臂2、該彈性件3及該擋片4,該投擲器還包含有二第二轉軸5、複數轉輪6及複數墊片7,惟所述第二轉軸5、所述轉輪6、所述墊片7,甚至上下文中所提及的任何數量,皆不限於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中所展現的數量。
所述第二轉軸5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1,所述轉輪6經由所述墊片7結合於所述第二轉軸5上,所述轉輪6並經由所述墊片7相鄰該本體1。於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轉輪6兩兩貼合,以為該本體1提供更大的支撐力。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四圖,於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中,該投擲器的各個部位是以拼圖的方式拼接形成,例如可以從一板材8切割出該投擲器的各個部位。於實際實施時,可以直接以該板材8供小孩、學生等使用者自行動手組裝,學習如何從一片一片的拼圖找出適當的結合方式,進而拼裝成一台完整的投擲器,寓教於樂。
該第一轉軸22及所述第二轉軸5上以拼接的方式結合有所述墊片7,除了可以輔助該第一轉軸22、所述第二轉軸5定位在該本體1,也能夠進一步降低該第一轉軸22、所述第二轉軸5轉動時與該本體1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樞轉的順暢度。
該本體1則包含彼此相對的二側片體13,以及拼接在所述側片體13之間的三底片體14,15,16。該投擲臂2可樞轉的拼接在所述側片體13上,較佳地,兩塊所述側片體13可以完全相同,或是在該板體有正反面之分的情況下可以是對稱。所述第二結合部12拼接於其中一塊所述底片體16,較佳地,三塊所述底片體14,15,16則可以有不同形式,例如可以為了減少碰撞面積而選用一側圓弧的所述底片體14,可以為了更好地支撐所述側片體13而選用長方體的所述底片體15,或者,可以為了定位所述第二結合部12而選用上方有凹槽的所述底片體16。
除了不同元件之間的拼接,單一元件也可以是由多個零件拼接而成。
舉例來說,該第一轉軸22及所述第二轉軸5分別可以是由二轉軸片體221,51以十字型拼接形成,而該容納槽21則是由三片體211,212,213拼接形成。較佳地,為了轉動的順暢,兩塊所述轉軸片體221,51可以完全相同,而三塊所述片體211,212,213則可以有不同形式:該勾部23位於其中一塊像勺子的所述片體211上,這塊勺形的所述片體211並與環形的所述片體212、弧形的所述片體213共同拼接組成該容納槽21。
而該彈性件3結合於該勾部23,方便取下更換該彈性件3、調整結合位置或多繞幾圈等等。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五圖,該投擲器可以用於投出該物體A,例如石頭、小球、橡皮擦......等等,本創作不加以限制。
更詳細的說,要投出該物體A時,首先將該物體A放置於該容納槽21中,並對該投擲臂2接近該容納槽21的一端施以向下的一外力,或者,直接對該容納槽21施加該外力。
受到該外力的作用,且該第一轉軸22樞接於該本體1,該投擲臂2即會以該第一轉軸22為支點相對該本體1樞轉,使該投擲臂2遠離該擋片4。
該投擲臂2樞轉後,由於該容納槽21向下轉動,該勾部23即會向上轉動而拉伸該彈性件3,使該彈性件3儲存一彈性位能。
釋放該外力後,該彈性件3釋放該彈性位能,使該投擲臂2相對該本體1樞轉復位,此時,該容納槽21快速向上轉動,直到該投擲臂2抵於該擋片4,進而使該物體A自該容納槽21中被投出一第一距離D1。該第一距離D1是指該物體A自被投出的位置至落地的位置之間的距離。
除了該投擲臂2的作動,由於設置有所述轉輪6與所述第二轉軸5,還可以透過所述轉輪6與所述第二轉軸5相對該本體1轉動,使所述轉輪6經由所述第二轉軸5帶動該本體1移動。由於該本體1可以像玩具車一樣移動,讓使用者可以同時學習所述轉輪6轉動的機械原理,並進一步提高娛樂性。
請參閱第六圖及第七圖,由於有多個所述第一結合槽111及所述第二結合槽121,該擋片4可以結合於不同的所述第一結合槽111,該彈性件3也可以結合於不同的所述第二結合槽121。
舉例來說,在該擋片4結合於與第一圖相同之所述第一結合槽111的情況下,若將該彈性件3結合在較遠離該投擲臂2的所述第二結合槽121,一樣在該容納槽21中放入該物體A,則該投擲器作動後,該物體A會被拋出一第二距離D2。
由於該彈性件3被拉得較緊,該彈性件3帶動該投擲臂2復位的力道會較強,該第二距離D2可能會大於該第一距離D1。藉由這種方式,可以輔助使用者學習什麼情況下該物體A可以被投擲得更近或更遠。
請參閱第八圖及第九圖,而在該彈性件3結合於與第一圖相同之所述第二結合槽121的情況下,若將該擋片4結合於傾斜程度較大的所述第一結合槽111,一樣在該容納槽21中放入該物體A,則該投擲器作動後,該物體A會被拋出一第三距離D3。
請參閱第十圖及第十一圖,同樣在該彈性件3結合於與第一圖相同之所述第二結合槽121的情況下,若將該擋片4結合於傾斜程度較小的所述第一結合槽111,一樣在該容納槽21中放入該物體A,則該投擲器作動後,該物體A會被拋出一第四距離D4。
請參閱第九圖及第十一圖,由於第九圖的該投擲臂2比較晚被該擋片4擋住,第九圖的該物體A會較接近平拋運動,而第十一圖的該投擲臂2比較早被該擋片4擋住,第十一圖的該物體A會較接近斜拋運動,使得該第三距離D3可能會大該第四距離D4。藉由這種方式,同樣可以輔助使用者學習什麼情況下該物體A可以被投擲得更近或更遠。
復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藉由該投擲臂、該彈性件與該擋片三者的配合,即可達成該投擲器投擲的功能,該投擲器無需設置齒輪結構,免去多個齒輪可能無法順利嚙合的潛在問題,提高使用者在學習與娛樂上的興致。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創作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內。
1:本體 11:第一結合部 111:第一結合槽 12:第二結合部 121:第二結合槽 13:側片體 14,15,16:底片體 2:投擲臂 21:容納槽 211,212,213:片體 22:第一轉軸 23:勾部 3:彈性件 4:擋片 5:第二轉軸 221,51:轉軸片體 6:轉輪 7:墊片 8:板材 A:物體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3:第三距離 D4:第四距離
[第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實施例另一方向之立體外觀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部分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各部位由板材切割出的實施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一,示意物體被投出第一距離。
[第六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二,示意彈性件結合於不同的第二結合槽。
[第七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三,示意物體被投出第二距離。
[第八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四,示意擋片結合於傾斜程度較大的第一結合槽。
[第九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五,示意物體被投出第三距離。
[第十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六,示意擋片結合於傾斜程度較小的第一結合槽。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七,示意物體被投出第四距離。
1:本體
11:第一結合部
111:第一結合槽
12:第二結合部
121:第二結合槽
13:側片體
14,15:底片體
2:投擲臂
21:容納槽
211,212,213:片體
22:第一轉軸
23:勾部
3:彈性件
4:擋片
5:第二轉軸
221,51:轉軸片體
6:轉輪
7:墊片

Claims (14)

  1. 一種投擲器,用於投出一物體,該投擲器包含: 一本體; 一投擲臂,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該投擲臂的一端有一容納槽容納該物體; 一彈性件,一端結合於該投擲臂的另一端,該彈性件的另一端結合於該本體;以及 一擋片,結合於該本體,該彈性件與該擋片位於該投擲臂的相對側,該投擲臂並選擇式的抵於該擋片; 透過該容納槽容納該物體,並對該投擲臂的一端施以一外力,使該投擲臂相對該本體樞轉,該彈性件受該投擲臂帶動而拉伸,該彈性件儲存一彈性位能; 釋放該外力後,該彈性件釋放該彈性位能,使該投擲臂相對該本體樞轉復位,該投擲臂並抵於該擋片,進而使該物體自該容納槽中被投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擲器,進一步,該投擲臂包含有一第一轉軸,該投擲臂經由該第一轉軸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第一轉軸遠離該容納槽。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投擲器,進一步,有一第二轉軸可樞轉的結合於該本體,有一轉輪結合於該第二轉軸上並相鄰該本體;透過該轉輪與該第二轉軸相對該本體轉動,使該轉輪經由該第二轉軸帶動該本體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第一轉軸及/或該第二轉軸分別係由二轉軸片體以十字型拼接形成。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第一轉軸及/或該第二轉軸上拼接有一墊片。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擲器,進一步,該本體包含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有一第一結合槽,該擋片結合於該第一結合槽。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第一結合部有複數第一結合槽彼此相鄰,且不同之所述第一結合槽的傾斜程度不同,該擋片拼接於其中一第一結合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擲器,進一步,該本體包含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有一第二結合槽,該彈性件的另一端結合於該第二結合槽。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第二結合部有複數第二結合槽彼此相鄰,且不同之所述第二結合槽的傾斜程度不同,該彈性件的另一端至少結合於其中一第二結合槽。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擲器,進一步,該投擲臂的另一端有一勾部,該彈性件的一端結合於該投擲臂的該勾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本體包含彼此相對的二側片體,以及連接在所述側片體之間的一底片體,該投擲臂可樞轉的連接所述側片體,該本體有一第二結合部結合於該底片體,且該彈性件的另一端結合於該第二結合部。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投擲臂、所述側片體、該底片體及該第二結合部彼此拼接。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投擲器,其中,該容納槽係由至少二片體拼接形成。
TW110215726U 2021-12-30 2021-12-30 投擲器 TWM626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5726U TWM626538U (zh) 2021-12-30 2021-12-30 投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5726U TWM626538U (zh) 2021-12-30 2021-12-30 投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6538U true TWM626538U (zh) 2022-05-01

Family

ID=8255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5726U TWM626538U (zh) 2021-12-30 2021-12-30 投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65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9750A (zh) * 2023-03-17 2023-05-16 段成玲 一种污水处理药剂投放机及投放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9750A (zh) * 2023-03-17 2023-05-16 段成玲 一种污水处理药剂投放机及投放方法
CN116119750B (zh) * 2023-03-17 2023-12-22 广州科城水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药剂投放机及投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26538U (zh) 投擲器
US4355482A (en) Skating doll
US20230083664A1 (en) Human-powered mechanical cricket toy batters
US5601471A (en) Skating doll platform
US3226878A (en) Motor driven toy bug
JPH0325815Y2 (zh)
US4304405A (en) Friction adaptor for competitive games
JP5385552B2 (ja) 遊技機用演出部材の可動機構
JPS639339Y2 (zh)
US3930646A (en) Tennis novelty
CN220968054U (zh) 一种旋转式赛车游戏手柄
US6508691B1 (en) Built-up spinning top
TWI451898B (zh) 齒輪傳動機構及使用該機構之遊戲機
CN113230673B (zh) 一种趣味性风铃弹射的儿童玩具
JPH05220256A (ja) ゲーム玩具用駆動装置
US3857564A (en) Disc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09967667U (zh) 一种魔方公仔玩具
JP6729956B1 (ja) 野球ゲーム盤
JPH0324207Y2 (zh)
JP3098777U (ja) 走行機能を具えた組合せ式玩具
JPH052208Y2 (zh)
Matsyshyn Toys Or Physics?: Explaining Physics Through Toys
DiGiorgio et al. Grab-A-Goose: Toy Design Report
TWM652213U (zh) 具復位功能之投擲遊戲機
TWM397847U (en) Drifting structure of remote control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