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6018U -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 Google Patents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6018U
TWM626018U TW110214732U TW110214732U TWM626018U TW M626018 U TWM626018 U TW M626018U TW 110214732 U TW110214732 U TW 110214732U TW 110214732 U TW110214732 U TW 110214732U TW M626018 U TWM626018 U TW M6260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ating layer
algae extract
structure containing
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顏錫卿
余綺榕
Original Assignee
藻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藻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藻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4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601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6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601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包含一核心層、一包覆該 核心層的第一包覆層,及一包覆該第一包覆層的第二包覆層。其中,該核心層與該第二包覆層含有藻類萃取物。本創作透過其製程設計所產生的微粒結構,使得該核心層與該第二包覆層皆含有藻類萃取物,同時縮小該微粒結構的粒徑,達到更佳的生物利用率。

Description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本創作屬於一種微粒結構,特別指一種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藍藻(螺旋藻)可說是地球上營養密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鈣、鎂、鋅、銅、錳...等)、必需脂肪酸GLA(或稱為γ次亞麻油酸),更特別的是蛋白質含量高達60%至70%,高於肉類及魚類,因此非常適合做為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另外藍藻(螺旋藻)還含有植化素,包括葉綠素、藻藍素、蝦紅素、葉黃素、β-胡蘿蔔素,這些都是植物所製造出的天然抗氧化劑,具有增強免疫、抗菌、抗病毒等多種功效。再者,更由於細胞壁極薄,且具有高度的水溶性及易消化特質(吸收率可達95%),藍藻成為補充營養、調節免疫的最佳選擇,因此相關業者會將藍藻的萃取物製成各種劑型供消費者使用。
其中,如能使萃取物的直徑縮小並/或改變功效成分之排列方式,將可達成不容易退色、不易分解變質、延長有效期限、延緩釋放、增加生物活性...等目的,改善藻類功效成分物理生理特性。再以藥物動力學的觀點來看,藥物需在人體皮膚、口腔、消化道...等弱酸性環境中,長時間維持一定之有效劑量,才能屬於長效劑型。據此,將藍藻的成分應用於各種藥物、保健食品,或保養品時,如何使有效成分能夠抗酸鹼,同時其分解或釋放速率能視需求進行調整,成為業 界亟需努力的目標。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微粒結構包含一核心層、一包覆該核心層的第一包覆層,及一包覆該第一包覆層的第二包覆層。其中,該核心層與該第二包覆層含有藻類萃取物。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核心層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該第一包覆層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核心層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該第一包覆層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還包含一位於該第一包覆層與該第二包覆層之間的第三包覆層,其中,該核心層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該第一包覆層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該第三包覆層為保護層。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核心層更進一步形成水相聚合體,該第一包覆層更進一步形成界面活性劑聚合體。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油相層的成分是包含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之油脂。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水相層中的水性藻類萃取物至少包含藻膽蛋白及核苷酸。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在於,該第三包覆層的成分是包含海藻酸鈉、 藻醣聚合成藻膠或其組合。
本創作透過其製程設計所產生的微粒結構,使得該核心層與該第二包覆層皆含有藻類萃取物,同時縮小該微粒結構的粒徑,達到更佳的生物利用率。
11:萃取步驟
12:純化步驟
13:混合步驟
14:聚合步驟
2:第一微粒結構
21:核心層
22:第一包覆層
23:第二包覆層
3:第一微粒結構
31:核心層
32:第一包覆層
33:第二包覆層
34:第三包覆層
圖1是一流程圖,說明本創作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的製作流程;
圖2是一結構示意圖,說明本創作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以及
圖3是一結構示意圖,說明本創作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創作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為本新型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的製作流程,包含一萃取步驟11、一純化步驟12、一混合步驟13,及一聚合步驟14。
該萃取步驟11是將藍藻的藻體(藻粉或藻濃縮液)進行破壁處理,使藻體中的物質釋出,加入水形成萃取液,使藻體中水溶性物質溶入水中。
該純化步驟12進行物理分離,將萃取液分離成含有水溶性物質之 水萃物及藻油。
該混合步驟13是將該純化步驟12所獲得的物質加入界面活性劑混合均勻後,形成第一微粒結構2,如圖2所示。要說明的是,界面活性劑可以選用生物可相容之天然界面活性劑,由於天然界面活性劑常有同性異構物,且因為有機分子官能基不同,分子性質相近分子量大小卻不同,例如:苦茶粕與無患子...等,為含有不同結構皂素之天然界面活性劑。透過不同界面活性劑的協同作用,可以降低表面張力,進而降低第一微粒結構2之粒徑。
其中,前述第一微粒結構2為如圖2所示之形態,可以稱為奈米滴液或是微乳劑,為本創作之微粒結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微粒結構2包含一核心層21、一包覆該核心層21的第一包覆層22,及一包覆該第一包覆層22的第二包覆層23。於圖2中是以油包水的結構為例說明,因此該核心層21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該第一包覆層22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23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其中,所述水性藻類萃取物至少包含藻膽蛋白及核苷酸。
要特別說明的是,本創作之微粒結構的三相比例(水相、油相、界面活性劑)需互相配合達成動平衡,其中界面活性劑提供關鍵之界面力,減少水相滴液之張力,降低相滴液熵(系統失序現象),使水相滴液能有序排列成均勻整齊粒徑之奈米滴液。另外,該第二包覆層23(油相層)的成分是來自於藻類中所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之油脂,若油脂具有分子量小/飽和度低/極性小/油性小/內聚力低/黏度低的特性,能減少水相表面張力,降低水相直徑大小。要說明是,一般螺旋藻會含有8%以上的油脂,所述油脂中10%為次亞麻仁油酸,2%為類胡蘿蔔素,都是很好的混和油相,本身也常作為健康食品的功效成分。再者,該第一包覆層22(界面活性劑層)若具有界面力強/親水端與親油端親和力強之特性, 同樣能減少水相表面張力,降低水相直徑大小,藉此,使得所述第一微粒結構2的直徑達到奈米等級而成為奈米滴液。而透過適當的粒徑設計,500-200奈米可以加強生物細胞之胞吞、200-50奈米則容易穿過細胞間隙到達目標區域、奈米等級皆可增加滴液的表面積以減少生理反應時間。
當然,於實際實施時,也可以改變油相與水相的比例,使得該第一微粒結構2形成水包油的形態,也就是使得該核心層21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該第一包覆層22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23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
再參閱圖1,若是將該混合步驟13所得到的奈米滴液加入聚合物再繼續進行該聚合步驟14,則能獲得如圖3所示之第二微粒結構3,為本創作之微粒結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
於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微粒結構3包含一核心層31、一包覆該核心層的第一包覆層32、一第二包覆層33,及一位於該第一包覆層32與該第二包覆層33之間的第三包覆層34。其中,該核心層31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該第一包覆層32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33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該第三包覆層34為保護層。
更詳細地說,當進行該聚合步驟14時,加入的聚合物會形成該第三包覆層34,包覆於該第二包覆層33外。其中,聚合物是選自於遇到陰離子或陽離子會進行聚合之材質,並且是選自於生物可相容性材質,例如海藻酸鈉、藻醣、或氰基丙烯酸酯在遇到陽離子時,能藉由其不同的酸鹼值,開始聚合成該第三包覆層34。因此,該聚合步驟14所形成之該第三包覆層34,其成分是包含海藻酸鈉、藻醣聚合成藻膠或其組合。
該第三包覆層34之作用,可以吸收紫外線,減少藻膽蛋白受紫外線分解退色。同時,可以保護該核心層31不易受強酸或強鹼分解而變質,並且可以延緩該核心層31內含物之釋放,進而可以減少施用頻率,延長有效時間。
要特別說明的是,該聚合步驟14中,若是界面活性劑偏中性、水相亦為偏中性時,該核心層31更進一步形成水相聚合體,該第一包覆層32更進一步形成界面活性劑聚合體。藉此,透過水相聚合之混合物性質,改變水相本身物理生理特性,更加強化保護性。
綜上所述,本新型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透過其製程設計,使得其奈米滴液可以控制在更佳的粒徑大小,而能提升利用率並減少生理反應時間。當更進一步形成該第三包覆層34的結構,則能對內含物質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增強其抗酸鹼能力。
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創作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瞭解本創作的內容並加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創作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2:第一微粒結構
21:核心層
22:第一包覆層
23:第二包覆層

Claims (8)

  1. 一種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包含:
    一核心層;
    一第一包覆層,包覆該核心層;以及
    一第二包覆層,包覆該第一包覆層;
    其中,該核心層與該第二包覆層含有藻類萃取物。
  2. 如請求項1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核心層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該第一包覆層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
  3. 如請求項1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核心層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該第一包覆層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還包含一位於該第一包覆層與該第二包覆層之間的第三包覆層,其中,該核心層為水相層並含有水性藻類萃取物,該第一包覆層為界面活性劑層,而該第二包覆層為油相層並含有藻油,該第三包覆層為保護層。
  5. 如請求項4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核心層更進一步形成水相聚合體,該第一包覆層更進一步形成界面活性劑聚合體。
  6.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油相層的成分是包含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之油脂。
  7.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水相層中的水性藻類萃取物至少包含藻膽蛋白及核苷酸。
  8. 如請求項4所述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其中,該第三包覆層的成分是包含海藻酸鈉、藻醣聚合成藻膠或其組合。
TW110214732U 2021-12-10 2021-12-10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TWM626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732U TWM626018U (zh) 2021-12-10 2021-12-10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732U TWM626018U (zh) 2021-12-10 2021-12-10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6018U true TWM626018U (zh) 2022-04-21

Family

ID=8219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732U TWM626018U (zh) 2021-12-10 2021-12-10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6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radas et al. Nanoemulsions of essential oils to improve solubility, st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a review
Choi et al. Nanoemulsions as delivery systems for lipophilic nutraceutical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ir formulation, stability, functiona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CA2793071C (en) Biologically active food supplement
CN104705654A (zh) 一种虾青素微胶囊制备方法
CN105792660A (zh) 采用可食用无机盐颗粒进行稳定的乳剂
AU2017258935A2 (en) Method of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immobilizing flaxseed oil and composite oil thereof
CN105039032A (zh) 一种天然盐皂及其制备方法
Barradas et al. Nanoemulsions as optimized vehicles for essential oils
CN105995978A (zh) 一种紫苏油组合物、微胶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0398A (zh) 一种以食用菌超微细粉为主要壁材的鱼油微胶囊产品的生产方法
Durmus et al. Effects of citrus essential oils on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microencapsulated fish oil by spray-drying
JP5283906B2 (ja) 局所製剤に使用するための親水性ビーズ
TWM626018U (zh) 含有藻類萃取物的微粒結構
AU2018273928B2 (en) Stabilized compositions for the controlled delivery of probiotic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thereof
CN106726776A (zh) 多用途祛痘霜
JPH0731417A (ja) カプセル栄養補助食品
KR100991677B1 (ko) 향신료를 함유하는 점성 소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Ghytasi et al. Dietary effects of lemon Citrus limon peel essential oil encapsulated in chitosan nanoparticles on hematological indices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of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US9526783B1 (en) Spray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diaper rash
JP2001299890A (ja) テルペン類を含有する透明ゲル状組成物
CN106821861A (zh) 酵素酶蛋白排毒养颜祛斑霜
WO2009065947A2 (de) Pharmazeutische zusammensetzung, enthaltend eine zeolith/algen- oder zeolith/emulsions-kombination zur behandlung von aids
WO2017037464A1 (en) Coloured surfactant composition
RU2088224C1 (ru) Прополисная эмульсия
Nasirdjan et al.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dical Value Of Pharmacy Chamo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