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5553U - 主機板 - Google Patents

主機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5553U
TWM625553U TW110213947U TW110213947U TWM625553U TW M625553 U TWM625553 U TW M625553U TW 110213947 U TW110213947 U TW 110213947U TW 110213947 U TW110213947 U TW 110213947U TW M625553 U TWM625553 U TW M6255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slot
side plate
motherboard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賴志明
高永順
Original Assignee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5553U/zh
Publication of TWM625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555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主機板包括電路板與連接器模組,電路板具有第一組接孔與第二組接孔。連接器模組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及金屬罩殼。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第一頂面、第一底面及第一插槽。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第二頂面、第二底面及第二插槽。金屬罩殼罩蓋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上,金屬罩殼包括頂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第一側板設有第一固定接腳,第二側板設有第二固定接腳,頂板抵靠於第一頂面與第二頂面,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位於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之間,第一固定接腳與第二固定接腳分別固定於第一組接孔與第二組接孔。

Description

主機板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子組件,特別是指一種主機板。
連接器是用以連接電氣線路的一種導體設備,舉例來說,主機板上都會配置連接器以供擴充卡(例如記憶卡、顯示卡或介面卡)插接,以提供使用者更多元的功能。
隨著主機板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多,連接器的使用數量也跟著增加,以供更多電子組件(例如上述擴充卡)插接。然而,目前連接器的主體一般是由塑膠材料所製成,故連接器整體結構強度不足,導致電子組件在插入連接器的組裝過程中或者在主機板運送的過程中,連接器容易因受到外力而發生破裂損毀的情形。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主機板包括電路板與連接器模組,電路板具有第一組接孔與第二組接孔。連接器模組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及金屬罩殼。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第一頂面、第一底面及第一插槽,第一插槽位於第一頂面與第一底面之間。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第二頂面、第二底面及第二插槽,第二插槽位於第二頂面與第二底面之間,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彼此並排設置。金屬罩殼罩蓋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上,金屬罩殼包括頂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分別連接於頂板的二側,第一側板設有第一固定接腳,第二側板設有第二固定接腳,頂板抵靠於第一頂面與第二頂面,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位於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之間,第一固定接腳與第二固定接腳突出第一底面與第二底面並分別固定於第一組接孔與第二組接孔。
綜上,根據本創作實施例之主機板,透過金屬罩殼罩蓋於多個絕緣本體(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上,且連接器模組以金屬罩殼固定於電路板,使金屬罩殼、第一絕緣本體及第二絕緣本體彼此結合固定,而大幅提高連接器模組整體的結構強度,除了能有效降低絕緣本體發生破裂的機會,金屬罩殼更能減少電磁波干擾以及強化連接器模組的固定效果而提升訊號傳輸的品質。此外,電路板也能減少組接孔的數量以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間。
圖1為本創作主機板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為本創作主機板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主機板1可廣泛地應用於市面上的各式電子產品,以提供資料處理與外接周邊裝置等功能,例如電子產品可為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工業電腦。
如圖1與圖2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中,主機板1包括電路板10與連接器模組20,其中連接器模組20包括至少二個絕緣本體及金屬罩殼50,在此,連接器模組20包括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但連接器模組20亦可包括三個以上的絕緣本體,此並不侷限。
如圖1與圖2所示,連接器模組20組接於電路板10上,且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可分別供不同的電子組件對應組接,使各電子組件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0。舉例來說,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可分別為M.2系列連接器,電子組件可為記憶卡、顯示卡或介面卡等擴充卡。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亦可為其他類型之連接器,例如高頻連接器、低頻連接器、光纖連接器或音訊連接器等。
如圖1與圖2所示,第一絕緣本體30可由絕緣材料所製成,例如絕緣材料可為但不限於塑膠或壓克力材料。第一絕緣本體30包括第一頂面31、第一底面32、第一側面33、第二側面34、第一前側面35、第一後側面36及第一插槽39。其中,第一側面33與第二側面34位於相對側,第一前側面35與第一後側面36位於相對側且連接於第一側面33與第二側面34之間,第一頂面31與第一底面32位於相對側並連接於第一側面33與第二側面34之間,第一插槽39設置於第一前側面35,構成第一插槽39位於第一頂面31與第一底面32之間。
如圖1與圖2所示,第一絕緣本體30之第一插槽39可供電子組件C1對應插接,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插槽39為擴充卡插槽,電子組件C1可為記憶卡、顯示卡或介面卡等擴充卡。
如圖1與圖2所示,第二絕緣本體40同樣可由絕緣材料所製成,例如絕緣材料可為但不限於塑膠或壓克力材料。第二絕緣本體40包括第二頂面41、第二底面42、第三側面43、第四側面44、第二前側面45、第二後側面46及第二插槽49。其中,第三側面43與第四側面44位於相對側,第二前側面45與第二後側面46位於相對側且連接於第三側面43與第四側面44之間,第二頂面41與第二底面42位於相對側並連接於第三側面43與第四側面44之間,第二插槽49設置於第二前側面45,構成第二插槽49位於第二頂面41與第二底面42之間。
如圖1與圖2所示,第二絕緣本體40之第二插槽49可供另一個電子組件C2對應插接,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插槽49為擴充卡插槽,電子組件C2可為記憶卡、顯示卡或介面卡等擴充卡。
如圖1與圖2所示,連接器模組20的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彼此並排設置,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本體30為長方體而具有長度方向(如圖2中所示之X軸方向)與寬度方向(如圖2中所示之Y軸方向)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是沿著長度方向彼此並排設置,構成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二側面34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三側面43彼此相鄰,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側面33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四側面44則彼此遠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二側面34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三側面43之間保持固定間距而互不接觸,以利於上述二電子組件C1、C2的插拔作業,避免二電子組件C1、C2彼此接觸或碰撞。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插槽39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二插槽49可朝向同一方向(如圖2所示),或者第一插槽39的朝向與第二插槽49的朝向亦可彼此相反,視實際產品需求而定。
如圖1與圖2所示,金屬罩殼50罩蓋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其中金屬罩殼50可為鐵罩殼、鋁罩殼、銀罩殼或銅罩殼等。金屬罩殼50包括第一側板51、第二側板52及頂板53,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分別連接於頂板53的相對二側,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是由一金屬薄板所一體彎折而成,第一側板51及第二側板52是由頂板53的二側彎折而出,構成金屬罩殼50整體呈U字形折板。
圖3為圖1沿3-3線段之剖視圖。如圖1至圖3所示,金屬罩殼50的頂板53抵靠於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頂面31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二頂面41上,並使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位於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的第一側板51更抵靠於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側面33,第二側板52抵靠於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四側面44,使第一絕緣本體30、第二絕緣本體40及金屬罩殼50彼此抵靠定位。
如圖2與圖3所示,金屬罩殼50之第一側板51在遠離頂板53的一端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接腳511(在此為二個第一固定接腳511),二第一固定接腳511分別鄰近於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前側面35與第一後側面36。金屬罩殼50之第二側板52在遠離頂板53的一端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固定接腳521(在此為二個第二固定接腳521)。電路板10具有第一組接孔11與第二組接孔12,其中第一組接孔11的數量與位置對應於第一固定接腳511的數量與位置,第二組接孔12的數量與位置對應於第二固定接腳521的數量與位置,金屬罩殼50之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二固定接腳521突出第一底面32與第二底面42並分別固定於第一組接孔11與第二組接孔12,上述固定方式可為鎖固、鉚合或焊接等。
綜上,本創作實施例之主機板1透過金屬罩殼50罩蓋於多個絕緣本體(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且連接器模組20以金屬罩殼50的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二固定接腳521固定於電路板10,可大幅提高連接器模組20整體的結構強度,除了能有效降低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發生破裂的機會,金屬罩殼50更能減少電磁波干擾並且強化連接器模組20與電路板10之間的固定效果而防止連接器模組20受力位移,從而提升訊號傳輸的品質。
除了上述優點之外,本創作實施例透過金屬罩殼50罩蓋於多個絕緣本體(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相較於每個絕緣本體各別設置金屬罩殼來說,更能進一步減少電路板10之組接孔的數量而可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間。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之電路板10僅需在靠近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側面33處設置第一組接孔11以供第一固定接腳511組接固定、以及在靠近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四側面44處設置第二組接孔12以供第二固定接腳521組接固定,電路板10在靠近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二側面34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三側面43的位置處即不需要再設置其他組接孔,使電路板10能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間以安裝其他電子元件或者佈置線路。
如圖1至圖3所示,金屬罩殼50之頂板53可設有至少一補強肋531,以加強金屬罩殼50的剛性,達到進一步提升連接器模組20的整體結構強度且避免頂板53因受力而彎曲變形。其中,補強肋531可透過沖壓頂板53的方式一體形成,在本實施例中,補強肋531呈長條狀,且補強肋531的二端分別鄰近於金屬罩殼50的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以使金屬罩殼50獲得更佳的結構補強效果。
圖4為本創作金屬罩殼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圖。如圖3與圖4所示,金屬罩殼50之頂板53與第一側板51之間具有一夾角A1,其中夾角A1可等於或小於90度。當夾角A1小於90度時,可增加第一側板51給予第一絕緣本體30之第一側面33的正向力,而提高彼此固定的效果。金屬罩殼50之頂板53與第二側板52之間同樣具有一夾角A2,夾角A2可等於或小於90度。當夾角A2小於90度時,可增加第二側板52給予第二絕緣本體40之第四側面44的正向力,而提高彼此固定的效果。
承上,當上述夾角A1與夾角A2兩者皆小於90度時,例如夾角A1與夾角A2皆為80度~89度,可達到平均增加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分別給予第一側面33與第四側面44的正向力,使第一絕緣本體30、第二絕緣本體40及金屬罩殼50穩定地組接固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可進一步扣合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以加強彼此之間的固定效果,避免金屬罩殼50因受力而發生位移或脫離的情形。例如圖5與圖6所示,其中圖5為本創作主機板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圖6為本創作主機板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連接器模組20’的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側面33更設有第一卡扣凸塊331,且第一卡扣凸塊331具有第一導引斜面332,且第一導引斜面332是朝遠離第一側面33的方向逐漸向外斜向延伸,使第一卡扣凸塊331的寬度由第一頂面31朝第一底面32的方向逐漸變大,其中第一導引斜面332的表面可為平面或弧面(例如凸弧面或凹弧面),此並不限制。
承上,如圖5與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四側面44更設有第二卡扣凸塊441,第二卡扣凸塊441具有第二導引斜面442,且第二導引斜面442是朝遠離第四側面44的方向逐漸向外斜向延伸,使第二卡扣凸塊441的寬度由第二頂面41朝第二底面42的方向逐漸變大,其中第二導引斜面442的表面同樣可為平面或弧面(例如凸弧面或凹弧面),且第二導引斜面442的斜率與第一導引斜面332的斜率可彼此相同或不同,此並不限制。
再如圖5與圖6所示,本實施例之連接器模組20’之金屬罩殼50相較於上述第一實施例而言,金屬罩殼50之第一側板51更設有第一扣孔512,第二側板52設有第二扣孔522,第一扣孔512扣合於第一卡扣凸塊331,第二扣孔522扣合於第二卡扣凸塊441。具體而言,在金屬罩殼50罩蓋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組裝過程中,金屬罩殼50可由第一頂面31與第二頂面41朝第一底面32與第二底面42的方向套接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外,使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分別抵靠於第一側面33與第四側面44。接著,再將金屬罩殼50繼續朝第一底面32與第二底面42的方向施力,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即可分別受到第一導引斜面332與第二導引斜面442的導引而朝遠離彼此的方向張開。最後,金屬罩殼50再繼續朝第一底面32與第二底面42的方向施力時,即可使金屬罩殼50的頂板53抵靠於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頂面31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二頂面41、第一側板51的第一扣孔512扣合於第一卡扣凸塊331以及第二側板52之第二扣孔522扣合於第二卡扣凸塊441,使金屬罩殼50罩蓋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並且彼此扣合固定,避免金屬罩殼50因受力而發生位移或脫離的情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金屬罩殼50之第一扣孔512的形狀可對應於第一卡扣凸塊331的形狀,金屬罩殼50之第二扣孔522的形狀可對應於第二卡扣凸塊441的形狀。例如圖5與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扣孔512、第一卡扣凸塊331、第二扣孔522及第二卡扣凸塊441的形狀皆為方形,使第一扣孔512扣合於第一卡扣凸塊331後,第一扣孔512的孔緣與第一卡扣凸塊331的周圍可相互抵靠或僅具有些微的公差間隙,第二扣孔522扣合於第二卡扣凸塊441後,第二扣孔522的孔緣與第二卡扣凸塊441的周圍可相互抵靠或僅具有些微的公差間隙,達到金屬罩殼50能夠穩固地罩蓋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
藉此,本創作實施例透過第一導引斜面332與第二導引斜面442的設計,使金屬罩殼50朝同一方向施力(在此為第一頂面31與第二頂面41朝第一底面32與第二底面42的方向)即可快速罩蓋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且透過金屬罩殼50為一體成型之結構,更可提升金屬罩殼50的結構強度而更容易進行組裝。
如圖5與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金屬罩殼50之第一側板51更具有反折部513,其中反折部513為彎折板,反折部513是由第一側板51遠離頂板53的一端朝第二側板52方向彎折而出,且反折部513抵靠於第一絕緣本體30之第一底面32,使得金屬罩殼50能夠透過頂板53與反折部513夾住第一絕緣本體30而獲得更佳的定位效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本體30之第一底面32更設有限位槽321,限位槽321由第一底面32朝第一頂面31方向凹入,第一側板51的反折部513位於限位槽321內,以進一步加強金屬罩殼50與第一絕緣本體30的定位效果。
承上,如圖5與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之第二側板52同樣具有反折部523,其中反折部523為彎折板,反折部523由第二側板52遠離頂板53的一端朝第一側板51彎折而出,且反折部523抵靠於第二絕緣本體40之第二底面42,使得金屬罩殼50能夠透過頂板53與反折部523夾住第二絕緣本體40而獲得更佳的定位效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絕緣本體40之第二底面42更設有限位槽421,限位槽421由第二底面42朝第二頂面41方向凹入,反折部523位於限位槽421內,以進一步加強金屬罩殼50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定位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側板51之反折部513與第二側板52之反折部523可彼此對稱設置,使金屬罩殼50、第一絕緣本體30及第二絕緣本體40之間能夠平均受力而避免偏位或歪斜。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電路板10可具有至少一限位孔13,如圖2所示,電路板10具有多個限位孔13 (在此為四個限位孔13)。如圖5所示,第一絕緣本體30之第一底面32可設有多個限位柱322(在此為二個限位柱322),第二絕緣本體40之第二底面42可設有多個限位柱422(在此為二個限位柱422),且多個限位柱322、422分別對應穿入多個限位孔13內,以加強第一絕緣本體30、第二絕緣本體40及電路板10之間的定位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金屬罩殼50之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二固定接腳521可分別焊接固定於電路板10之第一組接孔11與第二組接孔12,使金屬罩殼50與電路板10彼此更加穩固定位。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之第一固定接腳511更具有穿孔5111,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一組接孔11焊接後,部分之焊接點F1更位於穿孔5111內,也就是說,在焊接過程中,焊料會流入穿孔5111內,使焊料冷卻形成焊接點F1後,部分之焊接點F1會固定於穿孔5111內以提高金屬罩殼50的抗拉拔能力,使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一組接孔11焊接後更為穩固。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之第二固定接腳521亦可設置上述穿孔以供焊接固定,在此即不重複贅述。
或者,如圖8所示,金屬罩殼50之第一固定接腳511也可具有至少一個凹槽51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接腳511具有二凹槽5112,其中一個凹槽5112位於第一固定接腳511的一側,另一個凹槽5112位於第一固定接腳511的另一側,且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一組接孔11焊接後,部分之焊接點F2位於多個凹槽5112內,也就是說,在焊接過程中,焊料會流入凹槽5112內,使焊料冷卻形成焊接點F2後,部分之焊接點F2會固定於凹槽5112內以提高金屬罩殼50的抗拉拔能力,使第一固定接腳511與第一組接孔11焊接後更為穩固。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罩殼50之第二固定接腳521亦可設置上述凹槽以供焊接固定,在此即不重複贅述。
圖9本創作主機板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圖10為本創作主機板第三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如圖9與圖10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連接器模組20a的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是沿著寬度方向(如圖2中所示之Y軸方向)彼此平行並排,使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側面33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四側面44彼此相鄰,第二側面34則與第三側面43彼此相鄰,且第一絕緣本體30之第一插槽39的朝向與第二絕緣本體40之第二插槽49的朝向相反。此外,相較於第一實施例而言,本實施例之金屬罩殼50a之頂板53a的長度縮減且寬度加大,第一側板51a與第二側板52a的寬度也加大,使頂板53a可同時抵靠於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頂面31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二頂面41上,第一側板51a可抵靠於第二側面34與第三側面43,第二側板52a抵靠於第一側面33與第四側面44,使金屬罩殼50a罩蓋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30與第二絕緣本體40上。
再如圖9與圖10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而言,本實施例之金屬罩殼50a的頂板53a上設有多個補強肋以進一步強化金屬罩殼50a的結構強度,在此,金屬罩殼50a的頂板53a設有彼此平行設置之三個補強肋531a以及彼此平行設置之二個補強肋531b,且二補強肋531b垂直於各補強肋531a並且分別連接於各補強肋531a的相對二端。
圖11為本創作主機板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圖12為本創作主機板第四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如圖11與圖12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連接器模組20b更包括第三絕緣本體60與第四絕緣本體70,第一絕緣本體30、第二絕緣本體40、第三絕緣本體60及第四絕緣本體70排列成二維陣列。此外,相較於第一實施例而言,本實施例之金屬罩殼50b的第一側板51b、第二側板52b及頂板53b的寬度加大,使金屬罩殼50b能夠同時罩蓋於第一絕緣本體30、第二絕緣本體40、第三絕緣本體60及第四絕緣本體70上。
再如圖11與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三絕緣本體60包括第三插槽69用於供電子組件C3對應插接,第四絕緣本體70包括第四插槽79用於供電子組件C4對應插接,第一絕緣本體30的第一插槽39與第二絕緣本體40的第二插槽49朝向相同方向,第三插槽69與第四插槽79朝向相同方向,且第一插槽39的朝向與第三插槽69的朝向相反,使多個電子組件C1~C4能從不同方向插接而充分利用電路板10上的使用空間。
雖然本創作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的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主機板 10:電路板 11:第一組接孔 12:第二組接孔 13:限位孔 20,20’,20a,20b:連接器模組 30:第一絕緣本體 31:第一頂面 32:第一底面 321:限位槽 322:限位柱 33:第一側面 331:第一卡扣凸塊 332:第一導引斜面 34:第二側面 35:第一前側面 36:第一後側面 39:第一插槽 40:第二絕緣本體 41:第二頂面 42:第二底面 421:限位槽 422:限位柱 43:第三側面 44:第四側面 441:第二卡扣凸塊 442:第二導引斜面 45:第二前側面 46:第二後側面 49:第二插槽 50,50a,50b:金屬罩殼 51,51a,51b:第一側板 511:第一固定接腳 5111:穿孔 5112:凹槽 512:第一扣孔 513:反折部 52,52a,52b:第二側板 521:第二固定接腳 522:第二扣孔 523:反折部 53,53a,53b:頂板 531,531a,531b:補強肋 60:第三絕緣本體 69:第三插槽 70:第四絕緣本體 79:第四插槽 C1,C2,C3,C4:電子組件 A1,A2:夾角 F1,F2:焊接點
[圖1]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3] 係圖1沿3-3線段之剖視圖。 [圖4] 係本創作金屬罩殼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5]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6]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7] 係本創作主機板一實施例之焊接示意圖。 [圖8] 係本創作主機板另一實施例之焊接示意圖。 [圖9]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0]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三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11]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2] 係本創作主機板第四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1:主機板
10:電路板
11:第一組接孔
12:第二組接孔
13:限位孔
20:連接器模組
30:第一絕緣本體
31:第一頂面
32:第一底面
33:第一側面
34:第二側面
35:第一前側面
36:第一後側面
39:第一插槽
40:第二絕緣本體
41:第二頂面
42:第二底面
43:第三側面
44:第四側面
45:第二前側面
46:第二後側面
49:第二插槽
50:金屬罩殼
51:第一側板
511:第一固定接腳
52:第二側板
521:第二固定接腳
53:頂板
531:補強肋
C1,C2:電子組件

Claims (16)

  1. 一種主機板,包括: 一電路板,具有一第一組接孔與一第二組接孔;以及 一連接器模組,包括: 一第一絕緣本體,包括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插槽,該第一插槽位於該第一頂面與該第一底面之間; 一第二絕緣本體,包括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插槽,該第二插槽位於該第二頂面與該第二底面之間,其中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彼此並排設置;以及 一金屬罩殼,罩蓋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金屬罩殼包括一頂板、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分別連接於該頂板的二側,該第一側板設有一第一固定接腳,該第二側板設有一第二固定接腳,該頂板抵靠於該第一頂面與該第二頂面,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位於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之間,該第一固定接腳與該第二固定接腳突出該第一底面與該第二底面並分別固定於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相對之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該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相對之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彼此相鄰,該第一側板抵靠於該第一側面,該第二側板抵靠於該第四側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側面設有一第一卡扣凸塊,該第一卡扣凸塊具有一第一導引斜面,該第四側面設有一第二卡扣凸塊,該第二卡扣凸塊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該金屬罩殼之該第一側板設有一第一扣孔,該第二側板設有一第二扣孔,該第一扣孔扣合於該第一卡扣凸塊,該第二扣孔扣合於該第二卡扣凸塊。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連接器模組更包括一第三絕緣本體與一第四絕緣本體,該金屬罩殼更罩蓋該第三絕緣本體與該第四絕緣本體上,且該第一絕緣本體、該第二絕緣本體、該第三絕緣本體及該第四絕緣本體排列成二維陣列。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三絕緣本體包括一第三插槽,該第四絕緣本體包括一第四插槽,該第一插槽與該第二插槽朝向相同方向,該第三插槽與該第四插槽朝向相同方向,且該第一插槽的朝向與該第三插槽的朝向相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彼此平行並排,該第一絕緣本體包括相對之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該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相對之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彼此相鄰,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彼此相鄰,該金屬罩殼之該第一側板抵靠於該第二側面與該第三側面,該第二側板抵靠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四側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插槽的朝向與該第二插槽的朝向相反。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金屬罩殼之該頂板更設有至少一補強肋。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頂板與該第一側板之間的夾角等於或小於90度,該頂板與該第二側板之間的夾角等於或小於90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側板遠離該頂板的一端具有一反折部,該反折部抵靠於該第一底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底面更設有一限位槽,該反折部位於該限位槽內。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插槽為一擴充卡插槽。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固定接腳與該第二固定接腳分別焊接固定於該第一組接孔與該第二組接孔。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固定接腳與該第一組接孔之間具有一焊接點,該第一固定接腳具有一穿孔,部分之該焊接點位於該穿孔內。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第一固定接腳與該第一組接孔之間具有一焊接點,該第一固定接腳具有一凹槽,部分之該焊接點位於該凹槽內。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板,其中該電路板具有一限位孔,該第一絕緣本體之該第一底面設有一限位柱以對應穿入該限位孔內。
TW110213947U 2021-11-24 2021-11-24 主機板 TWM625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947U TWM625553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主機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947U TWM625553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主機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5553U true TWM625553U (zh) 2022-04-11

Family

ID=8219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947U TWM625553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主機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55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7604A (zh) * 2023-04-11 2023-07-14 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精密数据采集控制板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7604A (zh) * 2023-04-11 2023-07-14 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精密数据采集控制板安装结构
CN116437604B (zh) * 2023-04-11 2023-11-03 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精密数据采集控制板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9017B1 (en)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485831B2 (en) Tall mezzanine connector
KR20230035021A (ko) 커넥터
TWI635675B (zh)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US7014506B2 (en) Board mounted memory card connector
TWM625553U (zh) 主機板
JP4735285B2 (ja) コネクタ
JP2008258016A (ja) 電子部品の端子と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との半田接続構造
US20240072467A1 (en) Surface mount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ompact electronic system therewith
JP3908032B2 (ja) パネル連結用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パネルの連結方法。
CN216249086U (zh) 主机板
TWM624203U (zh) 連接器模組及主機板
CN216214372U (zh) 连接器模块及主板
WO2022028357A1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8041533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6723567B2 (ja) コネクタ
CN114122779A (zh) 端子以及连接器
CN108565578B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07227229A (ja) 基板接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TW202125905A (zh) 單排連接器總成及單排連接器
CN220042365U (zh) Usb连接器及电子终端设备
CN218498402U (zh) 卡缘连接器和电子系统
TWI806593B (zh) 多媒體插座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8461944B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6436223U (zh) 插接座及应用该插接座的主机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