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4738U -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4738U
TWM624738U TW110212472U TW110212472U TWM624738U TW M624738 U TWM624738 U TW M624738U TW 110212472 U TW110212472 U TW 110212472U TW 110212472 U TW110212472 U TW 110212472U TW M624738 U TWM624738 U TW M6247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radiators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remov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2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峰仕
陳志瑋
劉武雄
Original Assignee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2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473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4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4738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包括有一外殼與複數個散熱器,該外殼在其中一側面上開設有複數個通風孔,在另一側面上裝設有複數個風扇,各該散熱器係裝設在該外殼內,各該散熱器之間具有一朝向各該通風孔或是各該風扇方向的夾角,在啟動各該風扇後可讓風不斷地的通過各該散熱器之後便直接排出,由於各該散熱器在風流通的路徑上不會重疊,因此,即使設有一個以上的該散熱器仍可確保每道風沒有溫差,使得散熱效果較佳,並兼具穩定整體散熱溫度之功效。

Description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係一用於裝設在伺服器機櫃內作為排熱用途的裝置。
網路科技不斷飛速進步,全球已進入大數據與互聯網時代,而雲端服務的需求在近數年內飛快的提升,伴隨而來的是,運用於雲端服務的電子計算設備的運算處理能力必須隨之擴大、增強,相對的也造成該電子計算設備所產生的熱能提升。
現有透過液體作為散熱媒介,以冷熱交換的方式循環,讓溫度相對較低的液體流經溫度相對較高的電子元件時吸收熱能,再於一冷卻裝置進行熱交換來釋放熱能,所述之冷卻裝置俗稱CDU(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請參閱第1圖,吸收熱能的液體透過管路進入一裝設有複數個風扇11的殼體1內,接著透過管路進入一第一散熱器12中再於另一端排出,又利用各該風扇11讓風由外部進入該殼體1內再排出,而於該殼體1內的風會通過該第一散熱器12,並把熱能帶離,以達到冷卻效果;
請參閱第2圖,現有在該第一散熱器12旁併置一第二散熱器13,透過二組散熱器來加快冷卻效果,但由於該殼體1為了配合伺服器機櫃設置,限制了尺寸,因此該第一散熱器12與該第二散熱器13於內部擺設的空間有限,目前都是相互水平並行,但也因此,當風從該第二散熱器13之後溫度會提高,而提高溫度的風接著通過該第一散熱器12時便會降低散熱效果,導致整體散熱效果降低。
因此,重新設計該殼體1內的散熱器與管路配置,使得散熱效果不被影響,且又能配置複數個散熱器來提升散熱效果,如此為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之解決方案。
本創作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係至少包含:一外殼,該外殼在其中一側面上開設有複數個通風孔,在另一側面上裝設有複數個風扇,該外殼上又分別裝設有一入水端與一出水端,該外殼內則分別裝設有一儲水箱與一抽水幫浦,該入水端銜接一入水管,該出水端則銜接一出水管;以及複數個散熱器,係裝設在該外殼內,各該散熱器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係朝向各該通風孔的方向或是朝向各該風扇的方向而設,各該散熱器分別具有一入水段與一出水段,該入水管係於該外殼內依序接通該儲水箱與該抽水幫浦後並分流銜接每個該散熱器的該入水段,該出水管則分流銜接每個該散熱器的該出水段,該入水段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一鰭片,該出水段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二鰭片,各該第一鰭片與各該第二鰭片一端相接,且各該第一鰭片之間與各該第二鰭片之間皆形成有複數個通風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散熱器係採V字狀、倒V字狀、W字狀或M字狀排列裝設在該外殼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散熱器設有二個,且係採V字狀或倒V字狀排列的裝設在該外殼內,並使得二個該散熱器之間形成有一夾角,該夾角係介於30°~160°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散熱器設有四個,且係採W字狀或M字狀排列的裝設在該外殼內,並使得二個該散熱器之間形成有一夾角,該夾角係介於30°~160°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係位在該散熱器的不同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係位在該散熱器的同一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第一鰭片與各該第二鰭片一端通過一連通段相接。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個該散熱器的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係分別設為一體成型,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之間係以一隔板隔開,進而限制水流方向。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第一鰭片與各該第二鰭片係設為扁平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風扇係裝設在相對各該通風孔的另一側面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係裝設在與各該通風孔的同一側面上。
本創作說明書之內容所揭示用於描述結構位置的「上」之用語,係指結構的任一表面位置,並非俗稱具有方向性的「上方」或「上面」。用於描述結構位置的「上方」、「下方」之用語,係指常規使用下結構位置的方向性。
本創作說明書之內容所揭示用於描述結構組合關係的「固設」或「裝設」之用語,泛指多個結構在組合後不會輕易的分離或掉落,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式的連接,亦可以是一體成型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的物理相連,亦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例如:使用螺紋、卡榫、扣具、釘子、黏著劑或高週波任一方式結合者。
本創作說明書之內容所揭示用於描述結構組合關係的「形成」之用語,泛指其中一個結構或多個結構在製造時結合成同一個本體,或是同一個本體上由於不同位置、形狀與功能所產生的對應結構者。
有關於本創作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3~5圖,如圖中所示,係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其結構至少包含一個外殼2與二個散熱器3;
其中,該外殼2在其中一側面上開設有複數個通風孔21,在相對各該通風孔21的另一側面上裝設有複數個風扇22,在與各該通風孔21的同一側面上又分別裝設有一入水端23與一出水端24,該外殼2內則分別裝設有一儲水箱25與一抽水幫浦26,該入水端23銜接一入水管27,該出水端24則銜接一出水管28;
其中,二個該散熱器3係裝設在該外殼2內,各該散熱器3分別具有位在同一側的一入水段31與一出水段32,該入水段31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一鰭片33,該出水段32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二鰭片34,各該第一鰭片33與各該第二鰭片34一端通過一連通段35相接,且各該第一鰭片33之間與各該第二鰭片34之間皆形成有複數個通風道36;
其中,請參閱第4、6、7圖,該入水管27係於該外殼2內依序接通該儲水箱25與該抽水幫浦26後並分流銜接每個該散熱器3的該入水段31,該出水管28則分流銜接每個該散熱器3的該出水段32,當高溫水由該入水端23進入後,會優先進入該儲水箱25中再被該抽水幫浦26抽出,並一路經由該入水管27分別進入各該入水段31,高溫水分別於各該入水段31內再分流至各該第一鰭片33內,各該第一鰭片33內的高溫水一併進入該連通段35後並再分流至各該第二鰭片34內,接著一併進入該出水段32之後經由該出水端24帶出,由於各該第一鰭片33內與各該第二鰭片34內提供更多的散熱接觸面積,在高溫水分別流入各該第一鰭片33內與各該第二鰭片34內之後可快速的將熱能導出,各該通風道36再將熱能經由風帶離;
請參閱第6、7圖,第一實施例中,實施散熱係在啟動各該風扇22後可將該外殼2內的空氣排出,外部空氣則由各該通風孔21進入,因此讓不斷進入的空氣皆通過各該通風道36再排出,從而形成風的流動,進一步帶離位於各該第一鰭片33內與各該第二鰭片34內被導出的熱能,在本實施例中,二個該散熱器3係採V字狀排列的裝設在該外殼2內,並使得二個該散熱器3之間形成有一夾角A,該夾角A係朝向各該通風孔21的方向而設,因此每道風在通過各該通風道36之後便直接朝向各該風扇22的方向排出,以確保每道風沒有溫差且都是首次通過各該通風道36後便排出,散熱效果較佳,並兼具穩定整體散熱溫度之功效,亦即,各該風扇22啟動後,亦可反向的將該外殼2外的空氣吸入,在通過各該通風道36後經由各該通風孔21排出,其亦可達到相同之功效。
請參閱第5、8圖,如圖中所示,係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其結構至少包含一個外殼2與二個散熱器3;
相較於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二個該散熱器3係採倒V字狀排列的裝設在該外殼2內,並使得二個該散熱器3之間形成有一夾角A,該夾角A係朝向各該風扇22的方向而設,因此同樣確保每道風沒有溫差且都是首次通過各該通風道36後便排出。
請參閱第5、9圖,如圖中所示,係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其結構至少包含一個外殼2與四個散熱器3;
相較於第一或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四個該散熱器3係採W字狀(亦或是M字狀)排列的裝設在該外殼2內,並使得四個該散熱器3之間皆形成有複數個夾角A,各該夾角A係分別朝向各該通風孔21的方向或是朝向各該風扇22的方向而設,因此每道風在通過各該通風道36之後便朝向各該風扇22的方向排出,亦同樣確保每道風沒有溫差且都是首次通過各該通風道36後便排出。
請參閱第7~9圖,上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中,該夾角A係介於30°~160°之間(其包括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與160°)。
請參閱第5圖,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中,各該入水段31與各該出水段32係設為一體成型,該入水段31與該出水段32之間係以一隔板37隔開,進而限制水流方向。
請參閱第4、5圖,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中,各該第一鰭片33與各該第二鰭片34係設為扁平狀,且較平寬面係與風的流動方向相互平行而設,藉以減少風阻兼具加大散熱接觸面積之功效。
本創作所提供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請參閱第4、5、7圖,當配置一個以上的該散熱器3時,藉由各該散熱器3以特定的角度配置,使得各該散熱器3在風流通的路徑上不會重疊,可確保每道風不會受到其他該散熱器3的影響,因此每道風之間沒有顯著溫差,在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具有散熱效果較佳並兼具穩定整體散熱溫度等顯著的優益功效。
本創作所提供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請參閱第10圖,揭示了該散熱器3另一實施態樣,該散熱器3係裝設在該外殼2內,各該散熱器3分別具有位在不同側的一入水段31與一出水段32,該入水段31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一鰭片33,該出水段32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二鰭片34,各該第一鰭片33與各該第二鰭片34一端相接,且各該第一鰭片33之間與各該第二鰭片34之間皆形成有複數個通風道36。
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僅是本創作部分較佳的實施例選擇,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悉此一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創作前述的技術特徵及實施例,並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所做的均等變化或潤飾,仍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而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殼體 11:風扇 12:第一散熱器 13:第二散熱器 2:外殼 21:通風孔 22:風扇 23:入水端 24:出水端 25:儲水箱 26:抽水幫浦 27:入水管 28:出水管 3:散熱器 31:入水段 32:出水段 33:第一鰭片 34:第二鰭片 35:連通段 36:通風道 37:隔板 A:夾角
[第1圖]係習用排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習用排熱裝置之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立體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立體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之散熱器結構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之散熱器實施散熱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第一實施例之實施散熱平面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第二實施例之結構平面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第三實施例之結構平面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之散熱器結構另一實施態樣示意圖。
2:外殼
21:通風孔
22:風扇
23:入水端
24:出水端
25:儲水箱
26:抽水幫浦
27:入水管
28:出水管
3:散熱器

Claims (10)

  1. 一種伺服機櫃排熱裝置,係至少包含: 一外殼,該外殼在其中一側面上開設有複數個通風孔,在另一側面上裝設有複數個風扇,該外殼上又分別裝設有一入水端與一出水端,該外殼內則分別裝設有一儲水箱與一抽水幫浦,該入水端銜接一入水管,該出水端則銜接一出水管;以及 複數個散熱器,係裝設在該外殼內,各該散熱器之間具有一夾角,該夾角係朝向各該通風孔的方向或是朝向各該風扇的方向而設,各該散熱器分別具有一入水段與一出水段,該入水管係於該外殼內依序接通該儲水箱與該抽水幫浦後並分流銜接每個該散熱器的該入水段,該出水管則分流銜接每個該散熱器的該出水段,該入水段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一鰭片,該出水段上固設有複數個第二鰭片,各該第一鰭片與各該第二鰭片一端相接,且各該第一鰭片之間與各該第二鰭片之間皆形成有複數個通風道。
  2.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各該散熱器係採V字狀、倒V字狀、W字狀或M字狀排列裝設在該外殼內。
  3.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該夾角係介於30°~160°之間。
  4.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係位在該散熱器的不同側。
  5.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係位在該散熱器的同一側。
  6. 如請求項5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鰭片與各該第二鰭片一端通過一連通段相接。
  7. 如請求項5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每個該散熱器的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係分別設為一體成型,該入水段與該出水段之間係以一隔板隔開。
  8.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鰭片與各該第二鰭片係設為扁平狀。
  9.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各該風扇係裝設在相對各該通風孔的另一側面上。
  10. 如請求項1之伺服機櫃排熱裝置,其中該入水端與該出水端係裝設在與各該通風孔的同一側面上。
TW110212472U 2021-10-22 2021-10-22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TWM624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472U TWM62473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472U TWM62473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738U true TWM624738U (zh) 2022-03-21

Family

ID=8174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2472U TWM62473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4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4853B (zh) 液冷式熱交換裝置
JP4532422B2 (ja) 遠心ファ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US2007022769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low distribution through a heat exchanger
TW202138683A (zh) 離心式散熱風扇與電子裝置的散熱系統
TWM539760U (zh) 集成型液體冷卻系統
TWI632650B (zh) 水冷散熱系統及水冷頭
US9772142B2 (en) Water-cooling device with stator and rotor pumping unit
TWI732553B (zh) 液冷系統
TWI778838B (zh)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TWM624738U (zh) 伺服機櫃排熱裝置
WO2017117937A1 (zh) 一种芯片散热器
TWI817607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US20220214112A1 (en) Internal circulation water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11366018B (zh) 半导体制冷用散热组件及半导体制冷设备
CN216429992U (zh) 伺服机柜排热装置
TWI808795B (zh) 冷卻系統及伺服器
TWI735074B (zh) Lts散熱器及具有該lts散熱器的電子設備
US20130014921A1 (en) Air flow guiding structure
CN216596944U (zh) 一种服务器系统中硬盘的散热装置
JP2007027340A (ja)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
CN116044783A (zh) 伺服机柜排热装置
TW201511660A (zh) 伺服器
TWI832729B (zh) 分流式液冷散熱器
TWI812286B (zh) 冷卻系統及伺服器
WO2022105305A1 (zh) 一种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