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3417U - 紅外線電療貼片 - Google Patents

紅外線電療貼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3417U
TWM623417U TW110213168U TW110213168U TWM623417U TW M623417 U TWM623417 U TW M623417U TW 110213168 U TW110213168 U TW 110213168U TW 110213168 U TW110213168 U TW 110213168U TW M623417 U TWM623417 U TW M6234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ayer
electrotherapy patch
electrotherapy
infrared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賴建宏
王俊勝
吳昶陞
傅可棨
張中銓
Original Assignee
立延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立延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立延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3417U/zh
Publication of TWM623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341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紅外線電療貼片,其包含一基材層、一紅外線放射、一加熱線圈及一導電層。該紅外線放射層設置於該基材層的一側面上,該紅外線放射層可放射紅外線。該加熱線圈夾設於該紅外線放射層與該基材層之間,該加熱線圈被配置為可電連接至外部電源。該導電層塗佈或附著於該紅外線放射層上,該導電層被配置為可電連接至外部電源。透過如上所述之紅外線電療貼片,可以解決習知電療貼片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仍不夠顯著之問題。

Description

紅外線電療貼片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紅外線電療貼片,尤其是指一種可促進傷口修復的紅外線電療貼片。
目前已知,當電流進入皮膚組織時,可以增加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的移動,並刺激纖維細胞增生,此過程會促進傷口癒合。基於上述原理,目前已設計出一種電療貼片,可用於促進傷口癒合,尤其是由於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引起之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當以該電療貼片對病患的傷口進行治療時,係先將電療貼片貼附於傷口附近的皮膚上,再由供電儀器供電給電療貼片,並由電療貼片將電刺激傳遞到皮膚,藉此促進修復皮膚傷口。
然而,由於電刺激治療的有效作用區域可能僅侷限在接收電刺激的肌肉組織的鄰近區域,對於更遠處的組織則沒有明顯效果,並且,在進行電刺激治療時,電刺激必須作用於傷口附近可供電刺激作用的肌肉上,才能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基於上述可知,電刺激治療對於傷口修復的作用範圍有限,使得習知電療貼片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仍不夠顯著。
本創作之目的即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紅外線電療貼片,包含一基材層;一紅外線放射層,設置於該基材層的一側面上,該紅外線放射層可放射紅外線;一加熱線圈,夾設於該紅外線放射層與該基材層之間,該加熱線圈被配置為可電連接至外部電源;及一導電層,塗佈或附著於該紅外線放射層之背對該加熱線圈的一表面上,該導電層被配置為可電連接至外部電源;其中該加熱線圈和該導電層為各自獨立的迴路。
如上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該紅外線放射層包含可放射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之紅外線紡織材料。
如上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該紅外線紡織材料為茶葉碳纖維。
如上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該紅外線紡織材料為由95%的含石墨烯人造絲和5%氨綸組成。
如上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該導電層的材料係選自由導電凝膠、銀、碳、銀複合材料及碳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
藉由如上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可以解決習知電療貼片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仍不夠顯著之問題。
1:紅外線電療貼片
11:基材層
12:紅外線層
13:加熱線圈
14:導電層
151:電極端子
152:電極端子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紅外線電療貼片的外觀分解示意圖。
圖2為理想黑體的光譜輻射功率密度分布圖。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本創作之實施例提供一紅外線電療貼片1,其包含一基材層11、一紅外線放射層12、一加熱線圈13、一導電層14、一電極端子151及一對電極端子152。該紅外線放射層12設置於該基材層11的一側面上,該紅外線放射層12係以石墨烯及茶葉碳纖維材料製成。該加熱線圈13夾設於該紅外線放射層12與該基材層11之間。該導電層14塗佈於該紅外線放射層12之背對該加熱線圈13的一表面上。該電極端子151和該對電極端子152設置於該基材層11的另一側面上,該電極端子151與該導電層14電連接,該對電極端子152與該加熱線圈13電連接,藉此設置為該加熱線圈13和該導電層14為各自獨立的迴路。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可透過該電極端子151和該對電極端子152電連接至外部電源(例如,一電療貼片專用的供電儀器或是電池)。
在本實施例中,當欲以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對病患進行治療時,係以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與外部電源(圖中未示)連接,由該外部電源將電流傳遞到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上。該加熱線圈13通電發熱後,對該紅外線放射層12進行加熱,受熱的紅外線放射層12便會放射出紅外線,茶葉碳纖維材料會放射出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當將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貼附於病患傷口附近的皮膚上時,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除了對病患傷口附近的皮膚進行電刺激,該紅外線放射層12放射出的紅外線也會照射於皮膚上的創傷處及附近皮膚。
關於紅外線對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在先前文獻中已提到,紅外線具有促進傷口修復的作用(Hsu,Y.H.,et al.,Far infrared promotes wound healing through activation of Notchl signaling.J Mol Med(Berl),2017.95(11):p.1203-1213)。在其他文獻中亦提到,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在照射於皮膚上的創傷位置時,具有更優異的促進傷口修復效果(H,TOYOKAWA.,et al.,Promotive Effects of Far-Infrared Rayon Full-Thickness Skin Wound Healing in Rats.Exp Biol Med (Maywood).2003 Jun;228(6):724-9;Hui-Wen Chiu.,et al.,Far-infrared promotes burn wound healing by suppressing NLRP3 inflammasome caused by enhanced autophagy.J Mol Med(Berl).2016 Jul;94(7):809-19)。
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基於上述原理,除了提供電刺激來促進傷口修復外,還可透過紅外線來加強傷口修復的效果。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電療貼片僅透過電刺激來促進修復傷口,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透過結合電刺激和紅外線來進一步提升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藉此,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解決習知電療貼片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仍不夠顯著之問題。
此外,透過該加熱線圈13的發熱效果,當以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對病患進行治療時,除了可提供紅外線和電刺激的治療效果外,還可透過該紅外線電療貼片1進一步提供對皮膚加熱升溫的效果。當皮膚溫度上升時,將有助於皮膚組織的血流量增加、促進血管舒張及血液循環,藉此進一步促進傷口的癒合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該加熱線圈13和該導電層14係透過各自對應的電極端子151和電極端子152電連接至外部電源,藉此實現各自獨立的迴路。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加熱線圈13和該導電層14可透過不同形式和不同數量的元件各自獨立地電連接至外部電源。在本實施例中,電極端子151和電極端子152係設計為鈕釦形式,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極端子151和電極端子152可設計為壓片、導線或其他現有已知的電連接元件,而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該基材層11係以不織布材料製成,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基材層11可選用如下所述的紅外線放射層12所使用的材料、其他合成纖維材料或其他現有已知用於電療貼片的基材層材料,而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該紅外線放射層12係以茶葉碳纖維製成。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選用現有已知可散射出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的其他紡織材料取代茶葉碳纖維,例如,一種由95%的含石墨烯人造絲和5%氨綸組成的紅 外線紡織材料,其貨號為FY-K0300001,其在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試驗報告(試驗報告編號:TFF9H251)被證實,此材料的紅外線放射率達0.8;又例如,一種由85%的尼龍和15%的氨綸組成的紅外線紡織材料,其編號為FY-K0402001,其在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試驗報告(試驗報告編號:TFF8L070)被證實,此材料的紅外線放射率達0.82。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紅外線放射層12亦可選用其他現有已知可放射出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的紡織材料或通過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所定制的FTTS-FA-010 4.1的紡織材料,而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本實施例中所選用的茶葉碳纖維材料放射之紅外線波長,已在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的試驗報告(試驗報告編號:108RJ27G051)被證實,此材料的紅外線放射率達0.9。同時參見圖2,圖中示出理想黑體光譜輻射功率密度分布位置,由圖2中可見,物體絕大部分放射出的紅外線之波長位於2至25μm之間,如前所述,由於茶葉碳纖維材料的紅外線放射率高達0.9,亦即,茶葉碳纖維的紅外線總輻射度(W/m2)為理想黑體的9成,其所放射出的紅外線也必然包含有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由此可證明,本實施例中所選用的茶葉碳纖維材料其會放射出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此外,前述所示例之由95%的含石墨烯人造絲和5%氨綸組成的紅外線紡織材料,其紅外線放射率達0.8,表示射出的紅外線為理想值的8成,前述所示例之由85%的尼龍和15%的氨綸組成的紅外線紡織材料,其紅外線放射率達0.82,表示射出的紅外線為理想值的8成2,上述示例材料所放射出的紅外線也必然包含有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
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電層14的材料為聚丙烯腈基碳纖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導電層14的材料可選自由導電凝膠、銀、碳、銀複合材料及碳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具體的例子為例如銀纖維、奈米銀、樹狀銀、熱轉印導 電膠、導電印刷漿料、導電高分子纖維、石墨烯、有機碳化合物等材料,或可選用其他現有已知適用於電療貼片的導電層之導電材料,而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該導電層14為塗佈於該紅外線放射層12上,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導電層14可以設計為附著於該紅外線放射層12上。
如上所述,透過該紅外線電療貼片的紅外線放射層,可以解決習知電療貼片促進傷口修復的效果仍不夠顯著之問題。同時,透過該加熱線圈的加熱效果,可以進一步提供對皮膚加熱升溫的效果。此外,透過使用能夠放射出波長為2~25μm的紅外線之紅外線紡織材料來製造紅外線放射層,還可以提供更優異的促進傷口修復效果。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紅外線電療貼片
11:基材層
12:紅外線層
13:加熱線圈
14:導電層
151:電極端子
152:電極端子

Claims (8)

  1. 一種紅外線電療貼片,包含:一基材層;一紅外線放射層,設置於該基材層的一側面上,該紅外線放射層可放射紅外線;一加熱線圈,夾設於該紅外線放射層與該基材層之間,該加熱線圈被配置為可電連接至外部電源;及一導電層,塗佈或附著於該紅外線放射層之背對該加熱線圈的一表面上,該導電層被配置為可電連接至外部電源;其中該加熱線圈和該導電層為各自獨立的迴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紅外線放射層包含可放射波長為2至25μm的紅外線之紅外線紡織材料。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紅外線紡織材料為茶葉碳纖維。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紅外線紡織材料為由95%的含石墨烯人造絲和5%氨綸組成。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導電層的材料係選自由導電凝膠、銀、碳、銀複合材料及碳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導電層的材料係選自由導電凝膠、銀、碳、銀複合材料及碳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紅外線紡織材料為茶葉碳纖維。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紅外線電療貼片,其中該紅外線紡織材料為由95%的含石墨烯人造絲和5%氨綸組成。
TW110213168U 2020-10-15 2020-10-15 紅外線電療貼片 TWM623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168U TWM623417U (zh) 2020-10-15 2020-10-15 紅外線電療貼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168U TWM623417U (zh) 2020-10-15 2020-10-15 紅外線電療貼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3417U true TWM623417U (zh) 2022-02-11

Family

ID=8132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168U TWM623417U (zh) 2020-10-15 2020-10-15 紅外線電療貼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3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8859B2 (en) Portable one-piece therapeutical apparatus with dual heating and low-frequency treatment functions
TWI592185B (zh) Conductive and heat conducting electrode device with far infrared r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de plate thereof
US9295854B2 (en) Light and bioelectric therapy pad
CN106237531A (zh) 光疗仪的层状结构、柔性可穿戴式光疗仪及光疗系统
CN113365695A (zh) 一次性柔性电子光疗装置
TW201731555A (zh) 具有光電熱療功能之經皮神經刺激裝置及其訊號控制方法
WO2022104793A1 (zh) 红外线电疗贴片
TWM623417U (zh) 紅外線電療貼片
CN209500532U (zh) 一种自加热理疗电极片
CN117180625A (zh) 柔性电极片和治疗仪
CN208784130U (zh) 石墨烯远红外线床垫
CN209137769U (zh) 基于石墨烯技术的电理疗功能鞋及电理疗系统
TWI794660B (zh) 紅外線電療模組
CN207506859U (zh) 一种可拉伸柔性红外治疗仪
WO2022104794A1 (zh) 红外线电疗模块
KR20110128976A (ko) 다수의 파장대를 가지는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한방뜸 모사장치
KR20160121153A (ko) 적외선 조사 장치 및 적외선 조사 방법
TWM609385U (zh) 發熱電療貼片
CN201253417Y (zh) 带驻留理疗贴的皮肤电极
CN208479968U (zh) 一种保健发热板
CN209154898U (zh) 一种电子理疗贴
CN213964824U (zh) 发热电疗贴片
TW201732750A (zh) 具有無線遙控功能的經皮神經刺激系統及其無線控制方法
KR20200067126A (ko) 세포재생과 혈류개선의 동시 작용에 의한 만성 관절 통증과 관절염 치료에 효과적인 신체 착용형 다파장 레이저 치료기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레이저 통증 치료 시술 셋트
CN215835576U (zh) 用于石墨烯综合治疗仪的石墨烯发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