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9616U - 氣液混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液混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9616U
TWM619616U TW110208439U TW110208439U TWM619616U TW M619616 U TWM619616 U TW M619616U TW 110208439 U TW110208439 U TW 110208439U TW 110208439 U TW110208439 U TW 110208439U TW M619616 U TWM619616 U TW M6196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plug
chamber
gas
m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8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慶源
阮益鋐
阮證隆
Original Assignee
和荷時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荷時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荷時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8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9616U/zh
Publication of TWM619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9616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氣液混和裝置包括有一殼體、一擾流器及一塞件,該殼體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一排水口及一腔室,該腔室分別與該入水口、該出水口及該排水口連通,該排水口設置於該殼體之底部;該擾流器設置於該腔室,自該入水口進入該腔室之水能流經該擾流器而與該腔室中之氣體產生混合;該塞件設置於該腔室中且能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塞件開啟該排水口,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塞件封閉該排水口,以及該塞件脫離該第二位置時,該塞件開啟該排水口。

Description

氣液混和裝置
本創作係與氣液混和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具有排除積水功能之氣液混和裝置。
已知氣泡水具有提升洗滌效果及節水之性能,而為了將自來水轉換為富含氣泡的氣泡水,一般會於水龍頭出水端增設一氣液混和裝置,透過該氣液混和裝置將氣體分散混入水流中,而形成帶有氣泡的水流。
氣液混和裝置通常包含一殼體及一擾流裝置,該殼體具有一入水端及一出水端,該入水端連接該水龍頭之出水口,該出水端用以輸出氣泡水,該擾流裝置設置於該殼體之內部腔室中,當使用者開啟水龍頭以後,水流通過該入水端進入該殼體之內部腔室中,並流經該擾流裝置,透過該擾流裝置能將內部腔室中之空氣與水混合以形成包含許多氣泡之氣泡水,而後由該出水端輸出。
然而前述之氣液混和裝置雖能提供氣泡水供使用者使用,但當使用者關閉水龍頭時,該殼體之內部腔室中難免會殘留積水,若經一段時間未使用,容易因濕氣或積水而有滋生細菌、黴菌抑或是發臭的問題,因此,基於上述理由,習用之氣液混和裝置仍然有待改善之處。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液混和裝置,當使用者關閉水源時,能有效排除氣液混和裝置中之殘餘積水。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的一種氣液混和裝置包括有一殼體、一擾流器及一塞件,該殼體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一排水口及一腔室,該腔室分別與該入水口、該出水口及該排水口連通,該排水口設置於該殼體之底部;該擾流器設置於該腔室,自該入水口進入該腔室之水能流經該擾流器而與該腔室中之氣體產生混合;該塞件設置於該腔室中且能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塞件開啟該排水口,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塞件封閉該排水口,以及該塞件脫離該第二位置時,該塞件開啟該排水口。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當連接於該殼體之該入水口之水源開啟時,水流能自該入水口進入該腔室並流經該擾流器,以混合氣體產生微氣泡水後由該出水口輸出,且透過該塞件能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間移動之設計,能達到有效排除該腔室中之積水的效果。
〔本創作〕
1:氣液混和裝置
10:殼體
101:入水口
102:出水口
103:排水口
104:限位肩部
121:內螺紋
12上殼體
14:下殼體
141:外螺紋
16:止水環
20:擾流器
22:擾流槽
221:上方開口
222:穿孔
223:槽底
24:擾流板
241:貫孔
30:塞件
301:凸桿
32:止水件
F:抵推力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R:腔室
R1:第一腔室
R2:第二腔室
S:壓縮彈簧
X:長軸
圖1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氣液混和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氣液混和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氣液混和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氣液混和裝置的側視圖。
圖5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氣液混和裝置的俯視圖。
圖6為圖5之A-A方向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5之B-B方向剖視示意圖。
圖8為圖5之B-B方向剖視示意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8所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氣液混和裝置1,包含一殼體10、一擾流器20及一塞件30。
請配合圖2及圖3,該殼體10包含一上殼體12及一下殼體14,該上殼體12之內周壁具有一內螺紋121,該下殼體14之外周壁具有一外螺紋141,該上殼體12及該下殼體14透過該內螺紋121及該外螺紋141之相互配合而以螺合的方式相互連結,藉此,能利於使用者開啟該殼體10進行該殼體內部之清潔或保養,除此之外,該下殼體14之外周壁套設有一止水環16以避免該殼體10內部之水自該上殼體12與該下殼體14之連接處滲出,實務上,該殼體10之該上殼體12及該下殼體14也可以是一體成形之設計,或者是透過其他連接方式連接,並不以上述以螺合的方式連接為限。
該殼體10具有一入水口101、一出水口102、一排水口103及一腔室R,該腔室R分別與該入水口101、該出水口102及該排水口103連通,該入水口101用以連接例如水龍頭之水源,該出水口102用以輸出水流,使用者可視需要於該出水口102處連接至用水設備(例如沐浴花灑裝置等),該入水口101設置於該殼體10之頂部,該排水口103設置於該殼體10之底部,該出水口102設置於該殼體10之側壁並位於該入水口101與該排水口103之間,且該出水口102之口徑小於該入水口101之口徑。
請配合圖2及圖5至圖7,該擾流器20設置於該腔室R,藉此,自該入水口101進入該腔室R之水能流經該擾流器20而與該腔室R中 之氣體產生混合。進一步說明的是,該擾流器20包含一擾流槽22及一擾流板24,該擾流槽22具有一上方開口221,該擾流板24環設於該上方開口221之外周緣;定義一長軸X,該長軸X通過該殼體10之該入水口101及該擾流槽22之該上方開口221,該擾流板24將該腔室R分隔為一第一腔室R1及一第二腔室R2,該擾流板24具有連通該第一腔室R1及該第二腔室R2之複數個貫孔241,該第一腔室R1及該第二腔室R2沿該長軸X方向排列,且該第一腔室R1相較該第二腔室R2位於靠近該入水口101的位置,該第二腔室R2環繞於該擾流槽22外周壁,該出水口102連通該第二腔室R2;該擾流槽22槽壁上具有複數個穿孔222,該些穿孔222分別連通該擾流槽22內部及該第二腔室R2。
如此一來,當水流自該入水口101進入該第一腔室R1後,水流能如圖6所示通過該擾流槽22之該上方開口221流進該擾流槽22中並於該擾流槽22中與該腔室R中之氣體產生混合,而後,該擾流槽22中之水流能經由該擾流槽22槽壁上之該些穿孔222或是如圖7所示經由該擾流板24之該些貫孔241而分別進入該第二腔室R2中,再由該出水口102輸出供使用者使用,透過本創作之該擾流器20,水流能經該擾流槽22之混合擾動及該些穿孔222與該些貫孔241之多次剪切後有效產生微小且均勻的氣泡。
值得一提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該擾流槽22之內徑是以自該上方開口221處往該擾流槽22之槽底223處漸縮的方式設計,且該擾流槽22之槽體及槽底223也分別以錐形的形狀呈現,以進一步提升氣液混和的效果。除此之外,於本實施例中,該些穿孔222與該些貫孔241分別是以複數個為例說明,實務上,貫孔與穿孔也可以分別設置一個,一樣 能達到連通該第一腔室R1及該第二腔室R2或是連通該第二腔室R2及該擾流槽22內部的效果。
請配合圖7及圖8,該塞件30設置於該殼體10之該腔室R中且能沿該長軸X方向於一第一位置P1及一第二位置P2間移動,當該塞件30位於該第一位置P1時(配合圖8)以及該塞件30脫離該第二位置P2時,該塞件30開啟該排水口103,當該塞件30位於該第二位置P2時(配合圖7),該塞件30封閉該排水口103。其中該氣液混和裝置1包含一維持件及一止水件32,該維持件及該止水件32設置於該腔室R中,該維持件提供一維持力驅使該塞件30維持於該第一位置P1,該塞件30連接於該擾流器20的底部,該止水件32套設於該塞件之一側,該長軸X依序通過該入水口101、該擾流槽22之該上方開口221、該塞件30及該排水口103。
於本實施例中,該維持件為一壓縮彈簧S,且該壓縮彈簧之兩端分別抵接該塞件30與該排水口103之周壁,該塞件30之一側與該擾流器20之底部連接並與該擾流器20為一體成形之設計,該塞件30之另一側具有一凸桿301自該腔室R穿出該排水口103,於初始狀態時,該壓縮彈簧S能抵推該塞件30以驅使該塞件30維持於該第一位置P1,當水自該入水口101經該上方開口221流入該擾流槽22時,該擾流器20受流入之水的衝力擠推而沿該長軸X方向驅使該塞件30往該第二位置P2移動同時壓縮該壓縮彈簧S,進而自動封閉該排水口103,並透過該止水件32提升該塞件30與該排水口103間之密合度,而使得該腔體R中具有微小且均勻氣泡之水能由該出水口102排出予用水設備使用。此外,透過該出水口102之口徑小於該入水口101之口徑致使該腔室R之出水量小於入水量的設計,能使得水自該入水口101持續流入時該腔體R時,能持續增加該腔 體R內之壓力,而能提升該擾流器20於該腔室R內之水產生微小且均勻氣泡的效果。
反之,當使用者關閉與該入水口101連接之水源時,如圖8所示,該壓縮彈簧S能釋放壓縮儲能並抵推該塞件30,以驅使該塞件30復歸至該第一位置P1並使得該塞件30脫離該第二位置P2而自動地開啟該排水口103,藉此以排除該腔室R內部之殘餘存積之水,以避免該腔室R因濕氣或積水而導致滋生細菌、黴菌抑或是發臭,並可使該腔室R重新充滿空氣。
除此之外,當該氣液混合裝置1長時間持續運作致使該腔室R內之氣體使用殆盡時,將使得自該入水口101流入的水流經該擾流器20無法產生微小且均勻氣泡。此時,使用者可能透過推抵該凸桿301而施予該塞件30往該殼體10內部方向之一抵推力F,即便水仍自該入水口101流入,仍可使該塞件30受推抵而脫離該第二位置P2進而開啟該排水口103,藉此,該腔室R中之水能經由該排水口103排出,並將該殼體10外部之空氣能通過該排水口103進入該殼體10之該腔室R,以達到補充該腔室R中之氣體含量的效果。
必須說明的是,該維持件除使用壓縮彈簧S外,於其他可行的實施方式中,亦可利用設置其他彈性體(如拉力彈簧、扭力彈簧、彈力橡膠等)、或是利用磁性體之互斥(互吸)的設計,達到上述使該塞件30脫離該第二位置P2而開啟該排水口103之目的。
請再配合圖7及圖8,再說明的是,該擾流板24之外徑與該殼體10之內徑相配合,而使得該擾流器20能相對該殼體10沿該長軸X方向移動,且該殼體10內周壁具有沿徑向朝內突出的一限位肩部104,當該塞件30位於該第一位置P1時,該擾流板24與該限位肩部104相抵接, 當該塞件30位於該第二位置P2時,該擾流板24脫離該限位肩部104,藉此,不僅能避免該擾流器20相對於該殼體10產生晃動,還能有效限制該塞件30及該擾流器20於該長軸X方向上的移動位置。
綜上所述,透過本創作之氣液混和裝置1不僅能提供微氣泡水供使用者使用,透過該塞件30能於該第一位置P1及該第二位置P2間移動之設計,當使用者開啟與該入水口101連接之水源時,水流衝力便能驅使該塞件30移動至該第二位置P2,進而密封該排水口103,使該腔室R內生成之微氣泡水可直接由該出水口102排出予使用者使用,並當使用者關閉與該入水口101連接之水源時,該壓縮彈簧S便能釋放壓縮儲能並抵推該塞件30而驅使該塞件30自動地復歸至該第一位置P1,使得該塞件30脫離該第二位置而開啟該排水口103,藉此,該腔室R中之餘水便能經由該排水口103排出,使該殼體10內部不會殘留積水,以避免該腔室R因濕氣或積水而導致滋生細菌、黴菌抑或是發臭,進而提供較佳的供水品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氣液混和裝置
10:殼體
101:入水口
102:出水口
103:排水口

Claims (12)

  1. 一種氣液混和裝置,包含: 一殼體,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一排水口及一腔室,該腔室分別與該入水口、該出水口及該排水口連通,該排水口設置於該殼體之底部; 一擾流器,設置於該腔室,自該入水口進入該腔室之液體能流經該擾流器而與該腔室中之氣體產生混合;以及 一塞件,設置於該腔室中且能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塞件開啟該排水口,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塞件封閉該排水口,以及該塞件脫離該第二位置時,該塞件開啟該排水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包含一維持件,設置於該腔室中,該維持件提供一維持力驅使該塞件維持於該第一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擾流器包含一擾流槽,該擾流槽具有一上方開口,定義一長軸,該塞件能沿該長軸方向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間移動,該長軸依序通過該入水口、該擾流槽之該上方開口、該塞件及該排水口,當液體自該入水口經該上方開口流入該擾流槽時,該擾流器受力而沿該長軸方向驅使該塞件往該第二位置移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能受一抵推力推抵而脫離該第二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塞件具有一凸桿自該腔室中穿出該排水口,且該抵推力推抵該凸桿穿出該排水口之部位時,該塞件脫離該第二位置。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塞件連接於該擾流器的底部,該維持件為一壓縮彈簧且兩端分別抵接該塞件與該排水口之周壁。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擾流器包含一擾流板,該擾流板將該腔室分隔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該第一腔室及該第二腔室沿該長軸方向排列,該擾流板具有連通該第一腔室及該第二腔室之至少一貫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第一腔室相較該第二腔室位於靠近該入水口的位置,該第二腔室環繞該擾流槽外周壁,該擾流槽槽壁具有至少一穿孔連通該擾流槽內部及該第二腔室。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出水口設置於該殼體之側壁並連通該第二腔室,該出水口位於該入水口與該排水口之間。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擾流板環設於該擾流槽之該上方開口外周緣,且該擾流板之外徑與該殼體之內徑相配合而能相對該殼體沿該長軸方向移動,該殼體內周壁具有沿徑向朝內突出的一限位肩部,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擾流板與該限位肩部抵接,當該塞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擾流板脫離該限位肩部。
  11. 如請求項3至10任一項中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擾流槽為錐形,該擾流槽之內徑自該上方開口往該擾流槽之槽底漸縮,該擾流槽之槽底為錐狀。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液混和裝置,其中該出水口之口徑小於該入水口的口徑。
TW110208439U 2021-07-19 2021-07-19 氣液混和裝置 TWM619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8439U TWM619616U (zh) 2021-07-19 2021-07-19 氣液混和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8439U TWM619616U (zh) 2021-07-19 2021-07-19 氣液混和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9616U true TWM619616U (zh) 2021-11-11

Family

ID=79908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8439U TWM619616U (zh) 2021-07-19 2021-07-19 氣液混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9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8419B1 (en) Water faucet containing water mixed with ozone
US20140367419A1 (en) Foam cartridges, pumps, refill units and foam dispensers utilizing the same
US20020153389A1 (en) Squeeze operated foam dispenser
KR101765026B1 (ko) 스퀴즈 용기용 거품발생펌프 및 그의 작동방법
KR101514811B1 (ko) 압착용기용 거품발생기
JP2018525290A (ja) 倒立型圧搾容器泡発生器
JP2011051622A (ja) スクイズフォーマー
RU2002135070A (ru)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ая головка с регулируемой плотностью распыляемого аэрозоля для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ействующего на принципе сжимания емкости
WO2017181963A1 (zh) 一种卫浴发泡机
JP2018523620A (ja) 圧搾容器用泡発生器
KR20160127726A (ko) 스퀴즈용기용 거품발생펌프 및 그의 작동방법
TWM619616U (zh) 氣液混和裝置
US3658091A (en) Device for the admixture of additive fluids mixed with water used in washing machines, dishwashers and the like
TW202304592A (zh) 氣液混和裝置
CN207951773U (zh) 一种防漏液体喷嘴
JP2006312474A (ja)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KR20200001048A (ko) 펌프 용기
US20210324620A1 (en) Anti-backflow device and bidet
KR100945653B1 (ko) 거품 발생용 펌프
CN210700684U (zh) 一种精油花洒
CN210423874U (zh) 即关即停出水装置、龙头和淋浴器
JP2502508Y2 (ja) 泡沫スプレ―装置
CN115318457B (zh) 一种花洒及其出泡结构
KR200396474Y1 (ko) 거품 분출 펌프디스펜서
WO2023082041A1 (zh) 一种下置大容量单气泵泡沫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