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4774U -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 Google Patents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4774U
TWM614774U TW110203581U TW110203581U TWM614774U TW M614774 U TWM614774 U TW M614774U TW 110203581 U TW110203581 U TW 110203581U TW 110203581 U TW110203581 U TW 110203581U TW M614774 U TWM614774 U TW M6147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needle
microneedle structure
degrees
angle
drug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3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立
Original Assignee
徐正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正立 filed Critical 徐正立
Priority to TW110203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477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4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477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且該微針貼片包含至少一微針結構及一板體,各該微針結構能位於該板體的底面,其中,該微針結構的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以容置一經皮輸送藥物,該經皮輸送藥物之一部份能凝固於該微針結構的底部,並朝下延伸形成針錐狀,該經皮輸送藥物之另一部份則能凝固於該腔室中,如此,藉由本創作之微針結構的腔室設計,能使該經皮輸送藥物難以脫離該微針結構,進而避免因藥物脫離導致劑量缺少而影響治療之成效與計畫。

Description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其中,該微針貼片包含至少一微針結構及一板體,該微針結構係由該板體之底面向下延伸而成,且該微針結構之外壁面底端抵接一底面,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以容置一經皮輸送藥物。該經皮輸送藥物之一部份能凝固於該微針結構的底部,並朝下延伸形成針錐狀,該經皮輸送藥物之另一部份則能凝固於該腔室中。
查,經皮輸藥系統(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係一種新興的投藥途徑,西元1998年,Mark Prausnitz使用矽製成微針貼片(microneedle patch, MNP),並以鈣黃綠素活細胞螢光染劑(Calcein AM)染色證實微針貼片可作為藥物傳遞之用。微針貼片可作為一藥物載體,其可應用範圍廣泛,囊括日常給藥及美容保養,其中,微針貼片依給藥方式不同可分為:固體微針、塗佈型微針、中空型微針及可溶解型微針等類型,固體微針係於角質層製造微通道後再塗佈藥物,使得藥物能透過微通道進入皮膚內;塗佈型微針係於微針表面塗佈藥物,微針穿刺角質層後藥物便能於皮膚內擴散;中空型微針係與傳統針劑注射類似,藥物能被容置於微針中,並以注射方式將藥物推送到皮膚內擴散;可溶解型微針係利用水溶性或可生物降解的物料製成微針,並將藥物置於微針內,微針結構於穿刺皮膚後溶解,使得藥物能釋放及擴散。除上述微針類型,幾丁聚醣微針則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
承上,微針貼片亦能運用於疫苗施打,臨床上常見的疫苗接種方式包含口服、皮下及肌肉注射,其中,口服疫苗種類如輪狀病毒疫苗,皮下注射疫苗種類如日本腦炎疫苗及水痘疫苗,肌肉注射疫苗種類如流感疫苗及B型肝炎疫苗。理想的疫苗係指容易接種的疫苗類型(如:口服疫苗),微針貼片具有能減少疼痛不適感、接種傷口小而降低注射感染的風險等優點,可望成為繼口服疫苗之後的理想疫苗類型。
按,微針(microneedle)之態樣能為子彈型、金字塔型、錐狀及釘狀,其結構係一種微米(μm)等級的構造,長度約為200至900微米、直徑最小可達1微米,每一微針在最小機械強度0.058牛頓的情況下可穿刺角質層,並輸送藥物至表皮層及真皮層之上(即,經皮輸藥),因微針結構短小不足以刺激神經末端,故能免除疼痛感。習知微針結構分為三段結構,一段式微針係指無分層的結構,二段式微針係分為針底層及針尖層,三段式微針係包括針底層、阻隔層及針尖層,其中,針尖層係為活性成分及藥物載體。惟,習知微針結構與針尖層之間僅為平面式黏合或壓製結合,礙於以該結合方式之藥物恐容易脫落而未能達到輸定藥物效果,故,如何有效解決前述問題,以提供品質更佳的微針產品,即為本創作之一重要課題。
鑑於習知微針結構與藥物結合方式仍有待改良,故,經過創作人多次反覆研究及測試後,終於開發出本創作之一種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期能藉由本創作之問世,能有效解決習知問題。
本創作係一種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該微針結構係應用於一微針貼片上,該微針貼片包含至少一微針結構及一板體,其中,該微針結構係由該板體之底面向下延伸而成,該微針結構之外壁面能與該板體夾擠形成一第一外角,且其外壁面之底端抵接一底面,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與該微針結構相對應的二外壁面夾擠形成一第一內角及一第二內角;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以容置一經皮輸送藥物,且該經皮輸送藥物之一部份能凝固於該微針結構的底部,並朝下延伸形成針錐狀,該經皮輸送藥物之另一部份則能凝固於該腔室中。
可選地,該微針結構能由熱塑性材料製成。
可選地,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與該微針結構之中心軸線呈正交關係。
可選地,該第一外角能等於90度。
可選地,該第一外角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可選地,該第一內角及該第二內角都為90度。
可選地,該第一內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小於90度。
可選地,該第一內角小於90度,且該第二內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可選地,該第一內角小於90度,且該第二內角小於90度。
可選地,該第一內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可選地,該腔室係會上下貫通該微針結構。
可選地,該腔室之相對應的二內壁面至少能形成一第一間距及一第二間距,其中,該第二間距能大於該第一間距,使得該腔室之內壁面對應於該第一間距與該第二間距的銜接處,能夠形成一肩部。
可選地,該腔室之頂端相對應的二內壁面係相隔該第二間距。
可選地,該板體能設有至少一貫穿孔,該貫穿孔能與該腔室相互連通。
可選地,該貫穿孔的口徑能大於或等於該腔室相對應之二內壁面所形成之間距。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為使本創作之目的、技術內容與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並參照附圖,對本創作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本領域之技藝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且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事先聲明,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進行描繪。
應理解,在本創作之說明書中任何地方所使用的實施例,包括任何術語的使用,都僅是說明性,絕不限制本創作或任何術語的範圍與含義。同樣地,本創作並不侷限於說明書所揭露的各種實施例。雖然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或第三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各該元件不應受前述術語的限制,前述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而不應對任何元件施加任何實質性限制,且不應限制各個元件在實際應用上的組裝或設置順序。另外實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頂)”、“下(底)”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本創作係一種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其中,為方便說明各個元件間的相對關係,係以第1圖之上方作為元件之上方(頂)位置,第1圖之下方作為元件之下方(底)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該微針貼片1包含至少一微針結構11及一板體13,其中,該板體13的底面凸設有該微針結構11,且該微針結構11的底端能設有一經皮輸送藥物2,茲就該經皮輸送藥物2設置於該微針結構11的流程,進行說明。
請參閱第2圖所示,首先,在步驟(301),請參閱第3A圖所示,一承載模具4的頂面係被塗佈該經皮輸送藥物2,其中,該承載模具4能由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所製成(但不以此為限),且其頂面凹設有至少一藥物容置空間40,該藥物容置空間40之縱斷面呈錐狀;在步驟(302),請參閱第3A及3B圖所示,一金屬加壓設備5能朝該承載模具4的頂面施加一作用力,以使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確實地填滿對應的該藥物容置空間40中;在步驟(303),請參閱第3B圖所示,刮除該承載模具4頂面上多餘的經皮輸送藥物2;在步驟(304),請參閱第3C圖所示,將該微針貼片1置放於該承載模具4的頂面,且該微針結構11能伸入至對應的藥物容置空間40後,透過該金屬加壓設備5對該微針貼片1加壓;在步驟(305),復請參閱第1圖所示,等待一預定時間,使得該經皮輸送藥物2凝固並附著於該微針貼片1後,令該微針貼片1脫離該承載模具4。
另外,請參閱第1及3C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該板體13對應於該微針結構11的位置,設有一貫穿孔130,該貫穿孔130能夠上下貫穿該板體13,又,該微針結構11內設有一腔室110,該腔室110能夠上下貫穿該微針結構11,並會與該貫穿孔130相連通。如此,在步驟(304)時,當該金屬加壓設備5對該微針貼片1施壓後,部分經皮輸送藥物2能夠流入該腔室110中,或是流入該腔室110與該貫穿孔130中,待前述經皮輸送藥物2凝固後,即能夠提高該經皮輸送藥物2與微針結構11間的結合穩定性,使得該微針貼片1的每一支微針末端(即,微針結構11連同其上的經皮輸送藥物2的最底端位置)都保持或實質上(substantially)保持於同一水平面,且具有預期的藥劑量。
為詳細說明本創作之微針貼片1以及其上之微針結構11的各種態樣,以下係通過數個實施例進行說明,惟,本創作之微針結構11與微針貼片1的態樣,並不侷限於本創作圖式所繪製的外觀,業者能夠根據實際產品需求,調整各個元件的外觀形狀,只要該微針結構11與微針貼片1具有後續實施例的相關基本結構與功效,即為本創作所欲保護之微針結構11與微針貼片1,合先陳明。
請參閱第4圖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該微針貼片1包含至少一微針結構11及一板體13,其中,該微針結構11能由熱塑性材料製成(如:聚醚醚酮(PEEK)、聚乳酸(PLA)、聚碳酸酯(PC)),係由該板體13之底面向下延伸而成,該微針結構11之至少一外壁面能與該板體13夾擠形成一第一外角θ1,且該微針結構11之外壁面之底端抵接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與該微針結構11相對應的二外壁面夾擠形成一第一內角θ2及一第二內角θ3;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110,以容置該經皮輸送藥物2,且該腔室110係會上下貫通該微針結構11,以形成一溢流空間。又,該板體13能設有至少一貫穿孔130,該貫穿孔130能與該腔室110相互連通,在第一實施例中,該腔室110相對應之二內壁面能形成一第一間距117,該貫穿孔130之口徑能大於該第一間距117,但不以此為限。當該經皮輸送藥物2經加壓後,其能由該腔室110底面向頂端溢流,使得各該經皮輸送藥物2與該微針結構11所形成之高度能維持一致。
承上,復請參閱第4圖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外角θ1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使得該微針結構11之外壁面係向中心軸線L方向傾斜,令該微針結構11的頂端橫斷面直徑能大於該微針結構11的底端橫斷面直徑,又,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內角θ2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θ3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還能與中心軸線L彼此正交,而為一水平面;惟,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外角θ1還能等於90度,使得該微針結構11之外壁面能與中心軸線L平行,令該微針結構11的頂端橫斷面直徑能等於該微針結構11的底端橫斷面直徑,在前述實施例中,該第一內角θ2及該第二內角θ3都能為90度,使得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與中心軸線L彼此正交,而為一水平面。
另外,該微針結構11的底面除了能呈水平態樣之外,其還能夠呈現其它態樣,例如,在第二實施例中,該微針結構11的底面能呈傾斜態樣,請參閱第5圖所示,該第一內角θ2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θ3能小於90度(即,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向第2圖的右下方方向傾斜);在第二實施例之變形態樣中,該第一內角θ2能小於90度,且該第二內角θ3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即,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向第2圖的右上方方向傾斜);或者,該微針結構11的底面能呈內縮態樣,在第三實施例中,請參閱第6圖所示,該第一內角θ2小於90度,且該第二內角θ3小於90度(即,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向上方凹入);或者,該微針結構11的底面能呈外凸態樣,在第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7圖所示,該第一內角θ2能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θ3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即,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向下方突出)。
復請參閱第4圖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經皮輸送藥物2之一部份能凝固於該微針結構11的底部,並朝下延伸形成針錐狀,該經皮輸送藥物2之另一部份則能凝固於該腔室110中。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以該金屬加壓設備5施以壓縮力填充至模型成形後,再將該微針結構11所形成的陣列與該經皮輸送藥物2對準並壓合,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由該腔室110底端進入該腔室110內,其與該腔室110之內壁面產生摩擦障礙,使得摩擦力能大於該經皮輸送藥物2之重力,而不易自該腔室110中脫離;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部分填充該腔室110,如此,當該經皮輸送藥物2凝固後,其與該微針結構11會具有較多的連接區域,例如,該微針結構11的底面以及腔室110的內壁面,故,該經皮輸送藥物2將能更為穩定地固定於該微針結構11,而無法輕易地脫離該微針結構11。
請參閱第5圖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110,以容置該經皮輸送藥物2,該板體13能設有至少一貫穿孔130,該貫穿孔130能與該腔室110相互連通,且該腔室110相對應之二內壁面能形成一第一間距117,該貫穿孔130之口徑能等於該第一間距117;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由該腔室110底端進入該腔室110內,在第二實施例中,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完全填充該腔室110,但不溢流至該貫穿孔130。
請參閱第6圖所示,在第三實施例中,其中,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110,以容置該經皮輸送藥物2;該腔室110之相對應的二內壁面能形成一第一間距117及一第二間距118,其中,該第二間距118能大於該第一間距117,使得該腔室110之內壁面對應於該第一間距117與該第二間距118的銜接處能夠形成一肩部119,該板體13能設有至少一貫穿孔130,該貫穿孔130能與該腔室110相互連通,且該貫穿孔130之口徑能等於該第二間距118;在第三實施例中,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部分填充該腔室110,且其填充高度能高於該肩部119,使得該經皮輸送藥物2溢流至該腔室110鄰近頂端處。
請參閱第7圖所示,在第四實施例中,其中,該微針結構11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110,以容置該經皮輸送藥物2;該腔室110之相對應的二內壁面至少能形成一第一間距117及一第二間距118,其中,該第二間距118能大於該第一間距117,使得該腔室110之內壁面對應於該第一間距117與該第二間距118的銜接處能夠形成一肩部119,該板體13能設有至少一貫穿孔130,該貫穿孔130能與該腔室110相互連通,且該貫穿孔130之口徑能等於該第二間距118;在第四實施例中,該經皮輸送藥物2能完全填充該腔室110及該貫穿孔130,使得該經皮輸送藥物2溢流至該腔室110頂端及該貫穿孔130。
惟,本創作之腔室110及該貫穿孔130的結構不侷限於第4至7圖所繪製的態樣,其能夠根據實際需求,而調整其態樣,只要該腔室110及/或該貫穿孔130能夠容置該經皮輸送藥物2即可。
綜上所述可知,透過本創作之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不僅能容置經皮輸送藥物,使得藥物能不與微針結構相分離,亦能避免因藥物脫離導致劑量缺少而影響治療之成效與計畫。按,以上所述,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惟,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並不侷限於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創作所揭露之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創作之保護範疇。
[習知] 無 [本創作] 1:微針貼片 11:微針結構 110:腔室 117:第一間距 118:第二間距 119:肩部 13:板體 130:貫穿孔 2:經皮輸送藥物 301~305:步驟 4:承載模具 40:藥物容置空間 5:金屬加壓設備 L:中心軸線 θ1:第一外角 θ2:第一內角 θ3:第二內角
[第1圖]係本創作之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與經皮輸送藥物壓製成形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經皮輸送藥物設置於微針結構的流程圖; [第3A圖]係本創作之經皮輸送藥物壓製過程的立體示意圖; [第3B圖]係本創作之經皮輸送藥物成形過程的立體示意圖; [第3C圖]係本創作之微針貼片與經皮輸送藥物壓製過程的立體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與經皮輸送藥物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與經皮輸送藥物的剖面示意圖;及 [第7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與經皮輸送藥物的剖面示意圖。
1:微針貼片
11:微針結構
110:腔室
13:板體
130:貫穿孔
2:經皮輸送藥物

Claims (16)

  1. 一種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係應用於一微針貼片上,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與該微針結構相對應的二外壁面夾擠形成一第一內角及一第二內角,且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向上凹設形成一腔室,該腔室能供容置一經皮輸送藥物,使得該經皮輸送藥物之一部份能凝固於該微針結構的底部,並朝下延伸形成針錐狀,該經皮輸送藥物之另一部份則能凝固於該腔室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微針結構能由熱塑性材料製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微針結構之底面能與該微針結構之中心軸線呈正交關係。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第一內角及該第二內角的角度都為90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第一內角的角度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的角度小於90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第一內角的角度小於90度,且該第二內角的角度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第一內角的角度小於90度,且該第二內角的角度小於90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第一內角的角度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且該第二內角的角度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9. 如請求項1至8任一項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腔室係會上下貫通該微針結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腔室之相對應的二內壁面至少能相隔形成一第一間距及一第二間距,其中,該第二間距能大於該第一間距,使得該腔室之內壁面對應於該第一間距與該第二間距的銜接處,能夠形成一肩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微針結構,其中,該腔室之頂端相對應的二內壁面係相隔該第二間距。
  12. 一種微針貼片,包含一板體與如請求項1至11任一項所述的至少一微針結構,其中,該微針結構係由該板體之底面向下延伸而成。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微針貼片,其中,該板體能設有至少一貫穿孔,該貫穿孔能與該微針結構的一腔室相互連通。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微針貼片,其中,該貫穿孔的口徑能大於或等於該腔室相對應之二內壁面所形成之間距。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微針貼片,其中,該微針結構之外壁面能與該板體之底面夾擠形成一第一外角。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微針貼片,其中,該第一外角係等於或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TW110203581U 2021-04-01 2021-04-01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TWM614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581U TWM614774U (zh) 2021-04-01 2021-04-01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581U TWM614774U (zh) 2021-04-01 2021-04-01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774U true TWM614774U (zh) 2021-07-21

Family

ID=77912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3581U TWM614774U (zh) 2021-04-01 2021-04-01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4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2696A (zh) * 2022-04-08 2022-07-0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三段式持续给药聚合物微针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2696A (zh) * 2022-04-08 2022-07-0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三段式持续给药聚合物微针的方法
CN114712696B (zh) * 2022-04-08 2023-06-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三段式持续给药聚合物微针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6211B2 (ja) 経皮投薬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に使用するニードル形成体
US10980991B2 (en) Flexible microneedle for dental material deliv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916543B (zh) 微针单元以及微针组件
JP6402714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ユニット
JP2015116335A (ja) 経皮薬剤投与システム及び経皮薬剤投与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US10918845B2 (en)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device
JP2021087866A (ja) 角質層に留ま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KR101628342B1 (ko) 약물 투여량 및 투여 깊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미세바늘 구조체 및 제조방법
KR101832716B1 (ko) 정량 투여가 가능하며 약물 투입 속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미세바늘 구조체 및 제조방법
JP6020771B2 (ja) 経皮投与デバイス、および、経皮投与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15012112A1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およ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製造方法
KR20120119250A (ko) 단턱이 형성된 미세바늘
KR20170135773A (ko) 정량 투여가 가능하며 약물 투입 속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미세바늘 구조체
TWM614774U (zh) 可容置經皮輸送藥物的微針結構及其微針貼片
CN108883262B (zh) 经皮给药装置
JP2012217653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と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と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製造方法
JP2016518928A (ja) 経皮投薬装置および経皮投薬方法
JP6003338B2 (ja) 針状体パッケージ
CN114209975B (zh) 一种基底易撕微针贴
CN217526091U (zh) 一种基底易撕微针贴
TWI786637B (zh) 具外露針尖的含藥微針貼片及其製法
JPWO2019059265A1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I724837B (zh) 用以形成微針產品之模具結構
CN218652721U (zh) 具有药剂包和穿刺导引部的含药微针贴片
JP3185527U (ja) 基板の端面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