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4696U - 氣體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氣體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4696U
TWM614696U TW110202532U TW110202532U TWM614696U TW M614696 U TWM614696 U TW M614696U TW 110202532 U TW110202532 U TW 110202532U TW 110202532 U TW110202532 U TW 110202532U TW M614696 U TWM614696 U TW M6146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pipe
valve seat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2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漢忠
Original Assignee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2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4696U/zh
Publication of TWM614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469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主要揭示一種氣體分配器,其包括:一閥座以及一配氣轉盤。其中,所述閥座具有一軸孔,且包括:一進氣管、一第一排氣管、一第二排氣管以及二連通件。並且,所述配氣轉盤設置於該閥座之上,且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於本新型之中,一馬達的一轉動軸穿過該閥座且連接於該配氣轉盤。如此設置,透過所述馬達及其所述轉動軸帶動該配氣轉盤進行轉動;該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一狀態之時,令一氣流自該進氣管依序流經一進氣腔、該二連通件、一導氣槽、一第一連通管以及一第一導氣腔,進而流入該第一排氣管。依據該配氣轉盤與該閥座的設計,令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具有高密封性且高效率的優點。

Description

氣體分配器
本新型係關於充氣、洩氣與氣體分流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氣體分配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與改善,人們對於按摩裝置的需求亦提高。並且,由於按摩裝置有效緩解身體上的僵硬與水腫,因此按摩裝置被廣泛地使用與販售至各地。
另外,按摩裝置不僅被用於舒緩人們疲勞,也用於復健及消水腫的用途。舉例來說,部分手術有機率產生淋巴水腫的現象,而淋巴水腫一旦發生後則不易復原;因此,這類的病患必須經常運用加壓療法以令淋巴液正常地回流。然而,常見的按摩裝置不僅占空間、難以搬動且價格昂,造成使用上有諸多不便。
由上述可以得知,現有的按摩裝置仍有所改善空間。有鑑於此,本新型之創作人係極力加以研究創作,而終於研發完成本新型之應用於按摩裝置的一種氣體分配器。
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係包括一閥座以及一配氣轉盤。其中,所述閥座具有一軸孔,且包括:一進氣管、一第一排氣管、一第二排氣管以及二連通件。於本新型之中,一馬達的一轉動軸穿過該閥座且連接於該配氣轉盤。透過所述馬達及其所述轉動軸帶動該配氣轉盤進行轉動;該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一狀態之時,令一氣流自該進氣管依序流經一進氣腔、該二連通件、一導氣槽、一第一連通管以及一第一導氣腔,進而流入該第一排氣管。如此一來,依據該氣體分配器的設計,令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係應用於一按摩裝置中以具有高便利性且低成本的優點。
為了達成上述本新型之主要目的,本案之創作人係提供所述氣體分配器之一實施例,係包括: 一閥座,具有一軸孔,且包括: 一進氣管,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且其第一端連通於一輸氣裝置,其第二端連通於該閥座的一進氣腔; 一第一排氣管,係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一導氣腔; 一第二排氣管,係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二導氣腔; 二連通件,係連通於該進氣腔; 一配氣轉盤,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配氣轉盤係設置於該閥座之上,且包括: 一固定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上,且位於該配氣轉盤之第一面之上; 一軸孔,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中心處; 一導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且連通於該閥座的該二連通件; 一第一排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 一第二排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 其中,一馬達的一轉動軸穿過該閥座之所述軸孔以及該配氣轉盤之所述軸孔,且突出於該固定槽之上; 其中,一插銷設置於該固定槽之中,且連接該馬達之所述轉動軸,進而令該配氣轉盤隨著該轉動軸轉動; 其中,透過所述馬達及其所述轉動軸令該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一狀態之時,該導氣槽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一連通管,進而與該閥座之所述第一導氣腔相連通;如此,令從該進氣管流入該氣體分配器之氣流依序經過該進氣腔、該二連通件、該導氣槽、該第一連通管以及該第一導氣腔,進而流入該第一排氣管;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二狀態之時,該導氣槽連通該閥座的一第二連通管,進而與該閥座之所述第二導氣腔相連通,令從該進氣管流入該氣體分配器之氣流依序經過該進氣腔、該二連通件、該導氣槽、該第二連通管以及該第二導氣腔,進而從該第二排氣管流出;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一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一排氣槽連通於該第一連通管,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一排氣管依序經過該第一導氣腔、該第一連通管,進而從該第一排氣槽的一排氣孔流出;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二排氣槽連通於該第二連通管,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二排氣管依序經過該第二導氣腔、該第二連通管,進而從該第二排氣槽的一排氣孔流出。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描述本新型所提出之一種氣體分配器,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盡說明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
請參閱圖1,顯示本新型之一種氣體分配器的立體圖。並請同時參閱圖2與圖3,顯示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的立體示意圖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係包括:一閥座11以及一配氣轉盤12。其中,所述閥座11具有一軸孔111,且包括:一進氣管11A、一第一排氣管11B、一第二排氣管11C、一第三排氣管11D、一第四排氣管11E以及二連通件112。更詳細地說明,該進氣管11A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且其第一端連通於一輸氣裝置,其第二端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進氣腔111A。接著,該第一排氣管11B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一導氣腔111B,且該第二排氣管11C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二導氣腔111C。再者,該第三排氣管11D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三導氣腔111D,且該第四排氣管11E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四導氣腔111E。值得注意的是,該二連通件112連通於該進氣腔111A。
承上述,該配氣轉盤12設置於該閥座11之上,且具有一第一面121以及一第二面122。更具體地,該配氣轉盤12係以其第二面朝向該閥座11。其中,該配氣轉盤12包括:一固定槽123、一軸孔124、一導氣槽125、一第一排氣槽12A、一第二排氣槽12B、一第三排氣槽12C以及一第四排氣槽12D。如圖2與圖3所示,該固定槽123係位於該配氣轉盤12的該第一面121之上,且該導氣槽125、該第一排氣槽12A、該第二排氣槽12B、該第三排氣槽12C以及該第四排氣槽12D皆位於該配氣轉盤12的該第二面122之上。所述配氣轉盤12的所述軸孔124係形成於該配氣轉盤12之中心處。值得說明的是,該導氣槽125連通於該閥座11的該二連通件112。所述第一排氣管11B連接有一第一氣囊,且所述第二排氣管11C連接有一第二氣囊;所述第三排氣管11D連接有一第三氣囊,且所述第四排氣管11E連接有一第四氣囊。一馬達2的一轉動軸21係穿過該閥座11之所述軸孔111以及該配氣轉盤12之所述軸孔124,且突出於該固定槽123之上。並且,一插銷22設置於該固定槽123之中,且連接該馬達2之所述轉動軸21。如此設置,令該配氣轉盤12隨著該轉動軸21的轉動進行轉動。
承上述,透過所述馬達2及其所述轉動軸21令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一第一狀態之時,該導氣槽125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一連通管112A,進而與該閥座11之所述第一導氣腔111B相連通。如此設置,令一氣流自該進氣管11A依序流經該進氣腔111A、該二連通件112、該導氣槽125、該第一連通管112A以及該第一導氣腔111B,進而流入該第一排氣管11B。換句話說,當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之時,自該輸氣裝置流入該進氣管11A的氣流,進而流入該第一排氣管11B以及該第一氣囊之中。另一方面,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一第二狀態之時,該導氣槽125連通該閥座11的一第二連通管112B,進而與該閥座11之所述第二導氣腔111C相連通,令所述氣流自該進氣管11A依序流經該進氣腔111A、該二連通件112、該導氣槽125、該第二連通管112B以及該第二導氣腔111C,進而從該第二排氣管11C流出。也就是說,當該配氣轉盤11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之時,自該輸氣裝置流入該進氣管11A的氣流,進而流入該第二排氣管11C以及該第二氣囊之中。
承上述,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一第三狀態之時,該導氣槽125連通該閥座11的一第三連通管112C,進而與該閥座11之所述第三導氣腔111D相連通,令所述氣流自該進氣管11A依序流經該進氣腔111A、該二連通件112、該導氣槽125、該第三連通管112C以及該第三導氣腔111D,進而從該第三排氣管11D流出。也就是說,當該配氣轉盤11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之時,自該輸氣裝置流入該進氣管11A的氣流,進而流入該第三排氣管11D以及該第三氣囊之中。再者,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一第四狀態之時,該導氣槽125連通該閥座11的一第四連通管112D,進而與該閥座11之所述第四導氣腔111E相連通,令所述氣流自該進氣管11A依序流經該進氣腔111A、該二連通件112、該導氣槽125、該第四連通管112D以及該第四導氣腔111E,進而從該第四排氣管11E流出。於本新型之中,所述配氣轉盤12係沿著順時鐘方向進行轉動。換句話說,當該配氣轉盤11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之時,自該輸氣裝置流入該進氣管11A的氣流,進而流入該第四排氣管11E以及該第四氣囊之中。
繼續參閱圖1至圖3。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一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一排氣槽12A連通於該第一連通管112A,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一排氣管11B依序經過該第一導氣腔111B、該第一連通管112A,進而從該第一排氣槽12A的一排氣孔121A流出。並且,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上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二排氣槽12B連通於該第二連通管112B,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二排氣管11C依序經過該第二導氣腔111C、該第二連通管112B,進而從該第二排氣槽12B的一排氣孔121B流出。接著,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三排氣槽12C連通於該第三連通管112C,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三排氣管11D依序經過該第三導氣腔111D、該第三連通管112C,進而從該第三排氣槽12C的一排氣孔121C流出。同樣地,所述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四排氣槽12D連通於該第四連通管112D,進而令氣體從該第四排氣管11E依序經過該第四導氣腔111E、該第四連通管112D,進而從該第四排氣槽12D的一排氣孔121D流出至該氣體分配器1外。換句話說,當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以及該第四氣囊之中的氣體將分別從該第一排氣槽12A的該排氣孔121A、該第二排氣槽12B的該排氣孔121B、該第三排氣槽12C的該排氣孔121C、該第四排氣槽12D的該排氣孔121D排出。也就是說,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以及該第四氣囊即進行洩氣動作。更具體地說明,於所述配氣轉盤12從所述第四狀態以順時鐘方向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上述四個氣囊之中的氣體分別透過對應的所述四個排氣管(11A、11B、11C、11D)同時進行60秒的洩氣動作;接著,所述配氣轉盤12繼續以順時鐘方向從該排氣狀態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進而進行下一充洩氣循環。
承上述,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更包括一控制單元,且該控制單元係耦接於該馬達2。如此設置,透過該控制單元的一控制訊號所述馬達2依序帶動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所述第二狀態、所述第三狀態、所述第四狀態以及所述排氣狀態,且其所述第一狀態、所述第二狀態、所述第三狀態、所述第四狀態以及所述排氣狀態的保持時間比為1:1:1:2。舉例來說,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依序轉動至該第一狀態且持續30秒、該第二狀態且持續30秒、該第三狀態且持續30秒以及該第四狀態且持續30秒,接著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該排氣狀態且持續60秒。換句話說,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可在循環時間內達到預設壓力值,且於循環的末60秒所述四個排氣管(11A、11B、11C、11D)同時排氣,再繼續下一個充排氣循環。值得說明的是,現有的氣體分配器僅能單獨洩氣,無法達到如同本新型所具有的同時洩氣的功能。更具體地說明,所述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該第四氣囊係可被製成腳套或手套的形式,且本新型之第一氣囊係位於最末端。也就是說,透過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的設計,令使用者將淋巴液及其他囤積於末端的液體,透過該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該第四氣囊逐一地按壓人體末端以令其液體朝身軀處流動,進而改善淋巴液水腫或末端腫大的問題。
承上述,該閥座11更包括:一上蓋113、一下蓋114、一固定盤115以及一密封墊116。其中,該上蓋113之上係形成有:該進氣管11A、該第一排氣管11B、該第二排氣管11C、該第三排氣管11D以及該第四排氣管11E。並且,該下蓋114連接於該上蓋113。如此一來,該上蓋113與該下蓋114透過複數個隔板11P形成有該進氣腔111A、該第一導氣腔111B、該第二導氣腔111C、該第三導氣腔111D、該第四導氣腔111E。接著,該固定盤115設置於該上蓋113的一凹槽之中。值得說明的是,該密封墊116設置於該固定盤115與該上蓋113之間,進而提升該氣體分配器1的氣密性。該二連通件114、該第一連通管111A、該第二連通管111B、該第三連通管111C以及該第四連通管111D皆穿過該固定盤115、該上蓋113與該密封墊116。
繼續參閱圖1至圖3,並請同時參閱圖4與圖5,顯示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的側視圖以及該配氣轉盤的剖面立體圖。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更包括設置於該閥座11與該馬達2之間的一彈性件13。另一方面,該氣體分配器1更包括:複數個卡合件14、複數個第一卡合槽15以及複數個第二卡合槽16。所述卡合件14形成於該上蓋113上,且所述第一卡合槽15形成於該密封墊116之上。其中,所述第一卡合槽15與對應的該複數個卡合件14相卡合。接著,所述第二卡合槽16形成於該固定盤115的一下表面,且所述第二卡合槽16與對應的該複數的卡合件14相卡合。補充說明的是,現有具有三出氣管的氣體分配器若直接擴增為四出氣管的氣體分配器之時,其轉盤及其整體體積將增加,將導致其氣密率降低。不同於現有的氣體分配器,本新型係透過所述閥座11的設計,進而在轉盤面積未擴大的情況下達到四個出氣管的功能。
如此,上述係已完整且清楚地說明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的技術特徵與立體圖,經由上述,吾人可以得知本新型係具有下列之優點:
(1) 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係包括一閥座11以及一配氣轉盤12。其中,所述閥座11具有一軸孔111,且包括:一進氣管11A、一第一排氣管11B、一第二排氣管11C、一第三排氣管11D、一第四排氣管11E以及二連通件112。該進氣管11A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且其第一端連通於一輸氣裝置,其第二端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進氣腔111A。於本新型之中,該第一排氣管11B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一導氣腔111B,且該第二排氣管11C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二導氣腔111C。再者,該第三排氣管11D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三導氣腔111D,且該第四排氣管11E連通於該閥座11的一第四導氣腔111E。並且,所述第一排氣管11B連接有一第一氣囊,且所述第二排氣管11C連接有一第二氣囊;所述第三排氣管11D連接有一第三氣囊,且所述第四排氣管11E連接有一第四氣囊。如此一來,透過馬達2以及一控制單元的設計,令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的該配氣轉盤12依序轉動至該第一狀態且持續30秒、該第二狀態且持續30秒、該第三狀態且持續30秒以及該第四狀態且持續30秒,接著該氣體轉盤12轉動至該排氣狀態且持續60秒。也就是說,將該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該第四氣囊製成腳套或手套的樣式且所述第一氣囊位於最末端,再搭配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進而令使用者可以將淋巴液及其他囤積於末端的液體,透過該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該第四氣囊逐一地按壓人體末端以令其液體朝身軀處流動,進而改善淋巴液水腫或末端腫大的問題。
(2)另一方面,透過本新型之第一排氣槽12A、該第二排氣槽12B、該第三排氣槽12C、該第四排氣槽12D的設計,令該配氣轉盤12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係同時將該第一氣囊、該第二氣囊、該第三氣囊以及該第四氣囊之中的氣體分別從該第一排氣槽12A的該排氣孔121A、該第二排氣槽12B的該排氣孔121B、該第三排氣槽12C的該排氣孔121C、該第四排氣槽12D的該排氣孔121D排出。也就是說,透過所述排氣槽(12A、12B、12C、12D)之設計,令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1具有同時洩氣的優點。
必須加以強調的是,上述之詳細說明係針對本新型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新型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本新型> 1:氣體分配器 11:閥座 111:軸孔 11A:進氣管 11B:第一排氣管 11C:第二排氣管 11D:第三排氣管 11E:第四排氣管 111A:進氣腔 111B:第一導氣腔 111C:第二導氣腔 111D:第三導氣腔 111E:第四導氣腔 112A:第一連通管 112B:第二連通管 112C:第三連通管 112D:第四連通管 112:連通件 113:上蓋 114:下蓋 115:固定盤 116:密封墊 117:固定件 12:配氣轉盤 121:第一面 122:第二面 123:固定槽 124:軸孔 125:導氣槽 12A:第一排氣槽 12B:第二排氣槽 12C:第三排氣槽 12D:第四排氣槽 121A:排氣孔 121B:排氣孔 121C:排氣孔 121D:排氣孔 11P:隔板 13:彈性件 14:卡合件 15:第一卡合槽 16:第二卡合槽 2:馬達 21:轉動軸 22:插銷
<習知> 無
圖1顯示本新型之一種氣體分配器的立體圖; 圖2顯示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3顯示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4顯示本新型之氣體分配器的側視圖;以及 圖5顯示配氣轉盤的剖面立體圖。
1:氣體分配器
11:閥座
11A:進氣管
11B:第一排氣管
11C:第二排氣管
11D:第三排氣管
11E:第四排氣管
12:配氣轉盤
121:第一面
2:馬達

Claims (9)

  1. 一種氣體分配器,包括: 一閥座,具有一軸孔,且包括: 一進氣管,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且其第一端連通於一輸氣裝置,其第二端連通於該閥座的一進氣腔; 一第一排氣管,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一導氣腔; 一第二排氣管,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二導氣腔; 二連通件,連通於該進氣腔; 一配氣轉盤,設置於該閥座之上;其中,該配氣轉盤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且包括: 一固定槽,位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一面之上; 一軸孔,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中心處; 一導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且連通於該閥座的該二連通件; 一第一排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 一第二排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 其中,一馬達的一轉動軸穿過該閥座之所述軸孔以及該配氣轉盤之所述軸孔,且突出於該固定槽之上; 其中,一插銷設置於該固定槽之中,且連接該馬達之所述轉動軸,進而令該配氣轉盤隨著該轉動軸轉動; 其中,透過所述馬達及其所述轉動軸令該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一狀態之時,該導氣槽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一連通管,進而與該閥座之所述第一導氣腔相連通;如此,令從該進氣管流入該氣體分配器之氣流依序經過該進氣腔、該二連通件、該導氣槽、該第一連通管以及該第一導氣腔,進而流入該第一排氣管;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二狀態之時,該導氣槽連通該閥座的一第二連通管,進而與該閥座之所述第二導氣腔相連通,令所述氣流自該進氣管依序流經該進氣腔、該二連通件、該導氣槽、該第二連通管以及該第二導氣腔,進而從該第二排氣管流出;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一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一排氣槽連通於該第一連通管,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一排氣管依序經過該第一導氣腔、該第一連通管,進而從該第一排氣槽的一排氣孔流出;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二排氣槽連通於該第二連通管,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二排氣管依序經過該第二導氣腔、該第二連通管,進而從該第二排氣槽的一排氣孔流出。
  2. 如請求項1之氣體分配器,其中,所述閥座更包括: 一第三排氣管,係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三導氣腔;以及 一第四排氣管,係連通於該閥座的一第四導氣腔;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三狀態之時,該導氣槽連通該閥座的一第三連通管,進而與該閥座之所述第三導氣腔相連通,令所述氣流自該進氣管依序流經該進氣腔、該二連通件、該導氣槽、該第三連通管以及該第三導氣腔,進而從該第三排氣管流出;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一第四狀態之時,該導氣槽連通該閥座的一第四連通管,進而與該閥座之所述第四導氣腔相連通,令所述氣流自該進氣管依序流經該進氣腔、該二連通件、該導氣槽、該第四連通管以及該第四導氣腔,進而從該第四排氣管流出。
  3. 如請求項2之氣體分配器,其中,所述配氣轉盤更包括: 一第三排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以及 一第四排氣槽,形成於該配氣轉盤之所述第二面上;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三排氣槽連通於該第三連通管,進而令氣體從該第三排氣管依序經過該第三導氣腔、該第三連通管,進而從該第三排氣槽的一排氣孔流出; 其中,所述配氣轉盤轉動至所述排氣狀態之時,該第四排氣槽連通於該第四連通管,進而令氣體從該第四排氣管依序經過該第四導氣腔、該第四連通管,進而從該第四排氣槽的一排氣孔流出至該氣體分配器外。
  4. 如請求項2之氣體分配器,其中,該閥座更包括: 一上蓋,形成有該進氣管、該第一排氣管、該第二排氣管、該第三排氣管以及該第四排氣管; 一下蓋,連接於該上蓋;其中,該上蓋與該下蓋形成有該進氣腔、該第一導氣腔、該第二導氣腔、該第三導氣腔、該第四導氣腔; 一固定盤,係設置於該上蓋的一凹槽之中; 一密封墊,設置於該固定盤與該上蓋之間; 其中,該二連通件、該第一連通管、該第二連通管、該第三連通管以及該第四連通管係穿過該固定盤、該上蓋與該密封墊。
  5. 如請求項1之氣體分配器,更包括: 一彈性件,設置於該閥座與該馬達之間。
  6. 如請求項4之氣體分配器,更包括: 複數個卡合件,形成於該上蓋之上; 複數個第一卡合槽,形成於該密封墊之上; 複數個第二卡合槽,形成於該固定盤的一下表面; 其中,該複數個卡合件卡合於對應的該第一卡合槽以及對應的第二卡合槽。
  7. 如請求項3之氣體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排氣管連接有一第一氣囊,且所述第二排氣管連接有一第二氣囊;所述第三排氣管連接有一第三氣囊,且所述第四排氣管連接有一第四氣囊。
  8. 如請求項4之氣體分配器,其中,所述閥座之內部設置有複數個隔板以形成所述進氣腔、該第一導氣腔、該第二導氣腔、該第三導氣腔、該第四導氣腔;並且,所述閥座更包括複數個固定件,以提升所述上蓋與所述下蓋之間的連接強度。
  9. 如請求項7之氣體分配器,更包括: 一控制單元,耦接於所述馬達; 其中,所述馬達依序轉動其所述轉動軸以帶動該配氣轉盤依序轉動至所述第一狀態、所述第二狀態、所述第三狀態、所述第四狀態以及所述排氣狀態,且其所述第一狀態、所述第二狀態、所述第三狀態、所述第四狀態以及所述排氣狀態的保持時間比為1:1:1:2。
TW110202532U 2021-03-10 2021-03-10 氣體分配器 TWM614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532U TWM614696U (zh) 2021-03-10 2021-03-10 氣體分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532U TWM614696U (zh) 2021-03-10 2021-03-10 氣體分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696U true TWM614696U (zh) 2021-07-21

Family

ID=7791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532U TWM614696U (zh) 2021-03-10 2021-03-10 氣體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46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4003B (zh) * 2022-01-28 2023-02-21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氣壓分配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4003B (zh) * 2022-01-28 2023-02-21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氣壓分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14696U (zh) 氣體分配器
CN211474396U (zh) 微型气泵
WO2019223236A1 (zh) 一种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3016877B (zh) 设有逆止装置的快速接头
CN106014941A (zh) 一种微型液体泵
US11231030B2 (en) Diaphragm pump
CN106438355A (zh) 一种全啮合的渐变壁厚涡旋齿
CN203570551U (zh) 一种微型真空泵
CN218624573U (zh) 充气泵
CN115822930A (zh) 充气泵
CN207033689U (zh) 一种用于车用电动膜片真空泵的阀盖
CN104873183A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地电子血压计
WO2022160129A1 (zh) 一种微型制氧机
CN210397055U (zh) 气泵
US20090047150A1 (en) Anti-jammed air pump
CN202883298U (zh) 一种采用双钟形体气囊的微型真空泵
CN208010566U (zh) 微型水泵
CN206801828U (zh) 一种用于车用电动膜片真空泵的阀板
CN207033698U (zh) 一种车用电动膜片真空泵
CN109441788A (zh) 环绕式真空泵
CN220212460U (zh) 一种双口充吸一体气泵
CN206071818U (zh) 一种采用锥形阀片的充气泵
CN217148572U (zh) 一种低噪小型制氧机
CN209228586U (zh) 具有消音结构的真空泵
TWI812278B (zh) 具有雙輸氣結構的負壓按摩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