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4294U - 光收發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收發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14294U TWM614294U TW110201438U TW110201438U TWM614294U TW M614294 U TWM614294 U TW M614294U TW 110201438 U TW110201438 U TW 110201438U TW 110201438 U TW110201438 U TW 110201438U TW M614294 U TWM614294 U TW M61429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transceiver
- thermally conductive
- substrate
- metal wiring
- wir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光收發模組。光收發模組包括基板、導熱基板、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收發元件以及光纖陣列。基板具有開口,導熱基板嵌設於開口。第一金屬佈線結構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基板及導熱基板上。光收發元件設置於導熱基板上,且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纖陣列設置於導熱基板上,用以與光收發元件進行溝通。
Description
本案係關於一種光收發模組,尤指一種光收發模組,以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
光學收發器(transceiver)是一種小型且功能強大的設備,可用於數據的發送和接收。於光纖網絡中,數據可以光脈衝的形式發送。其中數據可以極高的速度行進,並且跨越非常長的距離。而光學收發器是光纖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可進行電、光信號間的轉換。一般而言,光學收發器可以插入或嵌入網絡設備中,以進行信號的發送和接收。
傳統光收發器的光機組件係採用多階段式組裝方式完成。例如先將光收發元件、透鏡以及光纖陣列等光機組件分別形成於各自基座上,再組裝至電路板上。然而,光收發器進行信息收發時,各光機組件工作會產生不同的熱量,而致各光機組件及其基座發生不同程度之體積變化。在前述變化之下,各光機組件之間的位置會發生偏移,而導致光收發器內部光路偏移或中斷,進而造成光收發器之穩定性和壽命降低。有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以解決習知技藝所面對之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以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藉由先將例如氮化鋁基板之導熱基板嵌入電路基板以形成一體式結構後,再承載例如光收發元件等光機組件。而一體式結構有助於提昇整體的散熱效能,且金屬佈線結構更可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而一體形成於基板及導熱基板之間。設置於導熱基板上之光機組件,藉助導熱基板高熱傳特性與直接銲接圖形化設計,即便在高功率驅使下仍能有效散熱,避免熱量聚積而影響其操作性能。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以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藉由將例如氮化鋁基板之導熱基板嵌入電路基板,形成一體式結構以承載例如光收發元件等光機組件。由於導熱基板與電路基板之彈性模數與熱膨脹係數相近,有助於提昇光機組件之組裝製程的穩定性和產品品質,同時確保光機組件操作性能的穩定性,避免光收發模組中例如光收發元件等光機組件於操作時產生之熱量聚積而發生信號傳輸異常或故障。
本案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以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通過一電鍍或一線路印刷製程形成的金屬佈線結構,更一體地連接於導熱基板與電路基板之間,俾利於導熱基板上之光機組件以最短距離實現至電路基板的電性連接,有效降低反射損耗(return loss)和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同時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案遂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包括基板、導熱基板、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收發元件以及光纖陣列。基板具有開口,導熱基板嵌設於開口。第一金屬佈線結構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基板及導熱
基板。光收發元件設置於導熱基板上,且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纖陣列設置於導熱基板上,用以與光收發元件進行溝通。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光纖陣列及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均位於基板之一第一側。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光纖陣列位於基板之一第一側,且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位於基板之一第二側,其中第一側與第二側彼此相背。
於一實施例中,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延伸於導熱基板表面,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位於基板表面或伸入基板內。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為電致吸收調變雷射、光電探測器或跨阻放大器。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晶片載體,晶片載體具有一承載面以及一安裝面,光收發元件設置於承載面,安裝面貼合於導熱基板上。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第二金屬佈線結構,第一金屬佈線結構與第二金屬佈線結構分別配設於導熱基板相異側。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導接件,電連接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透鏡,設置於導熱基板上,且位於光收發元件以及光纖陣列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導熱凸台,熱耦合至導熱基板。
於一實施例中,基板為印刷電路板。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包括印刷電路板、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收發元件以及光纖陣列。印刷電路板嵌設有導熱基板,其中導熱基板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側及第二側,且印刷電路板露出導熱基板之第
一側。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一體形成於導熱基板及印刷電路板上。光收發元件設置於第一側,且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纖陣列設置於第一側,用以與光收發元件進行溝通。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係位於第一側或第二側。
於一實施例中,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延伸於導熱基板表面,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位於印刷電路板之表面或伸入印刷電路板之內。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為電致吸收調變雷射、光電探測器或跨阻放大器。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晶片載體,晶片載體具有承載面以及一安裝面,光收發元件設置於承載面,安裝面貼合於導熱基板上。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第二金屬佈線結構,第一金屬佈線結構與第二金屬佈線結構分別配設於第一側及第二側。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導接件,電連接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透鏡,設置於導熱基板上,且位於光收發元件以及光纖陣列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更包括導熱凸台,熱耦合至導熱基板。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案再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之製造方法,此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是提供基板,其中基板包括有開口。步驟(b)是將導熱基板嵌設於基板之開口內。步驟(c)在基板以及導熱基板上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形成第一金屬佈線結構。步驟(d)是將光收發元件以及光纖陣列設置於導
熱基板上,其中光收發元件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光纖陣列於空間上相對於光收發元件,用以與光收發元件進行溝通。
1、1a、1b、1c、1d、1e、1f、1g、1h:光收發模組
10、10a、10b:基板
11、11a:第一表面
12、12a:第二表面
12b:絕緣層
13:開口
20:導熱基板
21:第三表面
22:第四表面
31、31a:光收發元件
311:晶片載體
312:電致吸收調變雷射
313:承載面
314:安裝面
32:光纖陣列
33:透鏡
34:光接收組件
40、40a:第一金屬佈線結構
41、41a:第二金屬佈線結構
42:導接件
AA’:線段
BB’:線段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立體結構圖。
第2圖係揭示第1圖之光收發模組於AA’線段之截面圖。
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立體結構圖。
第4圖係揭示第3圖之光收發模組於BB’線段之截面圖。
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8圖係揭示本案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9A圖至第9D係揭示本案光收發模組之製程流程的第一示範例。
第10圖係揭示本案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11圖係揭示本案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12圖係揭示本案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
第13A圖至第13C係揭示本案光收發模組之製程流程的第二示範例。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立體結構圖。第2圖係揭示第1圖之光收發模組於AA’線段之截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包括基板10、導熱基板20、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光收發元件31以及光纖陣列32。基板10,例如是印刷電路板,具有開口13,導熱基板20嵌設於開口13。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基板10及導熱基板20上。前述一體形成是指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同時連接基板10及導熱基板20,可一次成型,也可以多次成型。
光收發元件31可例如是電致吸收調變雷射、光電探測器或跨阻放大器,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本實例中,光收發元件31設置於導熱基板20上,且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其中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延伸於導熱基板20表面,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延伸於基板10表面。光纖陣列32設置於導熱基板20上,用以與光收發元件31進行溝通。當光收發元件31為發光元件時,光纖陣列32接收來自光收發元件31的光束。當光收發元件31為收光元件時,光收發元件31接收來自光纖陣列32的光束。
於本實施例中,導熱基板20例如但不限於是氮化鋁基板。導熱基板20之導熱係數較佳是160W/m.K以上。導熱基板20之彈性模數(楊氏模數)較佳是320GPa左右。導熱基板20之熱膨脹係數較佳是4.4ppm/℃左右。當導熱基板20符合任一前述條件時,可提昇光機組件之組裝製程的穩定性和產品品質,同時確保光機組件操作性能的穩定性及壽命。
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0包括第一表面11以及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分別位於彼此相背的基板10第一側與第二側。開口13貫穿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另外,導熱基板20包括一第三表面21以及一第四表面22,其中第三表面21以及第四表面22分別位於彼此相背的導熱基板20第一側與第二側。於本實施例中,第三表面21與第一表面11相鄰設置,光收發元件31與光纖陣
列32設置於第三表面21上。此外,基板10的第一側與導熱基板20的第一側可以位於同一側,基板10的第二側與導熱基板20的第二側可以位於同一側。
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31鄰設於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以及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之交界處。光收發元件31例如由電致吸收調變雷射(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EML)312以及晶片載體311(Chip On Carrier,COC)所構成。晶片載體311具有承載面313以及安裝面314。電致吸收調變雷射312設置於晶片載體311之承載面313,安裝面314貼合於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較佳者,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與晶片載體311之承載面313相連接,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設置於晶片載體311之承載面313以及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上。光收發元件31、光纖陣列32及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均位於導熱基板20上,較佳是均位於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所在的第一側。因光收發元件31及光纖陣列32運作時產生之熱是被同一導熱基板20所導離及均熱,故可以有效維持光收發元件31及光纖陣列32間的相對位置,有效降低反射損耗(return loss)和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同時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並提昇散熱效能、光收發模組1的使用穩定度及壽命。
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更包括透鏡(Lens)33,設置於導熱基板20上,且位於光收發元件31以及光纖陣列32之間,用以對光收發元件31與光纖陣列32間的光傳遞聚焦。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另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更包括光接收組件34,設置於導熱基板20上,透過導熱基板20進行散熱。其中光接收組件34係電致吸收調變雷射、光電探測器(Photo Detector,PD)或跨阻放大器(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於另一實施例中,光接收組件34與光收發元件31更例如各別設置於不同的導熱基板20,再一併組裝至基板10上。當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立體結構圖。第4圖係揭示第3圖之光收發模組於BB’線段之截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
1a與第1圖至第2圖所示之光收發模組1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中,光收發模組1a包括基板10、導熱基板20、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光收發元件31a、光纖陣列32以及透鏡33。基板10具有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以及開口13,導熱基板20嵌設於開口13,且導熱基板20的第三表面21以及第四表面22分別連接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以及第二表面12。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第一表面11及第三表面21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第二表面12及第四表面22上。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以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分別配設於導熱基板20相異側。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31a例如為電致吸收調變雷射晶片,不具晶片載體結構,而以導熱基板20當晶片載體,或更是以覆晶(Flip chip)型式直接設置於導熱基板20的第三表面21上,且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則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可例如作為訊號通道。由於光收發元件31a直接透過導熱基板20進行散熱,以提昇光收發模組1a的散熱效能。另一方面,設置於第二表面12及第四表面22上的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則可作為例如接地線或散熱金屬層。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31與光纖陣列32位於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所在第一側,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位於基板10之第二表面12所在之第二側,第一側與第二側彼此相背,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之一部份可作為接地線或散熱金屬層。本案並不以此為限,且不再贅述。
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b與第3圖至第4圖所示之光收發模組1a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中,基板10a為印刷電路板,甚至是多層電路基板。導熱基板20嵌設於基板10a之開口13,且導熱基板20的第四表面22連接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a通過電鍍
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第三表面21上,且延伸至基板10a的第一表面11a以及第二表面12之間。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a延伸於導熱基板20表面,部分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a伸入基板10內。於換言之,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a可為基板10a的一內部佈線層,可例如透過導電過孔導接至基板10a的第一表面11a或第二表面12。藉此,光收發元件31a可直接透過導熱基板20進行散熱,提昇光收發模組1b的散熱效能。此外,光收發元件31a更可透過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a實現多元變化的電路連接設計。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c與第3圖至第4圖所示之光收發模組1a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a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第四表面22,且延伸至基板10b的第一表面11以及第二表面12a之間。換言之,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a可為基板10b的一內部佈線層,可透過導電通道導接至基板10b的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a。藉此,光收發元件31a可直接透過導熱基板20進行散熱,提昇光收發模組1c的散熱效能。此外,基板10b更可透過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a作為例如接地線或散熱金屬層,實現多元變化的電路連接設計並提昇光收發模組1c的散熱效能。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d與第6圖所示之光收發模組1c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中,光收發模組1d更包括一導熱凸台50,熱耦合至導熱基板20之第四表面22,藉以提昇導熱基板20的散熱效能。於本實施例中,導熱凸台50可例如但不限於是由鋅或銅合金所構成。
第8圖係揭示本案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光收發模組之截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模組1e與第6圖所示之光收發模組1c相似,且相同的元件
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中,導熱基板20更包括導接件42,形成於導熱基板20之側壁或深入導熱基板20內,電連接於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a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導接件42可例如但不限於是一側壁鍍金層。於其他實施例中,導接件42亦可例如是導電過孔或導電柱,本案並不以此為限,且不再贅述。
由上可知,本案藉由將例如氮化鋁基板之導熱基板20嵌入基板10、10a、10b,形成一體式結構以承載例如光收發元件31、31a等光機組件。而一體式結構有助於提昇整體的散熱效能及維持各光機組件間的光路通暢。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40a以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41a更可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而一體形成於基板10、10a、10b及導熱基板20之間。設置於導熱基板20上之光機組件,藉助導熱基板20高熱傳特性與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40a以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41a直接銲接圖形化設計,可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而針對前述實施例,本案更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的製造方法。
第9A圖至第9D係揭示本案光收發模組之製程流程的第一示範例。首先,如第9A圖所示,提供一基板10。其中基板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以及一開口13,開口13貫穿第一表面11以及第二表面12。如第9B圖所示,將一例如氮化鋁基板之導熱基板20嵌設於基板10之開口13內,使基板10與導熱基板20形成一體式結構。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0與導熱基板20的厚度相同,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連接導熱基板20的第三表面21,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連接導熱基板20的第四表面22。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任何將導熱基板20嵌設於基板10之組裝方式均適用於本案。爾後,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形成一第一金屬佈線結
構40或/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分別延伸至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及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如第9C圖所示,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例如由導熱基板20之第四表面22延伸至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最後,將光收發元件31a、光纖陣列32以及透鏡33等光機組件設置於導熱基板20的第三表面21,並完成耦合對位。所得之光收發模組1f即如第10圖所示。光纖陣列32於空間上相對於光收發元件31a,透鏡33位於光收發元件31a以及光纖陣列32之間,用以中轉來自光收發元件31a或光纖陣列32的光束。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31a電連接至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上,且靠近於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與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的交界處,俾利於導熱基板20上之光收發元件31a以最短距離實現至基板10的電性連接,有效降低反射損耗和插入損耗,同時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於另一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31a、光纖陣列32以及透鏡33等光機組件可設置於導熱基板20的第四表面22,所得之光收發模組1g即如第11圖所示。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以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更可例如透過基板10的導電過孔或導電柱(未圖式)實現電性連接。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且不再贅述。
另一方面,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將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設置於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及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將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設置於導熱基板20之第四表面22及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所得一體式結構如第9C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透過例如壓合(Lamination)製程,使一絕緣層12b覆蓋如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導熱基板20之第四表面22以及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爾後,再透過蝕刻露出導熱基板20之第四表面22以及部份的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a,則所得之結構如第9D圖所示。其中基板10b成為多層電路板結構,而第二金屬佈線結構41a更延伸至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a之間,成為基板10b的一內部佈線層。此時,將光收發元件31a、光纖陣列32以及透鏡33等光機組件設置於導
熱基板20的第三表面21,則所得之光收發模組1c即如第6圖所示。於另一實施中,將光收發元件31a、光纖陣列32以及透鏡33等光機組件設置於導熱基板20的第四表面22,則所得之光收發模組1h即如第12圖所示。
第13A圖至第13C係揭示本案光收發模組之製程流程的第二示範例。首先,如第13A圖所示,提供一基板10。其中基板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以及一開口13,開口13貫穿第一表面11以及第二表面12。接著,將一例如氮化鋁基板之導熱基板20嵌設於基板10之開口13內,使基板10與導熱基板20形成一體式結構,如第13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0的厚度更例如大於導熱基板20的厚度,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連接導熱基板20的第四表面22,導熱基板20的第三表面21於組裝後位於基板10的開口13內,低於第一表面11的高度。接著,將光收發元件31、光纖陣列32與透鏡33等光機組件設置於第三表面21上,並完成彼此的耦合對位,如第13C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光收發元件31例如包括電致吸收調變雷射312以及晶片載體311。晶片載體311具有一承載面313以及一安裝面314。電致吸收調變雷射312設置於晶片載體311之承載面313,安裝面314貼合於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承載面313則連接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使光收發元件31鄰設於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以及導熱基板20之第三表面21之交界處。爾後,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形成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設置於基板10之第一表面11,且延伸至導熱基板20上晶片載體311之承載面313,使導熱基板20上之電致吸收調變雷射312以最短距離實現至基板10的電性連接。所得光收發模組1即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藉此,電致吸收調變雷射312產生之熱量經晶片載體311與導熱基板20即可有效逸散,而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形成的第一金屬佈線結構40一體地連接於導熱基板20與基板10之間,實現電致吸收調變雷射312以最短距離電連接至基板10,同時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光收發模組,以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藉由先將例如氮化鋁基板之導熱基板嵌入電路基板以形成一體式結構後,再承載例如光收發元件等光機組件。而一體式結構有助於提昇整體的散熱效能,且金屬佈線結構更可通過電鍍或線路印刷製程而一體形成於基板及導熱基板之間。設置於導熱基板上之光機組件,藉助導熱基板高熱傳特性與直接銲接圖形化設計,即便在高功率驅使下仍能有效散熱,避免熱量聚積而影響其操作性能,且可以有效降低反射損耗(return loss)和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進而提昇散熱效能並確保信號傳輸之穩定性。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光收發模組
10:基板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開口
20:導熱基板
21:第三表面
31:光收發元件
311:晶片載體
312:電致吸收調變雷射
313:承載面
32:光纖陣列
33:透鏡
34:光接收組件
40:第一金屬佈線結構
AA’:線段
Claims (20)
- 一種光收發模組,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開口; 一導熱基板,嵌設於該開口; 一第一金屬佈線結構,通過一電鍍或一線路印刷製程一體形成於該基板及該導熱基板; 一光收發元件,設置於該導熱基板上,且電連接至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以及 一光纖陣列,設置於該導熱基板上,用以與該光收發元件進行溝通。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光收發元件、該光纖陣列及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均位於該基板之一第一側。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光收發元件、該光纖陣列位於該基板之一第一側,且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位於該基板之一第二側,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彼此相背。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部分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延伸於該導熱基板之一表面,部分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位於該基板之一表面或伸入該基板之內。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光收發元件為一電致吸收調變雷射、一光電探測器或一跨阻放大器。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晶片載體,該晶片載體具有一承載面以及一安裝面,該光收發元件設置於該承載面,該安裝面貼合於該導熱基板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第二金屬佈線結構,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與該第二金屬佈線結構分別配設於該導熱基板的相異側。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導接件,電連接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及該第二金屬佈線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透鏡,設置於該導熱基板上,且位於該光收發元件以及該光纖陣列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導熱凸台,熱耦合至該導熱基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基板為印刷電路板。
- 一種光收發模組,包括: 一印刷電路板,嵌設有一導熱基板,該導熱基板具有彼此相背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其中該印刷電路板露出該導熱基板之該第一側; 一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一體形成於該導熱基板及該印刷電路板上; 一光收發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側,且電連接至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以及 一光纖陣列,設置於該第一側,用以與該光收發元件進行溝通。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係位於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部分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延伸於該導熱基板之一表面,部分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位於該印刷電路板之一表面或伸入該印刷電路板之內。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收發模組,其中該光收發元件為一電致吸收調變雷射、一光電探測器或一跨阻放大器。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晶片載體,該晶片載體具有一承載面以及一安裝面,該光收發元件設置於該承載面,該安裝面貼合於該導熱基板上。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第二金屬佈線結構,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與該第二金屬佈線結構分別配設於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導接件,電連接該第一金屬佈線結構及該第二金屬佈線結構。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透鏡,設置於該導熱基板上,且位於該光收發元件以及該光纖陣列之間。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收發模組,更包括一導熱凸台,熱耦合至該導熱基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1438U TWM614294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光收發模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1438U TWM614294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光收發模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4294U true TWM614294U (zh) | 2021-07-11 |
Family
ID=7791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1438U TWM614294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光收發模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142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09991B (zh) * | 2021-07-28 | 2023-07-21 | 特崴光波導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光學元件之裝置的製造方法及利用該製造方法製成之光傳輸裝置 |
-
2021
- 2021-02-05 TW TW110201438U patent/TWM614294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09991B (zh) * | 2021-07-28 | 2023-07-21 | 特崴光波導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光學元件之裝置的製造方法及利用該製造方法製成之光傳輸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54476B1 (en) | Stackable optoelectronics chip-to-chip interconnec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
KR101238977B1 (ko) | 광 전기 복합 배선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1287117B1 (ko) | 광전기 복합 배선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6808318B2 (en) | Parallel fib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module | |
US6696755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CN100521887C (zh) | 具有陶瓷馈通头部组件的发射器光学子组件中的激光监视和控制 | |
CN103579376A (zh) | 具有倒装芯片衬底安装的光电子系统 | |
KR100734906B1 (ko) | 연성 광 pcb를 이용한 광연결 장치 | |
TWM614294U (zh) | 光收發模組 | |
US7198413B2 (en) | Parallel optical subassembly module structure | |
US11300740B1 (en) | Optical module package | |
JP2017022282A (ja) | 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電気変換モジュール | |
US20120148190A1 (en) |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14409385U (zh) | 光收发模块 | |
JP2010161146A (ja) | 光送信モジュール | |
JPWO2009001822A1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TW201323963A (zh) | 光學元件封裝結構及其封裝方法 | |
KR100317397B1 (ko) | 자유공간 광연결 모듈 구조 | |
US20060153505A1 (en) | Transceiver assembly for use in fib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