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1907U - 氣囊座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囊座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1907U
TWM611907U TW110200980U TW110200980U TWM611907U TW M611907 U TWM611907 U TW M611907U TW 110200980 U TW110200980 U TW 110200980U TW 110200980 U TW110200980 U TW 110200980U TW M611907 U TWM611907 U TW M61190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airbags
flow channel
channel member
cush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0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賴允能
Original Assignee
淳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淳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淳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0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1907U/zh
Publication of TWM611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1907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氣囊座墊裝置,包括一氣囊件,其為一朝頂面凸設有複數氣囊的片狀材料,各氣囊之間分別有一第一間隔部,各氣囊其中之一設有一打氣口;及一流道件,其為一片狀材料,流道件之形狀對應氣囊件之形狀,流道件之邊緣朝氣囊件環設有一凸緣,流道件於凸緣之內朝氣囊件凸設有複數結合部,各結合部之間分別凹設有一第二間隔槽,各結合部之位置對應各第一間隔部之位置,使各氣囊與各結合部為錯位排列,流道件以凸緣及各結合部結合於氣囊件之底端,使各第二間隔槽連通各氣囊。本創作能和緩氣囊間空氣流通的速度,讓本創作在受到使用者坐臥的局部施力時也不會快速的改變形狀,降低使用者因為座墊形狀的突然改變而瞬間失去平衡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氣囊座墊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座墊,特別是一種在受壓時可以和緩地變形的氣囊座墊裝置。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常有長時間呈現坐姿,故容易長時間壓迫臀部,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影響健康甚而導致病變,故有些消費者會選購座墊來舒緩臀部壓力,但一般習知座墊並無針對通風做設計,容易使臀部悶熱不堪而造成使用者的不適。
故市面上有販賣如第一圖的習知氣囊座墊(一)A,以兩片狀材料組成,一片凸設有複數互相連接的習知氣囊(一)A1,各習知氣囊(一)A1之間凸設有複數習知流道(一)A3連接,另一片作為習知底部(一)A2,可用複數習知氣囊(一)A1支撐使用者,且習知氣囊(一)A1之間有一間隔讓空氣流通加強散熱增加舒適度;但若在局部施加較大壓力(例如要用手撐座墊站起或是直接坐下),受壓的氣囊中的空氣會快速地移動到其餘互相連結的氣囊之中,使得座墊形狀產生突然的變化讓使用者無法穩固施力而可能失去平衡。又市面上另有如第二圖的習知氣囊座墊(二)B,為了不讓氣囊的形狀快速改變而在習知底部(二)B1上增加了一片習知襯墊B2,並讓氣體由習知襯墊B2與習知底部(二)B1之間的空隙流動,增加了習知襯墊B2使得氣囊之間的空氣流動變慢故氣囊不會快速變形,但增加了製造成本及步驟工時。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累積多年相關領域的研究以及實務經驗,特創作出一種氣囊座墊裝置,藉以改善上述習知技術的缺失。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囊座墊裝置,在受壓時可以和緩地變形,又不需使用多餘的材料增加成本及工序。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氣囊座墊裝置,包含一氣囊件,其為一朝頂面凸設有複數氣囊的片狀材料,各氣囊之間分別有一第一間隔部,各氣囊其中之一設有一打氣口;及一流道件,其為一片狀材料,流道件之形狀對應氣囊件之形狀,流道件之邊緣朝氣囊件環設有一凸緣,流道件於凸緣之內朝氣囊件凸設有複數結合部,各結合部之間分別凹設有一第二間隔槽,各結合部之位置對應各第一間隔部之位置,使各氣囊與各結合部為錯位排列,流道件以凸緣及各結合部結合於氣囊件之底端,使各第二間隔槽連通各氣囊。
本創作之各氣囊在氣囊件無直接連接,而是透過流道件的第二間隔槽來連通各氣囊,可以和緩空氣在各氣囊之間移動的速度,進而使本創作不會快速變形讓使用者失去平衡;且無需增加第三層材料,不會增加製造成本及步驟工時。
打氣口可設有一氣閥防止各氣囊內部氣體流失。各氣囊及各結合部之截面可分別呈一矩形。各氣囊可為棋盤式排列於氣囊件,各結合部亦可為棋盤式排列於流道件,各氣囊與各結合部為錯位排列,各結合部可分別凹設一結合槽配合各第一間隔部方便結合。
氣囊件及流道件可分別為氯平橡膠(Neoprene-CR)製作的片狀材料,可抗水、耐壓、耐熱又富彈性柔軟度佳,並有細膩手感;或為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膠(CR)或聚氨酯(PU)等橡膠材料製作。
為能明確且充分揭露本創作,併予列舉較佳實施之圖例,以詳細說明其實施方式如後述。
請參閱第三圖至第五圖,揭示出本創作實施方式的圖式,由上述圖式說明本創作之氣囊座墊裝置1,包含一氣囊件11,其為一朝頂面凸設有複數氣囊111的片狀材料,各氣囊111之間分別有一第一間隔部112,各氣囊111其中之一設有一打氣口113,在本實施例中打氣口113設有一氣閥1131防止各氣囊111內部氣體流失;及一流道件12,其為一片狀材料,流道件12之形狀對應氣囊件11之形狀,在本實施例中氣囊件11與流道件12皆為矩形,但本創作並不限定氣囊件11及流道件12之形狀,流道件12之邊緣朝氣囊件11環設有一凸緣121,流道件12於凸緣121之內朝氣囊件凸設有複數結合部122,各結合部122之間分別凹設有一第二間隔槽123,各結合部122之位置對應各第一間隔部112之位置,使各氣囊111與各結合部122為錯位排列,流道件12以凸緣121及各結合部122結合於氣囊件11之底端,使各第二間隔槽123連通各氣囊111。
在本實施例中,各氣囊111及各結合部122之截面分別呈一矩形,各氣囊111為棋盤式排列於氣囊件11,各結合部122為棋盤式排列於流道件12,各氣囊111為8乘9的排列,各結合部122為7乘8的排列,但本創作並不限定各氣囊111及各結合部122之形狀、數目及排列方式,各氣囊111與各結合部122為錯位排列,故第一間隔部112與第二間隔槽123分別呈現一十字網格結構,並如第六圖及第七圖中所示,第一間隔部112的十字交錯部位對應在各結合部122的中央,本實施例中各結合部122並分別凹設有一結合槽1221配合第一間隔部112的形狀(本實施例中各結合槽1221為十字型)方便結合與增加結合強度,各氣囊111沒有完全重疊在各結合部122之上方而是有錯位排列,讓第二間隔槽123連通各氣囊111,空氣由打氣口113進入一氣囊111後再經由第二間隔槽123流動至其餘各氣囊111。
氣囊件11及流道件12可分別為氯平橡膠(Neoprene-CR)製作的片狀材料,可抗水、耐壓、耐熱又富彈性柔軟度佳,並有細膩手感。氣囊件11及流道件12亦可為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膠(CR)或聚氨酯(PU)等橡膠材料製作。本創作在使用時亦可依使用者喜好套上不同材質的保護套。
本創作之各氣囊111在氣囊件11無直接連接,而是透過流道件12的第二間隔槽123來連通各氣囊111,可以和緩空氣在各氣囊111之間移動的速度,在第八圖中可以看到,使用者坐上本實施例施力時,各氣囊111的空氣藉由第二間隔槽123流動至其他氣囊111,進而使本實施例不會快速變形讓使用者失去平衡,可保護使用者不會摔倒或有其他意外;且無需增加第三層材料如習知襯墊B2,不會增加製造成本及步驟工時。使用本創作時可以先將氣囊座墊裝置1充滿空氣,讓使用者坐臥於本創作之上,然後再慢慢洩氣調整舒適度。
本創作亦可在流道件12以凸緣121劃分出兩個區域,兩個區域分別有複數結合部122及第二間隔槽123,並在氣囊件11分別設有對應區域的打氣口113,讓本創作可以讓使用者依身體平衡調整各區域的充氣程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凡習於本業之人士所明顯可作的變化與修飾,皆應視為不悖離本創作之實質內容。
1:氣囊座墊裝置 11:氣囊件 111:氣囊 112:第一間隔部 113:打氣口 1131:氣閥 12:流道件 121:凸緣 122:結合部 1221:結合槽 123:第二間隔槽 A:習知氣囊座墊(一) A1:習知氣囊(一) A2:習知底部(一) A3:習知流道(一) B:習知氣囊座墊(二) B1:習知底部(二) B2:習知襯墊
第一圖為習知氣囊座墊(一)之示意圖。 第二圖為習知氣囊座墊(二)之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四圖為第三圖之爆炸圖。 第五圖為第三圖之縱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為第三圖之部分結構示意圖。 第七圖為本創作之氣囊件與流道件之結合位置示意圖。 第八圖為本創作之使用示意圖。
11:氣囊件
111:氣囊
112:第一間隔部
113:打氣口
1131:氣閥
12:流道件
121:凸緣
122:結合部
1221:結合槽
123:第二間隔槽

Claims (6)

  1. 一種氣囊座墊裝置,其包括有: 一氣囊件,其為一朝頂面凸設有複數氣囊的片狀材料,各該氣囊之間分別有一第一間隔部,各該氣囊其中之一設有一打氣口;及 一流道件,其為一片狀材料,該流道件之形狀對應該氣囊件之形狀,該流道件之邊緣朝該氣囊件環設有一凸緣,該流道件於該凸緣之內朝該氣囊件凸設有複數結合部,各該結合部之間分別凹設有一第二間隔槽,各該結合部之位置對應各該第一間隔部之位置,使各該氣囊與各該結合部為錯位排列,該流道件以該凸緣及各該結合部結合於該氣囊件之底端,使各該第二間隔槽連通各該氣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座墊裝置,其中該打氣口設有一氣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座墊裝置,其中各該氣囊為棋盤式排列於該氣囊件,各該結合部為棋盤式排列於該流道件,各該氣囊與各該結合部為錯位排列。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座墊裝置,其中各該氣囊及各該結合部之截面分別呈一矩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座墊裝置,其中各該結合部分別凹設一結合槽,各該結合槽分別對應該第一間隔部之形狀。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囊座墊裝置,其中該氣囊件及該流道件為氯平橡膠、天然橡膠、聚氯乙烯、氯丁橡膠或聚氨酯製作的片狀材料。
TW110200980U 2021-01-26 2021-01-26 氣囊座墊裝置 TWM611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980U TWM611907U (zh) 2021-01-26 2021-01-26 氣囊座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980U TWM611907U (zh) 2021-01-26 2021-01-26 氣囊座墊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1907U true TWM611907U (zh) 2021-05-11

Family

ID=7703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980U TWM611907U (zh) 2021-01-26 2021-01-26 氣囊座墊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19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665A (zh) * 2022-04-06 2022-05-13 帝豪家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石墨烯床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665A (zh) * 2022-04-06 2022-05-13 帝豪家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石墨烯床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245135U (en) Bicycle seat with riding face coated with gel layer
JP2000516892A (ja) 加速度防護服
US20140020186A1 (en) Pressure-regulatable pressure sores prevention cushion
CN103622356A (zh) 坐垫,用该坐垫的座位装置和套件
TWM375399U (en) Elastic aerated article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TWM611907U (zh) 氣囊座墊裝置
JP5439046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US20110101745A1 (en) Back supporting board
WO2005034685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KR100893231B1 (ko) 휴대용 건강방석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517830B2 (ja) クッション
US20120133190A1 (en) Air inflatable reclining shampoo chair
JP200827901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3125055U (ja) 旅行用足枕
WO2016051832A1 (ja) クッション
CN104704275B (zh) 自密封阀门
TWM575295U (zh) Compression cylinder structure of the cushion body
JP3560033B2 (ja) エアーマットレス
US20140331621A1 (en) Saddle pad, in particular for use as a pad for a western saddle
JP3106236U (ja) 空気ポンプ式座布団、空気式座布団を備えた便座或いは椅子
US9782286B2 (en) Full body elevator
JP3130423U (ja) 携行用エアーシート式レッグレスト
JP2012040170A (ja) クッション
CN206525836U (zh) 一种汽车座椅睡垫
JPH1099357A (ja) 空気袋シート並びに空気袋シートを用いた腰椎変形防止用具及び空気袋シートを用いた座布団及び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