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0226U -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0226U
TWM610226U TW109213849U TW109213849U TWM610226U TW M610226 U TWM610226 U TW M610226U TW 109213849 U TW109213849 U TW 109213849U TW 109213849 U TW109213849 U TW 109213849U TW M610226 U TWM610226 U TW M6102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object
touch
touch panel
barri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3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任晏
盧志宏
Original Assignee
全台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全台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全台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3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0226U/zh
Publication of TWM610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022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包含有觸控面板、支撐體及控制物件,觸控面板提供觸控功能,支撐體固定設置於觸控面板的表面上,控制物件可相對於觸控面板移動的設置於支撐體,並包含有導電體、定位部及阻隔體,定位部設於導電體的底部,且具有導電性並電連接導電體,阻隔體設有定位孔,且阻隔體為絕緣體,其中,導電體與阻隔體結合並設置於支撐體上,定位部穿設入定位孔中;控制物件與觸控面板間由支撐體所間隔,因此當使用者操作控制物件時,控制物件不會直接與觸控面板間產生摩擦,藉此防止觸控面板磨損,避免影響觸控裝置的觸控功能。

Description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一種觸控裝置,尤指一種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現有的觸控面板已大量運用於各式人機介面中,然而部分產品,例如家用電器或車用電子設備等,由於使用者有快速及直覺操作上的需求,仍繼續使用機械式的控制物件,以車用電子設備為例,車內音響通常使用旋鈕或滑桿作為音量的操作開關,當駕駛人於行車但需要調整音量大小時,無須以眼睛盯著操作介面進行調整,可以透過手部觸覺來感測調整幅度,另一方面,在行車的情況下,使用機械式的控制物件較使用觸控面板進行觸控操作更為安全,由此可見,即使觸控面板技術已廣泛融入現代生活中,部分產品仍有結合機械式的控制物件的需求。
市面上已有結合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將一控制物件直接設置於觸控裝置的觸控面板上,透過於該控制物件表面設置與觸控面板接觸的導電部,當使用者操作該控制物件時,該導電部接觸並滑動於該觸控面板的表面,該觸控面板內的電極感應該導電部所造成的電容變化,因此將該控制物件的機械式操作轉化為觸控動作,藉此達到同時使用實體旋鈕、滑桿等控制物件與觸控裝置的多樣化顯示畫面及功能的需求。
請參看圖6A及圖6B所示,習知結合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中的一觸控面板40可包含一基板41、一電極層42及一玻璃蓋板43,該電極層42設置於該基板41上,該玻璃蓋板43設置於該電極層42上,該觸控面板40主要使用互電容感測技術,而互電容感測技術主要是透過感測該電極層中的驅動電極(Tx)421與感應電極(Rx)422之間的電容變化來判斷觸控座標,但是互電容感測技術的感測面積較小,使得該觸控面板40只能感測該玻璃蓋板43表面的電容變化,當使用者欲以手指或控制物件進行觸控時,手指及控制物件皆必須於該玻璃蓋板43的表面進行操作。
然而,由於控制物件直接與該觸控面板40表面接觸,操作控制物件時勢必於控制物件與該觸控面板40的表面之間產生摩擦,長期使用下來容易造成該觸控面板40的磨損,影響觸控裝置的觸控感應及觸控座標報點功能。
有鑑於此,本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以期改善控制物件造成觸控面板磨損,進而影響觸控裝置其觸控功能的缺點。
為達成前述目的,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包含有: 一觸控面板,提供觸控功能; 一支撐體,固定設置於該觸控面板的表面上; 一控制物件,可相對於該觸控面板移動的設置於該支撐體,包含有: 一導電體; 一定位部,設於該導電體的底部,且該定位部具有導電性並電連接該導電體; 一阻隔體,設有一定位孔,且該阻隔體為絕緣體; 該導電體與該阻隔體結合,且該阻隔體設置於該支撐體上,該定位部穿設入該定位孔中。
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中,該控制物件與該觸控面板間由該支撐體所間隔,因此當使用者操作該控制物件時,該控制物件不會直接與該觸控面板間產生摩擦,該支撐體只用以間隔該控制物件與該觸控面板,並不會相對於該觸控面板移動,而與該觸控面板產生摩擦,藉此防止觸控面板磨損,避免影響觸控裝置的觸控功能。
請參看圖1及圖2所示,為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包含有一觸控面板10、一支撐體20及一控制物件30,該觸控面板10可使用自電容感測技術感測觸控操作產生的電容變化,以提供觸控功能,該支撐體20的下表面固定設置於該觸控面板10的表面上,該控制物件30可相對該觸控面板10移動(包含平移與旋轉)的設置於該支撐體20。
第一實施例中,該支撐體20為長條狀結構,且設有長條狀的一滑孔21,該滑孔21貫穿該支撐體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該控制物件30為一滑塊,包含有一導電體31、一定位部32及一阻隔體33,該導電體31呈塊狀結構,且該導電體31的頂部設有一凹槽311,該定位部32設於該導電體31的底部,為自該導電體31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柱狀結構,該阻隔體33呈塊狀結構,且該阻隔體33設有一定位孔331,該定位孔331貫穿該阻隔體3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該阻隔體33結合於該導電體31的下表面,且該定位部32穿設入該定位孔331而未凸出該定位孔331,其中,該導電體31及該定位部32為導電材料所製成的構件而具導電性,該阻隔體33為電性絕緣材料所製成的構件而為絕緣體。
該控制物件30設置於該支撐體20,而該阻隔體33的底部設有一凸出部34,該控制物件30通過該阻隔體33的該凸出部34結合於該支撐體20的該滑孔21,該凸出部34設置於該滑孔21中,使該控制物件30可以沿著該滑孔21相對於固定的該支撐體20及該觸控面板10移動,且該控制物件30的移動範圍限制於該滑孔21中,其中,當使用者欲移動該控制物件30時,可以將手指置於該導電體31的該凹槽311處施力。
請參看圖3A及圖3B所示,於第一實施例中該觸控面板10可包含一基板11、一電極層12及一玻璃蓋板13,該電極層12設置於該基板11上,包含有複數電極121,該玻璃蓋板13設置於該電極層12上,以提供保護作用。與習知結合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相比,本新型的觸控面板10主要使用自電容感測技術,自電容感測的原理主要透過感測該電極層12中該複數電極121與大地間的電容變化來判斷觸控座標,相較於互電容感測技術,自電容感測技術的電極面積較大且電場強度較強,因此自電容感測技術擁有較高的感測能力,能感測離該玻璃蓋板13表面較遠的觸控動作,換句話說,該觸控面板10能感應該玻璃蓋板13上方的浮空觸控動作。
於第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將手指置於該導電體31的該凹槽311處移動該控制物件30時,使用者的手指與該導電體31接觸而與該導電體31及該定位部32電連接,造成該觸控面板10與大地間產生電容變化,而與該導電體31相比,該定位部32與該觸控面板10間的距離較短,對該觸控面板10而言該定位部32產生的電容變化最為顯著,而該觸控面板10通過自電容感測技術感測電容變化,並將電容變化最大的位置定為觸控座標,意即將該定位部32所在的位置定為觸控座標,當該控制物件30移動,該觸控面板10所判斷的觸控座標亦會隨之改變,而與該觸控面板10連接的晶片則可根據該該觸控面板10所回報的觸控座標,控制該觸控裝置的音量大小或顯示亮度等,其中,由於本新型的該觸控面板10使用自電容感測技術,即使該控制物件30設置於該支撐體20上而未與該觸控面板10的表面直接接觸,該觸控面板10亦可感應使用者操作該控制物件30所造成的電容變化而判斷觸控座標。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支撐體20高度為0.5公分,該定位部32與該觸控面板10間存在0.5的間隔。
請參看圖4及圖5所示,為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包含有一觸控面板10、一支撐體20及一控制物件30,該觸控面板10可使用自電容感測技術感測觸控操作產生的電容變化,以提供觸控功能,該支撐體20設置於該觸控面板10的表面上,為中空圓柱狀結構。
第二實施例中該控制物件30為一旋鈕,包含有一導電體31、一定位部32及一阻隔體33,該導電體31呈圓柱狀結構,且底部設置有一設置槽312,該定位部32的一端設於該導電體31的底部的該設置槽312中,另一端自該導電體31的底部向下延伸,該定位部32為一柱狀結構,該阻隔體33呈中空圓柱狀結構,具有一圓孔332,該圓孔332貫穿該阻隔體3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且該阻隔體33設有一定位孔331,該定位孔331貫穿該阻隔體3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該定位孔331設於該圓孔332外圍,該阻隔體33結合於該導電體31的下表面,且該定位部32穿設入該定位孔331而未凸出該定位孔331,其中,該導電體31及該定位部32為導電材料所製成的構件而具導電性,該阻隔體33為絕緣材料所製成的構件而為絕緣體。於第二實施例中,該導電體31為圓柱狀結構,該阻隔體33為中空圓柱狀結構,但該導電體31及該阻隔體33的形狀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該定位部32可直接設於該導電體31的底部表面上。
該控制物件30設置於該支撐體20上,該支撐體20穿設入該阻隔體33的該圓孔332中與該控制物件30結合形成樞接結構,使該控制物件30可以相對於固定的該支撐體20及該觸控面板10旋轉,且該控制物件30圍繞該支撐體20而旋轉移動。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支撐體20高度為0.5公分,該定位部32與該觸控面板10間存在0.5的間隔。
綜上所述,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1通過該支撐體20間隔該控制物件30與該觸控面板10,當使用者操作該控制物件30時,該控制物件30不會直接與該觸控面板10產生摩擦,防止該控制物件30的機械式操作長久下來使該觸控面板10磨損,且該觸控面板10使用自電容感測技術,使該觸控面板10能感測該定位部32產生的電容變化,在避免該觸控面板10磨損的同時亦提升觸控感測能力。
1: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10,40:觸控面板
11,41:基板
12,42:電極層
121:電極
13,43:玻璃蓋板
20:支撐體
21:滑孔
30:控制物件
31:導電體
311:凹槽
312:設置槽
32:定位部
33:阻隔體
331:定位孔
332:圓孔
34:凸出部
421:驅動電極
422:感應電極
圖1: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3A:自電容感應技術的第一平面示意圖。 圖3B:自電容感應技術的第二平面示意圖。 圖4: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5:本新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6A:互電容感應技術的第一平面示意圖。 圖6B:互電容感應技術的第二平面示意圖。
1: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10:觸控面板
20:支撐體
21:滑孔
30:控制物件
31:導電體
311:凹槽
32:定位部
33:阻隔體
34:凸出部

Claims (8)

  1. 一種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包含有:一觸控面板,提供觸控功能;一支撐體,固定設置於該觸控面板的表面上;一控制物件,可相對於該觸控面板移動的設置於該支撐體,包含有:一導電體;一定位部,設於該導電體的底部,且該定位部具有導電性並電連接該導電體;一阻隔體,設有一定位孔,且該阻隔體為絕緣體;該導電體與該阻隔體結合,且該阻隔體設置於該支撐體上,該定位部穿設入該定位孔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支撐體設有長條狀的一滑孔,該滑孔貫穿該支撐體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該阻隔體的底部設有一凸出部,該凸出部設置於該滑孔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導電體的頂部設有一凹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控制物件為一滑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導電體底部設置有一設置槽,該定位部的一端設於該導電體的底部的該設置槽中,另一端自該導電體的底部向下延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阻隔體具有一圓孔,該圓孔貫穿該阻隔體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該支撐體穿設入該阻隔體的該圓孔中與該控制物件形成樞接結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控制物件為一旋鈕。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該導電體的高度為0.5公分。
TW109213849U 2020-10-21 2020-10-21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TWM610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849U TWM610226U (zh) 2020-10-21 2020-10-21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849U TWM610226U (zh) 2020-10-21 2020-10-21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0226U true TWM610226U (zh) 2021-04-11

Family

ID=7660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3849U TWM610226U (zh) 2020-10-21 2020-10-21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0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9442B1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기기
US7586480B2 (en) Hybrid pointing device
JP3971907B2 (ja)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764209B2 (ja) 近接センサを用いた移動感知装置および移動感知方法
US9948297B2 (en) Pressure dependent capacitive sensing circuit switch construction
US20140002358A1 (en) Compact capacitive track pad
JP5482807B2 (ja) キースイッチ付き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ッド
TW201120722A (en) Capacitive control panel
JP2008198205A (ja) 傾斜型タッチ制御パネル
TW200937273A (en) Touch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US10804897B2 (en) Touch-sensitive keypad control device
TWI689857B (zh) 觸控旋鈕裝置
TWM410926U (en)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panel
US20200073492A1 (en) Touch apparatus
US20100259495A1 (en) Input device
TWM610226U (zh) 具有控制物件的觸控裝置
KR102302394B1 (ko) 터치 패드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컴퓨터
CN111600592B (zh) 电容式触控按键
CN113703612B (zh) 触控按键及触控装置
CN101441516B (zh) 一种手持设备和用于手持设备的基板
TWI783840B (zh) 觸控感應模組
CN209044571U (zh) 电容触摸屏多按键结构
JP6546778B2 (ja) 接触検知キーパッド制御装置
JP2023066085A (ja) タッチキー、電子機器、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JP2009277038A (ja) 静電容量式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