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8338U - 用於躺臥者之輔具 - Google Patents
用於躺臥者之輔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08338U TWM608338U TW109211357U TW109211357U TWM608338U TW M608338 U TWM608338 U TW M608338U TW 109211357 U TW109211357 U TW 109211357U TW 109211357 U TW109211357 U TW 109211357U TW M608338 U TWM608338 U TW M60833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ying person
- lying
- fixing member
- creation
- pers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3443 Unconsciou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4794 sputu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12260 Accidental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3445 Ascit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44 bleach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74 hypoaller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8991 Hepatic vein 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645 Pancre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454 Portal vein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34 Spand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6 calf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425 cirrhosis of li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77 elastic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622 hear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0 hep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694 intestinal perfo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4674 periton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9 spand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躺臥者之輔具,包含支持部與固定件。該固定件之至少一部分係與該支持部接合,且該固定件係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本創作可協助照護者安全且有效地移動或固定躺臥者,並可快速且省力地量測該躺臥者身體一部分的圍度。因此,本創作不僅能提升照護品質外,還可減輕照護者的勞力負擔,並可避免照護者的工作傷害。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輔具,尤係關於一種用於躺臥者的輔具。
在居家或醫院照護躺臥者之過程中,躺臥者常因老化、失能、罹病、受傷、癱瘓或意識不清等原因而無法自行移動身軀,因此照護者必須時常協助躺臥者移動身軀,例如:每隔1至2小時協助躺臥者翻身及活動肢體,以避免其皮膚因長期受壓而產生壓力性損傷;將躺臥者翻身並固定至一定的角度,以拍痰、診治、或清潔其身體或排泄物;將躺臥者翻身,以量測並記錄其腹圍;或將躺臥者抬離床面,以更換床單或移送診治。
由於躺臥者無法自行施力,若照護者徒手接觸並移動躺臥者的身軀,照護者的手部、肩部及腰部將承受相當大的重量,不但容易造成自身的傷害,還可能因施力不慎而導致躺臥者受傷。因此,較佳之方式為照護者藉由適當的輔具以移動躺臥者。
圖1顯示傳統的翻身布中單1,其具有單層布結構。使用時,照護者先將翻身布中單1鋪設於躺臥者與躺臥面之間,再藉由施力於翻身布中單1而移動躺臥者,例如:橫向拉動翻身布中單1以平移躺臥者、捲動翻身布中單1使躺臥者翻身、或由多人共同抬升翻身布中單1之對側邊緣使躺臥者離開床面而被移動
至特定位置。
然而,傳統翻身布中單1的邊緣不利於照護者握持,故施力較為不易。再者,傳統的翻身布中單1無法固定躺臥者,因此在移動躺臥者之過程中,躺臥者可能因掙扎、意識不清、失能或癱瘓等原因脫離翻身布中單1而導致意外傷害,且傳統的翻身布中單1難以使躺臥者翻身並固定至特定的角度以進行後續的拍痰、清潔或診治等醫療照護行為。因此,在使用傳統的翻身布中單1時,仍需藉由多人的協力,才可能安全且有效地移動或固定躺臥者。
此外,許多病症會導致腹水的產生,例如:肝硬化、腹膜炎、腸穿孔、胰臟炎、心臟病、肝靜脈阻塞、肝門靜脈血栓或惡性腫瘤等。腹水的產生會導致腹圍增加,因此,在照護躺臥者的過程中,照護者必須定期(例如每天)量測並記錄躺臥者的腹圍,以掌握其身體狀況。然而,如上所述,無論是徒手或採用傳統的翻身布中單1,皆難以僅由單人的操作即可完成移動躺臥者之動作,遑論藉由單人翻動躺臥者並同時進行腹圍的測量。
綜上所述,傳統的翻身布中單1仍無法有效解決移動躺臥者所需耗費照護者的勞力或人力等問題。因此,本領域仍需要可克服上述問題的輔具。
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躺臥者之輔具,其包含支持部與固定件,其中,該支持部具有至少一層之層狀結構;該固定件具有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且該固定件具有第一端及相對該第一端之第二端;該固定件之至少一部分係與該支持部接合;且該固定件係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固定件係配置成用於將躺臥者固
定於該支持部上,並有效包覆保護該躺臥者之軀幹或四肢,以避免在移動該躺臥者之過程中,因該躺臥者掙扎、意識不清、失能或癱瘓等原因脫離該支持部而導致意外傷害。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固定件係配置成用於該躺臥者翻身時將其固定至特定的翻身角度,以利進行後續拍痰、清潔或診治等醫療照護行為。
除上述用於包覆保護及固定之功能外,本創作之固定件還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以供照護者快速、直觀且省力地量測躺臥者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藉由該固定件與該支持部之間可動接合的結構,僅需單一固定件即可針對該躺臥者軀幹的不同部位進行包覆保護、固定或量測其圍度,故更為便利、符合個人化之需求且節省輔具之製作成本。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端係設置有穿孔部,以供該第二端穿設於該穿孔部中。該穿孔部係配置成用於同時改變照護者對該固定件和該支持部的施力方向,以利單人或單手包覆保護躺臥者或量測躺臥者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分別設置有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該相互結合的結合件係配置成使該固定件維持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之結構,並使該支持部維持包覆該躺臥者之結構。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支持部之邊緣具有供手握持之握持部。該握持部除了具有便於照護者抓握及施力之結構外,還配置成使照護者雙手之施力方向趨於一致,以避免照護者因雙手施力之分力相互抵銷而徒增勞力負擔。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支持部之表層包含防水材質。因
此,若該支持部之表層有髒汙時,僅須使用清水或漂白水清洗或擦拭該表層後,即可再度使用。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輔具可使照護者移動躺臥者的過程更加省時、省力且安全,而且藉由本創作之輔具的協助,即便是單人或單手亦能迅速、有效且安全地移動躺臥者、將躺臥者翻身並固定至特定角度及量測躺臥者之身體一部分的圍度。因此,本創作之輔具除了能大幅提升照護品質外,還能有效減輕照護者的勞力負擔或避免照護者的工作傷害。
1:翻身布中單
2:輔具
20:支持部
201:第一邊
2011,2012:握持部
202:第二邊
2021,2022:握持部
203:第三邊
204:第四邊
205:第一表面
206:第二表面
21:固定件
211:第一端
2110:穿孔部
212:第二端
213: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41:第一結合區
2142:第二結合區
22:固定件
221:第一端
2210:穿孔部
222:第二端
223:第一表面
224:第二表面
2241:第一結合區
2242:第二結合區
23:固定件
231:第一端
2310:穿孔部
232:第二端
233:第一表面
234:第二表面
2341:第一結合區
2342:第二結合區
24:量測部
240:量測件
30:支持部
301:第一邊
3011,3012:握持部
302:第二邊
3021,3022:握持部
303:第三邊
304:第四邊
305:第一表面
306:第二表面
32:固定件
321:第一端
3210:穿孔部
322:第二端
323:第一表面
323’:第三面
324:第二表面
324’:第四面
34:量測部
4:輔具
40:支持部
40’:第一層
401’:第一邊
4011’,4012’:握持部
402’:第二邊
4021’,4022’:握持部
403’:第三邊
404’:第四邊
405’:第一表面
406’:第二表面
40”:第二層
401”:第一邊
402”:第二邊
403”:第三邊
404”:第四邊
405”:第一表面
406”:第二表面
42:固定件
421:第一端
4210:穿孔部
422:第二端
423:第一表面
424:第二表面
圖1係躺臥者躺臥於傳統的翻身布中單的俯視示意圖。
圖2A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中之輔具的俯視示意圖。
圖2B係圖2A所示輔具之仰視示意圖。
圖3係圖2A及圖2B所示輔具用於固定及包覆保護躺臥者的俯視示意圖。
圖4A係躺臥者躺臥於本創作其中一實施例之輔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4B係圖4A所示輔具將躺臥者翻身並固定的立體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其中另一實施例之輔具的俯視示意圖。
圖6A係本創作其中一實施例之固定件、量測部及穿孔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6B係本創作其中另一實施例之固定件、量測部及穿孔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6C係本創作其中再一實施例之固定件、量測部及穿孔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7A係躺臥者躺臥於本創作其中又一實施例之輔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7B係圖7A所示輔具用於躺臥者的立體示意圖。
圖8A係本創作其中再一實施例之輔具的立體展開示意圖。
圖8B係圖8A所示輔具的立體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本文所揭露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精神、優點及功效。然而,本文所載之具體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亦可藉由其它不同之實施方式加以實現或應用,本文所載各項細節亦可根據不同的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賦予不同的變化或修飾。
本文所附圖式中顯示之比例、結構、大小等特徵,僅係用於配合本文所揭示之內容,以供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閱讀及瞭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故任何比例關係之改變、結構之修飾、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創作所能達成之目的及所能產生之功效的條件下,均應屬於本文所揭示之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範圍。
本文所述「包括」、「包含」或「具有」特定要件時,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另包含其他元件、組成分、結構、區域、部位、裝置、系統、步驟、連接關係等要件,而非排除該等其他要件。
本文所述「上」、「下」、「左」或「右」等用語,僅係便於闡明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而非用於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其相對位置及關係之調整、互換及改變,在不實質變更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的條件下,應當視為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
本文所述「第一」或「第二」等具有順序性的用語,僅係便於敘述
或區別元件、組成分、結構、區域、部位、裝置、系統等要件,而非用於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亦非用於限定該等要件在空間上的順序。此外,除非本文另有明確說明,否則本文所述單數形式之「一」及「該」也包含複數形式,且本文所述「或」係與「及/或」互換使用。
本文所述之數值範圍係包含及可合併的,落在本文所述數值範圍內之任何數值,都可以作為最大值或最小值以導出次範圍;舉例而言,「50至300公分」之數值範圍應可理解為包含最小值50公分及最大值300公分之間的任何次範圍,例如:60至250公分、75至155公分及80至120公分等次範圍。
本文中的術語「移動」係表示指示物的全部或部分發生位移。本文所述「移動躺臥者」或其他類似用語係指使躺臥者全身或身體之一部分產生位移,例如但不限於平移、翻動、抬升躺臥者全身或身體之一部分。
本文中的術語「躺臥面」係指當未使用本創作之輔具時,支撐躺臥者之平面,例如但不限於床面。
圖2A及圖2B顯示本創作一具體實施例中之輔具2,其包含支持部20及固定件21、22和23,其中支持部20具有至少一層之層狀結構,以供躺臥者躺臥。
如圖2A及圖2B所示,支持部20為單層雙面之結構,其具有第一表面205(如圖2A所示)及與第一表面205相對之第二表面206(如圖2B所示)。依據躺臥者之身材及其躺臥面之外觀,選擇適當形狀及尺寸的支持部20,以適當支撐躺臥者身體之部分或全部區域,並利於照護者施力,同時節省製作支持部20之材料成本。第一表面205及第二表面206之形狀包括但不限於多邊形、曲線圖形、不規則形或以上各者之全部或部分圖形的任意組合。較佳地,第一表面205及第
二表面206之形狀為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圓形、橢圓形、卵形或以上各者之全部或部分圖形的任意組合。更佳地,第一表面205及第二表面206的形狀為矩形。
如圖2A及圖2B所示,支持部20具有第一邊201、與第一邊201相對之第二邊202、第三邊203及與第三邊203相對之第四邊204。依據躺臥者的身高及其躺臥面的長度,選擇具有適當長度(第一邊201或第二邊202)的支持部20,例如長度小於躺臥者的身高,或長度小於或等於躺臥者的胸部至膝蓋之距離。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邊201或第二邊202之長度為約30公分至約200公分,例如:約50公分至約150公分,或約79公分至約100公分。另外,依據躺臥者身體平躺時的寬度及躺臥面的寬度,選擇具有適當長度(第三邊203或第四邊204)的支持部20,例如:第三邊203或第四邊204之長度大於躺臥者呈立正姿態時兩肘間之距離,或小於或等於躺臥面的寬度。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三邊203或第四邊204之長度為約30公分至約200公分,例如:約50公分至約150公分,或約88公分至約95公分。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邊201或第二邊202之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三邊203或第四邊204。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邊201與第二邊202之長度相等,或第三邊203與第四邊204之長度相等。
支持部20之表層包含但不限於防水材質、透氣材質、低過敏原材質、醫用級材質或具有其中兩者以上性質之材質。例如,支持部20之表層包含防水材質,故於該表層髒汙時,僅需使用清水或漂白水清洗或擦拭表層後,即可再度使用。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支持部20之表層的材質還具有透氣或低過敏原之性質,以減少躺臥者之不適感。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支持部20之表層包含尼龍、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橡膠、聚氨酯或其中兩者以上之組合。
於本創作之又一具體實施例中,支持部20由表層及內層疊設而成(未圖示),該表層係設置於該內層的外表面,且該表層包含防水或透氣材質,而該內層則包含軟性或彈性材質,以緩衝並分散躺臥者身體之壓力。因此,支持部20不但便於清潔,還可避免躺臥者因躺臥之壓力所產生的不適感或壓力性損傷。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軟性或彈性材料係選自由發泡材料、乳膠及矽膠所組成群組之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於本創作之再一具體實施例中,支持部20包含至少一層囊體結構(未圖示),該囊體具有空腔及位於該空腔外表面之至少一開口,以使流體經由該開口而進入該空腔。待該囊體填充該流體後,支持部20即可具有彈性,故能緩衝並分散躺臥者身體之壓力,以避免躺臥者因躺臥之壓力所產生的不適感或壓力性損傷。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流體為液體(例如:水)或空氣。如圖2A及圖2B所示,支持部20之邊緣具有供手握持之握持部2011、2012、2021及2022,其分別具有第一端及與該第一端相對之第二端而與支持部20連接。舉例而言,握持部2011及2012之兩端係分別設置於支持部20之第一邊201,而握持部2021及2022則分別設置於支持部20之第二邊202,以形成供手握持之拉環結構。上述「設置」之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黏合、縫合、扣合、嵌合、螺合、鉗合、釘合或其中兩者以上之組合。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握持部2011及2012與支持部20之第一邊201係一體成形為拉環結構,而握持部2021及2022與支持部20之第二邊202亦一體成形為拉環結構,因而可增加該握持部2011、2012、2021及2022之機械強度。該拉環結構可為各種適於手握持之形狀,其包括但不限於U字形或ㄇ字形。
圖5顯示本創作之再一具體實施例中之輔具2,其中,支持部20之第一邊201具有孔洞狀的握持部2011及2012,而支持部20之第二邊202具有孔洞狀
的握持部2021及2022。相較於上述配置在支持部20邊緣的拉環狀握持部,該孔洞狀的握持部係與支持部20一體成形,故具有較佳的機械強度,而且在製作上僅須於支持部20本體上開孔,因而可節省時間及材料的成本。該孔洞可為各種適於手握持之形狀,其包括但不限於多邊形、曲線圖形、不規則形或以上各者之全部或部分圖形的任意組合。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孔洞之形狀可為矩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圓形、橢圓形、卵形、波紋形或以上各者之全部或部分圖形的任意組合。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照護者的雙手分別握持於握持部2011及2012,並對支持部20施力,以平移或翻動躺臥者。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一照護者的雙手分別握持於握持部2011及2012,以對支持部20的第一邊201施力,另一照護者的雙手則分別握持於握持部2021及2022,以對支持部20的第二邊201施力,兩位照護者同時施力以抬升躺臥者離開躺臥面。上述握持部除了具有便於照護者抓握及施力之結構外,還配置成使照護者雙手之施力方向趨於一致,以避免照護者因其雙手施力之分力相互抵銷而徒增勞力負擔。
如圖2A及圖2B所示,固定件21、22和23係配置成用於將躺臥者固定於支持部20或包覆躺臥者之身體。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22和23分別具有第一表面213、223和233及分別與第一表面213、223和233相對之第二表面214、224和234,且固定件21、22和23分別具有第一端211、221和231及分別相對第一端211、221和231之第二端212、222和232。較佳地,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之間、第一端221至第二端222之間、或第一端231至第二端232之間的長度大於支持部20之第三邊203或第四邊204的長度。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之間、第一端221至第二端222之間、或第一端231至第二
端232之間的長度為約40公分至約400公分,例如:約70公分至約300公分,或約135公分至約150公分。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22和23具有高機械強度,故可有效將躺臥者固定於支持部20、保護躺臥者之身體、及支撐躺臥者之重量。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22和23具有抗磨、耐用、防水等特性,故可長期使用且便於清潔。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22和23之材料係選自由尼龍、聚酯、嫘縈(rayon)、彈性纖維、氨綸纖維、棉、麻、塑膠、橡膠、乳膠、金屬所組成群組之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22和23之材料係選自尼龍、聚酯或二者之組合,其具有高機械強度、抗磨、耐用及防水之特性。
如圖2A及圖2B所示,固定件21、22和23之至少一部分係與支持部20接合。本文中的術語「接合」係指複數個元件直接或間接地結合在一起,「直接接合」係指複數個元件之間直接接觸而結合在一起;「間接接合」係指複數個元件之間藉由至少一連接件而結合在一起。達成本文所述「接合」的手段包含但不限於緊密地或有縫隙地縫合、連接、黏合、嵌合、螺合、扣合、釘合、夾合、附著、穿設、鉗夾、安置、一體成形或其中兩者以上之組合。本文中的術語「連接件」係指可達成上述「接合」手段之元件。
本文所述「接合」包含「固定接合」及「可動接合」。
「固定接合」係指複數個元件接合後即無法產生相對移動,如圖2A及圖2B所示,固定件21的部分第一表面213、固定件22的部分第一表面223和固定件23的部分第一表面233分別與支持部20之第二表面206的不同區域固定接合。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固定件22或固定件23之第一端及第
二端間的連線係實質上平行於支持部20的第三邊203或第四邊204。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和23與支持部20接合之區域分別包含支持部20的第三邊203和第四邊204。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21、22及23與支持部20接合之區域分別對應於躺臥者之胸部、腹部及膝部,如圖3及圖4A所示。
「可動接合」係指複數個元件於接合後,在特定之情形下仍可產生相對移動,如圖7B及圖8B所示,固定件32及42分別與支持部30及40可動接合,在適當的外力驅使下,固定件32及42可分別沿箭頭所示之方向相對於支持部30及40而移動。
另外,固定件21、22或23之至少二部分可分別設置有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該結合件之相互結合使固定件21、22或23形成特定的結合結構,以固定躺臥者於支持部20或包覆躺臥者之身體。達成本文所述「相互結合」的手段包含但不限於緊密地或有縫隙地連接、黏合、嵌合、螺合、扣合、釘合、附著、穿設或鉗夾。較佳地,本文所述的「相互結合」為可卸除的相互結合,更佳為卸除後還可重複地相互結合。本文所述「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係指可達成上述「相互結合」的手段之複數個元件,包括但不限於魔鬼氈鉤毛組、扣孔組、鉤環組、螺釘螺帽組和皮帶組。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件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二部分可分別設置有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
如圖2B所示,在固定件21、22和23之第二表面214、224和234上,接近第二端212、222和232的第二結合區2142、2242和2342設置有魔鬼氈鉤面,第二結合區2142、2242和2342以外之區域則分別定義為第一結合區2141、2241和2341,其至少一部分或全部皆設置有魔鬼氈毛面。固定件21、22和23之第一端211、221和231分別設置有穿孔部2110、2210和2310,以分別供第二端212、222
和232穿設其中。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穿孔部2110、2210和2310係配置成用於同時改變支持部20之第一邊201和第二邊202的受力或移動方向,以利單人或單手包覆保護躺臥者或量測躺臥者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邊201和第二邊202的受力或移動方向相反。
圖3顯示圖2A及圖2B所示之輔具2用於躺臥者的具體實施例。首先,照護者將輔具2置於躺臥者及躺臥面之間,使躺臥者躺臥於支持部20的第一表面205上。照護者將固定件21、22和23之第二端212、222和232分別穿設於穿孔部2110、2210和2310中,並施力使第二端212、222和232朝躺臥者之左手側方向移動,以分別牽動自第一邊201延伸而出的固定件21、22和23分別通過穿孔部2110、2210和2310並朝躺臥者之左手側方向移動。自第一邊201延伸而出但尚未通過穿孔部2110、2210和2310的固定件21、22和23牽動第一邊201朝躺臥者之右手側方向移動,以使支持件20的部份第一表面205覆蓋躺臥者的部分左半身,較佳地,致少覆蓋躺臥者之左臂。固定件21的部份第二表面214、固定件22的部份第二表面224和固定件23的部份第二表面234分別與穿孔部2110、2210和2310接觸,並對穿孔部2110、2210和2310施予朝躺臥者之左手側方向的力,牽動第二邊202朝躺臥者之左手側方向移動,以使支持件20的部份第一表面205覆蓋躺臥者的部分右半身,較佳地,致少覆蓋躺臥者之右臂。同時,未通過穿孔部2110、2210和2310的固定件21、22和23將與穿孔部2110、2210和2310形成環狀結構,以分別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之胸部、腹部及膝部。接著,照護者將第二結合區2142、2242和2342之魔鬼氈鉤面分別與第一結合區2141、2241和2341之魔鬼氈毛面相互結合,以使固定件21、22和23維持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之結構,並使支持部20維持包覆躺臥者之結構。以上動作皆可由單人甚至是單手完成。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固定件21、22和23係配置成用於將躺臥者固定於支持部20上,且可有效地包覆保護躺臥者之軀幹或四肢,以避免在移動躺臥者之過程中,因躺臥者掙扎、意識不清、失能或癱瘓等原因脫離支持部20而導致意外傷害。如圖3所示,支持部20包覆保護躺臥者之雙臂,而固定件21和23則分別包覆保護躺臥者之雙臂及雙膝,因此可有效避免躺臥者之四肢揮動而影響移動過程之安全性。
當輔具2形成包覆保護躺臥者的結構後,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照護者的雙手可分別握持於握持部2011及2012,藉由握持部2011及2012對支持部20的第一邊201施力,以平移或翻動躺臥者,如圖3所示,例如但不限於:將躺臥者往其左手側方向平移,或將躺臥者往其右手側方向翻身。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一照護者之雙手分別握持於握持部2011及2012,以對支持部20的第一邊201施力,而另一照護者之雙手則分別握持於握持部2021及2022,以對支持部20的第二邊201施力,藉由兩者同時施力,以抬升躺臥者離開躺臥面。上述握持部除了具有便於照護者抓握及施力之結構外,還經配置使照護者雙手之施力方向趨於一致,以避免照護者因其雙手施力之分力相互抵銷而徒增勞力負擔。因此,本創作在支持部20、固定件21、22和23以及握持部2011、2012、2013和2014的協同作用下,可使照護者於移動躺臥者的過程中更加省時、省力且安全,且即便是由單人移動躺臥者,也可避免躺臥者自支持部20上脫離。
圖4A及圖4B顯示圖2A及圖2B所示之輔具2用於躺臥者的另一具體實施例。如圖4A所示,照護者將輔具2置於躺臥者及床面之間,使躺臥者躺臥於支持部20的第一表面205上。照護者的雙手藉由握持部2011及2012對支持部20的第一邊201施力,以平移或翻動躺臥者。如圖4B所示,照護者的雙手藉由握持部
2011及2012對支持部20的第一邊201施力,使支持部20向躺臥者之右手側彎曲摺疊,以形成包覆躺臥者部分身體之結構,並驅使躺臥者向其右手側方向翻身。照護者接著將固定件21、22和23之第二端212、222和232穿設於躺臥者右手側的床支架之間,以分別將固定件21、22和23之部分纏繞於該床支架上,並藉由對第二端212、222和232施力,以調整介於第一邊201與該床支架之間固定件21、22和23長度,該長度若越短,則躺臥者向其右手側方向翻身的角度越大,藉此調整躺臥者至所欲之翻身角度。待達到所欲之翻身角度後,照護者將第二結合區2142、2242和2342之魔鬼氈鉤面分別與第一結合區2141、2241和2341之魔鬼氈毛面相互結合,以使支持部20維持包覆躺臥者之結構,並使躺臥者維持所欲之翻身角度。因此,藉由本創作之輔具2,即使單人或單手操作,亦可省時、省力且安全地將躺臥者翻身,並將其固定至所欲之翻身角度,以利進行後續的拍痰、清潔或診治等醫療照護行為。
本創作之固定件還可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以量測躺臥者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較佳地,該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係指軀幹之一部位的圍度。
本文中的術語「圍度」係指環繞指示部位一圈所需的長度。本文所述「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包括但不限於頭圍、頸圍、肩周長、上臂圍、下臂圍、手腕圍、胸圍、腹圍、臀圍、大腿圍、膝圍、小腿圍和腳踝圍。本文所述「軀幹之一部位的圍度」包括但不限於肩周長、胸圍、腹圍及臀圍。
於本創作中,另提供一種用於量測躺臥者之方法,包含將本創作之輔具的至少一部分置於該躺臥者下;對支持部施力,以使該躺臥者移動;以固定件之量測部測量該躺臥者之一部位軀幹的圍度。
如圖2B所示,固定件22之第二表面224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24,量測部24係標示有長度單位。又如圖3所示,照護者將固定件22之第二端222穿設於穿孔部2210中,並藉由施力使第二端222朝躺臥者之左手側方向移動,以牽動自第一邊201延伸而出的固定件22通過穿孔部2210,並朝躺臥者之左手側方向移動,同時,未通過穿孔部2210的固定件22將與穿孔部2210形成環狀結構,以分別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之腹部,照護者即可藉由量測部24所標示的長度單位量測躺臥者之腹圍。以上動作皆可由單人或甚至是單手完成。
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量測部24所標示長度單位之數值於第一端221為0,該數值自第一端221至第二端222漸增,因此,當上述環狀結構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之腹部時,穿孔部2210所對應的數值即為躺臥者之腹圍,以供照護者快速且直觀地獲知躺臥者之腹圍。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上述使用量測部24量測躺臥者之腹圍之動作係可單獨進行,或於躺臥者翻身時或翻身後進行,或使用固定件21及23包覆保護躺臥者後再進行。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係使用具有量測部24之固定件21、22、23或其中兩者之組合,測量其所對應之躺臥者軀幹之一部位的圍度,較佳地,該圍度為胸圍、腹圍、臀圍或其中兩者以上之組合。
經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創作之固定件除了具有將躺臥者固定於支持部或包覆保護躺臥者身體的功能外,還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以供快速且省力地量測躺臥者身體之一部位的圍度。以下將詳述本創作中各種具有量測部的固定件之具體實施例。
如圖3及圖6A所示,固定件22之量測部24係設置有標示長度單位之量測件240,較佳為尺,例如:皮尺或捲尺。圖3所示固定件22之量測部24係與全
部的皮尺或捲尺接合,而圖6A所示固定件22之量測部24則與一部分的皮尺或捲尺接合。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接合之方式為縫合。再參照圖6A,固定件22之第一端221與支持部20的第二邊緣202對齊,且第一端221係設置有穿孔部2210,以供固定件22之量測件240穿設其中。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照護者僅須將量測部24之量測件240(例如:皮尺或捲尺)穿設於穿孔部2210中,並藉由施力使未通過穿孔部2210的皮尺或捲尺與穿孔部2210形成環狀結構,以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身體之一部分,即可藉由穿孔部2210對應於皮尺或捲尺所標示長度單位的數值,以快速且直觀地獲知躺臥者身體一部分之圍度。
另如圖6B所示,固定件22之第一端221與支持部20的第二邊緣202對齊,且第一端221係設置有穿孔部2210,以供固定件22之第二端222穿設其中。固定件22之量測部24係標示有長度單位,因此無須另外設置皮尺或捲尺等量測件,即可進行量測,故可節省製作本創作之輔具2的成本。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照護者將固定件22之第二端222穿設於穿孔部2210中,並藉由施力使未通過穿孔部2210的固定件22與穿孔部2210形成環狀結構,以環繞並包覆保護躺臥者身體之一部分,即可藉由穿孔部2210對應量測部24所標示長度單位的數值,以快速且直觀地獲知躺臥者身體一部分之圍度。
再如圖6C所示,支持部20上的第二邊緣202係設置有穿孔部2210,以供固定件22之第二端222穿設其中,固定件22之第一端221與穿孔部2210對齊,且固定件22之量測部24係標示有長度單位。因此,量測部24無須另設置皮尺或捲尺等量測件,即可進行量測,故可節省製作本創作輔具2的成本。於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照護者將固定件22之第二端222穿設於穿孔部2210中,並藉由施力使未通過穿孔部2210的固定件22與穿孔部2210形成環狀結構,以環繞並包覆
保護躺臥者身體之一部分,即可藉由穿孔部2210對應量測部24所標示長度單位的數值,以快速且直觀地獲知躺臥者身體一部分之圍度。
圖7A及圖7B顯示本創作另一具體實施例中之輔具,其包含支持部30及固定件32。支持部30具有至少一層之層狀結構,其具有第一表面305及與第一表面305相對之第二表面306。支持部30具有第一邊301、與第一邊301相對之第二邊302、第三邊303及與第三邊303相對之第四邊304。支持部30之邊緣具有供手握持之握持部3011、3012、3021、3022,其中,握持部3011及3012分別設置於支持部30之第一邊301,而握持部3021及3022則分別設置於支持部30之第二邊302。固定件32具有第一端321及相對第一端321之第二端322。固定件32之一部分係與支持部30可動接合,如圖7A所示,與支持部30接合之固定件32部分係形成開口,以供支持部30穿設其中,且固定件32係藉由該開口,而可相對於支持部30相對移動,進而調整固定件32的位置。
如圖7A所示,與支持部30接合之固定件32部分從躺臥者朝向躺臥面的方向分別具有第一表面323、與第一表面323相對之第三表面323’、第四表面324’及與第四表面324’相對之第二表面324,其中,第一表面323係與躺臥者身體之背面接觸,第三表面323’係與支持部30之第一表面305接觸,第四表面324’係與支持部30之第二表面306接觸,以及第二表面324係與躺臥面接觸。未與支持部30接合之固定件32部分亦同樣具有第一表面323及與第一表面323相對之第二表面324。固定件32之至少二部分係分別設置有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固定件32之第一端321設有穿孔部3210,以供第二端322穿設其中。固定件32之第二表面324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34。如圖7B所示,由於固定件32與支持部30為可動接合,故在適當的外力驅使下,固定件32可沿箭頭所示之方向相對於支持部30移
動。因此,照護者可視需要移動固定件32至躺臥者之特定軀幹部位進行包覆保護、固定或量測其圍度。
圖8A及圖8B顯示本創作再一具體實施例中之輔具4,其包含支持部40及固定件42。支持部40具有至少二層結構,圖8A及圖8B顯示為具有兩層結構的支持部40。支持部40的第一層40’具有第一表面405’及與第一表面405’相對之第二表面406’。支持部40的第一層40’具有第一邊401’、與第一邊401’相對之第二邊402’、第三邊403’及與第三邊403’相對之第四邊404’。支持部40的第一層40’之邊緣具有可供手握持之握持部4011’、4012’、4021’、4022’,其中,握持部4011’及4012’分別設置於第一層40’之第一邊401’,而握持部4021’及4022’則分別設置於第一層40’之第二邊402’。如圖8A所示,支持部40的第二層40”具有第一表面405”及與第一表面405”相對之第二表面406”。支持部40的第二層40”具有第一邊401”、與第一邊401”相對之第二邊402”、第三邊403”及與第三邊403”相對之第四邊404”。支持部40的第一層40’的第一表面405’係與支持部40的第二層40”的第二表面406”接合,以形成支持部40,且該接合為固定接合,如圖8B所示。固定件42具有第一端421及相對第一端421之第二端422。固定件42之一部分係與支持部40接合,且該接合為可動接合,如圖8A所示,固定件42係穿設於第一層40’與第二層40”的接合面之間,其中,固定件42的第一表面423係與第二層40”的第二表面406”接觸,而固定件42的第二表面424係與第一層40’的第一表面405’接觸。固定件42之至少二部分係分別設置有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固定件42之第一端421分別設有穿孔部4210,以供第二端422穿設其中。固定件22之第二表面424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44(未圖示)。如圖8B所示,由於固定件42與支持部40為可動接合,故在適當的外力驅使下,固定件42可沿箭頭所示之方向相對於
支持部40而移動。因此,照護者可視需要移動固定件42至躺臥者之特定軀幹部位進行包覆保護、固定或量測圍度。
與支持部固定接合的固定件僅能針對躺臥者軀幹的特定部位進行包覆保護、固定或量測圍度,然而躺臥者的身材特徵不盡相同,較難符合個人化之需求。相較之下,與支持部可動接合的固定件,例如上述實施例中的固定件32或42,僅需單一固定件即可針對躺臥者軀幹的不同部位進行包覆保護、固定或量測圍度,故更為便利、符合個人化之需求且節省輔具之製作成本。惟須說明的是,圖7A至圖8B僅為例釋性說明支持部與固定件可動接合之結構及其效果,並非將本創作限於單一個與支持部可動接合的固定件,於本創作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可視需求增設複數個與支持部可動接合的固定件,或可另外與固定接合的固定件搭配使用。
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及範圍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係由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只要不影響本創作之效果及實施目的,應涵蓋於此公開技術內容中。
20:支持部
201:第一邊
2011,2012:握持部
202:第二邊
2021,2022:握持部
203:第三邊
204:第四邊
205:第一表面
206:第二表面
21:固定件
211:第一端
2110:穿孔部
212:第二端
213: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2:固定件
221:第一端
2210:穿孔部
222:第二端
223:第一表面
224:第二表面
23:固定件
231:第一端
2310:穿孔部
232:第二端
233:第一表面
234:第二表面
24:量測部
Claims (10)
- 一種用於躺臥者之輔具,包含:支持部,其具有至少一層之層狀結構;以及固定件,其具有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且具有第一端及相對該第一端之第二端,其中,該固定件之至少一部分係與該支持部接合,且該固定件係具有用於測量長度之量測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第一端係設置有穿孔部,以供該第二端穿設於該穿孔部中。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輔具,其中,該第一端係與該支持部之邊緣對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支持部之邊緣係設置有穿孔部,以供該第一端或該第二端穿設於該穿孔部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量測部係標示有長度單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量測部係設置有標示長度單位之量測件。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輔具,其中,該量測件為皮尺或捲尺。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固定件之至少二部分係分別設置有可相互結合的結合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支持部之邊緣具有供手握持之握持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具,其中,該支持部之表層包含防水材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1357U TWM608338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用於躺臥者之輔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1357U TWM608338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用於躺臥者之輔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08338U true TWM608338U (zh) | 2021-03-01 |
Family
ID=7603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11357U TWM608338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用於躺臥者之輔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083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1258B (zh) * | 2021-08-03 | 2023-02-01 |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 多功效移位中單 |
-
2020
- 2020-08-31 TW TW109211357U patent/TWM60833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1258B (zh) * | 2021-08-03 | 2023-02-01 |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 多功效移位中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142842A1 (en) |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lifting, moving, turning, and positioning a patient | |
US11576833B2 (en) | Patient securement system for the surgical Trendelenburg position | |
US20100299830A1 (en) | Patient assistance device | |
TWM608338U (zh) | 用於躺臥者之輔具 | |
US9782313B2 (en) |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the movement of a body on a surface | |
JP4105748B1 (ja) | オムツ型介助ベルト | |
US20060185078A1 (en) | Patient turning aid | |
CN212308170U (zh) | 一种躁动病人约束装置 | |
US20180271187A1 (en) | A device | |
CN215307203U (zh) | 一种便于治疗的约束罩衣 | |
CN210020073U (zh) | 一种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上肢良肢位摆放装置 | |
CN210903792U (zh) | 翻身带 | |
CN214547460U (zh) | 认知障碍患者专用服 | |
CN214104963U (zh) | 一种可用于洗浴的护理床单 | |
CN212938090U (zh) | 医用手术保暖上衣 | |
CN214908949U (zh) | 一种新型指尖环包式约束手套 | |
JPH0344190Y2 (zh) | ||
JP3126923U (ja) | 移乗ループダッコ | |
JP3004943U (ja) | 老人、痴呆性者及び介護者保護用手袋 | |
JPH10179642A (ja) | 患者移動用マット | |
CN204909789U (zh) | 一种上肢约束器 | |
JP3130448U (ja) | オムツ型介助ベルト | |
TW202306557A (zh) | 充氣式翻身輔助布具 | |
JP3053652U (ja) | 介護用シーツ | |
JP2006200105A (ja) | 介護パジャ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