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216U -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 Google Patents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216U
TWM605216U TW109211760U TW109211760U TWM605216U TW M605216 U TWM605216 U TW M605216U TW 109211760 U TW109211760 U TW 109211760U TW 109211760 U TW109211760 U TW 109211760U TW M605216 U TWM605216 U TW M6052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cooling
sealed box
blast furnace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1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伯鴻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1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5216U/zh
Publication of TWM605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21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ast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包含一第一密封盒、一第二密封盒、一冷卻進水管、及一冷卻回水管。第一密封盒與第二密封盒皆用以固設於爐殼上,且分別用以連通於冷卻水管的兩端。冷卻進水管連通第一密封盒且能引進冷卻水。冷卻回水管連通第二密封盒且能排出冷卻水。藉此,本創作與高爐焊接完成後能使高爐的冷卻元件恢復其冷卻作用。並且,焊接時只需要考慮將第一與第二密封盒固定於爐殼,焊道較少工時較短,較能符合盡速修復的速度要求。

Description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高爐的輔助設備,尤指一種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高爐的冷卻元件在更換時會先將其伸出爐殼的冷卻水管破壞切除。而在更換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被迫必須暫時放棄此次的冷卻元件更換作業。此時,必須盡速將已破壞之冷卻元件暫時修復至一定程度,以整體能維持運作;而在傳統的作法中,則會使用薄鐵板或帽蓋以全周焊方式固定覆蓋破壞處,即切除位於高爐外側的冷卻水管後所形成的開口,並在該處淋水以達到暫時修復冷卻元件之目的。
然而,這種作法的焊道數量多,導致費工費時而無法迅速修復。並且,於爐殼外淋水的冷卻效果不佳,水花飛濺更將嚴重影響工作環境;因此,必須設計一裝置,使其能在高爐的冷卻元件失效時暫時使其修復至一定程度。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能恢復已遭破壞之冷卻元件的冷卻功能,且焊道較少工時較短,較能符合盡速修復的速度要求。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用以設於一爐殼上,且用以連通複數冷卻水管;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包含: 一第一密封盒,其用以固設於該爐殼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的一端; 一第二密封盒,其用以固設於該爐殼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相對於該第一密封盒的另一端;該第二密封盒能藉由該等冷卻水管連通該第一密封盒; 一冷卻進水管,其連通該第一密封盒; 一冷卻回水管,其連通該第二密封盒; 其中,冷卻水能依序流經該冷卻進水管、該第一密封盒、該等冷卻水管、該第二密封盒、及該冷卻回水管。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藉由第一密封盒與第二密封盒固設於爐殼的外表面,並且分別連通冷卻水管被切斷的兩端,再藉由冷卻進水管與冷卻回水管分別連通第一密封盒與第二密封盒,且能引進與排出冷卻水,本創作與高爐焊接完成後能使高爐的冷卻元件恢復其冷卻作用。並且,焊接時只需要考慮將第一與第二密封盒固定於爐殼,焊道較少工時較短,較能符合盡速修復的速度要求。並且,相較於傳統僅覆蓋鐵板並淋水的做法,本創作能恢復已遭破壞之冷卻元件的冷卻功能,故冷卻效果較佳。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淋水管路,其連通於該冷卻回水管,且能將冷卻水灑向該爐殼的表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第一密封盒位於該淋水管路下方,且包含一盒體,其用以固設於該爐殼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的一端;一淋水匯集槽,其設於該盒體的側面,且能匯集該淋水管路灑向該爐殼的冷卻水;一集中斜面,其形成於該盒體的頂端,且連接於該爐殼的表面,並且朝向該淋水匯集槽向下傾斜;該淋水管路灑向該爐殼的冷卻水能經由該爐殼的表面流至該集中斜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第一密封盒的壁面形成有複數第一穿孔;該等冷卻水管的一端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一穿孔內,並且該等冷卻水管與該等第一穿孔的孔緣之間設有不透水填充材料;該第二密封盒的壁面形成有複數第二穿孔;該等冷卻水管的另一端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二穿孔內,並且該等冷卻水管與該等第二穿孔的孔緣之間設有不透水填充材料。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兩隔離關斷閥,其分別設於該冷卻進水管及該冷卻回水管上,且能控制冷卻水流通與否。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淋水調節閥,其設於該淋水管路與該冷卻回水管之間,且能控制冷卻水流通與否。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兩壓力表,其分別連接於該冷卻進水管及該冷卻回水管,且能測量該冷卻進水管及該冷卻回水管內的冷卻水壓力。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考圖1及圖2,本創作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係用以設於一爐殼A上,且用以連通複數冷卻水管B。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包含一第一密封盒10、一第二密封盒20、一冷卻進水管30、一冷卻回水管40、一淋水管路50、兩隔離關斷閥60、一淋水調節閥70、及兩壓力表80。
第一密封盒10用以固設於爐殼A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B的一端。
第二密封盒20用以固設於爐殼A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B相對於第一密封盒10的另一端,並且第二密封盒20能藉由該等冷卻水管B連通第一密封盒10。
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盒10的壁面形成有複數第一穿孔11,且第二密封盒20的壁面形成有複數第二穿孔21。該等冷卻水管B的一端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一穿孔11內,並且該等冷卻水管B與該等第一穿孔11的孔緣之間設有不透水填充材料12。而該等冷卻水管B的另一端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二穿孔21內,並且該等冷卻水管B與該等第二穿孔21的孔緣之間設有不透水填充材料22。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以不透水填充材料12與不透水填充材料22填充於冷卻水管B與第一密封盒10及第二密封盒20之間,藉此達到更佳的密封效果。
冷卻進水管30連通第一密封盒10且能引進冷卻水。具體來說,冷卻進水管30可以是藉由軟管連接外部水源,如自來水管或者是冷卻液循環裝置。
冷卻回水管40連通第二密封盒20且能排出冷卻水。具體來說,冷卻回水管40可以是藉由軟管將使用過後的冷卻水排出,且具體可以是直接排至外界,也可以是排放至冷卻液循環裝置再次循環利用。
淋水管路50連通於冷卻回水管40,且能將冷卻水灑向爐殼A的表面。具體來說,淋水管路50可以是一管體上設有複數穿孔,如此當冷卻水流經管體時便能經由該等穿孔灑向爐殼A的表面。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盒10位於淋水管路50下方,且包含一盒體13、一淋水匯集槽14、及一集中斜面15。盒體13用以固設於爐殼A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B的一端。淋水匯集槽14設於盒體13的側面,且能匯集淋水管路50灑向爐殼A的冷卻水。集中斜面15形成於盒體13的頂端,且連接於爐殼A的表面,並且朝向淋水匯集槽14向下傾斜。藉此,淋水管路50灑向爐殼A的冷卻水能經由爐殼A的表面流至集中斜面15,接著再經由集中斜面15導引而流向淋水匯集槽14,最終可再透過一管路連接淋水匯集槽14藉以將冷卻水排放至外界或者與冷卻回水管40內的冷卻水一併回收。
兩隔離關斷閥60分別設於冷卻進水管30及冷卻回水管40上,且能控制冷卻水流通與否。
淋水調節閥70設於淋水管路50與冷卻回水管40之間,且能控制冷卻水流通與否,也就是說,當淋水調節閥70開啟時冷卻水能經由冷卻回水管40流向淋水管路50。
兩壓力表80分別連接於冷卻進水管30及冷卻回水管40,且能測量冷卻進水管30及冷卻回水管40內的冷卻水壓力。
藉由兩壓力表80以及兩隔離關斷閥60,可以控制使冷卻水的水壓小於高爐內的壓力,並可於疑似漏水時進行壓力試驗。此外,如發現有高爐氣從淋水管路50噴出,可先將兩隔離關斷閥60關閉,由系統回水逆流提供爐殼A外淋水功能。
使用時,先將第一密封盒10與第二密封盒20焊接固定至爐殼A的表面,並且分別使第一密封盒10與第二密封盒20連通冷卻水管B穿出爐殼且被切斷的兩端,再以不透水填充材料12、22填充密封,完成安裝程序。以冷卻進水管30連接至冷卻水源藉以引進冷卻水,如此冷卻水能依序流經冷卻進水管30、第一密封盒10、冷卻水管B、第二密封盒20、冷卻回水管40,使冷卻元件恢復冷卻效果。此外,必要時可以開啟淋水調節閥70,使冷卻水經由冷卻回水管40流向淋水管路50,藉以向爐殼A的外表面灑水,達到進一步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藉由第一密封盒10與第二密封盒20固設於爐殼A的外表面,並且分別連通冷卻水管B被切斷的兩端,在藉由冷卻進水管30與冷卻回水管40分別連通第一密封盒10與第二密封盒20,且能引進與排出冷卻水,本創作與高爐焊接完成後能使高爐的冷卻元件恢復其冷卻作用。並且,焊接時只需要考慮將第一與第二密封盒20固定於爐殼A,焊道較少工時較短,較能符合盡速修復的速度要求。並且,相較於傳統僅覆蓋鐵板並淋水的做法,本創作能恢復已遭破壞之冷卻元件的冷卻功能,故冷卻效果較佳。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A:爐殼 B:冷卻水管 10:第一密封盒 11:第一穿孔 12:不透水填充材料 13:盒體 14:淋水匯集槽 15:集中斜面 20:第二密封盒 21:第二穿孔 22:不透水填充材料 30:冷卻進水管 40:冷卻回水管 50:淋水管路 60:隔離關斷閥 70:淋水調節閥 80:壓力表
圖1係本創作設於爐殼上時的前視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設於爐殼上時的側視示意圖。
A:爐殼
B:冷卻水管
10:第一密封盒
11:第一穿孔
12:不透水填充材料
13:盒體
14:淋水匯集槽
15:集中斜面
20:第二密封盒
21:第二穿孔
22:不透水填充材料
30:冷卻進水管
40:冷卻回水管
50:淋水管路
60:隔離關斷閥
70:淋水調節閥
80:壓力表

Claims (7)

  1. 一種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用以設於一爐殼上,且用以連通複數冷卻水管;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包含 一第一密封盒,其用以固設於該爐殼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的一端; 一第二密封盒,其用以固設於該爐殼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相對於該第一密封盒的另一端;該第二密封盒能藉由該等冷卻水管連通該第一密封盒; 一冷卻進水管,其連通該第一密封盒; 一冷卻回水管,其連通該第二密封盒; 其中,冷卻水能依序流經該冷卻進水管、該第一密封盒、該等冷卻水管、該第二密封盒、及該冷卻回水管。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淋水管路,其連通於該冷卻回水管,且能將冷卻水灑向該爐殼的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第一密封盒位於該淋水管路下方,且包含 一盒體,其用以固設於該爐殼上,且用以連通於該等冷卻水管的一端; 一淋水匯集槽,其設於該盒體的側面,且能匯集該淋水管路灑向該爐殼的冷卻水; 一集中斜面,其形成於該盒體的頂端,且連接於該爐殼的表面,並且朝向該淋水匯集槽向下傾斜;該淋水管路灑向該爐殼的冷卻水能經由該爐殼的表面流至該集中斜面。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 該第一密封盒的壁面形成有 複數第一穿孔;該等冷卻水管的一端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一穿孔內,並且該等冷卻水管與該等第一穿孔的孔緣之間設有不透水填充材料; 該第二密封盒的壁面形成有 複數第二穿孔;該等冷卻水管的另一端分別穿設於該等第二穿孔內,並且該等冷卻水管與該等第二穿孔的孔緣之間設有不透水填充材料。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 兩隔離關斷閥,其分別設於該冷卻進水管及該冷卻回水管上,且能控制冷卻水流通與否。
  6.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淋水調節閥,其設於該淋水管路與該冷卻回水管之間,且能控制冷卻水流通與否。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其中,該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進一步包含 兩壓力表,其分別連接於該冷卻進水管及該冷卻回水管,且能測量該冷卻進水管及該冷卻回水管內的冷卻水壓力。
TW109211760U 2020-09-08 2020-09-08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TWM605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760U TWM605216U (zh) 2020-09-08 2020-09-08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760U TWM605216U (zh) 2020-09-08 2020-09-08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216U true TWM605216U (zh) 2020-12-11

Family

ID=74670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1760U TWM605216U (zh) 2020-09-08 2020-09-08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5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5124B (zh) 核电站常规岛除盐水分配系统全停检修方法
CN106328227A (zh) 安全壳喷淋试验装置及方法
US20070018452A1 (en) Pipe interruption fitting
KR101284359B1 (ko) 버터플라이 밸브 단면고정형 수명시험장치
CN1170082C (zh) 带压堵漏技术
CN107654789A (zh) 一种长输油气管线维抢修过程的模拟方法
TWM605216U (zh) 高爐冷卻元件的暫時修復裝置
US1737181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repairing leaks in pipe lines
CN108626514A (zh) Pe管道泄漏修复方法
CN205614221U (zh) 一种高效焊枪残余水处理装置
CN207674020U (zh) 一种多功能油气隔离盲板
CN206988683U (zh) 一种防爆管道封堵安装装置
CN212107457U (zh) 煤气管道泄漏点带压堵漏结构
CN212204035U (zh) 喷淋母管空气吹扫
CN110206905B (zh) 管道模拟泄漏阀门
CN207378462U (zh) 一种气压式自动涂油装置
CN207882080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稳压器泄压箱水压试验的装置
CN216957219U (zh) 模拟泄漏消防堵漏双罐式训练装置
JPH0322635Y2 (zh)
KR200459378Y1 (ko) 노즐 패드의 누설 시험장치
CN206112515U (zh) 煤气排水器下降管阀门在线更换装置
JP5392876B1 (ja) コンクリートサイロの損傷検査方法
CN112963658B (zh) 一种箱体式灌注补漏装置
CN204284902U (zh) 天然气疏水阀
WO2021153204A1 (ja) 消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