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120U - 護具結構(一) - Google Patents

護具結構(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120U
TWM605120U TW109211955U TW109211955U TWM605120U TW M605120 U TWM605120 U TW M605120U TW 109211955 U TW109211955 U TW 109211955U TW 109211955 U TW109211955 U TW 109211955U TW M605120 U TWM605120 U TW M6051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gear
protective
parts
item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1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正順
Original Assignee
今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今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今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1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5120U/zh
Publication of TWM60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12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新型為有關一種護具結構,主要結構包括一護具本體,護具本體包含有一背部防護部、複數腰部固定件、複數肩帶轉向件、及複數肩膀固定帶體,背部防護部上設有複數定位件,護具本體上還設有複數之護具連接部,而護具連接部連接有複數的延伸護具。藉上述結構,使用者可將護具本體穿戴於身上,並通過定位件加強背部的支撐效果,同時利用延伸護具來連接於四肢上,藉此增加整體的保護效果,以降低身體受傷的機會。

Description

護具結構(一)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護具結構,尤指一種防護效果更佳的護具結構。
按,人體在做任何動作時,都需要身體的肌肉與骨骼的相互配合才能達到,尤其是在做特別複雜或耗力的動作時,則需要配合的肌肉或骨骼就會更多,例如激烈運動或是搬運重物,因此在作此類動作時,若沒有充分熱身或注意施力之動作方式的話,則相當容易產生肌肉或骨頭的傷害。
尤其當在搬運重物時,許多人往往會因為姿勢的不正確或是搬運的物件過重之類的原因,造成急性下背痙攣也就是俗稱閃到腰的狀況,因此例如搬家公司之類的工作人員,時常會在腰上或身上其他部位綁上護具,藉此來降低身體受傷的機會。
但是一般的護具所能達到的保護效果有限,往往不能提供更加完整且全面性的輔助防護功能。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防護效果更佳以降低受傷機會的護具結構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定位件來加強背後固定效果,同時利用延伸護具來輔助日常的動作,藉此加強整體的防護效果。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之主要結構包括:一護具本體、複數設 於護具本體上的定位件、複數設於護具本體上的護具連接部、及複數連接於護具連接部上的延伸護具,其中,護具本體包含有一背部防護部、複數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上之腰部固定件、複數設於該背部防護部上之肩帶轉向件、及複數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上之肩膀固定帶體,其中該肩膀固定帶體之一端處係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之上側處,另一端處則穿過該些肩帶轉向件後連接於該腰部固定件上。
藉由上述之結構,使用者可將護具本體穿戴於人體上,穿戴方式為,將背部防護部貼合於人體背後處,再將腰部固定件圍繞於人體腰部處來進行固定動作,即可通過定位件分別固定在人體脊椎的左右兩側處,以達到輔助定位的效果,而肩膀固定帶體會套設於人體肩膀上,並通過肩帶轉向件的轉向效果後進行束緊的動作,再將一端處連接於腰部固定件上,藉此經由肩膀固定帶體拉住人體的肩膀處,即可透過護具本體對人體達到姿勢矯正及防護的功能。
使用者還可將延伸護具連接於護具連接部上,藉此將延伸護具固定於人體的四肢上,以通過延伸護具加強搬重物或運動時的輔助效果,來降低身體受傷的機會。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護具所存在之防護效果不夠完全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護具本體
11、11b:背部防護部
111b:止滑部
12:腰部固定件
121:對接部
122:連接部
13:肩帶轉向件
14、14b:肩膀固定帶體
141:帶體連接部
142b:緩衝部
143b:輔助拉動件
2:定位件
3、3a:護具連接部
4、4a、4b:延伸護具
41:手部彈性束帶
411:第一扣合件
412:第二扣合件
42:手部輔助護具
43a:左側彈性束帶
44a:左腳輔助護具
45a:右側彈性束帶
46a:右腳輔助護具
47a:中央彈性束帶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後視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腰部固定示意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肩帶固定示意圖。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手部連接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手部固定示意圖。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八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後視圖。
第九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腳部固定示意圖。
第十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腳部連接示意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後視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及後視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
一護具本體1,該護具本體1包含有一背部防護部11、複數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11上之腰部固定件12、複數設於該背部防護部11上之肩帶轉向件13、及複數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11上之肩膀固定帶體14,其中該肩膀固定帶體14之一端處係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11之上側處,另一端處則穿過該些肩帶轉向件13後連接於該腰部固定件12上;
複數設於背部防護部11上的定位件2,本實施例之定位件2以鐵製金屬件作為舉例,但其並不設限;
複數設於各腰部固定件12上的對接部121;
至少一設於腰部固定件12背離對接部121之一側處的連接部122,本實施例之對接部121及連接部122以可供相互黏合的魔鬼氈作為舉例;
一設於各肩膀固定帶體14之一端處的帶體連接部141,帶體連接部141則以可連接於對接部121上的魔鬼氈作為舉例;
複數設於護具本體1上的護具連接部3,於本實施例中,護具連接部3以形成於肩膀固定帶體14上的輔助帶體作為舉例,但其並不設限;及
複數連接於護具連接部3上的延伸護具4,本實施例之延伸護具4以手部護具作為舉例,故各延伸護具4具有一連接各護具連接部3之手部彈性束帶41、及一連接於手部彈性束帶41背離各護具連接部3之端處的手部輔助護具42。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可達到增加防護效果及降低受傷機會等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 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至手部固定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使用者可將護具本體1穿戴於人體上,藉此達到矯正姿勢與防止受傷的效果,而穿戴方式為,先將背部防護部11貼合於人體的背後處,再將兩側的腰部固定件12繞過人體的腰部後將連接部122黏合於對接部121上,藉此將腰部固定件12固定於人體的腰部處,同時,定位件2會分別位於脊椎的左右兩側處,即可支撐住人體的脊椎,之後將肩膀固定帶體14穿過人體的肩膀後再穿過肩帶轉向件13,以通過肩帶轉向件13能讓使用者將肩膀固定帶體14轉向往兩側拉動,最後將肩膀固定帶體14拉至定位後,再將帶體連接部141黏合於對接部121上,藉此將肩膀固定帶體14連接固定於腰部固定件12上,來通過肩膀固定帶體14矯正人體的肩膀位置,同時配合定位件2的效果來支撐人體的肩膀及脊椎,以達到矯正姿勢及預防受傷的功能。
使用者還可將延伸護具4中的手部彈性束帶41之一端處穿過護具連接部3,再往回彎折進行固定的動作,而本實施例之每一肩膀固定帶體14上會具有兩個護具連接部3,可讓使用者依需求選擇要連接於任一護具連接部3上,以達到調整長度的功能,而手部彈性束帶41上會具有一第一扣合件411、及一供扣合該第一扣合件411之第二扣合件412,藉此讓手部彈性束帶41回折後能將第一扣合件411及第二扣合件412相互扣合,來將手部彈性束帶41連接於肩膀固定帶體14上,之後即可將手部輔助護具42綁於人體的手軸上,藉此當使用者搬動重物時,能透過手部彈性束帶41的回彈效果來輔助,以降低肌肉受傷的機會。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七圖至第十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至腳部連接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於本實施例中,將延伸護具4a以腳部護具作為舉例,故延伸護具4a具有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3a之左側彈性束帶43a、一連接該左側彈性束帶43a之左腳輔助護具44a、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3a之右側彈性束帶45a、一連接該右側彈性束帶45a之右腳輔助護具46a、及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3a與同時連接該左腳輔助護具44a及該右腳輔助護具46a的中央彈性束帶47a,藉此,當使用者要穿戴腳步護具時,可先將左腳 輔助護具44a及右腳輔助護具46a分別穿戴於人體的左腳及右腳上,再將左側彈性束帶43a、右側彈性束帶45a、及中央彈性束帶47a連接於護具連接部3a上,而本實施例之護具連接部3a以對扣座為舉例,左側彈性束帶43a、右側彈性束帶45a、及中央彈性束帶47a上設置有對應扣合對扣座的對扣件,藉此可直接透過扣合的方式將左側彈性束帶43a、右側彈性束帶45a、及中央彈性束帶47a連接於護具連接部3a上。
如此當使用者彎腰搬動重物時,能透過左側彈性束帶43a、右側彈性束帶45a、及中央彈性束帶47a給予的彈力,來讓使用者直立時能更加省力,即可增加安全性及防護效果,以降低受傷的機會。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及後試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於本實施例中,延伸護具4b以同時設置有手部護具及腳部護具作為舉例,以表示其種類並不設限,而背部防護部11b上會設有複數的止滑部111b,藉此讓使用者穿戴時能更加穩固,以加強整體的防護效果,而各肩膀固定帶體14b上設有一緩衝部142b,本實施例之緩衝部142b以軟墊作為舉例,可增加使用者穿戴時的舒適性。且各肩膀固定帶體14b上會設置有一輔助拉動件143b,藉此讓使用者拉動肩膀固定帶體14b來固定肩膀時,能將手指穿過輔助拉動件143b以達到方便施力的效果,即可提高整體的方便性。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護具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申請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1:背部防護部
12:腰部固定件
122:連接部
14:肩膀固定帶體
141:帶體連接部
2:定位件
3:護具連接部
4:延伸護具
41:手部彈性束帶
42:手部輔助護具

Claims (10)

  1. 一種護具結構,其主要包含:
    一護具本體,該護具本體包含有一背部防護部、複數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上之腰部固定件、複數設於該背部防護部上之肩帶轉向件、及複數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上之肩膀固定帶體,其中該肩膀固定帶體之一端處係連接於該背部防護部之上側處,另一端處則穿過該些肩帶轉向件後連接於該腰部固定件上;
    複數定位件,該些定位件設於該背部防護部上;
    複數護具連接部,該些護具連接部設於該護具本體上;及
    複數延伸護具,該些延伸護具係連接於該護具連接部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該背部防護部上設有至少一止滑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各該肩膀固定帶體上設有一緩衝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各該延伸護具具有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之手部彈性束帶、及一連接於該手部彈性束帶背離各該護具連接部之端處的手部輔助護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該手部彈性束帶之一端處具有一第一扣合件、及一供扣合該第一扣合件之第二扣合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該些延伸護具具有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之左側彈性束帶、一連接該左側彈性束帶之左腳輔助護具、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之右側彈性束帶、一連接該右側彈性束帶之右腳輔助護具、及一連接各該護具連接部與同時連接該左腳輔助護具及該右腳輔助護具的中央彈性束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該些腰部固定件上具有複數對接部,該對接部係供連接該肩膀固定帶體之一端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該些腰部固定件背離該對接部之一側處具有至少一連接部,該連接部係供連接於該對接部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各該肩膀固定帶體之一端處設有一供黏合該些對接部之帶體連接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護具結構,其中各該肩膀固定帶體上設有一輔助拉動件。
TW109211955U 2020-09-11 2020-09-11 護具結構(一) TWM60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955U TWM605120U (zh) 2020-09-11 2020-09-11 護具結構(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955U TWM605120U (zh) 2020-09-11 2020-09-11 護具結構(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120U true TWM605120U (zh) 2020-12-11

Family

ID=74671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1955U TWM605120U (zh) 2020-09-11 2020-09-11 護具結構(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5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804B (zh) * 2020-09-11 2021-12-21 今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護具結構(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804B (zh) * 2020-09-11 2021-12-21 今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護具結構(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02193A (ko) 일체형 손과 손목 지지대를 갖춘 역도용 글러브
US9855162B2 (en) Spinal orthosis
TWM605120U (zh) 護具結構(一)
TWI750804B (zh) 護具結構(一)
JP2010158319A (ja) 伸縮自在なサポーター
RU276507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хвата, содержащее вставку
CN201211408Y (zh) 健身运动衣带
JP3138802U (ja) 膝痛防止ベルト
CN214179226U (zh) 护具结构
JP3179944U (ja) 股関節サポータ
CN114376283A (zh) 护具结构
CN211747117U (zh) 一种易于佩戴的运动助力护膝
CN219848081U (zh) 一种拿握式健身器械用助力带
JP6085174B2 (ja) 装着具
CN202800213U (zh) 复合型腿部护具
CN201123412Y (zh) 安全减压型肩膀保护套
KR20240065668A (ko) 스트랩 장갑
CN213190352U (zh) 减压减震防跌倒多功能套件
CN213430878U (zh) 一种病人转移工具
TWM591428U (zh) 黏扣式拉力帶
CN209466153U (zh) 一种用于夹持工具的辅助用具
CN101766897B (zh) 投篮手型矫正器
JP2002177309A (ja) 姿勢矯正ベルト
TWM473709U (zh) 腰帶結構改良
JP2017184881A (ja) 股関節運動補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