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2797U - 複合養殖系統 - Google Patents
複合養殖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02797U TWM602797U TW109209326U TW109209326U TWM602797U TW M602797 U TWM602797 U TW M602797U TW 109209326 U TW109209326 U TW 109209326U TW 109209326 U TW109209326 U TW 109209326U TW M602797 U TWM602797 U TW M60279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water
- pump
- compound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指一種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複合養殖系統具有養殖池容納養殖用水,該養殖池周邊連接有入水消毒槽,該養殖池周邊配置有曝氣溶氧組,該曝氣溶氧組周邊通接有沉澱消毒槽,該沉澱消毒槽配置有揚水泵浦連通水力發電容槽,該水力發電容槽下方連通有水力發電機與該水錘泵。過濾組由上至下分佈有互通之過濾槽,最上方之該過濾槽連通有該容槽出水部,最下方之該過濾槽連通該養殖池,且上側之該過濾槽連通有該水錘泵,該水錘泵設有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之回流管。該複合養殖系統分佈有太陽能發電元件,該太陽能發電元件與該發電機連接有儲電元件。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為一種複合養殖系統,特別是指一結合有水產養殖、水質過濾、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與風力發電的複合養殖系統的技術領域者。
首按,現今地球人口已突破79億大關,造成之糧食需求也隨之暴增,肉品與水產需求也極度擴大,造成的後果就是漁業過度捕撈,產生漁業枯竭,迫使人類走向水產養殖取代捕撈。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FAO)2018年最新發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資訊,預估2030年全球捕撈及養殖魚類總產量將達2億100萬噸,較2016年的1億7,100萬噸增加18%,其中漁獲成長以養殖漁業為大宗,將占整體漁貨量的53%。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對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升高,但水產品捕撈已超出極限,並嚴重破壞自然生態體系,致今後僅能依賴養殖,才能滿足人類對水產的需求。
另外,人們對健康要求日漸提高,尤其認識到一般魚肉的營養價值偏高,且大多數魚種都兼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特性,因此人們逐漸重視魚肉,導致魚肉的食用量日趨大增。
而目前水產之養殖,多數仍維持傳統之魚塭10養殖,惟,魚塭10乃是傳統粗放養殖,單一魚塭10最大面積約為四至六公頃,魚塭平均養殖水深約為三十至一百五十公分之間,且魚塭10在使用上必須之製作程序步驟,以及必須注意事項至少包含有:
一、係先大面積挖至適當深度,再露天曝曬塭底101泥土,曝曬塭底101俗稱為曬坪,曬坪必須維持每年一至兩次左右,另魚塭10使
用狀況若有水生體40感染不佳事故,更可能休池曝曬整年,而曬坪主要是進行需要之太陽曝曬消毒,期待降低病菌滋生及防止水質惡化,以及避免因水質惡化導致水生體40感染與生長變緩,又塭底101泥土必須再行混合有機物102或是施加抑菌用之藥物103(其有機物102至少包含:黃豆粉壓塊與米糠)。
二、其魚塭10受水源地域與地質的影響極大,其限制於鹹水養殖或淡水養殖,而鹹水區域頂多能藉抽取偏淡之地下水混合成半鹹水養殖,而淡水區域一般無法調整成偏向鹹水使用,因此,魚塭10必須配合水生體40特性養殖其適應當地水源與地質之種類與適應生產數量。
三、曬坪後魚塭10再行入水20,並佐以電動曝氧機30長時間造水20養池(電動曝氧機30一般係採用:電動水車或電動曝水機),曝氧造水養池後再入水生體40試水20,待水20質確認穩定即按魚塭10面積按比例放養水生體40數量,惟水生體40每公頃最多之養殖數量只能有一萬至一萬兩千之數。
四、電動曝氧機30依舊要持續使用,為避免魚塭10缺氧致水生體40死亡,且水生體40養殖過程之所需飼料多少會殘留,加上水生體40排泄物會影響水質,令養殖戶必須限制水生體40養殖數量,甚至迫使養殖戶必須投入大量藥劑中和水20質。而魚塭10的水質監測控制,只能憑人工依據經驗觀看水色,配合地下水20抽取來混合調整,用以防止水20質異變影響水生體40健康,另外,魚塭10又是露天養殖,直接承受氣候變化與天災風險,令魚塭40生產之水生體40受成長環境限制而數量偏低,且水生體40極易遭受氣候及天災因素巨量及全額損失,因此魚塭10為保障水生體40養殖安全,必須投入大量相對人力來盡力維持養殖環境安全。
五、其魚塭10養殖必須配合水生體40成長階段:幼體、中體、亞成體、成體換肉變更魚塭10養殖,每次變更魚塭10作業都必須投入大量人力圍網捕撈更換水生體40至其它之合適養殖用魚塭10再行續養。而每次之人力圍網或捕撈收成,都必須依靠人力牽拉漁網圍引水生體40,並費時費工的徒手自網內水生體40撈取出漁網,致使人力使用過度頻
繁,造成其成本也相當之高。
六、水生體40養殖的電動曝氧機30必須多數及長時間使用來保障水生體40無缺氧可能,導致魚塭10養殖必須向傳統電網公司購買高昂巨量之電力使用,致魚塭10養殖無法降低用電力成本,魚塭10養殖用電經過統計其使用量,約佔四十%以上之魚塭10養殖總體成本。
七、水生體40只能限制於:魚類、甲殼類、螺貝類與頭足類的養殖販賣,令傳統魚塭10粗放養殖僅於一般養殖之極低回收比的販賣功能,致魚塭10粗放養殖毫無集成循環經濟價值(如:第1圖所示)。
惟,為解決魚塭10養殖之缺點,方有一循環養殖系統50誕生,循環養殖系統50主要係擺脫泥土之使用,先架構出無泥土使用之槽體501於室內及有遮陽處,槽體501內部排列曝氧管502或架設電動曝氧機30、抽水泵浦503與回溯管路504,周邊設置有過濾設備505與打氣機506。而槽體501內部先儲水20,驅動電動曝氧機30與抽水泵浦503循環水20至過濾設備505執行養水20。而後,再行置放水生體40蓄養,據此過濾設備505將飼料殘留及水生體40排泄物加以過濾,避免與降低飼料殘留與排泄物之污染干擾水生體40成長,且槽體501可提昇水生體40至養殖最大承受量。坦白說循環養殖系統50只降低水20之用量及杜絕土地之大量使用,至於電動曝氧機30與抽水泵浦503之高電量使用並無減少,更有拉昇狀況,因而電力使用,還是維持於養殖總體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導致此循環養殖系統50之密集養殖仍舊未能給蓄養水生體40帶來下降成本之目的,且毫無提昇至集成循環經濟價值之缺失(如:第2圖所示)。
鑑於以上所述得知習知循環養殖系統的電力使用量還是維持於養殖總體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之缺失,因此,促使本案創作人朝向降低養殖電力使用成本的方向研發,並經由本案創作人多方思考,遂而思及,利用搭配太陽能與風力的複合發電係為最佳。
本創作之複合養殖系統具有:至少一養殖池、至少一入水消毒槽、至少一曝氣溶氧組、至少一水力發電容槽、至少一過濾組、至少一水錘泵、至少一餘水儲流裝置、至少一中央處理裝置與至少一太陽能發電
元件;該養殖池容納有養殖用的水,以及至少設有一監測該水之容量的水位監測器;該養殖池至少連接有一該入水消毒槽,該入水消毒槽周邊至少連接有一進水端部,該入水消毒槽內部分佈有濾液消毒元件;該養殖池周邊至少配置有一該曝氣溶氧組,該曝氣溶氧組至少設有一打氣動力元件,該打氣動力元件至少連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之曝氣元件,而該養殖池周邊至少通接有一沉澱槽組,該沉澱槽組分佈有通接該養殖池底側之沉澱消毒槽,該沉澱消毒槽至少配置有一揚水泵浦,該揚水泵浦至少連通有該水力發電容槽,該水力發電容槽下方分佈有容槽出水部,一該容槽出水部至少連通有一水力發電機,該水力發電機下方連通有該水錘泵;該過濾組由上至下分佈有互通之過濾槽,該過濾槽內置有過濾體,最上方之該過濾槽恰好連通有該容槽出水部,最下方之該過濾槽恰好連通該養殖池,且上側之該過濾槽至少連通有一該水錘泵,該水錘泵設有一朝上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之回流管;該餘水儲流裝置至少設有一位於該水錘泵下方之餘水納槽,該餘水納槽之內至少設有一該水位監測器,該餘水納槽至少配置有一餘水抽送泵浦,該餘水抽送泵浦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該中央處理裝置至少設有:至少一控制器及至少一儲電元件;該控制器至少連接控制有:該水位監測器、該打氣動力元件、該揚水泵浦、該餘水輸送泵浦與該儲電元件;該複合養殖系統分佈有該太陽能發電元件,該太陽能發電元件與該水力發電機至少連接有一該儲電元件。
本創作之該水力發電機上方設有一銜接該容槽出水部之集流部,該集流部下方設有一朝下束縮之上錐接管,該上錐接管下方銜接有一束管部,該束管部下方銜接有一朝下擴大之下錐接管,該下錐接管下方銜接有一擴大直徑之出水管,該出水管下方連通有該水錘泵;而該束管部固定有一平置的導流體,該導流體周圍環佈有斜設的引流道,且該導流體中心樞接有一朝下延伸之心軸,該心軸在該導流體下方穿接有一葉輪,該葉輪周圍環設有與該引流道反向斜置的旋轉葉片;而該心軸在該葉輪下方銜接有一架接在該出水管內之發電元件。
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至少增設有一風力驅動裝置,該風力驅動裝置頂端至少增設有一風扇旋座,該風扇旋座增設有一連接該儲電
元件之風力發電機,該風力發電機又樞接有一風扇軸,該風扇軸在該風力發電機前端又固接有一風扇,該風扇軸在該風力發電機後端又固接有一連動件,該連動件又至少驅動有一打氣元件,該打氣元件另至少連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之該曝氣元件。
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至少增設有一增氧裝置,該增氧裝置至少增設有:至少一抽水泵浦、至少一液態氧接部、至少一液態氧筒與至少一融合筒;該抽水泵浦一側另銜接有最下方之該過濾槽,該抽水泵浦又銜接有該液態氧接部,該液態氧接部又至少導接有一液態氧電磁閥,該液態氧接部又透過該液態氧電磁閥至少導接有一該液態氧筒,且該液態氧接部另續接有該融合筒,該融合筒又至少銜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的純氧水噴頭。
本創作之該入水消毒槽至少增設有一連接該進水端部之地下水抽取泵浦,該地下水抽取泵浦又銜接有一地下水井。該沉澱消毒槽又至少連接有:至少一臭氧製造裝置與至少一有機物抽水泵浦。臭氧製造裝置至少連接有伸入該沉澱消毒槽與該入水消毒槽之臭氧曝氣元件;該沉澱消毒槽又至少導接有一該有機物抽水泵浦,該沉澱消毒槽透過該有機物抽水泵浦又至少導接有一該複合養殖系統增設之蔬果種植區。而該控制器又至少增加連接控制有:該地下水抽取泵浦與該有機物抽水泵浦。
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增設有一氫微氣泡裝置,該氫微氣泡裝置又至少具有一連接該過濾槽之入水加壓泵浦,該入水加壓泵浦另至少銜接有一混合管,該混合管左側另具一入水端孔,該入水端孔右側又斜縮有一加壓孔,該加壓孔上側另分佈有入氣孔,該入氣孔又至少銜接有一液態氫電磁閥,該入氣孔透過該液態氫電磁閥又銜接有一液態氫容器,且該加壓孔右側又斜擴有一出水端孔,該出水端孔另銜接有一氫微氣泡水容器,該氫微氣泡水容器增設有一輸出電磁閥,該輸出電磁閥又銜接有一微氣泡輸出管,該微氣泡輸出管末端另至少銜接有一伸入該水力發電容槽及該過濾槽之氣體噴頭;而該控制器又至少增加連接控制有:該入水加壓泵浦、該液態氫電磁閥與該輸出電磁閥。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利用搭配太陽能發電元件與風力發電機的複合發電使用,該複合養殖系統利用水力發電機、太陽能發電元件與風力發電機產生該複合養殖系統自行所需電力,令該複合養殖系統之電力成本降低及恰好成為本創作的實質效益。
〔習知〕
10:魚塭
101:塭底
102:有機物
103:藥物
20:水
30:電動曝氧機
40:水生體
50:循環養殖系統
501:槽體
502:曝氧管
503:抽水泵浦
504:回溯管路
505:過濾設備
506:打氣機
〔本創作〕
A:水生體
1:複合養殖系統
11:養殖池
111:水位監測器
12:入水消毒槽
121:進水端部
122:濾液消毒元件
123:地下水抽取泵浦
124:地下水井
13:曝氣溶氧組
131:打氣動力元件
132:曝氣元件
1321:噴氣孔
1322:氣泡
14:水力發電容槽
141:容槽出水部
15:過濾組
151:過濾槽
152:過濾體
16:水錘泵
161:回流管
17:餘水儲流裝置
171:餘水納槽
172:餘水抽送泵浦
18:中央處理裝置
181:控制器
182:儲電元件
19:太陽能發電元件
2:水
3:沉澱槽組
31:沉澱消毒槽
32:揚水泵浦
33:臭氧製造裝置
34:有機物抽水泵浦
35:臭氧曝氣元件
5:水力發電機
51:集流部
52:上錐接管
53:束管部
54:下錐接管
55:出水管
56:導流體
561:引流道
57:心軸
58:葉輪
581:旋轉葉片
59:發電元件
6:風力驅動裝置
61:風扇旋座
62:風力發電機
63:風扇軸
64:風扇
65:連動件
66:打氣元件
7:增氧裝置
71:抽水泵浦
72:液態氧接部
73:液態氧筒
74:融合筒
75:液態氧電磁閥
76:純氧水噴頭
8:蔬果種植區
9:氫微氣泡裝置
9A:液態氫
9B:氫超微氣泡
91:入水加壓泵浦
92:混合管
921:入水端孔
922:加壓孔
923:入氣孔
924:液態氫電磁閥
925:液態氫容器
926:出水端孔
927:氫微氣泡水容器
93:輸出電磁閥
931:微氣泡輸出管
932:氣體噴頭
第1圖 係為習用之魚塭示意圖。
第2圖 係為習用之循環養殖系統示意圖。
第3圖 係為本創作之複合養殖系統示意圖。
第4圖 係為本創作之水力發電機示意圖。
第5圖 係為本創作之水力發電機局部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6圖 係為本創作之複合養殖系統另一示意圖。
第7圖 係為本創作之氫微氣泡裝置示意圖。
第8圖 係為本創作之曝氣元件示意圖。
第9圖 係為本創作之曝氣元件上視使用示意圖。
今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茲佐以下列實施例說明之。
本創作係指一種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複合養殖系統1至少具有:至少一養殖池11、至少一入水消毒槽12、至少一曝氣溶氧組13、至少一水力發電容槽14、至少一過濾組15、至少一水錘泵16、至少一餘水儲流裝置17、至少一中央處理裝置18與至少一太陽能發電元件19。該養殖池11容納有養殖高密度水生體A用的水2,以及至少設有一監測該水2之容量的水位監測器111。該養殖池11至少連接有一該入水消毒槽12,該入水消毒槽12周邊至少連接有一進水端部121,該入水消毒槽12內部分佈有濾液消毒元件122。該養殖池11周邊至少配置有一該曝氣溶氧組13,該
曝氣溶氧組13至少設有一打氣動力元件131,該打氣動力元件131至少連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11之曝氣元件132,而該養殖池11周邊至少通接有一沉澱槽組3,該沉澱槽組3分佈有通接該養殖池11底側之沉澱消毒槽31,該沉澱消毒槽31至少配置有一揚水泵浦32,該揚水泵浦32至少連通有該水力發電容槽14,該水力發電容槽14下方分佈有容槽出水部141,一該容槽出水部141至少連通有一水力發電機5,該水力發電機5下方連通有該水錘泵16。該過濾組15由上至下分佈有互通之過濾槽151,該過濾槽151內置有物理生物淨化之過濾體152,最上方之該過濾槽151恰好連通有該容槽出水部141,最下方之該過濾槽151恰好連通該養殖池11,且上側之該過濾槽151至少連通有一該水錘泵16,該水錘泵16設有一朝上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14之回流管161。該餘水儲流裝置17至少設有一位於該水錘泵16下方之餘水納槽171,該餘水納槽171之內至少設有一該水位監測器111,該餘水納槽171至少配置有一餘水抽送泵浦172,該餘水抽送泵浦172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14。該中央處理裝置18至少設有:至少一控制器181及至少一儲電元件182。該控制器181至少連接控制有:該水位監測器111、該打氣動力元件131、該揚水泵浦32、該餘水輸送泵浦172與該儲電元件182。該複合養殖系統1分佈有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與該水力發電機5至少連接有一該儲電元件182(如:第3圖所示)。
是之,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1不論是:純淡水、純海水與半鹹水養殖不受地域及地質限制,養殖之水深,至少可達二至三公尺,而每一千平方公尺至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即可有效養殖(一千平方公尺至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即為0.1至0.15公頃),每半年在一千平方公尺範圍可產出八萬至十萬尾之水生體A(一千平方公尺即為0.1公頃)。該複合養殖系統1可據本身該過濾組15分層實施水質淨化,由最上層的該過濾槽151以礫石鋪設之該過濾體152阻攔粗顆粒污物,下一層以活性碳鋪設之該過濾體152吸附水2中之氮氣與氨氣,再來據水生體A物理生物需求的該過濾體152來調整水2質與淨化,讓集約高密度的該養殖池11可直接以接力方式由育苗(幼體)養殖水生體A到能販賣的成體,俾使該複合養殖系統1達到高效、高密度、高品質之水生體A養殖直至出售標的,並有效避免水生
體A因轉換養殖用池產生之無謂折損。且複合養殖系統1可憑藉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與該水力發電機5取得所需電力,並能多餘電力售予傳統電網公司,令該複合養殖系統1之獲利來源至少融合有養殖水生體A及多餘電力出售事實(如:第3圖所示)。
本創作之該水力發電機5上方至少又設有一銜接該容槽出水部141之集流部51,該集流部51下方至少另設有一朝下束縮之上錐接管52,該上錐接管52下方至少又銜接有一束管部53,該束管部53下方至少另銜接有一朝下擴大之下錐接管54,該下錐接管54下方至少又銜接有一擴大直徑之出水管55,該出水管55下方另連通有該水錘泵16;而該束管部53至少又固定有一平置的導流體56,該導流體56周圍又環佈有斜設的引流道561,且該導流體56中心另樞接有一朝下延伸之心軸57,該心軸57在該導流體56下方至少又穿接有一葉輪58,該葉輪58周圍環增設有與該引流道561反向斜置的旋轉葉片581;而該心軸57在該葉輪58下方至少又銜接有一架接在該出水管55內之發電元件59,該發電元件59至少連接有一該儲電元件182。該複合養殖系統1憑藉該水力發電機5之該發電元件59與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取得所需電力,並保證足以將能多餘電力售予傳統電網公司,成為該複合養殖系統1在水生體A之外的另一項獲利來源(如:第4、5圖所示)。
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1至少增設有一風力驅動裝置6,該風力驅動裝置6頂端至少增設有一風扇旋座61,該風扇旋座61增設有一連接該儲電元件182之風力發電機62,該風力發電機62又樞接有一風扇軸63,該風扇軸63在該風力發電機62前端又固接有一風扇64,該風扇軸63在該風力發電機62後端又固接有一連動件65,該連動件65又至少驅動有一打氣元件66,該打氣元件66另至少連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11之該曝氣元件132。該複合養殖系統1憑藉該水力發電機5之該發電元件59、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與風力發電機62增幅取得所需電力,並徹底將電力能擴充售予傳統電網公司,具體成為水生體A之外的主要獲利來源(如:第6圖所示)。
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1至少增設有一增氧裝置7,該增
氧裝置7至少增設有:至少一抽水泵浦71、至少一液態氧接部72、至少一液態氧筒73與至少一融合筒74。該抽水泵浦71一側另銜接有最下方之該過濾槽11,該抽水泵浦71又銜接有該液態氧接部72,該液態氧接部72又至少導接有一液態氧電磁閥75,該液態氧接部72又透過該液態氧電磁閥75至少導接有一該液態氧筒73,且該液態氧接部72另續接有該融合筒74,該融合筒74又至少銜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11的純氧水噴頭76(如:第6圖所示)。
本創作之該入水消毒槽12至少增設有一連接該進水端部121之地下水抽取泵浦123,該地下水抽取泵浦123又銜接有一地下水井124。該沉澱消毒槽31又至少連接有:至少一臭氧製造裝置33與至少一有機物抽水泵浦34。臭氧製造裝置33至少連接有伸入該沉澱消毒槽31與該入水消毒槽12之臭氧曝氣元件35;該沉澱消毒槽31又至少導接有一該有機物抽水泵浦34,該沉澱消毒槽31透過該有機物抽水泵浦34又至少導接有一該複合養殖系統1增設之蔬果種植區8。而該控制器181又至少增加連接控制有:該地下水抽取泵浦123與該有機物抽水泵浦34。另外,該複合養殖系統1由此該沉澱消毒槽31提供水生體A排泄物之發酵位置,排泄物經發酵後可成為植物最佳成長吸收之營養液,令該複合養殖系統1產生的排泄物能在該沉澱消毒槽31轉化為水果及蔬菜的培育養料,讓水生體A養殖產生的廢棄污染之水2與物質不用外排,致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及影響(如:第6圖所示)。
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1增設有一氫微氣泡裝置9,該氫微氣泡裝置9又至少具有一連接該過濾槽11之入水加壓泵浦91,該入水加壓泵浦91另至少銜接有一混合管92,該混合管92左側另具一入水端孔921,該入水端孔921右側又斜縮有一加壓孔922,該加壓孔922上側另分佈有入氣孔923,該入氣孔923又至少銜接有一液態氫電磁閥924,該入氣孔923透過該液態氫電磁閥924又銜接有一液態氫容器925,該液態氫容器925內容納有液態氫9A,且該加壓孔922右側又斜擴有一出水端孔926,該出水端孔926另銜接有一氫微氣泡水容器927,該氫微氣泡水容器927增設有一輸出電磁閥93,該輸出電磁閥93又銜接有一微氣泡輸出管931,該
微氣泡輸出管931末端另至少銜接有一伸入該水力發電容槽14及該過濾槽151之氣體噴頭932。而該控制器181又至少增加連接控制有:該入水加壓泵浦91、該液態氫電磁閥924與該輸出電磁閥93。係當該液態氫電磁閥924開啟時該液態氫容器925所容納之液態氫9A即透過該入氣孔923噴入該加壓孔922與水2混合,並藉該加壓孔922微細孔徑及水2之集束加壓形成高穩定性之氫超微氣泡9B,該水2中混合之氫超微氣泡9B再進入該氫微氣泡水容器927之中,直到該氫微氣泡水容器927高飽和預儲氫超微氣泡9B,待透過該氣體噴頭932釋入該過濾槽151中針對水2裡的細微有機物、污染體、細菌與病毒之微細漂浮體,進行小於奈米微小範圍的瞬間高溫瞬間燃燒消毒及殺滅去除,以及該氫超微氣泡9B再透過該過濾槽151流入該養殖池11中擴大保護水生體A本身之消毒滅菌及養護,以及該水2質的消毒滅菌之維持(如:第6、7圖所示;另外,該氫超微氣泡9B:係小於0.1μm的微米氣泡,直徑更小於1~100nm(奈米),且目前各國家與大學已廣泛深入研究的該氫超微氣泡9B可於水2中維持很長時間)。
本創作之該養殖池11底側鋪設有該曝氣元件132,提昇氣體該曝氣元件132之噴氣孔1321於該養殖池11底側噴出源頭包含有:一由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所產生電力驅動的該打氣動力元件131、一由該水力發電機5所產生電力驅動的該打氣動力元件131、一由該風力驅動裝置6驅動的該打氣元件66不停輪替噴出氣泡1322,以及由該增氧裝置7之缺氧時的臨時補充氧容量,日夜提供予水生體A呼吸之用,且噴氣孔1321噴出之氣泡1322加上水生體A本身的擾動,會讓水2自然會產生旋繞效應,有效增加水生體A於該養殖池11內的活動比例,令水生體A成長更為趨近自然環境之健康活動,也讓水生體A在該養殖池11的健康活動中提昇肉質更加緊實可口,市面接受度及價值感必然更為優異(如:第8、9圖所示)。
再者,本創作之該複合養殖系統1可據本身之該養殖池11集約高密度養殖,搭配該過濾組15及該入水消毒槽12與該沉澱消毒槽31嚴格過濾,以及利用該臭氧製造裝置33與該氫微氣泡裝置9深度消毒來控制該養殖池11內部之該水2質,令該水生體A在同一該養殖池11情況下將該水生體A直接由育苗之幼體養殖到可販賣成體,據此達到高效、
高密度、高品質之水生體A養殖直至出售標的,同時,有效避免因轉換池產生該水生體A無謂之折損,加上該複合養殖系統1係以該養殖池11養殖該水生體A到成體,致該水生體A僅於販賣時才進行唯一的一次捕撈,圍網養殖池11水產體A,致使用人力可徹底減少,其複合養殖系統1相對之人力成本自然就徹底降低。而後,該複合養殖系統1可憑藉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與該水力發電機5及該風力發電機62取得所需電力,並將多餘電力售予傳統電網公司,具體成為水生體A之外的主要獲利來源。再者,該複合養殖系統1由此該沉澱消毒槽31提供水生體A排泄物之發酵位置,排泄物經發酵後可成為植物最佳成長吸收之營養液,令其輸送至該蔬果種植區8轉化為水果及蔬菜與高經濟農作物的培育養料,讓水生體A養殖產生的廢棄污染之水2與物質不用外排,致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及影響,且水果及蔬菜與高經濟農作物又能成為該複合養殖系統1的另一項主要獲利來源(如:第6圖所示)。
經由以上敘述可知:本創作係據該複合養殖系統1由此該沉澱消毒槽31提供水生體A排泄物過濾儲存,令水生體A產生的排泄物、污染物質在該臭氧製造裝置33無毒性殺菌後仍保持不用外排,致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及影響。又以該過濾組15分層實施水質淨化,由最上層的該過濾槽151以礫石之該過濾體152阻攔粗顆粒污物,下一層以活性碳之該過濾體152吸附水2中之氮氣與氨氣,再來據水生體A物理生物需求的該過濾體152與該氫超微氣泡9B來調整水2質徹底淨化,讓集約高密度的該養殖池11可直接由水生體A之育苗(幼體)養殖到成體販賣,俾使該複合養殖系統1達到高效、高密度、高品質之水生體A養殖直至出售標的,並有效避免水生體A因轉換養殖用池產生之無謂折損。且該複合養殖系統1可憑藉該太陽能發電元件19與該水力發電機5及該風力發電機62取得所需電力,並將多餘電力售予傳統電網公司,具體成為水生體A之外的主要獲利來源。再者,水生體A排泄物於該沉澱消毒槽31發酵成為植物最佳成長吸收之營養液,令其輸送至該蔬果種植區8轉化為水果及蔬菜與高經濟農作物的培育養料,讓水生體A養殖產生的廢棄污染之水2與物質不用外排,致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及影響,且水果及蔬菜與高經濟農作物又能成為該複
合養殖系統1的另一項主要獲利來源而成成為本創作的優異特點,據此可知,本創作確實具符合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之新型專利要件。
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創作之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案創作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發明之替換及修飾,並為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A:水生體
1:複合養殖系統
11:養殖池
111:水位監測器
12:入水消毒槽
121:進水端部
122:濾液消毒元件
13:曝氣溶氧組
131:打氣動力元件
132:曝氣元件
14:水力發電容槽
141:容槽出水部
15:過濾組
151:過濾槽
152:過濾體
16:水錘泵
161:回流管
17:餘水儲流裝置
171:餘水納槽
172:餘水抽送泵浦
18:中央處理裝置
181:控制器
182:儲電元件
19:太陽能發電元件
2:水
3:沉澱槽組
31:沉澱消毒槽
32:揚水泵浦
5:水力發電機
Claims (6)
- 一種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複合養殖系統至少具有:至少一養殖池、至少一入水消毒槽、至少一曝氣溶氧組、至少一水力發電容槽、至少一過濾組、至少一水錘泵、至少一餘水儲流裝置、至少一中央處理裝置與至少一太陽能發電元件;該養殖池容納有養殖用的水,以及至少設有一監測該水之容量的水位監測器;該養殖池至少連接有一該入水消毒槽,該入水消毒槽周邊至少連接有一進水端部,該入水消毒槽內部分佈有濾液消毒元件;該養殖池周邊至少配置有一該曝氣溶氧組,該曝氣溶氧組至少設有一打氣動力元件,該打氣動力元件至少連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之曝氣元件,而該養殖池周邊至少通接有一沉澱槽組,該沉澱槽組分佈有通接該養殖池底側之沉澱消毒槽,該沉澱消毒槽至少配置有一揚水泵浦,該揚水泵浦至少連通有該水力發電容槽,該水力發電容槽下方分佈有容槽出水部,一該容槽出水部至少連通有一水力發電機,該水力發電機下方連通有該水錘泵;該過濾組由上至下分佈有互通之過濾槽,該過濾槽內置有過濾體,最上方之該過濾槽恰好連通有該容槽出水部,最下方之該過濾槽恰好連通該養殖池,且上側之該過濾槽至少連通有一該水錘泵,該水錘泵設有一朝上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之回流管;該餘水儲流裝置至少設有一位於該水錘泵下方之餘水納槽,該餘水納槽之內至少設有一該水位監測器,該餘水納槽至少配置有一餘水抽送泵浦,該餘水抽送泵浦連通該水力發電容槽;該中央處理裝置至少設有:至少一控制器及至少一儲電元件;該控制器至少連接控制有:該水位監測器、該打氣動力元件、該揚水泵浦、該餘水輸送泵浦與該儲電元件;該複合養殖系統分佈有該太陽能發電元件,該太陽能發電元件與該水力發電機至少連接有一該儲電元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水力發電機上方至少又設有一銜接該容槽出水部之集流部,該集流部下方至少 另設有一朝下束縮之上錐接管,該上錐接管下方至少又銜接有一束管部,該束管部下方至少另銜接有一朝下擴大之下錐接管,該下錐接管下方至少又銜接有一擴大直徑之出水管,該出水管下方另連通有該水錘泵;而該束管部至少又固定有一平置的導流體,該導流體周圍又環佈有斜設的引流道,且該導流體中心另樞接有一朝下延伸之心軸,該心軸在該導流體下方至少又穿接有一葉輪,該葉輪周圍環增設有與該引流道反向斜置的旋轉葉片;而該心軸在該葉輪下方至少又銜接有一架接在該出水管內之發電元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複合養殖系統至少增設有一風力驅動裝置,該風力驅動裝置頂端至少增設有一風扇旋座,該風扇旋座增設有一連接該儲電元件之風力發電機,該風力發電機又樞接有一風扇軸,該風扇軸在該風力發電機前端又固接有一風扇,該風扇軸在該風力發電機後端又固接有一連動件,該連動件又至少驅動有一打氣元件,該打氣元件另至少連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之該曝氣元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複合養殖系統至少增設有一增氧裝置,該增氧裝置至少增設有:至少一抽水泵浦、至少一液態氧接部、至少一液態氧筒與至少一融合筒;該抽水泵浦一側另銜接有最下方之該過濾槽,該抽水泵浦又銜接有該液態氧接部,該液態氧接部又至少導接有一液態氧電磁閥,該液態氧接部又透過該液態氧電磁閥至少導接有一該液態氧筒,且該液態氧接部另續接有該融合筒,該融合筒又至少銜接有一置入該養殖池的純氧水噴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入水消毒槽至少增設有一連接該進水端部之地下水抽取泵浦,該地下水抽取泵浦又銜接有一地下水井。該沉澱消毒槽又至少連接有:至少一臭氧製造裝置與至少一有機物抽水泵浦。該臭氧製造裝置至少連接有伸入該沉澱 消毒槽與該入水消毒槽之臭氧曝氣元件;該沉澱消毒槽又至少導接有一該有機物抽水泵浦,該沉澱消毒槽透過該有機物抽水泵浦又至少導接有一該複合養殖系統增設之蔬果種植區。而該控制器又至少增加連接控制有:該地下水抽取泵浦與該有機物抽水泵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養殖系統,其中,該複合養殖系統增設有一氫微氣泡裝置,該氫微氣泡裝置又至少具有一該過濾槽之入水加壓泵浦,該入水加壓泵浦另至少銜接有一混合管,該混合管左側另具一入水端孔,該入水端孔右側又斜縮有一加壓孔,該加壓孔上側另分佈有入氣孔,該入氣孔又至少銜接有一液態氫電磁閥,該入氣孔透過該液態氫電磁閥又銜接有一液態氫容器,且該加壓孔右側又斜擴有一出水端孔,該出水端孔另銜接有一氫微氣泡水容器,該氫微氣泡水容器增設有一輸出電磁閥,該輸出電磁閥又銜接有一微氣泡輸出管,該微氣泡輸出管末端另至少銜接有一伸入該水力發電容槽及該過濾槽之氣體噴頭;而該控制器又至少增加連接控制有:該入水加壓泵浦、該液態氫電磁閥與該輸出電磁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9326U TWM602797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複合養殖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9326U TWM602797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複合養殖系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02797U true TWM602797U (zh) | 2020-10-21 |
Family
ID=7409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9326U TWM602797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複合養殖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02797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71063A (zh) * | 2020-10-28 | 2021-03-12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一种工厂化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方法 |
TWI731755B (zh) * | 2020-07-21 | 2021-06-21 |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養殖系統 |
TWI738624B (zh) * | 2021-03-05 | 2021-09-01 |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農殖循環系統 |
CN114557311A (zh) * | 2022-02-25 | 2022-05-31 | 湖南福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鱼虾养殖与观光系统 |
CN115136818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四季洋圃生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农殖循环系统 |
CN115136921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四季洋圃生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水产循环养殖系统 |
-
2020
- 2020-07-21 TW TW109209326U patent/TWM602797U/zh unknown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1755B (zh) * | 2020-07-21 | 2021-06-21 |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養殖系統 |
CN112471063A (zh) * | 2020-10-28 | 2021-03-12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一种工厂化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方法 |
TWI738624B (zh) * | 2021-03-05 | 2021-09-01 | 四季洋圃生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農殖循環系統 |
CN115136818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四季洋圃生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农殖循环系统 |
CN115136921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四季洋圃生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水产循环养殖系统 |
CN114557311A (zh) * | 2022-02-25 | 2022-05-31 | 湖南福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鱼虾养殖与观光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602797U (zh) | 複合養殖系統 | |
CN104170618B (zh) | 零排放零污染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 |
CN104396616B (zh) | 一种鱼菜共生水循环培养种植装置及方法 | |
CN104585081B (zh) |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4488686B (zh) |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及其使用控制方法 | |
CN204392947U (zh) | 一种鱼菜共生水循环培养种植装置 | |
CN108967085B (zh) |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 |
CN113115740B (zh) | 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 |
CN104969886A (zh) | 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 | |
CN212813624U (zh) | 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 | |
CN208144215U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 | |
CN107318621A (zh) | 生态水自循环果蔬与水产一体式养殖方法及专用装置 | |
CN104365528A (zh) | 一种箱式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 |
CN104430125B (zh) |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 | |
CN106508762A (zh) | 小龙虾的室内循环水养殖方法 | |
CN104054614B (zh) | 一种河蟹、青虾和中华鳑鲏的生态混养方法 | |
CN106889002A (zh) |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 |
CN105706886A (zh) | 一种适合城市家庭的复合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 |
CN102405857A (zh) | 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陆基海水循环养殖方法 | |
CN106508735A (zh) | 一种田螺和鱼立体混养的方法 | |
CN103482818B (zh) | 红萍生物净化沼液循环利用方法 | |
CN103461240A (zh) | 青虾、轮叶黑藻连作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8713489A (zh) |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及方法 | |
TWI731755B (zh) | 複合養殖系統 | |
CN206559930U (zh) |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