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1476U - 插槽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槽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1476U
TWM601476U TW109206588U TW109206588U TWM601476U TW M601476 U TWM601476 U TW M601476U TW 109206588 U TW109206588 U TW 109206588U TW 109206588 U TW109206588 U TW 109206588U TW M601476 U TWM601476 U TW M6014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w
conductive terminals
socket connector
adjusting elemen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6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志成
黃國華
謝發元
Original Assignee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01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1476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插槽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以及多個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面、安裝面、貫穿所述對接面的插槽以及貫穿所述安裝面的安裝槽。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訊號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每一個導電端子包括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彈性臂以及自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安裝部。所述插槽連接器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安裝槽中且用以調節電性的調節元件,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不接觸。如此設置,一方面,透過調節元件與相應接地端子的電性耦合,能夠調節電性。另一方面,透過使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不接觸,避免了調節元件對訊號傳輸的影響。

Description

插槽連接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插槽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插槽連接器。
插槽連接器通常用以安裝在電路板上,用以讓板端連接器插接,以實現板端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通訊。隨著電子產品對訊號傳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對插槽連接器的電性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調節電性的插槽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插槽連接器,其包括縱長的絕緣本體以及固定在所述絕緣本體中的多個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面、與所述對接面相對設置的安裝面、貫穿所述對接面的插槽以及貫穿所述安裝面的安裝槽;所述導電端子包括訊號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所述多個導電端子分佈在所述插槽的兩側,其中每一個導電端子包括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彈性臂以及自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安裝部,所述彈性臂設有凸伸入所述插槽中的接觸部,所述安裝部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安裝面上;所述插槽連接器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安裝槽中且用以調節電性的調節元件,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不接觸,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不接觸,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間距小於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的間距。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調節元件為導電膠。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調節元件包括板體與凸肋,所述凸肋設於所述板體上且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凸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凸肋包括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板體的第一表面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固定部凸出,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板體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凸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的固定部之間透過分隔壁隔開,所述分隔壁與所述絕緣本體一體成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導電端子包括第一排導電端子以及第二排導電端子,所述調節元件包括第一排調節元件以及第二排調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位於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遠離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的外側,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位於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遠離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的外側。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對稱佈置在所述插槽的兩側,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包括多個不連續的調節元件,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也包括多個不連續的調節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均包括多組導電端子,其中每一組導電端子均包括相鄰的兩個所述訊號端子以及將這兩個所述訊號端子夾在中間的兩個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與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設有對應於所述訊號端子的讓位槽。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調節元件設有便於插入所述安裝槽中傾斜導引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位於所述插槽的兩側第一側壁以及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設有向外貫穿且與相應的所述安裝槽連通的第一卡持孔,所述第二側壁設有向外貫穿且與相應的所述安裝槽連通的第二卡持孔;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設有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孔中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設有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孔中的第二凸起。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位於所述插槽的一側的鎖扣凸起。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實施例設置了用以調節所述插槽連接器的電性的調節元件,且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並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都不接觸,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間距小於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的間距。如此設置,一方面,透過調節元件與相應導電端子的電性耦合,能夠調節插槽連接器的電性;另一方面,透過使調節元件相對於所述接地端子遠離所述訊號端子,避免了調節元件對訊號傳輸的影響。
請參圖1至圖17所示,本創作實施例揭示了一種插槽連接器100,其包括縱長的絕緣本體1、固定在所述絕緣本體1中的多個導電端子2、安裝在所述絕緣本體1中且用以調節所述插槽連接器100的電性的調節元件3、以及安裝在所述絕緣本體1兩端的安裝件4。
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對接面11、與所述對接面11相對設置的安裝面12、貫穿所述對接面11的插槽13、貫穿所述安裝面12的安裝槽14(請參圖10所示)以及位於所述插槽13的兩側的第一側壁15以及第二側壁16。請參圖1所示,在本創作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插槽13包括長度不同且相互隔開的第一插槽131以及第二插槽132。所述第一側壁15設有多個鎖扣凸起150。所述插槽13用以安裝具有金手指的電路模組(圖未表示),所述鎖扣凸起150用以與壓持在所述電路模組上的固定件相鎖扣,以將電路模組穩定固持在插槽連接器100上。請參圖1及圖10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設有貫穿所述對接面11的兩排通孔111,所述通孔111與相應的導電端子2相通,以當電路模組與插槽連接器100導通時達到一定的散熱作用。
請參圖5、圖7及圖10所示,所述第一側壁15設有向外貫穿且與相應的所述安裝槽14連通的第一卡持孔151,所述第二側壁16設有向外貫穿且與相應的所述安裝槽14連通的第二卡持孔161。所述第一卡持孔151與所述第二卡持孔161用以鎖扣所述調節元件3,以達到定位作用。另外,當需要拆卸調節元件3時,利用工具從外部插入所述第一卡持孔151與第二卡持孔161可以推抵調節元件3,最終實現解鎖。
請參圖5、圖6、圖8及圖10所示,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多個訊號端子S以及多個接地端子G。所述多個導電端子2對稱分佈在所述插槽13的兩側。每一個導電端子2包括固定部21、自所述固定部21的一端延伸的彈性臂22以及自所述固定部21的另一端延伸的安裝部23,所述彈性臂22設有凸伸入所述插槽13中的接觸部221,所述安裝部23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安裝面12上。在本創作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部23呈水平狀,用以透過表面焊接(SMT)的方式固定於電路板上。具體地,所述多個導電端子2包括第一排導電端子24以及第二排導電端子25,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24與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25對稱佈置在所述插槽13的兩側。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24與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25均包括多組導電端子2,其中每一組導電端子2均包括相鄰的兩個所述訊號端子S以及將這兩個所述訊號端子S夾在中間的兩個所述接地端子G,即每一組導電端子2佈置為GSSG的排列狀態。
所述調節元件3安裝在所述安裝槽14中,所述調節元件3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S不接觸。在本創作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調節元件3為導電膠。請參照圖11、圖13及圖15所示,其中圖13是圖12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15是圖14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所述調節元件3包括板體34與多個凸肋35,所述多個凸肋35設於板體34上,且各個凸肋35分別朝其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G凸出。請參照圖11、圖13、圖15及圖17所示,其中圖17是圖16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肋35包括第一凸部351與第二凸部352,所述板體34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表面341與第二表面342。所述第一凸部351自所述第一表面341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所述固定部21凸出,所述第二凸部352自所述第二表面342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所述安裝部23凸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部351與第二凸部352彼此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部351與第二凸部352之間的連接處形成倒角353。所述調節元件3在相鄰的兩個凸肋35之間設有對應於所述訊號端子S的讓位槽33。
所述調節元件3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間距小於所述調節元件3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S的間距。舉例而言,請參照圖15,所述調節元件3的凸肋35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G之間的最短距離為第一間距D1,所述調節元件3的讓位槽33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S之間的最短距離為第二間距D2,第一間距D1小於第二間距D2。第一間距D1會足夠小,以使所述調節元件3與所述接地端子G之間產生電性耦合,藉此調節電性,所述調節元件3例如但不限於可吸收或遮罩電磁波、降低干擾與雜訊或改善整體的高頻性能;而第二間距D2會足夠大,以避免所述調節元件3與所述訊號端子S之間產生電性耦合而影響訊號傳輸的品質。在此,電性耦合或電性連接的意義例如但不限於:無論兩個元件彼此間是否有實際接觸,在所述兩個元件產生電性耦合的情況下,所述兩個元件會對應產生電性、電磁性或訊號的變化或影響。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距D1的範圍是0.02~0.20 mm,但不限於此。請參圖10所示,在本創作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調節元件3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S的固定部21之間透過分隔壁17隔開,從而進一步降低了調節元件3與訊號端子S的接觸風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分隔壁17與所述絕緣本體1一體成型,以便於製造。
請參圖5及圖9所示,所述調節元件3包括第一排調節元件31以及第二排調節元件32,其中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31位於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24的外側,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32位於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25的外側。在本創作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31包括多個不連續的調節元件3,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32也包括多個不連續的調節元件3。在本創作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調節元件3與所述接地端子G相接觸,以增大接地面積,達到較好的遮罩效果。具體地,請參圖6及圖11所示,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31與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32分別設有對應於所述訊號端子S的讓位槽33,讓位槽33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凸部351之間以及相鄰的兩個第二凸部35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351與第二凸部352都不會接觸所述接地端子G。舉例來說,所述第一凸部351不會接觸所述接地端子G的固定部21,且所述第二凸部352不會接觸所述接地端子G的安裝部2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351不會接觸所述接地端子G的固定部21,但所述接地端子G的安裝部23抵靠在所述第二凸部35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351會接觸所述接地端子G的固定部21,且所述接地端子G的安裝部23抵靠在所述第二凸部352。
另外,所述調節元件3設有便於其插入所述安裝槽14中傾斜導引面310。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31設有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孔151中的第一凸起311,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32設有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孔161中的第二凸起321。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實施例設置的調節元件3,一方面透過調節元件3與相應接地端子G的電性耦合,能夠改善插槽連接器100的電性;另一方面,透過使調節元件3相對於所述接地端子G遠離所述訊號端子S,避免了調節元件3對訊號傳輸的影響。
以上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創作而並非限制本創作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對本說明書的理解應該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為基礎,例如對方向性的描述,儘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實施例對本創作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對本創作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均應涵蓋在本創作的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絕緣本體 11:對接面 111:通孔 12:安裝面 13:插槽 131:第一插槽 132:第二插槽 14:安裝槽 15:第一側壁 150:鎖扣凸起 151:第一卡持孔 16:第二側壁 161:第二卡持孔 17:分隔壁 100:插槽連接器 2:導電端子 21:固定部 22:彈性臂 221:接觸部 23:安裝部 24:第一排導電端子 25:第二排導電端子 3:調節元件 31:第一排調節元件 310:傾斜導引面 311:第一凸起 32:第二排調節元件 321:第二凸起 33:讓位槽 34:板體 341:第一表面 342:第二表面 35:凸肋 351:第一凸部 352:第二凸部 353:倒角 4:安裝件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G:接地端子 S:訊號端子
[圖1] 是本創作插槽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 是圖1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3] 是圖1的仰視圖。 [圖4] 是圖1的俯視圖。 [圖5] 是圖2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6] 是圖5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7] 是圖5另一角度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8] 是圖5中相對的兩個端子的立體示意圖。 [圖9] 是圖5進一步的立體分解圖。 [圖10] 是沿圖4中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1] 是圖9中部分調節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2] 是圖5中第一排導電端子、第二排導電端子、第一排調節元件以及第二排調節元件的右視圖。 [圖13] 是圖12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4] 是沿圖12中B-B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5] 是圖14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6] 是圖5中第一排導電端子、第二排導電端子、第一排調節元件以及第二排調節元件於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其中部分第一排導電端子被省略。 [圖17] 是圖16中畫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111:通孔
13:插槽
14:安裝槽
15:第一側壁
150:鎖扣凸起
151:第一卡持孔
16:第二側壁
17:分隔壁
21:固定部
221:接觸部
23:安裝部
3:調節元件
311:第一凸起

Claims (11)

  1. 一種插槽連接器,其包括縱長的一絕緣本體以及固定在所述絕緣本體中的多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一對接面、與所述對接面相對設置的一安裝面、貫穿所述對接面的一插槽以及貫穿所述安裝面的一安裝槽;所述多個導電端子包括一訊號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所述多個導電端子分佈在所述插槽的兩側,其中每一個導電端子包括一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一彈性臂以及自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一安裝部,所述彈性臂設有凸伸入所述插槽中的一接觸部,所述安裝部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安裝面上;所述插槽連接器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安裝槽中且用以調節電性的一調節元件,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不接觸,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不接觸,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間距小於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的間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調節元件為一導電膠。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調節元件包括一板體與一凸肋,所述凸肋設於所述板體上且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凸出。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凸肋包括一第一凸部與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板體的一第一表面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固定部凸出,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板體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朝相鄰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凸出。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調節元件與相鄰的所述訊號端子的所述固定部之間透過一分隔壁隔開,所述分隔壁與所述絕緣本體一體成型。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導電端子包括一第一排導電端子以及一第二排導電端子,所述調節元件包括一第一排調節元件以及一第二排調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位於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遠離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的外側,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位於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遠離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的外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對稱佈置在所述插槽的兩側,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包括多個不連續的調節元件,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也包括多個不連續的調節元件。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排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排導電端子均包括多組導電端子,其中每一組導電端子均包括相鄰的兩個所述訊號端子以及將這兩個所述訊號端子夾在中間的兩個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與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設有對應於所述訊號端子的一讓位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調節元件設有便於插入所述安裝槽中一傾斜導引面。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位於所述插槽的兩側的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設有向外貫穿且與相應的所述安裝槽連通的一第一卡持孔,所述第二側壁設有向外貫穿且與相應的所述安裝槽連通的一第二卡持孔;所述第一排調節元件設有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孔中的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排調節元件設有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孔中的一第二凸起。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槽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位於所述插槽的一側的一鎖扣凸起。
TW109206588U 2019-12-20 2020-05-27 插槽連接器 TWM6014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462.9 2019-12-20
CN201922307462.9U CN211208724U (zh) 2019-12-20 2019-12-20 插槽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1476U true TWM601476U (zh) 2020-09-11

Family

ID=7188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6588U TWM601476U (zh) 2019-12-20 2020-05-27 插槽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8724U (zh)
TW (1) TWM60147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9821A (zh) 2019-12-20 2020-04-17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槽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724U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7011A (zh) 插槽連接器
US11637400B2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US94555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TWI424638B (zh) 性能增強之接點模組總成
TWI764267B (zh) 電子連接器
JP6703900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108796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707284A (zh) 用於電連接器的薄片體及其製造方法
TWM477690U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CN109193203B (zh) 电连接器
US11283221B2 (en) Connector
US1116520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connector
US20210167533A1 (en) Housing for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TW201513483A (zh) 電連接器
JP200812387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11714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structure and shielding
JP20070271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8879240B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TWM601476U (zh) 插槽連接器
KR200473302Y1 (ko) 커넥터
US10978817B2 (en) Connector for mounting to a substrate
JP28928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840026B (zh) 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組裝結構及電連接器
US20230208081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219086384U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