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8329U - 展示台 - Google Patents

展示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8329U
TWM598329U TW108214598U TW108214598U TWM598329U TW M598329 U TWM598329 U TW M598329U TW 108214598 U TW108214598 U TW 108214598U TW 108214598 U TW108214598 U TW 108214598U TW M598329 U TWM598329 U TW M5983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board
lay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4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晏瑄
許純菱
Original Assignee
采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采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采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4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8329U/zh
Publication of TWM598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832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play Racks (AREA)

Abstract

一展示台包括一矩形框架、設於矩形框架頂面之一平台板、至少一立板、與一迫緊結構。矩形框架包括四立柱結構、分別連接四個立柱結構頂/底端之一第一/第二橫樑組、分別固定四個立柱結構頂/底端之四個頂/底角結構、以及分別接設四個底角結構之四個滑輪結構。各立柱結構定義一第一/第二狹槽,各第一橫樑組定義一第三狹槽,各第二橫樑組定義一第四狹槽。立板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狹槽所夾持。迫緊結構具兩定位件、以及緊配於兩定位件之一迫緊架;各定位件具一滑槽;迫緊架概呈三角形,具有一第一軸、一第二軸、以及在第一軸與第二軸之間的一支架本體;第一軸與第二軸分別設於兩定位件且受兩滑槽嵌卡。

Description

展示台
本新型關於一種有別於傳統之展示台。
在安排空間較為狹小的集合式商售模式,例如美食街、園遊會等,或在傳統賣場所陳列的展售架或展示台,一般有追求組裝簡易、結構簡便的,整體結構卻不夠穩固,有載重能力不足、延伸功能不廣的缺點;但是,有追求功能多元、載重能力強的,通常是無法反覆組裝的固定結構、不便於機動性移動。
此外,若欲展示特定商家或商品的資訊,通常需要另外架高的店招板或廣告板,但一般店招或廣告一旦安裝就難以置換、或置換後將損傷展示台本體、或店招板與廣告板。不僅如此,商售過程產生的垃圾,例如商品包裝、試吃後的竹籤等,也無處安放,通常是隨意置於展售架或展示台旁側,商家在操作上也不易維持清潔或整理收拾、也使展示台整體外觀不一致或不美觀。
本創作目的為提供一種有別於傳統的展示台。
本創作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可輕易且反覆組裝的展示台。
本創作又一目的為提供一種便於置換店招板或廣告板的展示台。
本創作再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外觀齊整、易於維持清潔的展示台。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展示台,其包括一矩形框架、設於矩形框架頂面之一平台板、至少一立板、與一迫緊結構。矩形框架至少包括四立柱結構、連接四個立柱結構頂端之一第一橫樑組、連接四個立柱結構底端之一第二橫樑組、分別固定四個立柱結構頂端之四個頂角結構、分別固定四個立柱結構底端之四底角結構、以及分別接設四個底角結構之四個滑輪結構;矩形框架結構定義有一立軸方向、與立軸方向正交之一平面、以及與平面平行之一頂面。
其中,各立柱結構與立軸方向平行,具有概呈L形之一立柱橫截面;各立柱結構具有以側緣互相嵌接之一第一本體與一第二本體;第一主體定義有一第一空腔,於一側緣具有一第一嵌條、於另一側緣具有一第一狹槽;第二主體定義有一第二空腔,於一側緣具有一第二嵌槽、於另一側緣具有一第二狹槽。
其中,相鄰兩立柱結構中,以其中一立柱結構之第一狹槽,對應至另一立柱結構之第二狹槽。
其中,第一橫樑組包括具有相同之第一橫截面的兩長樑與兩短樑,分別連接四立柱結構頂端;第一橫截面定義一頂緣與一底緣、於底緣定義有一第三狹槽、與位於頂緣、底緣之間且平行於平面之一第一階部。
其中,第二橫樑組,包括具有相同之第二橫截面的兩長樑與兩短樑,分別連接四立柱結構底端;第二橫截面定義一頂緣與一底緣,定義於頂緣之一第四狹槽、與位於頂緣、底緣之間且平行於平面之一第二階部。
一平台板,設於矩形框架之頂面。
其中,平台板設於矩形框架之頂面。
其中,至少一立板定義四側緣;四側緣分別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狹槽所夾持。
其中,至少一迫緊結構對應至少一立板且鄰近其中一立柱結構;至少一迫緊結構具至少兩定位件、以及緊配於至少兩定位件之一迫緊架。
其中,各定位件具有一滑槽。
其中,迫緊架概呈三角形,具有平行於立軸方向之一第一軸、平行於平面之一第二軸、以及在第一軸與第二軸之間連接的一支架本體;第一軸與第二軸分別設於兩定位件且受兩滑槽嵌卡。
藉此,當迫緊架的其中一軸從對應的滑槽鬆脫後,從而移除所述立板對應的長樑或短樑、以及所對應的頂角結構,前述立板可被活動地抽換。
100:展示台
200:矩形框架
210:立柱結構
210C:立柱橫截面
Z:立軸方向
P:平面
201:頂面
211:第一本體
212:第一空腔
213:第一嵌條
214:第一狹槽
215:第二主體
216:第二空腔
217:第二嵌槽
218:第二狹槽
220:第一橫樑組
220C:第一橫截面
221:長樑
222:短樑
223:頂緣
224:底緣
225:第三狹槽
226:第一階部
230:第二橫樑組
230C:第二橫截面
231:長樑
232:短樑
233:頂緣
234:底緣
235:第四狹槽
236:第二階部
240:頂角結構
241:轉角件
242:第一插件
2411:插帽部
2412:轉角階部
2413:第一彈片勾
2414:持孔
2411S:插槽
242:第一插件
2421:第一插件階部
2422:第一勾孔
G:間距
250‧‧‧底角結構
300‧‧‧平台板
400‧‧‧立板
251‧‧‧轉角底座
252‧‧‧第二插件
500‧‧‧迫緊結構
2511‧‧‧第二彈片勾
2512‧‧‧卡槽
510‧‧‧定位件
511‧‧‧滑槽
2521‧‧‧第二插件階部
520‧‧‧迫緊架
521‧‧‧第一軸
2522‧‧‧第二勾孔
522‧‧‧第二軸
523‧‧‧支架本體
260‧‧‧滑輪結構
600‧‧‧底板
700‧‧‧層板
710‧‧‧支撐桿
261‧‧‧固定片
262‧‧‧輪架
263‧‧‧輪體
810‧‧‧支管
820‧‧‧面板
830‧‧‧固定栓
2611‧‧‧弧型面
900‧‧‧筒結構
2621‧‧‧弧型台
910‧‧‧筒件
920‧‧‧勾扣件
2622‧‧‧輪叉片
圖1之本創作的展示台之立體示意圖;
圖1A為圖1沿1A-1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局部爆炸圖;
圖2為矩形框架的立體示意圖;
圖2A為圖2的爆炸圖;
圖3為立柱結構之爆炸圖;
圖3A為圖3沿3A-3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B為圖3沿3B-3B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C為圖3A、3B的整合示意圖;
圖4為第一橫樑組之立體示意圖;
圖4A為圖4沿4A-4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頂角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5A為圖5的爆炸圖;
圖6為第二橫樑組之立體示意圖;
圖6A為圖6沿6A-6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底角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7A為圖7的爆炸圖;
圖7B為第二插件的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
圖7C為轉角底座的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
圖7D為轉角底座的另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
圖8為滑輪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8A為圖8的爆炸圖;
圖8B為圖8A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圖9為圖1沿9-9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的展示台,另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10A為圖10之另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的展示台,又一實施例之局部示意圖;
圖12為圖1A抽掉平台板之剖面示意圖;以及
圖12A至圖12C,分別為抽換立板之不同作動之剖面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新型一些實施例之展示台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圖1至圖10,為本創作的展示台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之本創作的展示台100,其包括一矩形框架200、設於矩形框架200頂面之一平台板300、至少一立板400、與對應所述立板400之一迫緊結構500。矩形框架200至少包括如圖2、圖2A所列的構成元件:四立柱結構210、分別連接四個立柱結構210頂/底端之一第一/第二橫樑組220/230、分別固定四個立柱結構210頂/底端之四個頂/底角結構240/250、以及分別接設四個底角結構250之四個滑輪結構260。各立柱結構210定義一第一/第二狹槽,各第一橫樑組220定義一第三狹槽,各第二橫樑組230定義一第四狹槽。其中,立板400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狹槽所夾持。圖1A、1B繪示以成對的迫緊結構500為例(,但不以成對為限)。迫緊結構500具兩定位件510、與緊配於兩定位件510之一迫緊架520。各定位件510具一滑槽511;迫緊架520概呈三角形,具一第一軸521、一第二軸522、與在第一軸521與第二軸522間的一支架本體523;第一軸521與第二軸522分別設於兩定位件且受兩滑槽511嵌卡,使第一橫樑組220中的長(/短)樑與立柱結構210之間受該迫緊結構500穩固連接,從而確保前述立板400可保持被前述狹槽所挾持的狀態。當迫緊架520的其中一軸(第一軸521或第二軸522)從對應滑槽511鬆脫後,從而活動抽換前述立板400。
為進一步理解本創作,本創作各種實施態樣係詳述如後。其中,圖1A為圖1沿1A-1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局部爆炸圖。圖2為矩形框架200的立體示意圖,圖2A為圖2的爆炸圖。圖3至圖8分別為立柱結構210、第一/第二橫樑組220/230、頂/底角結構240/250、滑輪結構260之立體示意圖。
如圖2,矩形框架200定義有一立軸方向Z、與立軸方向正交之一平面P、以及與平面P平行之一頂面201。
如圖3、圖3A、圖3B、圖3C所示,各立柱結構210與立軸方向Z平行,具有如圖3C所示的概呈L形之一立柱橫截面210C。各立柱結構210具有以側緣互相嵌接之一第一本體211與一第二本體215。同時參閱圖3、圖3A, 第一主體211定義有一第一空腔212,於一側緣具有一第一嵌條213、於另一側緣具有一第一狹槽214;同時參閱圖3、圖3B,第二主體215定義有一第二空腔216,於一側緣具有一第二嵌槽217、於另一側緣具有一第二狹槽218。相鄰兩立柱結構210中,以其中一立柱結構210的第一狹槽214,對應至另一立柱結構210之第二狹槽218。其中,第一/第二空腔212/216可以是一完整不被切割的空腔,也可以在其中設有多個肋條,以加強立柱結構210本身的穩定。
如圖4、圖4A,第一橫樑組220包括具有相同之第一橫截面220C的兩長樑221與兩短樑222,分別連接四立柱結構210頂端。第一橫截面220C定義一頂緣223與底緣224,於底緣224定義有一第三狹槽225、與位於頂緣223、底緣224之間且平行於平面P之一第一階部226。
如圖5、圖5A,各頂角結構240對應各立柱結構210之頂端;各頂角結構240具有一概呈L形之一轉角件241、以及接設至轉角件241底部之兩第一插件242。轉角件241概呈對稱,具有概呈L形之一插帽部2411、於插帽部2411延伸有平行於平面之至少一轉角階部2412、且於至少一轉角階部2412平行立軸方向Z設有一對第一彈片勾2413。插帽部2411定義有開口朝下之一插槽2411S。兩第一插件242概呈對稱,並分別具有平行於平面P之一第一插件階部2421、以及位於第一插件階部2421上方與第一彈片2413勾緊配之一第一勾孔2422。轉角階部2412與第一插件階部2421之間定義有一間距G。各頂角結構240藉兩第一插件242插接至各立柱結構210之第一空腔212、第二空腔216頂端。其中,插接至第一/第二空腔212/216的第一插件242,可根據前述的空腔結構設計有對應肋條的肋溝。
如圖6、圖6A,第二橫樑組230包括具有相同之第二橫截面230C的兩長樑231與兩短樑232,分別連接四立柱結構210底端。第二橫截面230C定義一頂緣233與底緣234,於頂緣233定義有一第四狹槽235、與位於頂緣233、底緣234之間且平行於平面P之一第二階部236。
如圖7、圖7A至圖7D,各底角結構250對應各立柱結構210之底端;各底角結構250具有一概呈矩形之一轉角底座251、以及接設至轉角底座251之兩第二插件252。轉角底座251定義有彼此垂直之相鄰兩側緣(如圖7C), 轉角底座251沿平行立軸方向Z設置一對第二彈片勾2511、以及平行平面P之一對卡槽2512(如圖7D)。兩第二插件252分別設於轉角底座251由相鄰兩側緣平行立軸方向Z且朝上延伸;兩第二插件252概呈對稱,並分別具有平行於平面P之一第二插件階部2521、以及與第二彈片勾2511緊配之一第二勾孔2522(如圖7B)。各底角結構250藉兩第二插件252插接至至各立柱結構210之第一空腔212、第二空腔216底端。同時,插接至第一/第二空腔212/216的第二插件252,可根據前述的空腔結構設計有對應肋條的肋溝。其中,轉角底座251與第二插件252之間係以一凹一凸結構緊配所構成,可拼接、可拆卸,在此不多作贅述。
如圖8、圖8A、圖8B,滑輪結構260包括由轉角底座251中該對卡槽2512卡掣之一固定片261、由固定片261含扣之一輪架262、以及可轉動地樞接至輪架262的一輪體263。固定片261可透過穿孔鎖固至轉角底座251(如圖8A),固定片261底面設有一弧型面2611(如圖8B)。輪架262面向固定片261具有一弧型台2621(如圖8A)、以及一對輪叉片2622(如圖8B)。固定片261的弧型面2611可含扣住輪架262的弧型台2621,使輪架262相對固定片261而言,可在平面P上360度旋轉。輪體263則樞接至輪架262的一對輪叉片2622之間。本實施例中,無論滑輪結構260的輪架262如何轉動,各滑輪結構260將不超過各底角結構250的轉角底座251之相鄰兩側緣。
如圖9,平台板300設於矩形框架200之頂面201。更進一步說明的是,平台板300躺置於四頂角結構240的四個第一插件階部2421、或/和各第一橫樑組220之第一階部226,且平台板300之表面與轉角階部2412之表面呈無段差拼接;故可使展示台表面使用空間擴大、易於操作且保持美觀等功效。
如圖9,本創作展示台100更具有一底板600,躺置於各底角結構250之第二插件階部2521、或/和第二橫樑組230之第二階部236。
如圖9,本創作之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700,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平台板300之下、與底板600之上。如圖9,本實施例以三個層板700為例,且對應前述層板700,本創作展示台100更包括支撐各個層板700之三支撐桿710;各支撐桿710連結於兩立軸結構210之間;三層板700分別躺置在對應的支撐桿710,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而可便於抽換。
為更進一步設有店招板或廣告板,同時參閱圖1、圖5,沿第一橫樑組220之至少一長樑221,各頂角結構240平行該立軸方向Z設有一持孔2414。並參閱圖10、圖10A,本創作展示台100更包括至少兩個支管810、以及一組昭示結構;兩支管810沿所述的其中一長樑221,分別插置並緊配於各頂角結構240的持孔2414;該組昭示結構包括一個面板820、與至少兩個固定栓830;兩固定栓830固設於面板820一面、且供兩支管810緊配插設。
為更進一步搭設垃圾桶,如圖11,一筒結構900,勾掛緊配於該第一橫樑組220;筒結構900具有一筒件910、以及由筒件910一側緣延伸之勾扣件920;勾扣件920勾扣第一橫樑組220上緣的一側,筒件910抵接第一橫樑組220上緣之另一側。筒結構900不必非以垃圾使用為目的。
如圖1A,在本創作之展示台100中,當迫緊結構500的迫緊架520卡掣於定位件510時,可對所對應立板400進行迫緊,使立板400保持穩固;詳而言之,是迫緊架520的支架本體523對立板400進行迫緊。同時參閱圖12A至圖12C,是一種抽換其中一立板400的方式:例如,當迫緊架520的第二軸522從對應定位件510的滑槽511鬆脫後,進一步移除所述立板400對應的長樑221(或短樑)(圖12A)、以及所對應的頂角結構240被移除(圖12B)後,前述立板400可被活動地抽換(圖12C);此時,迫緊架520留在立柱結構210上。或另一種抽換所述立板400的方式:例如,當迫緊架520的第一軸521從對應定位件510的滑槽511鬆脫後,同時移除所述立板400對應的長樑221(或短樑)以及所對應的頂角結構240,前述立板400可被活動地抽換;此時,迫緊架520留在第一橫樑組220上。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一種有別於傳統的展示台,透過本創作中所述的各種插接態樣可經得起反覆的組合、拆卸,便於在各種場合搭建展示台100。
此外,廣告可設於立板朝外的一側,立板是受立柱結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狹槽所夾持,抽換立板時可不破壞立柱結構、第一橫樑組或立板,因此能機動性地透過更換立板來推廣新產品。店招板的更換則可透過更換昭示結構的面板達成。
另外,平台板之表面與轉角階部之表面呈無段差拼接,使得本創作可以提供一種外觀齊整、操作空間變大的展示台。
而筒結構的設計,可以在展示台側置使用,以達到易於維持清潔的目的;而桶結構的設計同時也可以作其他應用,例如,放置筷子、吸管、等等商業用品。
本創作展示台的優勢在於,經過兩兩結構之間的拼接、嵌接,可達到穩固的結構而在使用時不至於搖晃或不足以承重;此外,還能進一步通過鎖固元件加強前述結構;可合理推論的是,鎖固元件的使用不應影響本創作前述的抽換立板的目的。
此外,本創作展示台的使用範圍,不僅於單純展示產品、亦可進行試吃、試售、試用等等商業行為,不受本創作展示台之創作名稱所侷限。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新型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0:展示台
200:矩形框架
300:平台板
400:立板

Claims (69)

  1. 一種展示台,包括:
    一矩形框架,至少包括四立柱結構、連接該四個立柱結構頂端之一第一橫樑組、連接該四個立柱結構底端之一第二橫樑組、分別固定該四個立柱結構頂端之四個頂角結構、分別固定該四個立柱結構底端之四底角結構、以及分別接設該四個底角結構之四個滑輪結構;該矩形框架結構定義有一立軸方向、與該立軸方向正交之一平面、以及與該平面平行之一頂面;其中,
    各該立柱結構與該立軸方向平行,具有概呈L形之一立柱橫截面;各該立柱結構具有以側緣互相嵌接之一第一本體與一第二本體;該第一主體定義有一第一空腔,於一側緣具有一第一嵌條、於另一側緣具有一第一狹槽;該第二主體定義有一第二空腔,於一側緣具有一第二嵌槽、於另一側緣具有一第二狹槽;
    相鄰兩立柱結構中,以其中一立柱結構之該第一狹槽,對應至另一立柱結構之該第二狹槽;
    該第一橫樑組,包括具有相同之第一橫截面的兩長樑與兩短樑,分別連接該四立柱結構頂端;該第一橫截面定義一頂緣與一底緣、於該底緣定義有一第三狹槽、與位於該頂緣、該底緣之間且平行於該平面之一第一階部;與
    該第二橫樑組,包括具有相同之第二橫截面的兩長樑與兩短樑,分別連接該四立柱結構底端;該第二橫截面定義一頂緣與一底緣,定義於頂緣之一第四狹槽、與位於該頂緣、該底緣之間且平行於該平面之一第二階部;
    一平台板,設於該矩形框架之該頂面;
    至少一立板,定義四側緣;該四側緣分別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狹槽所夾持;以及
    至少一迫緊結構,對應該至少一立板且鄰近其中一立柱結構;該至少一迫緊結構具至少兩定位件、以及緊配於該至少兩定位件之一迫緊架;其中,
    各該定位件具有一滑槽;與
    該迫緊架概呈三角形,具有平行於該立軸方向之一第一軸、平行於該平面之一第二軸、以及在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之間連接的一支架本體;該第一 軸與該第二軸分別設於該兩定位件且受該兩滑槽嵌卡;藉此,當該迫緊架的其中一軸從對應的滑槽鬆脫後,從而移除所述立板對應的長樑或短樑、以及所對應的頂角結構,前述立板可被活動地抽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頂角結構,對應各該立柱結構之頂端;各該頂角結構具有一概呈L形之一轉角件、以及接設至該轉角件底部之兩第一插件;該轉角件概呈對稱,具有概呈L形之一插帽部、於插帽部延伸有平行於該平面之至少一轉角階部、且於該至少一轉角階部平行該立軸方向設有一對第一彈片勾;該插帽部定義有開口朝下之一插槽;該兩第一插件概呈對稱,並分別具有平行於該平面之一第一插件階部、以及位於該第一插件階部上方與該第一彈片勾緊配之一第一勾孔;該轉角階部與該第一插件階部之間定義有一間距;各該頂角結構藉該兩第一插件插接至各該立柱結構之該第一、第二空腔一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底角結構,對應各該立柱結構之底端;各該底角結構具有一概呈矩形之一轉角底座、以及接設至該轉角底座之兩第二插件;該轉角底座定義有彼此垂直之相鄰兩側緣,該轉角底座沿平行該立軸方向設置一對第二彈片勾;該兩第二插件分別設於該轉角底座由該相鄰兩側緣平行該立軸方向且朝上延伸;該兩第二插件概呈對稱,並分別具有平行於該平面之一第二插件階部、以及與該第二彈片勾緊配之一第二勾孔;各該底角結構藉該兩第二插件插接至各該立柱結構之該第一、第二空腔一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底角結構,對應各該立柱結構之底端;各該底角結構具有一概呈矩形之一轉角底座、以及接設至該轉角底座之兩第二插件;該轉角底座定義有彼此垂直之相鄰兩側緣,該轉角底座沿平行該立軸方向設置一對第二彈片勾;該兩第二插件分別設於該轉角底座由該相鄰兩側緣平行該立軸方向且朝上延伸;該兩第二插件概呈對稱,並分別具有平行於該平面之一第二插件階部、以及與該第二彈片勾緊配之一第二勾孔;各該底角結構藉該兩第二插件插接至各該立柱結構之該第一、第二空腔一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平台板,躺置於該四頂角結構的四該第一插件階部,且該平台板之表面與該轉角階部之表面呈無段差拼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平台板,躺置於該四頂角結構的四該第一插件階部,且該平台板之表面與該轉角階部之表面呈無段差拼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滑輪結構不超過各該底角結構的該轉角底座之相鄰兩側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滑輪結構不超過各該底角結構的該轉角底座之相鄰兩側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滑輪結構不超過各該底角結構的該轉角底座之相鄰兩側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各該滑輪結構不超過各該底角結構的該轉角底座之相鄰兩側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底板,躺置於各該底角結構之該第二插件階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一層板,活動地或固定地設於該平台板之下。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三個層板、以及支撐各該層板之三個支撐桿;各支撐桿連結於兩立軸結構之間;該三層板,分別躺置所對應的支撐桿,可活動地設於該平台板與該底板之間。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4項任一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沿該第一橫樑組之至少一長樑,各該頂角結構平行該立軸方向設有一持孔。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至少兩個支管、以及一組昭示結構;該至少兩支管,沿所述的其中一長樑,分別插置並緊配於各該頂角結構的持孔;該組昭示結構包括一個面板、與至少兩個固定栓;該至少兩固定栓固設於該面板一面、且供該至少兩支管緊配插設。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4項任一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筒結構,勾掛緊配於該第一橫樑組;該筒結構具有一筒件、以及由該筒件一側緣延伸之勾扣件;該勾扣件勾扣該第一橫樑組一側、且該筒件抵接該第一橫樑組之另一側。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筒結構,勾掛緊配於該第一橫樑組;該筒結構具有一筒件、以及由該筒件一側緣延伸之勾扣件;該勾扣件勾扣該第一橫樑組一側、且該筒件抵接該第一橫樑組之另一側。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所述的展示台,更包括:一筒結構,勾掛緊配於該第一橫樑組;該筒結構具有一筒件、以及由該筒件一側緣延伸之勾扣件;該勾扣件勾扣該第一橫樑組一側、且該筒件抵接該第一橫樑組之另一側。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矩形框架定義有四個面;三個立板,分別設於該矩形框架之其中三個面。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矩形框架定義有四個面;三個立板,分別設於該矩形框架之其中三個面。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矩形框架定義有四個面;三個立板,分別設於該矩形框架之其中三個面。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矩形框架定義有四個面;三個立板,分別設於該矩形框架之其中三個面。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該矩形框架定義有四個面;三個立板,分別設於該矩形框架之其中三個面。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兩個迫緊結構,分別設於所對應立板之兩側緣。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兩個迫緊結構,分別設於所對應立板之兩側緣。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兩個迫緊結構,分別設於所對應立板之兩側緣。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兩個迫緊結構,分別設於所對應立板之兩側緣。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的展示台,其中,兩個迫緊結構,分別設於所對應立板之兩側緣。
TW108214598U 2019-11-05 2019-11-05 展示台 TWM598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4598U TWM598329U (zh) 2019-11-05 2019-11-05 展示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4598U TWM598329U (zh) 2019-11-05 2019-11-05 展示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8329U true TWM598329U (zh) 2020-07-11

Family

ID=7260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4598U TWM598329U (zh) 2019-11-05 2019-11-05 展示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8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13801A1 (en) Folding display and work furniture item
KR100922369B1 (ko) 접이식 진열장
TWM598329U (zh) 展示台
US7249430B2 (en) Frameless display fixture
CN205396801U (zh) 折叠成型展示包装箱
CN210989375U (zh) 一种营销用货物展示架
CN201088352Y (zh) 一种纸质展示货架
CN218355420U (zh) 一种展示柜
CN203723779U (zh) 一种组合式陈列盒
CN209932195U (zh) 一种用于陈列展示的收纳组件及应用其的陈列展示装置
JP3085878U (ja) 組み立て式展示棚
CN215348088U (zh) 收纳展示改良结构
CN210810244U (zh) 展示架
JP3227160U (ja) ゲーム機コントローラ用のスタンド
CN214803845U (zh) 一种工艺品展览架
TWI808013B (zh) 車載專用之售物組合箱
CN216569282U (zh) 一种展示架的框架结构
CN211324107U (zh) 一种用于多媒体演示的展台
CN215820436U (zh) 一种基于纸质制作的立体展示架
CN208863945U (zh) 一种便携式展览架
TWM597090U (zh) 組合式多層置物架結構
CN106213899B (zh) 一种促销台圆角展架
JP2017113264A (ja) 物品陳列台
CN111374486A (zh) 用于陈列展示的收纳组件及应用其的陈列展示装置
CN201806344U (zh) 配套展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