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4654U -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4654U
TWM594654U TW109201294U TW109201294U TWM594654U TW M594654 U TWM594654 U TW M594654U TW 109201294 U TW109201294 U TW 109201294U TW 109201294 U TW109201294 U TW 109201294U TW M594654 U TWM594654 U TW M5946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structure
positioning
electronic device
side plate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承恩
林山峯
黃啟村
徐元安
何銘遠
陳建安
蘇詠中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1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46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4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4654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樞軸結構,適用於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樞軸結構包含側板、座部、至少三定位部及二轉動組件。側板具有相鄰接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座部銜接於第一部分。各定位部設置於側板並分別用以結合第一機體,其中,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二分別設置於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轉動組件分別設置於座部的兩端,且每一轉動組件分別包含轉軸及連接件,轉軸固定於座部,連接件樞設於轉軸並用以結合第二機體。本案同時也提供了一種包含前述樞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本案與電子裝置的樞軸結構有關。
一般電子裝置透過樞軸結構結合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透過樞軸結構而能相對轉動。然而,一般電子裝置的樞軸結構結合第一機體或第二機體的數量、位置及方向並無法隨使用者需求而改變,使用的變化性不高而無法滿足各種使用需求。
本案提供一種樞軸結構,適用於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一第一機體及一第二機體,樞軸結構包含側板、座部、至少三定位部及二轉動組件。側板具有相鄰接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座部銜接於第一部分。各定位部設置於側板,分別用以結合第一機體,其中,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二分別設置於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轉動組件分別設置於座部的兩端,且每一轉動組件分別包含轉軸及連接件,轉軸固定於座部,連接件樞設於轉軸並用以結合第二機體。
本案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樞軸結構、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樞軸結構包含側板、座部、至少三定位部及二轉動組件。側板具有相鄰接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座部銜接於第一部分。各定位部設置於側板,其中,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二分別設置於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轉動組件分別設置於座體的兩端,且各轉動組件分別具有轉軸及連接件,轉軸固定於座體,連接件樞設於轉軸。第一機體結合於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一。第二機體樞設於連接件。
請配合參閱圖1,圖1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1繪示之電子裝置包含樞軸結構100、第一機體M1以及第二機體M2。樞軸結構100設置在第一機體M1與第二機體M2之間,以使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透過樞軸結構100而能相對開闔。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的其中之一可以是具有運算能力的主機、平板電腦或播放媒體裝置。而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的另一則可以是平板電腦、顯示面板、揚聲器或其他輸出、輸入裝置,本案不以此為限。圖1繪示之電子裝置以筆記型電腦為例進行說明,於此,第一機體M1為顯示器,而第二機體M2為主機,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一實施例中,參閱圖2至圖4,圖2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外觀示意圖。於此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樞軸結構100可以結合複數第一機體M1,且各第一機體M1係可改變角度且可分離地組裝於樞軸結構100。藉此,使用者可視使用需求自由組裝第一機體M1。
參閱圖11,圖11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適用於電子裝置之示意圖。圖11繪示之電子裝置的樞軸結構100包含側板10、座部20、至少三定位部30及二轉動組件50。側板10具有相鄰接的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座部20銜接於第一部分11。各定位部30設置於側板10並分別用以結合第一機體M1,其中,至少三定位部30的其中之二分別設置於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二轉動組件50分別設置於座部20的兩端,且每一轉動組件50分別包含轉軸51及連接件52,轉軸51固定於座部20,連接件52樞設於轉軸51並用以結合第二機體M2。
藉此,樞軸結構100的各定位部30可供各別結合一個第一機體M1,使用者可視需求改變組合第一機體M1的數量或方位,提高使用便利性。
參閱圖11至圖13,圖12為本案樞軸結構100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13為本案樞軸結構100之一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樞軸結構100的側板10係用以結合第一機體M1的主要部件。一實施例中,參閱圖12及圖13,樞軸結構100的側板10、座部20及定位部30係一體成型的單體構件,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具體地,座部20為剖面概成為U形且一側封閉,相對另一側開放的長形槽體結構。於此,座部20係沿第一方向D1延伸長度,此外,座部20開放的一側具有槽口21,而封閉側與開放側之間則具有容置空間22。
參閱圖12及圖13,一實施例中,側板10係鄰接於槽口21。在此,側板10係與座部20間有角度地銜接並且朝向遠離槽口21的方向延伸。此實施例中,側板10與座部20的銜接處之間的夾角為90度,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參閱圖12及圖13一實施例中,沿著側板10遠離槽口21的延伸方向上,側板10可以區分為相鄰接的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係銜接於座部20,而第二部分12銜接於第一部分11但不銜接於座部20。也就是說,在側板10遠離槽口2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部分11相較於第二部分12靠近座部20。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是沿著側板10遠離槽口21的延伸方向之長度平均分佈。
參閱圖2及圖3,一實施例中,定位部30是一端連接於側板10,另一端凸出於側板10的板片結構。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外周側邊設置配合定位部M11,配合定位部M11為可供定位部30插置的凹槽。第一機體M1透過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樞軸結構100的定位部30以結合於樞軸結構100。
一實施例中,參閱圖11及圖13,定位部30連接於側板10的一端之厚度大於另一端之厚度,且定位部30的兩端之間具有漸縮段31,漸縮段31的厚度變化是越遠離側板10的位置越薄。藉以便於定位部30插接於第一機體M1上的配合定位部M11。
參閱圖2,一實施例中,側板10的第一部分11設置兩個定位部30,而第二部分12設置一個定位部30。且第一部分11上的兩個定位部30是對稱設置在座部20的長度延伸方向之中點的兩側。於此,座部20的長度延伸方向之中點的兩側在整個電子裝置上可以視為左側及右側,而側板10的第一部分11可以視為前側,側板10的第二部分12可以視為後側。如此一來,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1上的兩個定位部30可結合於同一個第一機體M1;第一部分11上的兩個定位部30也可分別結合一個第一機體M1;而第二部分12上的一個定位部30也能結合一個第一機體M1。因此,本實施例之樞軸結構100至多可以同時結合三個第一機體M1。
參閱圖2,第一機體M1具有二相對的第一側邊M12及二相對的第二側邊M13,且各第二側邊M13分別位於二第一側邊M12的兩端之間。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第一側邊M12之長度大於第二側邊M13之長度,且第一側邊M12之長度概略相當於第二機體M2樞接於樞軸結構100的一側之長度。
參閱圖2及圖11,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第一側邊M12設置兩個配合定位部M11,且兩個配合定位部M11在第一側邊M12上是對稱設置。據此,當樞軸結構100的第一部分11是結合單一第一機體M1使用時,第一機體M1的兩個配合定位部M11分別套接於第一部分11上的兩個定位部30,第一機體M1於此成為對齊第二機體M2的置中組設態樣。參閱圖5及圖6,當第一部分11是結合兩個第一機體M1使用時,各第一機體M1則分別僅以其中一個配合定位部M11結合於一個定位部30上,此時,兩個第一機體M1能分別位於樞軸結構100的左側及右側,而提供雙螢幕之使用態樣。
參閱圖1至圖4,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具有顯示面M14及背面M15,在第一部分11與第二部分12分別結合一個第一機體M1的實施例中,各第一機體M1可以是以顯示面M14朝向第二機體M2的方式組設,也可以是以背面M15朝向第二機體M2的方式組設。圖1至圖3實施例中,結合於樞軸結構100的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12的第一機體M1均以顯示面M14朝向第二機體M2。而圖4實施例中,結合於第一部分11的第一機體M1以顯示面M14朝向第二機體M2;而結合於第二部分12的第一機體M1則以背面M15朝向第二機體M2,據此使電子裝置能以兩個第一機體M1的顯示面M14朝向兩側,電子裝置成為雙面顯示之態樣。
參閱圖5、圖6、圖8至圖9,在樞軸結構100的第一部分11結合兩個第一機體M1使用的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第一機體M1以顯示面M14朝向第二機體M2,另一個第一機體M1以背面M15朝向第二機體M2。
參閱圖2及圖7,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第二側邊M13也可以設置配合定位部M11。據此,當第一機體M1組設於樞軸結構100時,也可以選擇以第二側邊M13的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樞軸結構100的定位部30,使第一機體M1成為直向的使用態樣。於此,樞軸結構100上也可並列設置兩個直向的第一機體M1使用,如圖8所示。當然,樞軸結構100上也可以並列設置一個橫向的第一機體M1與一個直向的第一機體M1使用,如圖9至圖10。
參閱圖10,一實施例中,在樞軸結構100上設置三個第一機體M1的實施例中,結合於第一部分11的兩個第一機體M1可以分別為直向與橫向,而結合於第二部分12的第一機體M1也可以是直向或橫向。
經由上述可知,本案樞軸結構100可提供多種第一機體M1的組合態樣,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
參閱圖3,一實施例中,為提高第一機體M1結合於樞軸結構100的穩定性,每一第一機體M1也可以透過複數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對應數量的定位部30以形成定位。於此實施例中,樞軸結構100上在不同位置用以結合第一機體M1的定位部30以兩個為一組,而第一機體M1上用來結合定位部30的配合定位部M11也設置為兩個一組。如此一來,第一機體M1的第一側邊M12設置四個配合定位部M11,且四個配合定位部M11在第一側邊M12上是兩兩對稱地設置。而第一機體M1的第二側邊M13也設置四個配合定位部M11,且第二側邊M13上的四個配合定位部M11也是兩兩對稱設置。如此一來,第一機體M1結合於樞軸結構100上時是以至少兩個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兩個定位部30上形成定位,藉此提高結合後的結構穩定性。
參閱圖2及圖3,一實施例中,側板10上也可以同時設置有耦接埠40,耦接埠40用以耦接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於此實施例中,耦接埠40的延伸方向與定位部30相同以供第一機體M1可以同時組裝至定位部30及耦接埠40。當然,耦接埠40的位置及數量可以是依據樞軸結構100能提供第一機體M1組裝的位置及數量而定。
參閱圖2及圖3,一實施例中,樞軸結構100是包含至少三耦接埠40,各耦接埠40設置於側板10,且在樞軸結構100包含至少三定位部30的實施例中,每一定位部30與其中一耦接埠40是設置於相同的第一部分11或第二部分12。藉此使得組裝於各定位部30的第一機體M1可以同時結合於耦接埠40。
參閱圖3,而在每一第一機體M1是透過兩個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兩個定位部30以結合於樞軸結構100上的實施例中,耦接埠40是設置於兩個定位部30的中間位置。
參閱圖11至圖13,樞軸結構100的轉動組件50係用以結合第二機體M2的主要部件。一實施例中,轉動組件50的轉軸51之一端設置於座部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固定於座部20,轉軸51的另一端伸出於座部20,而連接件52樞接於轉軸51而得以結合第二機體M2。
基於此,設置於樞軸結構100上的第一機體M1可隨樞軸結構100相對於第二機體M2樞轉而成為開闔式的電子裝置。且使用者能將第一機體M1組裝於不同位置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一實施例中,參閱圖2至圖3及圖11至圖17,為再進一步地提高第一機體M1結合於定位部30的穩定性,樞軸結構100上可以再設置卡勾60以勾持第一機體M1,而第一機體M1的配合定位部M11則配合設置側槽M111以供卡勾60容置定位。具體而言,側槽M111係靠近配合定位部M11的槽底位置,且側槽M111連通於配合定位部M11並與配合定位部M11銜接成為L形的凹槽。
參閱圖11至圖14,在此實施例中,側板10上對應各定位部30的位置分別設置滑槽13,滑槽13鄰接於定位部30,而卡勾60係可彈性位移地設置於座部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由滑槽13伸出。於此,定位部30的兩端之間以相對的兩側邊連接,卡勾60的局部常態凸出於定位部30的其中一側邊。如此一來,當第一機體M1以配合定位部M11套接至定位部30時,由於卡勾60凸出於定位部30的其中一側邊,則配合定位部M11將先推抵卡勾60,當卡勾60受力而彈性位移至定位部30的兩側邊範圍內時,配合定位部M11即能套接於定位部30。接著當第一機體M1的配合定位部M11持續相對定位部30位移,在配合定位部M11位移至側槽M111位置相對於卡勾60的位置時,卡勾60所受的推抵力消失,卡勾60彈性復歸進而順勢容置入側槽M111。藉此,第一機體M1的配合定位部M11套接定位部30並同時被卡勾60所勾持,而能穩定地定位於樞軸結構100。而在每一第一機體M1是透過兩個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兩個定位部30的實施例中,卡勾60及滑槽13可以僅設置於用來結合同一第一機體M1的兩個定位部30的其中之一。
參閱圖11至圖14,一實施例中,卡勾60係局部由滑槽13伸出,而其餘部分係容置於座部20的容置空間22內。於此實施例中,更包含彈性體70,彈性體70的一端固定於座部20,另一端固定於卡勾60,藉此使卡勾60具有彈性位移的能力。具體地,彈性體70為拉伸彈簧,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參閱圖11至圖15,一實施例中,為便於解除卡勾60對第一機體M1的定位,更包含釋放件80可位移地連動連接於卡勾60以供快速釋放卡勾60。於此實施例中,釋放件80係沿第二方向D2位移帶動卡勾60,而卡勾60被帶動而沿垂直第二方向D2的第一方向D1位移以解除對第一機體M1的定位。在此,第一方向D1係平行於滑槽13的延伸方向。
參閱圖12至圖15,一實施例中,座部20具有貫穿而連通容置空間22的操作口23,釋放件80設置於座部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包含操作部81及推抵部82,推抵部82位於操作部81的一側。於此,釋放件80的操作部81係可沿第二方向D2位移地容置於操作口23,推抵部82具有推抵面821。在此,在第二方向D2上,釋放件80的推抵面821相對於第二方向D2為斜面。此實施例中,卡勾60容置於座部20的容置空間22內的部分具有受推斜面61,受推斜面61的形狀對應推抵面821的形狀。當釋放件80組裝於操作口23時,釋放件80以推抵面821抵靠於卡勾60的受推斜面61,使釋放件80與卡勾60形成連接。基於此,當要拆卸或組裝第一機體M1時,沿著第二方向D2按壓釋放件80,釋放件80受推抵而沿第二方向D2推抵卡勾60的受推斜面61,當卡勾60受推抵時,卡勾60的受推斜面61貼靠著推抵面821滑移,使得卡勾60沿著第一方向D1位移而能位移至定位部30的兩側邊範圍內,藉以便於第一機體M1以配合定位部M11套接於定位部30或是解除對於第一機體M1的卡勾60定位。而當第一機體M1組裝完成或是被釋放完成後,鬆釋對於釋放件80的施力,彈性體70所受施力消失,彈性體70彈性復歸,卡勾60回復至凸出定位部30的位置。
參閱圖12,一實施例中,座部20的容置空間22內具有固定部24,固定部24為L形懸臂結構,彈性體70的一端固定於卡勾60上,另一端勾持固定於固定部24,藉此提供卡勾60彈性復歸的能力。
參閱圖12至圖17,一實施例中,釋放件80是可以同時帶動所有卡勾60位移。在此實施例中,操作口23位於座部20的長度方向之中間位置,卡勾60及彈性體70的數量分別為二。各卡勾60係沿第一方向D1延伸長度的長形片體結構,且各卡勾60分別具有勾部62以勾持於配合定位部M11的側槽M111。而各卡勾60上可視所需定位的第一機體M1數量設置不同數量的勾部62。於此實施例中,二卡勾60的其中之一是對應釋放件80一側的兩個滑槽13設置,另一卡勾60是對應釋放件80另一側的一個滑槽13設置。
參閱圖12、圖13,一實施例中,其中一卡勾60的一端具有二勾部62以對應由釋放件80一側的兩個滑槽13伸出,另一端固定其中一彈性體70,而此卡勾60的兩端之間具有受推斜面61。另一卡勾60的一端具有一個勾部62以對應由釋放件80另一側的一個滑槽13伸出,另一端固定另一彈性體70,此卡勾60的兩端之間具有受推斜面61。於此,當各彈性體70固定於座部20時,兩彈性體70是對應位於釋放件80的兩側。
於此,釋放件80具有兩推抵部82,兩推抵部82係對稱位於操作部81的兩側並能對應抵靠於兩卡勾60的受推斜面61。具體而言,兩推抵部82的推抵面821之間的距離是越靠近操作口23越大。而由於彈性體70未受拉伸力時,釋放件80是以推抵面821遠離操作口23的一端部分抵靠於卡勾60的受推斜面61。因此,當按壓釋放件80時,釋放件80以推抵面821靠近操作口23的一端推抵受推斜面61,兩彈性體70同時被拉伸,兩卡勾60沿第一方向D1反向位移,而使卡勾60的勾部62得以改變位置。
一實施例中,二卡勾60的局部係交疊設置,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參閱圖12、圖13一實施例中,各卡勾60更可以分別設置導槽63,導槽63是沿第一方向D1延伸長度的長形槽孔。於此,座部20在容置空間22內更具有導柱25。當各卡勾60設置於容置空間22內時,各卡勾60的導槽63對應穿套各導柱25,藉導槽63及導柱25的相互牽制而能確保各卡勾60能穩定地沿第一方向D1位移。
參閱圖12、圖13,一實施例中,側板10上可以更設置複數磁吸件90。藉此,當第一機體M1設置於樞軸結構100上時,除了可以藉由定位部30與配合定位部M11的結合定位之外,第一機體M1與樞軸結構100間更具有磁吸力相磁吸,而能更提高第一機體M1與樞軸結構100間的結合穩定性。於此,第一機體M1可以是具有可被磁吸的材質製成的殼體,或是於內部設有磁吸件M16以與樞軸結構100相磁吸。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樞軸結構100也可以單獨設置定位部30或是單獨設置磁吸件90以供第一機體M1結合。
參閱圖12、圖13,一實施例中,樞軸結構100可以更包含蓋體C,蓋體C的外輪廓形狀對應側板10連同座部20的外輪廓形狀。藉此,蓋體C可以設置於座部20具有槽口21的一側以覆蓋樞軸結構100的內部零件,使樞軸結構100的外觀更具整體性及美觀性。
雖然本揭露已以一些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及潤飾。因此本案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樞軸結構 10:側板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13:滑槽 20:座部 21:槽口 22:容置空間 23:操作口 24:固定部 25:導柱 30:定位部 31:漸縮段 40:耦接埠 50:轉動組件 51:轉軸 52:連接件 60:卡勾 61:受推斜面 62:勾部 63:導槽 70:彈性體 80:釋放件 81:操作部 82:推抵部 821:推抵面 90:磁吸件 C:蓋體 M1:第一機體 M11:配合定位部 M111:側槽 M12:第一側邊 M13:第二側邊 M14:顯示面 M15:背面 M16:磁吸件 M2:第二機體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圖1]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5]為本案電子裝置並列設置兩橫向第一機體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6]為本案電子裝置並列設置兩橫向第一機體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7]為本案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直向設置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8]為本案電子裝置並列設置兩直向第一機體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9]為本案電子裝置並列設置兩第一機體且分別為直向與橫向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10]為本案電子裝置設置三個第一機體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11]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適用於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12]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13]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14]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5]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接續圖14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6]為本案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適用於電子裝置之剖視圖。 [圖17]為圖16中圈選處17的局部放大圖。
100:樞軸結構
10:側板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13:滑槽
20:座部
30:定位部
40:耦接埠
60:卡勾
80:釋放件
M1:第一機體
M11:配合定位部
M12:第一側邊
M13:第二側邊
M15:背面
M2:第二機體

Claims (10)

  1. 一種樞軸結構,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一第一機體及一第二機體,該樞軸結構包含: 一側板,具有相鄰接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 一座部,銜接於該第一部分; 至少三定位部,設置於該側板,分別用以結合該第一機體,其中,該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二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以及 二轉動組件,分別設置於該座部的兩端,且每一該轉動組件分別包含一轉軸及一連接件,該轉軸固定於該座部,該連接件樞設於該轉軸並用以結合該第二機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更包含至少三卡勾,分別設置於各該定位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樞軸結構,更包含一釋放件,連接於該至少三卡勾。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更包含至少三耦接埠,設置於該側板,分別用以耦接該第一機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定位部與該耦接埠設置於相同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結構,更包含複數磁吸體,設置於該側板內。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樞軸結構,更包含一第一連動件及一第二連動件,該釋放件具有對稱的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該第一連動件抵靠於該第一斜面,該第二連動件抵靠於該第二斜面,當該釋放件沿一第二方向位移時,該第一連動件及該第二連動件分別沿垂直於該第二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位移。
  8.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一樞軸結構,包含: 一側板,具有相鄰接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 一座部,銜接於該第一部分; 至少三定位部,設置於該側板,該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二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以及 二轉動組件,分別設置於該座體的兩端,且每一該轉動組件分別包含一轉軸及一連接件,該轉軸固定於該座體,該連接件樞設於該轉軸; 一第一機體,結合於該至少三定位部的其中之一;以及 一第二機體,樞設於該二連接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配合定位部,該配合定位部結合於該定位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相對的二第一側邊及相對的二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分別設置至少一個該配合定位部。
TW109201294U 2020-02-05 2020-02-05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TWM594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294U TWM594654U (zh) 2020-02-05 2020-02-05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294U TWM594654U (zh) 2020-02-05 2020-02-05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4654U true TWM594654U (zh) 2020-05-01

Family

ID=7189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294U TWM594654U (zh) 2020-02-05 2020-02-05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4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369B (zh) * 2020-11-02 2021-08-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369B (zh) * 2020-11-02 2021-08-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7425B (zh) 閂鎖機構及可攜式電腦
TWI49870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滑軌裝置
US887925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134758B2 (en)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656431B (zh) 鉸鏈結構及電子裝置
TW201241600A (en) Two-way latch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I756569B (zh) 外接卡組裝架、電子裝置以及載盤
TWI502313B (zh) 用來支撐顯示模組於支撐座上之支撐機構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521550A (zh) 電子裝置
TW201309163A (zh) 電子裝置及其晶片卡固持結構
TWM594654U (zh) 樞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TW201422097A (zh) 具有鍵盤的保護殼
TW201830445A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TWM246948U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storage device
TWI548973B (zh) 擴充裝置
US20130301209A1 (en) Pci card securing mechanism
US20130021247A1 (en) Foldable wireless mouse and laptop computer having same
TWI287719B (en) Latch device for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
TW202125050A (zh) 顯示裝置
TWM567893U (zh) 電子裝置及其彈出機構
TW202103548A (zh) 定位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48918B (zh) 卡扣機構以及具備所述卡扣機構的傳輸座與電子設備
TWI594106B (zh) 電子設備及其彈出裝置
TW201403292A (zh) 電子裝置及其晶片卡固持結構
TWM641416U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