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984U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92984U TWM592984U TW108212755U TW108212755U TWM592984U TW M592984 U TWM592984 U TW M592984U TW 108212755 U TW108212755 U TW 108212755U TW 108212755 U TW108212755 U TW 108212755U TW M592984 U TWM592984 U TW M59298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group
- projection
- projection lens
- positi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出一種投影鏡頭,包括由放大側至縮小側沿光軸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以及第三透鏡群。第一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第二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第三透鏡群包括光闌及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中間像,且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及第三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一種包括上述投影鏡頭的投影裝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光學鏡頭及光學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目前投影機在教育與家用電視市場,趨勢是以高亮度且具備大尺寸投影畫面為發展目標。因此,各家廠商皆專注於設計出合適的廣角鏡頭架構,以減輕其重量及體積並且又要能有效的降低製作成本。在這些多方的考量下,廣角鏡頭設計多半會以定焦鏡頭為主。一般而言,廣角鏡頭為了降低鏡片的尺寸,通常光路的設計中會形成一個中間像以使整體光路縮小,進一步可縮小整體鏡頭的外徑尺寸。一個會形成中間像的光學系統,整體長度會大於無中間像的光學設計。
然而,在目前的技術中,鏡頭整體鏡片的數量過多,故在價格與市場的競爭上較無優勢。此外,若鏡頭的設計長度太長,容易影響投影機的體積。因此,如何設計使用非球面鏡片且放置在孔徑光闌中的前後位置,在價格上也具有優勢性的鏡頭以滿足現在投影機市場的需求,是本領域需致力於行的。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新型創作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新型創作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新型創作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可減少透鏡的數量以縮短投影鏡頭的長度,並在定焦以及超短焦的要求下提供良好的光學品質。
本新型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新型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鏡頭,包括由一放大側至一縮小側沿一光軸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群、一第二透鏡群以及一第三透鏡群。第一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第二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第三透鏡群包括一光闌及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一中間像,且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及第三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數量小於或等於15。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為定焦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的投射比小於或等於0.4。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具有非遠心特性。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上述的投影鏡頭在進行對焦時,第三透鏡群為固定,且第一透鏡群及第二透鏡群適於沿光軸移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符合0.62 > DLT1 / DLT2 > 0.2,其中DLT1為第一透鏡群至第二透鏡群的間距,且DLT2為第二透鏡群至第三透鏡群的間距。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符合0.4 > EFLG1 / EFLG3 > 0.3,其中EFLG1為第一透鏡群的等效焦距,且EFLG3為第三透鏡群的等效焦距。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符合0.27 > EFLG1 / EFLG2 > 0.15,其中EFLG1為第一透鏡群的等效焦距,且EFLG2為第二透鏡群的等效焦距。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中間像位於第一透鏡群與第二透鏡群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中間像位於第二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鏡群包括至少一非球面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鏡群包括一三膠合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鏡群包括六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且六個透鏡的屈光度由放大側至縮小側依序為負、負、正、正、負、正。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群中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的數量為一個。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群包括至少一非球面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非球面透鏡的數量為一個,且非球面透鏡為最靠近光闌且具有屈光度的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群包括六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且六個透鏡的屈光度由放大側至縮小側依序為正、正、負、正、正、正。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鏡頭還包括一反射元件,配置於第二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
為達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裝置,包括一照明系統、至少一光閥以及一投影鏡頭。照明系統適於提供一照明光束。至少一光閥設置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適於將照明光束轉換為一影像光束。投影鏡頭設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適於將影像光束轉換為一投影光束。投影鏡頭包括由一放大側至一縮小側沿一光軸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群、一第二透鏡群以及一第三透鏡群。第一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第二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第三透鏡群包括一光闌及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一中間像,且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及第三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或功效。在本新型創作的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中,投影鏡頭包括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以及第三透鏡群,且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因此,可有效的減少透鏡的數量以縮短投影鏡頭的長度。此外,投影鏡頭可使光閥所發出的光線在第一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中間像。因此,可在定焦以及超短焦的要求下提供良好的光學品質。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新型創作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創作。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投影裝置10,用於提供投影光束LP。投影裝置10包括照明系統50、至少一光閥60以及投影鏡頭100。照明系統50用於提供照明光束LB。光閥60設置於照明光束LB的傳遞路徑上,適於將照明光束LB轉換為影像光束LI。投影鏡頭100設置於影像光束LI的傳遞路徑上,適於將影像光束LI轉換為投影光束LP,而投影光束LP被投射至投影目標(未繪示),例如螢幕或牆面。
照明系統50例如包含多個發光元件、波長轉換元件、勻光元件、濾光元件以及多個分合光元件,用以提供出不同波長的光以作為影像光的來源。其中多個發光元件例如為金屬鹵素燈泡(Lamp)、高壓汞燈泡,或者是固態發光源(solid-state illumination source),例如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等。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定投影裝置10中照明系統50的種類或形態,其詳細結構及實施方式可以由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獲致足夠的教示、建議與實施說明,因此不再贅述。
光閥60例如是液晶覆矽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panel,LCoS panel)、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等反射式光調變器。於一些實施例中,光閥60也可以是透光液晶面板(Transparent Liquid Crystal Panel),電光調變器(Electro-Optical Modulator)、磁光調變器(Magneto-Optic modulator)、聲光調變器(Acousto-Optic Modulator,AOM)等穿透式光調變器。本新型創作對光閥60的型態及其種類並不加以限制。光閥60將照明光束LB轉換為影像光束LI的方法,其詳細步驟及實施方式可以由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獲致足夠的教示、建議與實施說明,因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光閥60的數量為一個,例如是使用單個數位微鏡元件的投影裝置1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則可以是多個,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
投影鏡頭100用以將影像光投射至投影目標。投影鏡頭100例如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或多個光學鏡片的組合,例如包括雙凹透鏡、雙凸透鏡、凹凸透鏡、凸凹透鏡、平凸透鏡以及平凹透鏡等非平面鏡片的各種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亦可包含平面鏡或曲面鏡,以反射的方式將來自光閥60的影像光投射至投影目標。
圖2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投影鏡頭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2。圖2所顯示的投影鏡頭100至少可應用於圖1所顯示投影裝置10中,故以下將以應用於圖1的投影裝置10為例說明,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包括由放大側E1至縮小側E2沿光軸I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以及第三透鏡群G3。其中,放大側E1為屏幕端,縮小側E2則為影像源端(光閥60)。換句話說,投影鏡頭100朝向放大側E1的方向即為投影光束LP的傳遞方向,而朝向縮小側E2的方向即指向投影鏡頭100的影像源端(光閥60)。
投影鏡頭100為定焦透鏡,且投射比小於或等於0.4。換句話說,投影鏡頭100為超短焦鏡頭。此外,投影鏡頭100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數量小於或等於15。詳細而言,第一透鏡群G1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第二透鏡群G2包括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第三透鏡群G3包括光闌80及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及第三透鏡群G3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
第一透鏡群G1包括至少一非球面透鏡,且第一透鏡群G1包括三膠合透鏡。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G1包括由放大側E1至縮小側E2沿光軸I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以及第六透鏡L6。其中,第一透鏡L1至第六透鏡L6的屈光度依序為負、負、正、正、負、正。其中,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以及第六透鏡L6為複合透鏡,即三膠合透鏡。而第一透鏡L1以及第三透鏡L3為非球面透鏡。因此,可有效的減少透鏡的數量以縮短投影鏡頭100的長度,並且能改善像差。
第二透鏡群G2可為單透鏡或多透鏡構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群G2包括第七透鏡L7。意即,第二透鏡群G2中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的數量為一個。其中,第七透鏡L7的屈光度為正。當放大側E1與投影鏡頭100之間的距離發生改變時,可以藉由移動第一透鏡群G1與第二透鏡群G2之間的間距來調整對焦。
第三透鏡群G3包括至少一非球面透鏡。在本實施例中,前述至少一非球面透鏡的數量為一個,且非球面透鏡為最靠近光闌80且具有屈光度的透鏡。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G3包括由放大側E1至縮小側E2沿光軸I依序排列的第八透鏡L8、第九透鏡L9、第十透鏡L10、第十一透鏡L11、第十二透鏡L12以及第十三透鏡L13。其中,第八透鏡L8至第十三透鏡L13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正、正。其中,第十透鏡L10以及第十一透鏡L11為複合透鏡,例如是雙膠合透鏡。而第十三透鏡L13為非球面透鏡。因此,可有效的減少透鏡的數量以縮短投影鏡頭100的長度,並且能改善像差。此外,當投影鏡頭100在進行對焦時,第三透鏡群G3為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G1與第三透鏡群G3之間形成一中間像(未繪示)。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中間像位於第二透鏡群G2與第三透鏡群G3之間。但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間像也可位於第一透鏡群G1與第二透鏡群G2之間,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進一步而言,投影鏡頭100可具有非遠心(non-telecentric)特性,亦即,進入投影鏡頭100中的光束(即光閥60所提供的影像光束LI)的擴散角度例如為大於或等於5度,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換句話說,即主光線在第二透鏡群G2與第三透鏡群G3之間實質上為非平行狀態。因此,使用投影鏡頭100可達到二次成像的光學效果,且其投射比可達小於或等於0.4。
在本實施例中,投影鏡頭符合0.62 > DLT1 / DLT2 > 0.2,其中DLT1為第一透鏡群G1至第二透鏡群G2的間距,且DLT2為第二透鏡群G2至第三透鏡群G3的間距。具體而言,DLT1為第一透鏡群G1中最靠近第二透鏡群G2的表面至第二透鏡群G2中最靠近第一透鏡群G1的表面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DLT2為第二透鏡群G2中最靠近第三透鏡群G3的表面至第三透鏡群G3中最靠近第二透鏡群G2的表面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此外,投影鏡頭100亦符合0.4 > EFLG1 / EFLG3 > 0.3,其中EFLG1為第一透鏡群G1的等效焦距,且EFLG3為第三透鏡群G3的等效焦距。另外,投影鏡頭100亦符合0.27 > EFLG1 / EFLG2 > 0.15,其中EFLG1為第一透鏡群G1的等效焦距,且EFLG2為第二透鏡群G2的等效焦距。
以下以表一至表三列出定焦投影鏡頭100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數據資料。然而,下文所列出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熟習此領域技術的人士在參照本新型創作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新型創作的範疇內。
在表一中,第一透鏡L1由放大側E1至縮小側E2具有表面S1與表面S2,第二透鏡L2由放大側E1至縮小側E2依序具有表面S3與表面S4,依此類推,各元件所對應的表面則不再重複贅述。此外,在表一中,“距離”是指相鄰兩表面之間在光軸I上的距離。舉例來說,對應表面S1的距離是指表面S1與表面S2之間在光軸I上的距離,而對應表面S2的距離,即表面S2至表面S3之間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以此類推。在本實施例中,前述DLT1為第六透鏡L6的表面S10至第七透鏡L7的表面S11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亦即23.06 mm,前述DLT2為第七透鏡L7的表面S12至第八透鏡L8的表面S13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亦即49.18 mm,如此一來,DLT1 / DLT2約為0.47,符合0.62 > DLT1 / DLT2 > 0.2。
在上式中,X為光軸方向的偏移量(sag)。c’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徑的倒數,也就是接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二次曲面係數,y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A-G分別代表非球面多項式的各階非球面係數(aspheric coefficient)。表二列出第一透鏡L1的表面S1與表面S2、第三透鏡L3的表面S5與表面S6以及第十三透鏡L13的表面S23與表面S24的參數值。
表二
圖3為圖2的投影鏡頭的調製傳遞函數圖。請參考圖3。圖3為投影鏡頭100在不同像高的調製傳遞函數圖(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其中橫軸為焦點偏移量(focus shift),縱軸為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modulus of the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T代表在子午方向的曲線,S代表在弧矢方向的曲線,而「TS」旁標示的數值代表像高。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所顯示出的光學轉移函數曲線在標準範圍內,故具有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如圖3所顯示。
圖4A至圖4F為圖2的投影鏡頭的光束扇形圖。請參考圖4A至圖4F。圖4A至圖4F為投影鏡頭100在不同像高的光束扇形圖(ray fan plot),其中EX、EY、PX及PY軸的最大刻度與最小刻度分別為+50微米(μm)與-50微米。圖4A至圖4F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能夠達到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投影鏡頭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圖5所顯示的投影鏡頭100A至少可取代圖1所顯示投影鏡頭100,故以下將以應用於圖1的投影裝置10為例說明,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A類似於圖2所繪示的投影鏡頭100。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中間像位於第一透鏡群G1與第二透鏡群G2之間。進一步而言,投影鏡頭100A可具有非遠心(non-telecentric)特性,亦即,進入投影鏡頭100A中的光束(即光閥60所提供的影像光束LI)的擴散角度例如為大於或等於5度,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換句話說,即主光線在第一透鏡群G1與第二透鏡群G2之間實質上為非平行狀態。因此,使用投影鏡頭100A可達到二次成像的光學效果,且其投射比可達小於或等於0.4。
以下以表一至表三列出定焦投影鏡頭100A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數據資料。然而,下文所列出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熟習此領域技術的人士在參照本新型創作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新型創作的範疇內。
表三中相關的說明文字可參酌如同表一,故在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DLT1為第六透鏡L6的表面S10至第七透鏡L7的表面S11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亦即32 mm,前述DLT2為第七透鏡L7的表面S12至第八透鏡L8的表面S13於光軸I上的直線距離,亦即53.72 mm,如此一來,DLT1 / DLT2約為0.60,符合0.62 > DLT1 / DLT2 > 0.2。
圖6為圖5的投影鏡頭的調製傳遞函數圖。請參考圖6。圖6為投影鏡頭100A在不同像高的調製傳遞函數圖。由圖6可驗證,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A所顯示出的光學轉移函數曲線在標準範圍內,故具有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如圖6所顯示。
圖7A至圖7F為圖5的投影鏡頭的光束扇形圖。請參考圖7A至圖7F。圖7A至圖7F為投影鏡頭100A在不同像高的光束扇形圖。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A能夠達到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
圖8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投影鏡頭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圖8所顯示的投影鏡頭100B至少可取代圖1所顯示投影鏡頭100,故以下將以應用於圖1的投影裝置10為例說明,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B類似於圖2所繪示的投影鏡頭100。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投影鏡頭100B還包括反射元件90,配置於第二透鏡群G2與第三透鏡群G3之間。反射元件90例如是反射鏡。因此,投影鏡頭100B可將傳遞通過第三透鏡群G3的光束L藉由反射元件90改變光路徑,進而折疊投影鏡頭100B。換句話說,投影鏡頭100B中第二透鏡群G2與第三透鏡群G3之間的光軸具有轉折且非單一直線。如此一來,投影鏡頭100B可適應於不同種類的投影機中,且配置反射元件90可縮減投影鏡頭100B的總長度。在其他實施例中,因應不同種類的投影機內的光路配置,反射元件90亦可為稜鏡,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或功效。在本新型創作的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中,投影鏡頭包括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以及第三透鏡群,且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因此,可有效的減少透鏡的數量以縮短投影鏡頭的長度。此外,投影鏡頭可使光閥所發出的光線在第一透鏡群與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中間像。因此,可在定焦以及超短焦的要求下提供良好的光學品質。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創作實施的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創作專利涵蓋的範圍內。另外本新型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新型創作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創作的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投影裝置
50:照明系統
60:光閥
80:光闌
90:反射元件
100、100A、100B:投影鏡頭
E1:放大側
E2:縮小側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G3:第三透鏡群
I:光軸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L8:第八透鏡
L9:第九透鏡
L10:第十透鏡
L11:第十一透鏡
L12:第十二透鏡
L13:第十三透鏡
LB:照明光束
LI:影像光束
LP:投影光束
S1~S24:表面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投影鏡頭的示意圖。
圖3為圖2的投影鏡頭的調製傳遞函數圖。
圖4A至圖4F為圖2的投影鏡頭的光束扇形圖。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投影鏡頭的示意圖。
圖6為圖5的投影鏡頭的調製傳遞函數圖。
圖7A至圖7F為圖5的投影鏡頭的光束扇形圖。
圖8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投影鏡頭的示意圖。
60:光閥
80:光闌
100:投影鏡頭
E1:放大側
E2:縮小側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G3:第三透鏡群
I:光軸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L8:第八透鏡
L9:第九透鏡
L10:第十透鏡
L11:第十一透鏡
L12:第十二透鏡
L13:第十三透鏡
S1~S24:表面
Claims (20)
- 一種投影鏡頭,包括由一放大側至一縮小側沿一光軸依序排列的: 一第一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 一第二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以及 一第三透鏡群,包括一光闌及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 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一中間像,且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及該第三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數量小於或等於1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為定焦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的投射比小於或等於0.4。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具有非遠心特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當該投影鏡頭在進行對焦時,該第三透鏡群為固定,且該第一透鏡群及該第二透鏡群適於沿該光軸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符合0.62 > DLT1 / DLT2 > 0.2,其中DLT1為該第一透鏡群至該第二透鏡群的間距,且DLT2為該第二透鏡群至該第三透鏡群的間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符合0.4 > EFLG1 / EFLG3 > 0.3,其中EFLG1為該第一透鏡群的等效焦距,且EFLG3為該第三透鏡群的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投影鏡頭符合0.27 > EFLG1 / EFLG2 > 0.15,其中EFLG1為該第一透鏡群的等效焦距,且EFLG2為該第二透鏡群的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中間像位於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第二透鏡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中間像位於該第二透鏡群與該第三透鏡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包括至少一非球面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包括一三膠合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包括六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且該六個透鏡的屈光度由該放大側至該縮小側依序為負、負、正、正、負、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中具有屈光度的該至少一透鏡的數量為一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群包括至少一非球面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至少一非球面透鏡的數量為一個,且該非球面透鏡為最靠近該光闌且具有屈光度的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群包括六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且該六個透鏡的屈光度由該放大側至該縮小側依序為正、正、負、正、正、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鏡頭,還包括: 一反射元件,配置於該第二透鏡群與該第三透鏡群之間。
-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 一照明系統,適於提供一照明光束; 至少一光閥,設置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適於將該照明光束轉換為一影像光束;以及 一投影鏡頭,設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適於將該影像光束轉換為一投影光束,該投影鏡頭包括由一放大側至一縮小側沿一光軸依序排列的: 一第一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 一第二透鏡群,包括具有屈光度的至少一透鏡;以及 一第三透鏡群,包括一光闌及具有屈光度的多個透鏡; 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第三透鏡群之間形成一中間像,且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及該第三透鏡群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08984.9 | 2019-09-11 | ||
CN201921508984.9U CN210323733U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投影镜头及投影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2984U true TWM592984U (zh) | 2020-04-01 |
Family
ID=7013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12755U TWM592984U (zh) | 2019-09-11 | 2019-09-26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22336B2 (zh) |
CN (1) | CN210323733U (zh) |
TW (1) | TWM5929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8802B (zh) * | 2021-08-31 | 2023-04-11 |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26397B2 (en) * | 2020-12-31 | 2023-08-15 | Iview Displays (Shenzhen) Company Ltd. | Projection apparatus |
TWI770777B (zh) * | 2021-01-20 | 2022-07-1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五十五) |
CN117908234A (zh) * | 2024-03-19 | 2024-04-19 | 武汉宇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工作距的广角投影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9765B2 (en) | 2002-08-16 | 2006-03-07 | Infocus Corporation | Wide angle lens system having a distorted intermediate image |
JP2006047948A (ja) * | 2004-06-29 | 2006-02-16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投影装置 |
JP4708806B2 (ja) * | 2005-02-07 | 2011-06-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投写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2008096983A (ja) * | 2006-09-15 | 2008-04-24 | Ricoh Co Ltd | 投射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
TWI360663B (en) * | 2007-10-03 | 2012-03-21 | Qisda Corp | Wide-angle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apparatu |
TW201037352A (en) * | 2009-04-10 | 2010-10-16 | Young Optics Inc | Fixed-focus lens |
TWI454741B (zh) | 2011-05-23 | 2014-10-01 | Qisda Corp | 投影裝置 |
JP5642894B2 (ja) * | 2012-02-06 | 2014-12-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超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CN204178035U (zh) * | 2012-04-18 | 2015-02-2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用透镜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5766889B2 (ja) * | 2012-11-16 | 2015-08-1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CN204903851U (zh) * | 2012-11-19 | 2015-12-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以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6573352B2 (ja) | 2013-09-18 | 2019-09-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結像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
JP6872692B2 (ja) * | 2016-05-13 | 2021-05-1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結像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写装置 |
WO2018209855A1 (zh) * | 2017-05-15 | 2018-11-2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WO2019007065A1 (zh) * | 2017-07-05 | 2019-01-1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
2019
- 2019-09-11 CN CN201921508984.9U patent/CN210323733U/zh active Active
- 2019-09-26 TW TW108212755U patent/TWM592984U/zh unknown
-
2020
- 2020-09-03 US US17/010,829 patent/US11422336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8802B (zh) * | 2021-08-31 | 2023-04-11 |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72498A1 (en) | 2021-03-11 |
US11422336B2 (en) | 2022-08-23 |
CN210323733U (zh) | 2020-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88207B (zh) | 放大光学系统、光学单元和投影仪设备 | |
TWM592984U (zh)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
US8390935B2 (en) | Projection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
TWI795592B (zh) | 投影鏡頭及投影機 | |
JP2014228576A (ja) |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US20200379224A1 (en) | Zoom projection lens | |
CN103777314A (zh) | 广角投影镜头 | |
TWI629529B (zh) | 投影機與投影鏡頭 | |
JP2015108797A (ja) | 広角投影光学システム | |
CN109491053B (zh) | 一种微型投影镜头 | |
JP5801679B2 (ja) | 投射用レンズ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
CN109407288A (zh) | 一种折反式超短焦投影镜头系统 | |
TWI530710B (zh) | 投影裝置以及投影鏡頭 | |
JP2010271664A (ja) | 投写用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
CN107817593A (zh) | 一种超短焦投影镜头 | |
WO2023124807A1 (zh) | 投影设备 | |
WO2023124812A1 (zh) | 投影设备 | |
TW201541182A (zh) | 投影裝置 | |
CN109975949B (zh) | 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系统 | |
JP2023035891A (ja) | 投影レンズアセンブリ及び投影装置 | |
TWI831882B (zh) | 變焦投影鏡頭 | |
TWI803955B (zh)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
CN109975951B (zh) | 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系统 | |
TWI798802B (zh) |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 |
TWI809587B (zh) | 投影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