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1134U - 齒輪變速機構 - Google Patents

齒輪變速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1134U
TWM591134U TW108212092U TW108212092U TWM591134U TW M591134 U TWM591134 U TW M591134U TW 108212092 U TW108212092 U TW 108212092U TW 108212092 U TW108212092 U TW 108212092U TW M591134 U TWM591134 U TW M5911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teeth
ratio
sp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2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秋帆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8212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113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1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113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揭示一種齒輪變速機構,其係用以形成二階以上之傳動機構,其包含一傳動件、一第一齒輪、一第二齒輪、一第三齒輪以及一第四齒輪。傳動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偏心軸以及一第二偏心軸。第一偏心軸及第二偏心軸具有一相位差。第一齒輪其受第一偏心軸帶動而偏心轉動。第二齒輪其受第二偏心軸帶動而偏心轉動。第一齒輪相對繞第三齒輪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一階傳動機構,第二齒輪相對繞第四齒輪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二階傳動機構。藉此,透過第一階傳動機構、傳動件與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間的耦合連動,達成減速輸出或增速輸出之功能。

Description

齒輪變速機構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變速機構,其係可做為減速機或增速機之用途;更特別言之,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採用無針輪結構且可達多階傳動之齒輪變速機構。
減速機用以提供低轉速及大扭矩,故已普遍被應用於多種場合。舉例而言,於風力發電、起重運輸、精密機器、工業機器人、工具機、自動化設備、電動車、礦冶、建築機械、醫療機械、智能家居、汽車製造、船舶工業以及航空工業等領域,皆可見減速機的應用。而增速機的應用場合較少,主要可應用於發電的設備。
一般常見的減速機有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機、諧波減速機以及擺線針輪減速機。然而,上述減速機仍存在若干缺點及限制。
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機的限制,在於此種機構的單階減速比可調整的範圍有限,且不易小型化。隨著對減速比要求越高,一種方式為將單階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機以串接的方式來達成(即形成多階傳動結構),串接數目越多,零件數就越多,體積大也相對占空間,如此也使得製造成本提高。另外, 漸開線齒輪存在背隙問題,會影響整體減速機的性能與耐用性。
諧波減速機主要由柔輪與剛輪所構成,其限制在於,此種機構於低減速比(例如:≦17)的情況下,柔輪在形變的運轉中,較容易產生干涉等問題,使得運轉不順暢。而高減速比的狀況,由於齒輪的模數的縮小而使得齒形變的細小,當減速機承受較大的負載時,由於柔輪的強度較弱而容易發生損壞,進而降低減速機的使用壽命。因此,此種諧波減速機只適用於中低負荷的場合,其減速比可調整的範圍也受到限制。
擺線針輪減速機具有體積小、承載能力高、使用壽命長、輸出扭矩大、傳動效率高等諸多特點,因此已被廣泛使用。習知的一種單階擺線針輪減速機的結構中,大致包含一針輪、一擺線輪、一輸出銷、一偏心軸以及一輸出軸。擺線輪與輸出軸之間藉由輸出銷連接。運轉時,針輪固定於機殼內不動。當輸入軸旋轉時,擺線輪將在針輪內公轉及自轉而形成行星運動,故擺線輪又可稱為擺線行星輪。而於輸出軸上之輸出銷套於擺線行星輪上之環孔上作為輸出。透過環孔與固定於輸出軸上之輸出銷配合,可達到減低轉速及增加扭矩的效果。但此種單階擺線針輪減速機,仍存在一些缺點及限制。其針輪與擺線輪間具有針銷(pins)之結構,此種方式,雖然可藉針銷之自旋減低擺線輪所帶來的剪力,但由於碰撞與滑動接觸,將使針銷輕微晃動而導致較不規律的應力以及速度波動。此外,隨著減速比提高,針銷數目增多會帶來震動噪音等問題,且擺線 輪齒與針徑會較小而使得強度降低。因此,除了減速比可調整的範圍受到限制之外,也使得製造成本提高。
在低減速比(≦17)的情況下,由於1齒數差的結構,針銷與針銷之間之間隔較大,易導致應力與速度波動較大,因此後續遂發展出少齒差擺線針輪減速機。其減速比由擺線輪與針輪間之齒數差決定。但隨著齒數差的增加,擺線輪齒形會變尖且針銷數目增多,而使得強度降低。3齒數差的結構會使得組件之強度減弱,且組件間的碰撞與滑動機會相對提高,系統的動力傳遞相對不穩定。因此,目前市面上仍以2齒數差之結構為主。
近來,亦有提出無針輪之擺線減速機,其係以內齒擺線輪取代具有多個針銷之針輪(即Non-pinwheel結構)。此種結構雖可改善傳統擺線針輪減速機的缺點,但是,隨著速比越高,齒數勢必增多。然而,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如果要達到大減速比,齒數大導致齒深小而使得擺線輪的強度降低,因此減速機的強度就受到限制。此外,多齒數的內外齒輪在製造與精度控制上相較不易,因此成本會提高。
為了達到高減速比及高負載能力,二階減速機的結構因應而生。基於二階傳動之架構,發展出如一種RV減速機。RV減速機係由一第一階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和一第二階擺線針輪減速機構串接組成。其作動方式,由太陽齒輪之輸入軸做同軸心運轉將動力傳遞至行星齒輪,行星齒輪與第一階內齒輪作行星式公轉運動,第一階輸出件連接行星齒輪,第一階輸出件上的偏心軸同時驅動,第二階擺線輪與第二階針輪 形成行星運動,最後將動力傳遞至第二階輸出件,再由第二階輸出件輸出動力。第二階擺線輪與第二階針輪間具有針銷。
上述之RV減速機,其速度波動較穩定,且結構上具有相對好的動平衡,因此於應力表現上較好。然而,其第一階傳動係使用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其齒形為漸開線,故其背隙太小將可能會造成零組件之間碰撞劇烈的風險,亦將直接影響減速機的運轉穩定性。而其第二階傳動係使用第二階擺線輪,將仍存在有運動誤差與應力波動的問題。當負載大且高速運轉時,將使齒輪零件受損,導致降低減速機的性能。此外,第二階擺線輪的製造成本也相對較高。
目前現有的擺線型減速機(不管是單階或雙階的設計),很難反向操作成為增速機使用。因此,發展可作為減速機與增速機兩用、高傳動性能、高承載能力並且可兼顧製造成本之齒輪變速機構,仍有其必要。
本新型係提供一種齒輪變速機構,其係可形成二階以上之傳動機構。就二階傳動而言,其分別透過相互耦合連動之第一階傳動機構、傳動件及第二階傳動機構,達到高的傳動性能及含括低、中、高速比的應用範圍。
於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揭示一種齒輪變速機構,其係可用以形成至少二階以上之傳動機構。齒輪變速機構包含一傳動件、一第一齒輪、一第二齒輪、一第三齒輪以及一第四齒輪。傳動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偏心軸以及一第二偏心 軸。第一偏心軸設置於本體之一側。第二偏心軸相對第一偏心軸設置於本體之另一側,其中第一偏心軸及第二偏心軸具有一相位差。第一齒輪受第一偏心軸帶動而偏心轉動。第二齒輪受第二偏心軸帶動而偏心轉動。第三齒輪與第一齒輪耦合連動。第四齒輪與第二齒輪耦合連動。第一齒輪相對繞第三齒輪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一階傳動機構,第一階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一階傳動比。第二齒輪相對繞第四齒輪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二階傳動機構,第二階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二階傳動比。透過第一階傳動機構、傳動件與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間的耦合連動,達成減速或增速之輸出功能。齒輪變速機構之一減速比或一增速比係透過綜合計算第一階傳動比及第二階傳動比而得到。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傳動件之本體可呈一圓盤狀。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第一偏心軸之一偏心距相同或相異於第二偏心軸之一偏心距。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第一齒輪之一齒數與第三齒輪之一齒數之一差值大於等於一,第二齒輪之一齒數與第四齒輪之一齒數之一差值大於等於一,且第一齒輪之齒數與第三齒輪之齒數之差值相同或相異於第二齒輪之齒數與第四齒輪之齒數之差值。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第一齒輪之一內側及第二齒輪之一內側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本體上開設複數銷孔,此些銷孔分別供第一齒輪之此些插銷及第二齒輪之此 些插銷插設,當一動力由第一偏心軸輸入,而由第二階傳動機構之第四齒輪輸出時,形成減速輸出而具有減速比。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第一齒輪之此些插銷所對應的本體之此些銷孔之一環孔中心圓直徑,相同或相異於第二齒輪之此些插銷所對應的本體之此些銷孔之一環孔中心圓直徑。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減速比可以下列關係式表示:I=i2/(i2-i1);i1=n3/n1;以及i2=n4/n2。其中,I為齒輪變速機構之減速比、i1為第一階傳動比、i2為第二階傳動比、n1為第一齒輪之一齒數、n2為第二齒輪之一齒數、n3為第三齒輪之一齒數、n4為第四齒輪之一齒數。其中當第一階傳動比小於第二階傳動比時,動力輸入之轉動方向與動力輸出之轉動方向相同;當第一階傳動比大於第二階傳動比時,動力輸入之轉動方向與動力輸出之轉動方向相反。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齒輪變速機構更包含一第五齒輪及一第六齒輪。第一齒輪之一外側及第二齒輪之一外側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第五齒輪之一內側及第六齒輪之一內側各自開設複數銷孔,分別供第一齒輪之外側之此些插銷及第二齒輪之外側之此些插銷插設。當一動力由第五齒輪及第六齒輪同時輸入時,分別帶動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然後由偏心軸輸出時,形成另一增速輸出而具有另一增速比,當動力由偏心軸一端輸入,而由第五齒輪及第六齒輪同時輸出時,形成另一減速輸出而具有另一減速比。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當第一階傳動比等於第二階傳動比時,另一增速比或另一減速比可由下列關係式表示:U=n1/(n3-n1)=n2/(n4-n2),其中U為另一增速比或另一減速比,n1為第一齒輪之齒數、n2為第二齒輪之齒數、n3為第三齒輪之齒數、n4為第四齒輪之齒數。
上述實施方式的齒輪變速機構中,傳動件、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以及第四齒輪之數量可被調整而形成具三階以上傳動功能之一多階傳動機構。多階傳動機構包含一輸入端以及至少一輸出端。輸入端之一輸出動力、一輸出轉速及一輸出轉向與至少一輸出端之一輸出動力、一輸出轉速及一輸出轉向相同或相異。
300‧‧‧齒輪變速機構
301‧‧‧外殼
302‧‧‧第三齒輪
311a‧‧‧傘齒輪
312‧‧‧第六齒輪
312a‧‧‧傘齒輪
303‧‧‧第一軸承
304‧‧‧第一齒輪
305‧‧‧第二軸承
306‧‧‧本體
307‧‧‧第三軸承
308‧‧‧第二齒輪
309‧‧‧第四齒輪
310‧‧‧第四軸承
311‧‧‧第五齒輪
320‧‧‧傳動件
400‧‧‧齒輪組
500‧‧‧齒輪組
O、O1‧‧‧銷孔
P、P1‧‧‧插銷
S1‧‧‧第一偏心軸
S2‧‧‧第二偏心軸
D1‧‧‧環孔中心圓直徑
D2‧‧‧環孔中心圓直徑
第1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之結構分解圖;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齒輪變速機構的組合示意圖;第3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之結構分解圖;第4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之二個環孔中心圓直徑相等之示意圖;第5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之二個環孔中心圓直徑相異之示意圖; 第6圖係繪示本新型又一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之結構分解圖;第7圖係繪示第6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之一應用例示意圖;第8圖係繪示第6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之另一應用例示意圖;第9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作為減速機時之動力輸出分析圖;第10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之各零組件之應力分析圖;第11圖係繪示第10圖之零組件之區間應力分析圖;以及第12圖係繪示第7圖之齒輪變速機構作為增速機或減速機時之動力輸出分析圖。
於下列的描述中,將參照所附圖式說明本新型之具體實施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該用以限制本新型。亦即,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之。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第1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結構分解圖。於此實施例中,係以形成減速機為示例,然須知亦可以齒輪變速機構300形成增速機。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的組合示意 圖。齒輪變速機構300包含一傳動件320、一第一齒輪304、一第二齒輪308、一第三齒輪302以及一第四齒輪309。傳動件320包含一本體306、一第一偏心軸S1以及一第二偏心軸S2。第一偏心軸S1設置於本體306之一側。第二偏心軸S2相對第一偏心軸S1設置於本體306之另一側。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具有一相位差。相位差可為180度或其他角度。
第1圖中,傳動件320之本體306可呈圓盤狀,且其上開設有複數銷孔O,而於第一齒輪304之內側及第二齒輪308之內側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P。例如,組設時,第一齒輪304及第二齒輪308上之插銷P之數量皆為8,使其分別於本體306二側對稱地插入本體306之銷孔O(數量亦為8)內,且插設深度得小於本體306之厚度的一半,而令第一齒輪304及第二齒輪308分別可被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帶動。
齒輪變速機構300可更包含一外殼301、一第一軸承303、一第二軸承305、一第三軸承307以及一第四軸承310。外殼301係用以容置零組件於其內。第一軸承303、第二軸承305、第三軸承307以及第四軸承310則於零組件產生相對運動(旋轉或直線位移)時,產生支撐效果。換言之,當零組件於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軸承可用以保持軸的中心位置及控制各零組件的運動的穩定。是否使用軸承及其使用數量,端視不同狀況而定,第1圖實施例僅為一種軸承之配置方式,本新型並不以其揭示為限。
本新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係可形成多階傳動結構,並可作為增速機或減速機的用途。例如,第1圖實施例為 二階傳動的結構,當作為減速機用途時,一動力係由第一偏心軸S1輸入,第一齒輪304可受第一偏心軸S1帶動而偏心轉動,同時,亦帶動其另一側之第二偏心軸S2轉動而帶動第二齒輪308偏心轉動。第1圖中,第一齒輪304為一外齒輪,而第三齒輪302為一內齒輪。第三齒輪302可容置第一齒輪304於其內,且與第一齒輪304相互耦合。類似地,第二齒輪308為一外齒輪,而第四齒輪309為一內齒輪。第四齒輪309可容置第二齒輪308於其內,且第四齒輪309與第二齒輪308相互耦合。換言之,第一齒輪304可相對繞第三齒輪302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一階傳動機構,第一階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一階傳動比。第二齒輪308可相對繞第四齒輪309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二階傳動機構,第二階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二階傳動比。透過第一階傳動機構、傳動件320與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間的耦合連動,最後由第四齒輪309來達到輸出動力與減速增矩的目的。減速機之一減速比係透過綜合計算第一階傳動比及第二階傳動比而得到。
於上述實施方式之減速機中,減速比可以由下列關係式表示:I=i2/(i2-i1);i1=n3/n1;以及i2=n4/n2。其中I為減速機之減速比、i1為第一階傳動比、i2為第二階傳動比、n1為第一齒輪304之一齒數、n2為第二齒輪308之一齒數、n3為第三齒輪302之一齒數、n4為第四齒輪309之一齒數。第一階傳動比不等於第二階傳動比,且當第一階傳動比小於第二階傳動比時,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之轉動方向與第四齒輪309之轉動方向相同,亦即輸入之轉動方向相同於輸出之轉動方向。當第一階傳動比大於第二階傳動比時,第一偏 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之轉動方向與第四齒輪309之轉動方向相反,亦即輸入之轉動方向相反於輸出之轉動方向。藉此,可透過調整第一階傳動比及第二階傳動比,達到變化轉動方向的效果,可適用於不同之應用場合。
請參照第3圖、第4圖及第5圖。第3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結構分解圖。第4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二個環孔中心圓直徑D1、D2相等之示意圖。第5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二個環孔中心圓直徑D1、D2相異之示意圖。與第1圖類似,第3圖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亦形成一減速機。第3圖中之齒輪變速機構300,其大部分零組件皆與第1圖實施例中之齒輪變速機構300相同,不再另述。主要差異在於,第3圖中,傳動件320之本體306上可開設有複數銷孔O,而於第一齒輪304之內側及第二齒輪308之內側則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P。組設時,第一齒輪304及第二齒輪308上之插銷P之數量皆為4,使其分別於本體306二側交錯地插入本體306之銷孔O(數量為8)內,且插設深度得大於本體306之厚度的一半或為本體306之厚度。第一齒輪304之插銷P所對應的本體306之銷孔O,其具有一環孔中心圓直徑D1。第二齒輪308之插銷P所對應的本體306之銷孔O,其具有一環孔中心圓直徑D2。環孔中心圓直徑D1可相等於環孔中心圓直徑D2(如第4圖),亦可不相等於環孔中心圓直徑D2(如第5圖)。同樣的,環孔中心圓直徑D1相等或相異於環孔中心圓直徑D2的狀況,亦可應用於第1圖,因此在本體306的結構上具有更廣的應用性。
本新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可透過調整各零組件之參數值,使其適用於各種狀況。舉例而言,假設第一階齒數差△t1=n3-n1;第二階齒數差△t2=n4-n2,則第一偏心軸S1之偏心距c1=△t1*m1/2;第二偏心軸S2之偏心距c2=△t2*m2/2,其中m1為第一階齒輪模數,m2為第二階齒輪模數。上述第一階齒數差△t1即為第一齒輪304之齒數n1與第三齒輪302之齒數n3之差值,而第二階齒數差△t2即為第二齒輪308之齒數n2與第四齒輪309之齒數n4之差值。
藉由改變偏心距c1及偏心距c2,可獲得不同之穩定性及傳動效果,以因應不同之場合。舉例而言,當偏心距c1及偏心距c2相等時,若第一階齒數差△t1等於第二階齒數差△t2,則第一階齒輪模數m1相等於第二階齒輪模數m2;若第一階齒數差△t1不等於第二階齒數差△t2,則第一階齒輪模數m1相異於第二階齒輪模數m2。反之,當偏心距c1及偏心距c2相異時,若第一階齒數差△t1等於第二階齒數差△t2,則第一階齒輪模數m1及第二階齒輪模數m2可相等或相異;若第一階齒數差△t1不等於第二階齒數差△t2,則第一階齒輪模數m1及第二階齒輪模數m2亦可相等或相異。
本新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中,係採用無針輪式結構,因此係以內齒輪(即第三齒輪302及第四齒輪309)取代習知之針輪。本新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亦可適用於更高的齒數差的狀況。亦即,第一齒輪304之齒數n1與第三齒輪302之齒數n3之差值(即第一階齒數差△t1)可大於等於一;第二齒輪308之齒數n2與第四齒輪309之齒數n4之差值(即第二階齒數 差△t2)可大於等於一。本新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可採用至少1齒差以上之無針輪結構,並透過本新型的傳動結構配置,不但可以達到相對低的速度波動以及應力值,應力的波動也較規則。與使用針銷的結構相比,無針輪少齒差的結構不但可以減低輸出速度的波動,且適當的參數選擇亦可降低諸如外齒輪(即第一齒輪304、第二齒輪308)以及內齒輪(即第三齒輪302、第四齒輪309)等重要零組件之應力波動及應力值,同時其應力分佈也較平均,如此可大幅提昇升整體機構的使用壽命,降低使用成本。
第1圖或第3圖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中,齒輪的類型為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為了增加傳動系統之穩定性及承載能力,所選用的齒輪的類型可隨不同狀況而改變。置換為。舉例而言,第一齒輪304及第三齒輪302可置換為斜齒圓柱齒輪或螺旋齒輪,但不以此為限。同理,第二齒輪308及第四齒輪309亦可置換為斜齒圓柱齒輪或螺旋齒輪,但不以此為限。此外,齒輪之齒形部分,除了採用漸開線齒輪之外,依可使用需求,採用擺線齒輪以及其他齒形之齒輪,以因應不同場合的需求。
本新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亦可作為另一種增速與減速兩用之機構。請參照第6圖。第6圖係繪示本新型又一實施例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結構分解圖。第6圖中之齒輪變速機構300,其與第1圖或第3圖中之齒輪變速機構300具有大部分相同之零組件,主要差異在於,於第一齒輪304外側及第二齒輪308外側上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P1,以及於第五齒輪 311內側及第六齒輪312內側上分別開設有複數銷孔O1,分別供第一齒輪304外側及第二齒輪308外側之插銷P1插設。第一齒輪304藉由插銷P1與第五齒輪311耦合連動,第二齒輪308藉由插銷P1與第六齒輪312耦合連動。第五軸承313及第六軸承314作用如前述實施例所述,係產生支撐及運動穩定效果。外殼301用以容置零組件,以形成如第6圖實施例中之齒輪變速機構300。第6圖實施例中之齒輪變速機構300可作為增速機或減速機之用。當作為增速機用途時,一動力係由第五齒輪311及第六齒輪312同時輸入,分別帶動第一齒輪304及第二齒輪308。透過第一階傳動機構、傳動件320與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間的耦合連動,最後由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來達到輸出動力與增速減矩的目的。當作為減速機用途時,動力輸入方向及輸出方向相反,即一動力由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偏心軸之一端輸入,而由第五齒輪311及第六齒輪312同時輸出動力。
於上述實施方式之增速機(或減速機)中,第一階傳動比等於第二階傳動比,增速比或減速比可以由下列關係式表示:U=n1/(n3-n1)=n2/(n4-n2)。其中U為增速比或減速比。n1為第一齒輪304之齒數、n2為第二齒輪308之齒數、n3為第三齒輪302之齒數、n4為第四齒輪309之齒數。
請一併參照第7圖及第8圖。第7圖係繪示第6圖之之一應用例示意圖。第8圖係繪示第6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另一應用例示意圖。第7圖中,齒輪變速機構300用於形成一增速機,動力源可設置一齒輪組400,其傳動軸與增速機的偏 心軸平行。於齒輪組400之傳動軸給予一動力,則齒輪組400可同時驅動第五齒輪311及第六齒輪312,然後透過本新型的傳動機構達成增速輸出的效果。若動力輸入軸與輸出軸為垂直配置,請參照第8圖,第五齒輪311得置換為傘齒輪311a,及第六齒輪312亦得置換為傘齒輪312a。動力由齒輪組500其中之一傳動軸輸入,則可同時驅動第五齒輪311及第六齒輪312,然後透過本新型的傳動機構達成增速輸出的目的。若欲以上述第7圖及第8圖中之機構作為減速機使用,則逆向操作即可,於此不再贅述。
為了驗證本新型的可行性,分別以第3圖與第7圖的機構為例,進行動力分析。第9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作為減速機時之動力輸出分析圖;第10圖係繪示第3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之各零組件之應力分析圖;第11圖係繪示第10圖之零組件之區間應力分析圖;第12圖係繪示第7圖之齒輪變速機構300作為增速機或減速機時之動力輸出分析圖。
首先,假設於第3圖中的齒輪變速機構300中,齒數給定為:n1=60、n2=57、n3=63、n4=60。透過計算後得出減速比為400,接下來以c1=c2以及c1≠c2等兩種狀況為例來驗證本新型的可行性。假設第一階傳動機構與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齒輪模數皆為1.5mm,為c1=c2的狀況。假設第一階傳動機構與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齒輪模數分別為1.425mm以及1.5mm,則為c1≠c2的狀況。假設在偏心軸上設定輸入轉速為7200deg/sec(1200rpm),輸入扭矩為2N-m,並假設輸出端為無負載情況(空轉),且零件的使用材料皆為合金鋼 (降伏強度:620MPa)。透過動力分析的技術,計算後第9圖呈現了輸出轉速的結果,兩種偏心距的設計皆在理論值18deg/sec上下波動,且轉速的平均值皆與理論值一至,在此證明了第3圖之機構設計可得到正確的輸出轉速。同樣的,透過應力的計算技術,第10圖呈現了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本體306、第一齒輪304、第二齒輪308、第三齒輪302以及第四齒輪309的應力分析結果。第11圖呈現了2MPa以下的應力情況,大部份的零組件應力皆在此區間波動。結果顯示於兩種偏心距的狀況下,其應力皆遠小於材料的降伏強度,因此證實了第3圖之機構設計,沒有干涉及不尋常的應力發生,因此可得到順暢的運轉。
類似地,假設在第7圖的齒輪變速機構300中,齒數給定為:n1=n2=60以及n3=n4=63。透過計算後可得增速比或減速比為20,如作為增速機使用時,假設在齒輪組400之傳動軸給予輸入轉速為360deg/sec(60rpm),第12圖顯示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之轉速皆在理論值7200deg/sec上下波動,且轉速的平均值與理論值一致。如作為減速機使用,假設在第一偏心軸S1及第二偏心軸S2給定一輸入轉速為7200deg/sec(1200rpm),第12圖顯示齒輪組400之傳動軸的轉速在理論值360deg/sec(60rpm)上下波動,且轉速的平均值與理論值一致。以上,證明了第7圖之機構亦可得到正確的輸出轉速。由於第7圖中之機構與第3圖的機構類似,且該機構傳動的可行性已被證實,因此其各零組件的應力情況就不再贅述。
本新型所揭示的齒輪變速機構300,具有高承載能力(應力小且均勻)、減速比範圍大、製造容易,以及結構緊湊(零件少、體積小以及重量輕)的特點。並且,可發展出更高剛性、高傳動效率、低運動誤差以及振動噪音的減速機或增速機。同時,亦可提高整體機構的使用壽命,並降低使用成本。另外,本新型中所稱之第一階及第二階係以二階傳動為示例,但不以此為限。於不同之狀況中,亦可使用不同數量的傳動件320以及類似第一階傳動機構或第二階傳動機構之零組件,透過傳動件320與多個齒輪之耦合連動而形成多階傳動機構(例如三階、四階等),藉此可令多階傳動機構之一輸入端及一輸出端之輸出動力、輸出轉速及輸出轉向相同或相異,以達到不同的增速或減速效果。另外,輸入端及輸入端之數量亦無限制,亦可透過一輸入端及二輸出端,來達成二端輸出動力以及二端輸出之轉速與轉向相同或相異的功能,以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因此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0‧‧‧齒輪變速機構
301‧‧‧外殼
302‧‧‧第三齒輪
308‧‧‧第二齒輪
309‧‧‧第四齒輪
310‧‧‧第四軸承
303‧‧‧第一軸承
304‧‧‧第一齒輪
305‧‧‧第二軸承
306‧‧‧本體
307‧‧‧第三軸承
320‧‧‧傳動件
O‧‧‧銷孔
P‧‧‧插銷
S1‧‧‧第一偏心軸
S2‧‧‧第二偏心軸

Claims (10)

  1. 一種齒輪變速機構,其係用以形成至少二階以上之傳動機構,其包含:一傳動件,該傳動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偏心軸,設置於該本體之一側;一第二偏心軸,相對該第一偏心軸設置於該本體之另一側,其中該第一偏心軸及該第二偏心軸具有一相位差;一第一齒輪,其受該第一偏心軸帶動而偏心轉動;一第二齒輪,其受該第二偏心軸帶動而偏心轉動;一第三齒輪,其與該第一齒輪耦合連動;以及一第四齒輪,其與該第二齒輪耦合連動;其中,該第一齒輪相對繞該第三齒輪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一階傳動機構,該第一階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一階傳動比,該第二齒輪相對繞該第四齒輪行星運動而形成一第二階傳動機構,該第二階傳動機構具有一第二階傳動比,透過該第一階傳動機構、該傳動件與該第二階傳動機構相互耦合連動,形成一減速輸出或一增速輸出,且該齒輪變速機構之一減速比或一增速比係透過綜合計算該第一階傳動比及該第二階傳動比而得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傳動件之該本體呈一圓盤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偏心軸之一偏心距相同或相異於該第二偏心軸之一偏心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齒輪之一齒數與該第三齒輪之一齒數之一差值大於等於一,該第二齒輪之一齒數與該第四齒輪之一齒數之一差值大於等於一,且該第一齒輪之該齒數與該第三齒輪之該齒數之該差值相同或相異於該第二齒輪之該齒數與該第四齒輪之該齒數之該差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齒輪之一內側及該第二齒輪之一內側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該本體上開設複數銷孔,該些銷孔分別供該第一齒輪之該些插銷及該第二齒輪之該些插銷插設,當一動力由該第一偏心軸輸入,而由該第二階傳動機構之該第四齒輪輸出時,形成該減速輸出而具有該減速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第一齒輪之該些插銷所對應的該本體之該些銷孔之一環孔中心圓直徑,相同或相異於該第二齒輪之該些插銷所對應的該本體之該些銷孔之一環孔中心圓直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減速比係由下列關係式表示:I=i2/(i2-i1);i1=n3/n1;以及i2=n4/n2;其中I為該齒輪變速機構之該減速比、i1為該第一階傳動比、i2為該第二階傳動比、n1為該第一齒輪之一齒數、n2為該第二齒輪之一齒數、n3為該第三齒輪之一齒數、n4為該第四齒輪之一齒數;其中當該第一階傳動比小於該第二階傳動比時,該動力輸入之轉動方向與該動力輸出之轉動方向相同;當該第一階傳動比大於該第二階傳動比時,該動力輸入之轉動方向與該動力輸出之轉動方向相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齒輪變速機構更包含一第五齒輪及一第六齒輪,該第一齒輪之一外側及該第二齒輪之一外側各自設置有複數插銷,該第五齒輪之一內側及該第六齒輪之一內側各自開設複 數銷孔,分別供該第一齒輪之該外側之該些插銷及該第二齒輪之該外側之該些插銷插設,當一動力由該第五齒輪及該第六齒輪同時輸入時,分別帶動該第一齒輪及該第二齒輪,然後由該偏心軸輸出時,形成另一增速輸出而具有另一增速比,當該動力由該偏心軸一端輸入,而由該第五齒輪及該第六齒輪同時輸出時,形成另一減速輸出而具有另一減速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當該第一階傳動比等於該第二階傳動比時,該另一增速比或該另一減速比係由下列關係式表示:U=n1/(n3-n1)=n2/(n4-n2),其中U為該另一增速比或該另一減速比,n1為該第一齒輪之該齒數、n2為該第二齒輪之該齒數、n3為該第三齒輪之該齒數、n4為該第四齒輪之該齒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齒輪變速機構,其中該傳動件、該第一齒輪、該第二齒輪、該第三齒輪以及該第四齒輪之數量被調整而形成具三階以上傳動功能之一多階傳動機構,該多階傳動機構包含一輸入端以及至少一輸出端,該輸入端之一輸出動力、一輸出轉速及一輸出轉向與該至少一輸出端之一輸出動力、一輸出轉速及一輸出轉向相同或相異。
TW108212092U 2019-09-11 2019-09-11 齒輪變速機構 TWM591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092U TWM591134U (zh) 2019-09-11 2019-09-11 齒輪變速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092U TWM591134U (zh) 2019-09-11 2019-09-11 齒輪變速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1134U true TWM591134U (zh) 2020-02-21

Family

ID=70414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2092U TWM591134U (zh) 2019-09-11 2019-09-11 齒輪變速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11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8664B (zh) * 2019-09-11 2021-02-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齒輪變速機構
TWI814439B (zh) * 2021-09-24 2023-09-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減速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8664B (zh) * 2019-09-11 2021-02-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齒輪變速機構
TWI814439B (zh) * 2021-09-24 2023-09-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減速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29756A1 (ja) 多段減速機
CN111022608B (zh) 一种双级正弦锤形滚柱活齿减速器
TWM591134U (zh) 齒輪變速機構
CN105473891A (zh) 减速机
Jang et al. Geometry design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a modified cycloid reducer with epitrochoid tooth profile
US10975946B1 (en) Differential reducer with high ratio
TWI718664B (zh) 齒輪變速機構
JP2017040348A (ja) 遊星歯車装置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CN210661232U (zh) 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
CN109780163B (zh) 一种往复式圆柱正弦端面活齿减速器
KR101690151B1 (ko) 나선각을 갖는 공액 이중 싸이클로이드 치형 감속기
CN111765211A (zh) 工业机器人内啮合rv-c型减速机
CN2497108Y (zh) 复合行星减速机
WO2019200898A1 (zh) 改进的行星减速器
CN212616132U (zh) 一种行星差动减速机构及减速器
KR101164644B1 (ko) 중공형 싸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CN115523263A (zh) 一种速比可选范围广而构造简单的差齿减速机
CN209925523U (zh) 一种轻型机器人用行星摆线式减速机
CN212928677U (zh) 传动机构
JP2015117763A (ja) 増減速機のシリーズと増減速機
KR102433732B1 (ko) 박형 사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CN113324023A (zh) 双向预紧调隙的零背隙摆线行星减速器
CN110094480B (zh) 两级谐波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和传动方法及传动比计算方法
CN213360967U (zh) 一种并联多级齿轮及具有该齿轮的多摆线差动减速机构
CN116075654A (zh) 周摆线齿轮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