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0813U - 電路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0813U
TWM590813U TW108207582U TW108207582U TWM590813U TW M590813 U TWM590813 U TW M590813U TW 108207582 U TW108207582 U TW 108207582U TW 108207582 U TW108207582 U TW 108207582U TW M590813 U TWM590813 U TW M5908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leeve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resistance element
pas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7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愷志
黃凱威
Original Assignee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7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0813U/zh
Publication of TWM590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0813U/zh
Priority to US16/900,873 priority patent/US11158981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2Screw-ring or screw-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01R24/3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電路裝置,包括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一被動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被動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被動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以及一第一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一電子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一電子元件之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被動元件、該第一電子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電路。

Description

電路裝置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電路裝置,尤其是指一種裝設在連接器內之電路裝置。
訊號傳輸線(例如是同軸電纜)可藉由各種類型的連接器與電子裝置連接,其類型例如是F型、SMA型、SMB型、BNC型、TNC型、SMC型、N型、BMA等型式的連接器或其它類型的連接器,各類型的連接器一端連接訊號線,而另一端連接至電子裝置上的連接埠,其中連接埠係設置在電子裝置的機殼或殼體上。傳統連接器裝設在機殼上時,該連接器會延伸出一金屬連線,此一金屬接線會經由焊接方式,連接至機殼內的印刷主機板的金屬連接墊上。
在電子裝置的主機板上大都會設置一些訊號處理裝置或保護裝置,例如該保護裝置可用於衰減訊號強度,以降低電壓、耗散功率、調整阻抗匹配,但是該些訊號處理裝置或保護裝置因設置在主機板上,所以訊號因主機板線路導致訊號損耗或雜訊增多等缺點,另外在主機板上設置訊號處理裝置或保護裝置將使電子裝置的體積增加,而使其成本增加。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裝置在連接器內的一電路裝置,以解決上述傳統技術上的缺點。
本創作提供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電路裝置,包括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一被動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被動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被動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以及一第一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一電子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一電子元件之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被動元件、該第一電子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電路。
本創作提供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衰減器裝置,包括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一第一電阻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第一電阻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一第二電阻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二電阻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二電阻元件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以及一第三電阻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三電阻元件之一第三電連接端連接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三電阻元件一第四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第一電阻元件、該第二電阻元件、第三電阻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衰減器電路。
本創作提供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電路裝置,包括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一第一被動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被動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被動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以及一第二被動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二被動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第一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二被動元件之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第一被動元件、該第二被動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電路。
當以下描述連同隨附圖式一起閱讀時,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創作之態樣,該等隨附圖式之性質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該等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而是強調本創作之原理。
現描述說明性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呈現,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
本創作提供一種電路裝置,該電路裝置可設置在連接器內,該連接器例如是用於連接一訊號線之連接器、轉接器、中繼連接器或接頭(adaptor),其中此連接器之一端例如連接F型連接器的螺帽部(F PLUG),而另一端可連接至連接器的接頭部(F JACK),而該電路裝置例如是一衰減器,本發明之衰減器例如是π型衰減器,請參閱第1A圖所示,該π型衰減器包括三個電阻,分別為電阻10、電阻11及電阻12,其中該電阻11及電阻12以並聯方式耦接並且另一端分別耦接至接地電壓Vss,而電阻10位在該電阻11及電阻12之間。另外此本發明的衰減器也可以是T型衰減器,如第1B圖所示,該T型衰減器同樣包括三個電阻,分別為電阻13、電阻14及電阻15,其中該電阻14及電阻15以串聯方式耦接,電阻13之一端耦接在電阻14及電阻15之間,而電阻13的另一端耦接至接地電壓Vss。對於射頻功能的衰減器,因不需要進行阻阬變換,因此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相同,衰減器呈現對稱形式,亦即是π型衰減器中的電阻11及電阻12的電阻值相等,或是T型衰減器中的電阻14及電阻15的電阻值相等。
本發明所提供之電路裝置係設置在連接器內,例如是設置在一連接器100(例如是用於連接訊號線之連接器)中,如第2A圖至第2C圖所示,該連接器100包括一外套筒102、一第一固定套筒104、一絕緣環106、一第一電阻元件108、一絕緣套筒110、一彈性套筒112、一連接元件114、一第二固定套筒116、二個第二電阻元件118,其中外套筒102、彈性套筒112及連接元件114之材質包括銅、鋁、銀、鎳、鋅、黃銅或鐡其中之一或及其組成或合金。該外套筒102包括一螺帽部1022、一後端連接部1024及一內凸緣1026,該螺帽部1022用以連接一電子裝置(圖中未示)的機殼或殼體上的一連接埠,而該後端連接部1024的外表面上具有螺紋部,用以連接一訊號線接頭,例如是可提供F型連接器的螺帽部(F PLUG)。另外該連接器100的後端連接部1024除了可連接F型電纜線連接器之外,也可適用連接至SMA型、SMB型、BNC型、TNC型、SMC型、N型、BMA等型式的接頭。
請參閱第2A圖至第2C圖所示,該絕緣環106、第一電阻元件108 (其為被動元件中之電阻元件)、絕緣套筒110、彈性套筒112、連接元件114、第二固定套筒116及二個第二電阻元件118 (其為被動元件中之電阻元件)可先組裝成一體,然後再與彈性套筒112組裝,最後置入外套筒102內,將絕緣環106抵靠在己設置在外套筒102內的第一固定套筒104上,其各項元件的詳細結構如下說明:
該絕緣套筒110二端之凸部1102上分別包括槽孔1104及槽孔1106,且在二凸部1102之間具有二片連接部1108,用以連接固定二端的凸塊1102,該二片連接部1108之間形成一貫穿孔1110,且在槽孔1104及槽孔1106的槽壁上分別設有相對應平行的穿孔1112,該絕緣套筒110之材質例如是高密度聚乙烯(HD PE)或其它聚合物材質。該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電阻本體1080可設置在該貫穿孔1110內,且該電阻本體1080之二端具有一金屬桿1082及一金屬桿1084,該金屬桿1082及金屬桿1084可分別穿過位在槽孔1104及槽孔1106槽壁上之穿孔1112而凸出於凸部1102的側壁,該二第二電阻元件118分別設置在槽孔1104及槽孔1106,該第二電阻元件118為一晶片式電阻,該第二電阻元件118的二端分別具有一電連接端1182,當該二第二電阻元件118分別設置在槽孔1104及槽孔1106內時,該第二電阻元件118之電連接端接觸/電連接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金屬桿1082及金屬桿1084。
接著將彈性套筒112套設在己裝組完成的絕緣套筒110、第一電阻元件108及二第二電阻元件118上,該彈性套筒112之二端分別具有一固定部1120及固定部1122,且在固定部1120及固定部1122之間具有複數圓弧形彈片1123,每一圓弧形彈片1123分別連接固定部1120及固定部1122,在固定部1122的另一端上具有複數抵靠片1124,當套設彈性套筒112在己裝組完成的絕緣套筒110、第一電阻元件108及二第二電阻元件118上時,該絕緣套筒110之凸部1102抵靠在抵靠片1124上,而第二電阻元件118另一端上的電連接端1182分別抵靠且接觸(電連接)在固定部1120及固定部1122的內壁上,其中圓弧形彈片1123環設在該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電阻本體1080的周圍。
接著,將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金屬桿1082穿入該連接元件114之一端,該連接元件114類似一套筒型式,該連接元件114具有一第一連接部1142及一第二連接部1144,該第一連接部1142具有第一連接孔1146,該第二連接部1144具有第二連接孔1148,該第一連接孔1146之孔徑小於該第二連接孔1148之孔徑,該連接元件114具有二彈片1147分別位在第二連接部1144之二側上,該彈片1147一端連接在第二連接部1144側壁上,而彈片1147的另一端徑向地向中心變形凹折,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金屬桿1082穿設在第一連接孔1146內,而該第二連接部1144穿設在第二固定套筒116之一穿孔1162內,該第二連接部1144內之第二連接孔1148用以連接及容置一訊號金屬線(未繪示),該彈片1147向內凹折的一端可抵靠在訊號金屬線上,以確保其電連接性。第二固定套筒116之材質為橡膠、聚合物或矽膠等材質,用以防止水氣進入該連接器內部,該絕緣套筒110具有一外凸緣1164及一內凸緣1166,該外凸緣1164可抵靠在外套筒102內壁的內凸緣1026上。
接著,將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金屬桿1084穿設在絕緣環106之穿孔1062內,其中絕緣環106之材質例如是高密度聚乙烯(HD PE)或其它聚合物材質,接著將己組裝完成的絕緣環106、第一電阻元件108、絕緣套筒110、彈性套筒112、連接元件114、第二固定套筒116及二個第二電阻元件118的組裝元件置入外套筒102內,當置入外套筒102內的內部空間或腔體時,該彈性套筒112之圓弧形彈片1123因受到外套筒102內壁的擠壓,使得彈性套筒112二端的固定部1120及固定部1122徑向的縮小內徑,使固定部1120及固定部1122更緊密的接觸第二電阻元件118之電連接端1182,同時因緊縮之因素,使二該第二電阻元件118更確實地分別接觸第一電阻元件108之金屬桿1082及金屬桿1084。
接著,將第一固定套筒104從螺帽部1022的一端置入並以緊配方式將第一固定套筒104固定設置在外套筒102內,其中該第一固定套筒104具有一內凸緣1042可抵住絕緣環106的側壁,使己組裝完成的絕緣環106、第一電阻元件108、絕緣套筒110、彈性套筒112、連接元件114、第二固定套筒116及二個第二電阻元件118的組裝元件固定在外套筒102內。
當F型連接器連接至連接器100上時,此連接器100之一端例如連接F型連接器的螺帽部(F PLUG),而另一端可連接至連接器的接頭部(F JACK),該金屬材質的外套筒102會連接一接地電壓Vss,而第二電阻元件118之電連接端1182經由彈性套筒112之弧形彈片1122連接至接地電壓Vss,而F型連接器內訊號傳輸之金屬線將穿設在連接元件114內,F型連接器傳輸訊號時,其一端(後端連接部1024)為輸入端V in,而另一端(螺帽部1022)為輸出端V out,通過由第一電阻元件108、二個並連第二電阻元件118及外套筒112(接地電壓Vss)所構成的衰減器,以達成降低電壓、耗散功率、調整阻抗之保護用途。
另外,本發明上述之絕緣套筒110的連接部1108可省略,亦即是絕緣套筒110可由二個圓形凸部1102取代,僅是沒有連接部1108連接二圓形凸部1102。
另外,本發明係以衰減器作為說明實施例,但有許多的電路也可使用本發明之構想將其設置在連接器內,而不是設置在電子裝置的主機板上,例如是保護電路、訊號放大電路及訊號過濾器、多工器等電路,其設置方式可將外套筒102之後端連接部1024延長或將其後端連接部1024的內徑變大,使其有更多的空間可設置更多的電子元件及/或被動元件,例如將第一電阻元件108替換成其它的被動元件或其它的電子元件,其中被動元件例如是電容元件、電感元件或具有一半導體電晶片的電子元件或其組合,而電子元件例如是具有電路設計之電子元件,例如是多工器、放大器或保護電路,或是將其中之一第二電阻元件118或全部的第二電阻元件118替換成其它的被動元件或其它的電子元件,其中被動元件例如是電容元件、電感元件或具有一半導體電晶片的電子元件或其組合,而電子元件例如是具有電路設計之電子元件,例如是多工器、放大器或保護電路。
另外,上述說明書中無論是外套筒102、第一固定套筒104、絕緣環106、彈性套筒112、連接元件114、第二固定套筒116皆是以圓筒形或圓形的型式呈現,但也可以方形的方式呈現,例如是HDMI連接器、VGA連接器、Micro USB連接器、USB連接器或USB Type C連接器。
儘管已展示及描述了本新型之實施例,但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可理解,在不脫離本新型之原理及精神 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進行變化。本新型之適用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新型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所主張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為準。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詞「一」不排除多個。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所有量度、值、等級、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規格為近似而非精確的。上述者意欲具有與其相關功能且與其所屬技術中慣用者相符的合理範圍。
10、11、12、13、14、15‧‧‧電阻
100‧‧‧連接器
102‧‧‧外套筒
104‧‧‧第一固定套筒
106‧‧‧絕緣環
108‧‧‧第一電阻元件
110‧‧‧絕緣套筒
112‧‧‧彈性套筒
114‧‧‧連接元件
116‧‧‧第二固定套筒
118‧‧‧第二電阻元件
1022‧‧‧螺帽部
1024‧‧‧後端連接部
1026‧‧‧內凸緣
1102‧‧‧凸部
1104‧‧‧槽孔
1106‧‧‧槽孔
1108‧‧‧連接部
1110‧‧‧貫穿孔
1112‧‧‧穿孔
1080‧‧‧電阻本體
1082‧‧‧金屬桿
1084‧‧‧金屬桿
1182‧‧‧電連接端
1120‧‧‧固定部
122‧‧‧固定部
1123‧‧‧圓弧形彈片
1124‧‧‧抵靠片
1142‧‧‧第一連接部
1144‧‧‧第二連接部
1146‧‧‧第一連接孔
1148‧‧‧第二連接孔
1147‧‧‧彈片
1162‧‧‧穿孔
1164‧‧‧外凸緣
1166‧‧‧內凸緣
1062‧‧‧穿孔
1042‧‧‧內凸緣
第1A圖為本創作之π型衰減器電路示意圖。
第1B圖為本創作之T型衰減器電路示意圖。
第2A圖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第2B圖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的剖面示意圖。
第2C圖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1042‧‧‧內凸緣
1084‧‧‧金屬桿
106‧‧‧絕緣環
1120‧‧‧固定部
112‧‧‧彈性套筒
1110‧‧‧貫穿孔
110‧‧‧絕緣套筒
1102‧‧‧凸部
1122‧‧‧固定部
1142‧‧‧第一連接部
1082‧‧‧金屬桿
114‧‧‧連接元件
1148‧‧‧第二連接孔
116‧‧‧第二固定套筒
1166‧‧‧內凸緣
1164‧‧‧外凸緣
1026‧‧‧內凸緣
1024‧‧‧後端連接部
1144‧‧‧第二連接部
1124‧‧‧抵靠片
118‧‧‧第二電阻元件
1123‧‧‧圓弧形彈片
102‧‧‧外套筒
108‧‧‧第一電阻元件
104‧‧‧第一固定套筒
1182‧‧‧電連接端
1022‧‧‧螺帽部

Claims (25)

  1. 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電路裝置,包括: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一被動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被動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被動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以及一第一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一電子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一電子元件之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被動元件、該第一電子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電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連接器為可連接連接器之轉接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金屬套為圓形筒狀之金屬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被動元件包括一電阻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被動元件包括一電容元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被動元件包括一電感元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一電子元件包括一半導體晶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一電子元件包括一晶片型電阻。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套位在該金屬套內且設置在該被動元件之一端上,該絕緣套具有一槽孔以提供該第一電子元件設置,該第一電子元件一端連接至該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一電子元件的另一端連接至該金屬套的內壁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套及一第二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絕緣套設置在該被動元件之二端,該絕緣套之二端分別具有一槽孔以提供該第一電子元件及該第二電子元件設置,該第一電子元件一端連接至該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一電子元件的另一端連接至該金屬套的內壁上,該第二電子元件一端連接至該被動元件之另一端,而該第一電子元件的另一端連接至該金屬套的內壁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電路包括一衰減器電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電路包括一保護電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電路包括一放大器電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電路包括一多工器電路。
  15. 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衰減器裝置,包括: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 一第一電阻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第一電阻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一第二電阻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二電阻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二電阻元件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以及一第三電阻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三電阻元件之一第三電連接端連接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三電阻元件一第四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第一電阻元件、該第二電阻元件、第三電阻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衰減器電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衰減器裝置,該連接器為可連接一連接器之轉接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衰減器裝置,該金屬套為圓形筒狀之金屬套。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衰減器裝置,該第二電阻元件包括一晶片型電阻。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衰減器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套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絕緣套設置在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二端,該絕緣套之二端分別具有一槽孔以提供該第二電阻元件及該第三電阻元件設置,該第二電阻元件一端連接至該第一電阻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二電阻元件的另一端連接至該金屬套的內壁上,該第三電阻元件一端連接至該第一電阻元件之另一端,而該第三電阻元件的另一端連接至該金屬套的內壁上。
  20. 一種設置在連接器內之電路裝置,包括: 一金屬套,耦接至接地電壓;一第一被動元件,設置在金屬套內,該被動元件之一端連接一輸入端,而該被動元件之另一端連接一輸出端;以及一第二被動元件,設置在該金屬套內,該第二被動元件之一第一電連接端連接該第一被動元件之一端,而該第二被動元件之一第二電連接端連接該金屬套,該第一被動元件、該第二被動元件與耦接至接地電壓的金屬套構成一電路。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一被動元件包括一電阻元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一被動元件包括一電容元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一被動元件包括一電感元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二被動元件包括一電阻元件。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電路裝置,該第二被動元件包括一電容元件。
TW108207582U 2019-06-14 2019-06-14 電路裝置 TWM590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582U TWM590813U (zh) 2019-06-14 2019-06-14 電路裝置
US16/900,873 US11158981B2 (en) 2019-06-14 2020-06-13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582U TWM590813U (zh) 2019-06-14 2019-06-14 電路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0813U true TWM590813U (zh) 2020-02-11

Family

ID=7041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582U TWM590813U (zh) 2019-06-14 2019-06-14 電路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8981B2 (zh)
TW (1) TWM59081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8153B2 (en) * 2018-11-06 2021-03-02 Optim Microwave Inc. Waveguide quick-connect mechanism, waveguide window/seal, and portable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3123A (en) * 1989-05-19 1991-12-17 Amp Incorporated Self terminating tap connector
US5062811A (en) * 1990-10-30 1991-11-05 Amp Incorporated Capacitive coupled connector for PCB grounding
US5215478A (en) * 1992-05-29 1993-06-01 Amphenol Corporation Spark gap device
US5340325A (en) * 1993-08-26 1994-08-23 Pai Tien Fa Capacitive coupled BNC type self-terminating coaxial connector
US5413504A (en) * 1994-04-01 1995-05-09 Nt-T, Inc. Ferrite and capacitor filtered coaxial connector
US5598132A (en) * 1996-01-25 1997-01-28 Lrc Electronics, Inc. Self-terminating coaxial connector
US6334791B1 (en) * 2000-07-12 2002-01-01 Min-Hua Yeh Load connector
US6712647B2 (en) * 2002-07-22 2004-03-3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erminated coaxial connector
US8174132B2 (en) * 2007-01-17 2012-05-08 Andrew Llc Folded surface capacitor in-line assembly
US7632122B2 (en) * 2008-04-28 2009-12-15 Electroline Equipment Inc. EMI filtering coaxial power connector
CN101794939B (zh) * 2009-02-01 2012-11-14 深圳市研通高频技术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US7749026B1 (en) * 2009-06-24 2010-07-06 Soontai Tech Co., Ltd. Isolator
US9793660B2 (en) * 2012-03-19 2017-10-17 Holland Electronics, Llc Shielded coaxial connector
US20150118897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Andrew Llc Coaxial cable and connector with capacitive coupling
JP6792383B2 (ja) * 2016-09-05 2020-11-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終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95718A1 (en) 2020-12-17
US11158981B2 (en)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4089B2 (en) Adapter for USB and audio interface
US810072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20200411939A1 (en) Mini isolator
US9496638B1 (en) Connector with high contact density
TW200541151A (en) Coaxial dc block
TWM590813U (zh) 電路裝置
US8090121B2 (en) Audio adapter having volume adjusting function
CN104836089A (zh) 提高了阻抗特性的同轴连接器
US7249970B1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CN102856717B (zh) 一种具有真空密封功能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JP6307691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6758681B2 (en) Electrical cable interconnections for reduced impedance mismatches
US7928608B1 (en) For current viewing resistor loads
JPWO2018211950A1 (ja) 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コネクタ実装基板
TWM505088U (zh) 訊號連接裝置
KR100946178B1 (ko) 알에프 커넥터
US20090103746A1 (en) Audio adapter having volume adjusting function
CN203675437U (zh) 电路板及具有此电路板的电子装置
US10390430B1 (en) Pad of circuit board
CN206506004U (zh) 一种可调式同轴衰减器
CN214043958U (zh) 功分器、功分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915712A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connector
CN107732605B (zh) 同轴接触模块
US20080057761A1 (en) A Connector
CN110389242B (zh) 应用于探针基座的绝缘件及其探针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