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9618U - 螺絲起子 - Google Patents

螺絲起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9618U
TWM589618U TW108209993U TW108209993U TWM589618U TW M589618 U TWM589618 U TW M589618U TW 108209993 U TW108209993 U TW 108209993U TW 108209993 U TW108209993 U TW 108209993U TW M589618 U TWM589618 U TW M5896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crewdriver
accommodating space
magnetic unit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9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與哲
鄭宇宏
Original Assignee
築物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築物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築物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9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9618U/zh
Publication of TWM589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961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之螺絲起子包括一上端部、一中端部、一下端部、一施力部及一起子頭,上端部包括一旋轉單元。中端部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一磁性單元及一第一容置空間。其中,上端部經由旋轉單元與第一連接件相接合,第一磁性單元是連結於該第一連接件,而第一容置空間是位於該第一磁性單元的下方。下端部包括一第二連接件、一第二磁性單元及一第二容置空間,第二連接件是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磁性單元是連結於該第二連接件,第二容置空間是位於該第二磁性單元的下方。施力部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設於該第二連接件。起子頭包括一第三連接件,第三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施力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大於中端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

Description

螺絲起子
本新型為一種螺絲起子,特別是指一種具有旋轉單元的螺絲起子。
傳統螺絲起子是由一個塑膠手把外加一個可以鎖螺絲的鐵棒所組成,將螺絲起子擁有特化形狀的端頭對準螺絲的頂部凹坑。之後,開始旋轉塑膠手把,以安裝該螺絲或移除該螺絲。此外。根據規格標準,順時針方向旋轉為嵌緊,而逆時針方向旋轉則為鬆出。然而,傳統的螺絲起子在使用上經常面臨扭矩不足的窘境,尤其在轉動生鏽或過緊的螺絲會非常吃力,甚至無法移除該螺絲。 因此,如何設計一個更省力轉動螺絲的螺絲起子,便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值得去思量地。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螺絲起子,該螺絲起子能更省力轉動螺絲,並且還可加速螺絲的轉動速度。 本新型之螺絲起子包括一上端部、一中端部、一下端部、一施力部及一起子頭,上端部包括一旋轉單元,中端部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一磁性單元及一第一容置空間。其中,上端部經由旋轉單元與第一連接件相接合,第一磁性單元是連結於該第一連接件,而第一容置空間是位於該第一磁性單元的下方。此外,下端部包括一第二連接件、一第二磁性單元及一第二容置空間,第二連接件是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磁性單元是連結於該第二連接件,第二容置空間是位於該第二磁性單元的下方。施力部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設於該第二連接件。起子頭包括一第三連接件,第三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其中,施力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大於中端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還包括一C型扣環,該C型扣環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且第二連接件包括一環形凹槽;當第二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時,該C型扣環卡合於該環形凹槽內。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施力部為一旋轉手輪。 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螺絲起子包括一上端部、一中端部、一下端部及一起子頭。上端部包括一旋轉單元,中端部包括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一磁性單元及一第一容置空間。其中,上端部經由旋轉單元與第一連接件相接合,第一磁性單元是連結於第一連接件,而第一容置空間位於第一磁性單元的下方。此外,下端部包括一第二連接件、一第二磁性單元及一第二容置空間,第二連接件是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磁性單元連結於第二連接件,而第二容置空間是位於該第二磁性單元的下方。另外,起子頭包括一第三連接件,第三連接件嵌入於第二容置空間內。其中,當第二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時,該第一磁性單元吸附該第二連接件。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旋轉單元為培林。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第一磁性單元及第二磁性單元為強力磁鐵。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下端部經由第二連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連結中端部。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第二連接件為一六角桿。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起子頭經由第三連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連結下端部。 在上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三連接件為一六角柄。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A、圖1B及圖1C,圖1A所繪示為本實施例之螺絲起子10的前視圖,圖1B所繪示為螺絲起子10的爆炸圖,圖1C所繪示為螺絲起子10的立體圖。螺絲起子10包括一上端部12、一中端部13、一下端部14、一施力部15及一起子頭16,上端部12包括一旋轉單元120,中端部13包括一第一連接件131、一第一磁性單元132及一第一容置空間133,下端部14是包括一第二連接件141、一第二磁性單元142及一第二容置空間143,而起子頭16是包括一第三連接件161。其中,上端部12是經由旋轉單元120與第一連接件131相接合,以使上端部12連結至中端部13,旋轉單元120例如為培林。此外,中端部13的第一磁性單元132連結於該第一連接件下方,而第一容置空間133是位於第一磁性單元132的下方,第一磁性單元132例如為強力磁鐵。 請再次參閱圖1B及同時請參閱圖2,圖2所繪示為施力部15固設於第二連接件141的示意圖。施力部15例如為一旋轉手輪,其包括一貫穿孔15H,且施力部15經由貫穿孔15H固設於該第二連接件141,所以施力部15也可從第二連接件141拆卸下來。在本實施中,施力部15是以旋轉手輪作為範例。然而,本領域通常知識者也能使用其他組件作為施力部15,例如:類似指尖陀螺的組件、直線狀的槓桿,或是任何可以增大施力力矩的組件形式。 此外, 第二連接件141是嵌入於第一容置空間133內,且下端部14是透過第二連接件141以可拆卸的方式連結中端部13, 所以施力部15會位於中端部13與下端部14之間。下端部14的第二磁性單元142是連結於第二連接件141的下方處,而第二容置空間143是位於第二磁性單元142的下方。上述中,第二連接件141例如為六角桿,而第二磁性單元142例如為強力磁鐵。 另外,第三連接件161是嵌入於第二容置空間143內,且起子頭16是透過第三連接件161以可拆卸的方式連結下端部14,第三連接件161例如為六角柄。並且,當第三連接件161嵌入於第二容置空間143時,第二磁性單元142也會吸附住第三連接件161,使起子頭16更穩固的設置於下端部14。在圖1C中,起子頭16是以十字型起子頭作為範例。然而,起子頭16的形式也可以是一字雙點型起子頭、六梅套筒型的起子頭、五梅起子頭、三角型起子頭或人字型起子頭。 本實施例之螺絲起子10值得注意的是,施力部15的橫向截面的直徑需大於中端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這樣一來,便能大大提升了螺絲起子10的握把直徑、加大了扭力,且施力部15本身的重量也可間接作為螺絲起子10的配重,在轉動時產生額外離心力,加速螺絲轉動的速度。 另外,請再次參閱圖1A及圖1C,上端部12的旋轉單元120能讓筆身(中端部13+下端部14)順暢轉動,使用時以手掌作為支點轉動筆身,配合旋轉手輪搭配使用,即可快速將螺絲轉入轉出。 請參閱圖3,圖3所繪示為C型扣環卡合於環形凹槽內的放大示意圖。螺絲起子10還包括一C型扣環17,C型扣環17是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133內,且第二連接件141還包括一環形凹槽141U(請參閱圖2)。其中,當第二連接件141嵌入於第一容置空間133時,C型扣環17會卡合於環形凹槽141U內。這樣一來,便能防止下端部14鬆脫,還可讓施力部15保持在固定位置。 請參閱圖4A及圖4B,圖4A所繪示為另一實施例之螺絲起子20的前視圖,圖4B所繪示為螺絲起子20的爆炸圖。螺絲起子20與螺絲起子10的差異在於:螺絲起子20不具有施力部15,所以當第二連接件141嵌入於第一容置空間133時,第一磁性單元132會吸附著第二連接件141,以防止下端部14鬆脫。此外,由於螺絲起子20同樣具有旋轉單元120,所以使用螺絲起子20時,也可提供精準的轉動筆身(中端部13+下端部14),是修繕細緻物件不可或缺的元素。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螺絲起子能更省力轉動螺絲,並且還可加速螺絲的轉動速度。 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螺絲起子 12‧‧‧上端部 120‧‧‧旋轉單元 13‧‧‧中端部 131‧‧‧第一連接件 132‧‧‧第一磁性單元 133‧‧‧第一容置空間 14‧‧‧下端部 141‧‧‧第二連接件 141U‧‧‧環形凹槽 142‧‧‧第二磁性單元 143‧‧‧第二容置空間 15‧‧‧施力部 15H‧‧‧貫穿孔 16‧‧‧起子頭 161‧‧‧第三連接件 17‧‧‧C型扣環
圖1A所繪示為本實施例之螺絲起子10的前視圖。 圖1B所繪示為螺絲起子10的爆炸圖。 圖1C所繪示為螺絲起子10的立體圖。 圖2所繪示為施力部15固設於第二連接件141的示意圖。 圖3所繪示為C型扣環卡合於環形凹槽內的放大示意圖。 圖4A所繪示為另一實施例之螺絲起子20的前視圖。 圖4B所繪示為螺絲起子20的爆炸圖。
10‧‧‧螺絲起子
12‧‧‧上端部
120‧‧‧旋轉單元
13‧‧‧中端部
131‧‧‧第一連接件
132‧‧‧第一磁性單元
133‧‧‧第一容置空間
14‧‧‧下端部
142‧‧‧第二磁性單元
143‧‧‧第二容置空間
15‧‧‧施力部
16‧‧‧起子頭

Claims (10)

  1. 一種螺絲起子,包括: 一上端部包括一旋轉單元; 一中端部,包括: 一第一連接件,該上端部經由該旋轉單元與該第一連接件相接合; 一第一磁性單元,連結於該第一連接件;及 一第一容置空間,位於該第一磁性單元的下方; 一下端部,包括: 一第二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 一第二磁性單元,連結於該第二連接件;及 一第二容置空間,位於該第二磁性單元的下方; 一施力部,該施力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設於該第二連接件;及 一起子頭,包括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三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 其中,該施力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大於該中端部的橫向截面的直徑。
  2. 一種螺絲起子,包括: 一上端部包括一旋轉單元; 一中端部,包括: 一第一連接件,該上端部經由該旋轉單元與該第一連接件相接合; 一第一磁性單元,連結於該第一連接件;及 一第一容置空間,位於該第一磁性單元的下方; 一下端部,包括: 一第二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 一第二磁性單元,連結於該第二連接件;及 一第二容置空間,位於該第二磁性單元的下方; 及 一起子頭,包括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三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 其中,當該第二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時,該第一磁性單元吸附該第二連接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起子,還包括一C型扣環,該C型扣環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且該第二連接件包括一環形凹槽;當該第二連接件嵌入於該第一容置空間時,該C型扣環卡合於該環形凹槽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施力部為一旋轉手輪。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旋轉單元為培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磁性單元及第二磁性單元為強力磁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下端部經由該第二連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連結該中端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二連接件為一六角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起子頭經由該第三連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連結該下端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三連接件為一六角柄。
TW108209993U 2019-07-30 2019-07-30 螺絲起子 TWM589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993U TWM589618U (zh) 2019-07-30 2019-07-30 螺絲起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9993U TWM589618U (zh) 2019-07-30 2019-07-30 螺絲起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9618U true TWM589618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94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9993U TWM589618U (zh) 2019-07-30 2019-07-30 螺絲起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96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6684B (zh) * 2021-06-17 2022-12-11 嚴振宏 旋轉元件的操控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6684B (zh) * 2021-06-17 2022-12-11 嚴振宏 旋轉元件的操控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5925B2 (en) Anti-slip fastener remover tool
TWI686270B (zh) 具扣固裝置之套筒
US20120210829A1 (en) Ratchet wrench capable of preventing disengagement of nut
JP2005253984A5 (zh)
TWM589618U (zh) 螺絲起子
US1049650A (en) Screw-driver.
US11701757B2 (en) Anti-slip fastener remover tool
TWI583508B (zh) A wrench with an auxiliary grip
TWM447816U (zh) 棘輪扳手
TWM479828U (zh) 套筒結構改良及具有其之套筒起子
TWM559779U (zh) 旋轉衝擊組件結構改良
TWM545845U (zh) 螺栓以及與其配合專用之套筒結構
TWI699262B (zh) 可延長之扳手
US20210229246A1 (en) Anti-slip Fastener Remover Tool
CN201401406Y (zh) 一种防盗螺钉及其专用旋具
TW201819116A (zh) 具有止擋裝置之扳手
TW201736056A (zh) 輔握旋動式手工具組裝方法
US7040197B2 (en) Opener providing large arm of force
US2530914A (en) Screw-eye wrench
US1131035A (en) Wrench.
TWM457613U (zh) 具辨識結構的工具頭改良
CN210909768U (zh) 一种螺丝批
US20230321801A1 (en) Anti-slip Fastener Remover Tool
US20160243681A1 (en) Screw bolt dismantling tool
TWM558690U (zh) 衝擊起子結構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