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9004U - 清潔刷具結構 - Google Patents

清潔刷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9004U
TWM589004U TW108211771U TW108211771U TWM589004U TW M589004 U TWM589004 U TW M589004U TW 108211771 U TW108211771 U TW 108211771U TW 108211771 U TW108211771 U TW 108211771U TW M589004 U TWM589004 U TW M5890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arrier
spiral
center
brush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1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顧致安
莊子彥
趙宏杰
張富強
Original Assignee
東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1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9004U/zh
Publication of TWM589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900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清潔刷具結構,包含一載體;以及一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由數個清潔豆分別以雙向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該載體之表面上,以及以不等間距之方式沿一基準線排列於該載體中心上,形成數條由該載體之中心向兩端外側以不同方向螺旋盤繞之雙向螺旋形,而該些清潔豆係形成圍繞該載體並自中心向兩端外側沿周向延伸之二環形螺旋曲線通道;當該載體以該些清潔豆潔淨電子元件時 ,附著於該載體上之液體或清潔劑可沿該環形螺旋曲線通道上數條螺旋切線方向排出。藉此,本創作所提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在旋轉時兼具正、反方向,可造成數個流場,除了對被清洗物體有垂直方向,還有一個橫的方向,變成是一個由中心向兩端外側推出的水流的流場,因此可較傳統矩陣式清潔結構更容易把髒污排走,也較單向螺旋式清潔結構更能提升水流分佈,進而達到接觸面大、清潔效率快以及去除髒污率高之功效。

Description

清潔刷具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清潔刷具結構,尤指涉及一種在清 洗運動時,雙螺旋式可以將髒污具方向性的由中心向兩端外側推出,可提供更有效的清潔效率,並能有效提升水流分佈者。
按,一般之精密電子元件(如:矽晶圓、硬碟盤、半導體及CPU 晶片)所需之清潔結構如中華民國專利第419401號之「清潔用海綿輥子」,其係由具有彈性之聚乙烯醇縮乙醛系多孔質體海綿所構成,同時在側部表面配設多數的突起,並使該突起之頂部旋轉接觸於被清潔體之清潔面來清潔被清潔體,其中該些突起係呈現矩陣形式排列,而每一突起之頂部係由光滑度高的表層部所形成;藉此,可配合所需之致動機構以表面配設之多數突起,而達到清潔精密電子元件之功效。
而另一習用者如中華民國專利第I286096號之「於可轉動基座上 製造單片多孔墊之方法及材料」,其包括可轉動基座,其包括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多孔墊材料,其覆蓋該基座之至少一部分之外表面,以用於自基材移除材料;該多孔墊材料與該基座結合,而維持突出物於該多孔墊材料表面上之對準,且該些突出物係在該多孔墊材料表面上呈現矩陣形式排列;藉此,可配合所需之致動機構以突出物達到清潔精密電子元件之功效。
再一習用者如中華民國專利第M362051號之「清潔結構」與第 201347862號之「凹型結核海綿刷」,其包括一載體/刷具;以及多數清潔單元/結核,係分別設於該載體/刷具之表面上而呈矩陣形式排列,且各清潔單元/結核之端面係分別具有一凹弧部/凹型表面;藉此,使各清潔單元/結核利用其端面凹弧部/凹型表面,而達到接觸面大、清潔效率快以及去除髒污率高之功效。
雖然上述四種習用之「清潔用海綿輥子」、「於可轉動基座上 製造單片多孔墊之方法及材料」、「清潔結構」與「凹型結核海綿刷」皆可用於清潔精密電子元件,但是由於該「清潔用海綿輥子」之突起係呈現矩陣形式排列,而突起的頂部是由光滑度高的表層部所形成,且該突起之頂部係為一平面;該「於可轉動基座上製造單片多孔墊之方法及材料」之突出物成型後亦為一平面且呈矩陣形式排列,因此,其二者於清潔時,較無法有效接觸原本即為不規則面之精密電子元件;而該「清潔結構」與「凹型結核海綿刷」之清潔單元/結核端面雖然設有凹弧部/凹型表面,可有效接觸具有不規則面之精密電子元件,但其清潔單元/結核成型後亦呈矩陣形式排列,因此,此四者於清潔時,容易導致顆粒(particle)亂噴無方向性,無法將顆粒有方向性的清除之餘,反而使顆粒可能會截留於清潔結構與精密電子元件之間,並刮擦精密電子元件而造成損害
另外,本案申請人曾針對上述習知技術提出一種如中華民國專 利第M576921號之「清潔刷結構」,其利用由數個清潔豆分別以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載體表面上之螺旋式清潔單元,可在水平式清洗運動時,將顆粒由一方推至另一方,雖然可較傳統矩陣式清潔結構提供更有效的清潔效率,然而此結構之螺旋式清潔單元為單向螺旋式,僅能將髒污以單一水平方向性的推開,因此其平行方向的水流只能造成一個流場分佈。
鑑此,本創作留意於前述之問題點,以提供可提升水流分佈以 獲得更有效的清潔效率為目的。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克服習知技藝所遭遇之上述問題並 提供一種利用由數個清潔豆分別以雙向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載體表面上,以及以不等間距之方式沿一基準線排列於該載體中心上之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當旋轉時它就是兼具正、反方向,此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會造成數個流場,除了對被清洗之物體有垂直方向,其還會有一個橫的方向,變成是一個由中心向兩端外側推出的水流的流場,因此可較傳統矩陣式清潔結構更容易把髒污排走,也較單向螺旋式清潔結構更能提升水流分佈,進而達到接觸面大、清潔效率快以及去除髒污率高等功效之清潔刷具結構。
為達以上之目的,本創作係一種清潔刷具結構,係包括:一載 體,係呈一圓筒狀,且其中央處係具有一套接部,以該套接部與致動機構組設;以及一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由數個清潔豆分別以雙向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該載體之表面上,而在該載體中心之清潔豆則以不等間距之方式沿一基準線排列,形成數條由該載體之中心向兩端外側以不同方向螺旋盤繞之雙向螺旋形,而該些清潔豆係形成圍繞該載體並自中心向兩端外側沿周向延伸之二環形螺旋曲線通道;當該致動機構帶動該載體以該些清潔豆潔淨電子元件時,附著於該載體上之液體或清潔劑可沿該環形螺旋曲線通道上數條螺旋切線方向排出。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各該清潔豆之端面係分別具有一中心 下凹之凹弧部,且各該凹弧部之曲率係介於70%~99%之間。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該載體與該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以 軟性泡棉發泡一體成型所構成。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各該清潔豆係可為圓柱體。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各該清潔豆係可為多邊體。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各該清潔豆係可為圓柱體與多邊體。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該載體係呈一圓筒狀,且其中央處係 具有一套接部,而該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佈設於該載體之外側緣。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該些清潔豆自該載體表面向外突出一 距離。
於本創作上述實施例中,該基準線為一直線,且該載體的軸向 垂直於該基準線。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清潔刷具結 構之立體示意圖、以及本創作清潔刷具結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係一種清潔刷具結構100,其至少係由一載體1以及一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2所構成,而該載體1與該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2係可依所需以複合材料、海綿、聚胺甲酸酯(PU)、聚乙烯醇(PVA)或高分子材料等不同的軟性 泡棉發泡一體成型製成。
上述所提之載體1係呈一圓筒狀,且其中央處係具有一套接部 11,以該套接部與致動機構(圖中未示)組設。
該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2係佈設於該載體1之外側緣,其係由 數個清潔豆21分別以雙向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該載體1之表面上,而在該載體1中心之清潔豆21則以不等間距之方式沿一基準線101排列,該基準線101為一直線,且該載體1的軸向垂直於該基準線101,藉此使該些清潔豆21形成數條由該載體1之中心向兩端外側以不同方向螺旋盤繞之雙向螺旋形。該些清潔豆21自該載體1表面向外突出一距離,並形成圍繞該載體1並自中心向兩端外側沿周向延伸之二環形螺旋曲線通道22、23,而各該清潔豆21之端面係分別具有一中心下凹之凹弧部24,且各該凹弧部24之曲率係介於70%~99%之間,其中各該清潔豆21係可為圓柱體、多邊體或其組合。如是,藉由上述揭露之結構構成一全新之清潔刷具結構。
當運用時,係可使一個或多數個載體1利用其套接部11與相 關之致動機構(圖中未示)組裝,使該致動機構以滾動之方式帶動該載體1,並依所需之清潔狀態及位置移動該致動機構,使載體1外側緣上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2之各清潔豆21與相關精密電子元件3之表面接觸進行所需之清潔。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在清洗運動時,假設精密電子元件3(如:晶圓)在原位會以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轉,具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2之圓筒狀載體1也會旋轉,以不同方向螺旋盤繞為雙向螺旋形之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2可以將髒污(如:顆粒)利用數個清潔豆21所形成圍繞該載體1並自中心向兩端外側沿周向延伸之二環形螺旋曲線通道22、23,由載體1中心向兩端外側推出(如第2圖中水平粗黑箭頭所示),可以將髒污具方向性的由中心向外推開,提供更有效的清潔效率,並且附著於該載體1上之液體或清潔劑可沿該環形螺旋曲線通道22、23上數條螺旋切線方向排出(如第2圖中傾斜粗黑箭頭所示),可提升水流分佈,進而達到大幅降低截留於清潔刷具結構100與電子元件3之間的顆粒;此外,由於各清潔豆21端面所設凹弧部24之曲率係介於70%~99%之間,因此,更可於各清潔豆21使用時達到接觸面大、清潔效率快以及去除髒污率高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一種清潔刷具結構,可有效改善習用之種 種缺點,利用由數個清潔豆分別以雙向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載體表面上,以及以不等間距之方式沿一基準線排列於該載體中心上之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當旋轉時它就是兼具正、反方向,此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會造成數個流場,除了對被清洗之物體有垂直方向,其還會有一個橫的方向,變成是一個由中心向兩端外側推出的水流的流場,因此可較傳統矩陣式清潔結構更容易把髒污排走,也較單向螺旋式清潔結構更能提升水流分佈,進而使本創作之產生能更進步、更實用、更符合使用者之所須,確已符合新型專利申請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 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清潔刷具結構 101‧‧‧基準線 1‧‧‧載體 11‧‧‧套接部 2‧‧‧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 21‧‧‧清潔豆 22、23‧‧‧環形螺旋曲線通道 24‧‧‧凹弧部 3‧‧‧電子元件
第1圖,係本創作清潔刷具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清潔刷具結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100‧‧‧清潔刷具結構
101‧‧‧基準線
1‧‧‧載體
11‧‧‧套接部
2‧‧‧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
21‧‧‧清潔豆
22、23‧‧‧環形螺旋曲線通道
24‧‧‧凹弧部

Claims (9)

  1. 一種清潔刷具結構,係包括: 一載體,係呈一圓筒狀,且其中央處係具有一套接部,以該套接部與致動機構組設;以及 一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由數個清潔豆分別以雙向螺旋形式定位排列於該載體之表面上,而在該載體中心之清潔豆則以不等間距之方式沿一基準線排列,形成數條由該載體之中心向兩端外側以不同方向螺旋盤繞之雙向螺旋形,而該些清潔豆係形成圍繞該載體並自中心向兩端外側沿周向延伸之二環形螺旋曲線通道 ;當該致動機構帶動該載體以該些清潔豆潔淨電子元件時,附著於該載體上之液體或清潔劑可沿該環形螺旋曲線通道上數條螺旋切線方向排出。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各該清 潔豆之端面係分別具有一中心下凹之凹弧部,且各該凹弧部之曲率係介於70%~99%之間。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該載體 與該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以軟性泡棉發泡一體成型所構成。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各該清 潔豆係可為圓柱體。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各該清 潔豆係可為多邊體。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各該清 潔豆係可為圓柱體與多邊體。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該載體 係呈一圓筒狀,且其中央處係具有一套接部,而該雙向螺旋式清潔單元係佈設於該載體之外側緣。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該些清 潔豆自該載體表面向外突出一距離。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清潔刷具結構,其中,該基準線為 一直線,且該載體的軸向垂直於該基準線。
TW108211771U 2019-09-04 2019-09-04 清潔刷具結構 TWM589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771U TWM589004U (zh) 2019-09-04 2019-09-04 清潔刷具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771U TWM589004U (zh) 2019-09-04 2019-09-04 清潔刷具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9004U true TWM589004U (zh) 2020-01-11

Family

ID=6994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1771U TWM589004U (zh) 2019-09-04 2019-09-04 清潔刷具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9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5914B (zh) 用於基板之化學機械研磨之後段清潔該等基板之刷具、用於對半導體晶圓之表面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後段清潔之方法、及用於對晶圓進行化學機械研磨後段清潔之圓柱形泡沫滾筒
CN100502754C (zh) 圆形盘状元件中用于清洁目的的装置
TW201318779A (zh) 清潔基板之刷具
JP2013520803A5 (zh)
JP6377758B2 (ja) 基板洗浄ロール、基板洗浄装置、及び基板洗浄方法
TWI808227B (zh) 基板清洗裝置及基板清洗方法
JP2007007501A (ja) 基板洗浄ブラシ
JP2010212295A (ja) 基板洗浄装置および基板洗浄方法
US20200203192A1 (en) Backside brush for cleaning wafer and clea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WM589004U (zh) 清潔刷具結構
US11109667B2 (en) Device of bi-spiral cleaning brush
CN203018351U (zh) 晶圆清洗刷和晶圆清洗装置
US6578227B2 (en) Pad for use in a critical environment
JP3221364U (ja) 掃除ばけ構造
US10758946B2 (en) Device of cleaning brush
CN210747855U (zh) 清洁刷具结构
TWI820206B (zh) 基板清洗構件及基板清洗裝置
JP3225191U (ja) 清潔ブラシ構造
CN209610263U (zh) 清洁刷结构
KR200495818Y1 (ko) 이중-나선 세정 브러쉬 장치
TWM576921U (zh) Cleaning brush structure
KR20200001954U (ko) 세척 솔의 장치
WO2022186227A1 (ja) ブラシローラ
TW201900069A (zh) 具有複數種類刷毛之刷毛帶
KR101584427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 세정용 브러쉬 유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