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8135U -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8135U
TWM588135U TW108206116U TW108206116U TWM588135U TW M588135 U TWM588135 U TW M588135U TW 108206116 U TW108206116 U TW 108206116U TW 108206116 U TW108206116 U TW 108206116U TW M588135 U TWM588135 U TW M5881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group
light
beam splitter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6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建成
Original Assignee
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6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8135U/zh
Publication of TWM588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8135U/zh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包含有:一第一攝影機組、一第二攝影機組、一光源、一分光鏡組以及一物鏡;該第一攝影機組,具有一第一攝影機以及一第一透鏡組;該第二攝影機組,具有一第二攝影機以及一第二透鏡組;該分光鏡組,具有一光源分光鏡以及一攝影機分光鏡;該攝影機分光鏡係位於該光源分光鏡以及該第一透鏡組之間;其中,該第二透鏡組係可受調整而移動,藉以調整其與該第二攝影機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第二攝影機對一待測物取像之焦距;其中,該第一攝影機及該第二攝影機對該待測物取像之焦點,係位於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以及外層表面兩者其中之一及另一。

Description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可以同時對晶圓內外層進行取像以供後續檢查之用的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晶圓,至少包含矽晶圓以及砷化鎵晶圓。在晶圓製造完成後,需要對晶圓進行檢測,而檢測的項目中,包含了利用影像來進行檢測的技術。在以影像相關的技術來檢測晶圓時,通常是由晶圓的底部來對晶圓的底層(即外層)以及晶圓底層上方的金屬層(即內層)表面進行取像,藉以判斷是否有破損或是崩壞。目前已知的取像方式是使用單相機搭配可變光源來在不同波長光線的照射下,可以利用可見光來取得晶圓底部外層表面的影像,以及利用紅外線來取得晶圓內層表面的影像。
然而,前述的已知技術,必須藉由切換光源來改變光源的波長,之後才能進行取像,因此,在取像的過程中,切換光源的時間就會造成整體取像的時間過長。此外,由於使用單相機來取像,因此其取像模組只有一組,倍率即因此固定而無法變更。再者,由於使用單相機,因此在切換光源而改變波長時,由於色差偏大,因此在不移動相機高度的狀況下無法調整焦距,這也進一步衍生了在某一波長的光線下取像後,在改變波長之後,必須重新對焦的問題。
由於上述使用單相機的習知技術具有多項缺點,因此本創作之提出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可在對晶圓取像時,同時對該晶圓的內層及外層進行取像,改善了習知技術需要分別進行取像的問題。此外,習知技術在對內外層分次取像的過程需要重新對焦的問題,在本創作同時對內外層取像的技術下,也獲得了解決。
基於上述說明,本創作所提出的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包含有:一第一攝影機組、一第二攝影機組、一光源、一分光鏡組以及一物鏡;該第一攝影機組,具有一第一攝影機以及一第一透鏡組,該第一攝影機係拍攝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所構成的影像;該第二攝影機組,具有一第二攝影機以及一第二透鏡組,該第二攝影機係拍攝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所構成的影像,該第二波長範圍不同於該第一波長範圍;該光源,其所發出之光其波長範圍涵蓋了該第一波長範圍以及該第二波長範圍;該分光鏡組,具有一光源分光鏡以及一攝影機分光鏡,該光源分光鏡係將該光源所發出之光通過該物鏡而投射至一待測物,並讓該物鏡所接收到的該待測物所反射的光線通過;該攝影機分光鏡係位於該光源分光鏡以及該第一透鏡組之間,用以供部分光線通過使其進入該第一透鏡組供該第一攝影機取像,以及反射部分光線,所反射的光線係進入該第二透鏡組供該第二攝影機取像;其中,該第二透鏡組係可受調整而移動,藉以調整其與該第二攝影機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第二攝影機對該待測物取像之焦距;其中,該待測物具有一外層以及受該外層所覆蓋的一內層,該第一攝影機及該第二攝影機對該待測物取像之焦點,係位於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以及外層 表面兩者其中之一及另一,且該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係可穿透該待測物之外層而到達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
藉此,本創作可在對待測物取像時,對該待測物的內層及外層同時取像,改善了習知技術需要分別進行取像的問題。此外,由於本創作對待測物的內層及外層的取像焦點在調整完成後即可直接在不同集點取像,不需在每次取像都重新調整焦點,因此解決了習知技術在對內層及外層分次取像的過程需要重新對焦的問題。
10‧‧‧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11‧‧‧第一攝影機組
111‧‧‧第一攝影機
112‧‧‧第一透鏡組
13‧‧‧第二攝影機組
131‧‧‧第二攝影機
132‧‧‧第二透鏡組
15‧‧‧光源
17‧‧‧分光鏡組
171‧‧‧光源分光鏡
172‧‧‧攝影機分光鏡
19‧‧‧物鏡
20‧‧‧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211‧‧‧第一攝影機
212‧‧‧第一透鏡組
213‧‧‧長波長濾鏡
23‧‧‧第二攝影機組
231‧‧‧第二攝影機
232‧‧‧第二透鏡組
233‧‧‧反射鏡
272‧‧‧攝影機分光鏡
30‧‧‧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311‧‧‧第一攝影機
312‧‧‧第一透鏡組
331‧‧‧第二攝影機
332‧‧‧第二透鏡組
333‧‧‧反射鏡
334‧‧‧長波長濾鏡
372‧‧‧攝影機分光鏡
91‧‧‧待測物
911‧‧‧外層
912‧‧‧內層
圖1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方塊示意圖。
圖2(A)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操作狀態示意圖,顯示第一攝影機的焦點位於待測物的內層表面。
圖2(B)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操作狀態示意圖,顯示第一攝影機的焦點位於待測物的外層表面。
圖3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方塊示意圖。以及圖4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方塊示意圖。
為了詳細說明本創作之技術特點所在,茲舉以下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其中: 如圖1至第圖2(B)所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之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10,主要由一第一攝影機組11、一第二攝影機組13、一光源15、一分光鏡組17以及一物鏡19組成,其中:該第一攝影機組11,具有一第一攝影機111以及一第一透鏡組112,該第一攝影機111係拍攝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所構成的影像。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攝影機111係為紅外線攝影機,而第一波長範圍係為900~1700nm(奈米)。
該第二攝影機組13,具有一第二攝影機131以及一第二透鏡組132,該第二攝影機131係拍攝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所構成的影像,該第二波長範圍不同於該第一波長範圍。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攝影機131係為可見光攝影機。
該光源15,其所發出之光其波長範圍涵蓋了該第一波長範圍以及第二波長範圍。
該分光鏡組17,具有一光源分光鏡171以及一攝影機分光鏡172,該光源分光鏡171係將該光源15所發出之光通過該物鏡19而投射至一待測物91,並讓該物鏡19所接收到的該待測物91所反射的光線通過。該攝影機分光鏡172係位於該光源分光鏡171以及該第一透鏡組112之間,用以供部分光線通過使其進入該第一透鏡組112供該第一攝影機111取像,以及反射部分光線,所反射的光線係進入該第二透鏡組132供該第二攝影機131取像。
其中,該第二透鏡組132係可受調整而移動,藉以調整其與該第二攝影機131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第二攝影機131對該待測物91取像的焦距。
此外,該待測物91具有一外層911以及受該外層911所覆蓋的一內層912,該第一攝影機111及該第二攝影機131對該待測物91取像的焦點,係位於該待測物91的內層912表面以及外層911表面兩者其中之一以及兩者其中之另一。於本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攝影機111的焦點係位於該待測物91的內層912表面;而該第二攝影機131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91的外層911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元件可以整合設置在一個殼體中,而將元件設置在殼體中的技術乃為習知技術,因此不再於此特別說明。
以上說明了本第一實施例的結構,接下來說明本第一實施例的操作狀態。
如圖1至圖2(A)及圖2(B)所示,在取像前,係先使一待測物91(即晶圓)位於該物鏡19前的取像位置,以圖2(A)及圖2(B)而言,該待測物91係位於該物鏡19的下方,且該待測物91的底層朝上而呈上下倒置的狀態,而底層的表面即為本實施例所指之外層911表面。接著調整本創作整體的位置,使該第一攝影機111的焦點位於待測物91的內層912表面,並調整該第二透鏡組132來使該第二攝影機131的取點位於該待測物91的外層911表面。
在對該待測物91(即晶圓)進行取像時,由該光源15所發出之光係經由該光源分光鏡171反射部分的光線而經過該物鏡19照射於該待測物91,由該待測物91所反射的光線即有部分穿過該光源分光鏡171,並再有部分穿過該攝影機分光鏡172,經過該第一透鏡組112而進入該第一攝影機111來取像。此外,由該待測物91所反射的光線,亦有部分在穿過該光源分光鏡171後被該攝影機分光鏡172所反射,再經過該第二透鏡組132而進入該第二攝影機131來取像。由於該光源15所發出的光其波長範圍涵蓋了該第一波長範圍以及該第二波長範圍,因 此該第一攝影機111以及該第二攝影機131都可以成像而達到取像的效果。此外,如圖2(A)所示,由於該第一攝影機111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91的內層912表面,因此其所取得的影像即為該待測物91內層912表面的影像;又如圖2(B)所示,由於該第二攝影機131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91的外層911表面,因此其所取得的影像即為該待測物91的外層911表面的影像。
由上可知,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可在對待測物91(即晶圓)取像時,對該晶圓的內層912及外層911同時取像,改善了習知技術需要分別進行取像的問題。此外,由於本創作對待測物91的內層912及外層911的取像焦點可以在調整完成後即可一直使用,不需在每次取像都重新調整焦點,因此解決了習知技術在對內層及外層分次取像的過程需要重新對焦的問題。
請再參閱圖3,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出之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20,主要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一波長範圍係為近紅外線(NIR,Near InfraRed)之波長範圍,而為400~1200nm(奈米)。
本第二實施例更包含有:一長波長濾鏡213,設於該攝影機分光鏡272與該第一透鏡組212之間,該長波長濾鏡213係僅供屬於紅外線的長波長光線通過,於本第二實施例中,係僅供波長大於900nm(奈米)的紅外線光通過。
該第一透鏡組212係可受調整而移動,藉以調整其與該第一攝影機211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第一攝影機211對該待測物91取像的焦距。
此外,於本第二實施例中,該第二攝影機組23更包含了一反射鏡233。該第二透鏡組232係不對準該攝影機分光鏡272,而是對準該反射鏡233, 並以該反射鏡233將該攝影機分光鏡272所反射過來的光線再加以反射,使其進入該第二透鏡組232供該第二攝影機231取像。
由於該第一攝影機211所拍攝的光線係為近紅外線的波長範圍,在拍攝時有可能被可見光所干擾而使得影像不清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該長波長濾鏡213即有必要使用,藉以濾除會造成干擾的可見光,僅讓紅外線光進入該第一攝影機211來成像。而除了該第二透鏡組232可以移動來調整焦點外,該第一透鏡組212也可以移動來調整焦點的設計,可以在調整焦點上取得更大的調整彈性。
此外,該反射鏡233的設置可以讓該第二攝影機231組的設置位置以改變,而具有更大的空間設置彈性。
本第二實施例的其餘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請參閱圖4,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所提出之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30,主要概同於前揭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一攝影機311係為可見光攝影機,該第二攝影機331係為紅外線攝影機,該第一攝影機311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91的外層911表面,該第二攝影機331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91的內層912表面。
此外,該長波長濾鏡334係不設於該第一透鏡組312與該攝影機分光鏡372之間,而是設於該攝影機分光鏡372與該第二透鏡組332之間,且藉由該反射鏡333將該攝影機分光鏡372所反射過來的光線再加以反射,而使光線經該第二透鏡組332進入該第二攝影機331。
在本第三實施例中,是使用可見光攝影機做為該第一攝影機311,以及使用紅外線攝影機做為該第二攝影機331,雖然反射鏡333所對應的是紅外線攝影機,但仍然可以達到相同於前揭第二實施例的效果的。
本第三實施例的其餘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再予贅述。

Claims (7)

  1. 一種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包含有:
    一第一攝影機組、一第二攝影機組、一光源、一分光鏡組以及一物鏡;
    該第一攝影機組,具有一第一攝影機以及一第一透鏡組,該第一攝影機係拍攝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所構成的影像;
    該第二攝影機組,具有一第二攝影機以及一第二透鏡組,該第二攝影機係拍攝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所構成的影像,該第二波長範圍不同於該第一波長範圍;
    該光源,其所發出之光其波長範圍涵蓋了該第一波長範圍以及該第二波長範圍;
    該分光鏡組,具有一光源分光鏡以及一攝影機分光鏡,該光源分光鏡係將該光源所發出之光通過該物鏡而投射至一待測物,並讓該物鏡所接收到的該待測物所反射的光線通過;該攝影機分光鏡係位於該光源分光鏡以及該第一透鏡組之間,用以供部分光線通過使其進入該第一透鏡組供該第一攝影機取像,以及反射部分光線,所反射的光線係進入該第二透鏡組供該第二攝影機取像;
    其中,該第二透鏡組係可受調整而移動,藉以調整其與該第二攝影機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第二攝影機對該待測物取像之焦距;
    其中,該待測物具有一外層以及受該外層所覆蓋的一內層,該第一攝影機及該第二攝影機對該待測物取像之焦點,係位於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以及外層表面兩者其中之一及另一,且該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係可穿透該待測物之外層而到達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中:該第一攝影機係為紅外線攝影機,該第二攝影機係為可見光攝影機,該第一攝影機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該第二攝影機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的外層表面。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中:更包含有一長波長濾鏡,設於該攝影機分光鏡與該第一透鏡組之間,該長波長濾鏡係僅供屬於紅外線之長波長光線通過。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中:該第一攝影機係為可見光攝影機,該第二攝影機係為紅外線攝影機,該第一攝影機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的外層表面,該第二攝影機的焦點位於該待測物的內層表面。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中:更包含有一長波長濾鏡,設於該攝影機分光鏡與該第二透鏡組之間,該長波長濾鏡係僅供屬於紅外線之長波長光線通過。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組係可受調整而移動,藉以調整其與該第一攝影機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第一攝影機對該待測物取像之焦距。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其中:該第二攝影機組更包含有一反射鏡,且該第二透鏡組係不對準該攝影機分光鏡,該反射鏡係將該攝影機分光鏡所反射過來的光線再加以反射,使其進入該第二透鏡組供該第二攝影機取像。
TW108206116U 2019-05-16 2019-05-16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TWM588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116U TWM588135U (zh) 2019-05-16 2019-05-16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116U TWM588135U (zh) 2019-05-16 2019-05-16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135U true TWM588135U (zh) 2019-12-21

Family

ID=6958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6116U TWM588135U (zh) 2019-05-16 2019-05-16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8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04134B2 (ja) 検査装置
US8804111B2 (en) Multichip CCD camera inspection system
WO2006126596A1 (ja)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
US20060083420A1 (en) Inspection system and inspection method
TWI608229B (zh) 選擇性檢測組件側壁的裝置和方法
KR101875980B1 (ko) 객체 특징을 선택적으로 관찰하기 위한 고속 획득 비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110084703A (ko) 기판 검사장치
TW201830133A (zh) 偏光影像取得裝置,圖案檢查裝置,偏光影像取得方法,及圖案檢查方法
KR20220156625A (ko) 고감도 이미지-기반 반사계측
CN114641667A (zh) 表面轮廓测量系统
JP6387381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方法及び画像検査装置
TW201544802A (zh) 缺陷觀察裝置及包含所述缺陷觀察裝置的雷射加工設備
KR101653176B1 (ko) 자동초점거리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렌즈 검사장치
TW202204849A (zh) 高靈敏度的基於影像的反射測量
TWI699465B (zh)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TWM588135U (zh) 晶圓內外層取像裝置
CN114636545B (zh) 宽光谱物镜垂轴色差检测系统、方法及半导体设备
CN111983884B (zh) 芯片内外层取像装置
US11340284B2 (en) Combined transmitted and reflected light imaging of internal crack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6751830B1 (ja) フォーカスとアライメントのために2つの動作をするレチクルプロジェクタを備えたビデオ測定システム
TW202037893A (zh) 圖像檢查裝置
CN220040289U (zh) 一种晶圆边缘检测装置
KR20190027045A (ko) 층간 절연체로 투명 pid를 갖는 다층레이어 패널의 표면검사장치
JP2005345130A (ja) 分光画像取得装置及び分光画像取得方法
JP2003185591A (ja) 表面検査装置および表面検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