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5130U -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 Google Patents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5130U
TWM585130U TW108207001U TW108207001U TWM585130U TW M585130 U TWM585130 U TW M585130U TW 108207001 U TW108207001 U TW 108207001U TW 108207001 U TW108207001 U TW 108207001U TW M585130 U TWM585130 U TW M5851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balance
pedal
interactive
fo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7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文婷
葉純妤
郭廷婷
Original Assignee
薛雅馨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薛雅馨 filed Critical 薛雅馨
Priority to TW108207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513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5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5130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種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設有一平衡訓練裝置,該平衡訓練裝置可以放置於地墊、板子、踏步機、滑步機或橢圓機上,亦可搭配手套套件,以一感測裝置感測使用者左右腳底承重的分布,將感測到的左右壓力資料、壓力分布資料輸出至一主機,主機上可紀錄所感測到之左右各壓力分佈資訊,並執行一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在一顯示裝置顯示一連串的踩踏指示,透過比較該左右壓力分布資料是否與一連串的踩踏指示相符而累計分數,並以該壓力分布資料進行平衡的量測與訓練;當使用者運用本新型進行平衡量測或運動時,能夠以不同的指示改變過程,進行平衡的量測以及訓練。

Description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本新型涉及一種平衡訓練,尤其涉及一種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一般成年人在40歲以後肌肉質量會開始下降,到70歲之後下降速度加快。在老化的過程中,隨身體組織的變化導致脂肪增加同時肌肉下降,影響身體的活動力、肌耐力及心肺功能,需要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才能減緩肌肉的流失,改善生活機能。
肌肉流失的問題特別容易造成年長者下肢無力,支撐身體的力量不足使得年長者容易發生走路時跌倒、骨折或不良於行在家中封閉自己不喜歡外出的狀況。但老人若待在戶外運動無人照顧,發生危險時難以及時救援,這時若能在家中運動,則可在安全的環境下鍛鍊下肢的肌肉,增加腳腿的力量改善年長者的生活品質。
一般年長者有鍛鍊身體改善下肢支撐力量的需求,但現有的踏步機使用鍛鍊、評估平衡的效果不佳。為此,本新型以顯示裝置指示踩踏動作並以感測裝置偵測使用者的步伐以及平衡狀態,感測並鍛鍊年長者的平衡感,提升下肢的肌耐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包括:
一平衡訓練裝置;
一感測裝置,感測該平衡訓練裝置受使用者左右腳踩踏的步伐而發出一左右壓力資料,該感測裝置在該平衡訓練裝置設有一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一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該感測裝置輸出一由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感測的壓力分布資料;以及
一主機,與該感測裝置訊號連接而接收該左右壓力資料與該壓力分布資料並執行一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後將一連串的踩踏指示顯示在該主機的一顯示裝置,將接收的該左右壓力資料與該連串的踩踏指示比對,若該踏步機的對應動作與該連串的踩踏指示相符則累計分數,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並以該壓力分布資料進行平衡的感應與訓練。
進一步,本新型所述平衡訓練裝置是一踏步機,該踏步機設有一底座,在該底座上樞接能夠被交互踩踏的一左踏板以及一右踏板,對應該左踏板與該右踏板的下方,在該底座分別固設一左墊塊以及一右墊塊;所述感測裝置設有一控制器以及分別與該控制器電連接的一左近接感測器以及一右近接感測器,該左近接感測器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分別結合在該左墊塊以及右墊塊,該控制器設於該踏步機並包括一訊號輸出構造,所述的左右壓力資料是由該左近接感測器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感測,並且由該訊號構造輸出至所述的主機。
進一步,本新型所述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所述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分別結合在所述左踏板與所述右踏板的頂部;所述壓力分布資料是由所述訊號輸出構造輸出至所述的主機;在所述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前設定一踩踏壓力分布值,在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後計算該壓力分布資料符合該踩踏壓力分布值的符合程度得出一加分分數,當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結束時將該最後的累計分數與該加分分數相加得出一總得分數。
更進一步,本新型所述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是在所述左踏板對應人體左腳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腳跟的踩踏位置分別結合一左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一左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以及一左腳跟壓力感測器,所述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是在所述右踏板對應人體右腳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右腳跟的踩踏位置分別結合一右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一右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以及一右腳跟壓力感測器。
較佳的,本新型所述左近接感測器以及所述右近接感測器分別是紅外線感測器、霍爾元件或接觸式感應元件,所述訊號輸出構造是藍牙模組、WIFI模組或RF模組,所述主機設有一藍牙接收器、Wifi接收器或RF接收器,透過該藍牙接收器、該Wifi接收器或該RF接收器而與該訊號輸出構造無線地訊號連接。
進一步,本新型所述連串的踩踏指示是在所述顯示裝置顯示一對腳印,在該對腳印頂側顯示一截止線,在該截止線上方陸續朝該對腳印依序落下多個由上而下左右交互排列的左腳印與右腳印,當其中一左腳印向下通過該截止線為此時踩踏所述左踏板的指示,當其中一右腳印向下通過該截止線為此時踩踏所述右踏板的指示。
更進一步,本新型所述連串的踩踏指示中,所述各左腳印或所述各右腳印向下通過所述截止線後停留在該對腳印表示踩踏動作停留在所述左踏板或該右踏板的指示,前述踩踏動作停留的秒數以數字顯示在該左腳印或該右腳印。
更進一步,本新型在所述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前執行一個人化測試程式,該個人化測試程式在所述顯示裝置顯示一連續交互踩踏所述左踏板以及右踏板多次的踩踏動畫,同時接收所述左右壓力資料計算出一交互踩踏該左踏板與該右踏板的時間間隔,所述踩踏指示依據該時間間隔調整所述左腳印與所述右腳印向下通過所述截止線的交互通過時間。
較佳的,所述平衡訓練裝置是地墊或板子。
較佳的,所述平衡訓練裝置是滑步機。
較佳的,所述平衡訓練裝置是橢圓機。
較佳的,本新型進一步設有一手套套件,該手套套件在對應該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位置設有一壓力感應器,當以所述的壓力分布資料判斷該使用者失去平衡時,以該壓力感測器感測手掌或手指位置的壓力,判斷該使用者恢復平衡過程中透過手部力氣的動作或比例,作為記錄與動作參考的基礎。
當本新型使用時是以該平衡訓練裝置提供使用者踩踏,在使用者踩踏該平衡訓練裝置鍛鍊的過程中,該主機執行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的訓練,以顯示裝置指示使用者依照連串的踩踏指示進行運動的訓練,並透過該感測裝置發出的左右壓力資料、壓力分布資料供該主機執行的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比對動作的正確度以及平衡狀態。
本新型的功效在於,透過連串的踩踏指示能夠訓練使用者進行踩踏的動作,由於使用者依據連串的踩踏指示的動作正確度越高,最後所獲得的累積分數就會越高,因此能讓使用者樂於重複運動過程進行下肢力量的鍛鍊,同時藉由壓力分布資料感測使用者平衡的狀態,評估並鍛鍊使用者由失去平衡的狀態回復的平衡感,期望得以提升肌肉質量與平衡感。
為能詳細瞭解本新型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施,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看如圖1至圖3所示的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本新型提供一種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是以互動性的方式提供使用者進行下肢的雙腳交互進行踩踏運動的鍛鍊,其構造包括一平衡訓練裝置60,該平衡訓練裝置60可以是踏步機、地墊、板子、滑步機或橢圓機,如本較佳實施例該平衡訓練裝置60是一踏步機10、一安裝在該平衡訓練裝置60例如踏步機、地墊、板子、滑步機或橢圓機上的感測裝置20,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感測裝置20是安裝在該踏步機10上,以及一接收該感測裝置20發出訊號的主機30,其中:
該踏步機10設有一底座11,在該底座11上的左、右兩側分別樞接一連桿構造111,兩連桿構造111能夠連動進行相反的升降動作,該底座11以兩連桿構造111分別樞接能夠被交互踩踏的一左踏板12以及一右踏板13,對應該左踏板12與該右踏板13的下方,在該底座11分別固設一左墊塊14以及一右墊塊15;當該左踏板12被踩至升降動作的下死點時,左側的連桿構造111會抵靠在該左墊塊14上;當該右踏板13被踩至升降動作的下死點時,右側的連桿構造111會抵靠在該右墊塊15上。
該感測裝置20設有一控制器21以及分別與該控制器21電連接的一左近接感測器22、一右近接感測器23、一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一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該左近接感測器22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23可以採用近接開關或紅外線感測器等近接感測器,例如紅外線感測器、霍爾元件或接觸式感應元件,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是採用紅外線感測器並且分別嵌設在該左墊塊14以及該右墊塊15內,透過感測各連桿構造111是否抵靠到左墊塊14或右墊塊15的方式感測該左踏板12或該右踏板13是否被踩踏降至升降動作的下死點。
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是在該左踏板12頂部對應人體左腳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腳跟的踩踏位置,分別結合一左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241、一左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242以及一左腳跟壓力感測器243;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是在該右踏板13對應人體右腳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右腳跟的踩踏位置分別結合一右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251、一右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252以及一右腳跟壓力感測器253,上述各壓力感測器可選用 Tekscan 公司型號為 FlexiForce A502 的壓力感測器。
由於前述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設置各壓力測器的位置,是對應人體腳底主要承受身體重量的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腳跟等三點,因此透過各壓力感測器的訊號接收,能夠使接收者觀察到該踏步機10的使用者在運動過程中腳底主要的壓力分布與變化量,確認使用者的平衡狀態以及施力是否平均,以此作為調整錯誤姿勢、錯誤施力以及改善使用者運動訓練方案的依據。
該控制器21設於該踏步機10的固定位置,例如設置在該底座11的中間固定。該控制器21包括一運算核心單元211以及一訊號輸出構造212,該訊號輸出構造212可選用訊號線或藍牙模組、WIFI模組或RF模組等無線模組,本新型的訊號輸出構造212的無線訊號傳輸是採用藍牙模組。
本新型的左近接感測器22、該右近接感測器23可以為紅外線感測器或霍爾元件或接觸式感應元件,當該控制器21接收該左近接感測器22、該右近接感測器23的訊號時,能夠透過該運算核心單元211內建的比較器判斷紅外線感測器的輸出電位,連同直接由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接收到的數值,將上述多個來源的訊號經由該運算核心單元211的類比多工器、類比數位轉換器轉換後,透過該訊號輸出構造212向外以藍牙無線輸出一由該左近接感測器22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23感測的左右壓力資料A,以及一由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感測的壓力分布資料B。
該主機30可以選用手持行動裝置、筆記型電腦或個人電腦,只要選用的主機30至少包含以下本較佳實施例記載的主機30需要的構造即可。本較佳實施例該主機30是具有揚聲器的個人電腦並包括一主機本體31以及一與該主機本體31電連接的顯示裝置32,當主機30選用手持行動裝置時該顯示裝置32結合在該主機本體31的表面,該主機本體31設有一藍牙接收器311以及一儲存元件312,當該訊號輸出構造212是WIFI模組或RF模組等無線模組時,該藍牙接收器311對應改為WIFI接收器或RF接收器等無線接收器。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主機30透過該藍牙接收器311與該感測裝置20的該訊號輸出構造212訊號連接,使該主機30接收該左右壓力資料A以及該壓力分布資料B的無線訊號,獲得該踏步機10的左踏板12以及右踏板13受使用者踩踏狀態的數值,以及使用者兩腳底踩踏左踏板12以及右踏板13時腳底三點承重的施力數值;該儲存元件312是硬碟並且在內部儲存一個人化測試程式C以及一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
本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使用者進行互動性的踩踏運動鍛鍊時是進行兩階段的程序,包括用於了解使用者自身運動數值的前測程序,以及進行運動鍛鍊的訓練程序。進行前測程序時,該主機30執行該個人化測試程式C分別進行站立測驗、平衡測驗以及踩踏訓練三個測驗。
如圖1至圖3所示,該站立測驗以及該平衡測驗是讓使用者依照顯示在該顯示裝置32的圖片指示,將雙腳站立在該左踏板12以及該右踏板13上維持60秒,利用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感測使用者站立時腳底三點的承重施力分布,主要觀察使用者的平衡狀況,將上述的數據儲存在該該主機30的該儲存元件312內,供後續進行使用者站立狀態的分析。
該平衡測驗是讓使用者依照顯示在該顯示裝置32的圖片指示,將雙腳站立在該左踏板12以及該右踏板13上,在75秒的時間內每15秒以不同方向的外力,例如右側、左側、前測、後側的外力推動使用者使其失去平衡,以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量測使用者每次失去平衡後再找回平衡所花的時間以及腳底三點承重的施力變化;將上述的數據儲存在該主機30的該儲存元件312內,供後續進行使用者失去平衡後再回復立姿狀態的分析。
該踩踏訓練是依照顯示在該顯示裝置32的圖片,指示使用者以雙腳交互地踩踏該左踏板12以及該右踏板13達20次,主要觀察使用者腳底在踩踏時的施力分布及雙腳在進行交替時所花的間隔時間,也就是利用該左近接感測器22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23感測的數據間隔,如圖4所示,得出一交互踩踏該左踏板12與該右踏板13的時間間隔E;並且在交互地踩踏該左踏板12以及該右踏板13的過程中,可藉由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感測到的腳底三點承重的施力變化,觀察使用者的腳底是否有施力偏重於一側的問題,例如下肢舊傷可能引起踏步姿勢不良,造成腳底施力不平均,以此數值作為鍛鍊使用者改善踏步姿勢不良的依據。
進行訓練程序時,該主機30執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起始前,如圖4所示先在該顯示裝置32上顯示的模式選擇40以及參數設定41的介面進行模式與數值的設定。
該模式選擇40包含雙腳模式、左腳模式、右腳模式、左腳隨機模式、右腳隨機模式等五種模式可供選擇,其中雙腳模式的訓練方式為雙腳分別以相同踩踏的維持時間與交互踩踏的間隔時間來踩踏該踏步機10;左、右腳模式的訓練方式為左、右腳踩踏該踏步機10的過程中當輪到左或右腳踩踏時,會在左腳或右腳停留較維持時間長的停留時間的訓練方式;左、右腳隨機模式則是左、右腳踩踏該踏步機10的過程中當輪到左或右腳踩踏時,會在左腳或右腳停留較維持時間長的隨機停留時間。
該參數設定41的參數包含該維持時間411、該間隔時間412、音樂選擇413以及腳底承重三點數值414設定,其中該維持時間411為踩踏該左踏板12或該右踏板13的維持時間;該間隔時間412的參數可直接使用該踩踏訓練中取得的時間間隔E或使用其他固定的數值進行設定,該間隔時間412的長短可以調整訓練的踩踏速度;該音樂選擇413是執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過程中選擇由該主機30的揚聲器撥放的音樂;該腳底承重三點數值414是設定訓練中對於左、右腳底的第一蹠骨壓力、第四至五蹠骨壓力以及腳跟的施力目標值,若在執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訓練過程中,能夠將雙腳的腳底踩踏的施力,也就是使該感測裝置20感測到的腳底三點施力的數值維持在目標值的上下設定範圍內,則可依據符合施力點的多寡獲得不等的訓練加分。
當該主機30執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時,以下用雙腳模式的訓練進行說明,請參看圖2、圖4、圖5以及圖6所示的計分步驟流程圖。在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起始,也就是訓練開始的步驟之後,將一連串的踩踏指示X顯示在該顯示裝置32,該連串的踩踏指示X是在該顯示裝置32顯示一對腳印50,在該對腳印50頂側顯示一截止線51;接著進行腳印移動的步驟,在該截止線51的上方陸續朝該對腳印50依序落下多個由上而下左右交互排列的左腳印52與右腳印53。
在腳印到達定點的步驟中,當左腳印52或右腳印53向下通過該截止線51並各以相同的維持時間411停留在該對腳印50時,為使用者此時踩踏左踏板12或右踏板13的指示,這時該主機30確認接收的左右壓力資料A是否有踩踏正確也就是將對應的左踏板12或右踏板13踩到底,若無則回到腳印到達定點的步驟重覆上述的循環,若有則進行確認腳底承重三點是否有達到加分標準的步驟。
在確認腳底承重三點是否有達到加分標準的步驟中,該主機30讀取該壓力分布資料B,確認左腳底或右腳底的第一蹠骨壓力、第四至五蹠骨壓力以及腳跟等三點的施力,是否至少有一點有符合目標值的上下設定範圍內,若否則得一分並回到腳印到達定點的步驟,將目前為止的分數累計為累計分數54,若是則進行有幾個點達標的步驟,計算有幾點符合目標值的上下設定範圍,在下一個得加分的步驟中,依照一點至三點達標分別得到2分、3分或5分的加分分數55後回到腳印到達定點的步驟重覆上述循環。當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訓練時間結束時,將前述最後的累計分數54與所有的加分分數55相加後得出一總得分數56,其中2分、3分或5分的加分是可以根據設定而調整。
如圖4、圖7所示,當以左腳模式進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訓練時,連串的踩踏指示X中的各個左腳印52落至該對腳印50時,使用者此時踩踏左踏板12停留的時間須至少等於維持時間411;以右腳模式進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訓練時該連串的踩踏指示X的顯示方式依此類推。如圖4、圖8所示,當以左腳隨機模式進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訓練時,連串的踩踏指示X中的各個左腳印52上出現一數字57,各左腳印52停留指示踩踏動作停留的秒數,是以顯示在該左腳印52上的數字57為準,在有數字57的左腳印52落至該對腳印50時,使用者此時踩踏左踏板12停留的時間須至少等於左腳印52上數字57所呈現之秒數;以右腳隨機模式進行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D的訓練時該連串的踩踏指示X的顯示方式依此類推。
本新型透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訓練以及訓練結束後有分數能夠進行分數比較的系統,能夠帶給使用者操作互動式的使用感覺,如此能夠提升使用踏步機10運動時的樂趣,讓使用者尤其是年長的使用者樂於使用本新型進行肌肉訓練尤其是下肢的鍛鍊。
本新型的該平衡訓練裝置60,除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是設為踏步機10以外,如圖9所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也可以將該平衡訓練裝置60設為一地墊61或與地墊61一樣可提供使用者踩踏的板子,這時將該控制器21、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分別設於該地墊61上。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除了能偵測使用者左、右腳底三點施力的數值以外,還能透過偵測使用者的腳踩踏該地墊61的交互狀況,取代原本的左近接感測器22以及右近接感測器23用來偵測使用者左右腳步伐的功能,讓該感測裝置20同樣能輸出所述的左右壓力資料A以及所述的壓力分布資料B至該主機30,用於對使用者進行平衡以及踩踏的訓練;本較佳實施例其餘的構造以及訓練的方法可沿用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對應的構造與方法。
本新型還可進一步設有一手套套件70,該手套套件70在對應該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位置設有一壓力感應器71,該壓力感應器71偵測到的數值能夠以有線或無線的手段輸出至該主機30,當主機30以該壓力分布資料B的數值判斷該使用者失去平衡後,以該壓力感測器71感測使用者手掌或手指位置的壓力,判斷該使用者恢復平衡過程中手部力氣的動作或比例,作為記錄與動作參考的基礎。
本新型的該平衡訓練裝置60,除前述第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是設為踏步機10、地墊61或板子以外,如圖10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也可以將該平衡訓練裝置60設為一滑步機62,該滑步機62設有一左踏板12以及一右踏板13,將該控制器21設於該滑步機62的本體,並將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分別設於該左踏板12以及該右踏板13上。偵測使用者左右腳步伐的功能除了可以使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左近接感測器22與右近接感測器23以外,也可以使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透過偵測使用者的腳交互踩踏左踏板12與右踏板13狀況的手段,來偵測使用者左右腳的步伐;本較佳實施例其餘的構造以及訓練的方法可沿用前述第一或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對應的構造與方法。
本新型的該平衡訓練裝置60,除前述第一、第二或第三較佳實施例是設為踏步機10、地墊61、板子或滑步機62以外,如圖11所示的第四較佳實施例,也可以將該平衡訓練裝置60設為一橢圓機63,該橢圓機63設有一左踏板12以及一右踏板13,將該控制器21設於該橢圓機63的本體,並將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4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25分別設於該左踏板12以及該右踏板13上。偵測使用者左右腳步伐的功能除了可以使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左近接感測器22與右近接感測器23以外,也可以使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透過偵測使用者的腳交互踩踏左踏板12與右踏板13狀況的手段,來偵測使用者左右腳的步伐;本較佳實施例其餘的構造以及訓練的方法可沿用前述第一、第二或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對應的構造與方法。
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主張的權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括在本新型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踏步機
11‧‧‧底座
111‧‧‧連桿構造
12‧‧‧左踏板
13‧‧‧右踏板
14‧‧‧左墊塊
15‧‧‧右墊塊
20‧‧‧感測裝置
21‧‧‧控制器
211‧‧‧運算核心單元
212‧‧‧訊號輸出構造
22‧‧‧左近接感測器
23‧‧‧右近接感測器
24‧‧‧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
241‧‧‧左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
242‧‧‧左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
243‧‧‧左腳跟壓力感測器
25‧‧‧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
251‧‧‧右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
252‧‧‧右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
253‧‧‧右腳跟壓力感測器
30‧‧‧主機
31‧‧‧主機本體
311‧‧‧藍牙接收器
312‧‧‧儲存元件
32‧‧‧顯示裝置
40‧‧‧模式選擇
41‧‧‧參數設定
411‧‧‧維持時間
412‧‧‧間隔時間
413‧‧‧音樂選擇
414‧‧‧腳底承重三點數值
50‧‧‧腳印
51‧‧‧截止線
52‧‧‧左腳印
53‧‧‧右腳印
54‧‧‧累計分數
55‧‧‧加分分數
56‧‧‧總得分數
57‧‧‧數字
60‧‧‧平衡訓練裝置
61‧‧‧地墊
62‧‧‧滑步機
63‧‧‧橢圓機
70‧‧‧手套套件
71‧‧‧壓力感應器
A‧‧‧左右壓力資料
B‧‧‧壓力分布資料
C‧‧‧個人化測試程式
D‧‧‧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
E‧‧‧時間間隔
X‧‧‧連串的踩踏指示
圖1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構造的方塊圖。
圖3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數個測驗的介面示意圖。
圖4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模式選擇以及參數設定的介面示意圖。
圖5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雙腳模式連串的踩踏指示的示意圖。
圖6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計算分數的流程圖。
圖7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左腳模式的踩踏指示的示意圖。
圖8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左腳隨機模式的踩踏指示的示意圖。
圖9是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0是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1是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Claims (11)

  1. 一種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包括:一平衡訓練裝置;一感測裝置,感測該平衡訓練裝置受使用者左右腳踩踏的步伐而發出一左右壓力資料,該感測裝置在該平衡訓練裝置設有一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一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該感測裝置輸出一由該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該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感測的壓力分布資料;以及一主機,與該感測裝置訊號連接而接收該左右壓力資料與該壓力分布資料並執行一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後將一連串的踩踏指示顯示在該主機的一顯示裝置,將接收的該左右壓力資料與該連串的踩踏指示比對,若該踏步機的對應動作與該連串的踩踏指示相符則累計分數,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並以該壓力分布資料進行平衡的感應與訓練。
  2.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平衡訓練裝置是一踏步機,該踏步機設有一底座,在該底座上樞接能夠被交互踩踏的一左踏板以及一右踏板,對應該左踏板與該右踏板的下方,在該底座分別固設一左墊塊以及一右墊塊;所述感測裝置設有一控制器以及分別與該控制器電連接的一左近接感測器以及一右近接感測器,該左近接感測器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分別結合在該左墊塊以及右墊塊,該控制器設於該踏步機並包括一訊號輸出構造,所述的左右壓力資料是由該左近接感測器以及該右近接感測器感測,並且由該訊號構造輸出至所述的主機。
  3. 如請求項2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所述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該 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以及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分別結合在所述左踏板與所述右踏板的頂部。
  4. 如請求項3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壓力分布資料是由所述訊號輸出構造輸出至所述的主機;在所述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前設定一踩踏壓力分布值,在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後計算該壓力分布資料符合該踩踏壓力分布值的符合程度得出一加分分數,當該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結束時將該最後的累計分數與該加分分數相加得出一總得分數。
  5. 如請求項3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左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是在所述左踏板對應人體左腳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腳跟的踩踏位置分別結合一左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一左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以及一左腳跟壓力感測器,所述右腳底承重分布感測構造是在所述右踏板對應人體右腳第一蹠骨、第四至五蹠骨以及右腳跟的踩踏位置分別結合一右腳第一蹠骨壓力感測器、一右腳第四至五蹠骨壓力感測器以及一右腳跟壓力感測器。
  6. 如請求項2至5任一項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左近接感測器以及所述右近接感測器分別是紅外線感測器、霍爾元件或接觸式感應元件,所述訊號輸出構造是藍牙模組、WIFI模組或RF模組,所述主機設有一藍牙接收器、Wifi接收器或RF接收器,透過該藍牙接收器、該Wifi接收器或該RF接收器與該訊號輸出構造無線地訊號連接。
  7. 如請求項2至5任一項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連串的踩踏指示是在所述顯示裝置顯示一對腳印,在該對腳印頂側顯示一截止 線,在該截止線上方陸續朝該對腳印依序落下多個由上而下左右交互排列的左腳印與右腳印,當其中一左腳印向下通過該截止線為此時踩踏所述左踏板的指示,當其中一右腳印向下通過該截止線為此時踩踏所述右踏板的指示。
  8. 如請求項7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連串的踩踏指示中,所述各左腳印或所述各右腳印向下通過所述截止線後停留在該對腳印表示踩踏動作停留在所述左踏板或該右踏板的指示,前述踩踏動作停留的秒數以數字顯示在該左腳印或該右腳印。
  9. 如請求項7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在所述互動式平衡練習訓練程式起始前由所述主機執行一個人化測試程式,該個人化測試程式是在所述顯示裝置顯示一交互踩踏指示,同時接收所述左右壓力資料計算出一交互踩踏該左踏板與該右踏板的時間間隔,所述踩踏指示依據該時間間隔設定所述左腳印與所述右腳印向下通過所述截止線的交互通過時間。
  10.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所述的平衡訓練裝置是地墊、板子、踏步機、滑步機或橢圓機。
  11. 如請求項1之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其中進一步設有一手套套件,該手套套件在對應該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位置設有一壓力感應器,當以所述的壓力分布資料判斷該使用者失去平衡時,以該壓力感測器感測手掌或手指位置的壓力,判斷該使用者恢復平衡過程中透過手部的動作或比例,作為記錄與動作參考的基礎。
TW108207001U 2019-05-31 2019-05-31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TWM585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001U TWM585130U (zh) 2019-05-31 2019-05-31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001U TWM585130U (zh) 2019-05-31 2019-05-31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130U true TWM585130U (zh) 2019-10-21

Family

ID=69053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001U TWM585130U (zh) 2019-05-31 2019-05-31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5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1351B2 (en) Exercise treadmill
US10258823B2 (en) Instrumented total body recumbent cross trainer system
JP4990719B2 (ja) 健康測定装置
JP3871247B2 (ja) 運動能力の評価が可能な重心検出装置
TWI438018B (zh) 人體下肢力學行為評估系統與方法
CN105056481B (zh) 一种基于肌肉质量测定的智能化力量训练器械及训练方法
JP6845534B2 (ja) 情報提供装置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KR102093185B1 (ko) 버그 균형 검사장치 및 방법
JP4959260B2 (ja) 下肢訓練装置
EP3600576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lvic floor training
JPWO2009093631A1 (ja) 重心バランス判定装置
JPH0355077A (ja) 足底圧検出装置
CN109224397B (zh) 一种用于测量身体素质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1578609B1 (ko) 하지 근력 측정 시스템
KR101092078B1 (ko) 하지 근력 평가 및 훈련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9247930B (zh) 一种包括台阶测试仪的系统及使用方法
TWM585130U (zh) 互動式平衡量測與訓練系統
JP4686308B2 (ja) 下肢訓練装置
TWI400063B (zh) Body fitness testing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degradation indicators
US20220152384A1 (en) Biometric measurement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08962374B (zh) 使用一体化体检系统进行测试和训练的方法
CN109222898B (zh) 一体化体质检测的系统
TWI429471B (zh) 高爾夫球訓練裝置
JP6220430B2 (ja) 転倒リスク評価装置
JP2003275340A (ja) 肢体能力退行予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