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2171U -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 Google Patents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2171U
TWM582171U TW108203297U TW108203297U TWM582171U TW M582171 U TWM582171 U TW M582171U TW 108203297 U TW108203297 U TW 108203297U TW 108203297 U TW108203297 U TW 108203297U TW M582171 U TWM582171 U TW M5821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bank
host
smart contrac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嘉惠
Original Assignee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3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217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2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2171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透過提供財金端主機、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以便在跨行交易未完成時,根據FXML交易訊息生成相應的智能合約,並且將智能合約發布在區塊鏈網路以觸發事件,當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偵測到事件被觸發後,查詢付款人及收款人的聯繫訊息以同時通知付款人及收款人,用以達到提高跨行交易的透明性之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
本創作涉及一種通知系統,特別是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普及與蓬勃發展,各種電子化交易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最常見的應用之一便是透過網路進行跨行交易。
一般而言,傳統的跨行交易是指跨越不同銀行單位的金融交易,必要時仍須使用紙本傳真確認交易結果。然而,使用紙本傳真確認交易結果的方式,將造成三方覆核時間過長,導致無法即時提供客戶交易結果,進而使得交易效率不佳。
有鑑於此,便有廠商提出完全藉由網路來確認跨行交易的結果的技術,以便客戶能夠即時得知交易結果。如此一來,即可大幅提升交易效率。但是,此方式僅能提供跨行交易的付款人得知交易結果,而跨行交易的收款人則無從得知交易結果,導致收款人容易因資訊不對等而遭受蒙蔽或詐騙的情況。故具有跨行交易的透明性不佳之問題。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跨行交易的透明性不佳之問題,因此實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本創作揭露一種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
首先,本創作揭露一種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應用在執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網路,此系統包含:財金端主機、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其中,財金端主機包含:初始模組、傳輸模組、發布模組及執行模組。所述初始模組用以於初始時,預先透過中央處理單元執行區塊鏈交易發布第一智能合約以供儲存多筆交易未完成訊息,每一筆交易未完成訊息皆包含轉入帳號、轉出帳號及合約地址;傳輸模組連接初始模組,用以透過網路介面卡接收及轉送FXML交易資料,其中,FXML交易資料包含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發布模組連接傳輸模組,用以在偵測到FXML交易資料為未完成交易時,中央處理單元根據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生成對應的第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區塊鏈交易以發布此第二智能合約及獲得對應的合約地址;以及執行模組連接發布模組,用以透過中央處理單元執行第一智能合約的儲存函式,將第二智能合約對應的合約地址、FXML交易資料包含的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一併儲存至第一智能合約作為交易未完成訊息其中之一,以及在儲存完成時觸發回報事件。
接著,所述付款銀行端主機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之一,用以在進行跨行交易時,傳送FXML交易資料至財金端主機,以及在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出帳號查詢付款人聯繫訊息,再根據付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付款人。
至於所述收款銀行端主機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之一,用以在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入帳號查詢收款人聯繫訊息,再根據收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收款人。
本創作所揭露之系統如上,與先前技術的差異在於本創作是透過提供財金端主機、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以便在跨行交易未完成時,根據FXML交易訊息生成相應的智能合約,並且將智能合約發布在區塊鏈網路以觸發事件,當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偵測到事件被觸發後,查詢付款人及收款人的聯繫訊息以同時通知付款人及收款人。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本創作可以達成提高跨行交易的透明性之技術功效。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藉此對本創作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在說明本創作所揭露之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之前,先對本創作所應用的環境作說明,本創作是應用在執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網路中,在區塊鏈網路中的計算機設備皆可視為區塊鏈節點(或簡稱為節點),所述區塊鏈節點透過點對點(Peer to Peer, P2P)方式連接,並且用以處理區塊鏈交易(Blockchain Transactions)。在實際實施上,計算機設備可為伺服器、電腦主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等,用以執行電腦程式指令,例如:區塊鏈程式「Ethereum」。另外,文中所述的「第一智能合約」及「第二智能合約」等等皆是指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所述智能合約是指依據既定的條件及傳輸的資訊來驅動執行指令的電腦程式,在實際實施上,所述智能合約係透過程式語言,例如:Solidity、Serpent、LLL、EtherScript、Sidechain等等來撰寫,其可包含各種不同的函式(Function)、事件(Event)、參數狀態等等,以區塊鏈程式「Ethereum」為例,其智能合約是經編譯後得到二進位編碼及應用二進位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以便將智能合約廣播至區塊鏈網路,等候礦工(Miner)將智能合約放上區塊鏈並得到相應的地址,至此即透過區塊鏈交易完成智能合約的發布。之後,各節點便可根據此地址執行相應的智能合約,並且藉由不同的指令來改變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的狀態以及偵測事件是否被觸發。在實際實施上,執行(或稱為呼叫)函式可以同時帶入通用唯一識別碼(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UUID)及合約地址,並且將合約地址儲存在以UUID指定的陣列位置。
以下配合圖式對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做進一步說明,請先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之系統方塊圖,應用在執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網路10,此系統包含:財金端主機11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在實際實施上,所述財金端主機11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皆為區塊鏈網路10中的節點(Node),同時也是計算機設備,並且彼此之間以P2P方式相互連接。具體而言,財金端主機110是位於財金單位的計算機設備、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是位於付款銀行的計算機設備、收款銀行端主機則是位於收款銀行的計算機設備,這些計算機設備除了能夠處理FXML交易資料之外,還基於區塊鏈網路10組成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僅允許獲得授權的機構,即:財金單位、收款銀行及付款銀行,在區塊鏈上讀寫及發布智能合約。
所述財金端主機110包含:初始模組111、傳輸模組112、發布模組113及執行模組114。其中,所述初始模組111用以於初始時,預先在區塊鏈網路10發布第一智能合約以供儲存多筆交易未完成訊息,每一筆交易未完成訊息皆包含轉入帳號、轉出帳號及合約地址。所述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是指未完成的跨行交易之交易雙方的銀行帳號,所述合約地址則是根據未完成交易所生成的第二智能合約的合約地址。換句話說,後續所發生的跨行交易在未完成時,會將交易雙方的銀行帳號及生成的第二智能合約的合約地址記載在第一智能合約。
所述傳輸模組112連接初始模組111,用以接收及轉送FXML交易資料,其中,FXML交易資料包含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所述FXML交易資料是指金融XML,也就是應用在金融交易的可延伸標記式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提供跨銀行的收付款轉帳的資金調撥。在實際實施上,所述財金端主機11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均能夠處理及傳輸FXML交易資料,以便實現跨行交易。
所述發布模組113連接傳輸模組112,用以在偵測到FXML交易資料為未完成交易時,根據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生成對應的第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區塊鏈交易以發布此第二智能合約及獲得對應的合約地址。換句話說,發布模組113是將未完成交易的FXML交易資料轉換為能夠儲存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並且透過區塊鏈交易的方式發布在區塊鏈網路10。在實際實施上,為了維持交易資料的隱私性,發布模組113可先對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進行加密後,再生成相應的第二智能合約,當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根據合約地址查詢到相應的第二智能合約時,需要先傳送至財金端主機110以進行解密,再由財金端主機110將解密結果以傳輸層安全性協定傳輸至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如此一來,可避免以明碼的方式在區塊鏈上儲存交易資料。
所述執行模組114連接發布模組113,用以執行第一智能合約的儲存函式,將第二智能合約對應的合約地址、FXML交易資料包含的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一併儲存至第一智能合約作為其中一個交易未完成訊息,以及在儲存完成時觸發回報事件。在實際實施上,所述儲存函式及回報事件皆為第一智能合約中的功能函式及事件,當執行功能函式時,會改變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的狀態,並且在執行完成後,將觸發事件以使區塊鏈網路10中的所有節點皆能得知狀態的改變。要補充說明的是,由於在跨行交易未完成時,會執行第一智能合約的儲存函式,將相關資料(如:第二智能合約對應的合約地址、FXML交易資料中所包含的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一併儲存在第一智能合約作為交易未完成訊息。這個儲存函式在儲存完成時會觸發回報事件,以便區塊鏈網路中的各節點,在偵測到這個回報事件被觸發後,即時得知當前有一筆跨行交易未完成。換句話說,這個回報事件就是用來告訴各節點當前有一筆跨行交易未完成。
另外,所述付款銀行端主機120為區塊鏈網路10的節點之一,用以在進行跨行交易時,傳送FXML交易資料至財金端主機110,以及在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出帳號查詢付款人聯繫訊息,再根據付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付款人。在實際實施上,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可根據轉出帳號篩選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舉例來說,可透過轉出帳號中的銀行代碼排除掉包含其它銀行的轉出帳號之交易未完成訊息。接著,根據篩選出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合約地址,自相應的第二智能合約載入FXML交易資料以重新生成一個FXML再次交易資料,並且將生成的FXML再次交易資料傳送至財金端主機110以進行跨行交易。
至於所述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同樣為區塊鏈網路10的節點之一,用以在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入帳號查詢收款人聯繫訊息,再根據收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收款人。在實際實施上,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皆可包含客戶資料庫,所述客戶資料庫儲存多筆客戶資料,每一筆客戶資料包含轉出帳號及付款人聯繫訊息,或包含轉入帳號及收款人聯繫訊息,以供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查詢對應轉出帳號的付款人聯繫訊息,或供收款銀行端主機130查詢對應轉入帳號的收款人聯繫訊息。至於所述付款人聯繫訊息及收款人聯繫訊息皆可包含連結參數值,用以在傳送通知訊息前,先載入連結參數值以與即時通訊程式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建立連結,再將通知訊息傳送至即時通訊程式以作為即時通訊信息,其中,所述連結參數值包含應用程式介面的統一資源標識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及授權權杖(Token)。特別要說明的是,當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時,所述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皆可根據其中的合約地址自相應的第二智能合約載入FXML交易資料,並且將此FXML交易資料當中記載的轉出帳號、轉入帳號、金額、交易訊息等等一併作為通知訊息的內容。
特別要說明的是,在實際實施上,本創作所述的各模組皆可利用各種方式來實現,包含軟體、硬體或其任意組合,例如,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各模組可利用軟體及硬體或其中之一來實現,除此之外,本創作亦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基於硬體來實現,例如,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模組可以透過積體電路晶片、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複雜可程式邏輯裝置(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來實現。本創作可以是系統及/或電腦程式。電腦程式可以包括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上載有用於使處理器實現本創作的各個方面的電腦可讀程式指令,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儲存由指令執行設備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設備。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以是但不限於電儲存設備、磁儲存設備、光儲存設備、電磁儲存設備、半導體儲存設備或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的更具體的例子(非窮舉的列表)包括:硬碟、隨機存取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光碟、軟碟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此處所使用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不被解釋爲瞬時信號本身,諸如無線電波或者其它自由傳播的電磁波、通過波導或其它傳輸媒介傳播的電磁波(例如,通過光纖電纜的光信號)、或者通過電線傳輸的電信號。另外,此處所描述的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可以從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下載到各個計算/處理設備,或者通過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區域網路、廣域網路及/或無線網路下載到外部電腦設備或外部儲存設備。網路可以包括銅傳輸電纜、光纖傳輸、無線傳輸、路由器、防火牆、交換器、集線器及/或閘道器。每一個計算/處理設備中的網路卡或者網路介面從網路接收電腦可讀程式指令,並轉發此電腦可讀程式指令,以供儲存在各個計算/處理設備中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執行本創作操作的電腦程式指令可以是組合語言指令、指令集架構指令、機器指令、機器相關指令、微指令、韌體指令、或者以一種或多種程式語言的任意組合編寫的原始碼或目的碼(Object Code),所述程式語言包括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如:Common Lisp、Python、C++、Objective-C、Smalltalk、Delphi、Java、Swift、C#、Perl、Ruby與PHP等,以及常規的程序式(Procedural)程式語言,如:C語言或類似的程式語言。計算機可讀程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電腦(或稱為主機)上執行、部分地在電腦上執行、作爲一個獨立的軟體執行、部分在客戶端電腦上部分在遠端電腦上執行、或者完全在遠端電腦或伺服器上執行。
請參閱「第2A圖」及「第2B圖」,「第2A圖」及「第2B圖」為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方法之方法流程圖,應用在執行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網路10,其步驟包括:提供財金端主機11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作為區塊鏈網路10的節點,其中,財金端主機110預先發布第一智能合約以供儲存多筆交易未完成訊息,每一筆交易未完成訊息皆包含轉入帳號、轉出帳號及合約地址(步驟210);當進行跨行交易時,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傳送FXML交易資料至財金端主機110,由財金端主機110將FXML交易資料轉送至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其中,FXML交易資料包含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步驟220);當財金端主機110偵測到FXML交易資料為未完成交易時,根據此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生成對應的第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區塊鏈交易以發布此第二智能合約及獲得對應的合約地址(步驟230);財金端主機110執行第一智能合約的儲存函式,用以將第二智能合約對應的合約地址、FXML交易資料包含的轉入帳號及轉出帳號一併儲存至第一智能合約作為交易未完成訊息其中之一,以及在儲存完成時觸發回報事件(步驟24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其中,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出帳號查詢付款人聯繫訊息,並且根據此付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付款人,收款銀行端主機130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入帳號查詢收款人聯繫訊息,並且根據此收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收款人(步驟250)。透過上述步驟,即可透過提供財金端主機11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作為區塊鏈網路10的節點,以便在跨行交易未完成時,根據FXML交易訊息生成相應的智能合約,並且將智能合約發布在區塊鏈網路10以觸發事件,當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偵測到事件被觸發後,查詢付款人及收款人的聯繫訊息以同時通知付款人及收款人。
另外,如「第2B圖」所示意,在步驟250之後,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可根據轉出帳號篩選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篩選出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合約地址,自相應的第二智能合約載入FXML交易資料以重新生成FXML再次交易資料,並且將此FXML再次交易資料傳送至財金端主機110以進行跨行交易(步驟251)。要補充說明的是,步驟240及步驟250中提及的回報事件是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技術,如前所述,事件和函式都是智能合約的一部分,只不過在文中將儲存函式所觸發的事件定義為「回報事件」。
以下配合「第3圖」及「第4圖」以實施例的方式進行如下說明,請先參閱「第3圖」,「第3圖」為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之循序圖。初始時,財金端主機110、付款銀行端主機120及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基於區塊鏈技術組成聯盟鏈(即:區塊鏈網路10的一種),接著,財金端主機110會先發布第一智能合約,以便透過此第一智能合約記錄後續跨行交易失敗時所產生的第二智能合約的合約地址、轉出帳號及轉入帳號等等。當付款人欲透過付款銀行支付金額給收款人的收款銀行以進行跨行交易時,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會傳送相應的FXML交易資料至財金端主機110,再由財金端主機110將此FXML交易資料傳送至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假設未完成交易,財金端主機110將接收到來自收款銀行端主機130所回應的FXML交易資料,接著再轉送至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此FXML交易資料中會記載「未完成交易」。除此之外,財金端主機110還會根據這個記載為未完成交易的FXML交易資料來生成相應的第二智能合約,以及執行第一智能合約中的儲存函式將第二智能合約的合約地址、FXML交易資料中的轉出帳號及轉入帳號一併儲存至第一智能合約,進而觸發回報事件。此時,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會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故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接著,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出帳號查詢付款人聯繫訊息,並且根據此付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付款人。另一方面,收款銀行端主機130同樣也會偵測到回報事件被觸發,並且自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以及根據載入的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轉入帳號查詢款人聯繫訊息,並且根據此收款人聯繫訊息傳送通知訊息以通知收款人。至此,雖然跨行交易未完成,但是無論是付款人或收款人皆能得到通知,避免以往收款人無法得知交易結果而被蒙蔽或詐騙的情況,進而有效提升跨行交易的透明性。
如「第4圖」所示意,「第4圖」為應用本創作以即時通訊信息通知交易雙方之示意圖。假設付款人聯繫訊息及收款人聯繫訊息皆包含連結參數值,那麼在傳送通知訊息前,可先載入連結參數值與即時通訊程式的API建立連結,再將通知訊息傳送至即時通訊程式以作為即時通訊信息。舉例來說,假設付款人在轉帳視窗400的輸入區塊411鍵入轉入帳號及金額,並且點選轉帳元件412進行跨行交易,當反饋的交易結果為交易未完成時,付款銀行端主機120會載入付款人聯繫訊息的連結參數以與付款人的即時通訊程式420的API建立連結,再將通知訊息透過API傳送至即時通訊程式420以作為即時通訊信息421,即時提供付款人瀏覽。同時,收款銀行端主機130也會載入收款人聯繫訊息的連結參數以與收款人的即時通訊程式430的API建立連結,再將通知訊息透過API傳送至即時通訊程式430以作為即時通訊信息431,即時提供收款人瀏覽。至此,付款人及收款人皆能即時獲得通知訊息。
綜上所述,可知本創作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透過提供財金端主機、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以便在跨行交易未完成時,根據FXML交易訊息生成相應的智能合約,並且將智能合約發布在區塊鏈網路以觸發事件,當付款銀行端主機及收款銀行端主機偵測到事件被觸發後,查詢付款人及收款人的聯繫訊息以同時通知付款人及收款人,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進而達成提高跨行交易的透明性之技術功效。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區塊鏈網路
110‧‧‧財金端主機
111‧‧‧初始模組
112‧‧‧傳輸模組
113‧‧‧發布模組
114‧‧‧執行模組
120‧‧‧付款銀行端主機
130‧‧‧收款銀行端主機
400‧‧‧轉帳視窗
411‧‧‧輸入區塊
412‧‧‧轉帳元件
420、430‧‧‧即時通訊程式
421、431‧‧‧即時通訊信息
步驟210‧‧‧提供一財金端主機、一付款銀行端主機及一收款銀行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其中,該財金端主機預先發布一第一智能合約以供儲存多筆交易未完成訊息,每一筆交易未完成訊息皆包含一轉入帳號、一轉出帳號及一合約地址
步驟220‧‧‧當進行跨行交易時,該付款銀行端主機傳送一FXML交易資料至該財金端主機,由該財金端主機將該FXML交易資料轉送至該收款銀行端主機,其中,該FXML交易資料包含該轉入帳號及該轉出帳號
步驟230‧‧‧當該財金端主機偵測到該FXML交易資料為未完成交易時,根據該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生成對應的一第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區塊鏈交易以發布該第二智能合約及獲得對應的該合約地址
步驟240‧‧‧該財金端主機執行該第一智能合約的一儲存函式,用以將該第二智能合約對應的該合約地址、該FXML交易資料包含的該轉入帳號及該轉出帳號一併儲存至該第一智能合約作為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其中之一,以及在儲存完成時觸發一回報事件
步驟250‧‧‧該付款銀行端主機及該收款銀行端主機偵測到該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該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其中,該付款銀行端主機根據載入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該轉出帳號查詢一付款人聯繫訊息,並且根據該付款人聯繫訊息傳送一通知訊息以通知付款人,該收款銀行端主機根據載入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該轉入帳號查詢一收款人聯繫訊息,並且根據該收款人聯繫訊息傳送該通知訊息以通知收款人
步驟251‧‧‧該付款銀行端主機根據該轉出帳號篩選載入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篩選出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所述合約地址,自相應的該第二智能合約載入該FXML交易資料以重新生成一FXML再次交易資料,並且將該FXML再次交易資料傳送至該財金端主機以進行跨行交易
第1圖為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之系統方塊圖。 第2A圖及第2B圖為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方法之方法流程圖。 第3圖為本創作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之循序圖。 第4圖為應用本創作以即時通訊信息通知交易雙方之示意圖。

Claims (5)

  1. 一種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應用在執行智能合約的一區塊鏈網路,該系統包含:一財金端主機,該財金端主機為該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之一,該財金端主機包含:一初始模組,用以於初始時,預先透過一中央處理單元執行區塊鏈交易發布一第一智能合約以供儲存多筆交易未完成訊息,每一筆交易未完成訊息皆包含一轉入帳號、一轉出帳號及一合約地址;一傳輸模組,連接該初始模組,用以透過網路介面卡接收及轉送一FXML交易資料,其中,該FXML交易資料包含該轉入帳號及該轉出帳號;一發布模組,連接該傳輸模組,用以在偵測到該FXML交易資料為未完成交易時,該中央處理單元根據該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生成對應的一第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區塊鏈交易以發布該第二智能合約及獲得對應的該合約地址;以及一執行模組,連接該發布模組,用以透過該中央處理單元執行該第一智能合約的一儲存函式,將該第二智能合約對應的該合約地址、該FXML交易資料包含的該轉入帳號及該轉出帳號一併儲存至該第一智能合約作為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其中之一,以及在儲存完成時觸發一回報事件; 一付款銀行端主機,該付款銀行端主機為該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之一,用以在進行跨行交易時,傳送該FXML交易資料至該財金端主機,以及在偵測到該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該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載入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該轉出帳號查詢一付款人聯繫訊息,再根據該付款人聯繫訊息傳送一通知訊息以通知付款人;以及一收款銀行端主機,該收款銀行端主機為該區塊鏈網路的節點之一,用以在偵測到該回報事件被觸發後,自該第一智能合約中載入新增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載入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該轉入帳號查詢一收款人聯繫訊息,再根據該收款人聯繫訊息傳送該通知訊息以通知收款人。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其中該付款銀行端主機根據該轉出帳號篩選載入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並且根據篩選出的所述交易未完成訊息中的所述合約地址,自相應的該第二智能合約載入該FXML交易資料以重新生成一FXML再次交易資料,並且將該FXML再次交易資料傳送至該財金端主機以進行跨行交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其中該付款銀行端主機及該收款銀行端主機皆包含一客戶資料庫,所述客戶資料庫儲存多筆客戶資料,每一筆客戶資料包含該轉出帳號及該付款人聯繫訊息,或包含該轉入帳號及該收款人聯繫訊息,以供該付款銀行端主機查詢對應該轉出帳號的該付款 人聯繫訊息,或供該收款銀行端主機查詢對應該轉入帳號的該收款人聯繫訊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其中該發布模組先對該FXML交易資料的內容進行加密後,再生成相應的該第二智能合約,當該付款銀行端主機及該收款銀行端主機根據該合約地址查詢到相應的該第二智能合約時,先傳送至該財金端主機以進行解密,再由該財金端主機將解密結果以傳輸層安全性協定傳輸至該付款銀行端主機及該收款銀行端主機。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其中該付款人聯繫訊息及該收款人聯繫訊息皆包含至少一連結參數值,用以在傳送該通知訊息前,先載入所述連結參數值以與一即時通訊程式的一應用程式介面建立連結,再將該通知訊息傳送至該即時通訊程式以作為一即時通訊信息,其中,所述連結參數值包含該應用程式介面的統一資源標識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及授權權杖(Token)。
TW108203297U 2019-03-19 2019-03-19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WM582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297U TWM582171U (zh) 2019-03-19 2019-03-19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297U TWM582171U (zh) 2019-03-19 2019-03-19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2171U true TWM582171U (zh) 2019-08-11

Family

ID=6831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297U TWM582171U (zh) 2019-03-19 2019-03-19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2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970B (zh) * 2019-03-19 2020-06-21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970B (zh) * 2019-03-19 2020-06-21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298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ommodity contracts market using a secure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ledger
TWI772654B (zh) 跨區塊鏈第三方仲裁履約保證系統及其方法
WO2021239070A1 (zh) 在联盟链网络中创建节点组、基于节点组的交易方法
JP2019153260A (ja) 共有経済のための分散型台帳装置及び分散型台帳方法
CN111857888B (zh) 一种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7151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real-tim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ing API calls
US2022030091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real-tim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ing a routing decision model
TWI696970B (zh) 基於區塊鏈的跨行交易失敗通知系統及其方法
CN111369257A (zh) 通过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实现资产代扣的方法与装置
US20230196351A1 (en) Transaction tra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blockchain
TWM582171U (zh) Inter-row transact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WM593602U (zh) 基於跨鏈且非託管實體的履約保證交易系統
WO202324499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network congestion on blockchain networks by supporting blockchain operations through off-chain interactions
WO2022183913A1 (zh) 基于区块链的物权交互
KR20210068039A (ko) 거래 시스템을 구현하는 네트워크 노드들의 서브세트 내의 컨텍스트 기반 필터링
WO2022166557A1 (zh) 基于区块链的仓单处理方法及仓单处理系统
US116820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real-time reconciliation and notification of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KR102095046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사용자 정보 공유를 위한 분산 원장 장치 및 분산 원장 방법
KR102094938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콘텐츠 유통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KR20230040996A (ko) 피어 투 피어(p2p) 통신을 통한 암호화된 다크 메시징 연속성 및 입찰 협상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816240B1 (en) Self-modifying data containers for improved data security
US202400073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blockchain operations involving on chain and off chain interactions
CN117836792A (zh) 根据动态确定的转账执行日期执行实时电子交易的系统和方法
TW202228057A (zh) 線上貸款即時對保系統及其方法
CN115564413A (zh) 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支付方法、平台、终端及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