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549U -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549U
TWM580549U TW108202876U TW108202876U TWM580549U TW M580549 U TWM580549 U TW M580549U TW 108202876 U TW108202876 U TW 108202876U TW 108202876 U TW108202876 U TW 108202876U TW M580549 U TWM580549 U TW M5805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disposed
ring wall
chassis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2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裕心
王于華
Original Assignee
王裕心
王于華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裕心, 王于華 filed Critical 王裕心
Priority to TW108202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549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549U/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飲水瓶防漏結構,包括:瓶口盤及吸嘴; 瓶口盤具有底盤、內環壁、外環壁及導引管,底盤開設孔洞,內環壁圍設於底盤頂部並構成腔室,孔洞與腔室相通,外環壁設於底盤頂部並環繞於內環壁之外圍,外環壁與內環壁之間構成溝槽,導引管設於底盤之底部並與孔洞相通; 吸嘴具有吸管及密封部,吸管延伸至腔室中並具有阻擋部及通道,阻擋部設於通道中並開設第一縫隙,密封部環設於吸管外圍,密封部設置於瓶口盤上並封蓋於腔室與溝槽的開口 ;藉由吸嘴封蓋於使瓶口盤上,使腔室及溝槽呈密封狀態,液體便無法進入腔室及溝槽中流出,達到防漏之功能。

Description

飲水瓶防漏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飲水瓶防漏結構,特別係一種當飲水瓶傾倒時可防止液體漏出的飲水瓶防漏結構。
飲水瓶為人們日常使用和外出攜帶的飲水容器,當口渴的時候,可藉由傾倒飲水瓶的方式,使飲水瓶內的液體流出而飲用。
習知的飲水瓶主要包括一瓶體及一瓶蓋,瓶體的瓶口設有螺紋,瓶蓋螺蓋於瓶體的瓶口上,藉由擰緊瓶蓋的方式以防止飲水瓶漏水。當需要飲水時,藉由將瓶蓋旋離瓶體,並使瓶體傾倒後,即可透過瓶口飲用。
為了方便使用者飲用瓶內的飲料,市面上亦有進一步於瓶蓋上設置一吸管的結構,藉由吸吮之方式飲用瓶內的飲料。惟,由於增設了吸管,因此為了避免飲水瓶於傾倒時造成飲水瓶內的液體漏出,一般會增設一杯蓋於瓶蓋上。
然而,當有水的飲水瓶被意外碰倒或傾置時,瓶內的水往往還是會從瓶體與瓶蓋之間或者從吸管的洞口流出,造成漏水之情形產生,輕則弄濕衣服或桌面,嚴重者可能造成手機等電器用品毀壞,所述缺失時有改善之必要。
基於上述理由,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飲水瓶防漏結構,可防止液體從傾倒的飲水瓶中流出。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飲水瓶防漏結構,設置於一瓶體之一瓶口上,包括:一瓶口盤及一吸嘴。
瓶口盤具有一底盤、一內環壁、一外環壁及一導引管,底盤開設一孔洞,內環壁圍繞設置於底盤之頂部並且構成一腔室,孔洞與腔室相通,外環壁設置於底盤之頂部並且環繞於內環壁之外圍,外環壁與內環壁之間構成一溝槽,導引管設置於底盤之底部並且與孔洞相通。
吸嘴具有一吸管及一密封部,吸管延伸至腔室中並且具有一阻擋部及一通道,阻擋部設置於通道中並且開設至少一第一縫隙,密封部環繞設置於吸管的外圍,密封部設置於瓶口盤上並且封蓋於腔室的開口與溝槽的開口。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底盤具有一向下凹陷之錐面,錐面之中央開設孔洞。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底盤開設一通氣孔,通氣孔與溝槽相通,吸嘴更包括一透氣部,透氣部設置於密封部,位於溝槽上方,並且具有一第二縫隙。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阻擋部開設二第一縫隙,可為十字形或V形。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吸管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阻擋部設置於吸管之第一端或吸管之第二端。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結合環,吸嘴的密封部更包括一凹陷部,結合環組接於凹陷部,藉由結合環螺固於瓶口,從而吸嘴及瓶口盤固設於瓶口上。
其中,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杯蓋,杯蓋之杯緣呈波浪形,結合環之外緣具有一卡合部,結合環之卡合部的形狀對應杯蓋之杯緣的形狀,當杯蓋蓋設於結合環時,杯蓋的杯緣卡合於結合環的卡合部。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軟管,軟管與導引管連接,其中,軟管之長度大於瓶體之長度。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環形墊片,設置於瓶口盤與瓶體之瓶口之間。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手把,具有一套環及至少一把手部,套環同軸地套設於瓶體,把手部設置於套環周圍。
本創作的功效在於,藉由吸嘴封蓋於瓶口盤上的腔室及溝槽,所以當液體流至瓶口盤的腔室中時,液體會因內環壁及密封部阻擋而不會流至溝槽中;以及透過孔徑較小的通氣孔,使液體因表面張力而不會滲入溝槽,且若有進入,也僅為少量之液體,其中,即便液體滲入溝槽中,也會因阻擋部蓋設於溝槽之開口而不會從吸嘴與瓶口盤間滲漏;再者,透過吸管內的阻擋部可進一步的防止吸管內所殘留的液體漏出,達到防漏之功能。
更進一步地,藉由設置於瓶口盤與瓶體之瓶口之間的環形墊片,以防止液體從瓶體與瓶口盤之間流出,且可當需拆卸瓶口盤時,可利於使用者迅速將瓶口盤拆起。
此外,透過長度較長的軟管,使軟管尾端可彎曲於瓶體的底部。當裝有液體的瓶體傾倒或倒置時,軟管尾端高於液體之水面,瓶體內的液體便無法進入軟管,達到防止逆流之功能。
10‧‧‧瓶口盤
11‧‧‧底盤
111‧‧‧孔洞
12‧‧‧內環壁
13‧‧‧外環壁
14‧‧‧導引管
15‧‧‧腔室
16‧‧‧溝槽
17‧‧‧通氣孔
50‧‧‧吸嘴
51‧‧‧吸管
511‧‧‧第一端
512‧‧‧第二端
52‧‧‧阻擋部
521‧‧‧第一縫隙
53‧‧‧通道
55‧‧‧密封部
551‧‧‧透氣部
552‧‧‧第二縫隙
56‧‧‧結合環
561‧‧‧凹陷部
70‧‧‧杯蓋
71‧‧‧卡合部
80‧‧‧瓶體
81‧‧‧瓶口
90‧‧‧軟管
91‧‧‧環形墊片
92‧‧‧手把
921‧‧‧套環
922‧‧‧把手部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瓶口盤的立體圖;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吸嘴的側剖視圖;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吸嘴的上視圖;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側剖視圖;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使用示意圖;圖8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吸嘴的側剖視圖;圖9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10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組合圖;以及圖11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可據以實施本創作。
圖1及圖2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組合圖及立體分解圖。如圖1及2所示,本創作將提供一種飲水瓶防漏結構,設置於一瓶體80之一瓶口81上,包括:一瓶口盤10及一吸嘴50;以下針對各個零件進行細部解說。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瓶口盤10的立體圖及。如圖3所示,瓶口盤10具有一底盤11、一內環壁12、一外環壁13及一導引管14;底盤11開設一孔洞111,內環壁12圍繞設置於底盤11之頂部並且構成一腔室15,孔洞111與腔室15相通,外環壁13設置於底盤11之頂部並且環繞於內環壁12之外圍,使外環壁13與內環壁12之間構成一溝槽16,導引管14設置於底盤11之底部並且與孔洞111相通。
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底盤11對應腔室15的部分具有一向下凹陷之錐面,錐面之中央開設該孔洞111;藉由向下凹陷之錐面可使腔室15內的液體集中至錐面之中央,進而使液體從孔洞111流下。
圖4及圖5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吸嘴50的側剖視圖及上視圖。如圖4及圖5所示,吸嘴50具有一吸管51及一密封部55;吸管51具有一第一端511及一第二端512,吸管51之第二端512延伸至腔室15中,吸管51更包括一阻擋部52及一通道53,阻擋部52設置於吸管51之第一端511的通道53中並且開設二條第一縫隙521,密封部55環繞設置於吸管51的外圍,密封部55設置於瓶口盤10上並且封蓋於腔室15的開口與溝槽16的開口。
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底盤11對應溝槽16的部分進一步開設一通氣孔17,通氣孔17與溝槽16相通;較佳地,吸嘴50更包括一透氣部551,透氣部551設置於密封部55,位於溝槽16上方,並且具有一第二縫隙552。
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的吸嘴50為彈性材質,如矽膠、乳膠等。藉由吸嘴50為彈性材質的結構,使該二第一縫隙521及第二縫隙552在未受到擠壓或壓力時,呈閉合之狀態。具體而言,當使用者吸取瓶體80內之液體時,軟性材質的吸嘴50會因吸力而受到擠壓,阻擋部52上的該二第一縫隙521便會變形,使液體可從該二第一縫隙521通過;第二縫隙552亦因吸力而擠壓變形,外部氣體便可通過第二縫隙552進入溝槽16及瓶體80中,使瓶體80內的空氣流動,以便使用者更容易吸取並飲用瓶體80內的液體;當吸嘴50無受到吸力擠壓時,該二第一縫隙521及第二縫隙552便會保持封閉,液體及氣體則無法藉由該二第一縫隙521及第二縫隙552通過,吸管51的通道53內的液體便可藉由阻擋部52阻擋,達到防漏及密封之功能。
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從側面觀看,底盤11對應溝槽16的部分低於底盤11對應腔室15的部分。具體而言,溝槽16之深度大於腔室15之深度,以當使用者吸取瓶身體的液體時,具有較多的換氣空間。
較佳地,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的阻擋部52之二條第一縫隙521為十字形,然而,阻擋部52之二條第一縫隙521亦可為V形。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側剖視圖。如圖6所示,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結合環56及一軟管90,吸嘴50的密封部55更包括一凹陷部561,結合環56組接於凹陷部561,藉由結合環56螺固於瓶口81,從而吸嘴50及瓶口盤10固設於瓶口81上;軟管90與導引管14連接,設置於瓶體80瓶體80內,其中,軟管90之長度大於瓶體80之長度。
當使用者吸取吸嘴50之吸管51時,瓶體80內的液體因吸力而藉由軟管90流至瓶口盤10的腔室15中,再透過延伸於腔室15內的吸管51第二端512進 入吸管51內之通道53。其中,吸嘴50因吸力而受到擠壓,阻擋部52的該二第一縫隙521產生變形,液體從第一縫隙521通過,使用者便可從吸管51之第一端511飲用到瓶體80內的液體。
值得一提的是,當液體流至瓶口盤10的腔室15中時,液體會因內環壁12及密封部55阻擋而不會流至溝槽16中,達到防漏之功能。
當使用者停止吸取時,吸管51通道53內的液體將會回流至腔室15。其中,底盤11對應腔室15的部分為向下凹陷之錐面,液體便會集中至錐面之中央,使液體從孔洞111流下,進而回流至瓶體80中。
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使用示意圖。如圖7所示,由於軟管90的長度較長,因此當軟管90設置於瓶體80內時,軟管90的底端會於瓶體80的底部彎曲;當裝有液體的瓶體80傾倒或倒置時,由於瓶體80內具有空氣,空氣會上升至瓶體80底部,使彎曲於瓶體80底部的軟管90尾端高於液體之水面,瓶體80內的液體便無法進入軟管90,達到防止逆流之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瓶口盤10具有通氣孔17,但由於通氣孔17之孔徑較小,液體基於表面張力之作用而不會進入溝槽16中,且由於瓶口盤10僅具有一個通氣孔17,在無空氣對流的情況下液體將更難以進入溝槽16中;且若有液體不幸滲入,也僅為少量之液體。其中,即便液體滲入溝槽16中,也會因阻擋部52蓋設於溝槽16之開口而不會從吸嘴50與瓶口盤10間滲漏,藉此達到防漏之功能。
圖8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之吸嘴50的側剖視圖。如圖8所示,在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阻擋部52設置於吸管51之第二端512。
圖9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如圖9所示,在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環形墊片91,設置於瓶口盤10與瓶體80之瓶口81之間。環形墊片91可為彈性材質,如矽膠、乳膠等。藉由環形墊片91的設置可進一步防止液體從瓶口盤10與瓶體80的瓶口81之間漏出,且當需拆卸瓶口盤10時,可利於使用者迅速將瓶口盤10拆起。
圖10及圖11分別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飲水瓶防漏結構的立體組合圖及立體分解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在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手把92及一杯蓋70。
手把92具有一套環921及至少一把手部922,套環921同軸地套設於瓶體80,把手部922設置於套環921周圍;藉由手把92的設置可方便使用者拿取及飲用瓶體80內的液體。
杯蓋70之杯緣呈波浪形,由至少一波峰及至少一波谷連接所構成;結合環56之外緣更具有一卡合部71,結合環56之卡合部71的形狀對應杯蓋70之杯緣的形狀,當杯蓋70蓋設於結合環56時,杯蓋70的杯緣卡合於結合環56的卡合部71。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吸嘴50封蓋於使瓶口盤10上的腔室15及溝槽16,以當液體流至瓶口盤10的腔室15中時,液體會因內環壁12及密封部55阻擋而不會流至溝槽16中;以及透過孔徑較小的通氣孔17,使液體因表面張力之作用而不會進入溝槽16中,且由於瓶口盤10僅具有一個通氣孔17,在無空氣對流的情況下液體將更難以進入溝槽16中;且若有液體不幸滲入,也僅為少量之液體,其中,即便液體滲入溝槽16中,也會因阻擋部52蓋設於溝槽16之開口而不會從吸 嘴50與瓶口盤10間滲漏;再者,透過吸管51內的阻擋部52可進一步的防止吸管51內所殘留的液體漏出,藉此達到防漏之功能。
更進一步地,藉由設置於瓶口盤10與瓶體80之瓶口81之間的環形墊片91,以防止液體從瓶體80與瓶口盤10之間流出,且可當需拆卸瓶口盤10時,可利於使用者迅速將瓶口盤10拆起。
此外,透過長度較長的軟管90,使軟管90尾端可彎曲於瓶體80的底部,以當裝有液體的瓶體80傾倒或倒置時,軟管90尾端高於液體之水面,瓶體80內的液體便無法進入軟管90,達到防止逆流之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當熱水裝入瓶體80內時,瓶內的溫度與瓶外的室溫便產生溫差,使得瓶體80內外因溫差而具有不同的壓力,其中,本創作可藉由瓶口盤10的腔室15來調整瓶體80內外的氣壓差,使瓶體80內的液體不會因瓶內的壓力擠壓而從吸嘴50溢出,達到防漏效果。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的範疇。

Claims (10)

  1. 一種飲水瓶防漏結構,設置於一瓶體之一瓶口上,包括: 一瓶口盤,具有一底盤、一內環壁、一外環壁及一導引管,該底盤開設一孔洞,該內環壁圍繞設置於該底盤之頂部並且構成一腔室,該孔洞與該腔室相通,該外環壁設置於該底盤之頂部並且環繞於該內環壁之外圍,該外環壁與該內環壁之間構成一溝槽,該導引管設置於該底盤之底部並且與該孔洞相通;以及 一吸嘴,具有一吸管及一密封部,該吸管延伸至該腔室中並且具有一阻擋部及一通道,該阻擋部設置於該通道中並且開設至少一第一縫隙,該密封部環繞設置於該吸管的外圍,該密封部設置於該瓶口盤上並且封蓋於該腔室的開口與該溝槽的開口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其中,該底盤具有一向下凹陷之錐面,該錐面之中央開設該孔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其中,該底盤開設一通氣孔,該通氣孔與該溝槽相通,該吸嘴更包括一透氣部,該透氣部設置於該密封部,位於該溝槽上方,並且具有一第二縫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其中,該阻擋部開設二第一縫隙,可為十字形或V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其中,該吸管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阻擋部設置於該吸管之第一端或該吸管之第二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結合環,該吸嘴的該密封部更包括一凹陷部,該結合環組接於該凹陷部,藉由該結合環螺固於該瓶口,從而該吸嘴及該瓶口盤固設於該瓶口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杯蓋,該杯蓋之杯緣呈波浪形,該結合環之外緣具有一卡合部,該結合環之該卡合部的形狀對應該杯蓋之杯緣的形狀,當該杯蓋蓋設於該結合環時,該杯蓋的杯緣卡合於該結合環的該卡合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軟管,該軟管與該導引管連接,其中,該軟管之長度大於該瓶體之長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環形墊片,設置於該瓶口盤與該瓶體之該瓶口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飲水瓶防漏結構,更包括一手把,具有一套環及至少一把手部,該套環同軸地套設於該瓶體,該把手部設置於該套環周圍。
TW108202876U 2019-03-11 2019-03-11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TWM580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2876U TWM580549U (zh) 2019-03-11 2019-03-11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2876U TWM580549U (zh) 2019-03-11 2019-03-11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549U true TWM580549U (zh) 2019-07-11

Family

ID=6805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2876U TWM580549U (zh) 2019-03-11 2019-03-11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0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63822C (en) Drinking receptacle covers
JP4940129B2 (ja) 飲用容器通気システムおよび飲用容器
KR200482433Y1 (ko) 수밀성을 갖는 유아용 텀블러
JP2013538068A (ja) 飲用容器
US8657148B2 (en) Drinking container lid with soft spout
US20170013985A1 (en) Leak-proof spoutless toddler drinking apparatus
KR200453621Y1 (ko) 흘림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물병뚜껑
TWM580549U (zh) Drinking water bottle leakproof structure
TWI674993B (zh) 飲水瓶防漏結構
CN210842543U (zh) 具有自吸功能的饮料杯
US20050167437A1 (en) Drinking aid
KR101565236B1 (ko) 스트로우를 구비한 음료용기
TWM587158U (zh) 瓶杯蓋結構
JP2023530999A (ja) ベントシステム
CN210130678U (zh) 瓶杯盖结构
JP3158467U (ja) 二開口式哺乳瓶
JP2011131052A (ja) 二開口式哺乳瓶
TWM580068U (zh) Eco-cup structure device without straw
TWM531940U (zh) 飲水瓶吸管閉合結構
TWI649239B (zh) Cup cover structure device
US20240172883A1 (en) Straw cup
CN220917086U (zh) 一种保温杯内双引内塞
CN212995854U (zh) 一种水杯
KR200492602Y1 (ko) 병뚜껑 구조
TWI748276B (zh) 飲料容器及蓋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