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832U - Dynamic storag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Dynamic storag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832U
TWM578832U TW107214353U TW107214353U TWM578832U TW M578832 U TWM578832 U TW M578832U TW 107214353 U TW107214353 U TW 107214353U TW 107214353 U TW107214353 U TW 107214353U TW M578832 U TWM578832 U TW M5788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central control
carrier
storage area
g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4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國城
Original Assignee
鍇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鍇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鍇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4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8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832U/zh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動態儲放裝置,包括儲存區、動力載移裝置、載具群、載具偵測裝置、動力輸送裝置、閘口、閘口偵測裝置、暫存區和暫存區偵測裝置。該儲放裝置還包括一中央控制系統,用以指揮、控制、命令、管理以上各裝置的運作,並管理各裝置回傳的資訊。本創作利用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實現動態儲放裝置和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基礎且主要的特徵是RFID標籤貼標於載具而非貼標於物件,本創作儲放裝置和動態存取管理方法所管理的標的物是載具和載具群,且基於構成載具群的每一個載具都已利用RFID的標籤詳細記載了該載具內部所承裝物件的資訊,因此透過載具和載具群的管理達到物件管理的目的,且儲放裝置空間利用率提高,中央控制系統正確且完整地記錄所有物件所在的儲放位置。

Description

動態儲放裝置
本創作採用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進行物件動態存取管理。
關於物件存取管理方法的基本,包括收取物件、領出物件及儲放物件之管理。目前物件存取管理方法簡述如下:
採用二維碼(條碼、QR碼)技術,在二維碼中儲存關於該物件的資訊(包含但不限於物件編號、產出者資料、物件規格、產出時間、移轉或遞交時間、數量、單價、總價、稅額,...,等)。在收取物件階段以條碼掃描器一一讀取每一個物件的二維碼的資訊內容,並將資訊內容傳送並儲存於管理系統中。管理系統獲取資訊內容時,付予或判斷該物件的所屬類別,並按所屬類別指定該物件在實體儲放裝置中的儲存區和儲放位置。實體儲放裝置的儲存區也是按類別分配。儲放裝置管理者按照管理系統的指定,將每一個物件分別運送至其所屬之儲存區和儲放位置。而領出物件時亦是按照管理系統所設定的儲存區和儲放位置找到並取出指定的物件。
上述儲放裝置與物件存取管理方法的缺點簡述如下:
一、每一個物件付予一個二維碼,二維碼以貼標(即貼紙形式)附著於該物件或其包裝或其載具表面,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工時,而且容易發 生錯誤,出現物件實體與二維碼內容不符的情況。此外,貼標極易脫落,將導致該物件發生無法進行物件存取管理的情況。再者,可能發生被撕下原貼標改貼竄改貼標之情事。
二、收取物件時需要一一掃描每一個物件的二維碼,這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工時,可能漏失掃描其中部分物件,導致實際收取物件與管理系統所登錄資料不一致的情事。
三、雖然儲放裝置管理系統已經指定了物件的儲存區和儲放位置,但是無法絕對避免儲放裝置管理者(自然人)將物件儲放至錯誤儲放位置的問題。如果實體儲放裝置龐大且動線複雜,一旦物件儲放至錯誤儲放位置,將難以找到該項物件,且導致物件統計與管理系統所登錄資料不一致。
四、實體儲放裝置中的儲存區和儲放位置也是按類別分配,當某一類別的物件收取較少或領出較多時,該類別的儲存區將剩餘過多的儲存區,但多餘的儲存區不能供其他類別的物件存放。或者當某一類別的物件收取貨較多而致原儲存區不足使用時,溢出儲存區的物件沒有適當的儲存區可供儲放。顯然,這樣的儲放裝置管理系統導致實體儲放裝置的儲存區無法有效使用。雖然,可以透過更改管理系統中儲存區的編程來設法靈活的使用儲存區,但是,反覆更改管理系統的儲存區可能導致管理混亂之情事。
五、為便於收取和領出物件,實體儲放裝置的儲存區或儲放位置之間必需預留供儲放裝置管理者或搬運設備通行的通道,容易造成收取和領出物件的動線混亂,也縮減可用的儲存區面積。
以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取代二 維碼來管理儲放裝置管理,可以解決前述一、二項的問題,但是若實體儲放裝置的分類儲存物件及領出物件方式仍因襲前述,則前述三、四、五項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提出一種動態儲放裝置及一種動態存取管理方法。
一種動態儲放裝置,包含:一中央控制系統;至少一儲存區,該儲存區中設置數個動力載移裝置,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載移裝置移動行程、方向和定止位置;每一動力載移裝置上設立預定數目的儲放位置,該儲放位置由該中央控制系統記錄;每一儲放位置可隨機放置一載具群;所述載具群是由預定數目疊置的載具所構成;該載具承載物件;每一載具附加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標籤,該標籤具有可重覆讀寫的標籤資訊;該標籤資訊記載該載具中的物件資料;一載具偵測裝置,設於該儲存區,該載具偵測裝置將每一儲放位置是否具有載具群的感測結果,以及讀取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該中央控制系統按儲放位置記錄每一載具群的標籤資訊;一動力輸送裝置,連通該動力載移裝置;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移動和定止;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控制該載具群進入由該中央控制系統所指定的一個儲放位置;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也控制該載具群從其儲放位置中移出; 至少一閘口,與該輸送裝置連通;從該儲存區移出或待進入該儲存區的該載具群位於該閘口;該閘口設有一閘口偵測裝置,該閘口偵測裝置將該閘口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所含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至少一暫存區,與該閘口連通,接收從該閘口而來且載具數量未達預定值的載具群;該暫存區設有暫存偵測裝置,該暫存偵測裝置將該暫存區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
一種基於前述動態儲放裝置的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包括:步驟一,該閘口接收通過一物件收取流程而建立的一載具群;步驟二,該閘口偵測裝置偵測該閘口的載具群所含的載具數量並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該中央控制系統將該載具數量與一預設值比對;步驟三,若載具數量不足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將該閘口的載具群移至該暫存區;若載具數量符合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將該閘口的載具群輸送至由該中央控制系統所指定的一個空的儲放位置;若載具數量多於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發出警示訊息,該動力載移裝置和該動力輸送裝置不動作,直到多餘的載具被移除為止;步驟四,該空的儲放位置接收從該閘口而來的該載具群之後,與之對應的該載具偵測裝置將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記錄之。
一種基於前述動態存取管理方法的物件領出方法,包括: 步驟一,該中央控制系統依據一物件領出命令中所含的領出條件,搜尋該儲存區的每一標籤資訊;步驟二,該中央控制系統指出符合該物件領出條件的載具群的儲放位置;步驟三,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從被指出的儲放位置取出載具群,當載具群離開其儲放位置,該儲放位置的標籤資訊被自動清除;步驟四,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將從該儲放位置取出的載具群輸送至該閘口,儲放裝置管理者從該閘口取走該載具群,或從該載具群中取出符合該物件領出條件的一或數個載具;步驟五,物件領出後,該閘口若餘留不符合物件領出條件而不取走的載具,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將該餘留的載具移至該暫存區;步驟六,該暫存區接獲從該閘口而來的餘留載具,該暫存偵測裝置將該暫存區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記錄之。
一種基於前述動態存取管理方法的暫存區管理方法,包括:步驟一,隨機選取該暫存區中的載具,將其堆疊至預定數目成一載具群;步驟二,將該暫存區的該載具群輸送至該閘口,該中央控制系統將該載具群的標籤資訊從該暫存區刪除;該閘口偵測裝置偵測從該暫存區而來的該載具群所含的載具數量並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該中央控制系 統將該載具數量與一預設值比對;步驟三,若載具數量不足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將該閘口的載具群退回該暫存區;若載具數量符合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將該閘口的載具群輸送至由該中央控制系統所指定的一個空的儲放位置;若載具數量多於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命令發出警示訊息,該動力載移裝置和該動力輸送裝置不動作,直到多餘的載具被移除為止;步驟四,該空的儲放位置接收從該暫存區移來的該載具群之後,該載具偵測裝置將該儲放位置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記錄之。
本創作之功效:
選用RFID可重覆讀寫的標籤,以避免儲放裝置管理者重覆撕標、貼標的問題。標籤資訊記錄該載具中的物件資料,當載具的物件更換時應清除原標籤資訊,重新寫入新的標籤資訊。
本創作是將RFID標籤貼標於載具,而非貼標於物件。本創作儲放裝置和各樣的方法所管理的標的物是載具和載具群,且基於構成載具群的每一個載具都已利用RFID的標籤詳細記載了該載具內部所承裝的物件資訊,因此透過載具和載具群的管理同樣達到物件管理的目的。
載具群在物件收取流程中被建立起來,每一個載具在進入儲放裝置之前必需附予一個RFID的標籤並建立完整的標籤資訊。在這個前提下,物件收取流程中的儲放裝置管理者不需要知道物件內容,不需要進行物件分類,只要將預定數目的載具疊置呈一垂直列即構成前述的一個載具群。
本創作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儲存區和儲放位置以及載具群、載具的放置都是動態的,不事先進行分類與編排。
本創作動態存取管理方法,確保每一個儲放位置只有兩種態樣,即有載具群或無載具群(空的),且每一載具群都具備了中央控制系統所指定的載具數量,如此之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可將儲存區的每一個儲放位置都全數使用。儲存區利用率提高,中央控制系統確保每一個載具中的物件都被記錄了其所在的儲存區,不會發生漏失之問題。
本創作具體的解決了先前技術中所述的各項問題。
10‧‧‧中央控制系統
20‧‧‧儲存區
21‧‧‧儲放位置
22‧‧‧載具偵測裝置
30‧‧‧載具群
31‧‧‧載具
32‧‧‧標籤
40‧‧‧動力載移裝置
41‧‧‧動力輸送裝置
50‧‧‧閘口
51‧‧‧閘口偵測裝置
60‧‧‧暫存區
61‧‧‧暫存偵測裝置
100‧‧‧中央控制系統
200‧‧‧儲存區
210‧‧‧儲放位置
220‧‧‧載具偵測裝置
410‧‧‧動力輸送裝置
411‧‧‧X軸軌道
412‧‧‧Y軸軌道
413‧‧‧吊具
500‧‧‧閘口
510‧‧‧閘口偵測裝置
600‧‧‧暫存區
610‧‧‧暫存偵測裝置
第一圖為本創作第一例裝置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載具群的示意圖。
第三圖為第一圖中III-III剖面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第一例動態存取管理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第五圖為本創作第一例動態存取管理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第六圖為本創作第一例領出物件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第七圖為本創作第一例領出物件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第八圖為本創作第一例暫存區管理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第九圖為本創作第一例暫存區管理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第十圖為本創作第一例暫存區管理方法的示意圖之三。
第十一圖為本創作第一例暫存區管理方法的示意圖之四。
第十二圖為本創作第二例裝置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第十三圖為本創作第二例儲放裝置方法的示意圖之一。
第十四圖為本創作第二例儲放裝置方法的示意圖之二。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創作內容一欄中所述的中心思想,茲以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元件、區域、裝置的比例、尺寸及其移動量是按利於說明的比例和尺寸繪製,而非實際尺寸,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第一實施例
本創作主要包括動態儲放裝置及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包括收取物件、領出物件、儲放物件之流程及暫存區之管理)。如第一至三圖,分別說明如下:關於動態儲放裝置,包括儲存區20、動力載移裝置40、載具群30、載具偵測裝置22、動力輸送裝置41、閘口50、閘口偵測裝置51、暫存區60和暫存偵測裝置61。該儲放裝置還包括一中央控制系統10,用以指揮、控制、命令、管理以上各裝置的運作,並管理各裝置回傳的資訊。該動力載移裝置40及該動力輸送裝置41為動力滾筒輸送機。
儲存區20,該儲存區20中併列設置數個該動力載移裝置40,該中央控制系統10通過編程控制該動力載移裝置40移動行程、方向和定止位置;每一動力載移裝置40上設立預定數目的儲放位置21,該儲放位置21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記錄;每一儲放位置21可放置一載具群30。
載具群30,是由預定數目疊置的載具31所構成;所述之載具31包含但不限於籃子、棧板、櫃子、箱子、任何可承載物件的結構,但其共通條件為可穩固堆疊。該載具31中承載物件,可為單一物件或多種類物件。每一載具31附加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標籤32, 該標籤32可重覆讀寫其標籤資訊;該標籤資訊記載該載具31中的物件資料。所述物件資料包含但不限於物件編號、產出者資料、物件規格、產出時間、移轉或遞交時間、數量、單價、總價、稅額,...,等。
載具偵測裝置22,設置於該儲存區20,偵測每一儲放位置21是否具有載具群30,以及讀取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並將偵測及讀取的結果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該中央控制系統10按儲放位置21記錄每一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如此,該中央控制系統10即明確記錄每一個載具31位於指定儲存區20的指定儲放位置21,以及每一個儲放位置21所儲存的物件(或物件集合)。
動力輸送裝置41,通過已知的工業技術和裝置使該動力輸送裝置41與該動力載移裝置40連通。該中央控制系統10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41移動行程、方向和定止位置;該動力輸送裝置41及該動力載移裝置40控制一個載具群30進入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所指定的一個儲放位置21;該動力輸送裝置41及該動力載移裝置40也控制一個載具群30從其所屬的儲放位置21中移出。
閘口50,與該輸送裝置連通,做為收取物件和領出物件的吞吐口。從儲存區20移出或待進入該儲存區20的一載具群30置於該閘口50。
閘口偵測裝置51,該閘口偵測裝置51將該閘口50是否具有載具群30、該載具群30所含的載具31數量、以及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以便於該中央控制系統10詳細的管理每一個載具31的所在位置。
暫存區60,與該閘口50連通,接收從該閘口50而來且載具31數量 未達預定值的載具群30。
暫存偵測裝置61,將該暫存區60是否具有載具群30、該載具群30的載具31數量、以及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以便於該中央控制系統10詳細的管理每一個載具31的所在位置。
在本創作中,選用RFID可重覆讀寫的標籤32,以避免儲放裝置管理者重覆撕下標籤、黏貼標籤、標籤黏貼錯誤或標籤脫落的問題。標籤資訊記錄該載具31中的物件資料,當載具31的物件更換時應清除原標籤資訊,重新寫入新的標籤資訊。
儲存區20及儲放位置21的管理方法及編程設計可以有很多種,配合動力載移裝置40及動力輸送裝置41的不同而更換。基於說明書揭露性的要求,本創作運用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例限制本創作的實現方法。例如:儲存區20被附予一個專屬編碼(例如大寫A、B、C...);每一個儲放位置21也被附予一個專屬編碼(例如阿拉伯數字01、02、03、04...);因此「A01」表示A儲存區20的01號儲放位置21,A09代表A儲存區20的第09號儲放位置21;這些專屬編碼在中央控制系統10中被記錄起來。
載具群30在儲放裝置物件收取流程中被建立起來,每一個載具31在進入儲放裝置之前,必須賦予一個RFID的標籤32並建立完整的標籤資訊。在這個前提下,物件收取流程中的儲放裝置管理者不需要知道載具內容的物件,不需要進行物件分類,只要將預定數目(例如6個,數目由中央控制系統10預設)的載具31疊置呈一垂直列即構成前述的一個載具群30。每一個載具31都有一個RFID標籤32,標籤資訊為物件資料(例如小寫字母a、b、c....),載具群30的載具31建立是隨機的,沒有經過分類或編排。假設一個 載具群30包含六個載具31,所以有a、b、c、d、e、f六個標籤資訊,這個載具群30被放置在前述的A01位置,載具偵測裝置22讀取儲放位置21和標籤資訊並傳輸給中央控制系統10,中央控制系統10會將這六個標籤資訊附加在A01位置並記錄下來。在中央控制系統10中具有標籤資訊的儲放位置21代表具有載具群30,而沒有標籤資訊的儲放位置21代表是空的。
請參第四、五圖,基於上述的裝置以及載具群30的建置原則,可據以實現本創作動態存取管理方法(關於收取物件流程管理之部分),包括:步驟一,該閘口50接收從前述的物件收取流程而建立的一載具群30;步驟二,該閘口偵測裝置51偵測該閘口50的載具群30所含的載具31數量並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該中央控制系統10將該載具31數量與一預設值比對;步驟三,若載具31數量不足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將該載具31數量不足的載具群30移至該暫存區60,不可進入儲存區20;若載具31數量符合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及該動力載移裝置40將該閘口50的載具群30輸送至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所指定的一個空的儲放位置21;若載具31數量多於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發出警示訊息,該動力載移裝置40和該動力輸送裝置41不動作,等待儲放裝置管理者移除多餘的載具31;步驟四,該空的儲放位置21接收從該閘口50而來的該載具群30之後,該載具偵測裝置22將儲放位置21和標籤資訊傳輸給中央控制系統10記錄。
本創作動態存取管理方法,確保每一個儲放位置21只有兩種態樣,即有載具群30或無載具群30(空的),且每一載具群30都具備了中央控制系統10所指定的載具31數量,如此之儲放裝置方法可將儲存區20的每一個儲放位置21都滿載。而每一儲放位置21究竟儲存了什麼物件,則由中央控制系統10的位置資訊和標籤資訊來管理。中央控制系統10確保每一個載具31中的物件都被記錄了其所在的儲放位置21,毫無漏失。本創作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儲存區20和儲放位置21以及載具群30、載具31的放置都是動態管理的,沒有經過事先分類及編排。
如第六、七圖,基於上述的儲放裝置及動態存取管理方法,本創作的領出物件方法,包括:步驟一,該中央控制系統10依據一物件領出命令中所含的物件領出條件,搜尋該儲存區20的每一標籤資訊;步驟二,該中央控制系統10指出符合該物件領出條件的載具群30的儲放位置21;儲放位置21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數個,因為符合物件領出條件的載具31是隨機分佈在儲存區20中;步驟三,該中央控制系統10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41及該動力載移裝置40,從被指出的儲放位置21取出載具群30;當載具群30離開其儲放位置21,該儲放位置21的標籤資訊被自動清除;如步驟二所述,若有數個儲位置都有符合物件領出條件的載具31,該動力輸送裝置41及該動力載移裝置40則該中央控制系統10的指定順序從被指出的儲放位置21一一取出載具群30;步驟四,該中央控制系統10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41將從該儲放位 置21取出的載具群30輸送至該閘口50,物件領出者(可為自然人或機器人)從該閘口50取走該載具群30,或從該載具群30中取出符合該物件領出條件的一個或數個載具31。在此例中,若物件領出者為機器人,中央控制系統10可預先將物件領出的標籤32資料傳輸給機器人,機器人按著標籤32資料可以迅速找到並取出目標載具31。若物件領出者為自然人,則可使用RFID讀取器讀取標籤32以確認目標載具31。若者,該閘口偵測裝置51於讀取標籤資訊後顯示目標載具31,可供自然人物件領出者取出目標載具31;步驟五,物件領出後,該閘口50若餘留不符合物件領出條件而不取走的載具31,該中央控制系統1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將該餘留的載具31移至該暫存區60;步驟六,該暫存區60接獲從該閘口50而來的餘留載具31,暫存偵測裝置61將該暫存區60是否具有載具群30、該載具群30的載具31數量、以及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以便於該中央控制系統10詳細且確實地管理每一個載具31。
本創作的物件領出方法,仍秉持前述宗旨,確保每一個儲放位置21只有兩種態樣,即有載具群30或無載具群30(空的),且每一載具群30都具備了中央控制系統10所指定的載具31數量,如此之儲放裝置方法可將儲存區20的每一個儲放位置21都滿載。載具31數量不足數的載具群30,被編制在暫存區60中,並且仍被中央控制系統10管控。
如第八至十一圖,基於上述的儲放裝置與動態存取管理方法,本創作的暫存區管理方法,包括:步驟一,隨機選取該暫存區60中的載具31,將其堆疊至預定數目 成一載具群30;載具群30的建構如本創作說明書第【0058】段所述;步驟二,將該暫存區60所建立的該載具群30移至該閘口50,該載具群30離開該暫存區60,其標籤資訊即從該暫存區60刪除;該閘口偵測裝置51偵測從該暫存區60而來的該載具群30所含的載具31數量並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該中央控制系統10將該載具31數量與一預設值比對;步驟三,若載具31數量不足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將該載具31數量不足的載具群30移至該暫存區60,不可進入儲存區20;若載具31數量符合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及該動力載移裝置40將該閘口50的載具群30輸送至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所指定的一個空的儲放位置21;若載具31數量多於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命令發出警示訊息,該動力載移裝置40和該動力輸送裝置41不動作,等待儲放裝置管理者移除多餘的載具31;步驟四,該空的儲放位置21接收從該暫存區60移來的該載具群30之後,該載具偵測裝置22將該儲放位置21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記錄之。
本創作暫存區管理方法,將暫存區60零散的載具31整合建立成一個(或多個)完整的載具群30,仍秉持前述載具群30的建立宗旨,儲放裝置管理者不需事先知道暫存區60載具的內容物件,不需要在暫存區60進行物件分類,只要將預定數目的載具31疊置呈一垂直列即構成前述的一個載具群30。載具群30、載具31的放置都是動態指定的,沒有經過事先分類與編排。將暫存區60的零散載具31重整成一個個的載具群30,再輸送回至儲存區20儲存,仍秉持前述宗旨,確保每一個儲放位置21只有兩種態樣,即有載具 群30或無載具群30(空的),且每一載具群30都具備了中央控制系統10所指定的載具31數量,如此之儲放裝置方法可將儲存區20的每一個儲放位置21都可全數使用。
第二實施例
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異在於第二實施例的儲存區不具備動力載移裝置,而移動載具群的動力輸送裝置則為天車。其他關於載具群30、載具偵測裝置22、閘口50、閘口偵測裝置51、暫存區60和暫存偵測裝置61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多加贅述。
如第十二至十四圖,第二實施例儲存區200設立預定數目的儲放位置210,該儲放位置210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記錄;每一儲放位置210可放置一載具群30。第二實施例的動力輸送裝置410為天車。在圖式中大致揭露了天車的Y軸軌道412、沿著Y軸軌道412往復運行的X軸的軌道411、以及沿著X軸軌道411往復運行且可垂直(Z軸)昇降的吊具413。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控制該吊具413的X、Y、Z的三軸運動使其載運該載具群30在儲放位置210、閘口50、或暫存區60的範圍之上移動,或於儲放位置210、閘口50、或暫存區60取出或放置載具群30。
為使本創作請求項被說明書所支持,茲將第二實施例的本創作主要包括動態儲放裝置及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包括收取物件、領出物件、儲放物件之流程及暫存區之管理)。說明如下:第二實施例動態儲放裝置,包含:中央控制系統100;儲存區200,設立預定數目的儲放位置210,該儲放位置210由該 中央控制系統100記錄;每一儲放位置210可隨機放置一載具群30。
載具偵測裝置200,設於該儲存區200,該載具偵測裝置200將每一儲放位置210是否具有載具群30的感測結果,以及讀取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按儲放位置210記錄每一載具群30的標籤資訊。
動力輸送裝置410,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410位移,將該載具群30置入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所指定的一個儲放位置210或從該儲放位置210中移出。
閘口500,其位於該儲存區200的鄰近位置;從該儲存區200移出或待進入該儲存區200的該載具群30位於該閘口500;該閘口500設有一閘口偵測裝置510,該閘口偵測裝置510將該閘口500是否具有載具群30、該載具群30所含的載具31數量、以及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 暫存區600,與該閘口500連通,接收從該閘口500而來且載具31數量未達預定值的載具群30;該暫存區600設有暫存偵測裝置610,該暫存偵測裝置610將該暫存區600是否具有載具群30、該載具群30的載具31數量、以及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
第二實施例動態存取管理方法,包括:步驟一,該閘口500接收通過一物件收取流程而建立的一載具群30;步驟二,該閘口偵測裝置510偵測該閘口500的載具群30所含的載具31數量並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將該載具31數 量與一預設值比對;步驟三,若載具31數量不足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該閘口500的載具群30移至該暫存區600;若載具31數量符合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該閘口500的載具群30移至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所指定的一個空的儲放位置210;若載具31數量多於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發出警示訊息,該動力載移裝置不動作,直到多餘的載具31被移除為止;步驟四,該空的儲放位置210接收從該閘口500而來的該載具群30之後,與之對應的該載具偵測裝置200將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記錄之。
第二實施例的領出物件方法,包括:步驟一,該中央控制系統100依據一物件領出命令中所含的物件領出條件,搜尋該儲存區200的每一標籤資訊;步驟二,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指出符合該物件領出條件的載具群30的儲放位置210;步驟三,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從被指出的儲放位置210取出該載具群30,當載具群30離開其儲放位置210,該儲放位置210的標籤資訊被自動清除;步驟四,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從該儲放位置210取出的載具群30移至該閘口500,物件領出者從該閘口500取走該載具群30,或從該載具群30中取出符合該物件領出條件的一或數個載具31;步驟五,物件領出後,該閘口500若餘留不符合物件領出條件而 不取走的載具31,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該餘留的載具31移至該暫存區600;步驟六,該暫存區600接獲從該閘口500而來的餘留載具31,該暫存偵測裝置610將該暫存區600是否具有載具群30、該載具群30的載具31數量、以及該載具群3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記錄之。
第二實施例的暫存區600管理方法,包括:步驟一,隨機選取該暫存區600中的載具31,將其堆疊至預定數目成一載具群30;步驟二,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該暫存區600的該載具群30移至該閘口500,該載具群30離開該暫存區600,該載具群30的標籤資訊從該暫存區600清除;該閘口偵測裝置510偵測從該暫存區600而來的該載具群30所含的載具31數量並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將該載具31數量與一預設值比對;步驟三,若載具31數量不足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該閘口500的載具群30退回該暫存區600;若載具31數量符合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該動力輸送裝置410將該閘口500的載具群30輸送至由該中央控制系統100所指定的一個空的儲放位置210;若載具31數量多於預設值,該中央控制系統100命令發出警示訊息,該動力載移裝置不動作,直到多餘的載具31被移除為止;步驟四,該空的儲放位置210接收從該暫存區600移來的該載具群30之後,該載具偵測裝置200將該儲放位置210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100記錄之。

Claims (4)

  1. 一種動態儲放裝置,包含:一中央控制系統;至少一儲存區,該儲存區中設置數個動力載移裝置,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載移裝置移動行程、方向和定止位置;每一動力載移裝置上設立預定數目的儲放位置,該儲放位置由該中央控制系統記錄;每一儲放位置可動態指定放置一載具群;所述載具群是由預定數目疊置的載具所構成;該載具承載物件;每一載具附加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標籤,該標籤具有可重覆讀寫的標籤資訊;該標籤資訊記載該載具中的物件資料;一載具偵測裝置,設於該儲存區,該載具偵測裝置將每一儲放位置是否具有載具群的感測結果,以及讀取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該中央控制系統按儲放位置記錄每一載具群的標籤資訊;一動力輸送裝置,連通該動力載移裝置;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移動和定止;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控制該載具群進入由該中央控制系統所指定的一個儲放位置;該動力輸送裝置及該動力載移裝置也控制該載具群從其儲放位置中移出;至少一閘口,與該輸送裝置連通;從該儲存區移出或待進入該儲存區的該載具群位於該閘口;該閘口設有一閘口偵測裝置,該閘口偵測裝置將該閘口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所含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 至少一暫存區,與該閘口連通,接收從該閘口而來且載具數量未達預定值的載具群;該暫存區設有暫存偵測裝置,該暫存偵測裝置將該暫存區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
  2. 如請求項1所述動態儲放裝置,其中,該動力載移裝置及該動力輸送裝置為動力滾筒輸送機。
  3. 一種動態儲放裝置,包含:一中央控制系統;至少一儲存區,設立預定數目的儲放位置,該儲放位置由該中央控制系統記錄;每一儲放位置可隨機放置一載具群;所述載具群是由預定數目隨機疊置的載具所構成;該載具承載物件;每一載具附加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標籤,該標籤具有可重覆讀寫的標籤資訊;該標籤資訊記載該載具中的物件資料;一載具偵測裝置,設於該儲存區,該載具偵測裝置將每一儲放位置是否具有載具群的感測結果,以及讀取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該中央控制系統按儲放位置記錄每一載具群的標籤資訊;一動力輸送裝置,該中央控制系統控制該動力輸送裝置位移,將該載具群置入由該中央控制系統所指定的一個儲放位置或從該儲放位置中移出;至少一閘口,其位於該儲存區的鄰近位置;從該儲存區移出或待進入該儲存區的該載具群位於該閘口;該閘口設有一閘口偵測裝置,該閘 口偵測裝置將該閘口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所含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至少一暫存區,與該閘口連通,接收從該閘口而來且載具數量未達預定值的載具群;該暫存區設有暫存偵測裝置,該暫存偵測裝置將該暫存區是否具有載具群、該載具群的載具數量、以及該載具群的每一標籤資訊傳送至該中央控制系統。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動態儲放裝置,其中,該動力輸送裝置為天車。
TW107214353U 2018-10-23 2018-10-23 Dynamic storage device TWM578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353U TWM578832U (zh) 2018-10-23 2018-10-23 Dynamic storag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353U TWM578832U (zh) 2018-10-23 2018-10-23 Dynamic storage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832U true TWM578832U (zh) 2019-06-01

Family

ID=6770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4353U TWM578832U (zh) 2018-10-23 2018-10-23 Dynamic stora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9098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黄国城 物件分散式关联存取系统及存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9098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黄国城 物件分散式关联存取系统及存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43269A1 (en)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1372874B (zh) 动态储放装置及动态存取管理方法
EP1818286B1 (en) Storing system
CN108100547B (zh) 可用于邮件、包裹和单件物品的自动化存取货仓库保管系统
US8060241B2 (en) Automatic warehouse
CN116513688A (zh) 仓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649913A (zh) 一种智能仓储系统
CN108423355A (zh) 搬运系统和搬运方法
TWM578832U (zh) Dynamic storage device
TWI713914B (zh) 動態儲放裝置及動態存取管理方法
CN11624545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仓库货物管理系统
TWI786537B (zh) 自動化天車協作的動態倉儲系統的存貨及取貨方法
WO2021109098A1 (zh) 物件分散式关联存取系统及存取方法
TWM633555U (zh) 自動化天車協作動態倉儲系統
WO2022236652A1 (zh) 自动化随机集存仓储系统及存取货载移方法
CN110119924A (zh) 一种仓储物品存放库位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TW202240523A (zh) 自動化隨機集存倉儲系統及存取貨載移方法
WO2024089150A1 (en) Method for the stocking of goods in an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CN218214148U (zh) 一种基于rfid的智慧工程管理系统
NO20221296A1 (en) Method for the improved transportation and stocking of goods in an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TWM629757U (zh) 自動化天軌式叉車協作動態倉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