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2481U - 筆記型電腦 - Google Patents

筆記型電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2481U
TWM572481U TW107211812U TW107211812U TWM572481U TW M572481 U TWM572481 U TW M572481U TW 107211812 U TW107211812 U TW 107211812U TW 107211812 U TW107211812 U TW 107211812U TW M572481 U TWM572481 U TW M5724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rame
notebook computer
host
positioning bloc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1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韋毅
黃寶慶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1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24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72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2481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筆記型電腦,包括一主機、一框架以及一顯示器。主機具有安裝座。框架樞接於安裝座的兩側且具有兩定位塊。框架與安裝座共同構成切換空間。顯示器連接於框架,且可相對於框架旋轉或直線移動,以分離或收納於切換空間。其中,該顯示器的一背面適於抵靠於或遠離該兩定位塊,以切換為平板繪圖模式、一般模式與觀看模式。

Description

筆記型電腦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筆記型電腦,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切換多種模式的筆記型電腦。
現有的多用途筆記型電腦,大多是採雙軸承的連接方式,採用一框架連接於主機,再將顯示器連接於框架。透過框架與顯示器的相對位置調整,可切換為不同的使用模式。
其中,現有的多用途筆記型電腦,需具備防止顯示器旋轉大於180度的防護機制。避免顯示器與主機的連接排線,因過度旋轉而產生損壞之情形。以現今常用的平板模式為例,現有多用途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大多採用無分段式轉軸,此為節省製作成本。於平板控模式時,顯示器需翻轉180度,使顯示區域朝上並呈現為水平。然而,現有筆記型電腦的平板觸控模式,對於使用者而言不符合人體工學,長時間使用下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手腕痠痛。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筆記型電腦,可切換多種使用模式,且更加符合人體工學而能改善手腕的酸痛情形。
本新型創作的筆記型電腦,包括主機、框架以及顯示器。主機具有安裝座。框架樞接於安裝座的兩側且具有兩定位塊。框架與安裝座共同構成切換空間。顯示器連接於框架,且可相對於框架旋轉或直線移動,以分離或收納於切換空間。其中,顯示器的背面適於抵靠於或遠離兩定位塊,以切換為平板繪圖模式、一般模式或觀看模式。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筆記型電腦將顯示器連接於框架之中,並透過框架的兩定位塊與顯示器的抵靠或遠離設置,使使顯示器可相對框架旋轉,並切換為不同使用模式。當顯示器旋轉並抵靠於兩定位塊時,將無法繼續轉向,進而達到旋轉不超過180度的最大角度,此用以避免顯示器與主機之連接排線的損壞。因此,透過框架與顯示器的相對旋轉與相對位移,可切換至多種使用模式,此利於提升筆記型電腦的實用性。
此外,透過兩定位塊對於顯示器的抵靠,讓使用者於平板繪圖模式下更加符合人體工學,改善長時間使用下手腕的酸痛情形。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筆記型電腦的平板繪圖模式立體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除去顯示器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1C為圖1B的筆記型電腦的部份放大示意圖。
參考圖1A及圖1B,本新型創作的一種筆記型電腦100,包括主機110、框架120以及顯示器130。
於本實施例中,主機110例如是裝載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南橋晶片、北橋晶片以及繪圖晶片等運算處理元件。顯示器130例如是觸控顯示器,可用以輸出主機110運算後的影像、文字以及各類視覺訊息,且能透過手指或物件進行資訊輸入。框架120例如是一種塑膠材質、金屬材質或是它材質所製成的承載收納結構。
請參考圖1A至圖1C,主機110具有安裝座111。框架120樞接於安裝座111的兩側E且具有兩定位塊121,框架120與主機110的安裝座111共同構成切換空間WS。此外框架120例如是呈現為U型結構。顯示器130連接於框架120,且可相對於框架120旋轉或直線移動,以分離或收納於切換空間WS。其中,顯示器130的背面BS適於抵靠於或遠離兩定位塊121,以切換為平板繪圖模式、一般模式或觀看模式。
簡言之,顯示器130可相對於框架120樞轉以改變方位及旋轉角度,且框架120亦可相應調整相對於主機110的角度,以此視需求切換為所需的使用模式。
圖2A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的俯視示意圖。圖2B為圖2A的筆記型電腦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2C為圖2A的筆記型電腦沿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1B、圖1C、圖2A至圖2C,前述的兩定位塊121對向設置在框架120的內側面上,且兩定位塊121的間隔距離D小於顯示器130的寬度W,使得兩定位塊121可用以阻擋顯示器130的轉向。避免顯示器130相對於框架120的旋轉角度過大,而造成連接排線(未示於圖中)的扭曲損壞。補充而言,各定位塊121與框架120為一體成形結構。
進一步而言,各個定位塊121具有一傾斜阻擋面OS以及相對於傾斜阻擋面OS的一水平阻擋面PS。傾斜阻擋面OS設置在各個定位塊121遠離主機110的一側。水平阻擋面設置在各個定位塊121鄰近主機110的一側。
配合參考圖2B及圖2C,顯示器130具有兩長槽LG對向配置在顯示器130的一外圍面RS上。各長槽LG呈直線延伸且兩端部呈現為圓弧形。框架120具有兩連接軸122且分別對應配置在兩長槽LG中。其中兩長槽LG可對於兩連接軸122產生相對直線移動或是相對旋轉,進而使顯示器130相對於框架120位移以調整其方位,或是顯示器130相對於框架120旋轉以改變兩者間的夾角。
進一步而言,各長槽LG還具有凹部PH,成形在各長槽LG朝向主機110的一側。其中,凹部PH適於在一般模式中容納卡合相應的連接軸122,以避免顯示器130的鬆脫。
請配合參考圖1A、1C與圖2A至圖2C,當筆記型電腦100切換為平板繪圖模式時。框架120沿第一方向T1旋轉並相對靠近主機110的上表面TS,且框架120與主機110之間的形成第一夾角A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夾角A1例如是小於30度)。其中顯示器130透過長槽LG而相對於框架120的連接軸122旋轉,最終顯示器130的一底面BS抵靠於各定位塊121的傾斜阻擋面OS且突伸在切換空間WS外。
此時,顯示器130部分抵靠於主機110,並呈現為傾斜設置,此不同於以往的水平設置,較符合人體工學。進一步而言,顯示器130設置在底面BS上的多個支撐塊131,且多個支撐塊131適於抵靠在主機110的上表面TS,多個支撐塊131可提升平板繪圖模式下顯示器130的擺放穩定性。簡言之,顯示器130覆蓋在主機110上方,以利於使用者進行觸控。
圖3A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切換為一般模式立體示意圖。圖3B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切換為觀看模式立體示意圖。
請配合參考圖1B、2B及圖3A。當記型電腦100切換為一般模式時。框架120沿相反於第一方向T1的一第二方向T2旋轉並相對遠離主機110,且框架120與主機110之間的形成一第二夾角A2(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夾角A2例如是大於90度)。其中顯示器130透過長槽LG而相對於框架120的連接軸122旋轉。使得顯示器130的底面BS抵靠於各定位塊121的水平阻擋面PS上,且顯示器130與框架120呈現為重合狀態,進而將顯示器130部分收納於切換空間WS中。簡言之,顯示器130相對遠離使用者。
請配合參考1B、圖3A及圖3B。當記型電腦100切換為觀看模式時。框架120沿第二方向T2旋轉並相對靠近主機110,且框架120與主機110之間的形成一第三夾角A3(於本實施例中,第三夾角A3例如是小於90度大於30度)。其中顯示器130透過長槽LG而相對於框架120的連接軸122旋轉。使得顯示器130的底面BS分離於兩定位塊121,且顯示器130的上下兩側緣E1、E2突伸在切換空間WS外,下側緣E2抵靠於主機110的上表面TS。簡言之,顯示器130的下側緣E2配置在主機110上,以靠近使用者。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筆記型電腦將顯示器連接於框架之中,並透過框架的兩定位塊與顯示器的抵靠或遠離設置,使使顯示器可相對框架旋轉,並切換為不同使用模式。當顯示器旋轉並抵靠於兩定位塊時,將無法繼續轉向,進而達到旋轉不超過180度的最大角度,此用以避免顯示器與主機之連接排線的損壞。因此,透過框架與顯示器的相對旋轉與相對位移,可切換至多種使用模式,此利於提升筆記型電腦的實用性。
此外,透過兩定位塊對於顯示器的抵靠與傾斜設置,讓使用者於平板繪圖模式下更加符合人體工學,改善長時間使用下使用者手腕的酸痛情形。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主機
111‧‧‧安裝座
120‧‧‧框架
121‧‧‧定位塊
122‧‧‧連接軸
130‧‧‧顯示器
131‧‧‧支撐塊
D‧‧‧距離
W‧‧‧寬度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A3‧‧‧第三夾角
BS‧‧‧底面
E‧‧‧側
E1‧‧‧上側緣
E2‧‧‧下側緣
LG‧‧‧長槽
OS‧‧‧傾斜阻擋面
PS‧‧‧水平阻擋面
PH‧‧‧凹部
RS‧‧‧外圍面
T1‧‧‧第一方向
T2‧‧‧第二方向
TS‧‧‧上表面
WS‧‧‧切換空間
圖1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筆記型電腦的平板繪圖模式立體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除去顯示器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1C為圖1B的筆記型電腦的部份放大示意圖。 圖2A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的俯視示意圖。 圖2B為圖2A的筆記型電腦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2C為圖2A的筆記型電腦沿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切換為一般模式立體示意圖。 圖3B為圖1A的筆記型電腦切換為觀看模式立體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筆記型電腦,包括: 一主機,具有一安裝座; 一框架,樞接於該安裝座的兩側且具有兩定位塊,該框架與該安裝座共同構成一切換空間;以及 一顯示器,連接於該框架,且可相對於該框架旋轉或直線移動,以分離或收納於該切換空間; 其中,該顯示器的一背面適於抵靠於或遠離該兩定位塊,以切換為平板繪圖模式、一般模式與觀看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該兩定位塊對向設置在該框架的內側面上,且兩定位塊的間隔距離小於顯示器的寬度,用以阻擋該顯示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各該定位塊具有一傾斜阻擋面,該傾斜阻擋面設置在該定位塊遠離該主機的一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各該定位塊具有相對於該傾斜阻擋面的一水平阻擋面,該水平阻擋面設置在該定位塊鄰近該主機的一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該顯示器具有兩長槽,對向配置在該顯示器的一外圍面上,且各該長槽呈直線延伸,該框架具有兩連接軸且分別對應配置在該兩長槽中,其中該些長槽可對於該些連接軸產生相對直線移動或是相對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各該長槽還具有一凹部,成形在各該長槽朝向該主機的一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當切換為平板繪圖模式,該框架沿一第一方向旋轉並相對靠近該主機,該框架與該主機之間的形成一第一夾角,該顯示器相對於該框架旋轉,使得該顯示器的一底面抵靠於該定位塊且突伸在該切換空間外,該顯示器部分抵靠於該主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其中該顯示器具有一底面以及設置在該底面上的多個支撐塊,該些支撐塊適於抵靠在該主機的一上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當切換為一般模式,該框架沿一第二方向旋轉並相對遠離該主機,該框架與該主機之間的形成一第二夾角,該顯示器相對於該框架旋轉,使得該顯示器的一底面抵靠於該定位塊,以將顯示器部分收納於該切換空間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筆記型電腦,當切換為觀看模式,該框架沿一第一方向旋轉且框架與該主機之間的形成一第三夾角,該顯示器相對於該框架旋轉,使得該顯示器的一底面分離於該些定位塊,且該顯示器的上下兩側緣突伸在該切換空間外,該下側緣抵靠於該主機的一上表面。
TW107211812U 2018-08-29 2018-08-29 筆記型電腦 TWM572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812U TWM572481U (zh) 2018-08-29 2018-08-29 筆記型電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812U TWM572481U (zh) 2018-08-29 2018-08-29 筆記型電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2481U true TWM572481U (zh) 2019-01-01

Family

ID=6580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1812U TWM572481U (zh) 2018-08-29 2018-08-29 筆記型電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2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3525A (zh) * 2019-05-07 2020-11-10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笔记本电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3525A (zh) * 2019-05-07 2020-11-10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笔记本电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98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10169B (zh) 電子裝置
TWI41077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11698662B2 (en) Foldable mechanism and display device
EP2703935B1 (en) Portable device
US201403408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90431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271409B2 (en) Terminal device
TWI488568B (zh) 轉軸組件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46268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67567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JP2005182739A (ja) 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のスタンド装置
US2007028353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32289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406269A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M572481U (zh) 筆記型電腦
EP283557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stand base used therein
TWM542165U (zh) 電腦裝置用之底座
TWI498491B (zh) 開闔裝置及其樞接裝置
TW201416826A (zh) 電子裝置
TWI539263B (zh) 電子裝置
TW202006499A (zh) 支撐裝置
TWI576684B (zh) 應用於滑鼠裝置的滾輪模組
JPS63128409A (ja) 電子機器用表示装置
TWM496378U (zh) 電子裝置的保護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