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9527U -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9527U
TWM569527U TW107211265U TW107211265U TWM569527U TW M569527 U TWM569527 U TW M569527U TW 107211265 U TW107211265 U TW 107211265U TW 107211265 U TW107211265 U TW 107211265U TW M569527 U TWM569527 U TW M5695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neycomb
solar modul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structure according
suppor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1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博學
徐義盛
陳盈如
賴瑞千
Original Assignee
同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同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同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1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9527U/zh
Publication of TWM569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9527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背板包含複數蜂巢狀隔間結構,複數光電轉換晶片間隔佈設在背板上;透光片覆蓋在光電轉換晶片上,且在朝向光電轉換晶片的表面成型有複數反射微結構;框架框設於背板和透光片的周邊;軟壓條設置在框架的內側緣並框圍背板和透光片的周邊,藉以增加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並能保護太陽能電池,以避免受外物撞擊而毀損。

Description

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
本創作係有關於太陽能模組,尤指一種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其主要結構包括多個光電轉換晶片、覆蓋於光電轉換晶片上方的透明玻璃板及設置於光電轉換晶片下方的底板。又,現今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結構設置主要在如何有效利用反射光,以增加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再者,前述太陽能發電裝置之結構大多是以層疊方式設置。惟,此層疊板狀結構之強度較弱且重量重,倘若運送或安裝不當時容易損壞。因此如何保護太陽能電池,以避免受外物撞擊而毀損,藉以延長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即本創作之創作目標。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藉以增加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並能避免受外物撞擊而發生毀損,達到保護太陽能電池的目的。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為一種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包括:背板包含複數蜂巢狀隔間結構;複數光電轉換晶片間隔佈設在蜂巢狀隔間結構上;透光片覆蓋在光電轉換晶片上,透光片在朝向光電轉換晶片的表面成型有複數反射微結構;框架框設於背板和透光片的周邊;軟壓條設置在框架的內側緣並框圍背板和透光片的周邊。
相較於習知,本創作之太陽能模組的背板是由蜂巢狀隔間結構所構成,由於蜂巢狀隔間結構並非實心結構,故重量較輕而能減少太陽能模組的整體重量,且具有一定的強度;另外,軟壓條充填在框架的內側緣,並框圍背板和透光片的周邊,藉此增加太陽能模組的固結強度,並達到增加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且能避免受外物撞擊而產生毀損,進而達到保護太陽能電池的目的,增加本創作的實用性。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請參照圖1至圖3,係分別為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組合剖視圖及使用示意圖。本創作係為一種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1,包括一背板10、複數光電轉換晶片20、一透光片30、一框架40及一軟壓條50。該背板10、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及該透光片30係依序疊置成一半成品組,該框架40及該壓條50則框圍在該半成品組的周緣,以構成該太陽能模組1。更詳細描述該太陽能模組1如後。
該背板10可由金屬或塑膠製成,且該背板10包含複數蜂巢狀隔間結構11;又,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11係為相互依附連接,各該蜂巢狀隔間結構11呈空心六角柱狀。
本實施例中,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11係分別沿該背板10的平面方向延伸。此外,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11排列形成一反光面110,該反光面110的斷面呈鋸齒狀。
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間隔佈設在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11上,且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可彼此相互電性連接或是分組相互電性連接,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制。較佳地,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呈矩陣排列,又,各該光電轉換晶片20之間形成有一間距21,該間距21介於2mm到8mm之間。
再者,該透光片30覆蓋在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上,且該透光片30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的表面成型有複數反射微結構31。又,該些反射微結構31可藉由蝕刻等加工方式形成如V型凹槽所構成。據此,太陽光穿過該些反射微結構31後,進而使各光電轉換晶片20吸收太陽光並轉成電能。
該框架40框設於該背板10和該透光片30的周邊。更詳細地說,該框架40為一中空矩形框架;此外,該框架40的斷面為一U字型;又,該背板10和該透光片30的周邊是容置在該框架40內。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軟壓條50可由矽膠充填在該框架40的內側緣,並在固化後框圍該背板10和該透光片30的周邊。較佳地,該框架40成型有嵌入該軟壓條50的一卡條41。此外,該軟壓條50係部分嵌入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11中,以增加該框架49及和該半成品之間的固結強度。
進一步而言,本創作之太陽能電池模組1更包括一第一封裝層60及一第二封裝層70。該第一封裝層60係設置在該背板10及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之間。又,該第二封裝層70係設置在該透光片30及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之間。
實際實施時,該第一封裝層60及該第二封裝層70可由一EVA(乙烯-乙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構成,用以對各該光電轉換晶片20進行封裝,藉以獲得耐久性、長時間接著強度、光穿透特性佳、低收縮率等效果。
請另參照圖4及圖5,係分別為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的另一實施例及立體外觀示意圖。實際實施時,本創作之太陽能模組1更包括一反射片80。該反射片80係設置在該背板10及該些光電轉換晶片20之間。
據此,自該透光片30入射之太陽光線藉由該反射片80反射,且該反射片80所反射的反射光線穿過各光電轉換晶片20之間的間距21,並反射到透光片30的反射微結構31上。最後再藉由反射微結構31將反射光線朝向各光電轉換晶片20後再次照射,使各光電轉換晶片20吸收太陽光線和反射光線轉成電能,進而增加了各光電轉換晶片20的電轉換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用以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其他運用本創作之專利精神之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創作之專利範圍。
1‧‧‧太陽能模組
10‧‧‧背板
11‧‧‧蜂巢狀隔間結構
110‧‧‧反光面
20‧‧‧光電轉換晶片
21‧‧‧間距
30‧‧‧透光片
31‧‧‧反射微結構
40‧‧‧框架
41‧‧‧卡條
50‧‧‧軟壓條
60‧‧‧第一封裝層
70‧‧‧第二封裝層
80‧‧‧反射片
圖1係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的組合剖視圖。
圖3係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的使用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使用時的剖視圖。
圖5係本創作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使用時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Claims (12)

  1. 一種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包括: 一背板,包含複數蜂巢狀隔間結構; 複數光電轉換晶片,間隔佈設在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上; 一透光片,覆蓋在該些光電轉換晶片上,該透光片在朝向該些光電轉換晶片的表面成型有複數反射微結構; 一框架,框設於該背板和該透光片的周邊;以及 一軟壓條,設置在該框架的內側緣並框圍該背板和該透光片的周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更包括一第一封裝層,該第一封裝層係設置在該背板及該些光電轉換晶片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更包括一第二封裝層,該第二封裝層係設置在該透光片及該些光電轉換晶片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係分別沿該背板的平面方向延伸。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排列形成一反光面,該反光面的斷面呈鋸齒狀。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各該光電轉換晶片之間形成有一間距,該間距介於2mm到8mm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些反射微結構係由多數V型凹槽所構成。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框架為一中空矩形框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框架的斷面為一U字型,該背板和該透光片的周邊是容置在該框架內。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框架成型有嵌入該軟壓條的一卡條。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中該軟壓條係部分嵌入該些蜂巢狀隔間結構中。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蜂巢狀支撐結構之太陽能模組,其更包括一反射片,該反射片係設置在該背板及該些光電轉換晶片之間。
TW107211265U 2018-08-16 2018-08-16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TWM569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265U TWM569527U (zh) 2018-08-16 2018-08-16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265U TWM569527U (zh) 2018-08-16 2018-08-16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9527U true TWM569527U (zh) 2018-11-01

Family

ID=6503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1265U TWM569527U (zh) 2018-08-16 2018-08-16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95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9731B2 (en) Photovoltaic concentrator for solar energy system
JP5834201B2 (ja) 太陽電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8768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28854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920495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762795B1 (ko) 양면태양전지셀을 이용한 양면유리 태양전지 모듈과 입체형 반사체를 접목한 고효율 태양전지 시스템
US20100252106A1 (en) Anti-reflective and light-trapping solar module package structure
TWI445194B (zh) 太陽光電模組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EP3895219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KR20190000222U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20411809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14180019A1 (zh) 太阳能模块
JPH0718458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KR101731201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TWM569527U (zh) Solar module with honeycomb support structure
CN10476689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1616131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US20190305165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190353882A1 (en) Solar concentrator apparatus and solar collector array
JP201413261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814224B (zh) 具有導光結構的太陽能模組
CN111725342A (zh) 高吸收率的光伏组件
TWI552368B (zh) High power condenser for solar cells
WO2015087434A1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0494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