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8145U -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 Google Patents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8145U
TWM568145U TW107209639U TW107209639U TWM568145U TW M568145 U TWM568145 U TW M568145U TW 107209639 U TW107209639 U TW 107209639U TW 107209639 U TW107209639 U TW 107209639U TW M568145 U TWM568145 U TW M5681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inner cylinder
microneedle
hollow needle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9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兩全
李世煒
Original Assignee
員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員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員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9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8145U/zh
Publication of TWM568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8145U/zh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主要包括一外筒單元及一內筒單元,其中該外筒單元包括一外筒本體、一微針元件及一蓋體,該外筒本體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放端,該微針元件結合於外筒本體封閉端外側面,於外筒本體封閉端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與微針元件對應之孔洞,於外筒本體封閉端內面,設有一具藥劑容置室之管狀凸柱,前述蓋體組合於外筒本體之開放端,於蓋體上設有一中孔,該內筒單元包括一內筒本體、一活塞及一空心針結構,該內筒本體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放端,該活塞係組設於內筒本體之封閉端,於內筒本體封閉端與活塞上,均設有同軸相通之孔洞,前述空心針結構係穿組於內筒本體內,內筒本體前端則組合進入外筒本體管狀凸柱內,另一端則穿過蓋體之中孔,空心針結構係包括一空心針、一設於空心針末端之支撐件及一設於空心針中段之推移座,於該推移座上形成有至少一環槽,同時於外筒本體及內筒本體側面,各設有一相互對應貫通之長槽孔,藉一端部具至少一凸部之推移件由外筒本體及內筒本體之長槽孔插入,可使推移件前端之凸部嵌入內筒本體內空心針所設推移座之環槽,進而可藉推移件推動推移座使空心針於內筒本體內呈軸向移動,並於推移座內側設有彈簧,而使空心針平時保持於原位置,於內筒本體伸出外筒本體蓋體之外端部,套組有一擋止件,該擋止件具有一可供內筒本體外端部套入之缺口,藉內筒本體外端所設之擋止緣受該擋止件之限制,而使內筒本體定位。

Description

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尤指一種注射無痛、注射劑量準確及使用方便之微針設計。
按,因工商業繁榮,使人們生活步調緊張,使得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再加上飲食不當,使患有慢性病之人數居高不下,而慢性病患者需每天注射藥劑以進行治療及控制病情,而無論是慢性病患者,或是一般病患,接受注射治療時大多採用傳統大直徑注射針,其針孔直徑約1mm,針長約1-3公分,因此注射時將穿刺深入皮下組織而造成疼痛感(如第七圖所示),故傳統注射針不但帶給患者疼痛外,注射的針孔更容易增加感染的風險。
因此,就有業者研發一種微針注射器,一般微針其長度小於3釐米,外徑小,故而於注射時僅穿刺進入真皮層,故較無疼痛感(如第七圖所示),目前在市面上雖有微針注射,但其係於一排列有多數微針之針座後,再搭配組接傳統之注射針筒,但此種設計因使用傳統式注射針筒填充注射藥劑,並無法得到準確的藥劑量,僅適合一般由醫護人員進行注射,不適於外出攜帶、自行注射或需定量藥劑之注射。
<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習知傳統注射針及微針注射器之實用困難及有待改善之缺失,盼能提供一突破性之設計,以增進實用效果,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綜集其多年從事相關產品設計產銷之專業技術知識與實務經驗及研思設計所得之成果,終研究出本創作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以提供使用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主要包括一外筒單元及一內筒單元,其中該外筒單元包括一外筒本體、一微針元件及一蓋體,該外筒本體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放端,該微針元件結合於外筒本體封閉端外側面,微針元件包括一基板及一個或一個以上設於基板中央之微針頭,於外筒本體封閉端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與微針頭同軸之孔洞,並於封閉端之孔洞以封閉端材料如矽膠予以封閉,於封閉端內面,設有一管狀凸柱,並於該管狀凸柱內形成一藥劑容置室,前述蓋體組合於外筒本體之開放端,於蓋體上設有一中孔,該內筒單元包括一內筒本體、一活塞及一空心針結構,該內筒本體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放端,該活塞係組設於內筒本體之前端,於內筒本體封閉端與活塞上,均設有同軸相通之孔洞,前述空心針結構係穿組於內筒本體內,內筒本體前端則組合進入外筒本體管狀凸柱內,另一端則穿過蓋體之中孔,空心針結構係包括一空心針、一設於空心針末端之支撐件及一設於空心針中段之推移座,於該推移座上形成有至少一環槽,同時於外筒本體及內筒本體側面,各設有一相互對應貫通之長槽孔,藉一端部具至少一凸部之推移件由外筒本體及內筒本體之長槽孔插入,可使推移件前端之凸部嵌入內筒本體內空心針所設推移座之環槽,進而可藉推移件推動推移座使空心針於內筒本體內呈軸向移動,並於推移座內側設有彈簧,而使空心針平時保持於原位置,於內筒本體伸出外筒本體蓋體之外端部,套組有一擋止件,該擋止件具有一可供內筒本體外端部套入之缺口,藉內筒本體外端所設之擋止緣受該擋止件之限制,而使內筒本體定位。
當要進行注射時,先推入推移件與推移座嵌合,並推動推移件使推移座帶動空心針穿過內筒本體及活塞之孔洞,並刺破設於外筒本體封閉端孔洞之封閉材料後,空心針則受彈簧恢復力而回復原位,再取下擋止件,推壓內筒本體使其端部向外筒本體封閉端之管狀凸柱內推移,此時藥劑容置室內之空氣將先由空心針排出,進而藉內筒本體之推壓使其前端活塞將藥劑容置室內之藥劑通過外筒本體封閉端孔洞由微針頭流出以進行無痛、安全及使用便利之微針注射。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具有準確填裝藥劑量的藥劑容置室,可達需定量藥劑之注射目的。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主要係具有準確填裝藥劑量的藥劑容置室及安全操作方便的結構設計,無需具專業之醫護人員進行注射,可適於外出攜帶及自行注射。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更了解本創作之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茲配合圖式並詳細說明於後。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主要包括一外筒單元(1)及一內筒單元(2),其中該外筒單元(1)包括一外筒本體(11)、一微針元件(12)及一蓋體(14),該外筒本體(11)一端為封閉端(111),另一端為開放端(13),該微針元件(12)結合於外筒本體(11)封閉端(111)外側面,微針元件(12)包括一基板(121)及一個或一個以上設於基板(121)中央之微針頭(122),於外筒本體(11)封閉端(111)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與微針頭(122)同軸之孔洞(114),並於該孔洞(114)以封閉材料如矽膠予以封閉,於封閉端(111)內面,設有一管狀凸柱(112),並於該管狀凸柱(112)內形成一藥劑容置室(113),前述蓋體(14)組合於外筒本體(11)之開放端(13),於蓋體(14)上設有一中孔(141),該內筒單元(2)包括一內筒本體(21)、一活塞(22)及一空心針結構,內筒本體(21)一端為封閉端(211),另一端為開放端(23),該活塞(22)係組設於內筒本體(21)之前端,於內筒本體(21)封閉端(211)與活塞(22)上,均設有同軸相通之孔洞(212)(221),前述空心針結構係穿組於內筒本體(21)內,內筒本體(21)前端則組合進入外筒本體(11)該管狀凸柱(112)內,另一端則穿過蓋體(14)之中孔(141),該空心針結構包括一空心針(24)、一設於空心針(24)末端之支撐件(241)及一設於空心針(24)中段之推移座(242),於該推移座(242)外緣形成有至少一環槽(2421),同時於外筒本體(11)及內筒本體(21)側面,各設有一相互對應貫通之長槽孔(15)(25),藉一端部具至少一凸部(31)之推移件(3)由外筒本體(11)及內筒本體(21)之長槽孔(15)(25)插入,可使推移件(3)前端之凸部(31)嵌入內筒本體(21)內空心針(24)所設推移座(242)之環槽(2421),進而可藉推移件(3)推動該推移座(242)使空心針(24)於內筒本體(21)內呈軸向移動,並於推移座(242)一側設有彈簧(243),而使空心針(24)平時保持於原位置,於內筒本體(21)伸出外筒本體(11)蓋體(14)之外端部,套組有一擋止件(4),該擋止件(4)具有一可供內筒本體(21)外端部套入之缺口(41),藉內筒本體(21)外端所設之擋止緣(26)受該擋止件(4)之限制,而使內筒本體(21)定位。
進行注射時,先插入推移件(3)使其凸部(31)與推移座(242)環槽(2421)嵌合,並推動推移件(3)使推移座(242)帶動空心針(24)穿過內筒本體(21)及活塞(22)之孔洞(212)(221),並刺破設於外筒本體(11)封閉端(111)孔洞(114)之封閉材料後(如第四圖所示),空心針(24)則受彈簧(243)恢復力而回復原位,再取下擋止件(4)(如第五圖所示),推壓內筒本體(21)使其端部向外筒本體(11)封閉端(111)之管狀凸柱(112)內推移,此時藥劑容置室(113)內之空氣將先由空心針(24)排出,進而藉內筒本體(21)之推壓使其前端活塞(22)將藥劑容置室(113)內之藥劑通過外筒本體(11)封閉端(111)孔洞(114)由微針頭(122)流出,以進行無痛、安全及使用便利之微針注射(如第六圖所示)。
其中該微針元件(12)之基板(121)及微針頭(122)係由不鏽鋼304或316系列所製成,微針頭(122)尺寸約為:高1.3-2.0mm,外徑0.2-0.7mm,內孔徑0.1-0.5mm,壁厚0.05-0.15mm。
該微針元件(12)成型方式可以是板金深抽成型、金屬電鑄、沖壓成型或3D列印任一種方式。
綜上所述,本創作具有準確填裝藥劑量的藥劑容置室及安全操作方便的結構設計,無需具專業之醫護人員進行注射,為一甚具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應用之創作,實已符合新型專利之給與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尚祈 貴審查委員能詳予審查,並早日賜准本案專利,實為德便。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所舉之其中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範圍,舉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外筒單元
(11)‧‧‧外筒本體
(111)(211)‧‧‧封閉端
(112)‧‧‧管狀凸柱
(113)‧‧‧藥劑容置室
(114)(212)(221)‧‧‧孔洞
(12)‧‧‧微針元件
(121)‧‧‧基板
(122)‧‧‧微針頭
(13)(23)‧‧‧開放端
(14)‧‧‧蓋體
(141)‧‧‧中孔
(15)(25)‧‧‧長槽孔
(2)‧‧‧內筒單元
(21)‧‧‧內筒本體
(22)‧‧‧活塞
(24)‧‧‧空心針
(241)‧‧‧支撐件
(242)‧‧‧推移座
(2421)‧‧‧環槽
(243)‧‧‧彈簧
(26)‧‧‧擋止緣
(3)‧‧‧推移件
(31)‧‧‧凸部
(4)‧‧‧擋止件
(41)‧‧‧缺口
第一圖係本創作試舉其中一較佳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組合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斷面剖示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推移空心針穿入外筒本體封閉端孔洞時之實施例剖示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取下擋止件之實施例立體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取出推移件並推壓內筒本體進行微針注射時之實施例剖示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微針頭與傳統注射針於注射時刺入皮膚深度之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主要特徵為: 其包括一外筒單元及一內筒單元,其中該外筒單元包括一外筒本體、一微針元件及一蓋體,該外筒本體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放端,該微針元件結合於外筒本體封閉端外側面,微針元件包括一基板及一設於基板中央之微針頭,於外筒本體封閉端設有一與微針頭同軸之孔洞,並於該孔洞以封閉材料予以封閉,於封閉端內面,設有一管狀凸柱,並於該管狀凸柱內形成一藥劑容置室,前述蓋體組合於外筒本體之開放端,於蓋體上設有一中孔,該內筒單元包括一內筒本體、一活塞及一空心針結構,內筒本體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放端,該活塞係組設於內筒本體之前端,於內筒本體封閉端與活塞上,均設有同軸相通之孔洞,前述空心針結構係穿組於內筒本體內,內筒本體前端則組合進入外筒本體該管狀凸柱內,另一端則穿過蓋體之中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該空心針結構包括一空心針、一設於空心針末端之支撐件及一設於空心針中段之推移座,於該推移座外緣形成有至少一環槽,同時於外筒本體及內筒本體側面,各設有一相互對應貫通之長槽孔,藉一端部具至少一凸部之推移件由外筒本體及內筒本體之長槽孔插入,可使推移件前端之凸部嵌入內筒本體內空心針所設推移座之環槽,進而可藉推移件推動該推移座使空心針於內筒本體內呈軸向移動,並於推移座一側設有彈簧,而使空心針平時保持於原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於內筒本體伸出外筒本體蓋體之外端部,套組有一擋止件,該擋止件具有一可供內筒本體外端部套入之缺口,藉內筒本體外端所設之擋止緣受該擋止件之限制,而使內筒本體定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於微針元件之基板上可設有複數個微針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於外筒本體封閉端可設有複數個供藥劑容置室內藥劑通過之孔洞。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於外筒本體封閉端所設孔洞所使用之封閉材料可為矽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該微針元件之基板及微針頭係由304或316系列不鏽鋼所製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微針頭尺寸約為:高1.3-2.0mm,外徑0.2-0.7mm,內孔徑0.1-0.5mm,壁厚0.05-0.15m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其中該微針元件成型方式可以是板金深抽成型、金屬電鑄、沖壓成型或3D列印任一種方式。
TW107209639U 2018-07-17 2018-07-17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TWM568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639U TWM568145U (zh) 2018-07-17 2018-07-17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639U TWM568145U (zh) 2018-07-17 2018-07-17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8145U true TWM568145U (zh) 2018-10-11

Family

ID=64871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9639U TWM568145U (zh) 2018-07-17 2018-07-17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8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20025B2 (en) Fluid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JP4719668B2 (ja) 使い捨て可能な注入装置
EP2749306A1 (en) Disposable array-type micro injection needle head and pre-filling injector thereof
JP2016028731A (ja) 手のひら作動式薬物送達装置
JP2014069083A (ja) 垂直式輸液セット及び使い捨て挿入具
AU2015209535B2 (en) Force actuated injection device
JP2018531643A5 (zh)
CN103648544A (zh) 用于注射器的剂量引导件
EP2361104A1 (en) Multiple-injection medical apparatus
WO2009127077A1 (zh) 一种预填式自动回缩的安全回缩的安全针具
TWM568145U (zh) Safety mechanism for microneedle injection
CN209848022U (zh) 一种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自助式注射装置
JP2018029892A (ja) 穿刺デバイス
JPWO2016158140A1 (ja) 注射針組立体および薬剤注射装置
RU2649504C1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инъектор для стандартных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шприцов
TW202005677A (zh) 一種微針注射之安全機構
JP6405916B2 (ja) 注入器具
TWI674121B (zh) 迷你型微針注射器
TWM570716U (zh) Mini micro needle syringe
US10960140B2 (en) Mini syringe
OA17301A (en) Fluid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