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7494U -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7494U
TWM567494U TW107206154U TW107206154U TWM567494U TW M567494 U TWM567494 U TW M567494U TW 107206154 U TW107206154 U TW 107206154U TW 107206154 U TW107206154 U TW 107206154U TW M567494 U TWM567494 U TW M56749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ductive terminal
contact
arm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6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萬益
劉瑞紅
洪永熾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6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749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7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749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導電端子包括固定段和對接段。對接段具有相對設置的一對接觸壁和連接壁,所述接觸壁和連接壁前端形成插接端口,一對所述接觸壁分別具有壁體和自壁體向前且向內延伸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具有用以與對接端子相接觸的接觸部;於所述接觸部和所述插接端口之間,所述接觸壁自壁體還向內延伸形成有導引部,於垂直所述壁體之方向上,所述導引部之內側最高點位於所述彈性臂末端和所述接觸部之間。

Description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電連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有效防抵跨的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之電連接器。
電連接器主要用於進行電流傳輸,其通常包括有用以進行電流傳輸的複數導電端子以及承載該導電端子的絕緣座體。習知電連接器中,端子無法有效固定於絕緣座體內,使端子可能產生不規則晃動;尤其係當公端子與帶線端子對接時,因帶線端子之不規則晃動或公端子之安裝正位度不佳時,帶線端子之接觸部會被公端子抵跨損壞。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習知導電端子或電連接器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抵跨的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導電端子,其包括:固定段;對接段,自固定段向前延伸,並具有相對設置之一對接觸壁和連接一對接觸壁的連接壁,所述接觸壁和連接壁前端形成用以供對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一對所述接觸壁分別具有壁體和自壁體向前且向內延伸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具有用以與對接端子相接觸的接觸部;於所述接觸部和所述插接端口之間,所述接觸壁自壁體還向內延伸形成有導引部,於垂直所述壁體之方向上,所述導引部之內側最高點位於所述彈性臂末端和所述接觸部之間。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引部為自所述壁體上直接向內突伸形成的突包結構。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引部為自所述壁體上撕破形成的彈片,所述彈片向後並向內傾斜延伸,所述彈片後端位於所述彈性臂末端內側。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彈片形成有向後並向內傾斜延伸的第一導引面和位於第一導引面後側的第二導引面,所述第二導引面向內之傾斜角度小於所述第一導引面,並且所述彈片遠離壁體之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二導引面遠離插接端口之末端。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經撕破成型後,所述彈性臂和所述彈片位於所述壁體上之同一空間內。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壁體具有連接固定段的基部、自基部向前且向內傾斜延伸的傾斜部,所述導引部連接於傾斜部之前端,且自傾斜部前端向插接端口直線延伸。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接觸部上形成有加強肋。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彈性臂自所述壁體上撕破形成,於所述彈性臂和壁體之連接處形成有加強肋。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壁上向內突伸形成有抵持臂,所述抵持臂向內突伸至不低於所述彈性臂之側緣。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所述抵持臂自所述連接壁上經撕破形成,並且所述抵持臂之中間位置向內突起,兩端與所述連接壁連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還提供了一種具有前述導電端子之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絕緣本體具有前後貫穿的端子槽;其中,所述導電端子藉由固定段固定於端子槽中。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係:本創作藉由導引部之設置,可使對接端子得到有效的插接導向,有效防止插偏而影響導電或抵跨破壞導電端子。
如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本實施例中以導電端子1應用於接線型電連接器100上為例,當然,如下所述之導電端子1也可單獨使用或應用於其他類型的電連接器100中,均可達成本創作之目的。
其中,如第一圖和第二圖所示,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所述導電端子1和承載所述導電端子1的絕緣本體2。所述絕緣本體2具有複數前後貫穿的端子槽21;所述導電端子1沿前後方向固定至絕緣本體2內,並用以電性連接一組針狀對接端子(未圖示)和導線3。 請參第三圖至第六圖所示為本創作導電端子1之第一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中所述導電端子1具有固定段11和自固定段11向前延伸的對接段12。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電端子1還具有自固定段11向後延伸以連接導線3的接線部13。於導線3插入接線部13後,對接線部13進行鉚壓,以對導線3進行固定。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電端子1之固定段11呈側開口之U型狀設計,其具有兩側壁111和連接於兩側壁111之間的中間壁112。所述中間壁112上經撕破成型有一向外且向後延伸的固持片1121,以於自後向前安裝至絕緣本體2之端子槽21中之後,與端子槽21內之臺階或突起相抵持,防止導電端子1向後移動。
所述對接段12對應固定段11一體向前延伸,並具有相對設置的一對接觸壁121和連接一對接觸壁121的連接壁122。其中,所述接觸壁121和連接壁122前端形成用以供對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120,一對所述接觸壁121分別具有壁體1211和自壁體1211向前且向內延伸的彈性臂1212,所述彈性臂1212具有用以與對接端子相接觸的接觸部1213。
於所述接觸部1213和所述插接端口120之間,所述接觸壁121自壁體1211還向內延伸形成有導引部1214,於垂直所述壁體1211之方向上,所述導引部1214內側最高點位於所述彈性臂1212末端和所述接觸部1213之間。
具體地,如第三圖至第六圖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對接段12與固定段11對應呈側向開口的U型設計,所述接觸壁121分別與固定段11的側壁111相連接且位於同一平面,連接壁122與中間壁112相連接且位於同一平面。
所述彈性臂1212自所述壁體1211上撕破形成,並於所述彈性臂1212和壁體1211之連接處形成有加強肋1215,以增強彈性臂1212之強度。所述接觸部1213靠近彈性臂1212之前端設置,並於彈性臂1212末端和接觸部1213之間形成有傾斜延伸以導引對接端子插接的傾斜面,使得所述彈性臂1212呈向外開口之V型狀。另,所述接觸部123上也形成有加強肋1216。
進一步地,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引部1214為自所述壁體1211上直接向內突伸形成的突包結構,並具有連接壁體1211且大致呈圓柱狀的基體部12141、自基體部12141繼續向內突伸且外徑逐漸減小的導向部12142和位於導向部12142頂端的平面支撐部12143。所述基體部12141底端與壁體1211連接之位置處形成有內凹弧狀導引面12140。所述導向部12142呈向外凸之弧形導引面。於導引部1214之軸向方向上,所述導引部1214中,所述導引面12140和導向部12142之延伸長度大於非導引面之延伸長度。所述平面支撐部12143於對接端子插接方向上之延伸長度大於所述導向部12142之延伸長度。
另,所述導引部1214佔據不小於二分之一的所述接觸部1213和所述插接端口120之間的長度,使得對接端子不僅可以得到有效導向,防止抵跨彈性臂1212,還可有效支撐對接端子,進一步保證插接之穩定性。
又,所述連接壁122上向內突伸形成有抵持臂1221,所述抵持臂1221向內突伸至不低於所述彈性臂1212之側緣。具體地,所述抵持臂1221自所述連接壁122上經撕破形成,並且所述抵持臂1221之中間位置向內突起,兩端與所述連接壁122連接,並且抵持臂1221與連接壁122相連接之位置處傾斜延伸,亦用以導引對接端子之插接,又可於其頂端支撐對接端子,使對接端子能夠有效插接至接觸部1213之間。
請參照第七圖和第八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結合圖示可以看出,所述導電端子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相較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不同點僅在於導引部之結構設置,故如下僅對導引部進行詳細說明,其他相同部分參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引部1214’為自所述壁體1211’上撕破形成的彈片,所述彈片向後並向內傾斜延伸,並且所述彈片後端位於所述彈性臂1212’末端之內側。經撕破成型後,所述彈性臂1212’和所述彈片位於所述壁體1211’上之同一空間內。
所述彈片形成有向後並向內傾斜延伸之第一導引面12141’和位於第一導引面12141’後側之第二導引面12142’,所述第二導引面12142’向內之傾斜角度小於所述第一導引面12141’,並且所述彈片遠離壁體1211’之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二導引面12142’遠離插接端口120’之末端。另,所述第二導引面12142’高於彈性臂1212’之前側末端,以使得對接端子插入時藉由導引部1214’之導引,可有效插接至彈性臂1212’與接觸部1213’抵接連接,同時避免地跨端子。
請參照第九圖和第十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相較第一較佳實施例來說,固定段和接觸段上接觸壁處之設計均有所不同,其他結構基本相同。如下僅就不同之處做詳細說明,其他相同設計如前述實施例。
具體地,所述固定段11”主體部分也呈側向開口的U型;惟,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段11”藉由設置固定孔110”與外側固定件相配合,以將該導電端子1”固定至絕緣本體中。
另,所述固定段11”還設有自兩個側壁111”遠離中間壁112”的一端相向延伸的限位片115”,以限制兩個側壁111”相互靠近。
本實施例中,所述對接段12”之壁體1211”具有連接固定段11”之基部12111”、自基部12111”向前且向內傾斜延伸之傾斜部12112”。所述導引部1214”連接於傾斜部12112”之前端,且自傾斜部12112”前端向插接端口直線延伸,藉此,所述插接端口120”則具體形成於所述導引部1214”和連接壁122”前端之間。
所述彈性臂1212”自所述壁體1211”上撕破形成,具體為彈性臂1212”後端連接基部12111”前端,並向前和向內延伸至導引部1214”位置處。所述彈性臂1212”也呈向外開口之V型,接觸部1213”位於彈性臂1212”之內頂端。所述導引部1214”之內壁面位於所述彈性臂1212”末端和所述接觸部1213”之間,使得對接端子插入時可直接藉由導引部1214”對其進行導引,順利與接觸部1213”實現抵接。
藉由以上可知,本創作藉由導引部1214、1214’、1214”之設置,可使對接端子得到有效之插接導向,有效防止插偏而影響導電或抵跨破壞導電端子。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1”‧‧‧導電端子
2‧‧‧絕緣本體
21‧‧‧端子槽
3‧‧‧導線
11、11”‧‧‧固定段
110”‧‧‧固定孔
111、111”‧‧‧側壁
115”‧‧‧限位片
112、112”‧‧‧中間壁
1121‧‧‧固持片
12、12”‧‧‧對接段
120、120’、 120”‧‧‧插接端口
121‧‧‧接觸壁
1211、1211’、 1211”‧‧‧壁體
12111”‧‧‧基部
12112”‧‧‧傾斜部
1212、1212’、 1212”‧‧‧彈性臂
1213、1213’、 1213”‧‧‧接觸部
1214、1214’、 1214”‧‧‧導引部
12140‧‧‧導引面
12141‧‧‧基體部
12142‧‧‧導向部
12143‧‧‧平面支撐部
12141’‧‧‧第一導引面
12142’‧‧‧第二導引面
1215、1216‧‧‧加強肋
122、122”‧‧‧連接壁
1221‧‧‧抵持臂
13‧‧‧接線部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部分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導電端子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與導線相配合之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導電端子和導線另一角度之視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導電端子和導線相配合之前視圖; 第六圖係第三圖所示導電端子和導線相配合之側視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導電端子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所示導電端子的側視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導電端子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所示導電端子的側視圖。

Claims (11)

  1. 一種導電端子,包括: 固定段; 對接段,自固定段向前延伸,並具有相對設置的一對接觸壁和連接一對接觸壁的連接壁,所述接觸壁和連接壁前端形成用以供對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一對所述接觸壁分別具有壁體和自壁體向前且向內延伸的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具有用以與對接端子相接觸的接觸部; 其中,於所述接觸部和所述插接端口之間,所述接觸壁自壁體還向內延伸形成有導引部,於垂直所述壁體之方向上,所述導引部之內側最高點位於所述彈性臂末端和所述接觸部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導引部為自所述壁體上直接向內突伸形成的突包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導引部為自所述壁體上撕破形成的彈片,所述彈片向後並向內傾斜延伸,所述彈片後端位於所述彈性臂末端之內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彈片形成有向後並向內傾斜延伸的第一導引面和位於第一導引面後側的第二導引面,所述第二導引面向內之傾斜角度小於所述第一導引面,並且所述彈片遠離壁體之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二導引面遠離插接端口之末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經撕破成型後,所述彈性臂和所述彈片位於所述壁體上之同一空間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壁體具有連接固定段的基部、自基部向前且向內傾斜延伸的傾斜部,所述導引部連接於傾斜部之前端,且自傾斜部前端向插接端口直線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接觸部上形成有加強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彈性臂自所述壁體上撕破形成,於所述彈性臂和壁體之連接處形成有加強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連接壁上向內突伸形成有抵持臂,所述抵持臂向內突伸至不低於所述彈性臂之側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導電端子,其中所述抵持臂自所述連接壁上經撕破形成,並且所述抵持臂之中間位置向內突起,兩端與所述連接壁連接。
  11. 一種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意一項所述導電端子之電連接器,包括: 絕緣本體,具有前後貫穿之端子槽; 其中,所述導電端子藉由固定段固定於端子槽中。
TW107206154U 2018-05-10 2018-05-10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TWM567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154U TWM567494U (zh) 2018-05-10 2018-05-10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154U TWM567494U (zh) 2018-05-10 2018-05-10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7494U true TWM567494U (zh) 2018-09-21

Family

ID=64399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6154U TWM567494U (zh) 2018-05-10 2018-05-10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7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5815B (zh) 母端子及連接器
TWI394327B (zh) 電連接器
KR910003023B1 (ko) 접촉자 수용수단을 갖는 커넥터
US77177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JP6126749B2 (ja) 電力コネクタ
US20080032557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84543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ember
JPH09115582A (ja) 端子位置設定手段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US7104813B1 (en) Power plug structure
US20190036259A1 (en) Female terminal
US6811450B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type terminal
TWM554646U (zh) 插座連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US10297941B2 (en) Socket connector and socket terminal thereof
WO2019213832A1 (zh)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US20050009411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cable assembly
TWM567494U (zh) 導電端子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
EP1804344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KR20160076567A (ko) 피메일 단자 스프링
CN107482343B (zh)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US20050085132A1 (en) Connector pin
TWI253785B (en) Power connector
TWI672875B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CN110896179B (zh) 导电端子
TWI725721B (zh) 導電端子
TWI656699B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