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7365U - 氣體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體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7365U
TWM567365U TW107200331U TW107200331U TWM567365U TW M567365 U TWM567365 U TW M567365U TW 107200331 U TW107200331 U TW 107200331U TW 107200331 U TW107200331 U TW 107200331U TW M567365 U TWM567365 U TW M56736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etecting device
actuator
air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皓然
韓永隆
黃啟峰
李偉銘
Original Assignee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0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7365U/zh
Publication of TWM56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7365U/zh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氣體檢測裝置,包含:本體,具有第一感測區及第二感測區,第一感測區設有第一進氣口及第一出氣口,第二感測區設有第二進氣口及第二出氣口;懸浮粒感測模組,設置於本體之第一感測區內,包括有光機構、第一氣體致動器、雷射器及光感測器,第一氣體致動器導送空氣導入,而空氣中懸浮粒受該雷射器所發射之光束照射,以產生散射光點由光感測器感測出懸浮粒大小及濃度;氣體感測模組,設置於本體之第二感測區內,包括有氣體感測器及第二氣體致動器,第二氣體致動器致動導送空氣導入,並由氣體感測器感測空氣中的特定監測氣體之含量。

Description

氣體檢測裝置
本案關於一種氣體檢測裝置,尤指一種具有氣體傳輸致動器以導氣之氣體檢測裝置。
近年來,我國與鄰近區域的空氣汙染問題漸趨嚴重,尤其是細懸浮微粒(PM 2.5)之濃度數據常常過高,空氣懸浮微粒濃度之監測漸受重視,但由於空氣會隨風向、風量不定量的流動,而目前檢測懸浮微粒的空氣品質監測站大都為定點,所以根本無法確認當下周遭的懸浮微粒濃度,因此需要一個微型方便攜帶的氣體偵測裝置來供使用者可無時無刻、隨時隨地的檢測周遭的懸浮微粒濃度。
此外,目前的氣體偵測裝置往往僅能夠對單一氣體做檢測,但除了懸浮微粒之外,日常生活中尚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氣體,若是無法及時檢測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
本案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氣體檢測裝置,能夠檢測空氣中所含有懸浮微粒之濃度及其他氣體濃度,提供使用者及時且準確的氣體資訊。
本案之一廣義實施態樣為一種氣體檢測裝置,包含: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感測區及一第二感測區,該第一感測區設有第一進氣口及第一出氣口,該第二感測區設有第二進氣口及第二出氣口;一懸浮粒感測模組,設置於該本體之第一感測區內,包括有一光機構、一第一氣體致動器、一雷射器及一光感測器,該第一氣體致動器導送空氣由該第一進氣口快速導入,而空氣中懸浮粒受雷射器所發射之光束照射,以產生投射光點由該光感測器感測出懸浮粒大小及濃度;一氣體感測模組,設置於該本體之第二感測區內,包括有一氣體感測器及一第二氣體致動器,該第一氣體致動器致動導送空氣由該第二進氣口快速導入,並由該氣體感測器感測空氣中的特定監測氣體之含量。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本案提供一種氣體檢測裝置,用以檢測空氣中所含有之懸浮微粒濃度及氣體資訊。請參閱第1圖,其為本案之一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檢測裝置之結構示意圖。於本案實施例中,氣體檢測裝置100包含一本體1、一懸浮粒感測模組2、一氣體感測模組3;本體1具有一第一感測區11、一第二感測區12,第一感測區11具有一第一進氣口111及一第一出氣口112,而第二感應區12具有一第二進氣口121、一第二出氣口122、監測腔室123,而監測腔室123具有一入口通道1231及一出口通道1232,入口通道1231對應於第二進氣口121,出口通道1232對應於第二出氣口122。
懸浮粒感測模組2設置於本體1之第一感測區11內,並具有一光機構21、一第一氣體致動器22、一雷射器23及一光感測器24,光機構21具有一氣體流道211、一光束通道212、一光源設置槽213及一容置槽214,其中,氣流通道211連通第一進氣口111及第一出氣口112,而光束通道212橫跨該氣流通道211並與光源設置槽213鄰接且相通,容置槽214則是設置於氣流通道211的一端,並對應於第一進氣口111。此外,第一氣體致動器22架構於光機構21的容置槽214內,以透過啟動第一氣體致動器22來導引氣體由第一進氣口111進入氣流通道211內,雷射器23係設置於光源設置槽213內,用以發射光束至光束通道212中;最後,光感測器24設置於氣流通道211內,並位於光束通道212的下方,當第一氣體致動器22啟動後,開始汲取空氣由第一進氣口111進入氣體通道211內,此時,雷射器23發射光束進入光束通道212並且照射氣體通道211內的空氣,而空氣中的懸浮粒受到光束照射後產生散射現象,位於光束通道212下方的光感測器24則感測被導送空氣中之懸浮粒被照射後產生之光點,以計算出空氣中的懸浮粒的大小及濃度,其中,該懸浮粒可為PM2.5懸浮微粒或是PM10懸浮微粒。
氣體感測模組3設置於本體1的第二感測區12內,包含有一氣體感測器31及一第二氣體致動器32,氣體感測器31設置於第二感應區12的入口通道1231,第二氣體致動器32固設於監測腔室123內並對應出口通道1232,當第二氣體致動器32開始作動後,監測腔室123內部的氣壓開始改變,使得氣體開始由第二感測區12的第二進氣口121進入,且通過入口通道1231時,入口通道1231內的氣體感測器31開始檢測空氣通過入口通道1231的特定監測氣體的含量;其中,氣體感測器31可為一氧氣感測器、一一氧化碳感測器、一二氧化碳感測器之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氣體感測器31亦可為一揮發性有機物感測器,或氣體感測器31可以是細菌感測器、病毒感測器及微生物感測器之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請同時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5A圖,第2圖為本案之第一氣體致動器之分解示意圖,第5A圖為本案之第一氣體致動器之剖面示意圖。第一氣體致動器22包含有依序堆疊之噴氣孔片221、腔體框架222、致動器223、絕緣框架224及導電框架225;噴氣孔片221包含了複數個支架221a、一懸浮片221b及一中空孔洞221c,懸浮片221b可彎曲振動,複數個支架221a鄰接於懸浮片221b的周緣,本實施例中,支架221a其數量為4個,分別鄰接於懸浮片221b的4個角落,但不此以為限,而中空孔洞221c形成於懸浮片221b的中心位置;腔體框架222承載疊置於懸浮片221b上,致動器223承載疊置於腔體框架222上,並包含了一壓電載板223a、一調整共振板223b、一壓電片223c,其中,壓電載板223a承載疊置於腔體框架222上,調整共振板223b承載疊置於壓電載板223a上,壓電板223c承載疊置於調整共振板223b上,供施加電壓後發生形變以帶動壓電載板223a及調整共振板223b進行往復式彎曲振動;絕緣框架224則是承載疊置於致動器223之壓電載板223a上,導電框架225承載疊置於絕緣框架224上,其中,致動器223、腔體框架222及該懸浮片221b之間形成一共振腔室216,其中,調整共振板223b的厚度大於壓電載板223a的厚度。
請繼續參閱第2圖、第3圖及第5A圖,第3圖為本案之容置槽之結構示意圖。噴氣孔片221的複數個支架221a分別具有一固定部221d及一連接件221e,連接件221e的一端連接懸浮片221b,另一端鄰接固定部221d,而光機構21的容置槽214具有一底面214a及一側壁部214b,並於容置槽214的週邊設有複數個固定槽215,供支架221a的固定部221d容設,其中,固定部221d與固定槽215的形狀相互批配,於本實施例中,固定部221d為L型,固定槽215為L型凹槽,噴氣孔片221透過複數個支架221a容設於容置槽214內並與容置槽214的底面214a間隔設置,令懸浮片221b與容置槽214的底面214a之間形成一氣流腔室217,此外,懸浮片221b、複數個支架221a、容置槽214的側壁部214b之間形成複數個空隙226。
請同時參閱第1圖及第4圖,第4圖為本案之第二氣體致動器之分解示意圖。第二氣體致動器32包含有依序堆疊的一進氣板321、一共振片322、一壓電致動元件323、一第一絕緣片324、一導電片325及一第二絕緣片326;進氣板321具有至少一進氣孔321a、至少一匯流排孔321b及一匯流腔室321c,匯流排孔321b與進氣孔321a匹配,於本實施例中,進氣孔321a與匯流排孔321b的數量皆為4個,但不以此為限,其中,匯流排孔321b的一端與對應之進氣孔321a相通,其另一端與匯流腔室321c相通,使氣體由進氣孔321a進入後,通過對應之匯流排孔321b,最後於匯流腔室321c匯聚;共振片322具有一中空孔322a及一可動部322b,中空孔322a垂直對應於匯流腔室321c,而可動部322b為中空孔322a的周圍;壓電致動元件323與共振片322相對設置,並具有一懸浮板323a、一外框323b、至少一連接部323c及一壓電片323d,外框323b環繞懸浮板323a的周緣,連接部323c連接於外框323b與懸浮板323a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此外,連接部323c與外框323b、懸浮板323a之間具有至少一間隙323e,而壓電片323d貼附於懸浮板323a的第一表面,且為一正方形結構,並具有小於或等於該懸浮板323a之邊長之一邊長,懸浮板323a的第二表面具有一凸部323f,壓電致動元件323透過外框323b使得共振片322與懸浮板323a間隔設置,並於壓電致動元件323的懸浮板323a、外框323b與共振片322之間形成一腔室327;此外,第一絕緣片324、導電片325及第二絕緣片326依序設置堆疊於壓電致動元件323之上。
請參閱第5A圖至第5C圖,第5B圖、第5C圖為第5A圖所示之本案之第一氣體致動器之作動示意圖。請先參閱第5A圖,第一氣體致動器22架構於光機構21的容置槽214,噴氣孔片221與容置槽214的底面214a間隔設置,並於兩者之間形成氣流腔室217;請再參閱第5B圖,當施加電壓於致動器223之壓電板223c時,壓電板223c因壓電效應開始產生形變並同部帶動調整共振板223b與壓電載板223a,此時,噴氣孔片221會因亥姆霍茲共振(Helmholtz resonance)原理一起被帶動,使得致動器223向上移動,由於致動器223向上位移,使得噴氣孔片221與容置槽214的底面214a之間的氣流腔室217的容積增加,其內部氣壓形成負壓,於第一氣體致動器22外的空氣將因為壓力梯度由噴氣孔片221的支架221a與容置槽214的側壁部214b之間的空隙226進入氣流腔室217並進行集壓;最後請參閱第5C圖,氣體不斷地進入氣流腔室217內,使氣流腔室217內的氣壓形成正壓,此時,致動器223受電壓驅動向下移動,將壓縮氣流腔室217的容積,並且推擠氣流腔室217內空氣,使空氣進入氣流通道211內,並將氣體提供給光感測器24,以透過光感測器24檢測氣體內的懸浮微粒濃度。
於上述之懸浮粒感測模組2之檢測過程中或者在一預設時間點時,控制啟動第一氣體致動器22,使外部氣體由第一進氣口11導入,並透過第一氣體致動器22導引氣體高速噴出於氣流通道211中,藉此對光感測器24表面所沾附之懸浮微粒進行噴出清潔,以常態維持光感測器24之精準度。上述之預設時間點可為每次進行空氣檢測作業之前,或為具有固定時間間隔的複數個預設時間點 (例如:每三分鐘自動進行一次清潔),亦可受使用者手動操作控制,或為利用軟體根據即時監測數值計算而動態決定,不以此處舉例為限。
請參閱第6A圖至第6D圖,第6A圖為第二氣體致動器32的剖面示意圖,進氣板321、共振片322、壓電致動元件323、第一絕緣片324、導電片325及第二絕緣片326依序堆疊,其中,共振片322與壓電致動元件323的懸浮板323a間隔設置,並於兩者之間形成腔室327;第6B圖至第6D圖為第6A圖所示之第二氣體致動器之作動示意圖,請先參閱第6B圖,當施加電壓於壓電致動元件323的壓電片323d,壓電片323d受壓電效應之影響開始產生形變,帶動懸浮板323a向上位移,而共振片322的可動部322b因亥姆霍茲共振(Helmholtz resonance)原理被同步帶動向上位移,此時,由於可動部322b向上移動,促使匯流腔室321c的容積增加,產生負壓,並開始由進氣孔231a汲取空氣進入匯流腔室231c,再參閱第6C圖,第二空氣致動器32持續地作動,壓電致動元件323的懸浮板323a向下位移時,同步連動共振片322的可動部322b向下位移,使得匯流腔室321c的容積降低,並將空氣由匯流腔室321c推向壓電致動元件323與共振板322之間的腔室327,再透過懸浮板323a上的凸部323f將空氣推動至兩側,最後由間隙323e排出;最後請參閱第6D圖,懸浮板323a向上復位,共振片322的可動部322b向上位移的同時,壓縮腔室327的容積,使空氣由兩側向間隙322e排出,又增加匯流腔室321c的容積,使空氣持續地由進氣孔321a進入,不斷重複以上作動,使空氣能夠不停的進氣孔321a進入,再由間隙323e排出來輸送氣體。
請參閱第7圖所示,氣體檢測裝置100更包含了一電池模組4,提供能量、輸出能量,用以提供懸浮粒感測模組2及氣體感測模組3作動,此外,電池模組4能外接一供電裝置200,接收供電裝置200的能量並儲存,而供電裝置200能夠以有線傳導方式輸送能量,亦可透過無線傳導方式傳送能量至電池模組4,並不以此為限。
請繼續參閱第7圖,第7圖為本案之氣體檢測裝置之方塊示意圖。氣體檢測裝置100更進一步包含有一通信模組5及一處理器6,處理器6電連接電池模組4、通信模組5、懸浮粒感測模組2、氣體感測模組3,用來控制懸浮粒感測模組2及氣體感測模組3之啟動,並分別對懸浮粒感測模組2的光感測器24及氣體感測模組的氣體感測器31所檢測的結果作分析運算及儲存,當處理器6啟動懸浮粒感測模組2時,第一氣體致動器22便會開始汲取空氣,使空氣進入氣流通道211中,氣體流道211中的氣體會受雷射器23所投射通過光束通道212之光束照射,如此光感測器24感測氣體通道211中氣體之懸浮微粒被照射而散射之光點,並將偵測結果傳送至處理器6,處理器6依據該偵測結果分析氣體中懸浮微粒大小,並計算出所含有懸浮微粒的濃度,據以分析產生一監測數值作儲存,處理器6所儲存監測數值得由通信模組5發送至一外部的連結裝置300,連結裝置300可以為雲端系統、可攜式裝置、電腦系統、顯示裝置等其中之一,以顯示監測數值及通報警示。
又,處理器6啟動氣體感測模組3時,第二氣體致動器32便會開始汲取空氣,使空氣由第二進氣口122進入入口通道1231中,入口通道1231內的氣體感測器31偵測進入入口通道1231的空氣中特定監測氣體的含量,並將偵測結果傳送至處理器6,處理器6依據該偵測結果分析空氣中氣體含量,並計算出所含有特定監測氣體的濃度,據以分析產生監測數值作儲存,處理器6所儲存監測數值得由通信模組5發送至一外部連結裝置300。
此外,上述之通信模組5可透過有線傳輸或無線傳輸至外部的連結裝置300,有線傳輸方式如下,例如:USB、mini-USB、micro-USB等其中之一的有線傳輸模組,或是無線傳輸方式如下,例如:Wi-Fi模組、藍芽模組、無線射頻辨識模組、一近場通訊模組等其中之一的無線傳輸模組。
綜上所述,本案所提供之氣體檢測裝置,分別具有第一感測區及第二感測區,第一感測區設有懸浮粒感測模組,利用第一氣體致動器將氣體輸送至氣流通道,再使用雷射光照射到空氣中所含有的懸浮粒,並利用光感測器將懸浮微粒被雷射光束照射後而產生的光點收集起來,並將數據傳遞至處理器,處理器依據光感測器所提供之數據計算空氣中懸浮微粒PM2.5或PM10的含量,此外,可使用第一氣體致動器對光感測器作吹氣清潔的動作,此外,於第二感測區的第二氣體致動器會將空氣汲取進入入口通道,促使入口通道內的氣體感測器偵測通過入口通道的氣體含量,再將偵測結果傳輸至處理器,使得本案的氣體檢測裝置能夠同時檢測空氣中的氣體含量及懸浮微粒濃度。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00‧‧‧氣體檢測裝置
1‧‧‧本體
11‧‧‧第一感測區
111‧‧‧第一進氣口
112‧‧‧第一出氣口
12‧‧‧第二感測區
121‧‧‧第二進氣口
122‧‧‧第二出氣口
123‧‧‧監測腔室
1231‧‧‧入口通道
1232‧‧‧出口通道
2‧‧‧懸浮粒感測模組
21‧‧‧光機構
211‧‧‧氣體流道
212‧‧‧光束通道
213‧‧‧光源設置槽
214‧‧‧容置槽
214a‧‧‧底面
214b‧‧‧側壁部
215‧‧‧固定槽
216‧‧‧共振腔室
217‧‧‧氣流腔室
22‧‧‧第一氣體致動器
221‧‧‧噴氣孔片
221a‧‧‧支架
221b‧‧‧懸浮片
221c‧‧‧中空孔洞
221d‧‧‧固定部
221e‧‧‧連接件
222‧‧‧腔體框架
223‧‧‧致動器
223a‧‧‧壓電載板
223b‧‧‧調整共振板
223c‧‧‧壓電片
224‧‧‧絕緣框架
225‧‧‧導電框架
226‧‧‧空隙
23‧‧‧雷射器
24‧‧‧光感測器
3‧‧‧氣體感測模組
31‧‧‧氣體感測器
32‧‧‧第二氣體致動器
321‧‧‧進氣板
321a‧‧‧進氣孔
321b‧‧‧匯流排孔
321c‧‧‧匯流腔室
322‧‧‧共振片
322a‧‧‧中空孔
322b‧‧‧可動部
323‧‧‧壓電致動元件
323a‧‧‧懸浮板
323b‧‧‧外框
323c‧‧‧連接部
323d‧‧‧壓電片
323e‧‧‧間隙
323f‧‧‧凸部
324‧‧‧第一絕緣片
325‧‧‧導電片
326‧‧‧第二絕緣片
327‧‧‧腔室
4‧‧‧電池模組
5‧‧‧通信模組
6‧‧‧處理器
200‧‧‧供電裝置
300‧‧‧連結裝置
第1圖為本案之一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檢測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本案之第一氣體致動器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本案之容置槽之結構示意圖。 第4圖為本案之第二氣體致動器之分解示意圖。 第5A圖為本案之第一氣體致動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5B圖、第5C圖為第5A圖所示之本案之第一氣體致動器之作動示意圖。 第6A圖為本案之第二氣體致動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6B圖至第6D圖為第6A圖所示之第二氣體致動器之作動示意圖。 第7圖為本案之氣體檢測裝置之方塊示意圖。

Claims (28)

  1. 一種氣體檢測裝置,包含: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感測區及一第二感測區,該第一感測區設有第一進氣口及第一出氣口,該第二感測區設有第二進氣口及第二出氣口;一懸浮粒感測模組,設置於該本體之第一感測區內,包括有一光機構、一第一氣體致動器、一雷射器及一光感測器,該第一氣體致動器導送空氣由該第一進氣口快速導入,而空氣中懸浮粒受該雷射器所發射之光束照射,以產生投射光點由該光感測器感測出懸浮粒大小及濃度;一氣體感測模組,設置於該本體之第二感測區內,包括有一氣體感測器及一第二氣體致動器,該第一氣體致動器致動導送空氣由該第二進氣口快速導入,並由該氣體感測器感測空氣中的特定監測氣體之含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機構設於該本體之第一感測區內,具有一氣體流道,連通該第一進氣口及該第一出氣口;一光束通道,橫跨連通該氣體流道;一光源設置槽,連通該光束通道;以及一容置槽,設置於該氣體流道一端,並對應到該第一進氣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氣體致動器架構於該光機構之該容置槽內,以導引空氣由該第一進氣口導入至該氣體流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雷射器架構於該光機構之該光源設置槽中,以發射光束投射於該光束通道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感測器設於該氣體流道內,並位於該光束通道下方位置,使其對應於該氣體流道內感測該雷射器所照射懸浮粒上之投射光點,以計算出懸浮粒大小及濃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感測器感測出之懸浮粒為PM2.5懸浮微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感測器感測出之懸浮粒為PM10懸浮微粒。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機構之該容置槽具有複數個固定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氣體致動器包括:一噴氣孔片,包含複數個支架、一懸浮片及一中空孔洞,該懸浮片可彎曲振動,該複數個支架容置於該複數個固定槽中,以定位該噴氣孔片於該容置槽內,並使該噴氣孔片與該容置槽之間形成一氣流腔室,且該複數個支架及該懸浮片與該容置槽之間形成至少一空隙;一腔體框架,承載疊置於該懸浮片上;一致動器,承載疊置於該腔體框架上,以接受電壓而產生往復式地彎曲振動;一絕緣框架,承載疊置於該致動器上;以及一導電框架,承載疊設置於該絕緣框架上;其中,該致動器、該腔體框架及該懸浮片之間形成一共振腔室,透過驅動該致動器以帶動該噴氣孔片產生共振,使該噴氣孔片之該懸浮片產生往復式地振動位移,以造成該氣體通過該至少一空隙進入該氣流腔室,再由該氣體流 道排出,實現該空氣之傳輸流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支架包含一固定部及一連接部,其中該固定部之形狀與該複數個固定槽之形狀相對應,該連接部連接於該懸浮片及該固定部之間,該連接部彈性支撐該懸浮片,供該懸浮片進行往復式地彎曲振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致動器包含:一壓電載板,承載疊置於該腔體框架上;一調整共振板,承載疊置於該壓電載板上;以及一壓電板,承載疊置於該調整共振板上,以接受電壓而驅動該壓電載板及該調整共振板產生往復式地彎曲振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調整共振板之厚度大於該壓電載板之厚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本體於該第二感測區設有一監測腔室,該監測腔室具有一入口通道及一出口通道,該入口通道對應到該第二進氣口,該出口通道對應到該第二出氣口,且該氣體感測器設置於該入口通道下方,而該第二氣體致動器固設於該監測腔室內部,並對應該出口通道之位置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氣體感測器包含一氧氣感測器、一一氧化碳感測器及一二氧化碳感測器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而成之群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氣體感測器包含一揮發性有機物感測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氣體感測器包含監測細菌、病毒及微生物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而成之群組之感測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所述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二氣體致動器包括:一進氣板,具有至少一進氣孔、至少一匯流排孔及一匯流腔室,其中該至少一進氣孔供導入氣流,該匯流排孔對應該進氣孔,且引導該進氣孔之氣流匯流至該匯流腔室;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對應於該匯流腔室,且該中空孔之周圍為一可動部;以及一壓電致動元件,與該共振片相對應設置;其中,該共振片與該壓電致動元件之間具有一間隙形成一腔室,以使該壓電致動元件受驅動時,使氣流由該進氣板之該至少一進氣孔導入,經該至少一匯流排孔匯集至該匯流腔室,再流經該共振片之該中空孔,以進入該腔室內,由該壓電致動元件與該共振片之該可動部產生共振以傳輸氣流。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壓電致動元件包含:一懸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可彎曲振動;一外框,環繞設置於該懸浮板之外側;至少一連接部,連接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以及 一壓電片,具有一邊長,該邊長係小於或等於該懸浮板之邊長,且該壓電片係貼附於該懸浮板之一第一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懸浮板為一正方形懸浮板,並具有一凸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二氣體致動器包括:一導電片、一第一絕緣片以及一第二絕緣片,其中該進氣板、該共振片、該壓電致動元件、該第一絕緣片、該導電片及該第二絕緣片係依序堆疊設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氣體檢測裝置進一步包括一電池模組,以提供儲存能量、輸出能量,使該能量給該懸浮粒感測模組及該氣體感測模組之致動、量測與操作,並能搭配外接一供電裝置來傳導該能量而接收該能量來儲存。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供電裝置以一有線傳導方式輸送該能量,並將該能量予以該電池模組儲存,並可輸出該能量以提供該懸浮粒感測模組及氣體感測模組之致動、量測與操作。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供電裝置以一無線傳導方式輸送該能量,並將該能量予以該電池模組儲存,並可輸出該能量以提供該懸浮粒感測模組及氣體感測模組之致動、量測與操作。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處理器及一通信模組,該處理器為對懸浮粒感測模組及該氣體感測模組之偵測結果做演算處理,並控制該第一氣體致動器及該第二氣體致動器 之驅動,該通信模組接收訊號或發送訊號,該處理器對該光感測器及該氣體感測器之偵測結果做演算處理後,以轉換成一監測數值,藉由該通信模組接收該監測數值,而透過該通信模組傳輸發送給一連結裝置,使該連結裝置去顯示該監測數值、儲存該監測數值及傳送該監測數值。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通信模組係為一有線傳輸通信模組及一無線傳輸通信模組之至少其中之一。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有線傳輸通信模組係為一USB、一mini-USB、一micro-USB之至少其中之一。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無線傳輸通信模組係為一Wi-Fi模組、一藍芽模組、一無線射頻辨識模組及一近場通訊模組之至少其中之一。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氣體檢測裝置,其中該連結裝置係為一雲端系統、一可攜式裝置、一電腦系統等至少其中之一。
TW107200331U 2018-01-08 2018-01-08 氣體檢測裝置 TWM567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331U TWM567365U (zh) 2018-01-08 2018-01-08 氣體檢測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331U TWM567365U (zh) 2018-01-08 2018-01-08 氣體檢測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7365U true TWM567365U (zh) 2018-09-21

Family

ID=6439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0331U TWM567365U (zh) 2018-01-08 2018-01-08 氣體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7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1015B2 (en) 2018-11-29 2022-12-20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air quality notific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1015B2 (en) 2018-11-29 2022-12-20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air quality notific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1185B (zh) 氣體檢測裝置
JP7152297B6 (ja) ガス検出装置
TWM558353U (zh) 氣體檢測裝置
EP3499213B1 (en) Particulate matter measuring device
TWM561788U (zh) 氣體檢測裝置
TWM558351U (zh) 氣體檢測裝置
CN110018091B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201910689A (zh) 可攜式氣體清淨裝置
TWI722793B (zh) 移動式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TWM561765U (zh) 可攜式氣體清淨裝置
TWI720820B (zh) 微型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CN209878546U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I738183B (zh) 空氣偵測系統
CN208297299U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M568360U (zh) Gas detection device
TWM567365U (zh) 氣體檢測裝置
CN208334126U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I760681B (zh) 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TWI775043B (zh) 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CN109932289A (zh) 气体微粒检测装置
TWI667461B (zh) 氣體微粒檢測裝置
TWM558350U (zh) 氣體檢測裝置
TWI693388B (zh) 氣體檢測裝置
TWM575861U (zh) 氣體監測裝置
TWI778321B (zh) 氣體偵測及淨化遙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