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8546U - 气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8546U
CN209878546U CN201821411409.2U CN201821411409U CN209878546U CN 209878546 U CN209878546 U CN 209878546U CN 201821411409 U CN201821411409 U CN 201821411409U CN 209878546 U CN209878546 U CN 209878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ctuator
sensor
plat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14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皓然
胡鸿君
郭勇志
朱睿渊
黄建志
刘文雄
黄薏城
廖伟辰
谢基强
黄启峰
韩永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8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8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01N15/0205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含:一壳体,具有一腔室、至少一进气口、一出气口及至少一连接通道,腔室与进气口、出气口及连接通道相互连通;一光机构,设于腔室内,具有一气体流道及一光束通道,气体流道连通进气口及出气口,光束通道连通气体流道;一气体传输致动器,架构于光机构;一激光模块,设置于光机构中,用以发射一光束照射于气体流道中;一微粒传感器,设置于气体流道内,用以检测激光模块所发射光束照射气体流道中的气体后,气体所包括的悬浮微粒所产生的投射光点,借此检测计算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大小与悬浮微粒的浓度;一外接感测模块,组接于连接通道,用以感测连接通道内的空气。

Description

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尤指一种通过一气体传输致动器进行导气的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与邻近区域的空气污染问题渐趋严重,尤其是细悬浮微粒(PM 2.5及PM 10)的浓度数据常常过高,空气悬浮微粒浓度的监测渐受重视。但由于空气会随风向、风量的改变而流动,目前检测悬浮微粒的空气品质监测站大都为定点,所以根本无法确认当下周遭的悬浮微粒浓度,因此需要一个微型方便携带的气体微粒检测装置来供使用者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的检测周遭环境的悬浮微粒浓度。
此外,目前的气体微粒检测装置往往仅能够对单一气体做检测,但除了悬浮微粒之外,日常生活中尚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若是无法即时检测,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使用者会因为不同的场所,如工厂、办公室、住家等会拥有不同的气体检测需求,如工厂需要挥发性或是会造成吸入性伤害等有毒气体的气体传感器,住家、办公室则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传感器,但目前市售的气体检测装置皆为一体式的气体检测装置,其检测的气体已于出厂前便已经决定,无法依据使用者需求自行更改,造成气体检测装置会检测使用者需求外的气体或是无法检测使用者所需求的气体,十分不便,并且使用者也难以挑选适合的气体检测装置。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依据气体检测需求进行感测的气体检测装置实为当前极为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空气中所含有悬浮微粒的浓度及其他气体的浓度,提供使用者即时且准确的气体信息。其中,用以检测空气的传感器为外接式传感器,可供使用者依需求自行搭配并且可轻易更换,增加便利性。
本案的一广义实施态样为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含:一壳体,具有一腔室、至少一进气口、一出气口及至少一连接通道,腔室与进气口、出气口及连接通道相互连通;一光机构,设于腔室内,具有一气体流道及一光束通道,气体流道连通进气口及出气口,光束通道连通气体流道;一气体传输致动器,架构于光机构,供以受致动而导引空气由进气口进入腔室内,再经由连接通道进入气体流道中;一激光模块,设置于光机构中,用以对光束通道发射光束照射于气体流道中;一微粒传感器,设置于该气体流道内远离该气体传输致动器的一端,用以检测光束照射该气体流道中的气体后,悬浮微粒所产生的投射光点,借此检测并计算空气中所包含的悬浮微粒的大小与悬浮微粒的浓度;至少一外接感测模块,组接于该连接通道,包括一传感器,用以感测该连接通道内的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自俯视角度所视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自仰视角度所视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剖面示意图。
图4B至图4D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分解示意图。
图7A为图6中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剖面示意图。
图7B至图7C为图7A中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作动示意图。
图8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本案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100,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于本案实施例中,气体检测装置100包含一壳体1、一光机构2、一气体传输致动器3、一激光模块4、一微粒传感器5及至少一外接感测模块6。壳体1具有一腔室11、至少一进气口12、一出气口13及至少一连接通道14。腔室11与至少一进气口12、出气口13及至少一连接通道 14相连通。光机构2设置于壳体1的腔室11内,具有一气体流道21 及一光束通道22。气体流道21与至少一进气口12与出气口13相连通,光束通道22则连通气体流道21。气体传输致动器3架构于光机构2,借由致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来改变腔室11内部的气压,使空气得以由至少一进气口12进入腔室11内,再经由至少一连接通道14 进入气体流道21中,最后由出气口13排出壳体1外。激光模块4设置于光机构2中,用以对光束通道22发射光束照射至气体流道21中。微粒传感器5是设置于气体流道21内远离气体传输致动器3的一端。当激光模块4所投射的光束照射气体流道21内的气体后,气体中的悬浮微粒会产生多个投射光点,微粒传感器5接收多个投射光点,并计算出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大小及浓度。至少一外接感测模块6是可拆卸地组接于至少一连接通道14内,其中,至少一连接通道14与至少一外接感测模块6相互组配。于本实施例中,连接通道14与外接感测模块6的数量分别可为5个,但不以此为限。外接感测模块6包括有一传感器(未图式),传感器可为一氧气传感器、一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亦可为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亦可为细菌传感器、病毒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或是传感器可为一温度传感器或一湿度传感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请继续参阅图2,光机构2更具有有一光源设置槽23及一容置槽24,光源设置槽23与光束通道22相连通,而容置槽24设置于气体流道 21内远离微粒传感器5的一端,用以容置气体传输致动器3。当驱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后,壳体1外部的空气将通过进气口12进入腔室 11内,再由气体传输致动器3将气体由腔室11导入气体流道21内,此时,激光模块4发射光束进入光束通道22进而照射气体流道21内的气体,而气体中的悬浮微粒受到光束照射后产生散射现象,微粒传感器5则接收悬浮微粒被光束照射后所产生的光点,借以计算出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大小及浓度。其中,悬浮微粒可为PM2.5悬浮微粒或是 PM10悬浮微粒。同时,与腔室11连通的连接通道14内的外接感应模块6,利用其传感器对流入连接通道14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用以测量空气中的一特定气体的含量。
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及图4A,在本案实施例中,气体传输致动器3是一压电泵,包括一进气板31、一共振片32、一压电致动器33、一第一绝缘片34、一导电片35以及一第二绝缘片36。进气板31、共振片32、压电致动器33、第一绝缘片34、导电片35以及第二绝缘片 36是依序堆叠组合。
在本案实施例中,进气板31具有至少一进气孔31a、至少一汇流排槽 31b以及一汇流腔室31c。至少一汇流排槽31b是对应至少一进气孔 31a而设置。进气孔31a供导入气体,汇流排槽31b引导自进气孔31a 导入的气体至汇流腔室31c。共振片32具有一中央孔32a以及一可动部32b。中央孔32a对应于进气板31的汇流腔室31c而设置。可动部 32b围绕中央孔32a而设置。共振片32与压电致动器33之间形成一腔室空间37。因此,当压电致动器33被驱动时,气体会由进气板31 的至少一进气孔31a导入,再经至少一汇流排槽31b汇集至汇流腔室 31c。接着,气体再通过共振片32的中央孔32a,使得压电致动器33 与共振片32的可动部32b产生共振以传输气体。
请续参阅图3A、图3B及图4A,压电致动器33包括一悬浮板33a、一外框33b、至少一支架33c以及一压电元件33d。在本案实施例中,悬浮板33a具有一正方形形态,并可弯曲震动,但不以此为限。悬浮板33a具有一凸部33f。在本案实施例中,悬浮板33a的所以采用正方形形态设计,乃由于相较于圆形的形态,正方形悬浮板33a的结构明显具有省电的优势。在共振频率下操作的电容性负载,其消耗功率会随共振频率的上升而增加,因正方形悬浮板33a的共振频率较圆形悬浮板低,故所消耗的功率亦会较低。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悬浮板的33a形态可依实际需求而变化。外框33b环绕设置于悬浮板33a 之外侧。至少一支架33c连接于悬浮板33a以及外框33b之间,以提供弹性支撑悬浮板33a的支撑力。压电元件33d具有一边长,其小于或等于悬浮板33a的一边长。且压电元件33d贴附于悬浮板33a的一表面上,用以施加驱动电压以驱动悬浮板33a弯曲振动。悬浮板33a、外框33b与至少一支架33c之间形成至少一间隙33e,用以供气体通过。凸部33f凸设于悬浮板33a的另一表面上。在本案实施例中,悬浮片33a与凸部33f为利用一蚀刻制程制出的一体成型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4A,在本案实施例中,腔室空间37可利用在共振片32及压电致动器33之外框33b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填充一材质,例如导电胶,但不以此为限,使得共振片32与悬浮板33a之间可维持一定的深度,进而可导引气体更迅速地流动。此外,因悬浮板33a与共振片32保持适当距离,使彼此的接触干涉减少,噪音的产生也可被降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借由增加压电致动器33的外框33b的高度来减少填充在共振片32及压电致动器33之外框33b之间的间隙的中的导电胶厚度。如此,在仍可使得悬浮板33a与共振片32保持适当距离的情况下,气体传输致动器3的整体组装不会因热压温度及冷却温度而影响导电胶的填充厚度,避免导电胶因热胀冷缩因素影响到腔室空间37在组装完成后的实际大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悬浮板33a可以采以冲压方式成形,使悬浮板33a的凸部33f远离压电元件33d的一表面与外框 33b的远离压电元件33d的一表面形成非共平面,亦即凸部33f远离压电元件33d的表面将低于外框33b远离压电元件33d的表面。利用外框33b远离压电元件33d的表面上涂布少量填充材质,例如:导电胶,以热压方式使压电致动器33贴合于共振片32,进而使得压电致动器33得以与共振片32组配结合。借由将压电致动器33的悬浮板33a采以冲压方式成形,以构成腔室空间37的结构改良,腔室空间37 得以通过调整压电致动器33的悬浮板33a冲压成形距离来完成,有效地简化了调整腔室空间37的结构设计步骤。同时也达成简化制程,缩短制程时间等优点。在本案实施例中,第一绝缘片34、导电片35 及第二绝缘片36皆为框型的薄型片体,但不以此为限。
请续参阅图3A、图3B及图4A,进气板31、共振片32、压电致动器 33、第一绝缘片34、导电片35以及第二绝缘片36皆可通过微机电的面型微加工技术制程,使气体传输致动器3的体积缩小,以构成一微机电系统的气体传输致动器3。
请参阅图4B,在压电致动器33作动流程中,压电致动器33的压电元件33d被施加驱动电压后产生形变,带动悬浮板33a向远离进气板31 的方向位移,此时腔室空间37的容积提升,于腔室空间37内形成了负压,便汲取汇流腔室31c内的气体进入腔室空间37内。同时,共振片32产生共振同步向远离进气板31的方向位移,连带增加了汇流腔室31c的容积。且因汇流腔室31c内的气体进入腔室空间37的关系,造成汇流腔室31c内同样为负压状态,进而通过进气口31a以及汇流排槽31b来吸取气体进入汇流腔室31c内。
接着,如图4C所示,压电元件33d带动悬浮板33a朝向进气板31位移,压缩腔室空间37,同样的,共振片32被悬浮板33a制动,产生共振而朝向进气板31位移,迫使同步推挤腔室空间37内的气体通过间隙33e进一步传输,以达到传输气体的效果。
最后,如图4D所示,当悬浮板33a被带动回复到未被压电元件33d 带动的状态时,共振片32也同时被带动而向远离进气板31的方向位移,此时的共振片32将压缩腔室空间37内的气体向间隙33e移动,并且提升汇流腔室31c内的容积,让气体能够持续地通过进气孔31a 以及汇流排槽31b来汇聚于汇流腔室31c内。通过不断地重复上述图 4B至图4D所示的气体传输致动器3作动步骤,使气体传输致动器3 能够连续使气体高速流动,达到气体传输致动器3传输与输出气体的操作。
接着,请回到参阅图3A、图3B及图4A,第一绝缘片34、导电片 35以及第二绝缘片36依序承载叠置于压电致动器33上。导电片35 之外缘凸伸一导电接脚351,以及从内缘凸伸一弯曲状电极352,电极352电性连接压电致动器33的压电元件33d。导电片35的导电接脚351向外接通外部电流,借以驱动压电致动器33的压电元件33d。此外,第一绝缘片34以及第二绝缘片36的设置,可避免短路的发生。
在气体检测装置100的检测过程中或者在一预设时间点,驱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作动,外部空气由进气口12导入,并通过气输传输致动器3高速喷出气体于气体流道21中,借此对微粒传感器5表面进行清洁作业,喷除沾附于微粒传感器5表面的悬浮微粒,得以维持微粒传感器5每次检测的精准度。上述的预设时间点可为每次进行检测作业之前,或为具有固定时间间隔的多个预设时间点(例如:每三分钟自动进行一次清洁),亦可受使用者手动操作设定,或为利用软件根据即时监测数值计算而决定,不以此处举例为限。
请参阅图5所示,本案气体检测装置100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体传输致动器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气体传输致动器为另一形式的压电鼓风泵,图示中气体传输致动器以标号8为表示,以下皆以气体传输致动器8做说明,气体传输致动器8设置于光机构2的容置槽24。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A,气体传输致动器8包含有依序堆叠的喷气孔片81、腔体框架82、致动器83、绝缘框架84及导电框架85;喷气孔片81包含了多个连接件81a、一悬浮片81b及一中央孔洞81c,悬浮片81b可弯曲振动,多个连接件81a邻接于悬浮片81b周缘,本实施例中,连接件81a其数量为4个,分别邻接于悬浮片81b的4个角落,但不此以为限,而中央孔洞81c形成于悬浮片81b的中心位置;腔体框架82承载叠置于悬浮片81b上,致动器83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82上,并包含了一压电载板83a、一调整共振板83b、一压电片83c,其中,压电载板83a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82上,调整共振板83b承载叠置于压电载板83a上,压电板83c承载叠置于调整共振板83b,供施加电压后发生形变以带动压电载板83a及调整共振板83b进行往复式弯曲振动;绝缘框架84则是承载叠置于致动器83的压电载板83a 上,导电框架85承载叠置于绝缘框架84上,而致动器83、腔体框架 82及该悬浮片81b之间形成一振动腔室86,此外,调整共振板83b 的厚度大于压电载板83a的厚度。
承上所述,气体传输致动器8通过4个连接件81a分别连接至容置槽 24的内侧壁24b,并与容置槽24的底面24a间隔设置,令悬浮片81b 与容置槽24的底面24a之间形成一气流腔室87,其中,悬浮片81b、多个连接件81a、容置槽24的侧壁部24b之间形成多个空隙81d。此外,压电载板83a更具有一第一导电接脚83d,第一导电接脚83d自压电载板83a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而导电框架85亦具有一第二导电接脚85a及一电极部85b,第二导电接脚85a自导电框架85的外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电极部85b由导电框架85的内周缘向内延伸形成,令气体传输致动器8的结构依序堆叠后,电极部85b能与压电片83c 电连接,使得第一导电接脚83d与第二导电接脚85a接收驱动信号后能够顺利形成回路。
请参阅图7A至图7C,请先参阅图7A,气体传输致动器8架构于光机构2的容置槽24中,喷气孔片81与容置槽24的底面24a间隔设置,并于两者之间形成气流腔室87;请再参阅图7B,当施加驱动电压于致动器83的压电板83c时,压电板83c因压电效应开始产生形变并同部带动调整共振板83b与压电载板83a,此时,喷气孔片81 会因亥姆霍兹共振(Helmholtzresonance)原理一起被带动,使得致动器83向上移动,由于致动器83向上位移,使得喷气孔片81与容置槽24的底面24a之间的气流腔室87的容积增加,其内部气压形成负压,于气体传输致动器8外的空气将因为压力梯度由喷气孔片81 的支架81a与容置槽24的侧壁部24b之间的81d进入气流腔室87并进行集压;最后请参阅图7C,空气不断地进入气流腔室87内,使气流腔室87内的气压形成正压,此时,致动器83受电压驱动向下移动,将压缩气流腔室87的容积,并且推挤气流腔室87内空气,使空气进入气体流道21内,提供气体给微粒传感器5检测空气内的悬浮微粒的大小及浓度,并且通过气体传输致动器8不断地汲取腔室11内的空气,使壳体1的空气能够持续地进入腔室11并流入连接通道14内,供外接传感器6检测于连接通道14的空气的特定气体含量。
请参阅图1及图8所示,气体检测装置100更包含了一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含了一电池模块71,用以储存电能及输出电能,提供驱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激光模块4、微粒传感器5及外接感测模块6 的电能。电池模块71能外接一供电装置200,接收供电装置200的能量并储存,而供电装置200能够以有线传导方式输送能量,亦可通过无线传导方式传送能量至电池模块71,并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8,驱动组件7更包含一通信模块72及一处理器 73。处理器73电连接电池模块71、通信模块72、气体传输致动器3、激光模块4以及微粒传感器5,用来驱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激光模块4、微粒传感器5。外接感测模块6的传感器连接于该连接通道14中,并能与处理器73作电性及数据连接,因此微粒传感器5及外接感测模块6的传感器所检测结果能通过处理器73进行分析运算及储存,并能转换成一监测数值。当处理器73启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时,气体传输致动器3开始汲取空气,使空气进入气体流道21中,气体流道21中的气体会受激光模块4所投射于光束通道22的光束照射,如此一来,微粒传感器5接收气体流道21中悬浮微粒被照射而散射的光点,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处理器73,处理器73依据检测结果计算出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大小与浓度,据以分析产生一监测数值作储存。处理器73所储存的监测数值得由通信模块72发送至一外部连结装置 300。外部连结装置300可以为云端系统、可携式装置、电脑系统、显示装置等其中之一,用以显示监测数值及通报警示。
又,处理器73启动气体传输致动器3时,气体传输致动器3会将腔室11内的气体输送至气体流道21内,使腔室11呈现负压状态,便开始由进气口12吸入壳体1外部的空气,此时,进入腔室11内气体便会扩散致连接通道14,连接通道14内的外接感测模块6中的传感器开始对连接通道14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处理器73,处理器73依据该检测结果用以计算出空气中所含有特定气体的浓度,据以分析产生监测数值作储存,处理器73所储存监测数值得由通信模块72发送至外部连结装置300。
此外,上述的通信模块72可通过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至外部连结装置300,有线传输方式如下,例如:USB、mini-USB、micro-USB等其中之一,或是无线传输方式如下,例如:Wi-Fi模块、蓝芽模块、无线射频辨识模块、一近场通讯模块等其中之一。
综上所述,本案所提供的气体检测装置,具有气体传输致动器,将腔室内的空气导入至气体流道内,微粒传感器接收了利用激光模块投射光束打在悬浮微粒后所产生的投影光点,用以计算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大小及浓度,此外,由于气体传输致动器不断地空气由腔室输送至气体流道,导致腔室一直呈现负压状态,促使壳体外的空气持续的通过进气口进入腔室内,再扩散至与腔室相通的连接通道,使得连接通道内的外接感测模块得以检测空气中其特定气体的含量。而上述之外接感测模块以可拆卸式地组设于连接通道内,因此,使用者可以依据其需求轻易的更换所需要的气体传感器,且当气体传感器损毁时,也可轻松的更换,无须回原厂进行检修或是重新购买全新的气体检测装置。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符号说明】
100:气体检测装置
1:壳体
11:腔室
12:进气口
13:出气口
14:连接通道
2:光机构
21:气体流道
22:光束通道
23:光源设置槽
24:容置槽
24a:底面
24b:内侧壁
3:气体传输致动器
31:进气板
31a:进气孔
31b:汇流排槽
31c:汇流腔室
32:共振片
32a:中央孔
32b:可动部
33:压电致动器
33a:悬浮板
33b:外框
33c:支架
33d:压电元件
33e:间隙
33f:凸部
34:第一绝缘片
35:导电片
351:导电接脚
352:电极
36:第二绝缘片
37:腔室空间
4:激光器
5:微粒传感器
6:外接感测模块
7:驱动组件
71:电池模块
72:通信模块
73:处理器
8:气体传输致动器
81:喷气孔片
81a:连接件
81b:悬浮片
81c:中央孔洞
81d:空隙
82:腔体框架
83:致动器
83a:压电载板
83b:调整共振板
83c:压电片
83d:第一导电接脚
84:绝缘框架
85:导电框架
85a:第二导电接脚
85b:电极部
86:振动腔室
87:气流腔室
200:供电装置
300:外部连结装置

Claims (26)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腔室、至少一进气口、一出气口及至少一连接通道,该腔室与该进气口、该出气口及该连接通道相互连通;
一光机构,设于该腔室内,具有一气体流道及一光束通道,该气体流道连通该进气口及该出气口,该光束通道连通该气体流道;
一气体传输致动器,架构于该光机构,用以受致动后导引空气由该进气口进入该腔室内,再经由该连接通道进入该气体流道中;
一激光模块,设置于该光机构中,用以对该光束通道发射光束并照射于该气体流道中;
一微粒传感器,设置于该气体流道内远离该气体传输致动器的一端,用以检测光束照射该气体流道中的气体后,该气体中悬浮微粒所产生的投射光点,借此检测并计算该气体中所包含的悬浮微粒的大小与悬浮微粒的浓度;以及
至少一外接感测模块,组接于该连接通道,包括一传感器,用以感测该连接通道内的该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机构具有一光源设置槽及一容置槽,该光源设置槽连通该光束通道,而该容置槽设置于该气体流道远离该微粒传感器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传输致动器架构于该光机构的该容置槽中,用以导引该气体至该气体流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激光模块设置于该光机构的该光源设置槽中,用以发射并投射光束于该光束通道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粒传感器检测气体中的悬浮微粒为PM2.5悬浮微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粒传感器检测气体中的悬浮微粒为PM10悬浮微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传输致动器致动而高速喷出气体至该气体流道中,对该微粒传感器表面进行清洁作业,喷除沾附在该微粒传感器表面的悬浮微粒,借以维持该微粒传感器每次监测的精准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处理器及一通信模块,其中该处理器用以驱动该气体传输致动器、该激光模块、该微粒传感器及该外接感测模块,并将该微粒传感器及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所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转换成一监测数值,监测数值再由该通信模块发送给一外部连结装置,借以显示监测数值及通报警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模块为一有线通信传输及一无线通信传输至少其中之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有线通信传输为一USB、一mini-USB、一micro-USB至少其中之一。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传输为一Wi-Fi模块、一蓝芽模块、一无线射频辨识模块及一近场通讯模块至少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部连结装置为一云端系统、一可携式装置、一电脑系统至少其中之一。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池模块,用以储存电能及输出电能,使得该处理器得以驱动该气体传输致动器、该激光模块、该微粒传感器及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该电池模块并能外接一供电装置借以接收电能来储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装置以一有线传导方式输送电能给予该电池模块储存。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装置以一无线传导方式输送电能给予该电池模块储存。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传输致动器包括:
一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至少一对应该进气孔位置的汇流排槽以及一汇流腔室,该进气孔用以导入气体,该汇流排槽用以引导自进气孔导入的气体至该汇流腔室;
一共振片,具有一中央孔,该中央孔对应该汇流腔室的位置,且周围为一可动部;以及
一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在位置上相对应设置;
其中,该进气板、该共振片以及该压电致动器是依序堆叠设置,且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形成一腔室空间,用以使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使气体由该进气板的该进气孔导入,经该汇流排槽汇集至该汇流腔室,再通过该共振片的该中央孔,使得该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的该可动部产生共振以传输气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器包括:
一悬浮板,具有一正方形形态,并且可弯曲振动;
一外框,环绕设置于该悬浮板之外侧;
至少一支架,连接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以提供弹性支撑;以及
一压电元件,具有一边长,该边长小于或等于该悬浮板的一边长,且该压电元件贴附于该悬浮板的一表面上,用以施加电压以驱动该悬浮板弯曲振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传输致动器包括:
一第一绝缘片、一导电片以及一第二绝缘片
其中,该进气板、该共振片、该压电致动器、该第一绝缘片、该导电片及该第二绝缘片依序堆叠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是为一氧气传感器、一一氧化碳传感器及一二氧化碳传感器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而成的群组。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为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用以监测细菌、病毒及微生物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而成的群组。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是为一温度传感器及一湿度传感器至少其中之一任意组合而成的群组。
2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接感测模块的该传感器连接于该连接通道中,并与该处理器作电性及数据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传输致动器包括:
一喷气孔片,包含多个连接件、一悬浮片及一中央孔洞,该悬浮片可弯曲振动,该多个连接件连接至该容置槽,以定位该喷气孔片容设于该容置槽内,该喷气孔片并与该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形成一气流腔室,且该多个连接件、该悬浮片及该容置槽之间形成至少一空隙;
一腔体框架,承载叠置于该悬浮片上;
一致动器,承载叠置于该腔体框架上,施加电压而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
一绝缘框架,承载叠置于该致动器上;以及
一导电框架,承载叠设置于该绝缘框架上;
其中,该致动器、该腔体框架及该悬浮片之间形成一振动腔室,通过驱动该致动器以带动该喷气孔片产生共振,使该喷气孔片的该悬浮片产生往复式地振动位移,以造成该气体通过该至少一空隙进入该气流腔室,再由该出气口排出,实现该空气的传输流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含:
一压电载板,承载叠置于该腔体框架上;
一调整共振板,承载叠置于该压电载板上;以及
一压电片,承载叠置于该调整共振板,施加电压而驱动该压电载板及该调整共振板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共振板的厚度大于该压电载板的厚度。
CN201821411409.2U 2018-01-26 2018-08-30 气体检测装置 Active CN2098785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7563 2018-01-26
CN2018100775639 2018-0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8546U true CN209878546U (zh) 2019-12-31

Family

ID=6741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1409.2U Active CN209878546U (zh) 2018-01-26 2018-08-30 气体检测装置
CN201811001656.XA Pending CN110082266A (zh) 2018-01-26 2018-08-30 气体检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1656.XA Pending CN110082266A (zh) 2018-01-26 2018-08-30 气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987854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7863A (zh) * 2019-09-27 2021-03-3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检测模块
CN113758838B (zh) * 2020-06-03 2024-05-1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检测装置
CN111896591A (zh) * 2020-08-04 2020-11-06 北京致感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校准气敏传感器装置及其校准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195B (zh) * 2007-11-16 2011-08-17 苏州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尘埃粒子计数器
CN104075967A (zh) * 2014-07-16 2014-10-01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粒子计数器
US9726579B2 (en) * 2014-12-02 2017-08-08 Tsi,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ducting particle monitoring using low cost particle sensors
CN106501143A (zh) * 2016-12-30 2017-03-15 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体浓度和粉尘浓度测量功能的测量仪
CN206860416U (zh) * 2017-01-05 2018-01-0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TWM553762U (zh) * 2017-08-31 2018-01-0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氣體輸送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2266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0106B2 (en) Particulate matter measuring device
JP7152297B2 (ja) ガス検出装置
TWI661185B (zh) 氣體檢測裝置
CN209878546U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M558353U (zh) 氣體檢測裝置
US11255323B2 (en) Driving system for actuating and sensing module
CN209809754U (zh) 净化气体装置
TWM561788U (zh) 氣體檢測裝置
JP2019215315A (ja) ガス検測装置
TW201937145A (zh) 氣體檢測裝置
CN110018091B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0609116A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M567361U (zh) Gas detection device
TWM568360U (zh) Gas detection device
TWM567363U (zh) Gas detection device
CN209690124U (zh) 气体微粒检测装置
TWI692630B (zh) 氣體偵測裝置
CN111246377A (zh) 空气品质通报方法
CN110609114A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I693388B (zh) 氣體檢測裝置
TWI696815B (zh) 氣體偵測裝置
TWI667461B (zh) 氣體微粒檢測裝置
TWI709740B (zh) 空氣通報處理方法
TWM561208U (zh) 氣體檢測裝置
TW201925749A (zh) 氣體檢測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