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6624U -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 Google Patents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6624U
TWM566624U TW107207873U TW107207873U TWM566624U TW M566624 U TWM566624 U TW M566624U TW 107207873 U TW107207873 U TW 107207873U TW 107207873 U TW107207873 U TW 107207873U TW M566624 U TWM566624 U TW M5666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ulture
area
black water
larv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7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孟昆
陳淑敏
Original Assignee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學術交流學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學術交流學會 filed Critical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學術交流學會
Priority to TW107207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662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6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6624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包含:一養殖區,內部設有一養殖空間,該養殖區開設有至少一廚餘入口連通至該養殖空間,該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一第一幼蟲通孔、一排水孔及一液肥收集通道而分別貫通至該養殖空間,該排水孔的高度係低於該第一幼蟲通孔的高度;一成蛹區與該養殖區相連接,該成蛹區內部係設有一成蛹空間,該成蛹空間係開設有一第一開口;一第一加溫器設置於該成蛹空間內。一孵化區設有一孵化空間,該孵化空間係開設有一第二開口;一第二加溫器設置於該孵化空間內。藉以可方便幼蟲攀爬及具有保溫作用。

Description

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可以方便黑水虻的幼蟲攀爬及具有保溫作用之廢料處理構造。
按,黑水虻是一種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蟲,其幼蟲以廚餘、畜牧動物之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為食,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可以廣泛的應用於處理畜牧動物之糞便、廚餘或有機生物廢料。目前飼育黑水虻以半乾式的飼養環境為主,預蛹期的蟲(以下簡稱大蟲)以及未到預蛹期的蟲(以下簡稱小蟲)均會到處亂爬。由於黑水虻幼蟲可生長於全濕或半乾的環境,當其浸泡於有食物的水中時,小蟲不會隨意爬出,到達預蛹期的大蟲才會爬出尋找乾燥處等待成蛹,此為黑水虻幼蟲的特性。
惟,為提高生物廢料的分解、黑水虻預蛹期蟲體的收集以及飼養管理等之效率,以及現今存在著大量廚餘環保處理的問題,因此有如中華民國106年1月1日所公告之新型第M534736號「農場用水虻式廚餘處理桶」專利案,其係揭露:在預設形態及容積的收納單元作用區域內被允許區隔出至少二道或以上的隔離區,以利收集的廚餘作合宜的隔板選擇架設以構成一合宜的放置區,及在收納單元的預設範圍形成至少一可將廚餘存有的液體朝下落入並作收集的控制區,而對前述被區隔的放置區在倒入有機廚餘是藉繁殖的黑水虻幼蟲作快速的消化,以利廚餘能在最有效率的時間被處理掉、及讓前述的黑水虻幼蟲成長,並沿著收納單元一端的預設傾斜段落進入以使放置在相應下端的收集容器將落下的黑水虻幼蟲作盛裝,利於直接為飼養動物的食用或加工成所須飼料原料或粉狀物。
然而,上述前案係直接於收納單元之高處設置收集蟲體之透孔,而延伸至該透孔的該傾斜段落,是由該收納單元的底面延伸隆起形成,可容納廢料的空間被減縮,且整體橫向體積占據較大,使用時不適合放置含水量多呈浸泡於水中狀態的生物廢料。
因此本案申請人經申請核准有中華民國107年3月11日所公告之新型第M556635號「利用黑水虻處理廚餘之循環式裝置」專利案,其係揭露:包含有一幼蟲室,係設有一第一培育空間,又該幼蟲室設有一廚餘入口、一幼蟲收集通道、一液肥收集通道及一幼蟲出口分別貫通至該第一培育空間,又該幼蟲室設有一成蛹空間,該成蛹空間內設有一預蛹通道貫通至該第一培育空間;一成蟲室,係與該幼蟲室相連接,該成蟲室設有一第二培育空間,該第二培育空間內設有一成蛹通道,該成蛹通道之另一端係貫通至該成蛹空間,該第二培育空間藉由該幼蟲出口與該第一培育空間相連通。藉以可大量處理廚餘,並使黑水虻可以周而復始的生長及繁殖。
惟該專利前案經使用一段時間後,始發覺傾斜設於該幼蟲室內呈管狀之該幼蟲收集通道,以及傾斜設於該第二培育空間內呈管狀之該預蛹通道,均會被廚餘所淹没,反而無法供幼蟲攀爬運用,而且會形成阻礙,同時造成飼養空間變小及增加成本。又一旦遇到冬天或天氣寒冷時,都會造成幼蟲的活動力減弱,因此於使用上並不盡理想。
爰此,有鑑於目前用於飼養黑水虻幼蟲的廢料處理裝置具有上述之缺點。故本創作提供一種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包含有:一養殖區,內部設有一養殖空間,所述養殖區開設有至少一廚餘入口連通至所述養殖空間,所述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一第一幼蟲通孔及一排水孔而分別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所述排水孔的高度係低於所述第一幼蟲通孔的高度;一成蛹區,係與所述養殖區相連接,所述成蛹區內部係設有一成蛹空間,所述成蛹空間係開設有一第一開口。
本創作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加溫器,所述第一加溫器係設置於所述成蛹空間內,以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上述第一開口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一門板。
上述廚餘入口的周緣傾斜設有一第一擋片。
上述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一第二幼蟲通孔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所述成蛹空間係藉由所述第二幼蟲通孔與所述養殖空間相連通。
本創作進一步設有一孵化區,所述孵化區係與所述養殖區相連接,所述孵化區內部係設有一孵化空間,所述孵化空間係開設有一第二開口。
本創作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加溫器,所述第二加溫器係設置於所述孵化空間內,以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上述第二開口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二門板。
上述孵化空間係藉由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成蛹空間相連通。
上述養殖區係設有呈細縫狀的一幼蟲出口而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又所述孵化空間係藉由所述幼蟲出口而與所述養殖空間貫通。
上述幼蟲出口的周緣係傾斜設有一第二擋片。
上述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透明的一視窗,藉以能看見所述養殖空間。
本創作進一步於所述養殖區上固定有一攪拌單元,所述攪拌單元於所述養殖空間內帶動有一攪拌葉片。
所述成蛹空間內分別設有一第一活動門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以及一第二活動門貫通至外界。
上述技術特徵具有下列之優點:
1.利用第一加溫器設置於成蛹區之成蛹空間內,可供對於蟲蛹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藉以可幫助成蛹。
2.利用第二加溫器設置於孵化區之孵化空間內,可供對於蟲卵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藉以可幫助孵化。
3.廚餘入口的周緣傾斜設有第一擋片,利用第一擋片可以防止黑水虻的幼蟲由廚餘入口爬出於該養殖空間以外。
4.幼蟲出口的周緣傾斜設有第二擋片,利用第二擋片可以防止黑水虻的幼蟲由幼蟲出口爬出於該養殖空間以外。
5.利用排水孔的高度係低於第一幼蟲通孔的高度,可供排出廚餘所形成之液肥,以避免液肥之水位過高,而造成幼蟲被淹死。
6.於養殖空間、成蛹空間及孵化空間均不需設有呈管狀之各種通道,因此不會被廚餘淹没,而造成幼蟲無法攀爬的缺點產生,並且不會使得養殖空間、成蛹空間及孵化空間變小。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係包含有:養殖區(1)、成蛹區(2)、孵化區(3)、第一加溫器(4)及第二加溫器(5),其中:
養殖區(1),其內部係設有一養殖空間(11),以供飼育黑水虻之一幼蟲。該養殖區(1)的頂面開設有至少一廚餘入口(12)連通至該養殖空間(11),該廚餘入口(12)的周緣傾斜設有一第一擋片(121),利用該第一擋片(121)可以防止該幼蟲由該廚餘入口(12)爬出於該養殖空間(11)以外。該廚餘入口(12)係蓋設有一遮蓋(122),以供開啟該遮蓋(122),可供由該廚餘入口(12)倒入廚餘至該養殖空間(11)內。該養殖區(1)的周緣壁面上設有一第一幼蟲通孔(13)、一排水孔(14)及呈管狀之一液肥收集通道(15)而分別貫通至該養殖空間(11)。該第一幼蟲通孔(13)接設有一連通管(131),該連通管(131)的另一端係連通至一幼蟲收集桶(16)。可供該幼蟲由該第一幼蟲通孔(13)爬到該連通管(131),進而爬進至該幼蟲收集桶(16)內被收集或變為成蛹。又該排水孔(14)的高度係低於該第一幼蟲通孔(13)的高度,可供排出該廚餘所形成之液肥,以避免該液肥之水位過高,而造成幼蟲被淹死。該液肥收集通道(15)上設有一開關(151),以控制該液肥收集通道(15)導通,該液肥收集通道(15)的一端係設為封閉端(152),該封閉端(152)上設有至少一開孔(153),又該液肥收集通道(15)的另一端係連通至一液肥收集桶(17),以供收集該廚餘所形成之該液肥。
成蛹區(2),其係與該養殖區(1)相連接。該成蛹區(2)內部係設有一成蛹空間(21),以供該幼蟲在此羽化為成蟲。該成蛹空間(21)係開設有一第一開口(22),該第一開口(22)上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一門板(221),藉由開啟該第一門板(221),以供置入收集後已變成為蛹的蟲蛹。又該成蛹區(2)之該成蛹空間(21)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一活動門(23)貫通至該養殖空間(11),以及一第二活動門(24)貫通至外界。
孵化區(3),其係與該養殖區(1)相連接。該孵化區(3)內部係設有一孵化空間(31),以供該黑水虻之蟲卵在此孵化成為幼蟲。該孵化空間(31)係開設有一第二開口(32),該第二開口(32)上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二門板(321),藉由開啟該第二門板(321),以供置入收集後待孵化的蟲卵。
第一加溫器(4),其係設置於該成蛹區(2)之該成蛹空間(21)內,以供對於該蟲蛹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第二加溫器(5),其係設置於該孵化區(3)之該孵化空間(31)內,以供對於該蟲卵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開始飼育時,如第二圖所示,係可打開該廚餘入口(12)之該遮蓋(122),經由該廚餘入口(12)置入黑水虻之幼蟲。同時可經由該廚餘入口(12)定期倒入一廚餘(C),使該幼蟲與該廚餘(C)共同生活於該養殖空間(11)內,該幼蟲係可食用該廚餘(C)。而該廚餘(C)經分解、發酵後產生呈液態的液肥,如果該液肥堆積的高度過高時,係可經由該排水孔(14)予以排出,以避免該液肥之水位過高而淹死該幼蟲。同時亦可透過開啟該開關(151),使該液肥可以經由該液肥收集通道(15),而流入到該液肥收集桶(17)內被收集,以供作為農作物之液肥使用。
又該幼蟲成長準備進入預蛹期時,會趨向移動到乾燥之位置處成蛹,因此該幼蟲係會由攀爬該養殖區(1)的內壁面,而經由該第一幼蟲通孔(13)而移動到該連通管(131)內,再進入到該幼蟲收集桶(16)內被收集,以供可作為禽畜、水產養殖之飼料來源,並提供良好的蛋白質補充。
另外可以將一部分已收集的幼蟲,予以開啟該成蛹空間(21)的該第一門板(221),經由該第一開口(22)置入準備成蛹的該幼蟲,使該幼蟲可以在該成蛹空間(21)內變成蟲蛹及羽化為成蟲。同時可以藉由該第一加溫器(4),對於該成蛹空間(21)內的該蟲蛹,提供加熱保溫之作用,使其能夠順利的成蛹及羽化。另外可以活動開啟該成蛹空間(21)內之該第一活動門(23)及該第二活動門(24),利用該第一活動門(23)可供該養殖空間(11)內之幼蟲攀爬至該成蛹空間(21)內成蛹。又再利用該第二活動門(24)可供羽化後之成蟲飛出至外界。再利用開啟該第一門板(221),經由該第一開口(22)打掃該成蛹空間(21),以及方便收集該成蛹空間(21)羽化成為黑水虻後所殘留之蛹殼,以供可以另外運用該蛹殼。
又羽化後的成蟲於交配產卵後,係可開啟該孵化空間(31)的該第二門板(321),經由該第二開口(32)置入準備孵化的該蟲卵,使該蟲卵可以在該孵化空間(31)內孵化成為幼蟲。同時可以藉由該第二加溫器(5),對於該孵化空間(31)內的該蟲卵,提供加熱保溫之作用,使其能夠順利的孵化。
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如第三圖所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僅在於:該養殖區(1)的周緣壁面上設有透明的一視窗(19),利用該視窗(19)可以看見該養殖空間(11)內之該廚餘的存量,以供隨時補充該廚餘。又進一步於該養殖區(1)上固定有一攪拌單元(6),該攪拌單元(6)於該養殖空間(11)內帶動有一攪拌葉片(61),藉以利用該攪拌葉片(61)可以攪拌該養殖空間(11)內之廚餘,以加速廚餘的分解速度,及避免倒入過多的廚餘。
請參閱第四圖所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係包含有:養殖區(1A)、成蛹區(2A)、孵化區(3A)、第一加溫器(4A)及第二加溫器(5A),其中:
養殖區(1A),其內部係設有一養殖空間(11A),以供飼育黑水虻之一幼蟲。該養殖區(1A)的頂面開設有至少一廚餘入口(12A)連通至該養殖空間(11A),該廚餘入口(12A)的周緣傾斜設有一第一擋片(121A),利用該第一擋片(121A)可以防止該幼蟲由該廚餘入口(12A)爬出於該養殖空間(11A)以外。又該廚餘入口(12A)係蓋設有一遮蓋(122A),以供開啟該遮蓋(122A),可供由該廚餘入口(12A)倒入廚餘至該養殖空間(11A)內。該養殖區(1A)的周緣壁面上設有一第一幼蟲通孔(13A)、一第二幼蟲通孔(13B)、一排水孔(14A)、呈管狀之一液肥收集通道(15A)及呈細縫狀的一幼蟲出口(18A)而分別貫通至該養殖空間(11A)。該第一幼蟲通孔(13A)接設有一連通管(131A),該連通管(131A)的另一端係連通至一幼蟲收集桶(16A)。可供該幼蟲由該第一幼蟲通孔(13A)爬到該連通管(131A),進而爬進至該幼蟲收集桶(16A)內被收集或羽化成蛹。又該排水孔(14A)的高度係低於該第一幼蟲通孔(13A)的高度。該液肥收集通道(15A)上設有一開關(151A),以控制該液肥收集通道(15A)導通,該液肥收集通道(15A)的一端係設為封閉端(152A),該封閉端(152A)上設有至少一開孔(153A),又該液肥收集通道(15A)的另一端係連通至一液肥收集桶(17A),以供收集該廚餘所形成之該液肥。另該幼蟲出口(18A)的周緣傾斜設有一第二擋片(181A),利用該第二擋片(181A)可以防止該幼蟲由該幼蟲出口(18A)爬出於該養殖空間(11A)以外。
成蛹區(2A),其係與該養殖區(1A)相連通。該成蛹區(2A)內部係設有一成蛹空間(21A),以供該幼蟲在此變成為蟲蛹。該成蛹空間(21A)係藉由該第二幼蟲通孔(13B)與該養殖空間(11A)相連通。該成蛹空間(21A)係開設有一第一開口(22A)。
孵化區(3A),其係與該成蛹區(2A)相連通。該孵化區(3A)內部係設有一孵化空間(31A),以供該蟲卵在此孵化成為幼蟲。該孵化空間(31A)係藉由該第一開口(22A)與該成蛹空間(21A)相連通。該孵化空間(31A)係開設有一第二開口(32A),該第二開口(32A)上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二門板(321A)。又該孵化空間(31A)係藉由該幼蟲出口(18A)而與該養殖空間(11A)貫通。
第一加溫器(4A),其係設置於該成蛹區(2A)之該成蛹空間(21A)內,以供對於該蟲蛹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第二加溫器(5A),其係設置於該孵化區(3A)之該孵化空間(31A)內,以供對於該蟲卵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開始飼育時,如第五圖所示,係可打開該廚餘入口(12A)之該遮蓋(121A),經由該廚餘入口(12A)置入黑水虻之幼蟲。同時可經由該廚餘入口(12A)定期倒入廚餘(C),使該幼蟲係可食用該廚餘(C)。而該廚餘(C)經分解、發酵後產生呈液態的液肥,如果該液肥堆積的高度過高時,係可經由該排水孔(14A)予以排出,以避免該液肥之水位過高而淹死該幼蟲。同時亦可透過開啟該開關(151A),使該液肥可以經由該液肥收集通道(15A),而流入到該液肥收集桶(17A)內被收集,以供作為農作物之液肥使用。
又該幼蟲成長準備進入預蛹期時,會趨向移動到乾燥之位置處成蛹,因此該幼蟲係會由攀爬該養殖區(1A)的內壁面,而經由該第一幼蟲通孔(13A)而移動到該連通管(131A)內,再進入到該幼蟲收集桶(16A)內被收集,以供可作為禽畜、水產養殖之飼料來源,並提供良好的蛋白質補充。
另外也會有一部分的幼蟲,於係會經由該第二幼蟲通孔(13B)攀爬而進入到該成蛹區(2A)內,然後成蛹後並羽化為成蟲。同時可以藉由該第一加溫器(4A),對於該成蛹空間(21A)內的該蟲蛹,提供加熱保溫之作用,使其能夠順利的成蛹及羽化。
又羽化後的成蟲,則會經由該第一開口(22A)而進入到該孵化空間(31A)內,此時該成蟲於求偶交配後,雌蟲會產卵於該幼蟲出口(18A),同時可以藉由該第二加溫器(5A),對於該孵化空間(31A)內的該蟲卵,提供加熱保溫之作用,使其能夠順利的孵化。該蟲卵於孵化成為幼蟲後,該幼蟲會聞到該養殖區(1A)之該養殖空間(11A)內之該廚餘(C)的味道,則會經由呈細縫狀的該幼蟲出口(18A)而進入到該養殖空間(11A)內生活,並繼續食用該廚餘(C)。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創作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內。
(1)‧‧‧養殖區
(11)‧‧‧養殖空間
(12)‧‧‧廚餘入口
(121)‧‧‧第一擋片
(122)‧‧‧遮蓋
(13)‧‧‧第一幼蟲通孔
(131)‧‧‧連通管
(14)‧‧‧排水孔
(15)‧‧‧液肥收集通道
(151)‧‧‧開關
(152)‧‧‧封閉端
(153)‧‧‧開孔
(16)‧‧‧幼蟲收集桶
(17)‧‧‧液肥收集桶
(19)‧‧‧視窗
(2)‧‧‧成蛹區
(21)‧‧‧成蛹空間
(22)‧‧‧第一開口
(221)‧‧‧第一門板
(23)‧‧‧第一活動門
(24)‧‧‧第二活動門
(3)‧‧‧孵化區
(31)‧‧‧孵化空間
(32)‧‧‧第二開口
(321)‧‧‧第二門板
(4)‧‧‧第一加溫器
(5)‧‧‧第二加溫器
(6)‧‧‧攪拌單元
(61)‧‧‧攪拌葉片
(1A)‧‧‧養殖區
(11A)‧‧‧養殖空間
(12A)‧‧‧廚餘入口
(121A)‧‧‧第一擋片
(122A)‧‧‧遮蓋
(13A)‧‧‧第一幼蟲通孔
(13B)‧‧‧第二幼蟲通孔
(131A)‧‧‧連通管
(14A)‧‧‧排水孔
(15A)‧‧‧液肥收集通道
(151A)‧‧‧開關
(152A)‧‧‧封閉端
(153A)‧‧‧開孔
(16A)‧‧‧幼蟲收集桶
(17A)‧‧‧液肥收集桶
(18A)‧‧‧幼蟲出口
(181A)‧‧‧第二擋片
(2A)‧‧‧成蛹區
(21A)‧‧‧成蛹空間
(22A)‧‧‧第一開口
(3A)‧‧‧孵化區
(31A)‧‧‧孵化空間
(32A)‧‧‧第二開口
(321A)‧‧‧第二門板
(4A)‧‧‧第一加溫器
(5A)‧‧‧第二加溫器
(C)‧‧‧廚餘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構造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構造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構造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

Claims (14)

  1. 一種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包含有: 一養殖區,內部設有一養殖空間,所述養殖區開設有至少一廚餘入口連通至所述養殖空間,所述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一第一幼蟲通孔及一排水孔而分別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所述排水孔的高度係低於所述第一幼蟲通孔的高度; 一成蛹區,係與所述養殖區相連接,所述成蛹區內部係設有一成蛹空間,所述成蛹空間係開設有一第一開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加溫器,所述第一加溫器係設置於所述成蛹空間內,以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開口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一門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廚餘入口的周緣傾斜設有一第一擋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一第二幼蟲通孔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所述成蛹空間係藉由所述第二幼蟲通孔與所述養殖空間相連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進一步設有一孵化區,所述孵化區係與所述養殖區相連接,所述孵化區內部係設有一孵化空間,所述孵化空間係開設有一第二開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加溫器,所述第二加溫器係設置於所述孵化空間內,以具有加熱保溫之作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開口設有可供掀啟或關閉的一第二門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孵化空間係藉由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成蛹空間相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養殖區係設有呈細縫狀的一幼蟲出口而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又所述孵化空間係藉由所述幼蟲出口而與所述養殖空間貫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幼蟲出口的周緣係傾斜設有一第二擋片。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養殖區的壁面上設有透明的一視窗,藉以能看見所述養殖空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進一步於所述養殖區上固定有一攪拌單元,所述攪拌單元於所述養殖空間內帶動有一攪拌葉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其中,所述成蛹空間內分別設有一第一活動門貫通至所述養殖空間,以及一第二活動門貫通至外界。
TW107207873U 2018-06-12 2018-06-12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TWM566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7873U TWM566624U (zh) 2018-06-12 2018-06-12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7873U TWM566624U (zh) 2018-06-12 2018-06-12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6624U true TWM566624U (zh) 2018-09-11

Family

ID=6439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7873U TWM566624U (zh) 2018-06-12 2018-06-12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6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898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安徽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898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安徽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箱
CN114308984B (zh) * 2021-12-29 2022-12-09 安徽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3305B (zh) 水虻生产方法
CN103975901B (zh) 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
CN104126549B (zh) 水蛭苗种与螺类和水草共栖标粗培育方法
CA2919287A1 (en) Hermetia illucens frass production and use in plant nutrition and pest management
TW201416339A (zh) 有機肥料及飼料製造系統
CN105746441B (zh) 半水生萤火虫的室内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CN106437222A (zh) 一种促进生态平衡的种养殖无缝链接循环模式
CN106508794A (zh) 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及应用
CN105794722A (zh) 一种黄缘闭壳龟的苗种工厂化繁育方法
CN103931554A (zh) 生态甲鱼的养殖方法
CN101015290A (zh) 野桑蚕的室内饲养方法
CN103975902B (zh) 一种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
CN206061702U (zh) 梯田水蛭稻虾混合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KR20110015340A (ko) 동애등에 사육 및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 장치
CN106577066A (zh) 梯田水蛭稻虾混合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5746442B (zh) 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
TWM566624U (zh) Waste treatment device for raising black water
CN104026079B (zh) 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
CN207911828U (zh) 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
CN108377981A (zh)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CN207235862U (zh) 便于收集虫体及饲养黑水虻的废料处理装置
TWM580075U (zh) Circulating device for treating kitchen waste with black water bottle
CN105724322A (zh) 爬沙虫幼虫和蛹的室内规模化养殖方法
CN108377974A (zh) 一种石蛙卵粒加温孵化池及孵化方法
CN208480502U (zh) 饲养黑水虻的废料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