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795U - 影像擷取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擷取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64795U TWM564795U TW107202879U TW107202879U TWM564795U TW M564795 U TWM564795 U TW M564795U TW 107202879 U TW107202879 U TW 107202879U TW 107202879 U TW107202879 U TW 107202879U TW M564795 U TWM564795 U TW M56479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image capturing
- capturing device
- light source
- front co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鏡頭模組、至少一光源模組以及至少一隔光件。殼體具有一前蓋部,其中前蓋部具有一透光區。鏡頭模組配置於殼體內且朝向透光區。光源模組配置於殼體內且朝向透光區。隔光件橫向配置於前蓋部的內側。隔光件隔開鏡頭模組與光源模組,並將透光區劃分成一第一部分及至少一第二部分。鏡頭模組對應於透光區的第一部分,且光源模組對應於透光區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影像擷取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良好影像擷取品質的影像擷取裝置。
近年來具有聯網功能的家電商品蓬勃發展,也助長了使用者對於遠端監控的需求,且人們對於居家或是公眾場所的安全意識不斷提升,因此監視器的裝設日益普及。其中針對一般巷弄或室內較昏暗區域的監視需求,所配置的監視器通常都具有額外的補光光源,以補足使用環境的光源不足。然而,當監視器在運作時,鏡頭所接收到的影像會受到補光光源的光線可能被監視器的透明前蓋反射或折射而影響。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其具有良好影像擷取品質。
本新型創作的影像擷取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鏡頭模組、至少一光源模組以及至少一隔光件。殼體具有一前蓋部,其中前蓋部具有一透光區。鏡頭模組配置於殼體內且朝向透光區。光源模組配置於殼體內且朝向透光區。隔光件橫向配置於前蓋部的內側。隔光件隔開鏡頭模組與光源模組,並將透光區劃分成一第一部分及至少一第二部分。鏡頭模組對應於透光區的第一部分,且光源模組對應於透光區的第二部分。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透光區的第一部分的寬度大於第一部分的高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模組具有一垂直方向視場角及一水平方向視場角,垂直方向視場角小於水平方向視場角,透光區的第一部分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所涵蓋的範圍之內,且透光區的至少一第二部分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所涵蓋的範圍之外。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至少一隔光件包括兩個該隔光件,分離於彼此且分別配置於前蓋部的內側,而將透光區劃分成第一部分及位於第一部分兩側的兩個第二部分,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多個光源模組,一部分的該些光源模組對應於透光區的其中一個第二部分,且另一部分的該些光源模組對應於透光區的另一個第二部分。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兩隔光件之間的距離大於等於鏡頭模組的一鏡頭的高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至少一隔光件與前蓋部為一體。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殼體包括一主體部,前蓋部可拆卸地組裝於主體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隔光件包括依序相連的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及一第三段部,第一段部與第三段部呈條狀,且第二段部呈弧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更包括一支撐座,配置於殼體內且環繞地設置於鏡頭模組的一鏡頭旁,光源模組配置於支撐座上,第二段部承靠於支撐座。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光源模組為紅外線光源模組。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藉由在殼體的前蓋部設置橫向的隔光件,使前蓋部的透光區劃分出一個對應鏡頭模組的第一部分與一個對應光源模組的第二部分,隔光件可阻擋光源模組的光線經由前蓋部反射或折射進入鏡頭模組,而避免影響鏡頭模組所擷取的影像品質。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示意性立體圖。圖2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示意性分解圖。請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中的影像擷取裝置10包括一殼體100、一鏡頭模組200、多個光源模組300以及至少一隔光件121。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10以監視器為例,但影像擷取裝置10也可以是相機、攝影機等,影像擷取裝置10的種類不以此為限制。鏡頭模組200用來擷取影像,光源模組300可用來對環境補光,隔光件121用來阻隔光源模組300所發出的光照射、反射或是折射到鏡頭模組200。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隔光件121的數量以兩個為例,且兩隔光件121獨立於彼此而不直接連接,但隔光件121的數量與配置關係不以此為限制。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0具有一前蓋部120,且前蓋部120具有一透光區TA。鏡頭模組200與多個光源模組300分別配置於殼體100內且朝向透光區TA。兩個隔光件121橫向配置於前蓋部120的透光區TA內,使透光區TA劃分成一第一部分TAI及兩個第二部分TAII,且鏡頭模組200對應於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多個光源模組300的一部分對應於透光區TA的一個第二部分TAII,多個光源模組300的另一部分對應於透光區TA的另一個第二部分TAII。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透光區TA內也可以僅橫向配置一個隔光件121,使透光區TA劃分成一個第一部分TAI及一個第二部分TAII,且鏡頭模組200對應於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多個光源模組300對應於透光區TA的第二部分。
請參照圖1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10的殼體100還包括一主體部110及三個透光蓋板170,其中前蓋部120可拆卸地組裝於主體部110,三個透光蓋板170分別設置在前蓋部120的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及兩個第二部分TAII,以保護鏡頭模組200及光源模組300,而可防塵防水且可降低受到外物撞擊而受損的機率。在本實施例中,透光蓋板170的材質為透光材料,例如是塑膠(Plastic)、壓克力(Acrylic)或玻璃(Glass),而光源模組300為紅外線(Infrared light)光源模組且配置於一載板310上,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10還包括一支撐座400,配置於殼體100內且環繞地設置於鏡頭模組200的一鏡頭210旁。在本實施例中,光源模組300配置於支撐座400上,且前蓋部120的隔光件121可承靠支撐座400上(如圖7所示),而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請回到圖1,一般而言,鏡頭模組200具有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一垂直方向視場角qv以及在水平(即X軸)方向上的一水平方向視場角qh。在鏡頭模組200前側的物件若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或是位在水平方向視場角qh所涵蓋的範圍之外,鏡頭模組200便不會擷取到此物件的影像。換句話說,此物件不會影響到鏡頭模組200所擷取的影像。
此外,一般而言,鏡頭模組200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垂直方向視場角qv會小於在水平(即X軸)方向上的水平方向視場角qh。因此,若以鏡頭模組200前側有兩個物件為例,要使位在鏡頭模組200前側的兩物件不影響鏡頭模組200所擷取到的影像,兩物件在沿著垂直方向設置時的間距可比在沿著水平方向設置時的間距來得小。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10利用此特性將兩隔光件121橫向(即水平方向,或是說圖面上的X軸方向)配置於前蓋部120,只要兩隔光件121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所涵蓋的範圍之外,即便兩隔光件121相當接近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高度H2(參考圖3),兩隔光件121仍不會影響鏡頭模組200所擷取到的影像。
圖3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正視圖。圖4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前蓋部的正視圖。請參照圖3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兩個隔光件121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具有一間距H1(圖4),而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具有一高度H2(圖3),且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的高度H2小於兩個隔光件121的間距H1。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的高度H2可等於兩個隔光件121的間距H1,只要兩隔光件121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所涵蓋的範圍之外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前蓋部120的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與第二部分TAII的範圍是被兩隔光件121所界定,且這些光源模組300設置在對應於透光區TA的兩個第二部分TAII的位置,兩隔光件121越靠近代表可以供這些光源模組300設置的區域越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兩隔光件121特意被設計為橫放且在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的範圍之外的前提下盡量靠近於彼此。如此一來,上述配置不但不會影響到鏡頭模組200所擷取到的影像,還可提供光源模組300更多的空間,可以設置更多的光源模組300或是可以將光源模組300設置在對應於第二部分TAII的區域中的特定位置,而增加設計裕度。
請參照圖4及圖1,在本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一高度為兩個隔光件121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間距H1。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在水平(即X軸)方向上的一寬度為W1,且第一部分TAI的寬度W1大於高度,而對應於影像擷取裝置10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垂直方向視場角qv小於在水平(即X軸)方向上的水平方向視場角qh。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所涵蓋的範圍之內,且透光區TA的兩個第二部分TAII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所涵蓋的範圍之外。鏡頭模組200可接收到通過透光區TA的第一部分TAI的光線而獲得影像,光源模組300所發出的光則會通過透光區TA的兩第二部分TAII來達到補光的效果。
圖5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前蓋部的前俯視圖。請參照圖5,圖5的視角是從前蓋部120的外側看去,隔光件121為直條狀。圖6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前蓋部的後俯視圖。請參照圖6,圖6的視角是從前蓋部120的內側看去,在本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隔光件121包括依序相連的一第一段部121a、一第二段部121b及一第三段部121c,其中第一段部121a及第三段部121c呈條狀,而第二段部121b呈弧狀。請回到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段部121b的弧狀結構共形於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隔光件121與前蓋部120可為一體,換言之,隔光件121與前蓋部120在製造過程中為同時成型,而使隔光件121與前蓋部120之間具有良好的結合強度,以提升影像擷取裝置10在前側的碰撞耐受性,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7為圖3中的實施例的前蓋部附近區域於平行YZ平面且包含剖線A-A’的平面上的示意性剖面圖。請參照圖7,在本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隔光件121的第二段部121b承靠在支撐座400上,因此可增強影像擷取裝置10前側的結構強度,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此外,隔光件121的弧狀結構設置在光源模組300與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之間,可阻隔光源模組300的光線直接照射、反射或是折射到鏡頭210,而維持所擷取的影像品質,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8為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於前蓋部附近區域的示意性剖面圖。請參照圖8,與圖7的實施例的差異僅在於兩個隔光件121的間距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兩個隔光件121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間距為H1’,且小於圖7中的實施例的兩個隔光件121在垂直(即Y軸)方向上的間距H1。換言之,兩個隔光件121分別配置在更接近鏡頭210的位置上,如此以來,透光區TA的兩個第二部分TAII的區域面積增加,進而得以配置更多的光源模組300於透光區TA的兩個第二部分TAII。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前蓋部120的兩個隔光件121的間距H1’較短,但由於影像擷取裝置100的垂直方向視場角qv也較小,而不影響影像擷取裝置100所需的影像擷取尺寸。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前蓋部120的兩個隔光件121的間距H1可進一步縮短至與鏡頭模組200的鏡頭210的高度H2相同,以取得更大的光源模組300的配置空間。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因殼體具有橫向設置於前蓋部內的隔光件,使前蓋部的透光區劃分出一個對應鏡頭模組的第一部分與對應光源模組的第二部分。隔光件可避免光源模組的光線直接照射、反射或折射進入鏡頭模組而影響所擷取的影像品質的狀況。此外,由於橫向配置的隔光件位於垂直方向視場角qv所涵蓋的範圍之外,隔光件可盡量接近於鏡頭,而使得鏡頭模組在保有可視範圍的前提之下,爭取更多配置光源模組的空間。此外,兩隔光件與前蓋部可為一體的設計,以使得殼體的前側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同時搭配隔光件的第二段部承靠於支撐座上,使影像擷取裝置具有較佳的物理碰撞耐受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影像擷取裝置
100‧‧‧殼體
110‧‧‧主體部
120‧‧‧前蓋部
121‧‧‧隔光件
121a‧‧‧第一段部
121b‧‧‧第二段部
121c‧‧‧第三段部
170‧‧‧透光蓋板
200‧‧‧鏡頭模組
210‧‧‧鏡頭
300‧‧‧光源模組
310‧‧‧載板
400‧‧‧支撐座
A-A’‧‧‧剖線
H1、H1’‧‧‧間距
H2‧‧‧高度
TA‧‧‧透光區
TAI‧‧‧第一部分
TAII‧‧‧第二部分
W1‧‧‧寬度
X、Y、Z‧‧‧軸
qv‧‧‧垂直方向視場角
qh‧‧‧水平方向視場角
100‧‧‧殼體
110‧‧‧主體部
120‧‧‧前蓋部
121‧‧‧隔光件
121a‧‧‧第一段部
121b‧‧‧第二段部
121c‧‧‧第三段部
170‧‧‧透光蓋板
200‧‧‧鏡頭模組
210‧‧‧鏡頭
300‧‧‧光源模組
310‧‧‧載板
400‧‧‧支撐座
A-A’‧‧‧剖線
H1、H1’‧‧‧間距
H2‧‧‧高度
TA‧‧‧透光區
TAI‧‧‧第一部分
TAII‧‧‧第二部分
W1‧‧‧寬度
X、Y、Z‧‧‧軸
qv‧‧‧垂直方向視場角
qh‧‧‧水平方向視場角
圖1為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示意性分解圖。 圖3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正視圖。 圖4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前蓋部的正視圖。 圖5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前蓋部的前俯視圖。 圖6為圖1中的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前蓋部的後俯視圖。 圖7為圖3中的實施例的前蓋部附近區域於平行YZ平面且包含剖線A-A’的平面上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8為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於前蓋部附近區域的示意性剖面圖。
Claims (10)
- 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前蓋部,其中該前蓋部具有一透光區; 一鏡頭模組,配置於該殼體內且朝向該透光區; 至少一光源模組,配置於該殼體內且朝向該透光區;以及 至少一隔光件,橫向配置於該前蓋部的該透光區內,該至少一隔光件隔開該鏡頭模組與該光源模組,並將該透光區劃分成一第一部分及至少一第二部分,該鏡頭模組對應於該透光區的該第一部分,且該至少一光源模組對應於該透光區的該至少一第二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透光區的該第一部分的寬度大於該第一部分的高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鏡頭模組具有一垂直方向視場角及一水平方向視場角,該垂直方向視場角小於該水平方向視場角,該透光區的該第一部分位於該垂直方向視場角所涵蓋的範圍之內,且該透光區的該至少一第二部分位於該垂直方向視場角所涵蓋的範圍之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隔光件包括兩個該隔光件,分離於彼此且分別配置於該前蓋部的該透光區內,而將該透光區劃分成該第一部分及位於該第一部分兩側的兩個該第二部分,該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多個該光源模組,一部分的該些光源模組對應於該透光區的其中一個該第二部分,且另一部分的該些光源模組對應於該透光區的另一個該第二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兩隔光件之間的距離大於等於該鏡頭模組的一鏡頭的高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隔光件與該前蓋部為一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一主體部,該前蓋部可拆卸地組裝於該主體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各該隔光件包括依序相連的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及一第三段部,該第一段部與該第三段部呈條狀,且該第二段部呈弧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更包括: 一支撐座,配置於該殼體內且環繞地設置於該鏡頭模組的一鏡頭旁,該光源模組配置於該支撐座上,該第二段部承靠於該支撐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光源模組為紅外線光源模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02879U TWM564795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影像擷取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02879U TWM564795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影像擷取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64795U true TWM564795U (zh) | 2018-08-01 |
Family
ID=63961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02879U TWM564795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影像擷取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64795U (zh) |
-
2018
- 2018-03-06 TW TW107202879U patent/TWM564795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69704B (zh) | 一种隐藏于手机屏幕下方的发光模组 | |
JP7310066B2 (ja) | カメラアセンブリ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 |
JP6004706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
CN103867969B (zh) | 监视装置 | |
WO2018205804A1 (zh) | 输入输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5446061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753169B (zh) | 具有2部件元件的照相机 | |
TWI537668B (zh) | 影像監控設備 | |
TW201307935A (zh) | 鏡頭模組 | |
CN107635090B (zh) | 闪光灯镜片、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 |
JP2014082444A (ja) | 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TWI489351B (zh) | 光學透鏡、攝像裝置以及光學觸控系統 | |
WO2021017908A1 (zh) | 目视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设备 | |
CN210297880U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0426807B (zh) | 镜头模组 | |
CN106355119A (zh) | 一种显示灯芯形状作为瞄准标记的条码识读引擎 | |
CN107167958A (zh) | 显示装置 | |
TWM461073U (zh) | 監視器 | |
CN212781313U (zh) | 一种遮光片及镜头模组 | |
US20190281195A1 (en) |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
US10394028B2 (en) | Virtu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TWM564795U (zh) | 影像擷取裝置 | |
CN207965441U (zh) | 一种红外透盖及具有其的红外成像装置 | |
CN108535866A (zh) | 虚拟现实眼镜 | |
CN110728184A (zh) | 一种可消除成像区域光影的多光源虹膜图像采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