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148U -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 Google Patents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4148U
TWM564148U TW107205370U TW107205370U TWM564148U TW M564148 U TWM564148 U TW M564148U TW 107205370 U TW107205370 U TW 107205370U TW 107205370 U TW107205370 U TW 107205370U TW M564148 U TWM564148 U TW M5641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ressure
switch
pressure cylind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5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國卿
Original Assignee
謝國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謝國卿 filed Critical 謝國卿
Priority to TW107205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4148U/zh
Publication of TWM564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4148U/zh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液壓式製冷系統,其包括具有至少一第一壓缸的一第一壓缸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二壓缸的一第二壓缸模組、一液壓模組以及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控制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液體來回循環地在該第一、第二壓缸之間流動,以先對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再讓壓縮後的氣體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產生低溫氣體,運作過程不會產生大量廢熱,可以有效避免助長溫室效應與熱島效應,協助減緩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使用冷媒便可達到產生低溫氣體的目的,故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也不會導致溫室效應,使用上相當符合環保要求。

Description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液壓式製冷系統,尤指一種使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來產生低溫氣體的液壓式製冷系統。
現有技術之製冷設備大抵是將一壓縮機、一冷凝器、一膨脹閥與一蒸發器以複數冷媒導管串接組成一密閉的冷媒循環系統。在該冷媒循環系統中,該壓縮機將冷媒以絕熱壓縮或近似絕熱壓縮方式壓縮成為高溫高壓氣態冷媒,該高溫高壓氣態冷媒流動至該冷凝器中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來散熱,也就是所謂的氣冷式降溫,從而降溫為中溫高壓液態冷媒;接著,該膨脹閥將該中溫高壓液態冷媒減壓為低溫低壓液態冷媒,該低溫低壓液態冷媒流動至該蒸發器時會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吸收該室內空氣的熱量以降低該內部空間的空氣溫度,並形成低溫低壓氣態冷媒;之後,該低溫低壓氣態冷媒再流動至該壓縮機進行絕熱壓縮或近似絕熱壓縮,形成所述冷媒循環系統。
然而,上述現有技術之製冷設備的問題在於:首先,該冷媒先經壓縮機絕熱壓縮後導致溫度上升,接著要再經過冷凝器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來降溫,把室內空氣的熱量排放到室外,以致有產生大量廢熱的問題;再者,該冷凝器係利用風扇或水泵向室外進行散熱,該蒸發器處亦利用風扇將冷空氣吹入室內,該風扇及水泵之運作不但需要耗費額外電力,而且也會產生額外廢熱。
也就是說,現有技術之製冷設備將室內的熱排散到室外,產生許多額外的廢熱,該些廢熱不但導致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與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逐年加劇,更是影響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與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現有技術之製冷設備需要使用冷媒,而舊式冷媒中所含氟氯碳化物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新式冷媒雖然可以避免破壞臭氧層,但卻會導致溫室效應,無論如何都存在不環保的問題。
有鑑於前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新型的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係設計一循環,在該循環過程中利用液體對常溫常壓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成為常溫高壓的氣體,再使壓縮後的氣體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常壓的氣體,以減少廢熱之產生以及無需冷媒之使用。
為了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新型採用的技術手段係使一液壓式製冷系統包括: 一第一壓缸模組,其包含至少一第一壓缸,該第一壓缸內填充有液體及氣體並設置有一液體進出口,使液體只可經由該液體進出口進出該第一壓缸,且該第一壓缸上設置一單向進氣閥,該單向進氣閥用以控制氣體只能從該第一壓缸外部流進該第一壓缸內部; 一第二壓缸模組,其包含至少一第二壓缸,該第二壓缸內填充有液體及氣體並設置有一液體進出口,使液體只可經由該液體進出口進出該第二壓缸,且該第二壓缸上設置至少一排氣閥,該第二壓缸經由至少一輸氣管與該第一壓缸相連通,每一輸氣管中的氣體流動係受一進氣電磁閥之控制,該進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一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可流進該第二壓缸,該排氣閥控制氣體只能從該第二壓缸內部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一液壓模組,其連接該第一壓缸模組和第二壓缸模組,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一控制模組,其係受一電源之供電而作動,該控制模組偵測該第一、第二壓缸的至少其中一個壓缸內部之至少一物理參數,且該控制模組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至少一物理參數之值而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至少一物理參數之值而將該液壓模組切換為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第一開關與一第二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部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第二開關可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上述控制模組包含一第一開關、一第二開關與一第三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第二開關可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該第三開關可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三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且該第三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三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與至少一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中的至少一壓缸上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壓缸內之液面高度,亦即該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以及該進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以及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至少一第一偵測傳感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第一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和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以及該進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以及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第一開關與一第二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與液壓模組,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並且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該第二開關裝設在該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二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排氣電磁閥與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排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並且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第一開關、一第二開關、一第三開關與一第四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第二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之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該第三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三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三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之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三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三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該第四開關裝設在該第二壓缸上,該第四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四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之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四開關電連接該排氣電磁閥,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切換該排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與至少一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排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中的至少一壓缸上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壓缸內的液面高度,亦即該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壓缸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排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以及判斷將該排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上述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可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 上述控制模組可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至少一第一偵測傳感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排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第一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二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二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二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和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排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以及判斷將該排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上述液壓模組可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液壓泵與一第一類換向閥,該液壓泵係受該驅動裝置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具有一出水端與一進水端,該第一類換向閥以導管連接該液壓泵之出水端與進水端,以及以導管連接該第一壓缸與第二壓缸,該第一類換向閥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並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閥位,藉由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之閥位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上述第一類換向閥可為一四口二位電磁閥。
上述液壓模組可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液壓泵、二第二類換向閥與二三通管(例如T形管或Y形管),該液壓泵係受該驅動裝置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具有一出水端與一進水端,其中一該第二類換向閥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之出水端,另一第二類換向閥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之進水端,每一第二類換向閥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並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閥位,其中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兩第二類換向閥以及該第一壓缸,另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兩第二類換向閥以及該第二壓缸,藉由同時切換該兩第二類換向閥之閥位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上述每一第二類換向閥可為一三口二位電磁閥。
上述液壓模組可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液壓泵、二組第三類換向閥、二第一三通管(例如T形管或Y形管)與二第二三通管(例如T形管或Y形管),該液壓泵係受該驅動裝置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具有一出水端與一進水端,該兩組第三類換向閥分別設在該液壓泵和該第一壓缸之間以及設在該液壓泵和該第二壓缸之間,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具有兩個第三類換向閥,每一第三類換向閥具有兩個閥位,其中一閥位係可供流體流過,另一閥位則會阻斷流體之流動,其中一第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的出水端以及其中一組第三類換向閥的兩個第三類換向閥,另一第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的進水端以及另一組第三類換向閥的兩個第三類換向閥,其中一第二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第一壓缸以及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中的其中一第三類換向閥,另一第二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第二壓缸以及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中的另一第三類換向閥,每一第三類換向閥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並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閥位,藉由同時切換該四個第三類換向閥之閥位,使得連接同一個第一三通管之同一組第三類換向閥之兩個第三類換向閥的閥位相反,而且連接同一個第二三通管之不同組的第三類換向閥的閥位也相反,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上述每一第三類換向閥可為一二口二位電磁閥。
上述液壓模組可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驅動裝置為一雙向馬達,其係受該電源之供電而作動,該雙向馬達電連接該控制模組,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轉向;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雙向齒輪泵,該雙向齒輪泵連接該雙向馬達,並受該雙向馬達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藉由切換該雙向馬達之轉向來帶動該雙向齒輪泵切換轉向,令該雙向齒輪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之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雙向齒輪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之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上述第一壓缸模組的至少一第一壓缸可包含有多個第一壓缸,且該第一壓缸模組進一步包含多個第一閘閥,各第一壓缸之間以連通管方式相連,各第一壓缸再經由一第一管路連接至該液壓模組,該第一閘閥分別裝設在該第一壓缸的液體進出口處,以控制液體可否流入或流出該第一壓缸; 上述第二壓缸模組的至少一第二壓缸可包含有多個第二壓缸,且該第二壓缸模組進一步包含多個第二閘閥,各第二壓缸之間以連通管方式相連,各第二壓缸再經由一第二管路連接至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閘閥分別裝設在該第二壓缸的液體進出口處,以控制液體可否流入或流出該第二壓缸。
上述第一壓缸模組之每一第一壓缸內部可進一步設置一可動式阻隔結構,該第一壓缸內之可動式阻隔結構隔開該第一壓缸內的氣體與液體;上述第二壓缸模組之每一第二壓缸內部可進一步設置一可動式阻隔結構,該第二壓缸內之可動式阻隔結構隔開該第二壓缸內的氣體與液體。
本新型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在每一循環運轉中,利用該液壓模組先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以先對該第一壓缸內的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再讓壓縮後的氣體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產生低溫氣體,然後再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使所產生之低溫氣體排出該第二壓缸外,運作過程不會產生大量廢熱,可以有效避免助長溫室效應與熱島效應,協助減緩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更重要的是,本新型的液壓式製冷系統不需要使用冷媒便可達到產生低溫氣體的目的,亦即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也不會導致溫室效應,使用上相當符合環保要求。且由於本新型的液壓式製冷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大量廢熱、不需要向室外排散熱氣,故特別適合用來作為移動式冷氣機,使具備有本新型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移動式冷氣機不必受限於用來向室外排散熱氣的排氣管,可真正的依使用需求到處移動。
本新型的液壓式製冷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一第一壓缸與一第二壓缸,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內分別填充有氣體與液體,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的液體相連通,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的氣體相連通;
執行一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動作,該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動作係以一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令該第一壓缸內逐漸增加的液體對該第一壓缸內的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使該第一壓缸內的氣體壓力處於大於該第一壓缸外部之大氣壓力的高氣壓狀態,而當液體流出該第二壓缸時,因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逐漸減少使該第二壓缸內用以容納氣體的空間逐漸增加,使得該第二壓缸內容納氣體的空間逐漸形成氣體壓力小於或等於該第二壓缸外部之大氣壓力的低氣壓狀態;
執行一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動作,該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動作係令該第一壓缸內之高壓氣體排出至該低氣壓狀態之第二壓缸,讓該流入第二壓缸的氣體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氣體;
執行一第二壓缸排氣動作,該第二壓缸排氣動作係以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令該第二壓缸內逐漸增加的液體將該第二壓缸內的低溫氣體排擠出該第二壓缸,而當液體流出該第一壓缸時,因該第一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小於該第一壓缸外部的大氣壓力而在該第一壓缸內形成負壓,使該第一壓缸外部的空氣進入該第一壓缸;
重複前述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動作、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動作及第二壓缸排氣動作。
上述液壓式製冷方法中,在該第二壓缸排氣動作中,係令該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上升至一預定高度時,再令該第二壓缸內的氣體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讓排出該第二壓缸的氣體再進行一次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
然而,在真實世界中的任何機器或裝置都很難做到「等溫壓縮」與「絕熱膨脹」,因此,在本新型中使用「近似等溫壓縮」與「近似絕熱膨脹」的術語。在此,根據本新型製冷的應用目的與執行步驟,把「近似等溫壓縮」與「近似絕熱膨脹」定義如下:
在一個循環過程中,對一定量氣體先後進行一壓縮動作與一膨脹動作後,如果滿足下列條件,則該循環過程中該定量氣體的「壓縮」與「膨脹」稱為「近似等溫壓縮」與「近似絕熱膨脹」:
△t < △T,其中
△t=對該定量氣體進行壓縮動作後該氣體的末溫減初溫,
△T=對該定量氣體進行膨脹動作後該氣體的初溫減末溫。
參見圖1A所示,為了執行上述液壓式製冷方法,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第一壓缸模組10、一第二壓缸模組20、一液壓模組30以及一控制模組40。
該第一壓缸模組10包含至少一第一壓缸11,該第一壓缸11內填充有液體及氣體,該第一壓缸11上設有一液體進出口,使液體可只經由該第一壓缸11之液體進出口進出該第一壓缸11,且該第一壓缸11上設置一單向進氣閥12。該單向進氣閥12用以控制氣體只能從該第一壓缸11外部流進該第一壓缸11內部。具體而言,當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小於該第一壓缸11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一壓缸11外部的氣體會經由該單向進氣閥12流進該第一壓缸11內部。
該第二壓缸模組20包含至少一第二壓缸21,該第二壓缸21內填充有液體及氣體,該第二壓缸21上設有一液體進出口,使液體只可經由該第二壓缸21之液體進出口進出該第二壓缸21,且該第二壓缸21上設置至少一排氣閥。
該第二壓缸21經由至少一輸氣管22與該第一壓缸11相連通,每一輸氣管22中的氣體流動係受一進氣電磁閥23之控制,藉該進氣電磁閥23控制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是否可流進該第二壓缸21,該進氣電磁閥23可裝設在該輸氣管22上的任一位置,也可裝設在該輸氣管22與該第一壓缸11的連通處,或者裝設在該輸氣管22與該第二壓缸21的連通處。在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該進氣電磁閥23係裝設在該輸氣管22與該第二壓缸21的連通處。
該排氣閥用以控制氣體只能從該第二壓缸21內部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外部。在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排氣閥為一單向排氣閥24,當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21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會經由該單向排氣閥24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外部。
進一步參見圖2及圖3所示,該液壓模組30連接該第一壓缸模組10和第二壓缸模組20,該液壓模組30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如圖2及圖3所示之液壓模組30的第一實施態樣,該液壓模組30包含一驅動裝置31與一流向切換組件32。
該流向切換組件32包含一液壓泵321與一第一類換向閥322。該液壓泵321係受該驅動裝置31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321具有一出水端3211與一進水端3212。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以導管33連接該液壓泵321之出水端3211與進水端3212,以及以導管33連接該第一壓缸11與第二壓缸21,藉由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之閥位,如圖2所示,可令該液壓泵321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如圖3所示,令該液壓泵321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舉例而言,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可為一四口二位電磁閥。
再參看圖1A所示,該控制模組40受一電源50之供電而作動,該控制模組40偵測該第一、第二壓缸11、21的至少其中一個壓缸11、21內部之至少一物理參數,且該控制模組40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23以及該液壓模組30,該控制模組40根據該至少一物理參數之值而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控制模組40根據該至少一物理參數之值而將該液壓模組30切換為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或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
具體而言,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可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舉例而言,圖1A係顯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模組40之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在此以該控制模組40包含二個開關來舉例說明本新型可以實施。如圖1A所示,該控制模組40包含一第一開關41與一第二開關42。
該第一開關41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上,該第一開關41用以偵測該第一壓缸11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41偵測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41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23,該第一開關41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
該第二開關42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上,在圖1A中將該第二開關42裝設在該第二壓缸21上來舉例說明。該第二開關42用以偵測所裝設之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開關42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11、21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42電連接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該第二開關42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具體而言,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一實施態樣中,上述第一開關41可為壓力開關,上述第二開關42可為液位開關或物位開關。
配合參見圖1A所示,當該液壓模組30切換為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時,起初,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進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而且該第二壓缸21外部的氣體也無法進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故隨著該第二壓缸21的液面緩慢下降,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會逐漸降低;同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亦隨著液體逐漸增加、液面緩慢上升,而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因逐漸被壓縮而氣體壓力逐漸上升,其中由於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係緩慢地被壓縮,故可令該被壓縮的氣體避免溫度急速上升,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趨近於進行「等溫壓縮」。
當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因逐漸被壓縮而氣體壓力逐漸上升時,如果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小於在該第一開關41所設定之一第一壓力預設值時,該進氣電磁閥23會保持關閉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之低氣壓空間,此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因為液體逐漸增加而使其內部的氣體壓力持續增加至大於前述第一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一開關41會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使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高壓氣體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之低氣壓空間,此時高壓氣體會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的氣體,達到本新型之製冷效果。
接著,當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會持續降低,當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降低至小於在該第一開關41所設定之一第二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一開關41會使電路中斷而停止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使該進氣電磁閥23再度切換為關閉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再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
又,在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流向該第二壓缸21的同時,該液壓模組30仍會持續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令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持續下降。當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低於在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一第一預定高度時,該第二開關42會使一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使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閥位,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一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類換向閥322選用四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如上述,當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下降至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第一預定高度時,該第二開關42開始傳送電流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322的閥位,令該液壓泵321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這時候,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會開始上升而高於該第一預定高度,此時該第二開關42又會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然而,因為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係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也就是說,當該第二開關42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後,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仍然會保持其閥位。所以該液壓泵321會繼續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面上升,而同時也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下降。
接著,隨著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逐漸上升,使得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逐漸增加,直到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21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便經由該單向排氣閥24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外部;在此同時,隨著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高度逐漸下降,該第一壓缸11會形成負壓而令該第一壓缸11外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進氣閥12流進該第一壓缸11。
當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逐漸上升而達到在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一第二預定高度時,該第二開關42會使另一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使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另一閥位,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至此,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即完成一個運轉循環。
因為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一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類換向閥322選用四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如上述,當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上升至該第二預定高度時,該第二開關42開始傳送電流使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到另一閥位,令該液壓泵321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這時候,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會開始下降而低於該第二預定高度,此時該第二開關42會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然而,因為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係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也就是說,當該第二開關42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後,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仍然會保持在該另一閥位。所以該液壓泵321會繼續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上升,也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再次進行下一個循環的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的步驟,接著重覆上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令該第一壓缸11內被加壓後的高壓氣體經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並進行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氣體、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迫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排出該第二壓缸21之過程,從而達到持續產生低溫氣體的目的。
又,根據波以耳定律(Boyle’s Law),定量定溫的氣體,其壓力與其體積成反比,也就是說,在壓缸裡的氣體壓力與液面高度之間存在一特定之一對一的函數關係,所以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一實施態樣中,上述該第一開關41也可以為液位開關,也就是在上述中改用液位開關來控制該進氣電磁閥23。然而,在使用液位開關控制該進氣電磁閥23的情況下,可以再使用一電力OFF延遲計時器來延長該進氣電磁閥23的開啟狀態,即延長該進氣電磁閥23的進氣時間。因為開關與電力OFF延遲計時器均為習知技術,恕不在此贅述其連接與運作方式。
進一步參見圖1B所示,圖1B係顯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模組40'之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在此以該控制模組40'包含三個開關來舉例說明本新型可以實施。如圖1B所示,該控制模組40'包含一第一開關41'、一第二開關42'與一第三開關43'。
該第一開關41'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上,該第一開關41'用以偵測該第一壓缸11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41'偵測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41'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23,該第一開關41'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
該第二開關42'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上,在圖1B中將該第二開關42'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上來舉例說明。該第二開關42'用以偵測所裝設之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開關42'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11、21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42'電連接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該第二開關42'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該第三開關43'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上,在圖1B中將該第三開關43'裝設在該第二壓缸21上來舉例說明。該第三開關43'用以偵測所裝設之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三開關43'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11、21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三開關43'電連接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該第三開關43'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
具體而言,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中,上述第一開關41'可為壓力開關,上述第二開關42'與第三開關43'可為液位開關或物位開關。
當該液壓模組30切換為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時,起初,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進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而且該第二壓缸21外部的氣體也無法進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故隨著該第二壓缸21的液面緩慢下降,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會逐漸降低而處於低氣壓狀態;同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亦隨著液體逐漸增加、液面緩慢上升,而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因逐漸被壓縮導致氣體壓力逐漸上升而處於高氣壓狀態,其中由於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係緩慢地被壓縮,故可令該被壓縮的氣體避免溫度急速上升,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趨近於進行「等溫壓縮」。
當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因逐漸被壓縮而氣體壓力逐漸上升時,如果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小於在該第一開關41'所設定之一第一壓力預設值時,該進氣電磁閥23會保持關閉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處於低氣壓狀態的空間,此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因為液體逐漸增加而使其內部的氣體壓力持續增加至大於前述第一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一開關41'會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使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高壓氣體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處於低氣壓狀態的空間,此時高壓氣體會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的氣體,達到本新型之製冷效果。
接著,當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一壓缸內的氣體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會持續降低,當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降低至小於在該第一開關41'所設定之一第二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一開關41'會使電路中斷而停止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使該進氣電磁閥23再度切換為關閉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再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內部。
又,在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流向該第二壓缸21的同時,該液壓模組30仍會持續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令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持續上升。當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高於在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一第一預定高度時,該第二開關42'會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使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閥位,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類換向閥322選用四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如上述,當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上升至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第一預定高度時,該第二開關42'開始傳送電流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322的閥位,令該液壓泵321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這時候,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會開始下降而低於該第一預定高度,此時該第二開關42'又會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然而,因為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係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也就是說,當該第二開關42'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後,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仍然會保持其閥位。所以該液壓泵321會繼續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面上升,而同時也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下降。
接著,隨著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逐漸上升,使得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逐漸增加,直到該第二壓缸21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21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便經由該單向排氣閥24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外部;在此同時,隨著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高度逐漸下降,該第一壓缸11會形成負壓而令該第一壓缸11外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進氣閥12流進該第一壓缸11。
當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逐漸上升而達到在該第三開關43'所設定之一第二預定高度時,該第三開關43'會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使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另一閥位,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至此,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即完成一個運轉循環。
因為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類換向閥322選用四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如上述,當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上升至該第二預定高度時,該第三開關43'開始傳送電流使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到另一閥位,令該液壓泵321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這時候,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會開始下降而低於該第二預定高度,此時該第三開關43'會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然而,因為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係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也就是說,當該第三開關43'中斷傳送電流給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後,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仍然會保持在該另一閥位。所以該液壓泵321會繼續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上升,也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再次進行下一個循環的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的步驟,接著重覆上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令該第一壓缸11內被加壓後的高壓氣體經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並進行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氣體、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迫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排出該第二壓缸21之過程,從而達到持續產生低溫氣體的目的。
又,根據波以耳定律(Boyle’s Law),定量定溫的氣體,其壓力與其體積成反比,也就是說,在壓缸裡的氣體壓力與液面高度之間存在一特定之一對一的函數關係,所以在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中,上述該第一開關41'也可以為液位開關,也就是在上述中改用液位開關來控制該進氣電磁閥23。然而,在使用液位開關控制該進氣電磁閥23的情況下,可以再使用一電力OFF延遲計時器來延長該進氣電磁閥23的開啟狀態,即延長該進氣電磁閥23的進氣時間。因為開關與電力OFF延遲計時器皆為習知技術,恕不在此贅述其連接與運作方式。
參見圖4所示,為第一壓缸模組10'與第二壓缸模組20'的另一實施態樣,其中,該第一壓缸模組10'包含多個第一壓缸11'以及進一步包含多個第一閘閥13',該第二壓缸模組20'亦包含多個第二壓缸21'以及進一步包含多個第二閘閥25'。各第一壓缸11'之間以連通管方式相連,使各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相連通,各第一壓缸11'再經由一第一管路14'連接至該液壓模組30,使得當該液壓模組30驅動液體流入或流出該第一壓缸11'時,各第一壓缸11'的液面會同時升降,每一第一壓缸11'具有至少一液體進出口111',該第一閘閥13'分別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的液體進出口111'處,以控制液體可否流入或流出該第一壓缸11',該第一閘閥13'處於開啟狀態的該第一壓缸11'才能彼此相連通。各第二壓缸21'之間以連通管方式相連,使各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相連通,各第二壓缸21'再經由一第二管路26'連接至該液壓模組30,使得當該液壓模組30驅動液體流入或流出該第二壓缸21'時,各第二壓缸21'的液面會同時升降,每一第二壓缸21'具有至少一液體進出口211',該第二閘閥25'分別裝設在該第二壓缸21'的液體進出口211'處,以控制液體可否流入或流出該第二壓缸21',該第二閘閥25'處於開啟狀態的該第二壓缸21'才能彼此相連通。
其中,由於該第一壓缸11'是以連通管方式相連,每一個有開啟第一閘閥13'而相連通之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高度會同時上升或下降,並且每一個相連通的第一壓缸11'內會保持相同的氣體壓力,故可選擇在其中一第一壓缸11'偵測前述之關於第一壓缸11'內部的各種物理參數即可;同樣地,由於該第二壓缸21'是以連通管方式相連,每一個有開啟第二閘閥25'而相連通之第二壓缸21'內的液面高度會同時上升或下降,並且每一個相連通的第二壓缸21'內會保持相同的氣體壓力,故可選擇在其中一第二壓缸21'偵測前述之關於第二壓缸21'內部的各種物理參數即可。
藉由控制該第一閘閥13'與第二閘閥25'之啟閉,可調整該液壓式製冷系統在運作時所使用的第一壓缸11'與第二壓缸21'的數量,進而增加或減少所產生之低溫氣體的量。
參見圖5至圖7所示,為求較佳的使用效果,上述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內部還可進一步設置一可動式阻隔結構15、15'、15",該可動式阻隔結構15、15'、15"隔開該氣體與液體,以防止該液體隨著壓縮空氣一同向外噴出,除此之外,更可避免因該液體逐漸減少而影響氣體的壓縮比率以及影響該氣體絕熱膨脹後的製冷效果。以下係以在第一壓缸11內設置該可動式阻隔結構15、15'、15"為例進行進一步說明,但不限於只有該第一壓缸11內可設置該可動式阻隔結構15、15'、15",該第二壓缸21內亦可設置可動式阻隔結構。
舉例而言,如圖5所示,該可動式阻隔結構15可以是一浮體151,該浮體151覆蓋在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上,如果該浮體151會與該第一壓缸11的內側壁互相接觸,則可以再用一軟性材料152環設於該浮體151的周緣與第一壓缸11的內側壁之間,以避免因該浮體151直接接觸第一壓缸11之內側壁而造成磨耗以及發熱。舉例而言,該軟性材料152可為海綿。
舉例而言,參見圖6所示,該可動式阻隔結構15'可為一軟性薄膜,該軟性薄膜以橡膠或矽膠等軟性不透氣材質所製成,該軟性薄膜的周緣連接於該第一壓缸11的頂部,該軟性薄膜的中間向下垂落而呈囊袋狀;參見圖7所示,該可動式阻隔結構15"亦為一軟性薄膜,該軟性薄膜以橡膠或矽膠等軟性不透氣材質所製成,該軟性薄膜的周緣連接於該第一壓缸11的內側壁。當流入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逐漸增加時,位於軟性薄膜下方的液體會將軟性薄膜向上托起,從而壓縮位於軟性薄膜上方的氣體。
參見圖8所示,其中的液壓模組30A為液壓模組的第二實施態樣,其與前述液壓模組30之第一實施態樣的差異在於該流向切換組件32A包含一液壓泵321A、二第二類換向閥323A與二三通管324A。
該液壓泵321A受該驅動裝置31A之驅動而進行作動,且具有出水端3211A和進水端3212A。
其中一該第二類換向閥323A經由導管33A連接該液壓泵321A之出水端3211A,另一第二類換向閥323A經由導管33A連接液壓泵321A之進水端3212A,且每一第二類換向閥323A均與該第二開關42'和第三開關43'電連接(在此以圖1B所示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來舉例說明),受該第二開關42'和第三開關43'之控制而切換閥位。舉例而言,該第二類換向閥323A可為一三口二位電磁閥。確切而言,該第二類換向閥323A係為一三口二位電磁閥。再進一步確切而言,在此實施態樣中,該第二類換向閥323A係為一三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關於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的理由及其具體作用方式,請參看前述第一類換向閥322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的理由及具體作用方式。
該三通管324A係如T形管或Y形管,其中一該三通管324A經由導管33A連接該兩第二類換向閥323A以及該第一壓缸11,另一三通管324A經由導管33A連接該兩第二類換向閥323A以及該第二壓缸21。
藉由切換該兩第二類換向閥323A之閥位,如圖8所示,可令該液壓泵321A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以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或者如圖9所示,令該液壓泵321A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以迫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排出該第二壓缸21。其中,該用以偵測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的第二開關42'和該用以偵測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的第三開關43'分別會同時切換該兩第二類換向閥323A之閥位,以達到切換該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流向的目的。
參見圖10及圖11所示,其中的液壓模組30B為液壓模組的第三實施態樣,其與前述液壓模組30、30A之第一、第二實施態樣的差異在於該流向切換組件32B包含一液壓泵321B、二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二第一三通管326B與二第二三通管327B。
該液壓泵321B受該驅動裝置31B之驅動而進行作動,且具有出水端3211B和進水端3212B。
該兩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分別設在該液壓泵321B和該第一壓缸11之間以及設在該液壓泵321B和該第二壓缸21之間,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具有兩個第三類換向閥325B,每一第三類換向閥325B具有兩個閥位,其中一閥位係可供流體流過,另一閥位則會阻斷流體之流動,又,每一第三類換向閥325B均與該第二開關42'和第三開關43'電連接(在此以圖1B所示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來舉例說明),受該第二開關42'和第三開關43'之控制而同時切換閥位,使得連接同一個第一三通管326B之同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之兩個第三類換向閥325B的閥位相反,而且連接同一個第二三通管327B之不同組的第三類換向閥325B的閥位也相反。舉例而言,該第三類換向閥325B可為一二口二位電磁閥。確切而言,該第三類換向閥325B係為一二口二位電磁閥。再進一步確切而言,在此實施態樣中,該第三類換向閥325B係為一二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關於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的理由及其具體作用方式,請參看前述第一類換向閥322選用「不復位」的電磁閥的理由及具體作用方式。
該第一三通管326B係如T形管或Y形管,其中一第一三通管326B經由導管33B連接該液壓泵321B的出水端3211B以及其中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的兩個第三類換向閥325B,另一第一三通管326B經由導管33B連接該液壓泵321B的進水端3212B以及另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的兩個第三類換向閥325B。
該第二三通管327B係如T形管或Y形管,其中一第二三通管327B經由導管33B連接該第一壓缸11以及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中的其中一第三類換向閥325B,另一第二三通管327B經由導管33B連接該第二壓缸21以及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中的另一第三類換向閥325B。
藉由同時切換該四個第三類換向閥325B之閥位,使得連接同一個第一三通管326B之同一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之兩個第三類換向閥325B的閥位相反,而且連接同一個第二三通管327B之不同組的第三類換向閥325B的閥位也相反。如圖10所示,可令該液壓泵321B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以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或者如圖11所示,令該液壓泵321B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以迫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排出該第二壓缸21。其中,該用以偵測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的第二開關42'和該用以偵測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的第三開關43'分別會同時切換各第三類換向閥325B之閥位,以達到切換該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流向的目的。
參見圖12及圖13所示,其中的液壓模組30C為液壓模組的第四實施態樣,其與前述液壓模組30、30A、30B之第一、第二、第三實施態樣的差異在於該驅動裝置31C為一雙向馬達以及該流向切換組件32C包含一雙向齒輪泵326C。
該為雙向馬達之驅動裝置31C受該電源50之供電而作動,並且該雙向馬達與該第二開關42'和第三開關43'電連接(在此以圖1B所示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來舉例說明),受該第二開關42'和第三開關43'之控制而切換轉向。該雙向齒輪泵326C連接該雙向馬達,並受該雙向馬達之驅動而進行作動,當該雙向馬達切換轉向時,也會帶動該雙向齒輪泵326C切換轉向,藉以改變該液壓模組30C驅動液體的方向。
藉由切換該為雙向馬達之驅動裝置31C的轉向,藉以改變該雙向齒輪泵326C之轉向,如圖12所示,可令該雙向齒輪泵326C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以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或者如圖13所示,令該雙向齒輪泵326C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以迫使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排出該第二壓缸21。其中,該用以偵測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的第二開關42'和該用以偵測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的第三開關43'分別會切換該雙向馬達之轉向,從而切換該雙向齒輪泵326C之轉向,以達到切換該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內之液體的流向的目的。
以上所述之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關於液壓模組30、30A、30B、30C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實施態樣的實施說明中,均使用圖1B所示之控制模組40'的第二實施態樣來舉例說明,然而,也可以改用圖1A所示之控制模組的第一實施態樣來實施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關於液壓模30、30A、30B、30C組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實施態樣的結構,恕不再贅述。
參見圖14A所示,為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為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加強型,此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前述圖1A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其第二壓缸21A上所設置的排氣閥為一排氣電磁閥24A,該控制模組40"包含一第一開關41"與一第二開關42",並且該第一開關41"與第二開關42"皆為壓力開關。
如圖14A所示,該第一開關41"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上,該第一開關41"偵測該第一壓缸11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41"偵測該第一壓缸11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41"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23與液壓模組30,該第一開關41"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並且該第一開關41"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切換該液壓模組30,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A流動。
該第二開關42"裝設在該第二壓缸21A上,該第二開關42"偵測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二開關42"偵測該第二壓缸21A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42"電連接該排氣電磁閥24A與液壓模組30,該第二開關42"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排氣電磁閥24A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並且該第二開關42"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切換該液壓模組30,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A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
配合參見圖14A所示,當該液壓模組30切換為驅動該第二壓缸21A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時,起初,該進氣電磁閥23為關閉狀態,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進入該第二壓缸21A內部,而且該第二壓缸21A外部的氣體也無法進入該第二壓缸21A內部,故隨著該第二壓缸21A的液面緩慢下降,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壓力會逐漸降低而處於低氣壓狀態;同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亦隨著液體逐漸增加、液面緩慢上升,而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因逐漸被壓縮而氣體壓力逐漸上升而處於高氣壓狀態,其中由於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係緩慢地被壓縮,故可令該被壓縮的氣體避免溫度急速上升,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趨近於進行「等溫壓縮」。
當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因逐漸被壓縮而氣體壓力逐漸上升時,如果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小於在該第一開關41"所設定之一第一壓力預設值時,該進氣電磁閥23會保持關閉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A內部處於較低氣壓狀態的空間,此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因為液體逐漸增加而使其內部的氣體壓力持續增加至大於前述第一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一開關41"會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使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高壓氣體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A內部處於較低氣壓狀態的空間,此時高壓氣體會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的氣體。
在該第一開關41"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的同時,該第一開關41"也會傳送電流給該液壓模組30,使該液壓模組30之流向切換組件32切換驅動流體流動的方向,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A流動。
如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該液壓模組30的流向切換組件32所使用之第一類換向閥322係選用四口二位「不復位」的電磁閥,使其在電流中斷後仍然能保持其閥位,而不會使該液壓模組30切換驅動流體的流動方向。
接著,當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的氣體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A內部時,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會持續降低,當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壓力降低至小於在該第一開關41"所設定之一第二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一開關41"會使電路中斷而停止傳送電流給該進氣電磁閥23,使該進氣電磁閥23再度切換為關閉狀態,使該第一壓缸11內部的氣體無法再經由輸氣管22流入該第二壓缸21A內部,而該液壓模組30繼續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A流動。
這時,因為設置在該第二壓缸21A上之排氣電磁閥24A係處於關閉狀態,所以隨著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逐漸上升,前述在該第二壓缸21A內形成之低溫氣體會「再一次」進行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並使得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壓力逐漸增加;在此同時,隨著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面高度逐漸下降,該第一壓缸11會形成負壓而令該第一壓缸11外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進氣閥12流進該第一壓缸11。
當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氣體壓力逐漸增加而達到在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一第三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二開關42"會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排氣電磁閥24A,使該排氣電磁閥24A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高壓低溫氣體經由該排氣電磁閥24A流出該第二壓缸21A,並在該第二壓缸21A之外部「再一次」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更低溫的氣體,達到本新型「二次降溫」之「加強製冷」的效果。
在該第二開關42"使電路導通而傳送電流給該排氣電磁閥24A的同時,該第二開關42"也會傳送電流給該液壓模組30,使該液壓模組30之流向切換組件32切換驅動流體流動的方向,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A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
接著,當該排氣電磁閥24A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二壓缸21A內的氣體排出到該第二壓缸21A的外部時,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壓力會持續降低,當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壓力降低至小於在該第二開關42"所設定之一第四壓力預設值時,該第二開關42"會使電路中斷而停止傳送電流給該排氣電磁閥24A,使該排氣電磁閥24A再度切換為關閉狀態,使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排出到該第二壓缸21A的外部,而該液壓模組30繼續驅動該第二壓缸21A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至此,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實施態樣即完成一個運轉循環,並繼續重複進行上述之運轉。
參見圖14B所示,為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亦為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加強型,此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前述圖1B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其第二壓缸21A上所設置的排氣閥為一排氣電磁閥24A,並且該控制模組40A進一步包含一第四開關44A。具體而言,圖14B所示之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控制模組40A包含有一第一開關41A、一第二開關42A、一第三開關43A以及一第四開關44A。
該第一開關41A、第二開關42A與第三開關43A的裝設、功用與運作方式分別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圖1B之第一開關41'、第二開關42'與第三開關43'完全相同,請參照前述關於圖1B之說明。
該第四開關44A裝設在該第二壓缸21A上,該第四開關44A用以偵測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四開關44A偵測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四開關44A電連接該排氣電磁閥24A,該第四開關44A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排氣電磁閥24A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使該排氣電磁閥24A可以控制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A外部的時間點。
在圖14B中,參照前述關於圖1B之說明,在該第一壓缸11內的高壓氣體被釋放到該第二壓缸21A內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成為低溫氣體之後,緊接著,該第一壓缸1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會達到在該第二開關42A所設定之一第一預定高度,這時該第二開關42A會使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閥位,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A流動。
接著,隨著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逐漸上升,使得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壓力逐漸增加而大於該第二壓缸21A外部的氣體壓力,在圖1B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單向排氣閥24會隨著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液面高度「逐漸」上升,而使該第二壓缸21A內的低溫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24「逐漸」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A外部。然而,在圖14B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實施態樣中並非使用單向排氣閥24,而是使用排氣電磁閥24A,並且該排氣電磁閥24A受一第四開關44A之控制來切換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而該第四開關44A是根據偵測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氣體壓力來控制該排氣電磁閥24A切換的時間點,使該第二壓缸21A內的低溫氣體不會被「逐漸」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A外部。
藉此設計,當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A流動時,該第二壓缸21A內的低溫氣體會再一次被等溫壓縮(或近似等溫壓縮)而壓力上升,直到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氣體壓力大於該第四開關44A所設定之一第三壓力預設值時,該第四開關44A會將該排氣電磁閥24A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低溫高壓氣體向外排出,同時進行「絕熱膨脹(或近似絕熱膨脹)」,以再一次進一步降低該氣體的溫度,從而加強該液壓式製冷系統的降溫效果。
隨著低溫高壓氣體向外排出該第二壓缸21A,該第二壓缸21A內部的氣體壓力會降低,當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氣體壓力降低而小於該第四開關44A所設定之一第四壓力預設值時,該第四開關44A會將該排氣電磁閥24A再次切換為關閉狀態,緊接著,該第二壓缸21A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上升而達到在該第三開關43A所設定之一第二預定高度時,該第三開關43A會使該液壓模組30之第一類換向閥322切換到另一閥位,令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二壓缸21A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然後又再次進行下一個循環的運轉。
以上關於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實施態樣與第二實施態樣之說明中,其液壓模組30是使用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一實施態樣來做實施說明,然而,第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之液壓模組30A的第二實施態樣、液壓模組30B的第三實施態樣與液壓模組30C的第四實施態樣亦可取代液壓模組30的第一實施態樣而使用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其連接方式與運作,請參照前述之相關說明,恕不再贅述。
參見圖15及圖16所示,為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其亦包括一第一壓缸模組10、一第二壓缸模組20、一液壓模組30以及一控制模組40B,此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壓缸模組10、第二壓缸模組20和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壓缸模組10、第二壓缸模組20相同,液壓模組30則為前述第一實施態樣之液壓模組30,恕不再贅述其具體結構。與前述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此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控制模組40B受該電源50之供電而作動且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45B與至少一偵測傳感器46B。
該中央控制單元45B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23以及該液壓模組30之驅動裝置31與第一類換向閥322,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藉由選擇性地控制該驅動裝置31之運轉與否,進而控制該液壓泵321之運轉與否,該進氣電磁閥23可受該中央控制單元45B之控制而選擇性地切換為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則可受該中央控制單元45B之控制而切換閥位。
該至少一偵測傳感器46B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中的至少一壓缸11、21上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該偵測傳感器46B用以偵測該所裝設之壓缸11、21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偵測傳感器46B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11、21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偵測傳感器46B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45B。
該中央控制單元45B根據該偵測傳感器46B所傳來的資訊判斷是否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之閥位,以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且該中央控制單元45B還可根據偵測傳感器46B所傳來的資訊判斷將該第二壓缸21上的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具體而言,上述偵測傳感器46B的數量可為一個或多個,當該偵測傳感器46B的數量只有一個的時候,該偵測傳感器46B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中的其中一壓缸上,並偵測該裝設有偵測傳感器46B之壓缸11、21內的液面高度,令該中央控制單元45B據此控制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和該第二壓缸21上的進氣電磁閥23;當該偵測傳感器46B的數量為多個的時候,該偵測傳感器46B可同時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和第二壓缸21上,以同時偵測該第一壓缸11與第二壓缸21內的液面高度,令該中央控制單元45B據此控制該第一類換向閥322和該第二壓缸21上的進氣電磁閥23。
除此之外,該控制模組40B亦可不包含偵測傳感器46B,而是令該中央控制單元45B定時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322之閥位以及定時將該進氣電磁閥23切換為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如此同樣可達到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令該第一壓缸11內之高壓氣體在該第二壓缸21內進行近似絕熱膨脹而形成低溫的氣體以及令該第二壓缸21內的低溫氣體向外排出的目的。
如圖15所示,在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偵測傳感器46B包括至少一第一偵測傳感器與至少一第二偵測傳感器,該第一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上並偵測該第一壓缸11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11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該第二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11或第二壓缸21上,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11、21內之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11、21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45B。
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循環運轉的步驟與元件根據預設之物理參數值切換作動的時間點與前述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恕不再贅述。
參見圖17所示,為將前述液壓模組30A之第二實施態樣應用在上述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三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液壓模組30A之驅動裝置31A以及兩個第二類換向閥323A均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藉由選擇性地控制該驅動裝置31A之運轉與否,進而控制該液壓泵321A之運轉與否,該第二類換向閥323A則受該中央控制單元45B之控制而切換閥位,以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參見圖18所示,為將前述液壓模組30B之第三實施態樣應用在上述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三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液壓模組30B之驅動裝置31B以及兩組第三類換向閥325B均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藉由選擇性地控制該驅動裝置31B之運轉與否,進而控制該液壓泵321B之運轉與否,該第三類換向閥325B則受該中央控制單元45B之控制而切換閥位,以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參見圖19所示,為將前述液壓模組30C之第四實施態樣應用在上述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三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為雙向馬達之驅動裝置31C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該中央控制單元45B藉由切換該雙向馬達之轉向,可進而切換該雙向齒輪泵326C之轉向,以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流動。
參見圖20所示,為本新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其為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加強型,此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四較佳實施例與前述液壓式製冷系統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其第二壓缸21B上所設置的排氣閥為排氣電磁閥24B,該排氣電磁閥24B電連接該控制模組40C之中央控制單元45C,並受該中央控制單元45C之控制而選擇性地切換為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以控制該第二壓缸21B內部的氣體是否可排出至該第二壓缸21B外部。
藉此,當該液壓模組30驅動該第一壓缸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B流動時,該第二壓缸21B內的低溫氣體會「再一次」進行近似等溫壓縮而壓力上升,直到該中央控制單元45C根據該偵測傳感器46C所傳來之一物理參數的資訊而判斷應開啟該排氣電磁閥24B時,該中央控制單元45C便據此將該排氣電磁閥24B切換為開啟狀態,使該第二壓缸21B內部的低溫高壓氣體向外排出,同時「再一次」進行「近似絕熱膨脹」,以「再一次」進一步降低該氣體的溫度,從而加強該液壓式製冷系統的降溫效果。
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循環運轉的步驟與元件根據預設之物理參數值切換作動的時間點與前述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恕不再贅述。
在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中,控制模組使用複數個開關來控制元件動作之切換的方式,稱之為「機械式」控制,而控制模組使用一中央控制單元與至少一個偵測傳感器來控制元件動作之切換的方式,稱之為「電子式」控制。由於電子式控制的控制模組可以設定較多個切換元件作動之預設的物理參數值,來達到在單一一個循環週期內多次切換同一個元件的目的,所以在電子式控制的較佳實施例中,可以設定更多種不同的時間點來切換元件的作動,以使系統的製冷循環更加順暢或更有效率。
在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中,在機械式控制的實施例中,控制模組40、40'、40"與40A使用複數個開關來控制元件動作之切換,其中流向切換組件32、32A與32B所使用的第一類換向閥322、第二類換向閥323A與第三類換向閥325B皆為「不復位」的電磁閥;在電子式控制的實施例中,控制模組40B與40C使用一中央控制單元與至少一個偵測傳感器來控制元件動作之切換,其中流向切換組件32、32A與32B所使用的第一類換向閥322、第二類換向閥323A與第三類換向閥325B也是以「不復位」的電磁閥來做實施例的說明。然而,電子式控制的控制模組40B與40C可以在單一一個中央控制單元中設定較多個預設的物理參數值,所以可以設定多個物理參數預設值來達到在單一一個循環週期內多次切換同一個電磁閥之閥位的目的,因此不受限於使用「不復位」的電磁閥,換句話說,也可以使用「自動復位」的電磁閥。關於自動復位電磁閥的使用與電連接方式皆為習知技術,恕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之較佳實施例的液壓模組,其第一實施態樣30、第二實施態樣30A、第三實施態樣30B中所使用的驅動裝置31、31A、31B係為一馬達,其係受該電源50之供電而作動,所以在圖示中皆與電源50電連接。
然而,驅動裝置31、31A、31B 亦可為一引擎,例如交通工具所用之外燃機或內燃機(柴油機或汽油機)。使用引擎或使用馬達作為驅動裝置並不影響上述關於本新型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整體運作之說明,其差別只是在於產生驅動力的方法不同,馬達使用電磁力來產生驅動力以驅動液壓泵,而引擎是以燃燒燃料產生爆炸力來做為驅動力以驅動液壓泵。
本新型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優點在於,其利用該驅動裝置31、31A、31B、31C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21、21'、21A、21B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11、11'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11、11'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21、21'、21A、21B流動,以先對氣體逐步進行「近似等溫壓縮」,再讓壓縮後的氣體進行「近似絕熱膨脹」而產生低溫氣體,運作過程不會產生大量廢熱,可以有效避免助長溫室效應與熱島效應,協助減緩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更重要的是,本新型的液壓式製冷系統不需要使用冷媒便可達到產生低溫氣體的目的,亦即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也不會導致溫室效應,使用上相當符合環保要求。
再者,由於本新型的液壓式製冷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大量廢熱、不需要向室外排散熱氣,故特別適合用來作為移動式冷氣機,使具備有本新型之液壓式製冷系統的移動式冷氣機不必受限於用來向室外排散熱氣的排氣管,可真正的依使用需求到處移動。
10、10'‧‧‧第一壓缸模組
11、11'‧‧‧第一壓缸
111'‧‧‧液體進出水口
12‧‧‧單向進氣閥
13'‧‧‧第一閘閥
14'‧‧‧第一管路
15、15'、15"‧‧‧可動式阻隔結構
151‧‧‧浮體
152‧‧‧軟性材料
20、20'‧‧‧第二壓缸模組
21、21'、21A、21B‧‧‧第二壓缸
211'‧‧‧液體進出水口
22‧‧‧輸氣管
23‧‧‧進氣電磁閥
24‧‧‧單向排氣閥
24A、24B‧‧‧排氣電磁閥
25'‧‧‧第二閘閥
26'‧‧‧第二管路
30、30A、30B、30C‧‧‧液壓模組
31、31A、31B、31C‧‧‧驅動裝置
32、32A、32B、32C‧‧‧流向切換組件
321、321A、321B‧‧‧液壓泵
3211、3211A、3211B‧‧‧出水端
3212、3212A、3212B‧‧‧進水端
322‧‧‧第一類換向閥
323A‧‧‧第二類換向閥
324A‧‧‧三通管
325B‧‧‧第三類換向閥
326B‧‧‧第一三通管
327B‧‧‧第二三通管
326C‧‧‧雙向齒輪泵
33、33A、33B‧‧‧導管
40、40'、40"、40A、40B、40C‧‧‧控制模組
41、41'、41"、41A‧‧‧第一開關
42、42'、42"、42A‧‧‧第二開關
43'、43A‧‧‧第三開關
44A‧‧‧第四開關
45B、45C‧‧‧中央控制單元
46B、46C‧‧‧偵測傳感器
50‧‧‧電源
圖1A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的控制模組為第一實施態樣。 圖1B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的控制模組為第二實施態樣。 圖2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一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二壓缸流動。 圖4為本新型之第一壓缸模組與第二壓缸模組的另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在第一壓缸內設置可動式阻隔結構的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在第一壓缸內設置另一種可動式阻隔結構的示意圖。 圖7為本新型在第一壓缸內設置再另一種可動式阻隔結構的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9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一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二壓缸流動。 圖10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三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11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三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一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二壓缸流動。 圖12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四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1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四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一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二壓缸流動。 圖14A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14B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15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6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17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18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三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19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液壓模組的第四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壓缸內的液體受驅動而朝第一壓缸流動。 圖20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Claims (18)

  1. 一種液壓式製冷系統,其包括一第一壓缸模組、一第二壓缸模組、一液壓模組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中: 該第一壓缸模組包含至少一第一壓缸,該第一壓缸內填充有液體及氣體並設置有一液體進出口,使液體只可經由該液體進出口進出該第一壓缸,且該第一壓缸上設置一單向進氣閥,該單向進氣閥用以控制氣體只能從該第一壓缸外部流進該第一壓缸內部; 該第二壓缸模組包含至少一第二壓缸,該第二壓缸內填充有液體及氣體並設置有一液體進出口,使液體只可經由該液體進出口進出該第二壓缸,且該第二壓缸上設置至少一排氣閥,該第二壓缸經由至少一輸氣管與該第一壓缸相連通,每一輸氣管中的氣體流動係受一進氣電磁閥之控制,該進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一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可流進該第二壓缸,該排氣閥控制氣體只能從該第二壓缸內部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該液壓模組連接該第一壓缸模組和第二壓缸模組,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該控制模組受一電源之供電而作動,該控制模組偵測該第一、第二壓缸的至少其中一個壓缸內部之至少一物理參數,且該控制模組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至少一物理參數之值而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至少一物理參數之值而將該液壓模組切換為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第一開關與一第二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第二開關可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第一開關、一第二開關與一第三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第二開關可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該第三開關可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三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且該第三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三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與至少一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中的至少一壓缸上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壓缸內之液面高度,且該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以及該進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以及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單向排氣閥,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壓力大於該第二壓缸外部的氣體壓力時,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經由該單向排氣閥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至少一第一偵測傳感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第一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的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裝設之第一或第二壓缸的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和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以及該進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以及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第一開關與一第二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與液壓模組,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並且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該第二開關裝設在該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二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排氣電磁閥與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排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並且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與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該控制模組可包含一第一開關、一第二開關、一第三開關與一第四開關,該第一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上,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開關偵測該第一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開關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該第一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地切換該進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該第二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二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之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二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該第三開關裝設在該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上,該第三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內之液體的液面高度,亦即該第三開關偵測該所裝設之第一壓缸或第二壓缸之第二物理參數,且該第三開關電連接該液壓模組,該第三開關藉偵測所得的液面高度切換該液壓模組,令該液壓模組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該第四開關裝設在該第二壓缸上,該第四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四開關偵測該第二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四開關電連接該排氣電磁閥,藉偵測所得的氣體壓力來選擇性切換該排氣電磁閥為關閉狀態或開啟狀態。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二物理參數,該第二物理參數為液體的液面高度;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與至少一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排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和第二壓缸中的至少一壓缸上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偵測傳感器偵測該所裝設之壓缸內的液面高度,且該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排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以及判斷將該排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二壓缸上所設置之排氣閥為一排氣電磁閥,該排氣電磁閥控制該第二壓缸內部的氣體是否排出至該第二壓缸外部; 上述至少一物理參數包括一第一物理參數,該第一物理參數為氣體壓力; 該控制模組包含一中央控制單元、至少一第一偵測傳感器以及至少一第二偵測傳感器,該中央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氣電磁閥、排氣電磁閥以及該液壓模組,該第一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一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一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裝設在該第二壓缸並電連接該中央控制單元,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二壓缸內之氣體壓力,亦即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該第二壓缸之第一物理參數,且該第二偵測傳感器將偵測所得的資訊轉成數位訊號傳送至該中央控制單元; 該中央控制單元根據該第一偵測傳感器和第二偵測傳感器偵測所得的資訊切換該液壓模組、該進氣電磁閥以及該排氣電磁閥,令該液壓模組交替地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判斷將該進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以及判斷將該排氣電磁閥切換為開啟或關閉狀態。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該液壓模組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液壓泵與一第一類換向閥,該液壓泵係受該驅動裝置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具有一出水端與一進水端,該第一類換向閥以導管連接該液壓泵之出水端與進水端,以及以導管連接該第一壓缸與第二壓缸,該第一類換向閥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並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閥位,藉由切換該第一類換向閥之閥位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該第一類換向閥為一四口二位電磁閥。
  12.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該液壓模組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液壓泵、二第二類換向閥與二三通管,該液壓泵係受該驅動裝置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具有一出水端與一進水端,其中一該第二類換向閥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之出水端,另一第二類換向閥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之進水端,每一第二類換向閥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並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閥位,其中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兩第二類換向閥以及該第一壓缸,另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兩第二類換向閥以及該第二壓缸,藉由同時切換該兩第二類換向閥之閥位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每一第二類換向閥為一三口二位電磁閥。
  14.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該液壓模組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液壓泵、二組第三類換向閥、二第一三通管與二第二三通管,該液壓泵係受該驅動裝置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該液壓泵具有一出水端與一進水端,該兩組第三類換向閥分別設在該液壓泵和該第一壓缸之間以及設在該液壓泵和該第二壓缸之間,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具有兩個第三類換向閥,每一第三類換向閥具有兩個閥位,其中一閥位係可供流體流過,另一閥位則會阻斷流體之流動,其中一第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的出水端以及其中一組第三類換向閥的兩個第三類換向閥,另一第一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液壓泵的進水端以及另一組第三類換向閥的兩個第三類換向閥,其中一第二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第一壓缸以及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中的其中一第三類換向閥,另一第二三通管經由導管連接該第二壓缸以及每一組第三類換向閥中的另一第三類換向閥,每一第三類換向閥與該控制模組電連接並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閥位,藉由同時切換該四個第三類換向閥之閥位,使得連接同一個第一三通管之同一組第三類換向閥之兩個第三類換向閥的閥位相反,而且連接同一個第二三通管之不同組的第三類換向閥的閥位也相反,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液壓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的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每一第三類換向閥為一二口二位電磁閥。
  16.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該液壓模組包含一驅動裝置與一流向切換組件: 該驅動裝置為一雙向馬達,其係受該電源之供電而作動,該雙向馬達電連接該控制模組,受該控制模組之控制而切換轉向; 該流向切換組件包含一雙向齒輪泵,該雙向齒輪泵連接該雙向馬達,並受該雙向馬達之驅動而進行作動,藉由切換該雙向馬達之轉向來帶動該雙向齒輪泵切換轉向,令該雙向齒輪泵驅動該第二壓缸內之液體朝該第一壓缸流動,或令該雙向齒輪泵驅動該第一壓缸內之液體朝該第二壓缸流動。
  17.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 該第一壓缸模組的至少一第一壓缸包含有多個第一壓缸,且該第一壓缸模組進一步包含多個第一閘閥,各第一壓缸之間以連通管方式相連,各第一壓缸再經由一第一管路連接至該液壓模組,該第一閘閥分別裝設在該第一壓缸的液體進出口處,以控制液體可否流入或流出該第一壓缸; 該第二壓缸模組的至少一第二壓缸包含有多個第二壓缸,且該第二壓缸模組進一步包含多個第二閘閥,各第二壓缸之間以連通管方式相連,各第二壓缸再經由一第二管路連接至該液壓模組,該第二閘閥分別裝設在該第二壓缸的液體進出口處,以控制液體可否流入或流出該第二壓缸。
  18.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液壓式製冷系統,其中:該第一壓缸模組之每一第一壓缸內部進一步設置一可動式阻隔結構,該第一壓缸內之可動式阻隔結構隔開該第一壓缸內的氣體與液體;該第二壓缸模組之每一第二壓缸內部進一步設置一可動式阻隔結構,該第二壓缸內之可動式阻隔結構隔開該第二壓缸內的氣體與液體。
TW107205370U 2018-04-25 2018-04-25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TWM564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370U TWM564148U (zh) 2018-04-25 2018-04-25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370U TWM564148U (zh) 2018-04-25 2018-04-25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148U true TWM564148U (zh) 2018-07-21

Family

ID=63641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5370U TWM564148U (zh) 2018-04-25 2018-04-25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4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890B (zh) 结合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系统的压力尖峰减小
CN100371658C (zh) 热交换器
KR940020058A (ko) 축열식 공기조화장치 및 제상방법
CN108224838A (zh) 空调器系统
CN107709897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1676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EP2479520B1 (en) Three-way electromagnetic valve
WO2015163839A1 (en) Active regenerative heating and cooling
TWM564148U (zh) 液壓式製冷系統(二)
CN107965853A (zh)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控制方法
CN205641699U (zh) 空调系统
TWI588424B (zh)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I661166B (zh) Hydraulic refrigeration system (1)
WO2021000481A1 (zh) 压力缓冲组件及热泵系统
CN112178737A (zh) 蓄能组件及热泵系统
CN206374507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361642B (zh) 磁蓄冷器、蓄冷床、磁制冷系统和磁制冷控制方法
JP2009014030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装置
JPS61262531A (ja) 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装置
CN210399097U (zh) 蓄能组件及热泵系统
JP632936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116188A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6456203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20828932U (zh) 空调器
CN217715626U (zh) 冷水机以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