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0599U -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 Google Patents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0599U
TWM560599U TW107201041U TW107201041U TWM560599U TW M560599 U TWM560599 U TW M560599U TW 107201041 U TW107201041 U TW 107201041U TW 107201041 U TW107201041 U TW 107201041U TW M560599 U TWM560599 U TW M5605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ninth
focal length
ultra
high defin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1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in-Guang Zhang
Wen-Bin Zou
jian-wei He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M560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0599U/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公開了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包括總光焦度為負補償鏡組和總光焦度為正的變倍鏡組,補償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以及第三透鏡,變倍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設置的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第一透鏡和第六透鏡均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九透鏡均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第三透鏡為凸凹正光焦度透鏡,第四透鏡和第七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第五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第八透鏡為凹凸負光焦度透鏡。本新型的變焦比大於4,在-40℃~+80℃的環境下使用不跑焦,可達到可見光與紅外光共焦且解析度在4K以上,最大光圈可達到F1.3。

Description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鏡頭技術領域,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隨著安防行業的發展,諸如超高清、星光級低照度等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顧名思義所謂超高清指的是具備超高清晰度的攝像機,擁有數倍於傳統1080P相機的有效像素,而星光級低照度等概念則需要鏡頭具備大光圈大通光量。目前,常見的廣角變焦鏡頭通常具備F1.6~1.8的光圈,解析度能夠滿足3百萬像素的要求,但是對於超高清以及星光級的概念來說這仍然不夠,因此,需要研發一種廣角變焦鏡頭使其能夠滿足超高清以及星光級的要求。
在廣角變焦鏡頭領域,超高清或者大光圈通常都意味著更大的研發及生產難度,而將超高清與大光圈結合起來的鏡頭難度將會成倍提升,同時這將會給視頻監控帶來更加優良的效果。通常來說,使用更多的玻璃球面鏡片可以更好的矯正像差,使得鏡頭的解析度提高、光圈增大,然而更多的鏡片會使得鏡頭體積加大,成本大幅度提高,這樣,如果使用玻璃球面鏡片很難將鏡頭性能與成本達到合理的平衡。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變焦比大於4,在-40℃~+80℃的環境下使用不跑焦,視場角變化範圍廣,可達到可見光與紅外光共焦且成像清晰度與解析度均在4K以上,最大光圈可達到F1.3,綜合性能優異。
本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包括總光焦度為負補償鏡組和總光焦度為正的變倍鏡組,所述補償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順序排列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以及第三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凸凹正光焦度透鏡,所述變倍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順序排列設置的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以及第九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五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所述第六透鏡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七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所述第八透鏡為凹凸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九透鏡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補償鏡組的焦距與變倍鏡組焦距滿足如下關係式: 0.7<∣Ff'/Bf'∣<1.1; 所述的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的焦距與變倍鏡組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0.7<∣f5/Bf'∣<1.8; 0.9<∣f6/Bf'∣<2.5; 15<∣f9/Bf'∣<35; 0.7<∣f5/f6∣<1.8; 其中,f5、f6、f9 分別對應為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的焦距,Ff'對應為補償鏡組的焦距,Bf'對應為變倍鏡組的焦距。
優選地,所述的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的焦距與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5<f5/fw<10; -2<f6/fw<-8; -28<f9/fw<-36; 所述的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的焦距與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2<f5/ft<3; -1<f6/ft<4; 5<f9/ft<12; 其中,“-”號表示方向為負,f5、f6、f9 分別對應為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的焦距,fw對應為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焦距,ft對應為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焦距。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各個焦距、折射率以及共十八個面的曲率半徑滿足以下條件: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16≤f1≤-7 </td><td> 1.65≤n1≤1.88 </td><td> 60≤R1≤150 </td><td> 6≤R2≤9 </td></tr><tr><td> -23≤f2≤-12 </td><td> 1.43≤n2≤1.7 </td><td> -40≤R3≤-20 </td><td> 9≤R4≤25 </td></tr><tr><td> 20≤f3≤37 </td><td> 1.7≤n3≤2.05 </td><td> 10≤R5≤27 </td><td> 25≤R6≤100 </td></tr><tr><td> 8≤f4≤17 </td><td> 1.43≤n4≤1.7 </td><td> 5≤R7≤10 </td><td> -200≤R8≤-50 </td></tr><tr><td> 16≤f5≤30 </td><td> 1.5≤n5≤1.65 </td><td> 6≤R9≤20 </td><td> -150≤R10≤-50 </td></tr><tr><td> -25≤f6≤-12 </td><td> 1.5≤n6≤1.65 </td><td> -500≤R11≤-60 </td><td> 6≤R12≤16 </td></tr><tr><td> 5≤f7≤12 </td><td> 1.43≤n7≤1.7 </td><td> 5≤R13≤20 </td><td> -8≤R14≤-3.5 </td></tr><tr><td> -21≤f8≤-7 </td><td> 1.5≤n8≤1.9 </td><td> -8≤R15≤-3.5 </td><td> -27≤R16≤-9 </td></tr><tr><td> -500≤f9≤-50 </td><td> 1.5≤n9≤1.65 </td><td> -17≤R17≤-6 </td><td> 6≤R18≤16 </td></tr></TBODY></TABLE>其中,“-”號表示方向為負;f1至f9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焦距;n1至n9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折射率;R1、R3、R5、R7、R9、R11、R13、R15、R17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靠近物方的一面的曲率半徑,R2、R4、R6、R8、R10、R12、R14、R16、R18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遠離物方的一面的曲率半徑。
優選地,根據非球面方程式 : 其中C=1/r; 所述的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滿足如下關係:
優選地,所述的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之間以及第八透鏡與第九透鏡之間均通過間隔圈承靠緊配。
優選地,所述的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通過光學膠粘合。
優選地,所述的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之間設有光闌。
優選地,所述的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均為塑膠非球面鏡片。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均為玻璃球面鏡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提供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採用玻璃球面鏡片與塑膠非球面鏡片混合的光學結構,有效地降低了鏡頭的成本,玻璃鏡片易於加工,塑膠非球面鏡片可以較好的矯正像差,鏡頭具備較高的成像性能,而且鏡頭具備總光焦度為正的變倍鏡組與總光焦度為負的補償鏡組,通過改變變倍鏡組和補償鏡組的間隔可以實現變焦的功能,變焦比大於4,通過合理搭配塑膠非球面鏡片的材質,使得鏡頭可以在-40℃~+80℃的環境下使用不跑焦,視場角變化範圍廣,視場角變化範圍為32度以下到155度以上,也可以達到可見光與紅外光共焦且成像清晰度、解析度均在4K以上,最大光圈達到F1.3,整個鏡頭將性能與成本完美的結合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上述是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為了使本新型的目的和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新型。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結合圖1和圖2,包括總光焦度為負補償鏡組和總光焦度為正的變倍鏡組,補償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順序排列設置的第一透鏡1、第二透鏡2以及第三透鏡3,第一透鏡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第二透鏡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第三透鏡為凸凹正光焦度透鏡,變倍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順序排列設置的第四透鏡4、第五透鏡5、第六透鏡6、第七透鏡7、第八透鏡8以及第九透鏡9,第四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第五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第六透鏡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第七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第八透鏡為凹凸負光焦度透鏡,第九透鏡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補償鏡組的焦距與變倍鏡組焦距滿足如下關係式: 0.7<∣Ff'/Bf'∣<1.1。
本新型的鏡頭具備總光焦度為正的變倍組與總光焦度為負的補償組,通過改變兩組的間隔來實現變焦的功能,變焦比大於4,視場角變化範圍廣,為32度以下到145度以上,同時擁有4K以上的解析度和F1.3以下的大光圈,整個鏡頭將性能與成本完美的結合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為了達到小型化,高性能的目的,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的焦距與變倍鏡組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0.7<∣f5/Bf'∣<1.8; 0.9<∣f6/Bf'∣<2.5; 15<∣f9/Bf'∣<35; 0.7<∣f5/f6∣<1.8; 其中,f5、f6、f9 分別對應為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的焦距,Ff'對應為補償鏡組的焦距,Bf'對應為變倍鏡組的焦距。
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的焦距與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5<f5/fw<10; -2<f6/fw<-8; -28<f9/fw<-36。
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的焦距與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2<f5/ft<3; -1<f6/ft<4; 5<f9/ft<12; 其中,“-”號表示方向為負,f5、f6、f9 分別對應為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的焦距,fw對應為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焦距,ft對應為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焦距。
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各個焦距、折射率以及共十八個面的曲率半徑滿足以下條件: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16≤f1≤-7 </td><td> 1.65≤n1≤1.88 </td><td> 60≤R1≤150 </td><td> 6≤R2≤9 </td></tr><tr><td> -23≤f2≤-12 </td><td> 1.43≤n2≤1.7 </td><td> -40≤R3≤-20 </td><td> 9≤R4≤25 </td></tr><tr><td> 20≤f3≤37 </td><td> 1.7≤n3≤2.05 </td><td> 10≤R5≤27 </td><td> 25≤R6≤100 </td></tr><tr><td> 8≤f4≤17 </td><td> 1.43≤n4≤1.7 </td><td> 5≤R7≤10 </td><td> -200≤R8≤-50 </td></tr><tr><td> 16≤f5≤30 </td><td> 1.5≤n5≤1.65 </td><td> 6≤R9≤20 </td><td> -150≤R10≤-50 </td></tr><tr><td> -25≤f6≤-12 </td><td> 1.5≤n6≤1.65 </td><td> -500≤R11≤-60 </td><td> 6≤R12≤16 </td></tr><tr><td> 5≤f7≤12 </td><td> 1.43≤n7≤1.7 </td><td> 5≤R13≤20 </td><td> -8≤R14≤-3.5 </td></tr><tr><td> -21≤f8≤-7 </td><td> 1.5≤n8≤1.9 </td><td> -8≤R15≤-3.5 </td><td> -27≤R16≤-9 </td></tr><tr><td> -500≤f9≤-50 </td><td> 1.5≤n9≤1.65 </td><td> -17≤R17≤-6 </td><td> 6≤R18≤16 </td></tr></TBODY></TABLE>其中,“-”號表示方向為負;f1至f9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焦距;n1至n9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折射率;R1、R3、R5、R7、R9、R11、R13、R15、R17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靠近物方的一面的曲率半徑,R2、R4、R6、R8、R10、R12、R14、R16、R18分別對應於第一透鏡至第九透鏡的遠離物方的一面的曲率半徑。
進一步,根據非球面方程式 : 其中C=1/r; 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滿足如下關係: 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之間以及第八透鏡與第九透鏡之間均通過間隔圈承靠緊配。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通過光學膠粘合。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之間設有光闌10。當變焦鏡頭變焦時,孔徑光欄位置固定不動,而補償鏡組與變倍鏡組可選擇性移動。
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第九透鏡均為塑膠非球面鏡片。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均為玻璃球面鏡片。本新型採用玻塑混合的光學結構,玻璃鏡片易於加工,塑膠非球面鏡片可以較好的矯正像差,使得鏡頭的解析度提高,光圈增大。
本新型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的九片透鏡的共十八個面的面型、曲率半徑、鏡片厚度、鏡片間距、鏡片折射率和K值分別滿足以下條件,如表1所示:
表1:九片透鏡的物理參數如下: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面序號 </td><td> 面型 </td><td> R </td><td> D </td><td> nd </td><td> K值 </td></tr><tr><td> 1 </td><td> 球面 </td><td> 100.021 </td><td> 0.7 </td><td> 1.83 </td><td> </td></tr><tr><td> 2 </td><td> 球面 </td><td> 8.005 </td><td> 4.36 </td><td> </td><td> </td></tr><tr><td> 3 </td><td> 球面 </td><td> -30.432 </td><td> 0.5 </td><td> 1.65 </td><td> </td></tr><tr><td> 4 </td><td> 球面 </td><td> 16.655 </td><td> 1.8 </td><td> </td><td> </td></tr><tr><td> 5 </td><td> 球面 </td><td> 18.223 </td><td> 2 </td><td> 1.83 </td><td> </td></tr><tr><td> 6 </td><td> 球面 </td><td> 90.898 </td><td> 空氣間隔可變 </td><td> </td><td> </td></tr><tr><td> 光闌 </td><td> 平面 </td><td> PL(無窮大) </td><td> 空氣間隔可變 </td><td> </td><td> </td></tr><tr><td> 7 </td><td> 球面 </td><td> 7.525 </td><td> 2.6 </td><td> 1.5 </td><td> </td></tr><tr><td> 8 </td><td> 球面 </td><td> -150.767 </td><td> 0.1 </td><td> </td><td> </td></tr><tr><td> 9 </td><td> 非球面 </td><td> 13.535 </td><td> 1.7 </td><td> 1.5 </td><td> -8.819 </td></tr><tr><td> 10 </td><td> 非球面 </td><td> -78.101 </td><td> 0.101 </td><td> </td><td> -91.632 </td></tr><tr><td> 11 </td><td> 非球面 </td><td> -300.012 </td><td> 0.87 </td><td> 1.63 </td><td> -89.415 </td></tr><tr><td> 12 </td><td> 非球面 </td><td> 11.213 </td><td> 0.1 </td><td> </td><td> -0.531 </td></tr><tr><td> 13 </td><td> 球面 </td><td> 11.809 </td><td> 3.4 </td><td> 1.43 </td><td> </td></tr><tr><td> 14 </td><td> 球面 </td><td> -4.501 </td><td> 0 </td><td> </td><td> </td></tr><tr><td> 15 </td><td> 球面 </td><td> -4.501 </td><td> 3.4 </td><td> 1.59 </td><td> </td></tr><tr><td> 面序號 </td><td> 面型 </td><td> R </td><td> D </td><td> nd </td><td> K值 </td></tr><tr><td> 16 </td><td> 球面 </td><td> -13.891 </td><td> 0.1 </td><td> </td><td> </td></tr><tr><td> 17 </td><td> 非球面 </td><td> 10.013 </td><td> 1 </td><td> 1.51 </td><td> -15.521 </td></tr><tr><td> 18 </td><td> 非球面 </td><td> 8.787 </td><td> 空氣間隔可變 </td><td> </td><td> -10.416 </td></tr><tr><td> 19 </td><td> 像面 </td><td> 平面 </td><td> </td><td> </td><td> </td></tr></TBODY></TABLE>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新型並不局限於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第一透鏡
2‧‧‧第二透鏡
3‧‧‧第三透鏡
4‧‧‧第四透鏡
5‧‧‧第五透鏡
6‧‧‧第六透鏡
7‧‧‧第七透鏡
8‧‧‧第八透鏡
9‧‧‧第九透鏡
10‧‧‧光闌
圖1為本新型的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的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所述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包括總光焦度為負補償鏡組和總光焦度為正的變倍鏡組,所述補償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順序排列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以及第三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凸凹正光焦度透鏡,所述變倍鏡組包括從物方到像方依次順序排列設置的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以及第九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五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所述第六透鏡為凸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七透鏡為雙凸正光焦度透鏡,所述第八透鏡為凹凸負光焦度透鏡,所述第九透鏡為雙凹負光焦度透鏡,所述補償鏡組的焦距與所述變倍鏡組焦距滿足如下關係式: 0.7<∣Ff'/Bf'∣<1.1; 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以及所述第九透鏡的焦距與變倍鏡組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0.7<∣f5/Bf'∣<1.8; 0.9<∣f6/Bf'∣<2.5; 15<∣f9/Bf'∣<35; 0.7<∣f5/f6∣<1.8; 其中,f5、f6、f9 分別對應為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所述第九透鏡的焦距,Ff'對應為所述補償鏡組的焦距,Bf'對應為所述變倍鏡組的焦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以及所述第九透鏡的焦距與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5<f5/fw<10; -2<f6/fw<-8; -28<f9/fw<-36; 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以及所述第九透鏡的焦距與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焦距之間滿足如下關係: -2<f5/ft<3; -1<f6/ft<4; 5<f9/ft<12; 其中,“-”號表示方向為負,f5、f6、f9 分別對應為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所述第九透鏡的焦距,fw對應為所述鏡頭處廣角端時的焦距,ft對應為所述鏡頭處望遠端時的焦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各個焦距、折射率以及共十八個面的曲率半徑滿足以下條件: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16≤f1≤-7 </td><td> 1.65≤n1≤1.88 </td><td> 60≤R1≤150 </td><td> 6≤R2≤9 </td></tr><tr><td> -23≤f2≤-12 </td><td> 1.43≤n2≤1.7 </td><td> -40≤R3≤-20 </td><td> 9≤R4≤25 </td></tr><tr><td> 20≤f3≤37 </td><td> 1.7≤n3≤2.05 </td><td> 10≤R5≤27 </td><td> 25≤R6≤100 </td></tr><tr><td> 8≤f4≤17 </td><td> 1.43≤n4≤1.7 </td><td> 5≤R7≤10 </td><td> -200≤R8≤-50 </td></tr><tr><td> 16≤f5≤30 </td><td> 1.5≤n5≤1.65 </td><td> 6≤R9≤20 </td><td> -150≤R10≤-50 </td></tr><tr><td> -25≤f6≤-12 </td><td> 1.5≤n6≤1.65 </td><td> -500≤R11≤-60 </td><td> 6≤R12≤16 </td></tr><tr><td> 5≤f7≤12 </td><td> 1.43≤n7≤1.7 </td><td> 5≤R13≤20 </td><td> -8≤R14≤-3.5 </td></tr><tr><td> -21≤f8≤-7 </td><td> 1.5≤n8≤1.9 </td><td> -8≤R15≤-3.5 </td><td> -27≤R16≤-9 </td></tr><tr><td> -500≤f9≤-50 </td><td> 1.5≤n9≤1.65 </td><td> -17≤R17≤-6 </td><td> 6≤R18≤16 </td></tr></TBODY></TABLE>其中,“-”號表示方向為負;f1至f9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焦距;n1至n9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折射率;R1、R3、R5、R7、R9、R11、R13、R15、R17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靠近物方的一面的曲率半徑,R2、R4、R6、R8、R10、R12、R14、R16、R18分別對應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九透鏡的遠離物方的一面的曲率半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根據非球面方程式 : 其中C=1/r; 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所述第九透鏡滿足如下關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之間、所述第四透鏡與所述第五透鏡之間、所述第六透鏡與所述第七透鏡之間以及所述第八透鏡與所述第九透鏡之間均通過間隔圈承靠緊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七透鏡與所述第八透鏡通過光學膠粘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之間設有光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五透鏡、所述第六透鏡以及所述第九透鏡均為塑膠非球面鏡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所述第四透鏡、所述第七透鏡以及所述第八透鏡均為玻璃球面鏡片。
TW107201041U 2017-05-09 2018-01-22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TWM5605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8396.XU CN206804977U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超高清变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0599U true TWM560599U (zh) 2018-05-21

Family

ID=6073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1041U TWM560599U (zh) 2017-05-09 2018-01-22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4977U (zh)
TW (1) TWM5605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1727B (zh) * 2018-06-14 2021-01-08 深圳市点睛创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投影镜头
CN108873279B (zh) * 2018-07-21 2020-12-22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非球面变焦镜头
CN109324401B (zh) * 2018-11-23 2023-06-02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倍经济型日夜共焦高清玻塑变焦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CN110328445B (zh) * 2019-07-12 2020-12-22 卡门哈斯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单色物镜
CN114779440B (zh) * 2022-04-29 2024-01-12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8k超高清光学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4977U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6834B (zh)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CN107632379B (zh) 小型超大孔径星光级超广角变焦镜头
TWM560599U (zh) 一種大光圈超廣角超高清變焦鏡頭
CN107065147B (zh) 一种广角超大光圈高清定焦镜头
TWI479191B (zh) 光學結像系統
TWI420138B (zh) 變焦鏡頭
CN106597642B (zh) 小型超高清定焦镜头
CN105204140A (zh) 一种高清超广角定焦镜头
TW201626036A (zh) 定焦鏡頭
TW201314252A (zh) 廣視角攝像鏡組
TW201326888A (zh) 廣角變焦鏡頭
CN107632369A (zh) 一种定焦镜头及摄像设备
CN104965298A (zh) 一种体积小的广角变焦镜头
CN110174755B (zh) 一种变焦镜头
CN107436479A (zh) 低成本大光圈4mp无热化定焦镜头
TW202120994A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207123648U (zh) 低成本大光圈4mp无热化定焦镜头
WO2021018143A1 (zh)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286479B (zh) 一种变焦镜头
CN217879799U (zh) 变焦镜头
CN107121767B (zh) 用于dlp工程投影机的高分辨率投影镜头
CN209895082U (zh) 一种变焦镜头
CN209895083U (zh) 一种变焦镜头
TWI597519B (zh)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CN110174756B (zh) 一种变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