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9014U - 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 - Google Patents
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59014U TWM559014U TW106218962U TW106218962U TWM559014U TW M559014 U TWM559014 U TW M559014U TW 106218962 U TW106218962 U TW 106218962U TW 106218962 U TW106218962 U TW 106218962U TW M559014 U TWM559014 U TW M55901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connector
- plug
- slot
- positioning structur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係於絕緣座體上為穿設有第一端子組,並於絕緣座體外部罩覆有一屏蔽殼體,且屏蔽殼體位於容置空間前方開口上下至少一側表面形成有導引面,再於導引面後方處設有至少一個槽孔,且導引面由開口前端向後延伸至槽孔前緣一距離分別形成有段差部,當插頭連接器插入於插座連接器內時,其金屬外殼之彈性扣片便會沿著屏蔽殼體之導引面抵持於段差部上,並於越過段差部而扣持於槽孔內,便會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可即時得知插頭連接器已確實插入至定位,以避免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狀態下充電,防止端子組電性對接時因微接觸產生之高電流或跳火現象,更能安全的輔助對產品或設備電路的保護。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尤指插頭連接器之屏蔽殼體係於導引面由開口前端向後延伸至槽孔前緣一距離分別形成有段差部,可使插頭連接器插接時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即時得知插頭連接器已確實插入至定位。
按,現今電子科技與多媒體資訊快速發展,使連接器廣泛地應用於電子、資訊、通訊、光電等領域中,並在連接器應用之電路設計中通常會特別注意訊號及電源部分,其中訊號電路因為流動的電流較低,通常不會考慮在電氣特性中之電流變化,且因不同傳輸上之變化(如高頻、低頻傳輸等)則需要考慮訊號干擾(如靜電放電、電磁波干擾與阻抗匹配等)的問題,但卻不會考慮溫度上之變化,而電源部分則會因關係到較高的電流傳導狀態,所以電源電路在電氣特性上會因高電流所產生之阻抗而使溫度產生變化,因此,針對使用在電源電路中設計的電源連接器必須能夠降低端子傳導電流之阻抗,才可使高電流改變所造成之電氣特性變化來被減至最低。
再者,一般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外接式硬碟、隨身碟、光碟播放機、行動電源等電子裝置或週邊設備大都會利用連接器達成與
電路板的連接,而連接器大多可提供傳輸線纜接設於其內,並與連接器內部之複數訊號端子或電源端子作一連接,以供另一連接器可將訊號或電源透過電路板傳送至控制電路中,其中電源連接器大多應用於電源供應器或伺服器設備上,並與電路板作連結運用,惟該電源連接器皆朝向體積小且大電流傳輸需求發展,因此對於產品或設備電路快速充電與使用功率大幅增加的應用上,更必須考量其使用之安全性。
傳統連接器總成為包括有連接器插座與連接器插頭,其中連接器插座之絕緣座體上穿設有傳輸端子組,並於絕緣座體所包覆之外殼內部形成有插接槽,且外殼上設有複數彈性扣片,而連接器插頭之絕緣基座上則穿設有導電端子組,並於絕緣基座所包覆之殼體上設有對應於彈性扣片處之複數扣孔,當連接器插頭插入於連接器插座外殼之插接槽內時,其導電端子組便會抵持接觸於傳輸端子組上形成電性導通狀態,並由彈性扣片扣持於殼體之扣孔內,且待連接器插頭插入至定位後,再進行傳導電流或充電使用,而連接器插頭插入的過程中,若是沒有確實插入至定位,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的狀態下傳導電流或充電,便會造成連接器插座與連接器插頭之端子組因微接觸產生高電流或跳火現象,雖然大瓦數或高功率的充電系統大多具備有安全機制,不過額外的安全電路設計將會佔用電路板上之空間,並影響到控制電路的配置與電路佈局,若是能夠在既有連接器架構中設計出具有明確段落手感的插拔機構,讓使用者插拔的過程中即時得知連接器已插入至定位,在不影響整體結構的完整性下,更能安全輔助對產品或設備電路的保護,使系統可正常的運作,即為有待從事於此行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關鍵所在。
故,新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有此種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插頭連接器之絕緣座體上為穿設有第一端子組,並於絕緣座體外部罩覆有一屏蔽殼體,且屏蔽殼體位於容置空間前方開口上下至少一側表面形成有導引面,再於導引面由開口前端向後延伸至其後方處之槽孔前緣一距離分別形成有段差部,當插頭連接器插入於插座連接器內時,其金屬外殼之彈性扣片便會沿著屏蔽殼體之導引面抵持於段差部上,並於越過段差部而扣持於槽孔內,便會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可即時得知插頭連接器已確實插入至定位,此種導引面與段差部可以保持屏蔽殼體結構的完整性,並於插拔的過程中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可避免插頭連接器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的狀態下充電,以防止第一端子組與插座連接器之第二端子組於電性對接時因微接觸產生短路、驟增電壓所引發之高電流或跳火現象,更能安全的輔助對產品或設備電路的保護。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屏蔽殼體之導引面為形成有由開口前端向後延伸之凹部,當插頭連接器插入至插座連接器內時,其金屬外殼之彈性扣片便會抵持於導引面上,並由凹部導引彈性扣片而具有低插入力之效果,且待彈性扣片抵持於段差部上後,再施力推動於插頭連接器,使彈性扣片越過段差部而扣持於槽孔內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可以即時得知插頭連接器已確實插入至定位。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屏蔽殼體為由開口前端延伸至槽孔前緣一距離分別形成有段差部高於槽孔位置之凸點,當插頭連接器插入於插座連接器內時,可使金屬外殼之彈性扣片沿著導引面抵持於段差部之凸點上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並於彈性扣片扣持於槽孔內後,便可藉由凸點使插頭連接器拔出時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將彈性扣片退出,所以插頭連接器插入後更不易滑脫而具有高拔出力之效果。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乃在於插座連接器之金屬外殼上形成有由前向後延伸至彈性扣片處之凸部,並於凸部底面朝插接空間相反方向分別形成有讓槽,當插頭連接器插入於金屬外殼內,可由凸部搭配段差部之凸點結構設計,使其凸點可沿著讓槽順利的位移至彈性扣片處,不會受到本身結構所在位置的限制,且金屬外殼之凸部可依結構設計或客製化需求調整所在位置,使不同配對傳輸瓦數的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彼此之間不能互插,從而可實現使用瓦數不同的前端防呆機制。
1‧‧‧插頭連接器
11‧‧‧絕緣座體
111‧‧‧基座
1111‧‧‧上座板
1112‧‧‧下座板
112‧‧‧對接部
1121‧‧‧插孔
1122‧‧‧穿槽
113‧‧‧扣槽
114‧‧‧缺槽
12‧‧‧第一端子組
120‧‧‧導電端子
121‧‧‧接觸部
122‧‧‧連接部
13‧‧‧屏蔽殼體
130‧‧‧容置空間
1301‧‧‧開口
131‧‧‧導引面
1311‧‧‧凹部
132‧‧‧槽孔
133‧‧‧段差部
1331‧‧‧凸點
134‧‧‧凸扣
135‧‧‧接地腳
14‧‧‧絕緣外殼
140‧‧‧定位空間
141‧‧‧底座
142‧‧‧上蓋
143‧‧‧嵌合槽
144‧‧‧透孔
2‧‧‧插座連接器
21‧‧‧絕緣基座
22‧‧‧第二端子組
221‧‧‧導電部
23‧‧‧偵測端子
231‧‧‧側臂部
24‧‧‧金屬外殼
240‧‧‧插接空間
241‧‧‧彈性扣片
2411‧‧‧扣持端
2412‧‧‧剖槽
2413‧‧‧凸部
2414‧‧‧讓槽
242‧‧‧抵持彈片
A‧‧‧距離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插頭連接器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插座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插接前之立體外觀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插接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插接後之俯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插接後之另一側視剖面圖。
第十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插接後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插接前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三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插接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十四圖 係為本創作上述之實施例與傳統連接器實際進行測試比較之插拔行程與力量關係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及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插頭連接器1為包括有絕緣座體11、第一端子組12及屏蔽殼體13,其中絕緣座體11之基座111包含上下組裝結合之上座板1111及下座板1112,並於上座板1111與下座板1112內穿設有第一端子組12上下排之導電端子120,且各導電端子120係以埋入射出方式分別與上座板1111、下座板1112所一體成型,但於實際用時,亦可利用組裝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而基座111前方處則設有對接部112之複數插孔1121,並於對接部112後方處設有上下排之複數穿槽1122,且各上下之穿槽1122為分別
連通至插孔1121處形成一通道,又絕緣座體11之基座111與對接部112也可一體成型,並不以此為限。
再者,絕緣座體11之基座111與對接部112係以分開所組構而成,並於基座111二側處皆設有扣槽113,且對接部112左右二側為由前側面處向後剖設有缺槽114,而第一端子組12包含上下排各七支可用於傳輸訊號、電源及接地之導電端子120,並於導電端子120前方處皆設有穿過對接部112的穿槽1122而延伸至插孔1121內之接觸部121,且各接觸部121可為彎折狀之彈臂或平板狀之接點型態,再於導電端子120後方處分別設有穿出於基座111外部形成一前後錯位排列之連接部122,且各連接部122可為平板狀或多段彎折狀之片體,再利用焊接、鉚接壓合或刺破連接方式進一步連接有傳輸線纜,或者是向下彎折之接腳型態,並與電路板上對應之接點或穿孔焊固形成電性連接。
此外,絕緣座體11外部為罩覆定位有一屏蔽殼體13,並於屏蔽殼體13內部形成有可供對接部112由後往前伸入至前方開口1301處之容置空間130,而屏蔽殼體13位於開口1301上下至少一側表面為形成有導引面131,並於導引面131左右二側處皆利用模具沖壓方式形成有由開口1301前端向後直線延伸之凹部1311,且導引面131後方處設有至少一個槽孔132,再於槽孔132與導引面131之凹部1311間分別形成有頂面平齊於槽孔132周緣處之階面狀段差部133;另,屏蔽殼體13後方二側處為設有向前斜伸至扣槽113內之凸扣134,並於凸扣134後方處分別向後延伸有音叉狀之
接地腳135,且各接地腳135可利用焊接方式與第一端子組12接地用之導電端子120形成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屏蔽殼體13外部為可進一步罩覆定位有絕緣外殼14,該絕緣外殼14包含結合於底座141上之上蓋142,並於底座141與上蓋142之間形成有可供屏蔽殼體13定位之定位空間140,且定位空間140前方處設有可供屏蔽殼體13與絕緣座體11的對接部112外露之嵌合槽143,再於定位空間140後方處設有可供傳輸線纜穿出延伸至外部之透孔144,藉此可組構成一插頭連接器或線端連接器,惟此部分有關插頭連接器之結構設計方式很多,亦可依實際的應用變更實施,如可依使用用途的不同省略傳輸線纜,並將第一端子組12進一步電性連接於記憶體模組之電路板上,以構成隨身碟之型態,也可省略絕緣外殼14之結構設計,以構成連接器之型態,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請搭配參閱第五、六、七、八、九、十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插座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較佳實施例插接前之立體外觀圖、插接後之側視剖面圖、插接後之俯視剖面圖、插接後之另一側視剖面圖及插接後之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插座連接器2所具之絕緣基座21上為穿設有第二端子組22,並於第二端子組22包含一訊號端子及其二側處之各二正極端子與負極端子,且各端子前方處分別設有穿出絕緣基座21前側面上之平板狀導電部221,再於第二端子組22其中一側處設有一偵測端子23,且偵測端子23前方處設有朝第二端子組22
反向彎折及穿出絕緣基座21前側面上之彎折狀側臂部231,而絕緣基座21外部則罩覆定位有金屬外殼24,並於金屬外殼24內部形成有可供導電部221與側臂部231伸入至其內之插接空間240,且金屬外殼24前方上下二側表面分別設有向後延伸至插接空間240內而左右分隔一距離之懸空狀複數彈性扣片241,再於彈性扣片241端部皆形成有扣持端2411,且彈性扣片241周圍處分別開設有剖槽2412,又金屬外殼24位於上表面二彈性扣片241之間為設有向前延伸至插接空間240內之懸空狀抵持彈片242。
當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先將插頭連接器1於絕緣座體11之對接部112為由金屬外殼24之插接空間240橫向插入至插座連接器2內部,其第二端子組22之導電部221便會穿入對接部112之複數插孔1121內,並抵持接觸於第一端子組12上下排相對之接觸部121形成電性連接,同時藉由偵測端子23之側臂部231穿入缺槽114而抵持接觸於屏蔽殼體13內壁面上形成偵測迴路,即可判斷出插頭連接器1是否已插入至定位,從而實現到位偵測之功能,且待插頭連接器1插入至定位後,該第一端子組12傳輸訊號用之導電端子120才會發出訊號至第二端子組22之訊號端子,再由插座連接器2進行傳輸電流至插頭連接器1形成導通狀態,即可避免因插頭連接器1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的狀態下進行充電,以防止端子組大電流傳輸時因微接觸產生短路、驟增電壓所引發之高電流或跳火現象,並提升電源傳輸之效率。
而插頭連接器1於插入的過程中,可使插座連接器2於金屬外殼24之抵持彈片242抵持於屏蔽殼體13表面上,並由彈性扣片
241之扣持端2411抵持於導引面131上,即可透過凹部1311導引扣持端2411而具有低插入力之效果,且待扣持端2411抵持於段差部133上後,再施力推動於插頭連接器1,便可將彈性扣片241越過段差部133,並由扣持端2411扣持於屏蔽殼體13對應之槽孔132內,可使插頭連接器1插入至定位後不易滑脫,且凹部1311位置係開口1301前端延伸至槽孔132前緣一距離,該距離係段差部133寬度A並介於0.2~2mm之間(如第一圖所示),所以當彈性扣片241越過段差部133而扣持於槽孔132內時,便會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即時得知插頭連接器1已確實插入至定位,以提高插拔對接時之準確度,此種導引面131與段差部133可以保持屏蔽殼體13結構的完整性,亦不會影響到彈性扣片241扣持於槽孔132內之定位效果,並於插拔的過程中具有很明確的段落手感,可避免插頭連接器1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的狀態下充電,以防止插頭連接器1之第一端子組12與插座連接器2之第二端子組22電性對接時因微接觸產生短路、驟增電壓所引發高電流或跳火現象,使系統可正常的運作,更能安全輔助對產品或設備電路的保護。
然而,上述本創作之插頭連接器1係提供電源和訊號傳輸功能為示例性實施例,但是一般不同型式的連接器依端子腳位配置與傳輸介面規格的不同可分為電源連接器、通用序列匯流排(USB)連接器、高解析多媒體介面(HDMI)連接器與顯示連接埠(Display Port)連接器等,其所具備之傳輸功能不盡全然相同,並依使用用途也會產生差異,舉凡可達成前述屏蔽殼體13之導引面131與段差部1
33結構設計,使插頭連接器1插入於插座連接器2之金屬外殼24內的過程中具有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可即時得知插頭連接器1已確實插入至定位之效果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請同時參閱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外觀圖、再一較佳實施例插接前之立體外觀圖、插接後之側視剖面圖及上述之實施例與傳統連接器實際進行測試比較之插拔行程與力量關係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在本實施例中之插頭連接器1與上述之第一實施例差異之處在於屏蔽殼體13之導引面131不具有凹部1311,並由開口1301前端延伸至槽孔132前緣一距離A=0.2~2mm分別形成有段差部133高於槽孔132位置之凸點1331,且各凸點1331可為矩形、圓錐形、多邊形或其他幾何形狀,而插座連接器2之金屬外殼24上下至少一側表面則形成有由插接空間240前端開口向後延伸至彈性扣片241處之凸部2413,並於凸部2413底面朝插接空間240相反方向分別形成有連通至剖槽2412內之讓槽2414。
當插頭連接器1插入於插座連接器2之金屬外殼24內,可由彈性扣片241之凸部2413搭配屏蔽殼體13於段差部133之凸點1331形成互補狀結構設計,使其凸點1331可沿著讓槽2414順利的位移至彈性扣片241處,不會受到本身結構所在位置的限制,而屏蔽殼體13抵持接觸到彈性扣片241上時,彈性扣片241之扣持端2411便會沿著導引面131抵持於段差部133之凸點1331,
並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且彈性扣片241之扣持端2411越過段差部133而對應扣持於槽孔132內後,便可藉由凸點1331為高於槽孔132位置,使插頭連接器1拔出時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將彈性扣片241退出於槽孔132處,所以插頭連接器1插入後更不易滑脫而具有高拔出力之效果,亦可避免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的狀態下充電產生之高電流或跳火現象,並確保電源傳輸之效率與可靠度,且屏蔽殼體13之凸點1331搭配金屬外殼24之凸部2413亦可依結構設計或客製化需求調整或變更設置所在位置,使不同配對傳輸瓦數的插頭連接器1與插座連接器2彼此之間不能互插,從而可實現使用瓦數不同的插頭連接器1前端防呆機制,更具安全性與實用性之效果。
此外,由於插頭連接器1之第一端子組12包含上下排各七支可用於傳輸訊號、電源及接地之導電端子120,其中訊號用之三支導電端子120為位於中央處,並於訊號用之導電端子120二側處依序為各二支電源與接地用之導電端子120,所以當插頭連接器1無論是以正面或反面方式插接時,皆可順利插入至插座連接器2內,並與第二端子組22相對應極性設置之訊號端子、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形成電性對接,便不需在插接前先確認正插或反插方向是否正確,使整體操作上更為便利與順手,且因屏蔽殼體13上下表面皆形成有位於導引面131與槽孔132間之段差部133,使插頭連接器1無論是以正插或反插時都會產生很明確的段落手感,讓使用者即時得知已確實插入至定位。
請參閱如第十四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上述之插頭連接器1電性對接於插座連接器2多個示例性實施例與傳統連接器在插拔行程(如
橫軸單位為mm)與力量(如縱軸單位為g)的關係上進行實際量測所得到之比較結果,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插頭連接器1插入於插座連接器2內時,可由屏蔽殼體13之導引面131導引金屬外殼24之彈性扣片241滑順位移,相較於傳統連接器插拔曲線在較短的插拔行程內就會產生較大的夾持力,本創作上述之多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插拔曲線均較為平緩,在半插入時相對較不具夾持力而可輕易插拔,並於彈性扣片241越過段差部133而扣持於槽孔132內,相較於傳統連接器插拔曲線之波峰位置具有更大的夾持力,使插頭連接器1插入後更不易滑脫,且因偵測端子23插拔曲線波峰位置係在彈性扣片241越過段差部133處的插拔曲線過波峰位置(慣性點)之後,所以偵測端子23抵持接觸於屏蔽殼體13是在彈性扣片241扣持於槽孔132內之後,即插頭連接器1之第一端子組12已插入至定位,並與第二端子組22形成電性對接,插座連接器2才會進行傳輸電流至插頭連接器1,具有安全的接觸時序,可避免在半插入或不完全插入的狀態下進行充電,以防止電性對接時第一端子組12與第二端子組22因微接觸所產生之高電流或跳火現象,更能安全輔助對產品或設備電路的保護。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他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實符
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新型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10)
- 一種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係應用於一插座連接器,該插座連接器之絕緣基座上為穿設有第二端子組,並於絕緣基座外部罩覆之金屬外殼上設有伸入至其內部插接空間之複數彈性扣片,而插頭連接器為包括有絕緣座體、第一端子組及屏蔽殼體,並於絕緣座體上穿設有電性對接於第二端子組上之第一端子組,且絕緣座體外部罩覆有內部具容置空間之屏蔽殼體,再於屏蔽殼體上下至少一側表面設有對應於彈性扣片處之槽孔,其特徵在於:該屏蔽殼體之容置空間前方處為形成有開口,並於開口上下至少一側表面形成有導引面,且導引面由開口前端向後延伸至槽孔前緣一距離分別形成有段差部,當插頭連接器插入於金屬外殼之插接空間內時,其彈性扣片便會沿著屏蔽殼體之導引面而抵持於段差部上,並於越過段差部後再扣持於槽孔內呈一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絕緣座體之基座前方處為設有伸入至屏蔽殼體容置空間前方開口處之對接部,並於基座穿設有第一端子組上下排之導電端子,且各導電端子前方處設有穿入對接部內之接觸部,再於導電端子後方處分別設有穿出於基座外部之連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基座包含上下組裝結合之上座板及下座板,並於上座板與下座板內分別穿設有第一端子組之導電端子,且各導電端子係以埋入射出方式分別與上座板、下座板所一體成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基座前方處為設有對接部之複數插孔,並於對接部後方處設有上下排之複數穿槽,且各穿槽為分別連通至插孔處形成一通道,而第一端子組於導電端子之接觸部為穿過穿槽而延伸至插孔內,且各連接部為穿出基座外部形成一前後錯位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絕緣座體之基座二側處為分別設有扣槽,而屏蔽殼體後方二側處則設有向前斜伸至扣槽內之凸扣,並於屏蔽殼體之凸扣後方處分別向後延伸有接地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屏蔽殼體之導引面為形成有由開口前端向後延伸之凹部,並於凹部與槽孔間所形成階面狀之段差部頂面係平齊於槽孔周緣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屏蔽殼體之凹部位置係開口前端延伸至槽孔前緣一距離,該距離係段差部寬度並介於0.2~2mm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屏蔽殼體為由開口前端延伸至槽孔前緣一距離分別形成有段差部高於槽孔位置之凸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段差部之凸點寬度為介於0.2~2mm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其中該插頭連接器係插入於插座連接器之金屬外殼內,並於金屬外殼上下 至少一側表面形成有由插接空間前端向後延伸至彈性扣片處之凸部,且凸部底面朝插接空間相反方向分別形成有可供插入時段差部的凸點沿著其位移至彈性扣片處之讓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8962U TWM559014U (zh) | 2017-12-21 | 2017-12-21 | 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 |
CN201820405844.8U CN208078309U (zh) | 2017-12-21 | 2018-03-23 | 插头连接器的插拔定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8962U TWM559014U (zh) | 2017-12-21 | 2017-12-21 | 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9014U true TWM559014U (zh) | 2018-04-21 |
Family
ID=6264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18962U TWM559014U (zh) | 2017-12-21 | 2017-12-21 | 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78309U (zh) |
TW (1) | TWM559014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99239B2 (en) * | 2020-09-03 | 2023-10-24 | Molex, Llc | Receptacle modul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2017
- 2017-12-21 TW TW106218962U patent/TWM559014U/zh unknown
-
2018
- 2018-03-23 CN CN201820405844.8U patent/CN208078309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78309U (zh) | 2018-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94403B (zh) | 用于减小长度的连接器插头的接地触点 | |
CN111463601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TWI459658B (zh) | 電連接器 | |
TWI608667B (zh) | 插座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頭連接器 | |
TWI451645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TW201532347A (zh) | 具有一屏蔽之連接器插座 | |
US20150207268A1 (en) | Dual orientation elect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TW201401693A (zh) | Usb接頭 | |
US958387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ng structure | |
CN104934813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TWI685156B (zh) | 插頭連接器及具有插座連接器的電子設備 | |
TWI614952B (zh)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 |
TWM462994U (zh) | 插頭連接器 | |
US686354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 |
TWM449381U (zh) | 電源連接模組 | |
TWM559014U (zh) | 插頭連接器之插拔定位結構 | |
TWM514134U (zh) | 電連接器組合及電氣設備 | |
TWM475057U (zh) | 具偵測效用的usb插座連接器(三) | |
TWM536797U (zh) | 線對板電連接器組合 | |
TW201611432A (zh) |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 |
TWM594817U (zh) |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 |
TWM499692U (zh) |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
TWM517453U (zh) | 電源連接器 | |
TWM555573U (zh) | 電源連接器模組 | |
TWM458711U (zh) | 具大電流辨識機制之連接器插座 |